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京华郡主-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近各地推行新法,出了不少岔子,京中主持新法的大臣,认为地方官是有意阻挠新法,一直撺掇父皇杀鸡儆猴,重惩地方官。但据我所知,这几个地方官,情形并不相同,其中一个,我怎么瞧都是公报私仇,就想劝谏父皇,但是先生不让。”
  许京华正是佩服宋怀信的时候,便说:“先生一定有他的道理吧?”
  刘琰有点意外,许京华一向是非分明,听了他那番话,竟然没有不平地追问,反而猜测宋怀信自有道理,他突然有种士别一日就刮目相看之感。
  “先生说,我是太子,不是臣子,劝谏是臣子之责,与我无关。”
  太子臣子的,把许京华搞糊涂了,“什么意思?”
  “就是叫我万事莫开口,只顺服皇上,做个听话的好儿子。”
  许京华懂了:“是不是这么回事?好比我和我爹,以前家里有什么事,比如怎么种地,他从来听不进去我说的话,邻居随便一说,他就觉得很对,我要多说,他还骂我。”
  刘琰想了想:“唔,有一点相像。”
  “那就不奇怪了,真的,当爹的没几个能听进去儿子的话的!不止你爹我爹,我那些小伙伴的爹,都是一样的,他们有错处,别人说了也许没事,做儿女的说了,不招一顿揍都是好的。”
  这话细一想,还真有些道理,刘琰正若有所思,许京华又丢下一句醍醐灌顶的话:“每到这时候,我爹都会扯嗓子骂我‘兔崽子,还没到你当家做主的时候呢’!”
  炎炎夏日里,这话彷佛一阵凛冽寒风,直接从头顶席卷全身,刘琰一个激灵坐直,“原来宋先生是这个意思!”
  “啊?什么意思?”许京华被他吓了一跳,“你怎么了?不舒服么?脸都白了。”
  刘琰摇摇头,感觉身上出了一层冷汗,心也扑通扑通跳得很不舒服。
  杨静瞧着殿下脸色不对,赶忙倒了杯绿豆汤递过来,“殿下是不是中暑了?晚点出来就好了。”
  刘琰接过杯子喝了一口,定定神说:“我没事。杨静去外面坐。”
  杨静依言掀车帘出去,和车夫坐到一起。
  “我真是做了太子没两日,骨头就轻了……”刘琰看着车帘落下,苦笑着低声说,“幸亏你说了这句话。”
  “怎么了?”许京华被他弄得十分糊涂,“你好好说话,说我能听懂的!”
  刘琰声音压得极低,“寻常人家父子相争,不过吵几句、顶多打一顿罢了,你知道皇家父子相争,结果会怎么样吗?”
  许京华从他语气中感觉到几分不同寻常,一时竟不敢答话。
  刘琰见她面有惧色,念头一转,压下了原本要说的话,“假如我与父皇相争,最好的结果,是我被废为庶人。”
  许京华一颤,刘琰忙笑道:“同你说笑的。多谢你一言惊醒我这个梦中人,先生说得对,劝谏君王,不是储君该做的事,我只该好好读史,同先生多请教学问。不谈这个了,我今日找你,还有别的事。”
  “可你真的没事吗?”
  刘琰笑一笑:“真没事。父皇最近正好要遣使去幽州,你要不要写封信给段弘英?”
  这相隔十万八千里的话题,让许京华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写、写信?就算我会写,他也不会看啊!”
  刘琰早有准备:“我可以代笔帮你写,送信的人,也能读信给他听。”
  作者有话要说:  许京华:不……了吧?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晴夏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5章 探明
  刘琰这份好意,许京华是真不怎么想接受。
  上一次与段弘英见面至今,已经差不多有五个月,许京华不是不挂念他,只是……她不怎么想知道段弘英的近况。
  她脸上十分明显的抗拒之意,让刘琰有些惊讶:“怎么?你不想写信回去?难道你来京城之前,和他吵架了?”
  “……不是。”许京华换了个姿势坐,却觉得不大舒服,又往另一边歪,还想翘脚,但受限于裙摆,没翘起来,她烦躁地放下腿,靠到车窗那边倚着,终于消停下来。
  旁边一直看着的刘琰,也让她这一套动作闹得有些心绪烦乱——除了吵架怄气,还有什么能让一个人,明明很惦记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却就是不肯写信给他呢?
  答案呼之欲出,刘琰却硬给按下去,佯作委屈道:“那就是我多管闲事了。”
  许京华无奈地回过头:“我不是那个意思,就是吧……我走的时候,就没跟他告别,现在写信要怎么写?”
  刘琰不明白:“可你刚才说没吵架,那为何……是不是你走的时候他不在怀戎?”
  许京华点点头,刘琰道:“这就不怪你了啊……”
  “呃,我也没跟别的伙伴告别,只有邻居二全看见了,但我也没和他说是要进京。”
  所以她那些伙伴根本不知道他们父女去了哪儿,“如此你更该写信回去了!”
  “写信太麻烦,你让他们传个口信算了,就说我在京城安家了,一切都很好,勿念。”
  刘琰没应声,只看着许京华。
  “你看我干嘛?”许京华不自在,“这样还不行吗?”
  “不是不行,只是……”刘琰慢吞吞地说,“不像你的为人。”
  她从来京城第一天就对怀戎充满怀念,也时不时就提起那些小伙伴,后来还差点跑回去,显然不是那种人走茶凉之人。
  许京华目光闪躲,嘴巴紧闭。
  “行吧,那就这样。也挺好的,忘了他们,正可以多交新朋友。”
  许京华:“……”
  刘琰伸手指指自己:“我也可以趁机顶替段弘英的位置,做你最要好的朋友。”
  “你是小孩儿吗?还在乎这个。”
  “不是小孩儿就不能在乎了?你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也希望我是你最要好的朋友,不是很理所当然吗?”
  “是是是,太子殿下说得都对。”许京华敷衍了一句,倚着车壁动了动,突然觉得车内闷闷的,连同被刘琰几句话勾起来的旧事,一起压在她胸口,喘不上气来。
  “其实我不是想忘了他们。”她忍不住开口,“就是……我当时跟自己赌气,我爹又急着进京寻亲,就那么走了。我那时傻得很,不知道京城有这么远,远到走了就再难回去。”
  刘琰探身给她也倒了一杯绿豆汤,递过去。
  许京华接过来两口喝完,“现在你让我写信,就有一种,走都走了,还怎么写信啊……”
  “但是他们也很惦记你吧?你爹过世加封了郡王,这事儿幽州那边肯定会得到消息,至少段翱是会知道的,白金生他们又回去给你娘迁骸骨,这事也没有瞒人的道理,你那些伙伴听说之后,难道不会担心?”
  这一点许京华还真没想过——如果段弘英听说老爹也走了,肯定会很担忧……。
  刘琰看许京华陷入沉思,又加了一句:“还有你,一走几个月,难道也不想知道他们的近况么?”
  还真不想,万一怀戎回封信,说段弘英已经成亲了呢?
  许京华一想到这个,胸口又开始堵得慌,闷声道:“我是不可能回去了,以后肯定也再见不着,所以他们以后怎样,都同我无关,我只想最后记着的,是我们在一起时的样子。”
  她心里果然是有段弘英的。
  心口堵得慌的人,瞬间变成两个,车内一时安静得落针可闻。
  “不过我还是写封信回去吧,确实该补个道别。”许京华长出一口气,看向沉默的刘琰,“多谢你。”
  “要我帮你写信么?”
  “我先自己写写试试,不行再来求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心里更堵了。
  这时外面杨静回话,“殿下,郡主,到洛河西街了,翠娥姐姐说,郡主要买点心。”
  “对对对,给婶娘买点点心。”
  两人到珍味居,下车买了几样新做的点心,然后许京华就要回自己家车,“省得叔父看见又多话,叫我们避嫌。”
  太子殿下堵心到没脾气,回头自己上车,杨静跟进来,见殿下脸色比刚才还难看,忙又给他倒了一杯绿豆汤。
  “我不喝,撑得慌。”刘琰不要。
  杨静把杯子放下,小心道:“小的坐在外面,恍惚听见殿下和郡主提起怀戎了,小的不明白,既然郡主不想写信回去,您为何又非得劝她?郡主不同过去那些旧识来往,不是更好吗?”
  “写封信就叫来往吗?”刘琰面色冷冷的,“音讯隔绝,有时只会助长某些不切实际的向往,就像我一直把姨母的模样想象成母后的,心底总对她们有亲近之感,现在又如何呢?”
  京华无非是不想听见段弘英成亲的消息,但要她断了这个念想,这消息就无论如何都得让她知道。
  杨静听得直挠头,还是不太懂,但他想起了陆姑娘的事,“殿下是不是忘了同郡主说陆姑娘的事?”
  “这事不急,一会儿再说吧。”
  齐王府就在洛河北岸,马车又行了一会儿就到了。
  齐王听说太子也来了,十分惊讶,迎到人时,忍不住说了一句:“你出宫也太频繁了吧?”
  “昨日是谁嫌我不来您这儿的?”
  “我不是那个意思。”
  齐王把侄儿侄女带进他方才纳凉的水榭,打发了闲杂人等,只留亲信崔铠服侍,“我只是想给你提个醒,不要以为入主东宫就万事大吉,还该比从前更谨言慎行才是。”
  这是正经话,刘琰也刚吃了一个教训,便起身向齐王行了一礼,道:“五叔教训的是,侄儿记下了。”
  “行了行了,大热天的折腾什么,坐下说。”齐王转头看向许京华,“昨日我不是刚去看过你么?怎么这么热的天,你又跑来了?伏天闷热,宫里娘娘都不舒坦,像是中暑,你可别把自己折腾病了。”
  “娘娘中暑了吗?”许京华忙问,“我想着明日再去给娘娘问安呢。”
  刘琰插嘴:“我早上去瞧娘娘,说是有些头晕,不碍事。”
  齐王道:“她同你说,总是往轻了说。不过好像也没到中暑的地步,就是食欲不振,身上也没力,我觉着是庆寿宫后殿不通风,娘娘又不敢多用冰,正琢磨跟皇上说,让娘娘换个地方住。”
  许京华瞎出主意:“是啊,后殿确实不通风,不如搬去御苑,那边邻着水的宫殿,应当挺凉快的。”
  “那边凉快是凉快,但宫殿多半没有装门,大敞四开的,蚊虫又多。”齐王不赞同。
  刘琰道:“我瞧着五叔像是有主意了,就别卖关子,直说了吧。”
  齐王一笑:“就你机灵。我是想起宫城外,西面不是还有个神都苑吗?虽然当初重建宫城时,扒了那边的显庆宫,但神都苑里还有别的宫殿呢!”
  “神都苑是什么地方?”许京华问。
  刘琰答道:“原是离宫。先帝北伐之前,流贼冯志新占据洛阳多年,他觉得宫城王气不足,就在神都苑建了显庆宫。”
  “此贼大约知道自己不能长久,格外地穷奢极欲,在显庆宫四周还建了不少宫殿,到咱们把宫城重建完了,都还有好些没用上。那些地方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收拾一下,让娘娘过去避暑。”齐王道。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听说神都苑的山水胜景,比御苑还要美。”
  “御苑才多大地方?神都苑都快有整个宫城大了。”齐王说完,问刘琰,“你也觉得这主意不错?那你看,皇上能答应吗?”
  “只要是为娘娘好,父皇肯定答应。说不定父皇也想一起去避暑呢。”
  齐王摇摇头:“那可不成,洛阳百姓恨透了冯志新劳民伤财,当初差点把神都苑给烧了,皇上这时候就去神都苑住,传出去可不好听。”
  这倒是,太后娘娘过去住,可以说是养病避暑,随便收拾一下就行,皇上要去,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齐王接着又说:“你要是觉得行,一会儿我和你一起回宫,去同皇上说这事,如何?”
  “五叔的主意,做甚还拉着我?”
  “咱俩商议过了,就是咱俩的主意,尽孝的事,我拉着你,皇上肯定高兴。”
  刘琰想想也是,便答应下来。
  齐王又对许京华说:“要不你也一起去吧,傍晚还能凉快些,省得白日里出门,热得难受。”
  “好呀,我去瞧瞧娘娘。”
  说好这事,许京华带着点心去见齐王妃,和她说了会儿话,齐王妃听说她要进宫去看太后,也想同去,就打发人去告诉齐王。
  齐王正和刘琰说:“我不知道你,反正我是记得,有几年先帝同皇上之间,关系特别僵,先帝平常甚至不肯见皇上,有什么话就让娘娘去和皇上说。皇上便只好闭门读书,连东宫臣属都不怎么见。”
  刘琰到底比齐王小四岁,这些事情并没有印象,只觉得先帝和皇上并不亲密——这一点,倒是跟皇上与他差不多。
  “所以你自己要把握好这其中的度,少说少做,不要自己总出宫来,能打发人就打发人,实在不行,你把宋怀信叫进宫去,也比你自己天天往外跑强。”
  刘琰点点头,崔铠瞧着这个空儿,回禀道:“王爷,王妃打发人来传话,想一同进宫去给太后娘娘问安。”
  “好啊,那这就去吧,别耽搁晚了。”
  崔铠出去传话,齐王走近刘琰,低声道:“咱们之间,原不在平时走动上,你来不来,我去不去,我也都是你五叔。娘娘同我,盼的始终只是你平平顺顺,同皇上父慈子孝。”
  刘琰心中一暖,点头道:“我知道。”
  “走吧,进宫去。”
  今天经历了很多的刘琰,难得从五叔这里得到些许安慰,所以根本无暇细想,提议太后娘娘去神都苑避暑意味着什么。
  直到进宫向皇上禀明,皇上也答应之后,齐王说了一句:“皇兄,我能不能带着王妃和京华一起去陪伴侍奉娘娘?”
  京华也去?五叔到底安的什么心???刘琰惊怒交加,忍不住瞪向齐王。
  齐王却不看他,只笑着对皇上说:“有京华承欢膝下,娘娘肯定很快就能好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刘琰:……五叔果然是个改不了的坑货。
  齐王:(拎着铲子)大侄儿你好好在坑里呆着吧~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陌上花开的小心情108、兰色回忆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沉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6章 塞翁失马
  齐王如意算盘打得噼啪作响,却忘了一点——他当着皇上面前算计的,是皇上亲儿子。
  “这话不错,娘娘身边儿,是缺几个孙子孙女承欢膝下,只有京华哪里够,老五你也抓紧给娘娘生几个亲孙儿。说起来你都成亲三年了,怎么还没有动静?”
  皇上满脸关切,“我叫太医给你好好调理调理吧。”
  刘琰扬眉吐气,笑看无良五叔。
  齐王僵着脸假笑:“皇兄日理万机,还关怀臣弟这点儿私事,臣弟感激涕零,太医就不用了,臣弟身体挺好的。”
  听着他把“挺好”俩字咬得特别重,刘琰实在忍不住,笑出了一点声音。
  齐王立刻转头瞪他,皇上却在这时接道:“你身体挺好的,那就是王妃……”
  “王妃也挺好的!”齐王立刻转头接话,“我们都年轻,不急,皇兄还是多操心琰儿的婚事吧,他都十六了,还没定亲呢。”
  “那有什么好急的?你不也十六才定亲、十七娶的王妃吗?”皇上堵回去,继续出招,“要不我赐你几个美人,替王妃分分忧吧,徐若诚。”
  徐若诚上前两步,“臣在。”
  齐王趁皇上转头,拿手肘拐了刘琰一记,刘琰看他一眼,他挤眉瞪眼使眼色,刘琰假装看不懂,齐王做了个发狠的神色,表示:“臭小子不帮我,咱们走着瞧!”
  皇上吩咐徐若诚两句,回头正看见这一幕,笑问道:“你们干什么呢?”
  刘琰转过头回话:“父皇饶了五叔吧,不然儿臣怕五叔今晚进不了家门。”
  “你还真惧内啊?”皇上笑着调侃齐王,“行吧,那这美人先给你留着,你带着王妃陪娘娘在神都苑住一阵子,要是到了秋还没消息,朕多赐你几个美人,想来王妃也没话说。”
  齐王这会儿也反应过来,皇上是不乐意了——也难怪,上次他就当面堵过皇上一回,这次又挖了坑给刘琰跳,皇上看他千方百计阻止两个小的来往,肯定觉得他是挑剔刘琰,心里不痛快。
  这事儿,齐王都不用把自己换成皇上,只要把京华换成别的姑娘,对方家里叔伯也如他一般行事,他作为刘琰的叔叔,也得不痛快。
  便恭恭敬敬行礼谢恩:“谢皇上美意,臣弟一定努力发奋,不让皇兄失望,早日生十个八个孩子出来,天天围着您叫皇伯父。”
  “十个八个,你倒有雄心壮志。”见齐王服软,皇上才又提起许京华来,“京华去陪伴娘娘,是应该的,但她刚开始读书识字,这么一去,不就耽搁了吗?”
  “这个不要紧,有臣弟在呢,臣弟虽学问不通,教京华识字却足够了。再一个,宋怀信都给请进京、也封了太子太傅了,就这么搁在许府里,只教京华识字,未免暴殄天物……”
  皇上:“……你这学问确实不怎么通,这么遣词造句,可别把京华教坏了。”
  齐王嘿嘿一笑:“皇兄放心,我不教她这么难的。”
  旁边刘琰:“……”
  他这么一笑,让人怎么放心???
  “我就是想说,朝中如今吵得这么厉害,连我都知道了,宋怀信还在那儿躲清闲,皇兄也真容得他!”
  “既然说到这里,你对沈维一案,有何看法?”皇上顺势问。
  齐王道:“臣弟现在都不知道庐州民乱,到底是怎么乱的,哪敢随便评说大臣?要我说,皇兄也别急着处置,反正不是交给三司了么?沈维不日进京,到时当堂对质,一审便知。”
  “那另外两件呢?”
  “交给宋怀信啊!新法就是他草拟的,他自己还施行过,这几年闭门不出,肯定也反复琢磨过得失。这老头就是怕得罪人,缩着不吭声,您给他个定心丸吃呗。”
  “他一来我就给过了。”皇上说完,思量片刻,又道,“他也不光是怕得罪士族。”
  “哦,是不是怕计相等人容不得他?”
  齐王这话一说,刘琰都忍不住侧目:五叔今天是不是疯了?怎么什么话都说?
  皇上笑了笑,没说是,也没说不是,“那就这么定了吧,徐若诚带人去瞧瞧神都苑,选一处风景好又凉爽,能让太后安居避暑的殿宇,尽快修缮出来,别忘了给齐王夫妇也留一处住所。”
  徐若诚应声告退,皇上又说:“走吧,一起去庆寿宫,你们的孝心,自己禀告娘娘。”
  三人一起到庆寿宫,齐王推刘琰出去,将事情禀明。
  “不用这么折腾,”太后听了一半就反对,“神都苑不是可以随便去的地方,我在庆寿宫就很好。”
  皇上道:“神都苑本是我朝离宫,您怎么就不能去了?人作孽,同地方有什么干系?难道撂那儿荒废着就好了?”
  太后皱眉道:“除非去了直接能住人,那里空置了五六年,我要去住,修缮起来,不要人力物力吗?”
  “顶多是补补屋瓦、换换窗扇的事,神都苑里都有现成的,直接拆了补就是。咱们又不征发民夫,又不用国库出钱,已经够俭省的了。”
  皇上这么一说,太后的顾虑略微打消,“打发人去看了吗?回来直接到我这儿,我听听是什么情形,要是像皇上说的,略微一修就能住,便听你们的。”
  皇上答应下来,又说:“老五说要带着王妃陪您住呢,还把京华都算进去了。”
  许京华听了这话,先看一眼齐王,又看刘琰。
  刘琰也正看她,两人眼神一对,刘琰点点头,表示:没错,就是五叔的主意!
  许京华不太高兴,但有宋先生的告诫,她好歹是先压下来,往好的方面想——叔父也是想哄娘娘高兴,让她和娘娘多相处,免得她伏天里来回奔波入宫,神都苑在城外,比宫里自在得多,也算是两全其美。
  可她还是很不高兴!
  叔父既有这个打算,先前在王府商议时,怎么不跟她和刘琰说清楚,却等到了皇上面前再说?他到底什么意思?就算避嫌,也不用把她和刘琰当贼吧?
  许京华自顾生气,没听大人们后来都说了什么,直到太后叫她:“……京华就别折腾回去了,在宫里留一晚如何?”
  “啊,好啊,我陪着娘娘。”
  她留下,齐王夫妇告退出宫,皇上临走,就把刘琰也留下了,“琰儿也好久没陪着娘娘了,让两个孩子陪您吃饭,您多吃点儿。”
  太后倒是真高兴:“好啊。”送走皇上,还特意让人加菜。
  许京华趁空站到刘琰身边,跟他嘀咕:“叔父什么意思啊?”
  刘琰叹气:“大概是嫌我总去找你。”
  “那他好好说不就得了么?不对,他也说了啊!你还听了,给他行礼道谢呢!”
  “是啊。”刘琰又叹口气,“其实让你陪娘娘去避暑是正理,我也觉得你去神都苑住,比在府里闷着强,但五叔到了父皇面前才提起……”
  “我也生气这个,他这不就是拿咱俩当贼么?”
  真有贼心的刘琰,听了“拿咱俩当贼”几个字,心里不由一甜,侧头看着她,低声说:“没事,你们去神都苑,我也得去探望娘娘、给娘娘问安啊。”
  “可是叔父也在啊,他肯定是想天天看着我。”许京华从鼻孔出气,发出气哼哼的声音。
  刘琰忍不住笑:“咱们要躲他还不容易?而且,方才父皇还给五叔下了皇命,让他把心思放在早日给我们生弟妹上。”
  许京华噗一声笑了:“真的?”
  她这一声问得比较响,太后听见,回头问:“什么真的?”
  “娘娘,太子殿下说,皇上给叔父下了皇命……”
  许京华说着拿手肘戳戳刘琰,刘琰笑着接道:“父皇催五叔早点给您生个小孙儿承欢膝下。”
  太后也笑起来:“是吗?我都不敢催他们,怕他们真着急了,送子娘娘反而不来。”
  许京华就走到太后身边,搀着她胳膊说:“皇上都发话了,肯定很快就来啦!”
  刘琰也跟着过来,凑趣道:“五叔说要生十个八个呢。”
  “又胡说。”太后话虽这么说,笑得却开怀,“我没那些奢求,能让我抱上一个就行。”
  太后三十岁才生下齐王,偏齐王成亲也晚,到如今二十岁了还没生育,太后嘴上不说,心里却总怕自己还没抱上孙子就去了。
  刘琰听出太后弦外之音,宽慰道:“娘娘长命百岁,何止能抱孙子,还能看见他们娶妻生子呢!”
  “那我可不敢想,我呀,只要能看到你娶妻生子,就心满意足了。”
  许京华抱着太后胳膊,陪太后一起笑刘琰,“这个简单,叔父说了,最迟年底,就有太子妃了。”
  刘琰:“……”
  五叔背着他也没少挖坑!
  幸好太后说:“他说了又不算。你不知道,我们太子啊,想自己选太子妃。”
  许京华和刘琰都面露惊讶——许京华是真不知道这事,刘琰是不知道父皇已经跟太后说了。
  “原来父皇和您说了……”刘琰有点儿不好意思,也不敢再看许京华,眼睛瞟向一旁,“娘娘身体不适,孙儿的事又不急,等您好了再说。”
  太后笑着拍拍他肩膀:“好好好,不急,结发之妻是该慎重,总得你自己喜欢才好。”
  有太后这句话,刘琰心头大石放下,和许京华一起陪太后用了晚膳,临走时,又跟送他的许京华说定过几日一起见陆璇。
  他觉得这一日尽管有些坎坷,但称得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便也不在乎那一时得失,之后几日都老实呆在宫里,闲下来就真按宋怀信说的,闭门读书,不理闲事。
  哪料到见陆璇之前,许京华先把写给段弘英的信送了过来,刘琰用了最大自制力,还是打开信封,看了一眼称呼:“京华兄台鉴”。
  他一开始还以为许京华写错了,展开信笺又看了眼署名,见清清楚楚写着“弟弘英手书”,才终于明白过来——刘琰刚安稳没几天的心,就此无声无息地掉进了寒潭深处。
  作者有话要说:  段弘英:大家好,初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我跟京华是互换名字之交(*^__^*)
  刘琰: ( ̄^ ̄) 哼!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不能见面之交了!


第57章 见表妹
  两个人要有多亲密,才会愿意互换名字,以自己之名称呼对方?刘琰难以想象。
  他看着“弟弘英手书”几个字,发了会儿呆,忽然想起一事——在第一次去拜访宋怀信之前,他要和许京华假称兄弟俩,许京华却因为从小的习惯,不肯随便叫他哥哥,非得先分个输赢。
  刘琰问清原委后,曾经好奇如果段弘英赢了许京华,她是否会叫他哥,她当时回的是:“我不告诉你。”
  将信笺按原样折回去,刘琰看着抬头的称呼,终于得到解答。
  “叫人送走吧。”他把信装回信封,重新封好,“告诉白金生,找到人之后,要是他还没成亲……”
  太子殿下语调森冷,“就等他完婚了,再交给他。”
  杨静接了信出去,钱永芳进来,看自家殿下脸色不太好,就站住了,没敢吭声。
  过了一会儿,太子殿下回过神,瞧见他,问:“什么事?”
  “皇上刚刚下旨,加封周昭容为淑妃、裴昭仪为德妃、颜昭仪为贤妃,因贵妃娘娘这一向称病,皇上又命淑妃娘娘和德妃娘娘共掌凤印、协理六尚事务,让贵妃娘娘安心养病。”
  刘琰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模样,“贵妃这病,怕是好不了了。”
  之前皇上不理胡贵妃,硬把二皇子迁出去住,胡贵妃求太后也没结果,就开始称病不理事。她一向得宠,人人都以为皇上怎么也要去瞧瞧她,谁也没想到皇上竟是真的厌弃了胡贵妃,不但自己没去,连打发个人去问病情都没有。
  “殿下,小的有个一同进宫的同乡,在御药房当差,他同小的说,永宁宫好像在用安胎药。”
  周昭容——不,周淑妃——就住在永宁宫。
  刘琰淡淡一笑:“是么?那是喜事啊。你好好谢谢你这位同乡,但这种话以后不要传了,给人知道,如何分辩得清?”这次是永宁宫,下次万一是乾元殿呢?刺探圣上病情,他这个太子是想谋反吗?
  钱永芳见殿下不喜,答应一声,不敢再多言。
  刘琰闷坐半晌,什么都不想做,索性起来更衣,去庆寿宫看太后。
  太后那里正收拾东西,神都苑已经修缮好了,后日休沐日,皇上就要亲自送太后去避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