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言]娶悦-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抱着礼盒折返私塾时,刚从菜场返回的秦珊便问道:“怎么,蘅姨不在家?”

    我摇头道:“不在。”

    “她会不会又是去了陶坊啊?”秦珊突然道。

    “陶坊?”

    “哦,你还不知道吧。隔壁的里三巷年前新开了家陶坊,前阵子不但四公子常去陶坊帮忙,蘅姨也经常去呢……”

    小缺哥哥也常去?我便急切问道:“那掌柜的是姓罗吧?”

    秦珊点头道:“是啊。坊名就叫罗氏陶坊。”

    “原来罗伯伯也搬来高密了!”兴奋之下,我捧着礼盒便往里三巷跑去。

    望着街面的店招,我一家一家寻过去,最后在巷子尽头的竹篾店旁看见了“罗氏陶坊”的店招。除了房屋式样和广阳门的杂货街不一样外,店招悬挂的位置和店面的摆设。几乎和当年一模一样。

    我看得心里一暖,当即走上前去。一走到门口。我便看见罗伯伯正躬身往一个大竹筐里摆放包裹好的陶器,而我娘手里拿着账本在一旁计数。春日明媚的阳光投照在柜台上的一盆仙客来上,盛放的花朵洋溢着一丝淡淡的香甜。

    看着眼前这温暖的一幕,我停住了脚步。小时候,萍儿姐姐就想撮合我娘和罗伯伯,可却被我娘拒绝了。罗伯伯如今竟将陶坊搬来了千里之外的高密,想必我娘也终于被他打动了……

    不愿意打搅了他们,我轻步转身离开了陶坊。我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也希望我娘不再孤苦一人,有罗伯伯替爹爹照顾我娘,我想爹爹在泉下也会高兴的。

    整日留在私塾里无所事事,我提出去河堤给邓训帮忙,他却说修筑河堤是男人的事,我一个女子去了帮不上忙。听他这么一说,我便心下不服,好歹我也是在羽林军中混过的,搬抬石料不行,做饭打杂总还是可以吧?

    寻思之后,我去成衣店买了套襦裳管裤,这日送了邓训出门后,自己便高挽发髻扮着男子去了河堤工地。

    走过响水滩头那座崭新的跨河木桥,在那片曾困锁我一昼夜的小土坡下,便是一片繁忙的筑堤工地。无数赤膊男子在工地上劳作,搬抬石料、挖填土石,忙得热火朝天。

    我逡巡一圈,一眼便在村民们往来奔忙着夯填土石的坝基上,看见了挽着衣袖满头大汗的邓训。他和旁边几个村民正在谈论着什么,说了一阵,又躬身拉了绳尺在新砌的一段坝基上测量比画。

    看了一阵,我发现那些搬抬石料、夯填土方的人似乎都有分组搭配,我既没有工具,也没人配手,还真不知道怎么去帮忙。转回头,便看见靠河的一株大榆树下,有几位妇人在烧水沏茶,几位姑娘则轮番给工地上的人递送茶水。这个活儿我也能干,我当即便走了过去。

    我表达了自己想帮她们送茶水的想法后,一位老妇人便道:“小伙子也要来帮忙烧茶水?那你去帮我们挑水吧。”

    另一个妇人果然便递给我两只木桶和一根扁担,抬手指了指河对岸的响水滩:“河崖村的水井上次被洪水淤塞了,得去河对面的居民点挑水。”

    挑水倒也不难。我担了水桶便往响水滩走去。绕了好一阵。我在居民点找到井台打了水。可挂了满满两桶水的扁担一放上肩膀,我便痛得倒抽冷气:却不知道扁担磨着肩头,竟是这么痛!

    既是主动要去帮忙,我总不能又挑着空桶子回去吧?咬咬牙,我再次将扁担搁上了肩头,忍着那股磋磨之痛,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

    却刚走了两步,肩头便是一轻。我诧异转回头,便对上了邓训不甚友好的脸色:“你那身子,怎么挑得起这么重的桶?!”

    我辩道:“我好歹也是在军营待过的。里面的体能训练比这个重多了……”

    “那是以前。龟息丹已经夺去了你半条命,你不知道么?你若一定要来帮忙,以后每日替我作工程记录罢。”邓训躬身挑起木桶。大步往工地走去。

    “你怎么知道我来了?”急步跟在邓训身后,我心有不甘道。

    邓训回头瞥我一眼道:“先前几个送茶水的小姑娘议论纷纷,说工地上来了个比我还好看的公子,我就有些好奇。转回头,便见你挑着桶在木桥上走着。我顿觉安慰。被自家娘子比了下去,我也不输面子……”

    “那些小姑娘每日来送茶水,原来就是为了看你?”我顿时恼怒道。

    邓训停住脚步,眼眸中渐渐浮起一丝笑意:“这么说来,我还很有号召力啊。”

    我瞪他一眼:“别臭美了,你现在晒这么黑。也是那些村姑没见你往日的样子,才会说你好看。”

    邓训笑道:“悦儿是在夸我往日很好看么?”

    我脸一红,干脆闭口不语了。

    这以后。我便每日换了男装和他一起来工地。他对照图纸监理工程,我则带着纸笔替他记录开采的土石方数量、坝基工程进度、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以及需要紧急解决的一些事务。

    每日在河堤工地上忙碌,时间也过得飞快。天气一日日热起来,草木也一日日繁茂起来。很快便进入了初夏时节。

    工地开工后,花钱便如流水一般。我娘捐助的那笔银两。不过半月就化作了土石夯填在了坝基之下。县衙从财政中抽取的一部分银两以及其他途径募集的资金也开始捉襟见肘,邓训正忧虑工程因缺乏资金面临停工时,洛阳传来了好消息。

    大哥邓震说服刘庄同意了修筑胶河河堤的计划,不但划拨了专门的款项,还抽派了都水司的专职官员来指导工程。

    六月中旬,都水司的两名官员抵达高密。那天傍晚,邓训带领他们去河堤工地查看了施工情况后,天色已经擦黑,邓训婉言拒绝了县衙为都水官准备的接风宴,急慌慌拉着我回家。

    见邓训拒绝晚宴,一路行色匆匆,我不解道:“我知道你恨不得将接待的花费都用到河堤上,可是与这些都水官员一起吃饭,说不定也能争取到都水司的一些修缮经费支持……”

    “跟着为夫修了几月河堤,悦儿长进不少,居然也懂这些官场之事了。”邓训笑道。

    我停住脚步道:“你究竟为何不参加接风宴啊?”

    邓训本不是那种自命清高的迂腐之人,往日为了募集资金,他还多次主动宴请城里的富商。从白日的谈话中,我便得知这两名都水官员都曾受过邓禹恩惠,念着这份旧情,他也应该出席晚宴争取资金,却怎么就一口拒绝了呢?

    PS:

    感谢暮雪格格的粉红,感谢文文的评价,感谢奇奇的打赏!

    本来,按照计划应该今天这章就完结,可素作者好像啰嗦了一点。所以,明日还有一章。


【第一卷】 桃之夭夭 第一五七章 花好月圆(大结局)

    “今天有很重要的事。”邓训头也不回道。

    “什么事情比修河堤还重要?”这两三月中,我早已习惯和他一样,将修筑河堤之事当做生活重心了。

    “今天是个很重要的日子,悦儿不记得了?”

    我摇摇头,不记得有什么重要的事。

    “今日是六月初十五。”邓训提示道。

    闻言,我抬头望了望天,已是暮色初降,东边天际隐约可见一轮淡淡月迹。又是一个圆月之夜,只是我的生日已经过了,他的生日在九月,我娘的生日在腊月,蒋勇和秦珊自小卖身为奴不记得生在哪日……寻思一番,我再次摇了摇头。

    “那就当是一次惊喜吧。”邓训抬手替我推开了私塾大门。

    一片耀目的红色突入眼帘,甬道上的红喜毯、游廊下的红绸缎、屋檐下的红灯笼……让这个素白了几个月的突然院子焕然一新。我这才蓦地想起,从三月初四到六月十五,足足过了一百日,刘庄定下的孝期结束了。

    邓训牵起了我的手:“悦儿,我们的婚礼回来了。”

    原来,他拒绝晚宴,就是为了这事。

    邓训又道:“那日怪我太心急,还有好些仪式没有完成,今日要好好补上。”

    回想出嫁前我娘的教诲,我突然反应过来,这厮那日是跳过了合卺酒、结发绾这许多仪式,直接就行了敦伦礼。和摘花楼那日的话一般,这厮还真没按顺序来啊……

    我还在愣怔间,邓训便将我横起来,大步迈进了院门。

    我顿时急道:“喂,放我下来,一会儿被勇哥珊妹他们看见……”

    邓训笑道:“他们去城外东山的清风观找郑卦师,夜里赶不回来。”

    整个院子里。就我和他了么?清柔的晚风拂面,我才发现自己的脸颊滚烫滚烫。

    邓训将我抱进卧室,瞥见床上的鸳鸯喜被,床旁的大红喜烛,我便越发的心慌不已。

    “忙了一整日,我们先沐浴了再吃东西。”邓训径直将我抱进内室,在盛满热水的浴桶旁放了下来。

    我们?难道是要一起?!

    我忙忙道:“这桶子太小了,要不,你先洗……”

    邓训的手轻轻抚过我的脸颊,凝眸道:“看来。以后应该换个大桶。”

    明白自己误会了他的意思,我的脸颊便越发滚烫。

    “你先洗吧,和你一起洗。我只怕没定力挨到完成那些仪式。这一回,再不能落下什么了。”邓训含笑说罢,转身走出了内室。

    舒适的热水洗去了白日的灰尘汗水,我换了浴袍一身舒爽的走出内室时,卧房的木桌上已经摆放着几碟精致小菜了。

    “是你做的?”看着正在布菜的邓训。我诧异道。

    邓训含笑将竹筷递给我,不置可否道:“饿了吧?赶紧吃东西。”

    跟着他和都水官员在河堤上跑了这一日,我还真饿了。我接了竹筷便聚精会神吃起来。邓训也坐了下来,将我平日爱吃的鲜肉竹笋往我碗里挑。

    吃了好一阵,我突然反应过来:我是和他一起回的家,内室浴桶里热水温度正好。这饭菜也上得这么快,明显是秦珊他们早就弄好的啊。

    “想什么呢?”邓训突然问道。

    我停箸道:“这饭菜不是你做的吧?”

    “夫人真是明察秋毫。”邓训放下手中竹筷,拎了桌上的酒壶。一边往两只白玉鸳鸯杯中斟酒一边道:“若是夫人愿意传授厨艺,为夫他日一定认真学习。”

    这厮好生狡猾。若不是我主动问起,还真以为这些饭菜都是他亲自下厨的呢,差点被他感动。

    “这是东海王着人送来的十年桃花酿,夫人尝尝。”邓训将手中的玉杯递了给我。

    我摇头道:“我不会喝酒。什么酒入口都是一个味儿,辣。”

    “今日这杯不一样。”

    看着他殷勤的表情。我疑惑接过酒杯,凑到唇边浅啜了一口,果然和往日喝的酒不一样,入口清冽甘甜,还带着淡淡的花香。好喝!我抬手便倾杯尽饮。

    “这酒不是这么喝的。”邓训拿过我手中的空杯再次斟满。

    我好奇道:“那该怎么喝?”

    邓训的身子便靠了过来,他将斟满的玉杯放进我手里,随即又端起另一只玉杯,将手臂与我的手臂交缠在一起:“悦儿,这是合卺酒。”

    合卺酒,交手执。同饮下,共甘苦。

    红烛的光焰下,手中的白玉酒杯似被浸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红,如同春日桃花的色彩。我此刻才明白,这酒为何要叫“桃花酿”了。

    执手倾杯,甘甜的酒液暖入肺腑。那张清俊的面孔在咫尺间与我对望,眼眸中光彩熠熠,如同春日胶河上的粼粼波光,看得我有些发怔。

    便在这愣愣怔怔之间,他已将我带到了床旁,用一把扎了红绸的银剪将我的长发绞下了一缕。待他将剪子搁进我的手里时,我才醒悟过来,这是婚仪中的“结发绾”。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我也从邓训头上剪下了一缕墨发。他将两缕黑发用红绸扎在一起,装进一个绣着鸳鸯的香囊后,悬挂在了红帐外的银钩之上。

    不知是不是和喝了桃花酿有关,看着香囊在银钩上晃悠,我便觉得有些头脑昏昏了。

    “海棠春睡,却便是夫人这般模样。”直到邓训沐浴后出来,含笑搂住我的腰时,我才发现自己竟倚靠在枕背上睡着了。

    “仪式都结束了么?”我尴尬问道。

    邓训摇了摇头:“还没有。”

    我忙忙坐正了身子:“那还有些什么?”

    “敦伦礼。”

    敦伦礼?!一回想起洞房那日的情形,我当即慌道:“这个,那日不是行过了么?”

    邓训却转身将木几上的一个红木盒子递给我:“这是岳母的礼物,洞房那日没来得及打开。”

    ——“这个盒子,就是娘送给你们的新婚礼物,帮你们完成大婚的最后一礼。”

    记起我娘那日的叮嘱,我便接过邓训手里的钥匙。打开了铜锁。一掀开盒盖,我便瞪大了眼睛:这不就是我小时偷看过的那盒水果人儿么?!

    我拿起那个丝毫没有褪色的火红瓷石榴,驾轻就熟的扳了开来,里面依然是那两个没穿衣服的小人儿以奇怪的姿势抱坐在一起。我搁下瓷石榴,又随手拿起瓷柿子轻轻扳了开来,里面还是两个赤身的小人儿,只是姿势换成了交叠而卧。我的脸颊顿时便滚烫起来:洞房那日,我和邓训不就是这般模样么?!

    “岳母真是费心了。”不知何时,邓训已和我并肩而坐,他的手臂缠在我的腰间。唇瓣抵在我的耳畔,这一声轻轻吐息,让我的身子不由一紧。

    “这敦伦礼。难道有九次?”我数着那横竖三格摆放的九个水果,说出来的声音竟有些沙哑。

    “九次?”邓训一怔,随即便闷声一笑:“夫人说得不错。”

    我的心顿时沉入海底:我娘在开什么玩笑啊,一次我都痛得半死,居然会有九次?!

    感觉这厮的手在我身上不安分的游走起来。我便越发心慌了,抬头瞥了眼窗外明晃晃的月光,我顿时计上心来:“六郎,难得今夜月色清明,后院的槐花又开得热闹,我们何不先去院中赏玩一番?”

    “月下赏花?”似沉吟了好一番。邓训才放开了摸着我衣结的手:“花前月下,海誓山盟。难得夫人这般雅兴,为夫自然奉陪。”

    见他上了当。我忙将木盒搁回床旁的木几,起身往室外走。他上前执了我的手,与我并肩走出卧室。

    室外,一片银光流泻,皓洁的月光穿过花木、藤架。在青石地砖上投照出斑驳柔软的光影,就连青瓦屋顶之上。都仿佛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光。

    后院那株遮蔽了大半个院子的老槐树上,繁花密缀,层层叠叠,在月光下泛着莹润皎白的微光,如雪似雾,美到极致。

    “好美!”我立在树下,仰望树冠,适有微风拂过,清甜的花香便直入肺腑,怡神悦心。

    却正是陶醉之时,我的身子便突然一轻,再回过神时,我便已被邓训掳上了槐树粗壮的枝桠之上。

    脚下悬空,裙裾浮荡,心慌之下我一把搂住了他的腰,惊骇道:“做什么啊,吓死我了!”

    “夫人说要赏月看花,坐在这树上,不是离花月更近些么?”邓训一声轻笑,将我搂得更紧了一些。

    这话却不假,坐在槐树枝桠上,置身花海,幽香不绝,而穿过花叶望向深蓝的天幕,那轮皎白的明月也似乎更大更圆了。

    却在我仰首望月时,邓训柔软的唇便落在了我的脖颈之上,细密亲吻。我慌忙低下头来,他的唇瓣却又一路向上,直抵我的耳畔。一串槐花恰好垂在我耳边,他的唇舌在含住我耳垂时,带落了一朵槐花。

    他灼热的唇舌卷裹着那朵柔软的花瓣,一路游移,直到擒住我的双唇。淡淡的芬芳在舌尖弥散开来,在唇舌的卷裹交织中,那朵柔弱的槐花化作甘甜的汁液,流入了我的心田。

    月下花影,斑驳似梦。待得手臂一凉,我才惊觉不知何时,我已被他抱坐在怀中,肩头的衣衫不知何时滑落,他柔软的唇瓣正流连在我的肩窝。灼热的掌心在我腰腹间游移,一次次勾勒着我身体的曲线。而身下,隔着薄薄的睡袍,我清晰感觉到了那处滚烫的坚硬。

    这个姿势,和那瓷柿子里的小人儿何其相似!我心下一紧,一把抱住他的肩背,想撑坐起来。他却将我牢牢钳在怀中,喑哑的声音在我耳畔焦渴响起:“悦儿,这一次,不会痛,相信我……”

    在我犹豫不决间,他便再次封住了我的双唇,卷裹交织,索取交付,悱恻缠绵。灼热的火焰从唇瓣开始,蔓延全身,我忍不住轻吟出声。却在这燥热的难耐之中,他搂着我腰肢的手往下一送,那处灼热便满满的挤入了我的身体。

    一丝细微的胀痛之后,便只感觉弥合无间的饱满。在他轻缓的动作下,那处灼热缓慢而有力地一寸寸深入。不同于洞房那日的猛烈撞击,他的动作温柔而沉缓,那种紧贴、融合、满胀、温暖的感觉,瞬间充盈身心。

    原来,彼此的交付是这样的圆满。我紧紧搂着他的肩背,任他带着我起伏跌宕。耳畔槐花轻触,幽香阵阵,头顶圆月高悬,清辉皓洁,而我们如同月光下的两株藤蔓,在交付痴缠中紧紧相依,如此深邃,又如此美好。

    花好月圆。原来敦伦礼如此美好。

    (全文完)

    PS:

    感谢寞寞和云朵的打赏。

    正文到此,终于结局了,哇卡卡卡。亲们,撒花祝福吧……

    对了,明日还有后记,关于六郎和悦儿日后生活的。

正文 后记

    【后续的故事】

    永平二年,原鹿侯阴识去世。长子阴躬承袭爵位。程素失去当家主母身份,郁郁返回汝州程家养老。

    永平三年,邓训和苏悦的第一个孩子诞生。为怀念救主而亡的朱雀,邓训为长子取名为邓骘。同年,刘庄在阴丽华劝说下,册封马敏为后,阴莲秀为贵人。

    永平六年,东北乌桓局势不稳,刘庄再次启用邓训,拜邓训为护乌桓校尉,镇守东北辽东、渔阳及朔方一带。因邓训夫妇为人正直,乐善好施,原羽林军退役军人等诸多故人携将老幼,跟随邓训徙守边关。

    永平七年,太后阴丽华逝世,死后合葬于光武帝的原陵。

    永平十八年,刘庄病逝,章帝刘炟即位。

    建初三年,刘炟任命邓训为谒者,率军队、民工治理滹沱河、百臼河,疏通漕运。邓训夫妇俩认真走访考察后,发现此段漕运线路途经三百八十九处险要之地,在前期的工程施工中,因天险难通,导致民工溺亡摔伤者无以计数。认真考量后,邓训认为该项工程劳民伤财,他冒着得罪一帮官员的风险,上书刘炟停罢此项工程,该由陆路通行,解散民工劳役数千人,为国库节省开支数以亿计,此举深得百姓拥戴赞誉。

    元和三年,甘肃河西一带的卢水胡反叛,刘炟任命邓训为谒者至武威平息叛乱,后又拜邓训为张掖太守。

    永元二年,西北一带的羌族再次起事,和帝刘肇拜邓训为任护羌校尉,驻守西北临羌一带。邓训收罗小月氏豪健少年数百人组成“义从胡”。继又派长史任尚率部制造革船,渡过黄河,再击迷唐羌于大、小榆谷。迫迷唐率部西迁千余里。湟中安定后,邓训留弛刑徒2000多人屯田黄河两岸,修城堡,兴水利。邓训以恩信对待羌人,备受信任和爱戴,人心收复,两族停罢干戈。

    永元四年,邓训因病卒于任所,和帝追封为平寿敬侯。邓训去世后,每天前来祭奠者多达数千人。他曾任职过的地方百姓闻知后。也奔走哭告,追忆恩德。河湟百姓还特别为他立祠,以示纪念。这种习俗保留至今仍。

    邓训和苏悦一共育有五子一女。长子邓骘,官至大将军,赐封上蔡侯。次子邓京,赐封黄门侍郎。三子邓悝,官至城门校尉。赐封叶侯。四子邓弘,官至虎贲中郎将,赐封西平侯。五子邓阊,官至侍中,赐封西华侯。女儿邓绥,则为历史上有名的“兴灭国。继绝世”的和帝皇后。

    邓绥母仪天下,亲掌汉朝江山十六年,智慧超群。勤勉躬耕,挽危机重重的东汉江山于既倒,立下了不世之功。邓骘位极人臣,力谋为国,忠心耿耿。且恭顺节俭,孝心动天。品德高尚。整个邓氏家族光宠显赫,但都遵守法度,毫无骄横跋扈之形态,时称“阖门静居”。 唐高宗永徽年间的吏部尚书唐临撰写的《冥报》一文赞曰:“邓训岁活千人,遗和熹之庆”。

    【邓训史料】

    邓训,东国第一功臣邓禹的第六子,生于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历明、章、和三帝,先后任郎中、乌桓(东北)校尉、张掖(甘肃)太守、护羌(西北)校尉。

    无论在哪任职,官职高低,他对同事对下属始终都平等相待,毫无贵贱之分,且宽洪大量,并乐善好施,《后汉纪》说他:“好施爱士,济人之急,士无贵贱,见之如旧。”邓训对人宽恕,但对家人尤其是对待下一代要求非常严格,闻过即纠,决不姑息。因而其高尚品德受到朝野上下一致爱戴。 邓训一生的功绩很多,但是,他最后出任护羌校尉,以德立信,恩施异族,迅速平定西北乱局,为维护国家的统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最为后人千秋传颂。

    公元88年(东汉章和二年)正月,章帝刘炟逝世,其四子,时年9岁的刘肇继承皇位,是为和帝,就在这主弱臣强,容易出现政局动荡不安的关健时期,河湟流域(今青海甘肃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安全形势却急剧恶化起来。由于时任护羌校尉张纡诱杀了羌人首领迷吾,各部羌人群情激愤,一时间反抗朝廷的羌人达四万之众。在这种情况下,在民族矛盾触即发的严峻形势下,张纡被撤职。朝中大臣一致举荐德高望重的邓训接任护羌校尉这一重任。

    邓训到任后,正赶上羌人首领前来进攻。迷唐是被张纡杀的羌人首领迷吾的儿子,他为父报仇心切,所以率先前来。迷唐率一万多骑兵来到城外,不敢直接攻打邓训,准备先攻打小月支部落,意欲将其制服后,再胁迫他们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健时刻,邓训力排众议 下令打开城门,放胡人进城,派重兵保护。不仅如此,邓训甚至敞开自己的家门,收留老弱妇孺。对此,小月支胡人非常感动,说:“过去汉朝常常欺压我们,如今邓使君却用恩德诚信对待我们,打开城门接纳我们”,都欢喜叩头顶礼,纷纷表示“听凭使君号令”。后来,邓训利用这支胡人的力量,使西北地区得到了平定。

    这是一个伟大壮举!历史上有谁在当时民族矛盾如此尖锐的严峻局面前,竟力排众议,敢大开城门,并敞开家门,从而避免另一个民族被屠戳的惨剧发生的呢?倘若邓训博大的胸襟,稍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念,岂肯开门纳胡,爱之如子?这怎不让羌胡百姓敬如父母,感戴千秋?!

    秦汉时生活在青海湟水河流域一带仍处于蒙昧状态,当地的羌和小月支等少数民族,四处游猎,居无定所,是邓训任护羌校尉后,首先筑城郭,修水利,教他们盖房子,将屯田分给戌边移民和当地贫民耕种。此外邓训还派人教他们把捕捉到的的幼兽饲养起来,养大后再宰杀,从此青海有了原始的驯化动物。

    古湟中河流众多,但那时的羌人只能在陆地上活动,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渡过那湍急的河流。邓训就派人用剥下来的牛羊皮做成船,“缝革为船,置于箪上以渡河”。这就是最早牛羊皮筏子的原型。从此,青海有了这一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

    当时的羌人与无医药知识,得病后,不会寻医看病,而是请法师施展法术,祈求病情好转。然一量病情加重,性格倔强的羌人常常操刀自杀,了结自己的生命,所谓“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剌。”这一现象在当时非常普遍,或许与当时科学水平低下有着密切的关系。邓训对羌胡这一陋习十分了解,每听闻有羌人生病时,就派人把他们绑起来,将兵器拿走,同时派医生为这些人治病,且提供药品,悉心照料,结果治好了很多人。这是个改变一方陋习义举,在羌有地区具有划时代意义。邓训此举,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羌胡等少数民族种族的繁衍,也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持续发展。行动超越语言,邓训的这番作为,使得羌胡各族百姓无不感动悦服。

    和帝永元四年(92年),邓训在西宁任所病故,享年五十三岁。邓训逝世的消息传开后,无论是汉官百姓,还是羌胡人等,他们都自发前往哀掉,每日多达数千人。后汉书载:“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深受邓训恩泽的各少数民族军民“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剌杀其犬马牛羊”他们当时的感觉是有如天塌,甚于逝去父母之悲,他们哀号道:“邓使君已死,我曹变俱死耳”。邓训数年前担任乌桓(今大兴安岭中部)校尉时的部下和百姓,在得知邓训去世的噩耗后,“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这是一幅何等感天动地的画面!在给邓训送葬的队伍中,甚至还曾出现过大量因悲伤过度而自杀的人。这一现象,在中国历史上难计其数的帝王将相中是仅有之个案!

    在邓训最后任职的所在地西平(今青海省会西宁)“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邓训由生前为守护一方的大将,其死后又被羌胡百姓奉为自己部族的保护神。

    (PS:这一部分资料,来自百度网友微音1959整理,真诚致谢。)

    【期待再次相遇】

    写作就像是双线的人生,在枯燥平庸甚至让人腻烦的现实生活中,为我铺开了一条充满奇遇和亮丽风景的心灵之路。

    但写作的过程又是寂寞而漫长的。亲们,感谢一路有你陪伴,让我有勇气和责任,将六郎的追妻之旅写到最后。不可避免的,这本书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为此,我希望你们给予谅解和包容。

    在写完《花好月圆》一章时,我还不觉得难过,可当我整理完六郎的生平作为后记时,我的眼眶却突然有些酸涩。几个月以来,这些人物在我脑海里辗转浮现,朝夕相伴,却在一刹那间就要与我道别了,我突然有了失恋的感觉。

    都说治愈失恋,最好的方法是尽快开始一段新的恋爱。可是年底单位工作十分繁忙,加之最近半年身体屡有不适,我需要一段身心的休整期。因此,虽然新书《碧城》的大纲已经完成,但我暂时还不会开文。亲们,网海茫茫,后会有期。希望在下一个传奇的爱情故事中,我们再次相遇。

    最后,真诚祝福我所有的读者和作者朋友,爱情美满,生活幸福!

【小说下载尽在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