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以农为本[农]-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严宝哄好,看严阿七虽阴沉一张脸却没再说骂了,她这才小心开口:
  “沤制绿肥的事情,可以像之前的治病杀虫液的配制方法一样,等姜家教了别人时,我们再去向学会的人家学来。
  麦种的事情……今年姑且再种一茬自家的麦种,等明年再去别家换用姜家麦种种出来的麦子。
  况且姜家如今的麦种,与我们的都是源自同一种麦种,就算今年种出来的麦子很适合做种,可大概也相差不到哪里去的。”
  严婶又说:“姜家那婆娘,最是得理不让饶人、无理也能搅三分的人,我就是现在提着礼,去姜家赔礼道歉,她也一样不会像对待村里其他人家一样,来对待我们家。”
  “这是谁的过错?!还不是你!要是你不与那姜家婆娘斤斤计较,我们也能和村里其他人家一样,跟着学手艺、跟着赚钱!”严阿七怒吼道。
  严宝又一次挣脱严婶的怀抱,学着严阿七叫道:“都怪你!”
  严婶不服气得很!怎么就是她的过错了,怎么就是她要与姜家婆娘斤斤计较了?
  两家到现在这样,都是姜家婆娘太泼辣,是姜家婆娘的错!
  但她不服气又能怎样呢?面对丈夫和儿子的双重埋怨,她也只能先安抚儿子,等严阿七不再喝骂了,才敢再说话:
  “段木栽种香菇的手艺,也可以像之前一样,看别家怎么做,我们就跟着怎么做,既然他们都把手艺交出来了,还能防得住我们去偷着学?”
  对于这种偷学的事情,严阿七和严婶都没觉得有半点不好意思,也没有说讲点骨气,坚决不跟姜家学,坚决不占姜家的便宜!
  这是没可能发生的,不能指望他们能多有骨气。
  若不是知道周翠娘的性子,明白赔礼道歉也不顶用,恐怕早就求上姜家门去了。
  严阿七脸色并未好转,他难道不知道暗地偷偷跟着学?!
  “据说这次段木栽培香菇的手艺,并不简单,不是轻易就能学会的,得有姜家那女娃子手把手教才行。
  而且,村里以后开始卖干香菇了,得请夏五斤帮忙卖去袁屋杂货,姜夏两家与严老板打交道很久了,关系很好,给的价钱最高。”
  听了严阿七的话,严婶脸色也不好了。
  夏家表面上说,只要肯出力、精心些,一年就能有四五两银子的进账,但那只不过是说的保底进账,很多都说能赚得更多。
  五六两银子,就能付家里的赋役银了,何况还能赚得更多!
  可如今,手艺竟不是向别家偷学就能学会的?而且卖干香菇也要通过姜家两家才能卖高价?
  严婶眼神中有明晃晃的怨怼和恶意,几乎要溢出来了……
  “姜家不仁!”
  “难不成你还想不义!!”严阿七立即怒吼道,眼神几乎能吃人!
  “如今村里人都承姜家的人情,姜家在村里除了我们家,就没有不满他家的,人缘极好。
  若是你想做了什么不义的事,姜家婆娘又不是怕事的,一旦闹起来,村里人大多都会站在姜家一边,到时我们在村里还怎么住下去?!”
  “而且葛贡士最厌恶腌臜事,平时小打小闹也就算了,一旦闹大,到时联合全村人将我们赶出去了,我们怎么活?
  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建好屋子、开了荒地,难不成被撵出村去,带着宝宝流落街头,当乞丐沿街乞讨?!”
  严宝在外怯懦、在家蛮横的性格,并不是没有源头的,可不就是像极了他阿爹严阿七嘛?
  “不要当乞丐!不要当乞丐!”严宝双手乱挥地嚷嚷道。
  严婶又赶紧拍抚怀里的儿子:“不去,阿娘不会让宝宝当乞丐的,我们不去啊不去……”
  严阿七一分析,严宝又一闹,从来不舍得亏了儿子丁点儿的严婶,心里刚涌起的恶意,立时就落回了心底去。
  这时,严阿七又说:
  “何况姜夏两家用菇房栽培的蘑菇,以及用段木栽种的香菇,夏家都是至少占了五成的,对姜家使坏,也就是对夏家使坏。
  想想夏五斤,他上次从县城里带回村里逛了一趟的那伙混子朋友,且他在县衙也还有交好的衙役。
  惹怒了夏五斤,他若找来他那伙朋友……你是打得赢那些人,还是跑得掉?便是你不怕死,也还有儿子宝宝呢!”
  这一下,就连落回心底的那点恶意,也都尽数消散了……
  严婶怕啊,万一招惹到夏五斤了,他叫人来打一顿她的宝宝,那怎么办?
  房子和田地都在这温宁村,好不容易安顿下来
  ,也不能出顿气之后就连夜逃跑。
  就算拖家带口跑了,说不得还没跑出太白县呢,就会被夏五斤和他的混子朋友给逮回来。
  可不能让她儿子吃那样的苦。
  严婶心底还是不服气的,但不服气她也不敢做什么了。
  “那这要怎么办?”
  “怎么办!怎么办!惹了事又来问我怎么办!”
  严阿七恨不得站起身,抄起屁股下的椅子就打上去!要不是看儿子宝宝在她怀里,怕误伤到了,他真恨不得给她一椅子!
  严婶自然也看出来了严阿七的打算,于是就把怀里的儿子搂得更紧……
  被搂得不舒服的严宝,扭着身子挣了挣:“轻点!弄疼我了!”
  严婶赶紧松了手臂,揉着严宝的胳膊,呼着气吹着:“呼呼!阿娘的错,给宝宝吹一吹,立即就不疼了啊,呼呼……”
  之后自又是好一番哄。
  过了会儿,严阿七才说以后他们严家,究竟要怎么行事:
  “别再招惹姜家,也别和别人在背后里说姜家的闲话。
  村里人家本就站在姜家那边,你再还和他们说些闲话,那些原本与我们家还算交好的人家,怕是就会不愿再与我们来往了。
  好好与原来交好的人家相处,这样我们才能跟着学。否则我们便是连能跟着偷学的人家,也都要没有了。
  至于以后卖干香菇……到时就在县城里找一家杂货店卖了吧,价钱低些就低些,总比没有要强。”
  严阿七说完,又想了想,吩咐道:“以后你多看着些儿子,他还小不懂事,别让他惹到了姜家和夏家的小娃子,不然引起争执了,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
  “我明白了,你放心吧。”严婶说着,又对怀里的儿子轻声哄到:
  “宝宝,姜家的两个小娃子,以及夏家的那个大娃子,以后我们都不找他们玩好吗?连话都别和他们说,知道吗?”
  严宝:“哼!以前都不和他们玩,以后也不!我才不爱和他们玩呢!”
  “嗯,宝宝真乖!”
  “对,宝宝别和他们玩。”
  实际上,严家这个八岁的儿子严宝,夫妻俩本来就将他看得很紧。
  平时严婶走到哪,都是将严宝带到哪,眼睛一刻都不错开,生怕磕碰到哪了,或被谁欺负了。
  所以别说和姜夏两家的孩子玩耍了,就是和村里其他家小孩子,也没一起玩耍过。
  严宝一旦出了门,从来都是怯懦地跟在严婶身后,还能跟谁家孩子一起玩耍呢。
  温宁村的小孩子并不多,且还有年龄断层。姜秾夏五斤他们一起的几个,就是村里最大的那一批孩子了,是从逃荒里活下来的。
  还有一批是定居温宁村后才出生的小孩子,这一批里最大的也就五岁多。
  严宝应该算在姜秾他们那一批大孩子里头,但他从来都跟在他阿娘身后,严婶不放心、他自己也不敢和村里小孩子玩在一起,所以他便成了独一个。
  今年满七岁的沈甜,她是齐四娘在逃荒时怀上的孩子,到温宁村后才生下她来。然后,齐四娘才嫁给了沈双二。
  沈甜属于大小两批孩子,哪批都不属于的那一个,不过她混进了姜秾他们这一批大孩子里头,也有了小伙伴。
  严宝是否和姜秾夏五斤一起玩耍,和不和他们说话,两人都不在意。
  并且夏五斤还很希望一直这样,不然万一严宝撞到他面前来了,还要费力去料理他,麻烦!
  温宁村里,与姜家积怨甚深的严家,默默的认了怂
  ,不敢招惹姜夏两家了。
  村里其他人家,都承着姜夏两家的人情,并且以后还要一直仰仗两家,为他们在袁屋杂货之间搭着桥,更不会去得罪他们了。
  这大概就应了那两句话:
  你自强大,朋友自来。
  你自强大,敌人自退。
  姜夏两家过得好了,自没人再忽略夏家孤儿寡母,再对夏五斤冷嘲热讽,反而是要讨好两家。
  葛贡士这个村长,也很高兴姜夏两家帮助村里人渡过了眼前难关,并且还教给了他们日后自渡难关的手艺。
  虽然葛家不必讨好姜夏两家,不过葛蕤身为村长,还是感激两家的。
  尤其是,三伏天里时,姜秾教开始村民们沤制绿肥。
  等施了底肥翻耕之后,在秋播之前,姜秾又开始教村民们自制预防病害的拌种剂。


第52章 
  上一茬麦子从萌芽到长成; 再到收割后估量出收成,全村人都见证了麦田施底肥; 与不施底肥之间的差别。
  即便去年其他五家跟着学了沤绿肥、施底肥的; 麦子收成不及姜家那样好; 可村里早已没有人家想着在种田方面比过姜家了。
  他们只想也跟着学会沤制绿肥; 让明年的麦子收成能像那五家施了底肥的人家一样好; 也就满足了。
  在沤制绿肥这事上; 姜家早在去年时,就已经表现出来态度了:尽管一起学着做!
  等到日子进入伏天,已值适合沤制绿肥的好时候了,村里人家就显得迫不及待了; 只想尽快开始学习沤制绿肥!毕竟那可是关系到一年收成的大事。
  所以等周翠娘和夏五斤往袁屋杂货送了一趟平菇回来; 周翠娘终于有时间开始来沤制绿肥; 并顺便教村里人一起沤制时,期待已久的村民们那是热情满满; 格外积极!
  在姜秾教导村民们用镰刀充作刀片,以制作可拆卸手摇式切割机的同时; 周翠娘也在指点村民们挖掘沤肥坑。
  挖个一人高的方坑而已,村民们都会; 也没什么可指点的。不过是因为姜家已经沤肥过一年,去年挖的那个沤肥坑还能继续用; 周翠娘因此闲来无事,于是就在田间地头转悠,顺便和挖沤肥坑的人闲聊唠嗑。
  等村里人家都挖好沤肥坑; 一家有一台手摇式切割机后,全村沤制绿肥,就正式开始了!后来沈甜给命名的抢割无主野草大比拼,正式开赛!
  这是怎么个说法呢?
  姜秾说了,沤制绿肥的话,麦秆、麦壳、豆壳和豆藤可作肥源,野地里的野花、野草和腐叶也一样可以。
  有一些精明的人,就想到了:麦秆麦壳、豆壳豆藤这些都堆在家里呢,别人也拉不走,可野地里的野花野草可是无主的,那谁先割回来就是谁的!
  今年全村人都在沤绿肥,野花野草等青草肯定都不嫌多,一个手慢就抢不到了。
  于是,家里的麦秆麦壳、豆壳豆藤这些,先放后面再切割,先去外面割野花野草!
  最近全村都在外面忙着沤制绿肥,谁人有个什么动静,在这田间旷野里,立时就能被发现。
  当正在切割麦秆的人家,发现有人先去割青草了,而不是先切割麦秆这些时……立即悟了!
  手上正切割的麦秆先放一放,镰刀从切割机上卸下来,家里能做活的劳力全数出动!先去割田野间的野花野草,割了也不忙切割,扛回来扔下后就立即又去了!
  不管了!先把青草抢割回来再说!
  “杨叔杨婶啊,你们两口子割了这么大两捆呢?”
  “你们夫妻两也割得不少嘛,都扛回去四捆了!”当谁没看见呢,这夫妻两手脚快得很!
  “王婶啊,你这捆是去哪儿割回来的呢?”
  “不是在田埂上割的,长在自家田埂地头的青草,肯定都是要留到最后割的咯?你们不也是这样吗,也是在野地里去割的。”
  以为她傻啊,自家田埂地头上的留在那里,也没人敢在这么多人的眼皮子底下给割去,当然是先去抢割野外的!
  不过两天不到的功夫,田野间的野花野草们,先是路旁沟渠,再是更远些的河畔和野地,再才回到自家的田埂地头上,总之是全都给割得干干净净的了,寸草不留!
  然而,这场抢割无主野草的大比拼,还没有结束……
  当割回来十几二十捆青草,正上手切割时,竟又发现有人扛回来一捆更长的茅草。咦?田间野地里的青草,都割得干干净净了啊?
  呀!那样的茅草,只
  有山脚外面的树林子里才有嘛!
  于是,手上正切割的青草先搁一搁,镰刀卸下来,快步往山脚树林子里冲去!
  不过这次要好些了,因为山脚外围的树林子,是划分了各家的砍柴区域的,一般不会割过界。
  但人也要在里面晃悠才行,不然别人两边的人家看你没去,在边界上割草时就都往他家地盘多割一些,这样一边多割一些,夹在中间就要损失不少了!
  “啊哟,陈婶啊真巧,我也打算从边界往里面割呢!”真可惜……
  “是啊是啊,好巧啊,黄婶,我也是呢。”真可惜,本来还想往旁边偏一偏的。
  “王叔早啊,这么早就来了啊,早饭没吃就出来了吧?”
  “你也早,你也是没吃早饭就出来了吧,都没看见你家灶屋升烟呢。”
  于是,村民们又花了一两天各不等的时间,把山脚外围里那片树林子里的青草,也都割了回来。
  直到这个时候,抢割无主野草的大比拼,才算是告一段落。
  接下来就该切割麦秆和青草等肥源,然后一层肥源一层土的往坑里铺了。
  不过,总有人能搞出些不同来……
  腐叶也能做肥源,可因为耙腐叶比割青草要费事些,村里人这才没有抢腐叶去做肥源。不过,腐叶烂下来的那层腐叶土,也是很肥沃的吧?
  就有人这样想了:既然要往切碎的肥源上铺一层土,那何不用腐叶烂出的这一层土呢?虽然费力了些,可是肥力会更好啊!
  于是,一家夫妻两人的,妻子就在坑边切割麦秆和青草,丈夫就挑上两个簸箕、拿上一把薅锄,去了树林子里……然后就挑出来两簸箕腐叶土。
  也不去分辨是树叶还是土,反正都用薅锄铲到簸箕里,都一起挑回来!
  然后,将腐叶土铺在已经铺匀了细碎肥源的坑里,如此‘一层土来一层草’地往上铺填……
  看见有人到树林子里去,挑了腐叶土回来往沤肥坑里铺,其他人立刻便又悟了!
  不过山脚外围的那片树林子,要过了从村边流过的姜水,再穿过一片野地才到,不算多远,却也不是很近。
  于是勤快、能吃苦、身体也好的人,便立刻也跟着去树林子里挑腐叶土回来。相较懒一些或身体差些的人,想了想后便放弃了,照旧用地头的普通泥土往坑里铺。
  姜家因为有替换下来的菌包来做肥源,再加上麦秆和豆藤,以及在自家田间地头割的青草,肥源就已经足够。并没有参与其中,没去和村里人一起抢割野外的青草。
  不过姜双五倒是去树林子里,全都挑了腐叶土回来,往沤肥坑里铺了。
  姜秾在一旁看着村里人干劲十足,不惧酷热劳累的样子,心里也生出来些许感动和佩服。
  为了来年能有好收成,而努力奋斗的场景,真是叫人百看不厌。
  花了五六天的时间,村里各家的绿肥就都已经沤上了,接下来就交给盛夏高温去发酵。
  届时绿肥沤好之后,就要给麦田洒上底肥,再开始为期不短的艰苦翻耕日子,再跟着又要忙碌秋播,差不多得一直忙到深秋,才会稍微闲下来。
  到时再去忙段木栽种香菇的事情,就有些来不及了。
  于是趁绿肥沤着的这段时间,夏五斤出面,指导起村里人去砍段木。
  自然地,各家还是在划给各家砍柴的区域里砍段木,毕竟今年全村人都要去砍段木栽种蘑菇,若把别家的段木砍去了,定然要闹矛盾的。
  夏五斤严格遵照了姜秾当初提出的要求,只让砍碗口粗的柞木、桦木和椴木,
  明确告知其他的砍了也没用。
  接着又把砍倒的段木,给砍割成长短合适的几段,再指点他们找个潮湿的地方倾斜堆放好,同样是堆放在划定的砍柴区域里。
  最后堆放段木的地点,不是都恰好像夏五斤找到的那块养菇地一样得天独厚,不过这也没什么,不过是费点事、再不时去浇浇水罢了。
  段木堆放好,接下来就是等它们慢慢腐朽,直至适合接种的时候。
  不过自然腐朽的时间可不短,想要明年就采摘香菇卖钱,还是得去林子里或者山上,寻找现成的合适朽木。
  于是,全村的成年大人出动,山脚、山上到处去找朽木,往回拖了堆放好。
  全村出动这般轰轰烈烈的架势,山上那些野兽应是受惊后,往山上更高处跑了,从头到尾没一只来骚扰村民们。
  各家将朽木拖回来堆放好,又放置两天等到适合接种时,就轮到了姜秾出马。
  姜秾先是用小栽锄充当接种锤,演示过怎样挖坑,同时讲解了坑与坑之间的最佳间距,然后就让他们自己去挖坑了。
  等在段木上面打孔挖坑完毕,姜秾就从菇房里无偿拿来几十个香菇菌包,是已经出过菇并采摘了一茬的。
  此时菌包内的培养料里,已经长满了菌丝,用来接种正好。
  姜秾又一边把香菇菌包里的培养料抠一坨下来,摁在挖好的坑内,一边讲解着接种的要点。
  周围的人都认真地听着,毕竟之后他们是要上手操作的,还指望着明年赚钱呢!
  其实,类似这样开放式的接种,为防杂菌感染,最好是在冬季和春季。
  但姜秾觉得,或许可以一试,早些接种成功,或许年底、或许明年春天就能采摘一茬香菇了,这样在交纳赋役银之前,就能多采摘些多卖银钱。
  毕竟这些菌包都是经了她手的,有神农之力加持,应是能挺过杂菌的感染。
  演示过多遍,且接种的各项禁忌和诀窍也都讲解到之后,姜秾就将菌包分给了各家,让他们自己去接种。
  教导村里人接种香菇这事,也就算是完成了,至于之后的养护和施肥等,等到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做了微调后,再教给各家。
  沤制绿肥,砍伐段木栽种香菇,这两件事还产生了一个美妙的影响。
  那就是山脚下的那片树林子里,杂草被割去沤肥,腐叶和腐土也同样被铲去沤肥,半大的柞木、桦木和椴木也被砍去栽种香菇了,林间立时干净清爽许多。
  以前的树林子里,杂草荆棘丛生,小树苗和半大树木挤挤挨挨的。可现在的树林子,就像是开发后的森林公园的其中一角,漫步林中,颇有情调,也很消暑热。
  不过为了避免产生误会,最好还是不要去别家(砍柴)的地盘散步,要是被人认为是去摘他家香菇,或是毁他家的香菇的,那就不好了。


第53章 
  绿肥; 已经教会村民们并且沤制上了,在等待沤制的间隙; 又教给了村民选择合适段木去砍伐并且堆放; 以及香菇接种的手艺。
  之后香菇的养护——本也不必多养护、多靠天生天长; 以及出菇后过段时间喷洒水肥等; 都还早着呢; 且等日后再说。
  村民们都已经接种完香菇时; 日子已经出了三伏天,绿肥也已经沤制充分。
  没歇息一两天,村民们就纷纷刨开绿肥坑,将沤好的绿肥挖出来挑去麦田里; 铺洒上一层; 然后就开始翻耕了。
  日子虽已出了三伏天; 可天气还是很酷热,在这样天气下翻耕挖田; 并不轻松。汗水那是直往土里滴,一滴接一滴的几欲连成了线!
  不过翻耕基本上是每年都要做的事情; 农人都已经习惯了这份苦累。
  何况如今还有了不错的盼头,村民们心里开心; 心怀希冀时,干起活儿来就浑身都是劲儿!也就不觉多辛苦了。
  等到将上一年种麦子的麦田翻耕完毕之后; 上年轮换下来种着豆子、粗粮和菜蔬的地里,作物也大多都已长熟,差不多能够收割了。
  总之; 那边麦田翻耕忙完之后,就把这边地里能收的庄稼都收割上来,还没长熟不能收割的就先放一旁,等小麦秋播过大半后,再来翻耕就是。
  否管何时翻耕,届时都要种上麦子。
  而原来轮种麦子最久的一二亩地,就会休耕几个月,等明年开春后,再在合适的时候种上豆子,各样粗粮和菜蔬之类。
  因为田地本就少,就只能像这样一二亩地小范围的休耕轮作。
  麦田翻耕完毕,不过在播种小麦之前,已经能够看出今年各家黄豆的收成了。
  尤其是这一年多来,姜家在种庄稼这上面,拔群太高,村里人家已经认命,不去与姜家比较庄稼的收成。
  因此,今年村里人蹲在姜家黄豆田的田埂上,艳羡地看过一阵后,就转而去蹲村里其他几家的黄豆田田埂了。
  被蹲田埂的这几家,就是去年与姜家换了黄豆种子的,今年这茬黄豆的就是从姜家换的种子种下,种下后长势喜人,如今更是已然确定收成也会很喜人。
  “这鼓鼓囊囊的豆荚,不掰开看就知道里面至少有五粒豆子,且还都又大又饱满!”
  侍弄庄稼四十来年,竟然看见一般的农人——姜家人非一般农人,种出来了这样好的黄豆,实在觉着震撼不已。
  “去年和姜家换了黄豆种回来种下的几家,今年的黄豆差不多都长成这样,所以看来是姜家的黄豆种子得力的缘故!”
  “说起来,姜家去年黄豆丰收,姜家媳妇儿可是在村里好一番夸耀呢,话里话外都在说她女儿天生一把种田好手,像极了她阿爹姜双五。如今来看,更像是女儿胜过爹——一代更比一代强呢!”
  说起来这茬黄豆的种子,还是姜家那小女娃儿种出来的吧。
  有人见了从姜家换来的黄豆种子,能有这极好的收成,就想到今年从姜家换的麦种……
  “姜家的黄豆种能有这样好的收成,想来从姜家换的麦种,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吧”
  “我是觉得不会差的,那样好的麦种,能差才奇了怪了!”
  村里已经有不少人,都深信从姜家换来的麦种,种下之后等明年夏天会有很好的收成。
  “便是麦种不像这黄豆种一样,竟然比以往的收成多出一倍,想来也总要多上个几成吧!何况今年这还沤制了绿肥,给麦田施了底肥呢。”
  “是啊是啊,又有治病杀虫液去防治虫害、病害,没有了病害虫害之忧。明年雨
  水只要不太坏,就定然是能有个比往年好的收成的!”
  ……
  治疗病虫害有速效的治病杀虫液,姜秾都把方子无偿教给村民了,这只有提前预防病虫害效用的拌种剂,她自然也不会吝啬。
  于是在秋播之前,姜秾教会了村里人配制拌种剂。
  今年春天的时候,村里人才见识过拌种剂的威力——全村就姜家的麦田没有遭病害,便都很积极地跟着学习配制拌种剂,也很感激姜秾和姜家的慷慨不藏私。
  姜秾想到村里人或许也像周翠娘一般,觉得绿紫色不祥,于是也像当初一样:
  “各位若不喜绿紫色,可加些紫苏或靛草之类,染成红色或是蓝色,都随你们喜欢。”
  众人:“又不是小孩子,还在意色儿是红是绿呢!不在乎那些,没必要去费那些事。”
  周翠娘:“……”这小孩儿,还忘不了那一茬了还!
  说谁是小孩子呢,她可不在意种子是红是绿!
  姜秾:“信我,这次我真没那意思。”
  秋播开始了,村民们将绿紫绿紫色的麦种,播种在了地里。
  播下时心里满载希冀和信心!这一茬麦子给施了底肥,给拌了拌种剂,且又是从姜家换来的麦种,这一茬麦子种下去,明年夏天定然能比往年的收成好上许多!
  村里几家从姜家换去黄豆种子种下,收成几乎增长了一倍这件事,也给姜秾下了一个定心丸。
  因此姜秾也深信,明年夏天以及以后的多个夏天,小麦都将会有很好的收成。
  因为其他人换了自留种子去,二次种植时也有非常好的收成,产量表现极好,这就有了两个令人欣喜的猜测:
  她血脉内的神农之力,对作物的增产,不是一次性的丰收增产,而是产生了更深层次的作用,即对种子的基因进行了优化,从而使小麦在原有基础上永久高产。
  又或者是,加持的神农之力会储存在种子之中,于是二次留种种植时,依旧能够丰收。自然的,随着一代一代种植下去,会将种子内的神农之力逐渐耗尽。那么增产就只是一时的,要想保持产量,得定时更换种子。
  其实姜秾更倾向于第二种猜测,第一种猜测太过美好,而且种子基因的改变,在没有基因编辑技术的现在,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不过她觉得,如果种子几代或者十几代,都持续受到神农之力影响,最后应该能够完成种子基因的优化,实现小麦永久高产。
  在此之前,还是先根据小麦产量的递减情况,两年、三年或其他多少年定期更换一次种子罢。
  这样的更换频率,便是以后有更多人来向他家换种子,注意错开年份的话,也不至于忙不过来。
  神农之力影响下高产的种子,留种后去换给其他人种植,产量表现依旧优秀——虽尚不知具体能优秀几代,这也让姜秾对培育高产杂交小麦,有了更多信心。
  有神农之力的加持,杂交出的第一代高产小麦的优秀基因,就有望保留住几代。
  持续影响之下,或许就能稳定住杂交小麦的高产优秀基因,实现杂交小麦的相对永久高产。
  如此一来,从身边人开始、直至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目标,只要给到她足够的时间,就能实现了。
  ……
  果如所料,村民们从姜家换来麦种的这一茬小麦,种下后第二年夏收时,有一个极好的收成。几乎在原先的收成上,增加了约有一倍!
  原先每亩两百斤左右的收成,这次每亩竟然收了四百多斤!那些用腐叶土铺在肥源上沤肥的人家,每亩的收成甚至
  几近五百斤!
  当时,村里的老农,一双粗糙似老树皮的手,捧起粒粒饱满的麦子,沟壑纵横的脸上,那双饱经风霜的眼里几欲流出泪来:
  “未曾想到,老头儿我有生之年,竟然还能亲手种出这样的麦子……
  以前听说南方的肥沃旱地里,一亩地甚至能收四百多斤麦子,没曾想我竟然在这贫瘠的山脚地里,也种出来了一亩地收四百斤的麦子!”
  不仅仅是第二年的这第一茬麦子,以后接连两茬麦子,收成都极为可观。
  直到第三年即第三茬麦子上的时候,麦子才表现出来明显的减产迹象。
  自然,下一茬麦子的麦种,就要去向姜家换麦种了,然后继续延续麦子的高产。
  ……
  在这三年间,姜秾主要做的是试验杂交小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