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以农为本[农]-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学事件后,竟也无师自通了吐槽这一不严肃认真的行为。
  吐槽归吐槽,世界上各领域的天才加一起多不胜数,既有有天生就像会跳舞,天生就像会读书……那么种田天赋高到就像天生就会种田,这也不稀奇了吧?
  玄幻归玄幻,到底不是坏事。
  现在没有以前的硬件条件,许多技术都被迫降级,回归原始粗放,效果相应大打折扣。
  如今有了这莫名其妙的……‘天生就是种田好手’能力,效果的折扣居然不用打――或只打了七折或八折,这可是大好事!刚好能弥补硬件条件不足,而带来的影响。
  想到当初她十八辈祖宗说的话,‘难得神农血脉之力也还算浓厚’,或许能给这‘天生就是种田好手’找一个原因:
  身为农皇神农的直系血脉后人,体内蕴含神农之力,种田时有神农增益效果加成。
  嗯,你看,这就很好理解了嘛!
  姜秾:“……”
  不,她并不太能理解。
  否管能不能理解,都没人来为姜秾列数据举实例,详实地讲解了。只能靠她自个儿,去一步步摸索了。
  ……
  姜家的两个大人,不知家中‘小孩儿’的内心纠结,高高兴兴地放开手脚,开始给麦田施底肥、翻耕去了!
  绿肥在坑里腐烂发酵了二十天,终于沤得熟透。
  周翠娘扛着一把薅锄来到绿肥坑上,没挥上几锄,就利索地刨开了最上面一层遮盖的泥土,弯腰抓起一把还冒着热气儿的绿肥,放在手里看一看、捻一捻,再放到鼻下闻一闻……
  “成了,绝对是成了!就是这颜色这手感,就是这气味了!”
  学了姜家也挖坑沤绿肥的五家人,在姜家开坑起肥的今天,也都特意挪了片刻空档,亲眼到场来见证。
  眼见姜家沤肥成功,他们也高兴得很,这就意味着,再过上几天,他们也能有满坑的肥料!
  “嗨呀,看看、看看!这肥料一看就肥力十足,是一坑好肥啊!”
  “是呢是呢,这满满一坑好肥,定然能让明年的麦子多收不少哇!”
  ……
  村里没有跟着挖坑沤肥的人家得知后,也羡慕非常,纷纷说今年是来不及了,不过若那绿肥施了果真得用,明年定然也跟着一起挖坑沤绿肥。
  周翠娘往两只撮箕里,装满黑黝黝的绿肥,‘嘿咻嘿咻’挑去还没翻耕的麦田,然后就一大捧一大捧地捧起绿肥,往田里撒上厚厚的一层……
  当初为防绿肥沤制不成功,只留了五亩地等着施底肥,如今绿肥沤制得很好,本来姜双五是打算周翠娘在前面撒肥,他跟着就在后面翻耕的。不过,姜秾估算过时间还宽裕,就给了个建议:
  “就像夏天饭菜久放腐烂后,会长出蛆虫,这绿肥沤烂了,里面怕是也长了小虫,看得见看不见的虫卵或许都有。不如把绿肥撒到田里后,先让大太阳晒上个一两天,把那些虫卵晒死了,再才去翻耕,并把绿肥埋进土里面。”
  周翠娘脑筋一转,立即同意:
  “孩他爹,你今儿就放下挖锄,先和我一起去挑运绿肥,撒到田里去,等到都撒完了,咱两再一起去翻耕。这样一来,既不耽误活儿,前面撒的绿肥也已经晒过一两天,里面的小虫子也都晒死了!”
  姜双五就格外佩服他家翠娘,脑筋转得快!“这样好,就这样来做。”
  撒完预留五亩麦田的绿肥,用了两天半 时间。
  然后夫妻两歇息了半天,第二日一大清早吃过早饭,就揣上几个馒头,装了一罐子水,扛着锄头出门,下地翻耕麦田去了!
  虽然处暑已经过去,出了三伏天,一年之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已经过去,可是太阳当空晒的时候,还是很炎热的,不比三伏天凉快多少。
  所以这个天气干活的话,就要抓紧早上天没亮,太阳还没升起来,以及下午太阳落下后,天还没黑尽的这段较凉爽的时间。
  如此起早贪黑,多干一些活儿,大中午时也能挪点空闲,在田间地头的树荫下坐着歇一歇。
  这边夫妻两忙了五六天,五亩地还没翻耕完,那边姜秾与夏五斤合伙栽培的平菇,已经可以采摘了。
  没有顺手的锋利的小刀,不能用刀子在菌柄基部紧贴培养料处割下来。
  用刀采摘不行,姜秾就只好直接上手了。左手按菌包,右手握菌柄,轻轻一旋扭,就摘下来一朵平菇。
  夏五斤端着一个竹筛跟在姜秾后面,她顺手把采摘下来的平菇扔进去,指点道:
  “像这样,采摘时注意动作轻柔,不能用蛮劲扯拽,那样会破坏菌包料面的菌丝层,影响下一茬平菇的发育生长。”
  夏五斤点头表示受教,并且深以为然:“这肥厚鲜嫩的样子,稍微一碰就能碰烂,坏了品相就卖不起价了,是该轻拿轻放。”
  对夏五斤这样乖巧听话的态度,姜秾内心表示满意。小孩子嘛,大多还是天真无邪的,只要教得好,还是很乖巧听话的!
  姜秾继续指点‘乖小孩’,叮嘱他采摘平菇时的注意事项:
  “除此之外,要遵循‘采大朵留小朵’原则,小朵的留到长大了再采。等这一茬都采收完之后,切记要将菌包上的死菇清理干净,并观察培养料料面是否一切正常。
  然后才开始撒水,准备生产下一茬。如先前所说,这菌包接种一次能采收五六茬,才会丢弃另配培养料。”
  这两点注意事项很好理解,夏五斤连连点头,“记住了、记住了,这不是一锤子买卖,是五六锤子的长远财源,在此期间都得好生呵护着它们。”
  看着竹筛里槐莪(平菇)逐渐多起来,夏五斤的眼睛,就似那狼眼一样,在这潮湿阴暗的菇房里像是在放光!
  将菇房内大朵的平菇都采收完,夏五斤端在面前的竹筛也装满了,一层上面还叠了一层,也不怕把下面一层的压坏了。
  姜秾:“谁让你只拿了一个竹筛子的?”
  “我又没经验,只靠一双眼粗略估算了下,哪里知道采摘下来会有这么多?”夏五斤有点心疼,暗暗嘀咕:就该坚持跑回去一趟,去姜家再拿一个竹筛子来的。
  姜秾斜一眼身侧的夏五斤,“我就知道了?”
  哪怕早有预感,初次栽培的平菇的产量,不会低于后世驯化过的平菇的正常产量,但还是出乎了她意料,竟然会比正常产量还要多一些。
  当然,是与寻常平菇的正常产量相比。如果是她优化过的平菇品类,再加上她调配的那款培养料的增产加成,现在这一点产量,还是没有可比性的。
  但就这产量,已经足够夏五斤兴奋不已了!
  夏五斤手指戳一戳鲜嫩的槐莪伞面,眼神炙热地盯住姜秾,“秾妹子!等把这些槐莪、哦不平菇,趁新鲜拿去县城卖了,我们立即就多多的调配培养料吧,再搞上它成百上千个菌包,多多地栽培平菇!”
  初次栽培平菇,一是想着试试水,二也是受限于人手,所以姜秾只调配制作了香菇和平菇的各五十个菌包,如今平菇丰收,加大栽培量是肯定的。
  “确实要加紧调配培养料,至于是否要调配上千个菌包的份量,这要看情况再说。”
  “好吧好吧,看情况,赶紧看看情况去,再就立即去说以后!”


第14章 平菇采收
  处暑过后十五日为白露,再十五日是秋分,那个‘秋分种麦正当时’的秋分。
  现在白露尚且没到,距离秋分就更加还有些时间了,只要在这之前把田地整好就行。
  姜家的麦田都已翻耕得差不多,只余下一两亩边角地块,不必着急忙慌地去赶时间,又有用绿肥施底肥带来的丰收希望,心里高兴的夫妻两难得偷懒一回,这一天在太阳还挂在西边儿山上时,就扛着挖锄慢悠悠地归家了。
  姜双五和周翠娘回到家,只见隔壁的夏婶子正靠坐在他们家院里的柚子树下,看着在旁边自顾自玩一只独角仙的自家小儿子,不见女儿身影。
  “夏婶子,又麻烦你帮忙看顾我们家这调皮蛋子了。”周翠娘进了院,挖锄随手往地上一立,跟在后面的姜双五见了,上前顺手就拿起来,进屋去一起收放着。
  “我们家浓娃子哟,一天闷不吭声的,也不知道在琢磨些甚么,时不时就跑不见影儿了,真不知道给我们省点心!”周翠娘随手拿了个小板凳,也坐到柚子树下,与隔壁夏婶喋喋地唠嗑起来
  喝着药又休养了这些日子,夏婶身体有所好转,早几天就已能下得床来。
  今儿午后受了姜秾的请托,帮忙看着些小豆丁,她反正没事,就来姜家坐着就近看他。
  夏婶想着,俩小合伙栽培蘑菇的事儿,没特意瞒着家中大人——(事实上姜秾是瞒着的,想给两大人一个惊喜),却也没向他们正式说起,像这姜家大人都还不知道他家女儿在做什么呢。
  不过她是知道的,且对自家儿子的能耐已经很信任,能让他满怀热忱地跑来跑去忙活,栽培蘑菇那事想必是大有利图。
  “你们家秾儿,可聪明一女孩儿,话虽少,胸中却有沟壑。”因为拖着病体中气不足,夏婶声音细弱,拖着调子笑说。
  “前不久,不还教翠娘你沤绿肥了,听说种的黄豆也长得很好,就跟葛家圭章天生就会读书一样,秾儿也像是天生就会种田的。”不仅会种庄稼,就连蘑菇都很像是会种的。
  周翠娘笑得一个弯腰,‘啪’一巴掌拍大腿上,“唉嗨!人家葛家孩子是天生就会读书,我家浓娃儿却是天生就会种田,听着就像是一个天上一片云,一个地下一坨泥,我家浓娃儿土得很,哈哈哈!”
  多病之人大多善思,毕竟卧病在床没事做就只有想东想西了,夏婶想得多了,心窍和见识比以前就增长不少,“翠娘你就嫌弃秾娃儿罢,反正我就觉得她这样很好!这世道,会读书顶什么用,会种田才实在呢,至少能不饿肚子。”
  而且,看翠娘满脸满眼的高兴,可不像是嫌弃的样子,不过这也是她的实话就是了,她就觉得会种田比会读书要实用。
  生活安稳的,或许不这么觉得,但温宁村里这类逃过荒的人,怕是大多都会这样以为。当然,这不妨碍他们尊重会读书的葛家人,毕竟物以稀为贵嘛,且有的事只有读书人才能办到。
  周翠娘心里可自豪着呢,夏婶这话简直说到她心里去了!即便别人夸奖的是事实,可该谦虚还是得谦虚,笑道:
  “若是我家浓娃儿是男孩儿,我必然高兴得烧香拜佛,但她一个女娃儿,天生一把种田好手,可不就是说她以后要像我们一样,起早贪黑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样的日子,可苦着、可累着呢!”
  “女孩儿嘛,如果天生就会拈针拿线,女红手艺过人,才是享福的命啊……”说着说着,周翠娘长叹一口气。
  在他们这样的人家,便是女红手艺过人,也照样是没日没夜做绣品卖钱糊口的份儿,不过是不用肩挑手抗做苦劳力罢了。
  夏婶也明白周翠娘缘何叹气,就体贴地转了话头,“翠娘,我估摸着啊,要不多久,我们就能知道那俩小,在琢磨些甚么了。”
  周翠娘立即就被吸引了注意力去,“夏婶子你竟知道?我家浓娃儿整天话少得很,我也一直没来得及问,她在忙些甚么呢?”她心念转了几转,又收了起来。
  她女儿才九岁呢,农家娃子无论男娃女娃,这个年纪正是到处疯跑、里外帮手的时候,不讲究城里大户人家那一套‘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规矩,也讲究不起来。
  就算女儿与夏家五斤一起跑着玩,眼前的一两年里,也没人会多想或去嚼舌根。
  夏婶看见院外来路上的两道小身影,其中有一道熟悉的身影,挺出肚子、面前端了个竹筛。
  夏婶笑得神秘:“翠娘,我估摸着我们啊,立即就能知道了……”
  周翠娘顺着夏婶的眼神看过去。
  夏五斤端着竹筛,笑得裂开嘴,快步走进院子里来,往柚子树下的两人走去。
  竹筛里堆起来的平菇,随着走动,一颤一颤晃着,看起来鲜嫩水灵极了!
  “姜婶子、阿娘!你们快看,这就是秾妹子与我合伙栽培出来的平菇,终于长成了,今天采收下来后有这么多呢!”
  村里曾经有段时间,时兴学着夏家五斤,弄些山珍野货去县城卖。一旦雨后初晴的日子,许多人就到山脚树林子里晃悠采菇,周翠娘当时自然也去过的。
  蘑菇?她知道啊!各种蘑菇都算在山珍里,平菇想必也是其中一种了,总之是能卖钱的东西!那可是满满一竹筛子啊,得卖个几十文上百文了吧?
  周翠娘猛地站起,连小板凳都踢翻了!“五斤啊,这真是你与我家浓娃儿合伙栽、栽培的?!也有我家一份儿?一天就采了这么多?以后还有得采吗,还能采多少呢?究竟怎样栽种的……”
  话题涉及农业农学相关时,姜秾话还是不少的。可是眼前场景虽然涉及了,看着眼睛放光的周翠娘时,她又觉得自己可能应付不过来。
  于是,就轮到夏五斤出场了。
  不等周翠娘继续问下去,夏五斤立即截住话头,先事无巨细地回答了再说吧!
  “真是秾妹子和我合伙栽培的,就像种麦子需要土和肥一样,栽培蘑菇需要的是培养料,秾妹子她出培养料配方,调配培养料,以做菌包和接种,再教我平日怎样养护等等。
  总之,就是秾妹子出……嗯、出技术!我负责打下手跑跑腿,负责所有力气活和杂活,最后卖了得的钱,我们对半平分。”
  周翠娘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夏婶先嗔怪了自家儿子一顿,“你个十一岁小娃子,能有什么力气,跑跑腿的事,怎么就好意思分一半过来?可是占了你秾妹的便宜?”
  夏五斤一幅愣头小子的模样,梗着脖子噘嘴哼声,很不同意占便宜的说词:
  “我人小力气小怎么了?那是因为栽培蘑菇这事,本来就不是力气活!而且所有打下手和跑腿等力气活,以及繁琐杂活儿,都是我做,之后背到县城里去卖钱,也还是要我去呢!”
  周翠娘小心抚摸着一朵平菇的鲜嫩伞面,嘴里连忙劝道:“夏婶你就是太客气!我还替我们家浓娃儿感到不好意思呢,什么力气活儿和琐碎活儿,都是五斤在做,她直袖着手舒舒服服的,指点一两句就分去了一半,我还替她觉得占了便宜呢。”
  姜秾站在一旁,眼神在夏婶和夏五斤之间走了一遍,最后看向周翠娘,“我没他占便宜。”
  以前她以技术入股,一般都是占七成股,有时多了占八成、少点占六成,像这次五五分成,是从来没有过的。她哪里占夏五斤便宜了?
  果然,合作对象总是精明狡猾的,十一岁的小合作对象也不例外,母子两一唱一和说得真像那么回事。
  不过五五分成本就是她提出的,她从不反悔,眼下这场谁占便宜的‘争论’,大约是商业合作时必要的谦虚恭维,不是必要的。
  那也就无关紧要了,随他们去互相谦虚吧!
  夏婶立即接过姜秾的话来,连连称是,“是呢是呢,我们秾儿哪占便宜了?这就好比大厨师傅与灶上徒弟,大厨师傅在一旁袖手指点,灶上徒弟负责炒菜做活儿,最后银钱对半分,你能说大厨师傅占便宜了?”
  “虽然我家浓娃儿不是大厨师傅,五斤也不是灶上徒弟,两人只是合伙做事,但理差不多就是这个理,谁都没占便宜!”周翠娘连连点头,对夏婶的说法表示认同。
  真是一片和谐。
  放好了锄头,从屋里出来的姜双五,默默围上来,悄悄伸出食指,在一朵平菇伞面上戳了戳……
  姜双五一个种田的壮劳力,手上好一把子力气,食指一戳,就戳出来一个洞!这朵平菇的卖相,立即就毁了。
  周翠娘见了,立时横眉怒目!伸手使劲‘啪’一下,把姜双五为祸的手打掉。
  “戳什么戳!戳什么!你看你看,都戳坏了,这朵卖不出去了怎么办!?卖不出去留着自家吃吗?又不是知道这种鲜蘑很是紧俏,留着自家吃,舍得吗?”
  肚子已经饿了的小豆丁姜金,听到了‘吃’这字眼儿,立即扑上去抱住周翠娘的大腿,仰头直嚷:“吃!吃了吃了!卖不出去,吃了!”
  周翠娘低头一看,顺手抹了一把儿子的大花脸,稍微抹干净了些,“吃,你就知道吃,这是要卖钱的!”
  虽然麦田施了底肥,明年夏天麦子应该会有个好收成。但眼前的‘代役银’还没凑上,如果能够卖了这平菇凑钱,就能把原本打算卖了换银子的麦子留下来,也就能少饿几顿肚子了,这真是再好不过了!
  吃是不能吃了的,要拿去卖钱!
  夏家没有成丁男子,不必服役也就不用愁代役银。但今年年内,还有秋税和户税要交呢,且夏婶又拖着一副时常要吃药的破烂身体,关于银钱,那真是多多益善!
  夏婶与周翠娘抱着同样的打算,那就是卖了换钱,“肯定是要拿去卖钱的,但坏了卖不出去的,还是只能我们自己吃了。”
  姜双五晒得黝黑的一张脸上,看不出有无羞窘红晕,只把手悄悄在裤子上蹭了蹭,点点头:
  “嗯,坏了的、破了卖相的,也只能我们两家分去吃掉了。菇汤很好喝,晚上煮菇汤喝吧。”
  实际上,小豆丁早已记不得菇汤的味道,不过既然阿爹说菇汤好喝,那肯定很好喝!“菇汤!菇汤!晚上喝菇汤!”


第15章 菇汤与卖菇
  那朵被姜双五一指戳出个洞来的平菇,掺上一锅水煮出来,怕是都不能称之为菇汤。能不能给锅白开水沾上一股菇味儿,都不一定。
  夏婶拒道:“金娃儿最小,给你们家金娃儿煮菇汤喝就好,我们家就不分了。”
  姜秾看了眼仰头看着大人,恰好与她对视上,然后给了她一个大笑容的小豆丁,开口建议道:
  “五斤已经决定,明天就去县城卖鲜菇,那些采收时破损了的,被压得狠了的,都不好拿去卖只能留着自家吃。先把好坏分拣开来,到时再看看坏的多不多,再考虑怎么分吧。”
  是她不仅想喝菇汤,还想吃素炒菇、凉拌菇。这样的话,就希望坏损平菇的数量,能不多不少刚刚好咯。
  “对,先分拣出好坏,再去考虑分掉坏的。”周翠娘支使起刚才手指闯了祸的姜双五,“孩他爹,你去拿几个好看且新编的菜篮子来!然后就把好的选出来放到菜篮子里,坏了不能卖的另放一处。”
  玉皇山山脚一处有片竹林,姜双五会用竹子编织物件,且手艺还不错。他平日得空或歇晌时,都是竹蔑不离手,手边如果没正经活儿做,就总能看到他在编些筐筐篓篓的。
  姜家别的不多,只筐篓篮子之类,以竹做的小板凳和椅子等家具,从来不曾缺过!
  姜双五很快找来五个菜篮子,姜秾和夏五斤各拿了一个来,准备一起分拣竹筛里的平菇。
  周翠娘见了,就想劝阻:“浓娃儿,五斤,你们小孩子毛手毛脚的,别把这鲜嫩的菇给碰坏了!放着让我和夏婶子来分拣就行。”
  姜秾还想着素炒菇和凉拌菇,并不打算放弃参与分拣,”……阿、阿娘,你嘴里这鲜嫩的平菇,正是毛手毛脚的我们、栽培出来的。”
  “……”周翠娘一时不知说什么了。她家这女儿,果真是开始长大了,也真开始懂事、真变能干了,但也真如葛贡士所说那样,不喜大人指手画脚、听不得唠叨,说话还有点噎人。
  “好吧好吧,你们也一起挑选分拣。”周翠娘想到女儿都种出了这样的蘑菇,这会儿就不驳她的面子了,毕竟她只是勤快地想要帮忙而已。
  然后,姜秾接下来的行为,就又‘印证’了葛贡士的话:叛逆的半大孩子,时常会好心办了坏事。
  周翠娘眼看又被姜秾分拣坏了一朵菇,唇齿几翕几合,终于没忍住:“姜浓!你还说你不毛手毛脚?!你快给我撒手!让我自己来分拣,让你再拣下去,怕是今儿晚饭光吃平菇都够饱了!”
  姜浓:“……”严肃着一张脸,爽快地撒手。
  然后,就又摔破了一朵菇……
  周翠娘:“!!!”咬牙别过脸,她眼不见心不疼!
  分拣完毕,又把品相坏了不好卖的平菇等分成两堆,姜家和夏家一家一堆。拿回去煮汤喝,或者素炒,或者凉拌,都是难得的新鲜美味!
  临了各回各家之前,夏五斤笑嘻嘻地凑过来,道:“秾妹啊,你这双手怎地突然这么笨了?可得好好练练啊!”
  姜秾斜了他一眼,没和他多说,直接转身就跟着周翠娘进小灶屋里去了。
  晚饭时,姜秾喝到了菇汤。
  汤里调味只放了盐、撒了葱花,再象征性地滴了两滴豆油,如此就已经很鲜美很好喝了!把撕成小块的煮在汤里的菇,捞起来放到嘴里品尝咀嚼,味道鲜美,口感嫩滑!
  然而,菇汤再好喝,也不能掩盖晚饭的餐桌上,菜色仅仅只有一道平菇汤的事实。
  什么素炒菇,什么凉拌菇,统统没有!
  这和想象中的不同。
  周翠娘边喝边念叨,“以前也煮过菇汤吃,不过好像都没今晚的鲜美嫩滑!虽然喝是好喝、吃也好吃,还是不能敞开喝、敞开吃喝,那是要拿去卖钱的,而且剩下那些卖相不好的,也先不忙一两顿就把吃完了。
  可以放着晾晒干,到时候能卖干货就卖,不能卖就收捡起来,没菜吃了或想改一改口味时,就拿点出来泡发了,煮汤喝或炒了都行,这就有了一道菜。
  好东西不能一顿就给胡吃完了,得存一些起来,等以后想吃了,就能有的吃……”
  姜秾耳边萦绕着周翠娘柴米油盐的生活经验 ,几度想告诉她,蘑菇以后在家里餐桌上多半不会是稀罕物了,不必这么‘抠门’囤积。
  否则她手上也不会没轻没重,分拣出来那么多‘坏了’的,但顿了顿后还是没说,专心喝汤啃馒头去了。
  而姜双五则时不时‘嗯、哦、对’一声,以示捧场。
  小豆丁却是什么都不管,和他阿姐姜秾一样,专心致志地喝汤啃馒头!全然不知他今天晚餐,有过吃素炒菇和凉拌菇的可能。吃得特别香!真是非常容易满足了。
  这一家四口共进晚餐,唠叨家常的情景,真是好一派浓厚的烟火气息,漂溢出浓厚又平淡的幸福。
  第二天一大清早,按照昨日两家一边拣好坏时一边商议好的,周翠娘和夏五斤两人一起,去县城售卖新鲜平菇。
  这样安排,一是因为鲜菇搬运时要很小心,不然碰坏了卖相不好,夏五斤一个人拿不下分装了五个菜篮子的鲜蘑,难免磕磕碰碰。
  这第二嘛则是,周翠娘怕夏五斤一个小孩子,会被人把鲜蘑骗了去、或抢了去,又或者人家看他小孩可欺,会低价强买。
  周翠娘觉得,以前夏五斤去县城卖山珍野货,既然人家阿娘放心,她也不好说。可如今这平菇可还有她们家的一半呢,让一个半大孩子独自拿进城去卖,她是放心不下的。
  夏五斤有自己的思量,不过是有关这究竟槐莪,还是平菇的。
  他曾在县城见过一个好运乞儿的下场。好运的乞儿讨饭时,一个收买山货的富商路过,随手施舍给他一小锭白银。
  富商刚一离开,乞儿得的银锭子都还没捂热,就被一群混子拖到街边巷道里去了。后来银锭子自然是没保住的,那只死攥银锭不松的手也被废了。
  夏五斤想了一路,最后决定就依着姜秾的叫法,把本是宫廷贡品山珍的槐莪,叫成平菇。
  夏五斤把当初心中陡然升起的熊熊野望,给压了下去。
  然而,即便是平菇,也因其肥厚鲜嫩的绝佳品相,而卖了一个好价钱。
  野外采的蘑菇,哪有菇房里栽培出来的鲜嫩干净?像是蘑菇这种山珍之所以多是收购干货,虽主要是鲜蘑不便运输,也未必没有品相不好的缘故。
  虽然他们卖出的新鲜平菇同样不便运输,但只来太白县收山货的商人,就能将这些鲜蘑消耗了。更何况,只是小宗鲜蘑运输,是没有问题的,权贵富豪想要什么总是能想到办法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不也不便运输吗,不还照样从南运到北?
  十二斤鲜蘑,‘袁屋杂货’给了六百文钱收去,一斤五十文钱,麦子市价一斤十文钱,平菇的价格相当于麦子的五倍。这是平菇的价格,还不是槐莪的价格。
  寻常干蘑一斤一百至两百文不等,大体上十斤鲜蘑能得一斤干蘑,这次新鲜平菇一斤五十文,算得上可观且厚道了。
  虽然有周翠娘这个大人在,可袁老板客气地与她招呼过后,还是与夏五斤说话,“夏小子,这次从哪里采来这些好菇呢?”
  夏五斤与袁老板相熟,这人精明逐利却守信,讲究个求财有度,比如这次五十文一斤的价格――袁屋杂货肯定是有赚头的,这是他能与袁屋杂货打交道这么久的原因。
  尽管如此,夏五斤依旧不打算将栽培蘑菇的事细说出来,“小子我运气好,在玉皇山里找到了一处潮湿肥沃的好地方,只要不遇见大旱,即便不是在雨后的日子里,也照样有蘑菇可采!”
  袁老板闻言眼神一亮,这样肥厚水灵且润白鲜嫩的绝佳品相的鲜蘑,竟是能常采常买!
  袁老板目光在夏五斤身后跟着的周翠娘脸上转了一圈,又转到笑嘻嘻的夏五斤身上,不去深究他话中真假各有几分,这小子以前每次都能卖出那么多干蘑,还会没点秘密或猫腻?
  不过他对探究别人的秘密,一般是没有兴趣的,他只做个收购山珍野货的杂货铺老板,有货就收,不管旁的。
  袁老板:“夏小子最近运道旺,是好事呢,老头儿我可得抓紧机会,沾一沾夏小子你的好运道!不知夏小子可否给老头儿我,一个沾你好运道的机会呢?”
  夏五斤这些年混迹县城,见过不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他也学到了些。
  “袁老板愿意沾小子我这点微末的一时好运,我是再乐意不过的!毕竟谁沾谁好运,还不知道呢!”
  袁老板被夏五斤尚显稚嫩的圆滑逗笑,不过小小年纪就有这般表现,已经是不错了。“哈哈哈!那夏小子,以后你再采了这样的鲜蘑,可都得卖到我袁屋杂货来啊,我们互相沾沾好运。”
  夏五斤自然答应,“一定一定!我卖了这么的山珍野货,一直觉得就袁屋杂货最厚道,又与袁老板您最熟,小子以后定然还是要把货卖到袁老板这里来的。”
  袁屋杂货,给价不是最高的,但却是最稳定的。别家杂货铺会有淡旺季之分,据此大幅提价或压价,袁屋杂货却总是将收购价格,保持在稳定的中上游,且从不拒收,有多少收多少,并不怕压货。这说明袁屋杂货的资财之雄厚。
  而且据说它背景也很深厚,背后的靠山是袁家,那个昭朝首富袁家。传言不知真假,但夏五斤确实没听说过县衙那帮子人,去找袁屋杂货的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