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驾——”她夹紧马腹,让马的速度快些,再快些,好似这样,烦恼和愁绪都会被丢在身后,随风而逝。
  倘若是告诉和公孙兰相熟的小姐妹们,她也会有烦恼有愁绪,她的姐妹们一定会笑掉大牙。公孙兰混不吝的性子,像是根本没有什么事能搁在她心上的。
  可今日看到哥哥那般温柔体贴,细心周到的照顾着四娘的情形,她的心头却有些酸酸的堵堵的。她告诉自己,这一天她早料到了,早就知道的,哥哥不可能永远是她一个人的哥哥,不可能永远只属于她。哥哥也要成家,要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妻儿,因为她哥哥已经耽误了很久了,岂能继续耽误下去?
  或许,是她长大了,她也该离开哥哥的家,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身边人,像哥哥那般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自己,细心体贴的关怀着自己每一件小事。哪怕旁人都觉得她大大咧咧,也总有那么一个人,知道她内心的柔软,知道她也是需要人关怀,需要人保护的。
  “驾——”公孙兰纵马跑的飞快,脑子里却不知怎的就冒出那人的样子来。
  他如苍鹰一般锐利的眼神,他硬朗坚毅的五官,他深邃的眼眸看着她,说,若能同意,定不相负。
  她无理取闹拿着剑咄咄逼人的时候,他只步步后退,分明轻轻松松就能反击,他却宁可用自己受伤,来保全她的颜面,结束无谓的僵持。
  是比哥哥对自己更要细心周到的人吧?是比哥哥更能体贴她的人吧?
  公孙兰的马儿在城外的山坡上撒欢儿的跑着,她的心情也不知不觉被带的愉悦起来。心里头不知怎的就从那酸酸闷闷之中冒出些思念和期待来。
  他说一年后就会回来,可如今和突厥的战事不绝。这场仗已经持续了半年之久,半年以后,他能平定了西北,扫灭了突厥,顺利返京么?
  公孙兰觉得自己脸上竟有些**,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果然是热乎乎的。
  她左右看看,郊外热乎乎的风里,明媚的阳光里,只有她一人一马,肆意的在山坡的草见晃荡。没有人看到她的怀春窘态。
  其实他人似乎也不错,他哥哥谋反,却和他没有半分的关系,他甚至和他的哥哥当面翻脸。虽说当初为了救治他哥哥的病,抓走了昕娘。可是昕娘说,她能够等到平安的等到被救出,也是因为他一直在虞泰面前斡旋拖延。他的本质和他哥哥虞泰是不同的。这样的男人,是值得托付一生的吧?
  连哥哥都说,同他相处之后,觉得他人很不错……
  公孙兰骑在马背上,傻乎乎的笑了起来,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笑什么,只是觉得,刚才那种沉沉闷闷的心情,好似真的被风吹散,丢落在身后,而此时的心境已然开阔起来。
  又溜达了一会儿,她便转身向回走去。
  倘若她一直不回去,也不知道哥哥和嫂嫂还顾不顾得上担心她?管他呢,她一日未嫁,就一日还是公孙家的小娘子,就还是哥哥府上的人!便是讨人嫌,她也要回去。
  这么想着,安慰着自己,她骑着马,踢踢踏踏的往城门口而去。
  可渐渐的,公孙兰隐隐觉出不对劲儿起来,似乎,有人一直在不紧不慢的跟着她,暗中窥伺着她。
  距离城门口还有一段距离,她跑出城门的不近,这一段地带几乎没有什么人烟,只能听到她马蹄踢踏的声音。她没有回头去看,只是“驾——”的一声,加快了马速。
  那种被人跟着,被人窥伺的感觉并没有随着她的加速而离去,反而越发明显起来。
  是谁在跟着她?跟着她做什么?
  公孙兰心里没底,只是夹紧马腹,马鞭狠狠抽在马背上,速度越发快了起来。

  ☆、第351章 吃软饭

  公孙兰心头惶惶的,她很想回头看一看,看一看是不是真的有人在附近跟着自己,可是她克制着自己,一直没有回头,一直到城门口都没有回头。
  从城门口进了城。她立即翻身下马,牵着马往人多的地方挤。那种被人窥伺的感觉随着人多,好似感觉不到了。
  她回头去看,也没有发现什么。
  待心底平静下来,她又觉得在城外,被人跟踪窥伺的直觉,会不会是她自己的错觉?她不过是个小娘子而已,什么人会这么费力的跟着她?
  暗笑自己大惊小怪,公孙兰牵着马向公孙府上而去。
  可来到公孙府上所在坊间之时,那种被人跟着窥伺的感觉,又回来了!
  隐隐让她觉得心底发毛。公孙府上所在的坊间,基本都是高门大户,一个坊内不过五六户人家。这会儿十分清净,坊间道上半天也见不着一个行人。
  她翻身上马,打马快行。一直都并未回头,一直到能瞧见公孙府上的门匾之时。才又狠抽了一下马背,马儿扬蹄快跑,要冲到自家门口之时,她才猛的回头看去。
  空空荡荡的坊间道上。半个人影也没有。
  难道,真的只是错觉?在城外,以及适才的都是错觉?并没有人跟着她?
  “娘子,您回来了,将军交代了,您一会来就赶紧通禀他,将军和夫人都十分担心娘子呢!”门上的家仆笑嘻嘻的上前说道,小厮也忙不迭的牵过马匹。
  公孙兰点了点头,又向后看了一眼。轻叹一声,莫非自己是因为思虑过多,才产生了错觉?
  她迈步进门,又转过头来问道:“刚才我回来,我后头跟了人没有?”
  门房一听,吓了一跳,连忙往后看去,连连摇头,“没有呀。只有娘子一个人骑着马而来!”
  真是错觉?
  “娘子,是觉得有什么不妥?要不要禀告将军知道?”门房紧张问道。
  公孙兰摇了摇头,“哦,无事,既然没人跟着,不必叫哥哥知道了!刚知道嫂嫂怀有身孕,哥哥正高兴着呢,不必叫他为这没有的事儿操心。”
  门房又向后看了一眼,这才点了点头。
  公孙兰微微蹙眉,歪着脑袋,仔细回忆,究竟是错觉,还是却是有人跟着她?若是错觉。在城外出现一次也就罢了,那荒郊野外的,人确实容易心里打鼓。可为什么会在她都快要到家,人又稀少之时,再次感觉到?
  难道错觉还会一而再的出现?
  可若是真的有人跟着她,又会是什么人?为了什么?
  公孙兰摇了摇头,这种没有边际的事情,不用让正在兴头上的哥哥知道了。大不了,她日后出门都小心些,不往城外人少的地方去就是了。或许真的是错觉,也不一定呢。
  沈昕娘满月宴之后。朝中的局势越发紧张起来。
  大梁两次斩杀使臣,彻底惹恼了突厥人,突厥人在西北非但没有撤军,对西北大军的攻打反倒越发猛烈起来。
  他们最厉害的就是骑兵,攻击力强,速度快,兵马强壮。且骑兵声势浩大。而大梁的软肋就是骑兵。
  突厥行动飞快,组织骑兵,借机成功抢了虞淼军队的粮草,抢不走的,就地放了一把火,烧掉大半。
  虽然虞淼及时组织军队回援,可能够挽回的不过寥寥,突厥人之损失了不足五十兵马,便对大梁造成了莫大的损失。这般打下去,情况是在不容乐观。
  虞淼心里头很着急,可是皇帝既然没有说议和,朝中没有撤兵的军令,他自然无论如何,不会先妥协,便是耗死,也要耗死在沙场之上。
  只是他心里明白,如此耗下去,对大梁没有一点好处。他带兵在外,比远在京城的人更加明白,这一日下来,军费消耗,更加明白这般和突厥人硬战,没有好处。倘若是为了军功,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考虑,当然有仗打才是好的。他的四十万大军不必被拆散,不必被调回。他仍然是坐拥军队最多的将领。
  且一直打着仗,粮草便会供应的足足的,不管大梁百姓生活如何,他的粮草断然不能短缺。国库充不充盈,不用他来考虑。只要打着仗,这些问题,自然朝中之人会考虑。
  可越和突厥人打,他越是从心底里明白,突厥人如今只能赶走,不可能歼灭。大梁的骑兵不够强盛,突厥人就总能回来。唯有休养生息,同突厥有利益往来,将两国的利益牵扯在一起,才能避免边境的相互滋扰,休养生息之时,加强大梁的骑兵建设,才能有效的防患和杜绝突厥的野心。
  而不是像如今这般,不思虑后果的一味逞强。
  只是这话,他能想,能明白,却不能说。他将自己的想法表达给齐王可以,却需要由齐王转达向圣上,向朝臣。否则朝臣定会借口是他贪生怕死,不敢对持突厥,不会客观的来看待这些问题。
  西北战事告急之时,朝中也不轻松,眼看国库入不敷出,赤字连连,为了增加收入,筹集军饷,朝中已经默许捐官。各地也开始增加赋税,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税收,让百姓们怨声载道。
  没有打仗不增加税收的,就连英明如汉武时期也有明码标价的捐官,及让众多商贾破产的告缗令,可见连年作战,累极的总是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言不虚。
  方琰深受此事所扰,如今连回到府上,面对着自己的娇妻幼子,眉宇之间都不能尽舒展。
  他同沈昕娘朝夕相处,沈昕娘自然十分了解他,也看的出,他眉间的担忧愁绪。
  “与其啃百姓身上的皮肉,不若从换个方向下手。财富永远都是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沈昕娘缓缓在他身边说道。
  方琰点头,“如今捐官虽未明码标价,却也差不多了。已经设立了许多空有头衔的闲职,那些商贾握有钱财,却属下九流,能用钱买官,提高身份,自然愿意出钱。可如此总归有限。若不能同突厥的战事早日结束,如此也只能拖延一时,最终会将大梁打的只剩一副空壳。倘若国中不稳,外有忧患,大梁危矣。”
  沈昕娘轻叹一声,“猛然增加的苛捐杂税,已经引起民怨,连我这足不出户的妇人,都听闻一二,可见其影响之广,难道不能遏制么?”
  方琰叹了一声,没有说话。
  沈昕娘侧身看了看在小床上熟睡的儿子,起身拉着方琰的手向妆台走去。
  妆台之上似乎放着许多物件儿,上头盖着一层细腻的薄纱,看不清薄纱下头究竟藏了什么。沈昕娘走上前去,伸手将薄纱拽掉。
  方琰便只觉眼前一亮,下头是琳琅满目的玉器,有碧玉雕琢的玉皇天尊,有把玩的玉屏风,玉石花瓶,还有红的仿佛要滴出血来的红翡摆件。
  绿便绿的纯粹,满翠不染杂色,油亮油亮的祖母绿,让人望之就砰然心动,不由想要捧在手中,却又生怕碰坏碰脏了,不忍伸手。红便红的彻底,血一般的颜色,红润润的仿佛随时都要流动起来,不染世间尘埃。白玉更油润如脂,晶莹洁白,细腻滋润,白璧无瑕。
  “这是……”方琰眉头紧蹙,似乎有些不敢相信。他从小生长在宫中,虽早早离宫,却也是见过世面的。离开灵山回到京中之后,自然过的也是王公贵族的生活,所见过的好东西更是不胜枚举,可一下子这么多的美玉摆在眼前,还是让他不由震惊。这随便一个拿出来都是价值连城,难以估量的极品,而自己家中竟然藏了这么多?
  “虽然帮不上大忙,小忙总是能帮上一些的。你一次且拿一两个出来,到秦家义庄去脱手,秦家路子很广,除在大梁境内,更连海外都有贸易往来,总能找到合适的买家。也算救急了。”沈昕娘轻笑说道。
  “我怎么能用你的东西?”方琰连连摇头,据不肯受。土布广血。
  “我的东西?你不能用?”沈昕娘挑着眉梢看他,“方琰,如今我们之间,彼此还要分的那么清楚么?这些东西虽在世人看来皆是价值连城,可放在你我之间,难道不是不值一提的死物么?”
  方琰定定看着沈昕娘。
  “若是我能帮你,却不帮,眼睁睁看着你整日愁所眉间,难道我心里会轻松好受么?”沈昕娘轻笑了笑,“不过你若都拿走,我却也是不能同意的。一次拿个一两样,反倒容易抬高价钱。这是所有的藏货了,能帮多少忙就帮多少吧。”
  沈昕娘话音刚落,便听到儿子在小床上咕哝的声音,她连忙快步往小床走去。
  独留下方琰,愣愣的看着妆台上的物件,心头千百般滋味一时涌现。
  他说过要照顾她的,如今却要她拿出她的私产来帮助他。方琰无奈笑了笑,他堂堂王爷,竟也有要吃软饭的时候,这个软饭还真是非吃不可,一时又感动又无奈。
  他上前挑了那个栩栩如生,白璧无瑕,油润如羊脂一般的玉皇大天尊的雕像,这玉像有他手臂那么高,眼目异常传神,好似真有灵性一般。玉质更是上乘,没有一丝杂质,油油润润,连玉皇大天尊背后的仙带都好似在迎风飘扬一般。
  方琰叹了一声,“便就请了这玉皇大天尊的神像吧,玉皇天尊执掌三界兴衰,主万物生长凋蔽。此次只盼玉皇大天尊,能救大梁百姓,同突厥无辜百姓,脱离战乱苦海,使得四海升平,国泰民安。”
  沈昕娘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他手中的玉皇大天尊玉像,点了点头,一语未发。

  ☆、第352章 道缘

  方琰命人寻来精致的木匣,铺了明黄的绸缎在匣子里,又将玉皇大天尊的玉像请入匣子,用明黄的绸缎包裹好,才小心翼翼的将匣子封上。
  他看着沈昕娘,沈昕娘抱着胖乎乎的方离。轻哼着歌谣,眼眸专注,满面慈爱。他眼中的沈昕娘似乎和以前不同了,并不只是比以前更加饱满丰腴,也不只是眉眼更加温柔似水,好似她更鲜活了,不在像以往一样,好似不惹凡尘俗世的仙子,她更关心世间百味了。
  方琰看着自己的妻儿,心头暖暖。有多少家庭都渴盼能如他一般,家人团聚,不必受分离思念之苦。哪怕简衣陋食,只要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在一起,就已经能够满足?
  这愿望难道很过分么?可偏偏朝廷连这点愿望都不能让百姓们实现。四十万大军,有多少家庭是妻离子散,有多少家人不能团聚?有多少母亲临终盼不来自己远在他乡的儿子?
  他身为摄政王。怎能安享这一切,却叫百姓们可望不可得?
  明明战乱是可以避免的,明明边疆可以以另一种形势和平共处,不仅不必再有如此的苛捐杂税。避免那么高昂的军饷消耗,使得大梁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更能够让边疆百姓不受战乱之苦……为何偏偏要走上如今地步?
  直到方琰带着随从坐在楼外楼的雅间之时,他的心头依旧是这般纷乱复杂。
  秦家的老爷秦青山听闻齐王爷驾到,忙不迭的前来。秦郎君似乎并不在京城,幸而更能做主的秦青山在。齐王身边的随从将那精致的匣子往秦青山面前一放。
  秦青山就惊得立时站起,“王爷这是做什么?”
  “听闻秦家义庄,颇有门道。”方琰抬手指了指那匣子,“秦家老爷打开看看。”
  秦青山打量着齐王,没有动。
  秦家义庄。方琰也算是去过,那次乃是听闻沈昕娘前去,还被人甩掉了暗卫,他紧张不已,领略过秦家义庄的偏僻,以及那诡异的暗河。
  不曾想会有今时今日,他也有要往秦家义庄寄卖东西的时候。真是世事难料啊。
  秦家老爷呵呵的笑了笑,“王爷是公事来?还是私事来?”
  方琰抬眼,看着秦家老爷。“听闻秦家义庄的规矩是,非精品不收,不问出处,不问身份。怎么,如今规矩变了?”
  秦家老爷看他一眼,缓缓摇了摇头,“规矩没变,只是王爷身份太过特殊,秦某人不得不多问两句,望王爷海涵。”
  方琰微微点头,“那便坦白告诉秦老爷,如今吾乃代表吾自己而来,但征集的乃是军饷。倘若吾征集不到。朝廷自然会强制征饷,到那时候,便不是如此好声好气,有商有量的来了。”
  秦青山面上微微一僵。
  方琰抬起指尖,轻轻敲了敲矮几的桌面,“秦家义庄如何运行,这东西又是被谁买走,吾不关心,吾给秦家老爷一个底价,只要能达到这价,旁的吾一概不问。”
  秦青山闻言蹙了蹙眉,抬眼看向齐王,“王爷的意思是,全权委托给秦家义庄处理,中间王爷概不过问?”
  方琰缓缓点头。
  秦青山这才点头,脸上露出些许的笑意来,“既如此,那秦某人便先看看东西吧?也请王爷留个底价?”
  秦青山身边的随从连忙奉上纸张笔墨。
  秦青山将匣子小心翼翼打开之时,方琰也抬手麾下一行字来,写下底价。他身边随从双手接过,递给秦青山。
  秦青山刚打开匣子,还未揭开上头的明黄绸缎,先接过了方琰写下的条子,打开来一眼,便是一惊。
  他抬眼看向方琰。
  方琰安坐,不动如山,手持茶碗,轻抿茶水,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
  秦青山咽了口口水,这么高的报价,还是底价。且是齐王爷出手的东西,秦家义庄从中抽成,是不必想了,能不能脱手售出只怕都是个问题。若是东西不值这么个价钱,岂不是要坑在秦家自己手里?
  秦老爷心头五味杂陈,破罐子破摔般抬手掀开了明黄的绸缎,油亮油亮的白玉,细腻润泽,恍如羊脂,油润的让人立时就忍不住要去摸上一摸。
  再看那雕工,更是精湛无比,栩栩如生的玉皇大天尊眉眼都带着威严和慈爱,上上仙的尊贵矜持雍容好似都在这雕琢之中纤毫毕现。加之这玉的通透灵动,这玉皇大天尊仿佛在眼前活了一般。土布协亡。
  秦家是信奉道祖的,秦青山连忙退了一步,躬身朝那玉像行礼,恭恭敬敬,没有半分懈怠。
  “可值?”方琰轻缓问道。
  “辱没了辱没了……”秦家老爷扶着心口,连连叹道,“这是请都请不来的,缘字啊,辱没了天尊了!”
  方琰点头起身,“看秦老爷这态度,想来事情必是能够办成了。那便按照我们适才所说,全权委托秦家义庄,具体细节,吾一概不问。三日,秦家老爷给我回话,如何?”
  秦青山还在躬身冲着玉像喃喃自语。
  齐王爷身边随从正要上前呵斥他,齐王抬手拦住,浑不在意的摇了摇头,“走吧,想来秦老爷不会令吾失望的。”
  秦青山若是知道,这玉像原本是紫阳真人捡了一块儿玉质并不好的玉,随手雕琢,因为玉质并不上乘,他便也没有那般的紧张谨慎,反而十分随性,没有压力,动起手来更是行云流水一般流畅,待雕好了,却因为玉质实在是不够好,玄玉观不肯供奉。沈昕娘瞧见了,便请走了。在阴阳泉眼中摇身一变,成了他面前这完美无瑕的玉像,不知会作何感想?
  阴阳泉眼乃是天赐灵宝,有通灵之效。
  这玉像之上,如今光华流转,分明似是有了灵性。秦老爷捧着匣子,爱不释手,哪里还舍得拿到义庄上去竞拍?他只想藏起来,自家偷偷供奉起来。
  看着齐王爷留下来的底价,只觉这般价钱也是辱没了这玉像,这玉像实乃是无价之宝,无价至宝啊!
  没出三日,秦家老爷便遣了管家,将高于齐王留下底价的银钱,送到了齐王府上。
  也算解了齐王的燃眉之急。京城如今,已经禁止了大型的宴请,禁止铺张浪费,并连官员们的俸禄,都扣半发半,支援西北打仗。
  不过究竟执行是不是如表面看到那般,就不得而知了。
  齐王府倒是做得表率,连小世子的百天宴席,都没有摆。只给府上的家仆家丁们都发了赏钱,让家仆们跟着喜庆一下,也就罢了。连一位宾客都没有通知。
  倒是公孙兰又来了府上。
  “嫂嫂被哥哥勒令安心在家里养胎,哪儿也不能去,便只有我来看看小世子,看看昕娘!我临走,嫂嫂还分外艳羡的看着我,让我将她给小世子准备的礼物带来。”公孙兰让丫鬟将沈四娘亲手做的一些小衣裳小鞋子奉上。
  “嫂嫂手巧,我可没有那么灵巧的手,让家里的绣娘做了好些小玩意儿,聊表心意吧!”公孙兰自己也备了礼物。
  有各式的铃铛,绣球,布马,还有赤金的金十样,金剪子,金梳子,金镯子,金项圈等等。
  “这东西小心收了,可别叫王爷瞧见,如今京城里上至圣上达官贵人,下至百姓商户,都节衣缩食,若是瞧见我还送这般礼物,只怕王爷要杀到公孙府上去征饷了!”公孙兰玩笑说道。
  沈昕娘轻叹一声,摇了摇头。
  方离似乎长得很快,不仅个头儿比一般的孩子看起来要大一些,身子也更为结实。他刚满三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能翻身,还能自己直着脖子好一阵功夫。
  今日满百天,穿的衣服也十分的柔软方便,他便趴在父亲母亲的檀木大床上,翻来翻去,好似故意要让前来看他的公孙兰见识见识他的厉害。
  公孙兰抚掌而笑,“呀,咱们的小世子这般厉害了呢!都能翻身啦!府上的妈妈说,一般要六七个月才能翻身呢!”
  “也看季节,”方离的奶娘在一旁笑道,“若是冬季,孩子穿的太厚,会翻身的就要晚一些。有些孩子生来不爱动,不喜欢费劲儿,会翻身的也要晚一些。小世子生来就健壮,又喜欢动,如今的衣衫也不算太厚,所以就比平常的孩子更早些!”
  奶娘上前摸了摸方离的尿布,见是干爽的,就连忙躬身退开。
  方离翻过身,趴在床上,抬着脑袋,还有些不稳当的晃晃悠悠左看右看,瞧见公孙兰手里拿着个各色彩布缝制的小球,球里还装了铃铛,叮当作响,他便将小屁股一撅一撅的,似乎想要往公孙兰身边爬去。
  “哟,刚夸了你会翻身了,你就要学爬呀?如今还早呢!”公孙兰笑嘻嘻的抛了抛手里的小球,“你来拿呀?看你能不能学会爬?来拿来拿,你能过来就给你!”
  公孙兰同小小的方离玩儿的不亦乐乎,她也好似回到了孩提时代一般。哪里像个已经及笄的大姑娘?
  金香和丹心都在一边,看着公孙兰,隐隐发笑。

  ☆、第353章 失踪

  方离拿不到球,胖胖的身子趴在床上,爬不动,脑袋抬了一会儿,也累了,侧脸趴在床上。只一双眼睛滴溜溜转着,看着公孙兰手里的球球。
  “就是不给你,就是不给你,你来抢啊?”公孙兰逗着他道。
  “还跟一孩子较起劲儿来?”沈昕娘笑着摇头。
  公孙兰长叹一声,将彩球递到方离面前,却不想,小小方离竟还有些脾性,将小脸儿一转,好似对送上门来的小球十分不屑一顾。
  公孙兰笑着又将球拿走,在两手间抛来抛去,小球里头塞的铃铛,叮当作响。
  “如今也只有你肯跟我玩儿了!嫂嫂整日被哥哥小心翼翼的照顾着,哥哥说我毛手毛脚,太莽撞大意,不让我离嫂嫂太近。我那些小姐妹们,如今不是已经嫁了人。便是说了人家,被家中亲长管教着,在闺中刻苦学女红!唯有我一个大闲人,什么事儿都没有!”公孙兰抱怨道。
  沈昕娘闻言侧脸看她。“如此不好么?你想做什么?”
  “自然不好了,如今京城连宴席都不让办了,聚在一起玩儿的机会都没有,私底下聚聚都要小心翼翼,连钟鼓琴乐都不敢有,生怕金吾卫冲到家里头去。玩也没得玩儿,乐也没得乐,有什么意思呢?”公孙兰抱怨道。
  “哦,如此没有意思。那什么有意思?”沈昕娘笑看着她问,“你该不谁是想念某些人了,所以才这般怨声载道的吧?你不是喜欢骑马么?没人陪你,自己遛马不也能乐在其中?”
  公孙兰闻言却是故意将脸色一凝,“说起遛马来。昕娘,我最近两个月来,总是觉得有人在暗中窥伺着我,好像鬼魅一般,我走哪儿跟哪儿。可是我回头去看去找的时候。却又完全寻不见。你说,是我疑神疑鬼想多了?还是真有人在跟着我啊?”
  沈昕娘闻言,好看的眉头微微蹙起,“这事情,你同公孙将军说了么?”
  “唔,你说旁人好好的,跟着我做什么?又会是什么人跟着我?都跟了两个月了,也没见有什么举动啊?或许真的是我想多了,没有的事儿呢?”公孙兰撇了撇嘴,“我没告诉哥哥,他整日里忙着照顾嫂嫂,还要去丰裕口大营,这点儿没影儿的事儿。就不用烦扰他了。只是话赶话说到这儿了,昕娘也不必担忧,多半是我多疑了!”
  “怎可大意呢?”沈昕娘摇头就要吩咐人。
  “哎,哎——早知你这么紧张,我就不告诉你了,没有什么事儿的!这般惊慌做什么?或许是哪家游手好闲的泼皮,他不跳出来寻我的不自在就罢了,若是叫我逮到了他,定要叫他好看的!昕娘是信不过我的功夫么?你好好照顾小世子就是,我这么大个人,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么?”公孙兰浑不在意的说道。
  说完,又笑嘻嘻的去逗方离玩儿了,真是随口一说,根本没将此事放在心上。
  若说一开始的时候,她还有些紧张。可是这么久了,也没有一点儿动静,她觉得就算是有人跟着她,也不会是什么大事。不过下意识的,她并未到人少荒僻的地方去过。
  待公孙兰在齐王府上用过了午饭,方离玩儿了半晌,也累的呼呼大睡去了,她才起身告辞。
  她前脚刚出了王府大门,沈昕娘便吩咐金香道:“寻人暗中跟着公孙娘子,看看是不是有人在窥伺她,莫叫她发现。若是真有人窥伺,定要弄清楚缘由来。”
  金香领命。
  丹心在一旁有些紧张道:“娘子觉得事情不简单?看娘子神色如此肃然?”土布助血。
  “能跟了她两个月的时间,如此有耐心,所图一定不小。不会像她说的那般,是哪家的纨绔无聊所为。定是有所图谋,若是对她不利,她那大大咧咧的性格,毫无防范怎么能行?”沈昕娘微蹙眉头,捻指似乎掐算了什么,但摇了摇头,黑白分明的眼中仍有不解。
  不曾想,刚到黄昏时候,沈昕娘派出的王府暗卫,便浑身是伤的回来禀报:“公孙娘子被人掳走了!”
  沈昕娘登时一愣,瞪眼看着那暗卫。
  暗卫气喘吁吁,似乎身上的伤口让他说话都艰难,“许是察觉了卑职们在后头跟着,所以……就动了手,卑职两人不敌,他们已经离开了京城,卑职回来禀报,还有一人正跟在他们后头,沿途会留下记号。”
  “速去通知公孙将军,并告诉王爷知晓。”沈昕娘立时说道。
  “事情这般严重?”丹心不禁诧异,晌午时候还在王府里抱着小世子,有说有笑的逗着小世子玩儿的公孙娘子,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说被人掳走,就掳走了?怎么感觉跟唱戏一般?她此时脑中还有些愕然不能回神的感觉。
  金香连忙领命而去。
  沈昕娘沉敛肃然的神色,叫丹心终于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这不是玩笑,不是说书唱戏,只怕公孙娘子是真的遇到危险了。
  “娘子,公孙娘子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