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子嫡孙[科举]-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为何谢珝自开蒙之后便不用怎么掩饰学习的进度,毕竟他作为一个现代人,对文言文的了解仅限于课本上的那几篇,那一点儿却只是浩瀚古文中的沧海一粟,所以说他是像蒙童一般从零开始也不过分。
  而在这个时代,既有像林行道这般真正的神童,谢珝表现出来的那些就只能说是聪慧过人,只会令父母长辈欣喜,而不会令他们惊异。
  他虽说是想要在科举中金榜题名,但亦希望自己能真正地深研子史经典,进一步感悟古文底蕴,便也不负自己有机缘穿越这一遭。
  他这样想着,便垂下眼帘,对乔氏开口道:“儿子仰慕三希先生已久,选择广陵书院也是想能有机会拜入他门下,聆听教诲。”
  听到三希先生这个名号,乔氏也点点头,最终只轻叹了一口气,道:“既然你心中已有成算,那我明儿就去找你舅母,好回了这件事。”
  “还劳母亲替我谢过舅母好意。”谢珝又道。
  “我省得。”
  ====================================
  那头母子两个说着正事儿,这边父女俩却在围着一匣子南珠瞅。
  成色极好的合浦珠,是少见的金色和淡粉色,堆了满满一匣子。
  谢家既是大族,自然是什么好东西都见过,谢琯虽然年纪不大,眼界却不小,谢臻与乔氏显然很懂得富养女儿的道理,从她小时候起,用的便都是最好的,导致现在她都很少有极为喜欢的东西。
  这匣子南珠虽说也不算什么极好的东西,却胜在个头匀称,颗颗圆润饱满,颜色又少见,恰好投了谢琯的眼缘。
  瞧了一会儿,她便让小丫鬟拿了几个小匣子过来,自己动手,分了几份出来,一边分,口中还一边振振有词地道:“这一份给祖母串个珠串用,这一份给母亲做几个手链。”
  “这一份给舅母,这一份送给乔家表妹,这一份给哥哥留着,这一份我要给自己做个头箍……”
  谢臻在一边听着,越听越可乐,这小丫头居然给珝儿也留了一份,便笑了一声,问她:“阿琯还记着舅母跟表妹,怎么不给爹爹分点儿?”
  他这话音刚落,谢琯就转过身来看着他,瞪大了一双漂亮的杏儿眼,惊奇道:“爹爹,您是男子啊,要珍珠做什么呀,难不成用来敷脸吗?”
  谢臻:……
  不由得吹胡子瞪眼,不服道:“那你哥哥便不是男子了吗?”
  “那可不一样。”谢琯闻言便笑眯眯地说:“哥哥万一遇到想送的人呢?但是您就算要送也只能送给母亲啦,您就当我替您送了罢。”
  谢臻听着就不免有些头疼,这丫头真是被全家人惯坏了,什么话都敢说,除了喜欢华服和首饰之外,竟半点儿都没有作女儿家的自觉……
  旁人家都是儿子难管,女儿乖巧,怎么到了他们家竟是反过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爹:头大。jpg

  ☆、青云岫

  八、青云岫
  谢珝同乔氏说完话,便出言告辞回去,乔氏看了一眼外边,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便吩咐候在一旁的大丫鬟:“锦年,去点一盏灯笼给月朗带上。”
  锦年脆生生地应了,言罢便出门去拿灯笼。
  乔氏又对立在儿子后边儿的月朗道:“知道你是个仔细的,好好地伺候公子。”
  “夫人放心,小子省得。”月朗闻言便往前迈了一步,出来恭恭敬敬地应下。
  月朗便是谢珝的奶妈赵氏的儿子,原名王大虎,比他上大一岁,六岁就进府给谢珝当了个书童,给取了个名儿叫月朗,虽说是书童,可六岁的孩子能做什么活儿,也就当是个他找了个玩伴罢了。
  至于赵氏,乔氏见她照顾人颇为耐心细致,人也是个妥当人,就在谢珝断奶后,做主将她留下来当儿子院里的管事妈妈,当时奶着谢琯的钱氏也是如此,被留了下来。
  乔氏交代月朗的时候,谢珝没有插话,只缓缓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掩住了一双清鸿眼瞳,他捧起桌上的青白釉彩茶碗摩挲着,待到他们说完话,锦年也将灯笼拿了进来,才放下手中的茶盏站起身来,对乔氏道:“母亲早些安歇吧,儿子这就回去了。”
  “好,去吧。”乔氏也道。
  谢珝这才退了出去。
  盛京处于北方,虽已是初春时节,昼夜温差却还有些大,白日里暖融融的,到了夜里就不免有些冷,微冷的风吹过谢珝单薄的春衫,带起一片衣角。
  月朗走在他身侧,手中稳稳地提着灯为他照路。
  昏黄摇曳的烛光从灯笼中溢出来,将二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
  =======================================
  等他们回到越鹤院,一直在院里看家的风清便迎了上来,一边给谢珝端了炉子上温好的银耳莲子羹过来,一边汇报道:“公子,先前您不在的时候,老太爷那边的吴叔过来了,吩咐我告诉您,说老太爷让您一回来便去正德院书房找他老人家。”
  银耳莲子羹是乔氏吩咐小厨房给他炖着的,每晚一碗,顿顿不落。谢臻不管是在前世,还是现在,都不喜欢喝这种黏糊糊的东西,可这却是自家美人娘亲的一番关怀之意,自然也便只能默默忍下了。
  端起碗像喝药那般一口气喝下,用帕子拭了拭嘴角,谢珝便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然后对风清道:“去我书房里,将《诗经》中夹着的那张纸取来。”
  风清应了声就转身出去了。
  祖父这会儿叫自己过去,约莫着也是为了校考自己这段时间的功课,再顺便教导几句,谢珝抚了抚衣袖上不经意间压出的褶皱,一边分神想着。
  风清的动作很快,不一会儿就将他所说的东西取了来。
  谢珝接过看了一眼,确认过是这次旬考后自己默下来的那篇文章后便站起身来,对他们俩道:“还是月朗跟着我出去,风清留在院里。”
  二人应下。
  不是谢珝非要摆排场,出门定要带个人,而是若是他不带的话,长辈们则会怪罪他身边的人,指责他们不会照顾主子,甚至还要挨板子,这样的事在他七岁那年就发生过一次了,当即就给谢珝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也是在那一次,他真正见识了世家内部的等级严格。
  将手中的东西放入袖中,他便带着月朗往谢阁老的书房走去。
  两个院落离得并不远,不一会儿便到了。
  谢珝进他祖父的书房从来都是不用人禀报的,当他进去的时候,谢阁老正捧着一本书看着,谢珝便立在桌前,喊了声:“祖父。”
  谢阁老闻言抬起头来,就看见静静立着,便似青云出岫一般的长孙,心里也不由得熨帖起来,连今日在朝上跟老对头吵了一架积攒起来的郁气也消散了个一干二净,冲谢珝招了招手,呵呵笑道:“珝哥儿过来。”
  谢珝从善如流地便走了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  订了凌晨一点五十的闹钟起来蹭玄学,困得哭唧唧qaq

  ☆、帖经者

  九、帖经者
  谢阁老见状又笑,指了指椅子,对他道:“站着做什么?坐下吧。”
  谢珝这才落座。
  看过他带来的旬考文章,谢阁老便点点头,语带赞许地对他说道:“以你的年纪,能作出这样的文章已经不错了,缺的也只是对理学的深悟,不过这倒不着急。”
  说着又意味深长地问他:“这般藏拙,珝哥儿可甘愿?”
  谢珝只是挑了挑眉,道:“孙儿自然甘愿,此时并不是好时机。”
  谢阁老一听便抚掌大笑,口中连声说了几个“好”字,拍着谢珝的肩膀说道:“不愧是我谢氏的麒麟儿!”
  谢珝很明白,与其在年少之时传出什么聪慧甚于他人的名声,倒不如稍微收敛起一些来换太子的好感度,不论杨祀这个太子会不会像胤礽那般倒霉,他此刻就是太子,国之储君,自己既然已经是他的伴读,那顺手刷好感度,就是件很值得投资的事。
  为自己计,为家族计,扬名的最好时机,莫过于过殿试后的东华门唱名。
  感叹毕,谢阁老又道:“今日我不与你讲书了,你今后既然是要科举入仕的,总不能连科举要考些什么都不知道,今儿就来同你说说这些吧。”
  谢珝闻言便是微怔,他对这个还真是不甚了解,毕竟前世也只是粗略地听过几耳朵,知道考科举该读些什么“教科书”,题型里面也只知道一个八股文。
  于是此时听到祖父的话后,便不由自主地将身子坐得更直了些。
  谢阁老便问他:“科举考的是什么你应当是有所了解,宋先生都跟你讲过了吧?”
  宋先生就是家中为谢珝延请的西席,举人出身,考了数年,耗尽家资,却总考不上进士,最终也只得放弃,为了养家糊口便想教书为生,正好被谢家注意到,于是便入府做了谢珝的西席。
  谢珝的内心毕竟住了一个成年人,更是一个在企业中摸爬滚打过几年的成年人。这几年下来,他自然看得出宋先生的学问是不错的,只是性格却偏为激进,有些愤世嫉俗,还有点儿不通事务,在平日上课时偶尔也会表露出来。
  都说字如其人,文亦如其人,宋先生的文章之中自然也反映出了他的特点。
  院试乡试的考官们或许有的会欣赏他这种风格,但一般被皇帝认命为会试的主考官们,则大多是偏爱四平八稳的那种,宋先生的学识见解也没有达到主考官会为他改变自己喜好的程度。
  自然只能落榜。
  而在谢珝看来,他这样的人更适合做个学者,而不是做官,容易被人利用而成为政治斗争中的炮灰,或许落榜对宋先生来说,才是更好的事。
  宋先生的问题暂且不论,听到谢阁老的问话,谢珝便点头道:“是,已经讲过了。”
  “说来听听。”
  谢珝接着便道:“有《诗》,《书》,《周礼》,《礼记》,《易》,还有《春秋》,《孟子》,《论语》,《大学》以及《中庸》等。”
  “不错。”
  谢阁老抚着胡须颔了颔首,才终于进入正题:“科考中有这么几个类型,主要是帖经和策问,诗赋和杂学,经义和墨义。”
  说着便伸手拿了两张纸,又打开他方才看着的那本书,摊在桌上。
  谢珝扫了一眼,原来是《中庸》。
  只见谢阁老随意选了一页书,然后用两张纸覆盖住左右两边的字,中间留出一行。才继续开口对谢珝道:“这就叫帖经,《通典·选举三》中所云:‘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
  谢珝懂了,这就是类似于现代的填空题。'引'
  说完帖经,谢阁老又道:“至于什么是策问,你自是知道的,也不用我多说了。”
  就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吏治等方面的问题的论述题或者命题作文,谢珝自然知道,太傅平日便没少留这种作业。
  他正想点头,谢阁老又补了一句:“你爹的策论就写得极好,你回头倒是可以请他指点一番。”
  这事儿谢珝还真不知道,清幽的长眸闪了闪,遂答应下来。
  谢阁老“嗯”了一声,就继续说了起来:“杂文也不必多说,就是拿常用的篇,表,论,赞等,让你们做文章。”
  “经义便是取儒家经典中的一段一句,或是不同章节同一主题的句子作题目,同样让你们行文。”
  说到这儿,谢阁老便停下来咳嗽了几声,谢珝适时地将桌上放着的茶盏递过去,又关切地问道:“祖父身体不舒服吗?”
  谢阁老接过饮了一口,止住了嗓子里的那股痒意,便摆了摆手道:“老毛病了,不碍事,我们接着说。”
  闻言,谢珝便不再开口,只心里想着,回头得将川贝批把膏的制法给想起来,纵然不能根治祖父的咳疾,能舒缓几分也是好的。
  放下茶盏,谢阁老继续道:“至于墨义,便是取儒家经典中的句子给你们应答,让你们答出这句的含义,或是对答下一句。这便是常考的六种类型了。”
  经过祖父的解释,谢珝也大致上明白了,如果帖经像是填空题,策问像命题作文的话,那么杂文便类似于应用文写作,经义如读后感,墨义便是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想清楚之后,他面上浮起一抹浅淡的笑,对谢阁老言道:“多谢祖父指点。”
作者有话要说:  =v=这章大概有一丢丢枯燥,23333
 '引'关于科考类型的解释引用自知乎

  ☆、泰康坊

  十、泰康坊
  翌日,谢珝与萧翌照常进宫伴读,正好在宫门口遇见同样结伴而来的沈行舟和顾延龄,几人互相打过招呼后便一块儿进宫了。
  一到地方,顾延龄就赶忙铺开纸,开始伏案补起了昨日没写完的字,口中还不停地念叨着:“方太傅可千万要晚点儿来啊……”
  谢珝见他这幅样子便不由得想起了前世上高中时,没做完作业的同学们总是偷着在早自习上补作业的情形,忍俊不禁之余又生出些许怅然,那个生活了那么多年的现代,终究是回不去了。
  也不去打扰顾延龄,在自己的位子上落座后就翻开书本看了起来,看了会儿就阖上书页闭眼在心里默背。
  不一会儿,太子也过来了。
  听到门口的小太监问安的声音之时,谢珝便睁开了眼睛,还顺手推了推旁边还在单手撑着脑袋睡觉的萧翌。
  这家伙,昨日怕是为了躲景明公主给累个不轻。
  谢珝心里琢磨着,便不由得有些乐,面上却分毫不显,偏过头对上萧翌那双明显还困倦着的眼睛,淡声提醒他:“表哥,殿下来了。”
  萧翌蓦然被推醒,还有点儿懵,一听谢珝这话,那点儿困意顿时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坐直了身子,伸手理了理微乱的领口,刚整理好,太子杨祀便走了进来。
  谢珝几人站起身来,躬身向他行礼,口中齐道:“见过太子殿下。”
  因沈行舟和顾延龄身上还各自有个锦衣卫千户和奉恩将军的虚衔儿,还能勉强自称一声臣,谢珝和萧翌这样并非勋贵,又还未考取功名的,就只能以名自称了。
  太子杨祀长得同皇帝很像,剑眉星目,虽然现在年岁还不大,却足以可见到日后的疏阔大气,照谢珝的想法,这是一种看着就很皇帝的长相。
  杨祀性子也并不高傲,相反看着还很随和,暂时还没有变得刚愎自用,目下无尘的预兆,此时也笑着对他们几人道:“免礼,都说过多少次了,孤同你们也是同窗,何必每次都如此见外。”
  谢珝没说话,心中却失笑,就冲你这个“孤”的自称,我们也不敢同你不见外。
  他不开口自然有旁人开口,沈行舟便道:“殿下,礼不可废。”
  “罢了罢了。”太子听了便无奈地摆摆手,又道:“你们方才在做什么就继续吧,孤瞧着延龄的课业又没做完?”
  他话音刚落,顾延龄整个人就蔫儿了,顿时垂头丧气地像只斗败的公鸡,还是淋过雨的那种,便有气无力地对太子开口道:“殿下,我怕是补不完了,待会儿方太傅要是罚我的话,您可得替我求求情啊。”
  提起方太傅,哪怕是太子也有点儿怵,忙不迭拒绝了顾延龄,还道:“不是孤不帮你,只是方太傅这儿的难度委实是有些大。”
  萧翌也笑眯眯地拍拍顾延龄的肩膀,“是啊,我们这几个人里面,有哪个人没被太傅痛批过的?你还是自求多福吧。”
  听罢,顾延龄又将希冀的目光投向了一直没开口的谢珝与沈行舟,却见他们一个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他,好似在问他想说什么,另一个只咳了一声就转开了头,装作看不到他求救的目光。
  靠!
  顾延龄悲痛欲绝,只能哭丧着脸回了座位,继续补作业。
  只不过在方太傅过来上课之前,他还是没补完,果不其然地被狠批了一通,还被罚抄《大学章句》十遍。
  《大学章句》不算章节名,共有三千零一十个字,十遍就是三万多字,对于压根儿不爱读书的顾延龄来说更是好比天文数字,真惨,太惨了。
  谢珝不厚道地想着。
  待到方太傅讲完课,又留下新的课业离开后,顾延龄立马没骨头似的趴到桌上,不停地哀叹着。
  沈行舟实在看不下去,索性过来坐到谢珝这儿,对他和萧翌道:“等会儿出宫后一块儿去泰康坊吧,那儿新开了家店叫千重园,里头的菜都挺不错的。”
  见太子也好奇的转过身来,又问:“殿下去吗?”
  杨祀有些心动,他也许久没出宫了,稍犹豫了一下便点点头:“去。”
  谢珝同萧翌便也答应下来。
  顾延龄顿时顾不上哀叹了,扯了扯沈行舟的袖子问他:“那我呢?我呢我呢?”
  沈行舟闻言便挑了挑眉,不厚道地笑了:“我有说不让你去吗?”
  顾延龄:……
  泰康坊在内城,距离皇宫也并不太远,与倚桂坊是盛京城中最有名的红灯区一样,泰康坊就是盛京里名声最大的美食区,里面有酒楼有园子,有数不清的小食铺子与路边食肆,一走进坊里,鼻端就充斥着各色美食的香味。
  沈行舟所说的那家千重园位置不错,虽然在人流量最多的地方,可谢珝太子几人走进去便发现,园子里布置得十分雅致,环境清幽,颇有些闹中取静的意味。
  太子出宫时已是尽量低调,可作为皇帝最疼爱的儿子,再低调又能低调到哪儿去?
  光是侍卫便带了六个。
  千重园的掌柜一看这阵仗,纵然不认识他,也认识他身边的镇国公长子沈行舟,这位最近可是来了不少次,至于谢珝,萧翌和顾延龄则是第一回来,掌柜同样不认识。
  可能同镇国公的长子一块儿来的能是什么一般人?做生意的,心里自有一把算盘,算的清清楚楚的,当下便迎了上来,恭敬地亲自将他们送进二楼的雅间。
  几人进去,太子自然上座,沈行舟与顾延龄陪坐在下首闲聊着,萧翌则是四处转悠着,打量着这雅间里的布置。
  还没上菜,谢珝也无意入席,便负着手不疾不徐地走到窗边的棋盘旁坐下,那几人闲聊的话题,他也是兴致缺缺,索性拈起棋子,同自己对弈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更早一点~

  ☆、千重园

  十一、千重园
  然而太子却终是没有吃到这顿饭,就在他们点好菜不久,宫里头就派人来寻他,看那阵仗,谢珝几人估摸着这事儿还不小。
  不过不管太子是因为什么原因先走的,他离开之后,雅间内的气氛顿时松了下来,顾延龄甩了甩胳膊,站起来给自己倒了杯温茶后一口饮尽,才对他们道:“方才太子殿下在这儿,有件事我都不敢跟你们说。”
  谢珝依旧下他的棋,连头都没抬,萧翌也还是打量他的摆件,专心得就好像那个摆件上长出了一朵花儿似的,只有沈行舟勉强给了他个面子,身子往后一仰,靠在椅背上闲闲问他:“什么事?”
  反正这几个兄弟一贯都是这样,顾延龄也不甚在意,便对沈行舟故作神秘地道:“崔老头儿你知道吧?”
  听他说罢,沈行舟跟萧翌不由得动作一致地向窗边的那位看了过去,只见谢珝俊美的面容上还是一副平静无波的模样,手指间捏着一枚白子,稳稳当当地落在棋盘上,仿佛压根儿没听见顾延龄方才说的话。
  见他如此,沈行舟与萧翌不禁对视一眼,便相继默默收回了视线。
  满朝文武谁人不知,谢阁老同崔阁老不对付,二人从刚入翰林院开始便一路斗到了今日,堪称是老对头了,就连他们这种不在朝堂之上的人都有所耳闻……
  至于为什么方才太子在这儿,顾延龄就不敢说的原因,他们几人也清楚得很。
  想当年太子的生母王皇后过世之后一年,皇帝就立了当时还是贵妃的崔氏为继后,对于太子而言,崔氏就是抢了他母后位置的人,自然对出自同一家的崔阁老也没什么好感。
  虽没人搭理自己,顾延龄的兴头还是十分高涨,接着便继续说道了起来。
  照沈行舟看来,他实在很有些茶馆里说书先生的潜质。
  “我还是听我父王说来着,说崔老头那个嫁到青州秦家去的女儿在去年病亡了,留下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的儿子,秦家人在人热孝过后就要娶继室进门,还以什么跟继子八字冲撞为由,把崔老头儿外孙给赶到庄子上去了。”
  顾延龄说到这儿,还欲往下说,就被沈行舟给打断了:“青州那户人家莫不是傻的?崔阁老在朝中何等地位,他们就敢这样明晃晃地作践他的外孙?”
  他话音刚落,不远处便传来一声嗤笑,却是萧翌,偏过头去看,但见他抱臂靠在墙上,眸中含着淡淡的不屑,开口道:“那种小家族,目光短浅得很,也蠢得要命,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许是这些年崔阁老也没帮他们谋些什么好处,他们便当人家无用,也只有这种家族,才能干得出来原配热孝刚过,就急吼吼地娶继室进门的事儿。”
  兰陵虽说是萧氏的大本营,但不可能只有萧氏一个家族,这些年他也见过不少行事像秦氏一般,抑或更甚于秦氏的小家族,说起这些来自然头头是道。
  他这样一解释,沈行舟便懂了,不过随之又有一个疑问泛上心头,不问不快:“那既然那家族是这般作风,崔阁老又为何要把女儿嫁过去?”
  萧翌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才道:“自然是觉得以自家的家世地位,女儿低嫁不会受委屈了。”
  沈行舟闻言若有所思。
  顾延龄却是忍不住往下说了起来:“这还没完呢,崔阁老不知道怎的知道了这件事儿,竟然派管家去青州逼着秦家人改了族谱,又将他那外孙接了回来,给改了崔姓,入了崔氏的族谱,还到处跟别人说他这孙子聪慧非常,要送他去广陵书院读书呢,你们说这事儿有意思吧?”
  崔阁老此人,也实在是个很奇特的人,清河崔氏旁支出身,父早亡,由寡母带大,学问很好,当然了,若是不好也考不上进士,也不能走到现在的高度了。
  但他却时常做些没有章法的事儿,比如八大家的女儿通常不外嫁,他就偏不,觉得为了女儿好,就把她嫁到青州,再比如这次,将外孙带回来改作亲孙的事儿。
  若不是因为他这个姓氏,压根儿看不出来他是世家出身。
  至于他行事如此肆意,可崔家却好似不闻不问的原因,也很简单。
  清河崔氏自前朝时就已经衰败了下去,到本朝,虽说还在八大家里,实力却是最弱的一个,与其他家族的姻亲关系现存的也不剩几个了,在朝最大的靠山便是崔阁老,那还不是他说什么便是什么?
  虽说现在的皇后也姓崔,还是出自崔氏本家,可入宫这么久以来,除了份位,竟丝毫看不出来受宠的模样,也只得了一位公主,就是这些年来一直追着萧翌跑的那位景明公主,不过皇帝对这个唯一的女儿倒还不错。
  正当这几人还在细思顾延龄方才那番话之时,窗边一直都没有出声的谢珝蓦然开口问道:“他这外孙,叫什么名字?”
  顾延龄前面说的内容,谢珝都没有兴趣,直到他听到了“广陵书院”这四个字时,捏着棋子的手指微微一顿,清幽的长眸里渐渐有了一丝兴味,这才开口问出了前面的话。
  “秦知著,哦不对,现在应该叫崔知著了。”顾延龄忙道。
  谢珝闻言,不疾不徐地将手中的棋子放到它该去的地方上,随之便收回视线,淡声道:“圣人见微以知著,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崔知著,好名字。”                        
作者有话要说:  老崔:我们不一样。jpg

  ☆、琳琅楼

  十二、琳琅楼
  时至申时,他们一行人才从千重园中出来,目送着顾延龄跟沈行舟离开,萧翌便转过头看向谢珝,拍了拍他的肩说道:“阿珝,我还要去一趟萧府,有点事儿要处理,就先不同你一块儿回府了。”
  谢珝闻言,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以为萧翌说的是兰陵的萧府,转瞬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应当是盛京的萧府,便略一颔首,示意自己知道了,又道:“那表哥记得早些回来。”
  “没问题。”萧翌答应得很是迅速。
  二人就此分开。
  马车从侧门缓缓驶进了谢府,谢珝刚下来,远远地就瞧见他妹妹谢琯挽着乔家表妹的胳膊向这边走来,被身边一群丫鬟婆子们簇拥着,便先不着急走了,就立在原处等着她们。
  谢琯许是也瞧见了他,拉着乔姝加快了步子,不消一会儿就走到谢珝跟前站定,笑眯眯地叫了声:“哥哥。”
  一旁的乔姝也对他行了个礼,低着头唤了声:“表哥。”
  谢珝见到妹妹这副故作乖巧的模样就忍俊不禁,唇角也勾起个浅笑,应了她们一声,才开口问谢琯:“这个时候你怎么要出门?还拉着表妹一块儿。”
  谢琯闻言便道:“自然是母亲吩咐的呀,说让我带着表妹去逛逛,再去咱家的首饰铺子和脂粉铺子里头买点儿东西。”
  说罢,她又忙补了一句:“可不是我自己提出来的。”
  闻言,谢珝摇头失笑,语气温和地问谢琯:“用不用我陪你们过去?”
  若是顾延龄和沈行舟在这儿,看见此时的谢珝,必要把下巴都惊掉的,他居然还会有说话这般柔和的时候?!
  对待旁人,谢珝一贯冷清,可对谢琯这个龙凤胎妹妹,他确实是很宠的,虽说他平日还总觉着自家爹对妹妹太过溺爱了,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不说谢琯自身就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加之谢珝前世有过被重男轻女这种观念伤害过的经历,便更想对这个妹妹更疼宠一些,好让她不用像自己前世似的过得那般艰难。
  谢琯也早已习惯了兄长对自己从小到大都这样的照顾体贴,闻言便小鸡啄米似的点点头:“用用用,哥哥若是能陪我们过去就更好了!”
  她话音落下,谢珝便道了声“好”,随后就对身后的月朗嘱咐道:“你去内院告诉大夫人一声,就说我陪着阿琯她们去铺子里。”
  月朗听罢就出声应下,退下后利落地朝内院跑去。
  另一边儿站着的风清转了转眼睛,也上前一步对谢珝开口道:“公子,要不要我替您去把翻羽牵过来。”
  男女七岁不同席,自己定然是不能同阿琯和表妹同乘一车的,在风清出言之前,谢珝就想到了这件事,既已被提起,便点了点头。
  所幸他的骑射也是一直在练习着的。而翻羽是他舅舅从博陵给他送过来的一匹照夜玉狮子,送来的时候还是一匹小马,通身雪白,没有一点儿杂色,谢珝极为喜欢,养了这么几年,一人一马感情极好。
  早在谢珝问起用不用陪他们一块儿去的时候,乔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