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绣欢-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到秦家,江氏忙迎了出来。
“宫里的情况怎么样?娘娘怎么说?”江氏的肚子已渐渐显怀,因为担忧女儿神情略有几分憔悴,眨巴着眼睛满是期翼地望着秦三爷。
秦三爷不忍让妻子担忧,强笑着道:“都好着呢。秦家也会没事。皇上——不久就会回京了。”
江氏的眸子一下子亮了起来,“这么说,玥儿就要回来了?”
说着也不管秦三爷是何反应,自顾自地接下去说道:“这孩子,脾性大着呢——爷,我可先跟你说好了哈,玥儿回了家,你不许吵她,也不许骂她。唉,怕是在外面吃了不少苦!”
江氏说了半天。才发觉秦三爷心思神游天外,不由气怒,“喂,你到底有没有听我说话?”
秦三爷这才回过神来。忙连连应声,扶着妻子到床榻躺下,“你好生歇息,别累着了。放心,等玥儿回来,我一定会对她更好的。”
江氏仍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那孩子,心思早熟,有自己的主意。我们做父母的,要慢慢引导,可不能操之过急。”
秦三爷“嗯嗯”了几声,伺候妻子喝过参汤,待她睡着后才出了院子,往老太太住的静宜院而去。
静宜院里,老太太正凝眉想着事情。刘嬷嬷站在她身后,半点声息也不敢出。
老太太想事情的时候,最烦有人打扰。因为这,不少仆妇挨了板子。
秦三爷进门的时候,刘嬷嬷忙对他使眼色。
秦三爷会意,悄悄走到老太太旁边的锦榻上坐下。
过了好一会儿,老太太才睁开眼,“老三,你来得正好——帮娘去办一件事。”
“母亲,什么事?”
老太太眸子一黯,“如今秦家就要祸及满门,你去,去静龙寺找慧觉大师,或许只有他能帮秦家度过这次难关了!”
秦三爷吃了一惊,“母亲,不至于吧?儿子刚刚去了皇后那里,长公主和毅郡王已经稳住了太后,太子又站在我们这一边,只要太后不发难,其他的人又有何惧?”
老太太紧紧盯着他,忽然叹了口气,“老三,你也太天真了!你真以为,是太后要置秦家于死地?”
“难道不是?”
“当然不是。”老太太抬首望向窗外,肃然道:“太后虽是不想秦家坐大,可也并不想现在搞垮秦家。想要置秦家于死地的,另有其人……这人隐藏得很深,也很有能力,他的目的或许不仅仅是秦家,而是大都朝所有的勋贵和重臣!”
秦三爷惊得从锦榻上坐起,“他这是要谋反!”
老太太面色冷然,“杀死一个皇帝容易,推翻一个朝代却不容易。自古世家名门树大根深,勋贵重臣大权在握。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摧毁这些世家勋贵,即便他有能力建立一个新王朝,也无法让这些人真正地臣服于他们。所以,他们先是选择了江家下手。这回,就轮到我们秦家了!”
“母亲,怎么可能?江家不是被皇上秘密处置的吗?”秦三爷只觉背上凉嗖嗖的,冷得厉害。
老太太连连冷笑:“明面上是,事实上不是。江家,不仅仅是因为牵涉到凤七,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江家,不得不倒!”
如果秦玥在这,一定会对自己的祖母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哪里是后宅里的深闺妇人,分明是朝堂上浸淫官海多年的老油子!见识卓实不凡!
秦三爷更是震惊,张口结舌地望着自个儿的母亲,完全说不出话来。
老太太仿佛很疲倦似的,说过这些话后,就闭上了眼睛。
秦三爷呆愣了半晌,才躬身行礼:“请母亲放心,儿子明儿个就去静龙寺走一趟,但愿慧觉大师能够帮忙!”(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变故
秦玥当然不会晓得,京城的局势已恶劣到了这个地步。
凤琛在大岳山上的帝王行宫呆了三天,便接到秦国公从南豫国传回的书信。
南豫国四皇子虽是顺利登基,可他的皇后却在册封当天死于非命。大家纷纷议论说皇后命贱,当不得母仪天下的富贵命。
大臣们便誎言“后/宫不可无主,要皇上早日册立新皇后,恩封后/宫,为皇家开枝散叶。”
南豫新皇就此提出,要与大都王朝结秦晋之好。
凤琛好半天才消化掉这突如其来的消息。
好象,好象有什么事情脱离了他的掌控。
南豫新皇是在他的支持下才击败了太子没错,可他压根儿没想过要动他的皇后,也根本没有与南豫国结亲的意思。
凤琛受沈瑾的影响颇深,并不想用政治联姻来决定一个女子的命运。
一旦与南豫国结亲,便要牺牲本朝的贵女。无论哪一家的贵女,哪怕是最不受宠的贵女,长辈也是不愿意让她远嫁异国的。
也因此,不但是皇帝震惊,就连跟随他的大臣也都吃惊。吃惊的同时又充满了担忧,害怕皇上答应南豫新皇的请求,在世家贵女和皇室女儿中择优送往南豫国和亲。
皇上铁青着脸,好半天没有说话。
此时秦玥心里充满了愤怒。
燕渊,一定是燕渊干的!
这厮心眼小,定是记恨皇上让他出使南豫,所以才故意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哼,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何桓奉命彻查祭台倒塌事件的始末,三天来竟是一点线索也没有找到。那些受此牵连被下了大狱的大臣,也是一问三不知,完全没有任何头绪。
秦玥忍不住劝道:“不用查了,对方策划得如此周密,不会留下破绽等你查的。不如早日回京。朝政大事要紧!”
凤琛沉默了一阵,道:“我既然把话说出去了,就必须要查出个所以然来。否则,我岂不失信于百姓?失信于万民?”
“做大事者。不必拘于小节。皇上无愧于心,再多的流言斐语又如何?莫要中了幕后之人的诡计才是!”秦玥好生劝着,她已经十分肯定这幕后操纵之人的用心了。
只怕大岳山事小,京城里发生的事情更大。
现在想来,江家明面上是因为牵涉到七爷党才被皇上秘密处置。事实上是自己授意燕渊动的手。或许,就连自己,也无意中做了幕后那人的棋子。
江家倒了,别的世家,会不会也出现类似的情形?
秦玥心里猛地一紧,她随即想到了秦家。
秦家是大都朝数一数二的勋贵,最有代表性。幕后之人若有更大的图谋,秦家便不得不除。
秦玥虽是对秦家很有抵触,但也不愿意让这样的世家毁于阴谋之手。就算要毁,也是自己亲手毁之。
奏玥脸上的变化。丝毫没有逃过凤琛的眼睛。
他定定地看着秦玥,“玥儿,你想到了什么?”
秦玥咬着下唇,犹豫半晌,才抬首认真问他道:“皇上,你会不会因为祖父支持你大岳山封禅之事而处置秦家?”
“不会。”
“你会不会迫于外界压力处置秦家?”
“不会。”
“你会不会因为猜忌而处置秦家?”
“不会。”
“既是如此,我便信你。可是——”
“可是什么?”凤琛眸子里深沉如水,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秦玥叹了口气,“老实说,我并不喜欢秦家。可是以我的立场。又不得不维护秦家。我只能说,这件事,或许与前朝有关。燕氏,那也是个伟大的姓氏!”
凤琛眸子微动。莫明地叹道:“玥儿,你真是越来越像她了!”
这个“她”当然指的是沈瑾。
秦玥明白,却不能说出来。凤琛明白,说出来却不知道眼前的小女孩能不能听懂。
前世今生,灵魂转世。
她,会是她么?
这句话之后。两人都沉默了。
半晌,凤琛才道:“好,明日回京。但愿,一切还来得及!”
秦玥也在心里默念着:但愿一切还来得及!
秦家,于她而言,存在与否,真的不那么重要。可是秦家有她想要保护的人,不管别人如何,江氏,始终是她的亲生母亲,也一直对她很好。
当初为了江氏,才保下了江家。如今依然为了江氏,她要保下秦家。
皇上突然提出回京,大臣们事先并不知情,很是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然后纷纷表示赞同。再呆在这鬼地方,非被憋死不可。
因着祭台倒塌一事,很多大臣心里还有些萋萋蔫。再加上这么些天也没个进展,大臣们便都认为是上天降下的灾难,对人间上位者的不满。
这样的压力对他们来说,的确太大了。
眼下能够离开这是非之地,实在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
于是,凤琛留下何桓等人继续彻查,带领其他王公大臣火速回京。
从大岳山到京城,最快也要半月的时间。
不知怎么地,秦玥心里跳得厉害,总感觉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离京城越近,这种感觉就越强烈。
回京路上,凤琛相当低调,既没有打出皇帝出行的仪仗,就连乘坐的马车都极其普通。也因此沿途官员并不知道皇上已经回京,也没有做任何安排。
这样带来的好处,便是比预计的时间早了两天抵京。
也幸好早了这两天,才会及时地控制京城局势。
秦玥的猜测没有错。
幕后之人对付秦家的手段,与对付江家的手段如出一辙。所不同的只是江家三兄弟的死是因为燕渊,而秦家世子爷﹑秦五爷的死是突然暴毙,就连远在楚州的秦二爷也未能幸免。
三兄弟虽然都不是朝廷重臣,平素也根本没有参与朝政,可他们却是勋贵子弟,且是当朝最具份量的秦家子弟。
可想而知,无论是在民间,还是朝野,都会引起很大的反晌。
秦国公夫人一下子失去三个儿子,打击着实不小,因为伤心,已经卧病在床多日。
段氏﹑宋氏和戚氏都失去了丈夫,心里的悲伤可想而知,却又不得不强忍悲伤,一边伺候生病的老太太,一边帮忙打理府里的丧事。(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 凤璃紫钗
曾经如日中天的秦家,此时却被一片愁云惨雾笼罩着。
江氏因着这些变故,差点流产,多亏沈老王妃派了陈医师过来,日夜守着江氏,才总算转危为安。
江氏随即想到铳哥儿和锐哥儿,与秦三爷一商量,决定将两个儿子送往乡下别院去暂闭风头,临走时叫到跟前嘱咐了老半天,从衣食住行到所接触的下人奴仆,末了还派了府里最得力的几个护卫贴身保护。
不怪她草木皆兵,实在是秦家三兄弟死得蹊跷。
也不知是秦三爷命大,还是幕后下手者故意留他性命以待别人猜忌。总之,秦三爷有惊无险地活了下来。可随之而来的,便是满天飞的谣言。
“这下便宜了三房,不但世子的位置妥妥的,就连秦家的家产他也会多得不少。”
“你们说,会不会是秦三爷干的?”
“大户人家的阴私,多了去了。”
“长房不是还有个嫡子嘛,听说也跟了国公爷去大岳山。”
“回不回得来就说不定了。”
不但是街上的百姓议论纷纷,就连府里的下人也跟着乱嚼舌根。
秦三爷黑着脸,将正在低声咬耳朵的两个小厮发落到外院做洒扫,心里着实气闷。
兄弟们突然死去,他比任何人都伤心。可眼下父亲远在南豫,他是秦家子辈里唯一的男丁,怎样也不能倒下。就是凭着这股意念,他才撑到了今天,没曾想还遭来这么多的闲话。
秦三爷稍稍整理了心情,去到静宜院见老太太。
老太太强撑着身子,在戚氏的扶持下坐了起来。
“怎么样,慧觉大师还没回寺吗?”
秦三爷黯然摇头,“没有。儿子一直派人守在静龙寺,只要慧觉大师回寺,那边的人一定会通知儿子的。”
老太太叹了口气,神情更加萎糜。不过才短短几天的时间,仿佛老了十岁,连白发也有了,半倚在迎枕上喃喃道:“莫非。真是天要亡我秦家?”。
秦三爷忙安慰母亲,”不会的,母亲。儿子得到消息,皇上已经启程回京了,大概这几日就会抵京。到时候咱们秦家。依然是大都王朝最耀眼的勋贵。”
老太太马上问道:“国公爷呢?也一起回来的?”
“没有,皇上派父亲和燕公子一起去了南豫国,估计会晚些时日回京。”
老太太脸色蓦地一变,“不好!老三,快!赶快调集人手……你父亲,你父亲有难!”
秦三爷怔愣了片刻,随即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忙匆匆出了院子,到外院调集人手,命令他们马上出发去南豫国。沿途就近保护国公爷。
忙完这些后,才又回到静宜院,向老太太汇报。
老太太神情凝重,眸色黯然。
她已经想到了那个很可怕的可能。对方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毒死秦家的三个儿子,自然也能害死出使南豫的秦国公。只不知为什么会留下老三?
打死老太太,她也不会怀疑自己的三儿子。
此时秦三爷面对母亲,却是生怕母亲信了外面的闲话疑心自己。
“母亲,儿子已经安排妥当,他们会保护父亲的,母亲一定要放宽心才是。”
老太太哪里放得下心。不由嘱咐他道:“你自己也要当心。出门时,多带些人手。即便在府里也一定要留意身边的人。老大,老二,老五。他们死得蹊跷啊!”
老太太说着,眼底便又流出泪来。
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且一送就是三个,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悲哀的事了。
亏得国公爷还不知情,否则肯定会更伤心。
戚氏也在一边偷偷地抹泪。
一时间屋子里气氛沉闷极了。
半晌,老太太才止了眼泪。挥手让秦三爷退下,回头又对戚氏道:“你也回去吧。好姐儿还小,需要你的照顾。事情已经这样了,再伤心又有何用?还是多想想活着的人哪!”
戚氏应了声,向老太太行了礼,抽抽咽咽地出去了。
老太太又连着叹了几声,便让刘嬷嬷扶她到偏院的小佛堂去。
小佛堂布置得清静素雅,正中高大的观世音菩萨塑像,正单手竖立慈眉善目地做着祷告。
老太太进了小佛堂,跪倒在观世音塑像跟前的小蒲团上。
刘嬷嬷知趣地掩门退下。
老太太闭了眼,双手合什,神情肃穆,嘴里不停地念念有词。
谁也听不清她到底在说些什么,脸上的神情却越来越悲怆。
正在此时一个灰衣人忽然从观音塑像后面走出来。
他脸上带着面具,只露出那双阴鸷的眸子,环着手冷冷看着蒲团上的老妪,那目光仿佛盯着一个死人。
老太太仿佛早料到似的,半点也不吃惊的样子,甚至连眼睛也懒得张开,嘴里却道:“是你们干的,对不对?”
灰衣人不置可否。
“你们到底要如何?才肯放过秦家?”
这下灰衣人嘿嘿笑了两声,才冷然反问道:“我们想要什么你还不清楚吗?又何必揣着明白装糊涂?”
老太太淡然道:“我早说过了,那东西不在我这。”
“不可能!”灰衣人嘶声道:“上回在静龙寺,我明明看到慧觉老儿将东西交给你家五丫头的,你休想了抵赖!”
“那你去找我家五丫头要哇!逼我老婆子算什么本事?”
灰衣人桀桀怪笑,“真没想到哇!当年的铁娘子,竟变成了软娘子,连一个六岁的小丫头片子都斗不过,啧啧,真是越活越回去了——”顿了顿,又道:“想必你也清楚,凤璃紫钗关系的不仅仅是你的命运,也关系着其他很多人的命运。我们要不将那东西抢过来,要不就必须臣服于她……臣服于自己的孙女儿,你——甘心吗?”
老太太猛然眼开了眼,目光冷冷扫过灰衣人,冷然道:“没什么不甘心的。你们这样对待秦家,对待她的家人。有昭一日她知道了真相,你以为她会放过你们吗?”
灰衣人笑道:“这个不劳你费心。在她眼里,除了三房的人,其他人是生是死,根本不在乎!”
“所以你们才没有动三房的人?”
“是。你以为,我们会做愚蠢的事吗?”
老太太怒极反笑,“好好好!进可攻,退可守,你们真是布的一着好棋!”(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五章 节哀
灰衣人也跟着大笑。
笑过之后,却认真道:“说实在的,萧四娘,阁主一直很挂念你。可是为了大业,不得不如此,你也得体谅他的苦心。”
老太太身躯微微一震,默了半晌,冷然道:“以前的事,我不想再提……可如今,你们害死了我的儿子,这个仇一定要报!”
灰衣人沉默。
老太太依然跪在蒲团上,昏浊的眸子闭得死紧。
灰衣人叹了一声,转身慢慢消失于观音塑像后面。
老太太颓然一下子瘫倒在地,憔悴的老脸上尽是悔恨痛苦的神情。
人生到老,总有许多无可言说的经历和秘密。
当年的萧家虽是大族,却早已没落。本应待字闺中的萧四娘自幼跟随高人习武,学得一身好武艺。这才有机会上阵杀敌,与国公爷情投意合,结了夫妻。
此后,随着炫王的起事,秦家与萧家皆以从龙之功被封当朝国公,一跃而成为大都王朝的顶尖勋贵,一时盛/宠无限。
那些隐秘的往事,再也没有人提及。
灰衣人悄没声息地出现,勾起了老太太封存多年的记忆,再也无法平静……
良久,老太太才站起身,用衣袖抹掉眼角的泪迹,颤魏魏地走出小佛堂。
刘嬷嬷忙上前扶住她,一起往静宜院正房里去。
老太太才刚换了衣裳出来,段氏和宋氏就到了。
段氏和宋氏的眼眶红红的,显然刚哭过的样子。
老太太自知愧对这两个儿媳妇,言语里便少了往日的凌厉。
“老大老二去了,咱们还有锦哥儿铮哥儿,日子还是要过,都节哀吧!”
段氏听了眼泪忍不住又流下来,“母亲,世子爷,世子爷死得好冤哪!他平时身体好得很。连个头痛脑热都没有犯过,怎会突然暴毙?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母亲,您说,是不是有人下毒?”
老太太神情黯然。心里有苦说不出,只得道:“人死不能复生,老大媳妇,好好管着这个家,等国公爷回来。咱们再从长计议!”
宋氏也抑制不住心里的悲伤,几步上前跪在老太太面前,“母亲,我与大嫂的想法一样,二爷不明不白地死在楚州,这中间肯定有问题啊,您得派人去查!”
老太太平素很看不上这个媳妇,可此时却也耐着性子劝她,“老二为这个家做了不少事,我老婆子都记在心里。以后也决不会亏待你们二房……”
顿了顿,老太太继续道:“一接到消息,老三就派人去了楚州,即便不能查出事情的真相,也要将老二的灵柩迎回来。你好好照顾几个孩子,他们没了父亲,你肩上的担子就重了。”
老太太的一席话,让宋氏心里好受了些,可随即想到那些谣言,火气又冲了上来。“母亲,三弟派去的人,可靠吗?母亲怕是不知道吧,外面都传遍了。都说,都说……”
“都说些什么?”
宋氏咬着唇,嚅嚅道:“都说三弟为图世子之位和秦家家产,害了两个哥哥——”
老太太脸色一变,重重拍着面前的案几,厉声喝道:“这样的鬼话你也相信?”
宋氏吓得不敢吱声。眼底却分明有恨意闪过。
段氏连忙上前解围,“唉,二弟妹,我看你是伤心过头了,下人乱嚼舌根的话,哪里能信得?这些天若不是三弟忙前忙后地奔走,我们秦家早就完了!你这样说话,难怪母亲要生气了!”
一边说,一边搀了宋氏到边上站着,又不停地对她使眼色。
宋氏强忍着不满,扭捏着对老太太认错,“母亲,是媳妇不好,说错话了。”
老太太本来想好好训她一顿,可想到已故的儿子,心肠立时软了,“老三本性纯善,一向对两个哥哥尊敬有加,绝不会做这种事情。以后莫要让我再听到这样的话,否则绝不轻饶!”
说完又对段氏道:“老大媳妇,姑息就等于养歼。府里也该好好整顿整顿了!”
段氏忙应承下来,又拽着宋氏给老太太行了礼,才转身出了屋子。
两人行到园里一个僻静处,跟随的婆子丫鬟都离得远远的。
宋氏心里憋着气,早耐不住了,“大嫂,你刚刚为何要劝我?”
段氏暗恨这个没眼色的宋氏,可这会儿想着她还有利用价值,便耐心地解释道:“如今老三是她膝下唯一的儿子,能不能振兴秦家就靠他了。不管这事儿是不是老三干的,她都不会在这个时候怀疑老三,更不会在我们面前表现出来。”
宋氏的火气更大了,一把撂开段氏的手腕,“不是你让我这样问的吗?现在老太太生了气,又都将责任怪在我身上了。”
段氏极度无语,这个二弟妹脑袋不开窍,说话总是直来直去的,难怪一直不得老太太的喜欢,就不会拐拐弯,抹抹角说话嘛,真是的……
段氏心里把宋氏腹诽了一阵,脸上却赔着笑,“我没有怪你的意思。你又不是不知道,老太太偏疼老三,恨不得把秦家所有的好东西都留给三房。你说得那样直白,任谁听了都会生气。而且我们来也只是探探她的口风。”
宋氏哼了一声,脸上的表情缓了缓,她也晓得刚才的话说得太直了,心里悔得肠子都青了,却不想在段氏面前承认而已。
两人说了会儿话,便分开回了自己的院子。
回到明慧院,段氏一把扯掉外面罩着的素服,脸上毫无一丝悲伤的表情。
这些年来,世子爷不断在外沾花惹草,最近更是吵着闹着要将外面的女人纳进门,夫妻俩的关系早降到了冰点,若不是在意世子夫人的位置,她早与世子爷和离了。
可如今世子爷暴毙,她这个世子夫人当不成了,国公夫人的美梦也随之破灭。因此,对于世子爷的死,她根本毫无一丝悲伤而言,更多的是冷漠。
段氏在自己屋里歇了一会儿,便有婆子陆陆续续地过来禀事。
段氏耐心地交待她们做事。她如今还是世子夫人,也还主持着秦家的中馈。府里接连要办三场丧事,在人前也必须保持秦家大妇的风范。(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场
秦玥伴着皇上抵京的时候,早朝上正在进行群舌大战。
倒秦派的呼声越来越高,多是清流一派的文臣,他们拿着弹劾秦家的折子,跪在大殿中央不停地磕头请求。
护秦派多是当年跟随秦国公一起征战的老将军和老部下,他们是赳赳武夫,不擅言辞,哪里争得过这些言词犀利的清流文臣?
五岁的小太子神情焦急,却又素手无措。就连垂帘在侧的太后都倍感压力。
段宸眉锋紧锁,心底涌起深深的无力感。
幸好有萧潜提前派了龙禁卫进宫禀报,群臣们这才停止争辩,在太后和太子的率领下到皇宫门口迎接皇上。
皇上回京得突然,又刻意保持低调,因此并没多少人知道皇上回京的消息。沿路的百姓望着一溜儿的马车指指点点,都以为是哪个官宦的家眷进京了。
一行人顺利抵达皇宫,太子急忙领着文武百官上前行礼。然后是皇后和后妃们上前见礼。
皇上对太后行过礼后,才挥手让百官和后妃平身。
太子红了眼圈,几步上前挽住父皇的手臂,低声说着这些天里发生的大事。
皇上在回京途中早已得到消息,并不觉得吃惊,也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他快速往大臣这边扫了一眼,然后点了几个心腹大臣的名字,让他们先去御书房等着,其余人等回府待命。
此时皇后拽着萧贵妃上前,重新给皇上行礼。
萧贵妃眼神闪烁,满眼痛苦纠结的表情。
皇上淡淡看了看她,说了几句“好好养胎”之类的话,便打发她先回宫。
皇后没有看到预料中皇上惊讶气极的表情,眼底快速闪过一丝狠厉,末了笑道:“皇上长途奔波,肯定累了吧?臣妾早就放好了温汤,皇上不如……”
话还未说完,便被皇上冷冷地打断。“皇后莫不是忘了,秦家还等着朕去救呢!”
皇后被皇上抢白了这么一句,脸上不由一红,心里委屈。却也不敢再吭声了。
她忽然觉得,皇上这次大岳山之行,仿佛变了很多。以前从不会对她冷言说话的,今儿个刚回京,就甩她的脸子。究竟是为什么?
皇上瞅着她满脸伤心难过的神情,不由上前抚了抚皇后的后背,放缓了语气,“事情紧急,朕得先去处理。忙完了再到凤仪宫来看你,好不?”
皇后忙不迭地点头,娇情地低头自责道:“朝廷大事要紧,是臣妾糊涂了。臣妾日夜盼着皇上,臣妾乍一看到皇上,高兴过头了……”
皇上暗暗叹了口气。语气更加柔和,“这些日子——辛苦你了,阿璃,等朕闲下来,再好好陪你!”
皇后“嗯”了一声,羞涩地笑了,然后行了礼,优雅地转身,领着后妃们离开。
太后冷冷看着这一幕,心里被满满的愤怒堵着。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皇上一回京,就跑来大献殷情,白白地糟蹋了她正宫娘娘的身份。
“母后——”皇上尴尬地看着太后。
太后轻咳了一声。才道:“去吧,秦家的事,还得你出面才能解决。”
皇上略一颔首,行礼后转身大步往御书房去。
御书房里,几位大臣静静等着。谁也没想到皇上会在这个时候回京,心里都有些忐忑不安。不知皇上对于秦家的事态度如何?
皇上进了御书房,开门见山说道:“这次大岳山之行,是朕的主意,与秦国公无关。至于大岳山祭台倒塌之事,何大人还在彻查。朕当日就说过,若是天意怪罪于朕,朕自会下诏罪己; 可如果证实是人为,那这人就太居心叵测了,查出来朕绝不轻饶!”
一句话,将秦家摘得干干净净。
几个大臣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谁也没想到皇上会是这个态度。
其中一位大臣争辩道:“可是秦家,秦家这些年犯了不少错,不处置不足以平民愤哪!”
皇上冷冷扫了他一眼,“民愤?如果朕的继位犯了天意,再来论秦家的错处不迟!”
高大人只觉背上冷汗直流。
皇上太武断了,怎能拿自己的大位开玩笑?虽说秦家是皇上的岳家,可也没必要这样铁心护着呀!
其余倒秦派大臣见高大人被皇上下了脸,也不敢轻易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护秦派心里一喜,知道皇上这是要护着秦家,悬着的心终于落回到实处。
段宸斜眼瞟了瞟皇上,对皇上的怨忿消减了不少。
接下来又讨论了一些朝政大事。末了皇上单独留毅郡王一起午膳。
为此,皇上特意吩咐御膳房做了段宸爱吃的诗礼银杏、花蓝桂鱼、红扒鱼翅、佛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