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子嫡孙[科举]-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上。
自然对于作画这种他不如何感兴趣的事,便只是略有涉猎,并不精通。
可谁知书院复试竟是作画?
谢珝心下不免叹了口气,眉头也轻皱起来。
看来这一回能不能入林先生门下,真的是悬了。
直到旁边的人都开始提笔动作了起来,他才放下考题,拿起磨条开始缓缓地研墨。
罢了,不擅长又能如何?
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临阵退缩是不可能的,只能硬着头皮上,若是自己只有六十分的能力,便尽量发挥出七十分,八十分,也算是全力以赴,无愧于心了。
这样想通之后,他手底下研墨的动作便流畅起来,没一会儿,墨便好了。
谢珝提起笔,蘸饱了墨,随之便在空白的纸上开始深一笔,浅一笔地涂抹勾画了起来,令他为难的是作画本身,而对于他要画什么,却是早已心有定论。
或许是这幅画儿并不复杂,只一会儿,他便收势,在旁边题上自己的名字,将手中的笔放回原处,画作已然完成。
只见方才还空白一片的纸上,此刻出现了一面铜镜,尽管有些地方略为抽象,但这确确实实是明眼人一下子便能看出来的,一面铜镜。
在拿到这道题的时候,谢珝脑中便想起了这样一句话。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也因此,他这幅画中真意,便是如此。
至于林先生等能不能看出来,丝毫不用怀疑。
放下笔,谢珝便安安静静地坐着等待交卷了,并没有像初试那般提前交卷,盖因对这幅画的期望值确实不怎么高……
不过他没想提前交卷,在他前方坐着的几位先生却已经注意到了他,看他已经答完了,林行道跟谭渊对视了一眼,便由林行道出言道:“谢珝。”
骤然听闻自己的名字,打断了谢珝有些神游的思绪,他眨了眨眼,片刻后便站起身来,对林行道躬身一揖,口中应道:“学生在。”
林行道见状,不免又满意地捋了捋胡子,面上却还佯作严肃,继续说道:“我看你已经答完了,便将考卷交上来吧。”
谢珝一听这话,也只得应下,拿起已经干了的画,上前交到林行道手中。
就在他前去交卷的时候,除了还未作完画的人,其他已经作完却没有放下笔的考生们也好奇地抬头看他,好奇这位初试的第一名是个什么模样。
而那一头,不出谢珝所料的,林行道一将视线投在他这幅画上,便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还一边将画递给身边的谭渊,谭渊眼中略带迷茫地接了过来,低下头一看,也不免错愕之余,又有些想笑了。
谢珝听见林行道的笑声,面上也不由得有些微热,心道日后定要勤练画技才好,不能以为它不甚重要便不以为意。
只见这二人看完之后,便将他这幅画作传给旁人。林行道便对谭渊笑道:“怎么样?谭师兄?”
又见谭渊虽是摇了摇头,但却是无奈中又带了丝遗憾地道:“罢了,此子合该入你门下。”
谢珝倏然闻言,直接便愣在原地。
林行道瞥到谢珝这副神色,又想笑了,这才像是个十岁的少年郎嘛,初试文章中像个小夫子,虽令人惊艳,却怎么看都跟他的年纪不符,让人忍俊不禁。
原是谢珝不知,如复试这般,并不过分看重才学了,毕竟能进复试的学生,都是过得去的。
复试只是为了观望一番这些考生的性情心境,入哪位先生门下,只看他们合适不合适罢了。
如谢珝,从这幅画儿中流露出来的心境,正是更合林行道的意,与谭渊只能说没有师徒缘法了。
也正是因此,谭渊才对林行道说出了那句话。
就在谢珝刚愣过神儿来后,抬眸便望见崔知著与范应期也同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准备交卷。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下雨,好适合赖床睡觉哦=v=
☆、狸奴范
二十八、狸奴范
谢珝见状,心中微动,便要退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
不料林行道却伸出右臂将他拦了下来,口中还自然而然地道:“不必急着回去,在我们书院之中,不论年纪,只论资历,你如今两试已过,又是初始的头名,自然是他们的师兄,留在这儿一同看看也无妨。”
他这一番话,底下众人亦听了个清楚。
旁人作何想法谢珝不知,不过正要上前来的崔知著面上却黑了瞬息,虽然只是一瞬间,不过却被谢珝眼尖地捕捉到了,不由得心中微哂,随即便移开了视线。
崔知著收敛了面上的表情,这才上前将手中的画交给林行道,然后即一言不发地站到了下首。
画作渐渐在林行道手中展开,谢珝也将视线投了过去。
不得不说,崔知著的绘画技艺比他要好上许多,只是画中内容,却让人略感压抑。
只见上面所画,唯有一轮满月高高悬挂于夜幕之中,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只是这夜幕着色过于深沉,过于黑暗,其中没有一颗星辰,就这样压在人心上,而那一轮满月,却又并不如何明亮,透着几分黯然,恍若马上便要消散而去。
谢珝只看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垂下眸子不再去看。
联想到崔知著的身世,这张画里的意思其实很容易理解出来:满月,即象征着团圆,而对于崔知著来说,长辈与亲父不慈,病着的母亲便是他唯一的亲人,也是他内心里那唯一一处温暖与明亮。
然而,现在这一处温暖已然熄灭,明亮也已经黯淡了下去。
自然只剩比真正的夜幕还要暗沉的黑。
从那篇初试的文章和这幅画中看,崔知著就好似是一块嶙峋的冰,孤勇,又硌手。
好在谢珝并没有融化这块冰的想法,自家祖父与崔阁老二人在朝堂之上的不合,不仅仅是出于自身的不喜,更是有关于身后的家族。
而作为家族的一份子,享受了家族带给自己的资源,也必须将家族的利益放在心上,除非到了与自己心中道义相悖的时候,只不过现在谈这些还为时过早。
幸而无论是崔知著,还是谢珝,都没有同对方深交的打算。
也不知林行道是如何看崔知著这幅画的,只听见他微微叹了一口气,就亦将崔知著收与门下,顺便把人也赶到这边,同谢珝一道站着了。
接着就看起了那位范应期的画作。
虽然谢珝以十岁之龄做这些人的师兄,感到有些略微的不好意思,只不过既然林先生金口玉言,事实已是板上钉钉,他也就只好厚着脸皮装作看不见底下人各异的神情了。
而此时,他对这位第三名的好奇心远远大于对崔知著的,见画卷打开,便也顺势看了过去。
谁料这一看,谢珝的的眼中便不自觉地染上一抹笑意来。
只不过他看懂了,林行道几人却没怎么看懂,不免指着画中那个黑白相间的球状物,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确定,迟疑地对范应期问道:“你这画的……可是蹴鞠?”
谢珝一听这话,更想笑了,但是怕范应期尴尬,便强忍住了,只掩口轻咳了几声。
在几位先生对面站着的范应期闻言,面上不禁涨红了几分,伸手挠了挠头,才声线紧张地开口道:“回先生,学生所画不是蹴鞠,是……是家中所养的一只猫,名叫阿圆。因被喂得圆胖,它又不爱动弹,经常在院中蜷成一团晒太阳,所以学生方才看到考题,便不由自主地就将阿圆的背影画了下来。”
没想到这位范应期居然还是个隐形猫奴。
谢珝敢肯定,林先生也是第一次遇见如此有趣不做作的学生,听到这番话后,足足愣了半晌,而后才朗声笑了起来,随即便笑着将这幅画递给了另一边的窦淮。
窦淮早在听到范应期这话的时候,就心里有些痒,却没想到林师兄这般体贴,直接就将这个学生让给了自己,便对林行道拱了拱手,笑道:“多谢师兄了。”
林行道闻言便摆了摆手,示意无碍。
眼见这两人都收到了心仪的徒弟,剩下几人也不免有些耐不住性子起来,遂朝下面候着的学生们招了招手,示意他们过来。
……
到最后结束时,林正道收了谢珝,崔知著,还有第四的冯子京和第八的韩辑这四个徒弟,谭渊收了第十陈文焕与后面排名二十二的陈经邦这两个,而姜维则只收了第九沈鲤这一个徒弟,那位姓王的先生则是收下了第六名邵哲,第十四名宋诺,和第十九名徐云程。
同林先生一样收了四个学生的,竟然是窦淮。
范应期,萧翌,周景行,与第二十名汤闵皆入他门下。
至此,这十四位参加复试的考生们都有了各自的师父,只待来日正式行拜师之礼。
待到事毕后离开小楼之时,外面的雨已经不知何时停了下来,抬眸望去,一道彩虹正若隐若现地挂在天边,让人的心情也不禁好了许多。
谢珝与萧翌并肩走出小楼,特意停下了步子,等到后面的崔知著走了过来,才勾起唇角,面色和煦地叫了一声:“崔师弟。”
崔知著闻言便转过身来,嘴角动了动,似是想要说什么,最终却什么都没说。
只沉着脸冲谢珝点了点头,便干脆利落地转身而去。
========================
崔知著走后,谢珝收回望着他背影的视线,才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抬步走到在前方等着自己的萧翌旁边,随意地开口道:“表哥,我们这就回去吗?”
萧翌闻言便自然而然地点了点头。
二人走在回客栈的路上,萧翌才偏过头问谢珝:“阿珝,你今天怎么有兴趣逗逗那个姓崔的小子了?”
语气中三分不解,两分兴味。
谢珝闻言,便面色如常地道:“表哥冤枉我了,我只是作为一个师兄,主动跟日后的师弟打个招呼而已。”
说的跟真的似的……
他话音落下,萧翌就忍不住腹谤了一句。
许是复试结束后心情亦放松了许多的缘故,二人一路闲聊着,很快便回到了客栈。
还没进门,就看见吴亮带着月朗和丹朱候在客栈门口,他们旁边还停着一辆颇为眼熟的马车。
还没等谢珝跟萧翌回过神来,那边老早就抻着脖子望着来处的吴亮便立马迎了上来,面上笑意盎然,走到二人跟前,便躬身见礼,一边道:“见过大公子,表公子。”
谢珝见到他不免好奇,不由道:“吴叔怎么在这儿?”
吴亮早想到自家公子会有此一问,听他问罢便开口答道:“回大公子,新买的宅子那边已经安置好了,我打听到您跟表公子今个儿便考完了,便来客栈这儿,也好等着接你们二位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 帮我妈提了十几斤的鱼爬楼,死宅如我已经快累死了…Orz
☆、白驹过
二十九、白驹过
既然吴亮都已经将客栈中的东西收拾好了,那谢珝与萧翌二人便没有再上楼去,一路行来也有几分乏了,索性便上了马车,几人往新置办的宅子中行去。
新宅虽然还在广陵城中,但离书院却着实称不上是近,不过也是,那样合适的宅子并不好找。
谢珝刚下马车,一直在门口候着的风清就赶紧跑了过来,一直到他跟前才停下,口中还不停地道:“公子您可算回来了,也不知道您这几日吃得好不好,睡得怎么样,月朗是不是又睡熟以后第二天起不来……”
没等他絮叨完,谢珝视线的余光里就瞥见侧方的月朗脸色越听越黑,便出声打断了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瞪了好半天的风清:“我走这两日,翻羽可还听话?没有闹脾气吧?”
说起翻羽,风清的脸立马哭丧起来,如果谢珝没有看错的话……
他甚至抽噎了一下?
不免有些哑然,赶忙摆了摆手制止了风清将要出口的话,沉默了一会儿才道:“好了不必说了,我回头去瞧瞧它便是。”
就在他们在门口说话的时候,萧翌也从马车上敏捷地跳了下来,几步走到谢珝身边,便歪了歪头,疑惑地问他:“怎么了阿珝?不进去吗?”
谢珝闻言便点了点头,对萧翌道:“没什么,表哥我们进去吧。”
既然他说没什么事,萧翌便没有再问,一行人便踏入了新宅之中。
宅子是典型的江南风格,婉约雅致,不同于北方的大开大合,一路行过来,谢珝也开得出来吴亮与风清他们确实也用足了心思,虽然大布局上不变,可从细微之处还是依稀能见盛京家中的痕迹。
这让他心中不由得泛上一丝暖意。
又走了一会儿,他们才踏入西院的正屋内。
一进门,萧翌便一屁股坐到了右边那排椅子的最后一个,随之就没骨头似的将身子靠在椅背上,仿佛坐了半日马车对他来说好像是多大的磨难似的。
不过谢珝也没空理他,正开口让风清拿纸笔过来,他要给盛京家中写封信寄出去。
风清闻言便应声退了出去。
很快东西便拿了回来,风清还在一边替他把墨磨好了,谢珝见状便直接蘸了墨,在纸上开始落笔。
在信中先是问候过祖父祖母,与父亲母亲几位长辈,又提起了妹妹阿琯,说罢这些之后,才言道他与萧翌在广陵一切都好,并未有什么不习惯的,让长辈们不必忧心。至于在普济寺中不小心伤到一事,更是提都没提。
而后又写道他已被林先生收为入门弟子,只待来日正式拜师。写完这件事,谢珝一看,不由得失笑,竟已经用了四张纸了……
便收了自己还想要写些生活琐碎之事进去的念头,在信的末尾写上望父母长辈们身体安康之后,便署上名字,接过信封装了进去。
亲自封好之后,才交给在旁边候着的风清,让他尽快送出去。
萧翌冷眼瞧着谢珝做完这些,才懒洋洋地开口道:“阿珝,你的伤要是好的差不多了,不如陪我去比试上几箭?”
经他这么一说,谢珝也觉着手有些痒,便颔了颔首,轻笑着应了下来:“既然表哥都开口了,我哪里还有不答应的道理,走便是了。”
萧翌闻言便立马精神抖擞起来,半分不复方才那副懒散的模样,等谢珝站起身来,又叫过风清带路,才同他一块儿踏出房门,往新宅的校场中走去。
少年意气,譬如曦光,又譬如朝阳。
===================
傍晚的竹舍之中是难得的安谧,微微昏黄的落日余晖穿过丛丛错落有致的竹林,泼洒在这个院落中那座不大的凉亭之中,也悄悄攀上了亭中那位手中握着书卷的少年衣角之上。
从远处望去,人与景好似恰如其分地溶成了一幅意境绝佳的水墨画儿。
只可惜这样静谧的时间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不远处传来的脚步声给打破了。
来人是个小少年,一看年纪便不大,也就只有十二三岁左右的模样,长着一张更加显小的娃娃脸,广陵书院新的院服是白衫绣紫色斓边的广袖大衫,穿在他身上不见风流肆意,倒是让人有几分忍俊不禁。
只见他“噔噔”地迈着步子便从外头跑进来,往亭子里面一看,登时便眼前一亮,又往那边跑去。
只不过离亭子愈近,他的脚步声便愈发地轻了起来,仿佛稍重一点儿,都怕惊扰到了亭中所坐之人。
不过他并没有等多久,亭中那位少年便似是有所感,一边慢条斯理地将书卷放回去,一边用修长匀称的手指在桌面上“笃笃”地敲了两下,才启唇道:“林师弟有事?”
声音也如碎玉击石,极是动听。
这位娃娃脸的林师弟闻言,便赶忙道:“谢师兄,师父让我来跟你说一声,明日我们都去普济寺,还望谢师兄早做准备。”
他话音落下,那亭中所坐的少年——也就是谢珝,便颇为无奈地笑了一声,随即站起身来,缓步走出了亭子。
相较四年前的他,此时的谢珝个子又拔高了一大截,宽肩窄腰,身姿挺拔,同样白衫紫斓广袖大衫的院服穿在他身上,便是这般风度秀朗,仪态出众。
再加上他那张近些年来愈发昳丽的脸,此时唇角勾起的浅笑,更是温润而泽,风度翩然。
只见他冲对面之人略略颔首,清鸿的眼眸中便漾起笑意,温声出言道:“如此,多谢林师弟特意跑这一趟。”
作者有话要说: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四年内的事情不会完全跳过,会在后面合适的时候写到的,不要担心啦,如果实在想打我,那也请轻一点,毕竟我还是朵嘤嘤玉立的娇花……呢……
☆、月夕朝
三十、月夕朝
这位来送信的娃娃脸少年姓林名梓,正是去年书院收人之时考进来的,亦是范阳林氏的子弟,与林先生同为一宗。
只见他听谢珝这么一说,便忙摆摆手,连声道:“谢师兄太过客气了……”
谢珝闻言,便勾唇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林梓去岁进入书院之前,就听说过眼前这位师兄,当年以十岁之龄考入书院,且高居榜首。身为土生土长的广陵人,林梓自然清楚想要考进来有多大的难度,更别说头名了。
而当他后来真正见到谢珝并与之有过接触后,师兄师兄倒是叫的十分顺口,甚至经常自己找时间找借口,就想往谢珝住的竹舍跑,要不就是来问功课,要不就是来替林先生传话,搞得林先生都快看不下去了,他还是乐此不疲。
活脱脱一个小迷弟。
也幸而谢珝并不嫌林梓烦,不得不说他这张娃娃脸占了很大的优势,使得谢珝总是将他当做弟弟看待,替他讲解功课时也由浅及深,十分用心。
今天也是,林梓说完事儿,就顺势又留下来请教功课。
谢珝见之不免有点儿无奈,但还是由他去了。
===========================
翌日,晨间的第一抹曦光从窗柩中溜进来时,谢珝便睁开了眼,复又阖上,等到再次睁开的时候,眼中便再无一丝困倦之色,他望着头顶的青色床帐,半晌后才缓缓地呼出一口气,从床上起身。
书院之中是不允许带仆从的,幸而谢珝从前在家中时,就并不怎么被人服侍,大多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的,因此在一开始住进书院之后,他便适应得极快,只苦了他那些师弟中的某些人,分明比他年龄更大,在日常方面却做得还没有他好,又是一番挫败。
洗漱过后,谢珝今日穿的还是白底紫斓的院服,只不过不是昨日那套,因为书院中要求学生们身着院服,他索性多做了几套,方便换洗。
他立在窗前,一边望向外头,一手系着领口。
随即收回目光,套上外衫,便踏出房间。
广陵书院虽然有范杨林氏在背后做支撑,但也没有阔绰到学生都是单人间的程度,他们甲班的倒好些,总的人数不多,一般都是两人一间,到后面的乙班丙班,就是四人一间甚至六人一间。
谢珝原本是跟崔知著被分到同一间房的,二人便冷冷淡淡地相处着,没什么明显的矛盾,也不见师兄弟感情热络,后来随着朝堂之上他祖父同崔阁老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林先生便做主将他们二人分开了,或许是怕他们因为长辈间的事儿不小心打起来?
这个倒是无从探究。
谢珝走出竹舍,抬眼往前面看去,果不其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手里拿着一块儿点心,没甚么形象地蹲在鱼池边的台阶上喂鱼。
见到这一幕,谢珝不由得轻笑了一声,出声唤道:“表哥。”
鱼池旁的人闻声转头,露出一张长眉入鬓,渐显棱角的脸来,随即便将手中所剩无几的那块点心揉碎了,扔进鱼池中,随意地拍了拍手,就从台阶上跳了下来。
几步走到谢珝边上,萧翌才挑了挑眉,开口问他:“走吗?”
上哪儿?
自是林梓昨日说的普济寺。
谢珝闻言便点点头,“嗯”了一声。
宽大的衣摆划过一道优美的弧度。
二人一同出了书院,往普济寺走去。
==============
今日是二月十二日,走到街上,谢珝便发现多出了许多卖花的小贩,在沿街叫卖,之前便提到过本朝风气开放,男女大防并不严格,因此这时的街上,还有不少一看便是精心打扮过的少女们,正三五成群地结伴出游。
直到这时,谢珝才想起来,今日正是花朝节,春序正中,百花竟放,正是出门赏花的好时节,南方的花朝节比他们北方提前几日,来了这么几年了,他竟还没习惯。
只不过这花朝节如今已渐渐成为女儿家们的节日,他记得不甚清楚倒也实属正常。
二人又行了一段路,快到达普济寺的山脚处时,远远地就瞧见道路两旁皆是摆摊的,摊前又站着不少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一片热闹景象。
萧翌跟谢珝说话的时候,谢珝正瞥到旁边摊子上的几根桃木簪,做工虽一般,却胜在造型新鲜有趣,便驻足下来,饶有兴致地打量着。
“诶阿珝,你今年要下场吧?”
萧翌这声随意的问话在一片喧闹中,还是清楚地飘入了谢珝耳中。
谢珝一边伸手挑着前面的桃木簪,一边点点头答了萧翌的话:“是今年。”
他一气挑了五根才作罢,这才抬起头来,对摊主温煦地笑了笑,问道:“请问,这簪子怎么卖?”
谢珝态度温和有礼,又生的一副好模样,这摊主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当即就被他这一笑给晃花了眼,一抹红霞慢慢攀上脸颊,半晌后才轻声回他:“一根两个铜板……”
谢珝对这种情况已经习以为常了,闻言便数出十个付了钱。
自从开始在书院中读书,月朗就特意去换了许多铜板,给他带在身上,生怕自家公子一碗面就撒出去几两银子。
谢珝对于他这个想法十分无语,难道自己就长得这么像冤大头吗?
付过钱,谢珝便将这几根簪子带好,拍了拍萧翌的肩,示意他可以继续走了。
也不知道萧翌在想什么,方才听到谢珝的回答之后就沉默了下来,开始发呆,这会儿被拍了一把才反应过来。
不过片刻后他就又恢复了那副不甚正经的模样,二人走出一段路,他便眯了眼睛看着谢珝,拉长了调子悠悠地道:“阿珝这几根簪子……都是买给谁的啊?”
忽略了萧翌话中的调侃,谢珝开口便道:“自然是买给母亲,阿琯,还有师母跟师妹的。”
萧翌闻言便道:“那摊子上的桃木簪都是些兔子啊,猫啊什么的模样,阿琯那丫头也就罢了,舅母和林夫人真能喜欢这种?”
语气中满是一种“你就骗我吧”的意思。
谢珝听罢,便笑而不语,他自然不会告诉谢珝,女人这种生物,不管是多大年龄,内心都是个少女。
见他不再反驳,萧翌反而更来劲了,又拉长了调子道:“哦~其他人喜欢与否我是不知道,不过师妹肯定是喜欢的。”
说罢还又看了谢珝一眼,眼中颇有意味。
他这话落到谢珝耳中,不免让谢珝面上神色无奈了又无奈,站住步子转过身同萧翌说道:“表哥,阿遇才十岁。”
“啧啧啧。”萧翌闻言也不回应,只啧了几声。
谢珝虽然已经能够适应自己如今男子的身体和身份,但是对于女子却还是产生不了什么想法,或许过了自己心里那道坎儿还需要时间。
他们方才口中的师妹,是林先生的女儿林遇,也就是他十岁那年在普济寺中救下的小女孩儿,今年也才刚刚十岁,在谢珝眼里,十五岁的女子都还不算大,更何况林遇?
那还是个孩子呢。
自己过来广陵读书,便与亲妹妹阿琯少了许多相处的时日,恰好在这儿有阿遇这个师妹,他便将她当做妹妹疼了。
不过他也知道,萧翌调侃他向来是随口一说,若是真同他较真,实为不智。
想通之后,谢珝便不再理会这个话题,只同萧翌道:“林先生与窦先生他们恐怕已经到了,我们也快点儿过去吧。”
萧翌闻言终于放过了他,便点了点头,表兄弟二人一块儿加快了步子,往普济寺走去。
等他们二人到了一看,林行道与窦淮果然已经到了,也不求签,正背着手在大殿内转悠,时不时地问签筒旁的小沙弥几个问题。
可怜的小沙弥,看样子被这两位大儒给问的都快哭出来了。
谢珝与萧翌见状便忍俊不禁,随即上前见礼。
等到了自家的学生,两位先生便不再折磨大殿里的小沙弥了,互相颔了颔首后就各自带着各自的学生出去了。
林行道脚下不疾不徐地走着,谢珝便同他保持着一样的速度,跟在他身侧。
师徒俩都没说话,直到走出一会儿,林行道才偏过头看向自家爱徒,悠悠地开口道:“阿珝啊,今年你可要下场一试?”
这已经是今天第二个人问他这个问题了,然而谢珝的答案亦是不变,他微微躬身,面上神色沉静如常,答道:“回师父,弟子恰有此意。”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各位小仙女们的霸王票~
感谢:czh~投掷手榴弹 ×2 画楼投掷地雷 ×1 木容投掷地雷 ×2 呆呆~投掷地雷 ×6 白酒投掷地雷 ×1 江复清投掷地雷 ×1 北地有瓜投掷地雷 ×3 mess投掷地雷 ×3 泥头1128投掷地雷 ×1 池中芙蕖投掷地雷 ×1 浅醉风陌投掷地雷 ×1 南川投掷地雷 ×1 czh~投掷地雷 ×2 上善若水投掷地雷 ×1 松雪投掷地雷 ×1 常山浮石投掷地雷 ×1
☆、碧天青(含入v公告)
三十一、碧天青
陪林先生去了一趟碑林,又在禅房之中听玄清大师讲了会儿经,谢珝便辞了出来。
踏出寺门,他一路行到半山腰处的那座凉亭,往内看去,萧翌,范应期与韩辑等人皆在,正作堆闲聊着。
见谢珝走进后,便三三两两地起来同他打招呼。
“师兄过来了。”
“谢师兄。”
谢珝闻言也便同他们寒暄过去。
且不说一开始有多别扭,四年下来,无论是叫人的,还是被叫的,都已经习惯了,就连崔知著,平日在师长面前见到谢珝,也会冷着脸叫他一声师兄。
寒暄作罢,谢珝就挑了个萧翌身边的位置坐下,也不多话,就靠在栏杆上安静地听其他人继续交谈,几人方才说到的话题正是有关于科举,言论中多不忿近年来九江书院的作为。
韩辑便是谢珝同为林行道门下的师弟,五官清秀,身形清瘦,平日之中读书很是刻苦,待谢珝这个师兄也一贯有礼,只不过为人有些冲动易怒,同他的外貌给人的感觉并不相同。
此时他正语气颇为不平道:“那九江书院越来越过分了,真以为将学生拉走,就能抢走这第一书院的名头不成?也不想想随便就能被抢走的学生能是什么好货色!”
他这番话说罢,便引起了在场中许多人的共鸣,就连一贯性子敦厚的范应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