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秀才家的俏长女-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几日京城的回信送到了陆瑾康的手里,虽然京城方面已经九成九确定苏诚志就是三十年前北地知府苏远明的庶子,可是依然希望陆瑾康能够想办法给玉佩拓个模子或者也与人一样画个像送回京城。
  当然如果能够直接将这一家人送去京城是最好不过的事。
  陆瑾康与老大夫还有宁忠平再三商量,觉得还是先瞒着苏诚志,想办法将苏诚志藏着当传家宝的那块玉佩拿出来给陆瑾康看上几眼,以他的记忆力和画质,必能将玉佩画出个七七八八,只要见过这块玉佩的人自能认出来。
  这几日陆瑾康也好,宁忠平也好,都在想着法子希望能够在不动声色之中让苏诚志主动拿出玉佩来让大家观赏。
  陆瑾康此行的目的,宁忠平已经透露给了苏云朵,苏云朵十分赞同先将此事瞒着苏诚志和宁氏,一来是苏云朵并不想在事情还没有完全确定之前让父母背上负担,二也是因为乡试在即,不想让苏诚志分心。
  陆瑾康此行能不能见到被苏诚志细心收藏的玉佩,苏云朵抿了抿嘴表示自己还是别插手为好,免得引起苏诚志的疑心。
  陆瑾康还真有两把刷子,无论是五书还是五经,陆瑾康似乎都能说出一二三来,有的观念甚至还很有新意,不过几日就将苏诚志聊得五体投地。
  聊过四书五经,陆瑾康又将话题转向朝廷政事,聊的多是先帝执政时的得与失,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先帝时期发生的几场战乱,自然少不得要聊到二十多年前北地的那场令苏诚志的亲爹丧命的战乱。
  那场战乱中不但令苏诚志与父系失去了联系,生他的亲娘也死与逃难的途中。
  那场战乱是苏诚志前三十年的人生过得如此悲剧的根本原因,也是他饱尝丧父丧母切肤之痛的根源。
  在苏诚志童年的时候不只一次听老苏家那对老人与他说过那块战乱,长大以后也有心收集过那场战乱的一些资料,故而虽然战乱起时苏诚志只是个襁褓中的婴儿,说起那场战乱也算是言之有物。
  就这样陆瑾康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引到了那场与苏诚志身世有关的战乱,希望从苏诚志的话里了解更多有信息,最好能引出那块玉佩。
  苏诚志果然没有辜负陆瑾康的一片苦心,一番侃侃而谈之后,那块被他精心收藏的玉佩就那么华丽丽地出现的陆瑾康面前。
  “我外祖父母曾经告诉过我,当年的战乱令人措手不及,他们从北地逃出来的时候,连家里的细软都来不及收拾。
  那时我刚刚出生没几日,据我外祖父母说我是我爹唯一的儿子,我娘希望我爹带着我们一起逃命,可我爹作为北地的一府之首自然不能丢下一府的百姓自己逃命,只得让我娘带着我跟着我外祖父母一起仓皇而逃。
  我爹将这块玉佩塞进我的襁褓里,又让我娘身边的丫环匆匆收拾了一些首饰,让几个护卫护着与我祖父母会合,虽然如愿从北地逃了出来,可是我娘却没能活下来。
  老苏家靠着我娘的那一包首饰带着一家人,逃离了战乱,最终落户在葛山村。
  其他的首饰早就已经变卖了,只有这块玉佩因为事关我的身世,在外祖父母的坚持下得以保存了下来。”苏诚志的眼睛直直地盯着被陆瑾康拿在手上把玩的玉佩,生怕陆瑾康一不小心弄碎了他的宝贝玉佩。
  “如此说来,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身世?”陆瑾康把玩着手中的玉佩,不放过这块玉佩的每一个细节,在开口问话的时候,终于将玉佩还给了苏诚志。
  “不错,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就知道自己的身世,我甚至还知道我亲爹是京城书香望族苏府嫡三房的嫡子。”苏诚志将玉佩重新收好,然后看了陆瑾康一眼,脸色很有些微妙。
  这个答案大大出乎陆瑾康的意料,他曾经听说过很多有关老苏家的故事,一直以为苏诚志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却意外地得到想像不到的答案,一时间真不知该说些什么,沉默了许久才问道:“那……为何不早早离开那个苏家,去京城苏家认亲呢?”


第168章 美食
  苏云朵从后院摘了些菜回来正好听到陆瑾康的这个问题,她也一直很想解开这个谜,于是脚步一顿隐在角落。
  半晌没有听到苏诚志的回答,苏云朵悄悄伸头望过去,那里早就没有孙宏飞的影子,除了苏诚志和陆瑾康,倒是多了一个宁忠平,也不知他是什么时候从山谷下山回院子的。
  山坳里的神泉山庄已经完工,只待干燥散味,就可以入住,而老大夫也已经选定入住的吉日。
  这些日子宁忠平带着他那些兄弟,多半是在山谷里忙碌,苏云朵隔三差五也会去山谷看看,毕竟那里还有她的芦笋地,不过她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后院的蔬菜、院前和后山坡的梯田里种植的药材。
  正当苏云朵考虑前是不是要出去给苏诚志解围,却听到苏诚志无奈的叹息:“怎么会没想过?我做梦都想带着妻儿离开老苏家!我在家的时间虽然少却不眼瞎,怎么会看不到妻子儿女过的是什么日子,可是我……我对外祖父母有过承诺……”
  苏诚志的声音越来越低,也不知是他的声音太低还是他压根没将这个所谓的承诺说出口,反正苏云朵竖着耳朵也没听到这个所谓的承诺到底是什么。
  不过苏云朵也能猜出个一二来,多半与苏富贵有关,若不然明知自己身世的苏诚志怎么可能孝顺了苏富贵和杨氏那么多年?!
  说到底苏诚志就是个迂腐的读书人!
  一个承诺不但拘住了他本人,还带着妻子儿女一起跟着他受累。
  若非那场病,一家人指不定还在老苏家的压榨下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
  真是个愚不可及的人!
  苏云朵撇了撇嘴,正在心里吐槽苏诚志,却听到苏诚志的声音又起:“至于京城的苏家,家大业大,岂会在意一个卖身的丫头所出的庶子?这个亲不认也罢!”
  苏诚志这话虽然说得有些道理,可是听到苏云朵的耳边却又似乎带着些异样的感觉,难不成这中间还有什么故事?
  苏云朵继续竖着耳朵,希望能听到更多的东西,可惜苏诚志无意继续这个话题,倒是与宁忠平说起了去府城乡试的安排。
  也许怕问多了影响苏诚志乡试的情绪,也许也从苏诚志的话里感受到了一些异常,也许今日已经得到了意外的收获,陆瑾康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苏云朵站在角落又听了一会儿,确定再无法听到更多的信息,不由在心里暗自叹了口气,拎着菜篮子从角落转了出来,
  刚现身就对上了陆瑾康看过来的眼睛,他眼睛中的了然令苏云朵的脚步微微一顿,看来他早就已经察觉到苏云朵隐在角落偷听。
  学武的人听力和感觉真不是一般的敏锐!
  “朵朵,今日准备了些什么菜?”也许感觉到了苏云朵一瞬间的尴尬,第一个出声的是宁忠平,他也是习武之人,自然也知道苏云朵隐在角落。
  感受到宁忠平的好意,苏云朵放下手中的菜篮子笑盈盈地看着宁忠平反问:“小舅想吃啥?”
  “小舅想吃啥,你就给小舅做啥?”宁忠平眼睛一亮。
  宁忠平那闪亮的眸光令苏云朵顿觉有些不妙,可是话都已经说出口了,也只能见招折招了,只笑看着宁忠平并不接话。
  “小舅想吃你前几日做过的那个肚包鸡。”宁忠平殷切地看着苏云朵。
  宁忠平倒也没有给苏云朵说什么难题,他说完之后的那个咽口水的动作令苏云朵莞尔。
  “今日只怕吃不成了,这个时候我上哪里去买肚子?”苏云朵面带遗憾地看着宁忠平。
  “吃得成吃得成!我今日从黑水镇过来的时候,正好带了付下水,只怕东林嫂子已经带着她那俩媳妇收拾停当了。”宁忠平对着苏云朵挤了挤眼睛一脸得意。
  好吧,既然如此,那就再做一次肚包鸡,满足一下宁忠平的口腹之欲吧!
  “好吧,今日再让小舅一饱口福。”说着苏云朵拎起菜篮子进了厨房。
  果然魏氏婆媳已经将宁忠平带来的下水全部清洗干净。
  这里的人并不忌讳吃下水,不过肚子和肠却少有人吃,嫌味太大。
  味大的原因一是清洗的方法不对,二烹饪的方法不对。
  苏云朵却知道如何清洗如何烹饪,脑子里还有不少利用肚子和大肠做出美味的菜谱,肚包鸡只是其中之一。
  当日苏云朵清洗出来的肚子和大肠,魏氏婆媳看了直喊可惜,因为苏云朵将肚子和肚子里的肥油全都剥得干干净净。
  可是还不等苏云朵将肚子和大肠端上桌,那香味早就让人垂涎三尺了。
  从那日以后,再清洗肚子和大肠的时候,魏氏婆媳再也不会可惜那些带着异味的肥油了。
  看着洗得干干净净的肚子和大肠,苏云朵决定肚子就按宁忠平的要求做个肚包鸡,大肠嘛,除了一部分做成九转大肠,另外的就做成糯米肠,家里正好有糯米。
  苏云朵扫了眼厨房,发现多了不少食材,顿时计上心来,可以将糯米肠做成种种口味满足大家不同的需要。
  说干就干,安排魏氏婆媳杀鸡,给肚子和大肠淖水去味,苏云朵自己则先将糯米泡好,然后开始着手准备其他的食材,很快厨房里就飘出令人垂涎欲滴的各种香味。
  正与宁氏绣花聊天的孔夫人,抽了抽鼻子道:“不知朵朵今日又做了什么,好香!”
  自从来到葛山村,虽然日子过得没有京城那么热闹,却让她享受到了在京城无法享受的生活,宁静而从容。
  更重要的是,还让她品尝到了在京城无法品尝到的美食。
  苏云朵的手艺与精制两字压根沾不到边,甚至可以说十分粗糙,可是那些匠心独具的美食依然吸引着她的味蕾,就比如此时此刻,锅里的美食在京城压根就上不了台面,却依然引人向往,恨不得冲进厨房先尝为快。
  孔夫人这里只能想想,踏着饭点带着苏泽臣从山上回来的孔大夫可就没有他夫人那样的矜持。
  这不,闻香而来的师徒二人组已经一步迈进了厨房。
  “丫头,今日又做了什么美食,快给老夫尝尝。”老大夫一只脚还在厨房外嘴里已经嚷道。
  “姐,好香!”同时响起的还有小馋猫苏泽臣的声音。
  苏云朵不用回头也能想像到这一老一小如出一辙的馋样,嘴角不由愉悦地勾了勾,能让人吃上美食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


第169章 沈氏怀孕
  只可惜这顿饭却没能吃得尽兴,大家才坐下来吃了个半拉子就听到外面传来了宁华丰急促的声音:“姑,我叔在吗?”
  宁家出什么事了?人还没到声先到,而且还是变了音的声!
  听到宁华丰急促又变调的声音,只惊得宁忠平刷地站起来,顾不得被带倒的凳子往院外冲去。
  “出什么事了?”见到一头汗水的宁华丰,宁忠平劈头就问。
  “婶娘突然昏倒,我爷让你赶紧回去看看。”当时家里乱,具体的情况宁华丰也不清楚,他也只是被家里派来送信的。
  沈氏突然昏倒?苏云朵先是心中一急,待她对上老大夫抚着胡子悠然的面孔,心里又是一喜,沈氏只怕是有了喜信!
  宁忠平慌得有些手足无措,宁氏更是乱了阵脚,苏云朵虽然也颇有些急切想要知道结果,比起宁氏姐弟却又淡然得多:“小舅,你骑马先走一步。我和孔爷爷随后赶来。”
  目送宁忠平跨马匆匆远去,苏云朵留下着急也要往回赶的宁华丰:“大表哥你别着急回去,先吃口饭垫垫肚子。”
  宁华丰哪里有吃饭的心思,虽然沈氏只是他的婶娘,可是这些年一直没有生育的沈氏对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可以说是疼若亲子女,故而沈氏突然昏倒,他这个做侄儿也着实担心得很。
  见宁华丰执意要走,宁氏也是一脸焦急,苏云朵不得不说出自己心中的猜测:“大家都别太过担心,这次小舅母的身子虽然一向不是太好,可是这大半年的调理,哪里是说昏倒就会昏倒的,娘,你就没想到这可能是件喜事吗?”
  宁氏先是一愣,尔后眼睛一亮,两手一拍道:“朵朵说得没错,弟妹十有八九是有了喜信!丰哥儿,赶紧地坐下来吃饭,待会套了马车,咱都去黑水镇看看!”
  虽然宁氏很想去黑水镇走一趟,可是家里有个吃奶的小不点,哪里是她想去就能去的呢?最终只得按下心思,让苏云朵陪着老大夫坐上马车,与宁华丰一起赶往黑水镇。
  苏云朵一行到达黑水镇的时候,沈氏自然早就醒过来了,宁家人个个眉开眼笑,显然正如苏云朵所猜测的那样沈氏是真的怀上身孕了。
  见苏云朵带着老大夫上门来,一家人赶紧引了老大夫去宁忠平夫妻居住的西厢房替沈氏诊脉。
  宁忠平背着大家对苏云朵抱了抱拳,他一路心急如焚地赶回家,得到喜信只差喜极而泣,却被父母兄嫂好一顿埋怨,自然是埋怨他没有带着老大夫一起回家来。
  宁忠平原是准备回来请老大夫,后来一直没见到宁华丰跟着他回家,不由就想到行事周全的苏云朵,想必他们随后就该到。
  不过迟了半个时辰,苏云朵果然带着老大夫同来,宁忠平如何能不感激苏云朵?!
  苏云朵只抿嘴一笑,转身挽住外婆的胳臂,笑盈盈地向外婆道喜。
  沈氏有孕在宁氏是件大喜事,随之而来的是一件件让人忧心的事,毕竟在这个时代已经二十五六岁的沈氏已经算大龄,加之沈氏的身子骨一向比较弱,自然更令人忧心。
  老大夫诊过脉,确定沈氏的确是喜脉,又看了镇上大夫开的药方,摇头将药方放在一旁,另外给沈氏开了个以食补为主的方子交待道:“孕妇的身子虽然弱了些,脉相倒还算平稳,胎儿虽然还没坐稳,却也无需用药。
  是药三分毒,这安胎的药还是少吃最好不吃为好。
  还有原先那个调整的方子也先停了,以后就用这个方子调理。”
  如今宁家的人把老大夫的话奉若圣旨,哪有不听的道理,自然是连声称好。
  在老大夫替沈氏诊脉的时候,就发现苏云朵的目光几乎没离开过沈氏的手腕,她心里在想什么,老大夫多少还是有些明白的。
  将调理的新方子交给宁忠平,老大夫看着苏云朵,指了指半靠在被垛上的沈氏道:“丫头过去试试,感觉感觉一般人与孕妇脉相的区别。”
  苏云朵的眼睛顿时灿若星辰,她早就想一试身手,就怕会引来误会,故而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老大夫那么一说,她上前去把脉不但不显得突兀,还能得到老大夫亲自指点,实在是个学习的大好机会。
  沈氏还没怀孕前,苏云朵也曾经数次替她号过脉,自然很快就察觉到比前不同之处。
  沈氏因为体弱原先的脉相总有些滞缓不畅的感觉,可是今日摸上去却觉得分外流利,且如珠般圆滑,有力而回旋,快速而不停滞。
  在苏云朵刚刚穿越而来的时候,也曾经给怀孕的宁氏把过脉,那时候的苏云朵把脉技术并不熟练甚至可以说还很生疏,故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在老大夫身边跟着学了大半年,苏云朵的把脉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还真是应的那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话,如今的苏云朵已经今非昔比,一般的疾病已经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确诊了,当然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对于疑难杂症就更没有自信了,在用药方面也还有待提高。
  饶是如此,也已经让老大夫很惊讶了,在他的眼里苏云朵不过只是自学了几本医书的乡下姑娘,哪里知道苏云朵的身体里住着的是个来自千年后拥有护理专业本科学历的护理技师,曾经选修过中医中药学的相关科目,学起来自然令人有一种一日千里之感,哪里是真正的乡下姑娘可比的呢?!
  待苏云朵与老大夫回到家,宁氏得知沈氏真的怀上了,不由的也是喜极而泣,这个孩子宁家人已经等了整整十年!
  “朵朵,你小舅母的身子真的没问题吗?”待苏云朵终于忙完坐下,宁氏又有些担心地凑到苏云朵跟前小心翼翼地问道。
  “娘就放心吧,老神医特地给小舅母留了方子,有调理身子的也有安胎的。”为了让宁氏放心,苏云朵不但将老大夫的话一字不差地告诉宁氏,还将自己把脉的感受也说给宁氏听。
  为了安宁氏的心,从此日始苏云朵又多了一项工作,每隔五日去黑水镇替沈氏请一次平安脉,直到沈氏平安生产。


第170章 赶考(一)
  今年的乡试与往年一样,安排在八月初六进场进行第一场考试。
  虽然苏诚志考中秀才已经有十四、五年,但是这还是他第一次参加乡试,加上他既没有进县学读过一日书,更没有进府学读过书,对于这次参加乡试的秀才的情况和燕山府历年乡试的情况可算是两眼一抹黑,故而苏云朵建议提前去府城。
  这样的话苏诚志就可以在复习备考之余,抽出一些时间来参加一些考前的聚会,圣人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听听别人的策论如何破题答题,再想想自己是如何破题答题的,应该也是个提高。
  不知道有没有前世那种特地为考生开办的考前强化班,如果有的话,苏云朵也希望苏诚志能够去强化一二。
  这次主持燕山府乡试的官员是谁,有些什么喜好,陆瑾康倒是给苏诚志送来了第一手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
  这位主考官是陆瑾康叔父陆越的大舅子方正知,故而陆瑾康的这第一手资料相当完备。
  孙宏飞有针对性地给苏诚志做了一些必要的强化。
  按照原先的安排,就在这几日宁忠平就要送苏诚志去府城赶考。
  沈氏怀孕自然不好再让宁忠平送苏诚志去府城了,苏诚志本人的意思原本并没有打算提前去府城,如今正好有了借口,他打算八月初一动身,提前几日到府城找个客栈住下即可。
  苏云朵哪里肯依,乡试可不是院试。
  对于乡试,苏云朵早就已经向孙宏飞打听清楚基本的流程和考房的情况。
  根据孙宏飞的介绍,东凌国的乡试与苏云朵记忆中的乡试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初六,初十、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整个乡试考完已经是八月十六,也就是说考生们要在考房里过中秋。
  她还知道考房内十分狭窄,只有上下两块木板,上面的木板当作写答卷的桌子,下面的当椅子,晚上睡觉将两块板一拼当床,没有被褥也不允许自带被褥。
  虽然考棚里备有一盆炭火,可以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做饭,可是苏云朵还是替苏诚志准备了两件厚实的长袍,权当夜间休息时的被子。
  考生考试期间与外界隔绝,吃饭问题得自己解决。
  虽然考房里备有炭火,苏诚志的生活能力也不弱,可是苏云朵还是打算给他准备一些自制的干粮,比如煮熟切成片的肉干和香肠,炒得香喷喷的大米,还有苏诚志最爱吃的蔬菜,为了方便携带,苏云朵特地提前想法子脱了水,算是荤蔬齐全,届时既可直接吃也可以将这些干粮下到烧开的水里再吃,旦看苏诚志个人的意愿。
  这些东西苏云朵并没有提前准备好,毕竟这个天还有些热,现在准备出来,待乡试的时候只怕都要坏了。
  三场考试每一场都得连考三日,这三日吃住都在考房里,一个不慎就有可能前功尽弃,自然不能马虎,原先计划的是待考前几日苏云朵再将这些东西准备出来,然后专门让人送去府城。
  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前期准备,苏云朵自然希望苏诚志按照原计划提前去府城,只是这样一来苏诚志在府城的时日差不多就得有两个月之久,怎么说身边也要有个人照顾才行。
  宁忠平倒是十分坚持,要亲送苏诚志去府城,直到乡试发榜。
  对于宁忠平的这份坚持,苏诚志和宁氏十分感激,可是考虑到沈氏刚刚怀孕,无论苏诚志还是宁氏,甚至苏云朵都不赞同宁忠平送苏诚志去燕山府,毕竟这一去差不多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回来。
  那么长的时间自然不可能再让宁忠平去府城陪考,那么就得另外的人陪同前往。
  宁氏自然是最佳人选,无奈身边还有个没有断奶只有八个月大的苏泽睿。
  苏云朵倒是有心想跟着去府城,一是可以照顾苏诚志的衣食住行,准备苏诚志考试期间的干粮,二也是想去府城开开眼界,可是她又觉得丢不开葛山村这一摊子。
  进入八月院前和后山坡梯田种的药材将陆续开始收获,她准备趁着还没采收药材之前在自家的院子里重新建造一座大三进的院子。
  在神泉山庄完工前,苏云朵就请了建筑队的老板替她丈量并规划过,在不影响后院蔬菜种植的情况下可以建造一座大三进的院子。
  “建房子的事,你能懂多少,你在与不在又有何干,交给你小舅就是了。
  再说建房子的事何需如此着急,待药材采收完毕再建也不迟,那个时候咱们一起搬入神泉山庄,将这院子里的房屋一并推倒再建岂不更加省事?
  采收药材的事,也不用你操心,老夫在呢!
  小小年纪,那么多心思,你就不怕未老先衰?!
  家里的事你就别操心了,安心陪你爹去府城考试,照顾好你爹和自己。
  对了,我再给你两个人,赶车跑腿的事尽管交给他们。”苏云朵的左右为难在老大夫眼里压根就不是个事,这日直接找到苏云朵,一脸嫌弃地看着苏云朵絮絮叨叨地说了这样一番话。
  将老大夫的话在心里掰开来在心里细细思量了一番,苏云朵锁了几日的眉头终于得以舒展。
  正如老大夫所说,建房子的事,她也使不上什么劲,最多也就是与魏氏婆媳一道给工人做饭做菜,这事儿没她在魏氏婆媳一样能够替她办得妥妥的,何况还有宁氏在一旁看顾着。
  苏云朵自认自己并不算太聪明,更没有前世看过的小说中那些穿越前辈的能耐,可以捣鼓出抽水马桶、淋浴房、地砖瓷砖之类的东西。
  她能做的最多就是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在建设神泉山庄的时候几乎该提的都已经提过了,而这些建议中可行的也都在建设神泉山庄的时候利用上了,再多的苏云朵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
  院前和后山梯田种的药材,采收的事儿老大夫早就已经与宁忠平商量安排妥当了,只待药材采收期一到,就会有短工来采收。
  苏云朵能做的也就是晾晒药材,当然她很想趁此机会跟着老大夫学习泡制药材。
  不过只要家里还种药材,学习泡制药材的机会有的是,倒不急于这一时。
  如此一来,她留在葛山村的作用远不如去府城大,苏诚志虽然去过府城多次,对于府城还算熟悉,可是这才是他第一次参加乡试。
  既然定下来了,苏云朵就不再迟疑,七月初十这日启程前往府城。
  宁氏无法随同前往,临行前拉着苏云朵重重复复地叮嘱:“……你爹要在考房里吃住,吃的东西一定要干净,秋日入夜天凉,千万莫要忘记给你爹带上厚实的褂子……”
  苏云朵知道宁氏心中不能去府城陪考的遗憾,自然连声应是,并不见一丝的不耐烦。


第171章 赶考(二)
  陆开康已经达成来葛山村的目的,自然也不准备在葛山村多做停留,干脆与苏诚志和苏云朵一同启程。
  他的目的地自然不是府城,硝石矿的进出口最终设在燕山府与秀水县之间,离燕山府和秀水县各有差不多一日的路程。
  到传说中的硝石矿进出口所在地已近申正时分。
  这里因为是硝石矿的进出口,比起半年前多了几份热闹,不对,应该是喧闹,而且还是远远就能听到的喧闹。
  既然是喧闹,自然不是投宿的好地方,苏云朵轻轻撩开车帘询问坐在车辕上老大夫派来替他们父女赶车跑腿的两个下人:“前面最近的城镇离这里有多远?”
  这两个下人是老大夫从京城带来的,这些日子多半在外面替老大夫跑腿,到葛山村不过半年,却已经跑了多趟府城,对这一路的情况已经十分熟悉。
  听到苏云朵的询问,那个叫铁头的中年汉子回过头来答道:“苏姑娘放心,这里闹得很,咱们自然不在这里投宿,再往前走半个时辰有个驿站,咱们今日去驿站投宿。”
  苏云朵这才放下心来,这里正在修建矿场的进出口,不但喧闹而且尘土飞扬,只怕连喝的水都带着尘土味,实在不是投宿的好地方。
  马车在离工地还有几十丈远的地方停了下来,正好避开飞扬的尘土。
  苏云朵将头伸出车外,看着不远处人声鼎沸,尘土飞扬的工地,抽了抽鼻子,看了眼勒马停步正听着工头说话的陆瑾康,将头缩了回去,转而撩开前面的车帘问道:“为何停在这里?”
  苏云朵原想着与陆瑾康打声招呼,然后赶紧离开这里,可是马车停的地方虽然避开了尘土,却也离陆瑾康有些距离,实在不方便打招呼,总不能扯开嗓子拼命喊叫吧。
  “陆公子有些话交待工地的工头,让咱们在这里稍待片刻。”回答苏云朵的依然是铁头。
  这里就是硝石矿的进出口,陆瑾康不是应该在这里与他们分道扬镳吗?
  难不成陆瑾康还要与他们继续同行?苏云朵不由心生疑惑。
  陆瑾康在这里耽误的时间并不长,正如铁头所说,他只与工地的工头指着工地说了大约半盏茶的时间,然后将几个护卫招到身边,很快护卫就一分为二,有几个打马进了山,九儿和另外两个护卫则随着陆瑾康往马车而来。
  苏云朵不好意思询问,苏诚志却没有那么多的顾虑,见陆瑾康打发了身边的几个护卫去矿场,自己却带着小厮和两个护卫过来,看那架势明显是打算送他们去府城,不由地拱手道:“陆公子公务在身,切莫因在下误了公事。”
  陆瑾康则对着苏诚志挥了挥手:“苏先生无需担忧,我正好有公务需前往府城。”
  苏诚志倒是十分相信陆瑾康,既然陆瑾康说是公务需要,那必然是公务需要,也就不再多言。
  马车往前又走了小半个时辰就到了驿站。
  也许这处驿站是进燕山府前的最后一个驿站,占地颇大,驿站里面的条件也还算不错。
  早在苏云朵他们的马车到达驿站之前,九儿已经先一步打马赶到驿站安排好一行人的食宿。
  这是苏云朵穿越而来第一次出远门,自然也是第一次在外面投宿,对古代的驿站很有几分好奇,下了马车看到眼前的建筑心里倒生出了几分失望。
  说到底驿站也就是个官方开设的客栈,外形和功能与普通的客栈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
  当然差异还是存在的,客栈的掌柜在这里称之为驿丞,是个有品级的官员,虽然这个品级说起来很低,可人家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