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氏有好女-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放轻轻瞥她一眼,似乎欲言又止,目光从一头转到另一头,终于慢慢说:“主公夫人……若是主公的伉俪贤内助,当然可以开锁进屋。但若是……嗯……”
他吞吞吐吐的,罗敷也听出来了,毫不客气捅出了他心里的后半句话:“若是个以色侍人的草包,那也没资格进去,对不对?”
王放极窘:“阿姊,你别说那么难听嘛。”
罗敷不以为然的一笑:“又不是说我自己。”
埋汰你阿父,跟我有什么关系。
王放不接茬。大家虽然对她的身份深信不疑,但有些东西是瞒不住的。从她的言谈举止中早就看出来,“主母”并没有太高的门第,也并非才誉四方的女郎。但红颜祸水是不论出身的。西施是浣纱女,飞燕是歌舞伎,赵姬……
王放觉得周围有点静。赶紧收敛心绪,端正态度。现在不是遐想美女的时候。
总之,若她要以“主母”的名义,擅进主公房屋,也要掂掂自己的斤两。
他郑重建议:“你先别着急。慢慢的跟我学识字。等到哪一日,你能出口成章的吟首诗,或者讲出些大道理,大伙才会真的信你是阿父的知己。到那时你再提出开门查验,想必不会有人怀疑。”
罗敷觉得这个目标有点高远。豁出去点点头,不好意思问他“做到这些需要多久”,总之自己寒窗苦读便是。
王放的馊主意却还不止于此,眼珠一转,忽然兴致勃勃的建议:“阿姊……”
她打个呵欠:“嗯?”
“我再给你编一点和我阿父相处的细节,不能让他们看轻你。嗯,你是平民出身,这个大家看在眼里,改不得了。但是你天资聪慧,妙才不输世家贵女,明珠怎能一直蒙尘,于是三年前的一天,我阿父偶然外出,见到你在溪边浣纱……”
罗敷简直不知该怎么说他,迅速回敬一句:“我不浣纱。我捣练。”
“是是,你在溪边捣练,口中轻吟娃嬴歌。阿父大为震惊,未曾想如此古音,竟然还在民间传承……”
罗敷眉头皱成团:“什么歌?我不会。”
“放心,这是失传多年的古乐,是当年赵武灵王……算了,说了你也不懂,总之现在没人会唱——就算有人要你唱,你就拒绝,说此音只有你夫君配听……”
罗敷差点笑出声来。读过书的人果然心眼活络,坏也坏得蛮有创意。
就懒得指出他故事里的漏洞了。既然那个什么娃嬴歌失传已久,他阿父又是如何认出来的?
“……然后你站起身来,一个不小心,哎呀,撞掉了阿父身上的玉佩……”
他越编越得意,仿佛那故事的主角变成了他自己。
罗敷不再跟他抬杠了,唇边斜出个小小的冷笑,这种桥段她都听腻了,逢年过节的百戏场上,变着花样演这种俗套。
……
王放宛若没看到她目光中的刀片,打个呵欠,灌杯茶水,继续抑扬顿挫,“……阿父惊呆了。如此清新脱俗的女郎,和外面那些妖艳俗货都不一样……”
他乐在其中,声音却越来越小。终于忍不住玉山将倾,趴上了小几。再嘟囔几个情节,没声了……
他睡着了。
……
罗敷哭笑不得。
用力捅捅,在他惊醒的同一刻,及时捂住他嘴,悄悄说:“你该走啦。”
王放揉眼,似乎是心有不甘。长夜漫漫,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奈何少年人爱睡。本来前晚就奔波一夜,瞌睡虫马上要卷土重来。模糊着眼,看到一张小床横在不远处,那被褥软绵绵香喷喷,那枕头似乎伸出小手招呼他。
可惜他没福分,床不是他的,不敢往上扑。
只好跟她告辞。心里盘算,下次再“鸡鸣狗盗”的时候,得事先多灌点浓茶。
他听听外面寂静无声,穿好鞋,飞快开门,即刻消失。
罗敷轻手轻脚的收拾好这一桌子东西——一卷《论语》和笔墨刀简,用毡布卷起来,藏在枕头底下。
躺上去,才忽然隐隐约约的发现,那卷让王放亲手抄了一下午的帛书,已经沾了淡淡的鞣制皮革的味道。
他每天干体力活不少。养鸡养蚕、放牛饮马、弹弓打个鸟雀、没事毁个织机什么的。皮革手套日日戴。即便脱下来,气味也留在指缝里。
罗敷忽然有点心烦意乱。入睡前的最后一个念头是:白瞎他读过的那么多书了……
第23章 胖婶
翌日,罗敷还是天亮便起,不敢睡懒觉。
主公夫人只是个摆设,没人向她请示事务,也没人使唤她干活劳作。只有她自己给自己找事做。
先是做了半日的女红。她眼下的几套衣裳,都是白水营里,几个跟她身材相似的女眷贡献出来的。
倒是有人请示,要不要把夫人“流落民间”时的衣衫杂物给打包送来。罗敷赶紧婉拒了好意。短期内,她实在不想再跟舅母家有任何接触。
于是她眼下身无长物。到底不好意思一直穿别人的。她寻思着,自己给自己缝两套夏衣,然后把人家的还回去。
至于昨天那条溅了墨点子的丝裙,罗敷找来针黹d,穿上黄青两道线,辫子股针,裙摆上绣出一圈茱萸蔓草纹,抖开一围,宛若足踏云端。
虽然形状所限,在她看来并非完美,但穿出去一走,打水路过的明绣立刻眼亮了。
“夫人好针黹!这裙子漂亮哩!”
她两只手挽着两个水桶,每个水桶都装得满满,不下百斤的井水,像小雀儿一样飞过来细看。
罗敷吓得本能一后退,生怕让她撞翻了。
明绣跑到她跟前,利落地收住脚步,围着她的裙子左看右看。桶里的水只是轻轻晃。
罗敷尽量做到波澜不惊,笑着称谢:“微末技艺罢了。昨日纺织时不小心,蹭了一点点油料在腿上。要不是为了遮脏污,也不会花时间去绣。”
明绣名字里带“绣”,实际上没绣过一天东西——力气太大,那针线到手里就断了。
于是只能望洋兴叹,艳羡地打量着那一层层绽放的花纹,羞涩笑道:“夫人笑话我不是?我要是有你这般手艺花样,做梦都要笑醒了,也不至于整日穿素面衣裳。”
罗敷笑笑,尽可能不经意地答:“这话你就差了。夫君曾教导我,虽衣绮绣o傅黛墨o不若以礼修身,才是本分。咱们做女子的,到底莫要花太多时间在盛装饰物上——照我说,是他年纪大了,心眼儿有些死性,谁不喜欢美器美物呢?明绣阿妹,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你若有余的鞋面儿扇面儿,我来给你绣几朵花儿草儿。不求让人看着好看,起码自己用着心里舒坦。”
明绣先是被她一番大道理说得发愣,又听她主动帮忙刺绣,连忙道谢:“用不着,用不着!夫人是懂大道理的人,哪能以这点小事麻烦你呢?”
罗敷禁不住有些脸红。什么东海先生教导自己“以礼修身”,那是昨天半夜,王放给她量身定做,编出来的剧本,以便让她这个“主公夫人”的身份更加真实可信。
果然把明绣唬住了。连带着身边几个早起的妇人,听在耳中,都不由得肃然起敬。
大伙跟秦夫人相认,也不过一日两日的工夫。谯平是守礼的君子,虽然对主公出走的过程充满好奇,毕竟不会像审犯人一样审她;于是上行下效,人们并没有一股脑的询问她和主公的过往。
正好细水长流的,今天抖落两个细节,明天抛出一件“往事”,慢慢的让“主公夫人”的形象丰满起来,逐渐深入人心。
倘若罗敷“单兵作战”,自然没胆量、也没资本施展这个瞒天大计。但有王放帮着兜底,罗敷便心存底气——果然是近墨者黑,跟他相处了两个半夜,她居然也变得有些肆无忌惮了。
倘若有朝一日,东海先生突然归来,得知自己的这许多“轶事”,大约也会震惊得轰雷掣电。但罗敷觉得,第一,这件事的可能性不大;第二,东海先生大约也会理解自己的做法,从而让大家不要追究自己;第三……
第三,就算哪天不小心穿帮了,那个“幕后黑手”定然比她先倒霉。
于是放心大胆地编。失踪三年的东海先生,在她口中,一点一点的活跃了起来。
纺织作坊里,几十个织女已经齐刷刷的等着了。
秦夫人昨日露了一手织布,让所有人心服口服。然而她进而夸口,要修好那些零零碎碎的坏织机,众女心里其实不怎么相信。
攒着一腔好奇,看她到底有多大能耐。
罗敷其实也是随口一说。她要真是专业修理织机的工匠,昨天就可以直接动手了。
之所以等了一日,也是为了有个喘息之机。当今纺织业发达,织机的样式却没有太定型。过去她在韩夫人家的工坊里,曾目睹过不少稀奇古怪的设计。
韩夫人家的纺织作坊庞大无匹,轰轰烈烈几百架织机。罗敷有幸在里面观摩学习,对于纺织工艺的了解,已经超出了大多数织了一辈子布的妇人。
静下心来,把记忆梳理一番,然后才慢慢问那胖妇人:“胖婶,零件都收拾出来了?”
不是她有意给人家起外号。而是整个作坊里都这么叫,她的本名本姓都快被人忘了。
胖婶还答应得挺乐呵。胖代表身体康健,代表能吃饱饭,代表灾年饿不死。
胖婶的男人是东海先生家仆,她年轻时也是个织布的能手。之所以胖,是因为她一连生过七个孩子,身体已经习惯了肿胀,仿佛随时准备迎接第八个。
但那七个孩子死了六个——跟着胖婶男人一起,倒在了大灾后的瘟疫里。
剩下一个襁褓中的女婴,当时也病得气息奄奄,却一直拖着没合眼。幸而让一个云游的大夫看见了,连连感叹此病例不可多得,问胖婶愿不愿意把孩子给他,试一试他新制出的药丸。
胖婶觉得孩子留下也活不成,不如赌一赌造化。让那大夫将孩子带走了。此后乱离失散,再没见过。
胖婶心宽体胖,人糙话多。每见着一个年轻女郎,都忍不住暗自感慨:“唉,我那个七儿啊,要是有幸能活下来,也得有她那么高啦。”
罗敷是唯一一个例外。“主公夫人”身份摆在那儿,胖婶无论如何也不敢拿自己的苦命女儿跟她相提并论。费尽力气憋住话,只是在心里暗暗想:“唉,我的七儿要是有幸能活下来,说不定能跟她一样标致呢。”
这么一想,就走了神。直到身边几个妇女齐声提醒,才赶紧回话:“是是,坏机子都摆出来了,夫人随便看。”
而且是按顺序摆出来的。胖婶也许是带孩子的经验过于丰富,什么东西都要求整整齐齐,一点也不能乱。坏得最轻的织机放在最右边——坐上去试试,还能勉强织出七扭八歪的布;然后依次往左去,织机损坏程度越来越严重。最左边的那一堆木头,几乎看不出织机的形状。
罗敷立刻就看出了问题:“这是打纬的拉杆断了嘛,榫卯都脱了扣,接续不上了。找个木匠,按形状重新打一根装上就行了。”
众织女互相看一眼,有那么一小半的人马上乐了,笑道:“听见没?我猜对啦!”
织机损坏,女眷们也不是没张罗修过。但大伙意见不统一,谁也不服谁。每当谁想冒险修复的时候,身边人一句“坏了你负责?”就足以让那动手的心生退意。
拖拉久了,懒惰便占了上风,慢慢的便没人管了。
眼下来了个地位比大伙都高的“主母”,她说的话便成了权威。那些跟她“英雄所见略同”的,一个个得意万分。
罗敷又问:“营里有木匠没?请过来,我请教请教。”
众女眷互相看看,居然都摇头。胖婶告诉她:“木匠老李已经病半个月了。现在又不过年,不需要打什么新家具……”
罗敷赶紧说:“那、那就让他好好养病,咱们不麻烦人家了。”
大伙一阵嗟叹。主母真体恤下人啊。
可若没有懂木工的人帮忙,罗敷看着那一篮子锯子刨子,还真不太敢下手。
正不知如何是好,忽然听到外头有人说话。胖婶探头一看,乐了:“夫人,毁东西的来了!”
罗敷一回头,正看见她那便宜儿子,风风火火的闯进纺织作坊,两条眉毛气急败坏的蹙着。
罗敷:“……”
他怎么什么都管?
但王放不是来揽木匠活儿的。甫一进门就开始兴师问罪:“谁动我的蚕舍了?谁把蚕舍翻弄成那样了?——阿婶阿姑们行行好,上天有好生之德,蚕儿虽小也是命,能不能放它们一马?……”
十九郎未及弱冠,不少年长女眷都是看着他长大的,倒也不用避,只是齐齐让出一条道,幸灾乐祸地围观他咬牙切齿。
王放控诉到一半,一抬头,才发现罗敷立在面前,面无表情地看他。
他眼睛一霎,神色迅速变幻了两三次,最后锁定一个惶恐恭顺的模样,膝盖一弯,毫无障碍地跪下行礼。
“阿姑安好。”
姿势特别标准,神色特别恭谨,好像昨晚上跟她深夜私会、秉烛笑谈的是别人。
第24章 修理
罗敷脸热。可身边胖婶显然觉得还不够,指着他训一句:“十九郎,你也年纪不小了,怎么就不知稳重呢!把夫人冲撞惊吓坏了,回头如何跟你阿父交代?”
王放羞惭满面:“是是,阿婶教训得是。”
一边说,一边终于忍不住,两弯小酒窝越咧越大,迅速低头藏住。
已经“冲撞惊吓”不知多少次了,你们不知道而已。
罗敷赶紧让他起来,“这儿灰尘多,以后别拘礼。”
王放这才站起身,口中嘟囔几句,眼皮子耷拉着,众目睽睽之下,甩出一个小小的眼色,貌似不服。
只有罗敷觉得懂了他的意思。赶紧安抚地看他一眼:好好,回头找机会跪还你。
然后摆出阿母的架子,慢条斯理告诉他:“蚕舍是我让人收拾的,你以后不用管了。我别的做不来,好歹养蚕养过不少年。蚕舍中的门道多,你若有兴趣,回头我慢慢跟你讲——可千万别再胡乱折腾了。”
白水营的事务她不敢插手,方方面面都是“客随主便”。唯独蚕舍这一块地方的指挥权,是她义不容辞要夺来的。
胖婶帮腔:“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别会写俩字儿就觉得自己能耐!”
王放轻轻咬嘴唇,忍辱负重地接受了批评:“不敢不敢。”
罗敷忍笑,制止了胖婶的狐假虎威:“好啦阿婶,说得好像我年纪很大似的。”
把王放领到一堆坏织机前面,把她计划中的修理工序慢慢说了。她倒不怕他毁织机,反正本来都是坏的。
她耐心解释:“你一个人是修不好的——不不,就算力气再大也不行。只有我先坐上去,让机杼各处都吃上劲儿,再换零件便容易得多。甚至,两个人也许还不够,得再有人站在两侧,拉着棕框和线……”
一架织机说大不大,一个五短身材的女郎就能操作。然而说小也不小,要修理组装,则需要好几个人一齐动手——这是她以前在韩夫人家看来的。
王放一开始还吊儿郎当的听,听没几句就惊讶地发现,这个大字不识的女郎,在有些方面还真不算草包。
甚至有了那么一丝指点江山的宗师气派——不少阿姑阿婶听她讲着讲着,便茅塞顿开,七嘴八舌地感叹“原来如此”。
王放对织布之事一窍不通,也不好意思混在里头听,一溜烟跑出去,找锯子刨子锤子了。
……
慢工出细活,集体的智慧大无穷。罗敷带着大伙摸石头过河,居然成效卓越。
第一天,修复了四架简单的斜织机。等到第二天晚饭时分,坏掉的织机一架架的修复起来。有的已经穿了梭,引了线。有的虽暂时不能投入使用,但已经像模像样地竖了起来。看得胖婶等人目瞪口呆。
当然也有代价。工坊里几十个妇人累得腰酸背痛,多少年没受过这种罪。
还剩最后一堆烂木头,却是无论如何也拼不起来了。王放不甘心,还趴在地上敲敲打打。
罗敷倚在一架四综斜织机上,有气无力地劝道:“别想啦。那大概是个花楼,不知哪个收破烂的堆过来的,眼见缺胳膊少腿儿,竖不起来的——就算能竖起来,咱们也没人会用。这两日辛苦你,回去歇吧。”
王放这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夸张地活动胳膊手腕:“多谢阿姑体恤……诶,胳膊还真酸,今晚要是能吃肉就好了……”
但除了他,女眷织工们已经十分心满意足。有人打趣:“这下机子比人多啦,看着怪浪费的!”
罗敷身子累,脑袋却没僵,心中一动,轻声说道:“那就多找些人来干活!最近不是那个冀州牧……叫什么来着……招兵买马,绢帛布匹都跟着涨价?咱们若是赶趁织造,说不定能多换钱粮呢!”
众织女一下子没听懂:“什么涨价?”
白水营自给自足。种出的粮食自己吃,织出的布匹自己用,很少有需要物物交换的时候。
于是大伙的思维都慢半拍。过了好一阵,胖婶才赞叹道:“夫人就是夫人,瞧这见识,跟男人似的!”
罗敷有些心虚。这哪里是她自己的见识。是昨日偶然听闻谯平所言,说冀州牧“招兵买马,眼下定然急需绢帛布匹,用来制作军衣旗帜、或者赏赐部下”。她不过是用心记住了而已。
再结合她被“绑架”前的经历——布匹织物似乎确实有越来越贵的趋势。谯平足不出户,却已经料到了。
好在一众女眷都见事不多,没听出来她其实是在拾人牙慧。
只有王放,一只脚迈出工坊,听了罗敷这么一句话,忍不住嗤笑一声。
毫不客气地就戳穿她:“是啊,子正兄运筹帷幄……”
罗敷大声咳嗽一声。非要拆她台么!
王放也不傻,立时顿悟。不是前晚上刚刚跟她达成一致,要协助这位冒牌夫人,树立一个“肚里有货,并非草包”的形象么?
他不动声色地改口:“子正兄运筹帷幄,算到我在此偷懒,刚刚叫我去训话。诸位阿姑阿婶,小子告退。”
罗敷松口气。算他反应快。
正好嘱咐他一句:“见到谯……见到子正,问问他,能不能给这工坊多拨几个人。”
王放回头笑:“阿姑看我像是说得上话的人吗?你要扩织坊,不是小事,最好亲自去跟他说。”
罗敷一时有些出汗。她只不过乘兴随口一提。
被王放这么一回话,脑海里立刻才思泉涌,闪出了“不自量力”、“越俎代庖”、“胆大包天”之类的词。
身边众女眷倒都附和:“就是!夫人愿接管织坊,大伙求之不得。但还是跟谯公子报备一下的好,免得显咱们女人家自作主张。”
罗敷这下不去不行了,转身跟织女们告辞:“明日见。”
谯平年纪没比王放大多少,然而大伙提起他时总是敬畏有加,言语中从不失恭敬。相比对王放的态度,俨然两辈人。
可见威信。
再看看前头带路的王放。罗敷不禁想,这孩子是不是成长过程中特别讨人嫌?
仿佛印证她这个想法似的。远远看见明绣走过来,王放立刻笑嘻嘻打招呼:“阿毛!前日宰的猪还剩不剩?能不能分我些肉?”
罗敷眼见明绣一顿脚,一张脸由白变红,柳眉倒竖,没好气答:“肉没了!你别想了!”
王放装可怜:“阿毛……”
罗敷看不下去,板起脸叫他:“十九郎!”
自然而然的进入了长辈的角色,轻声警告他:“别叫人家阿毛。”
顿一刻,又压低声音:“也别大庭广众的提她宰猪。”
她不信他瞧不出来。明绣嫌毛姓不好听,“阿毛”听起来像是个拖鼻涕满地爬的小孩,或是条啃骨头摇尾巴的小狗。岂是秀气女郎的称呼。
女孩子杀猪也不是什么体面事,明绣有这个手艺,不代表她愿意四处宣扬。
这些少女的细腻心事,罗敷自然是立刻心领神会。所以她认识明绣第一天,就贴心地叫她的名,而不是姓。
而王放显然是故意的。看女孩子发窘他开心。
罗敷看看明绣的反应,本能地感到:这俩人,有过节。
第25章 开蒙
这其中原委,罗敷后来才知道。
当年明绣七八岁,跟着父母被带来白水营,熊孩子十九郎为了欢迎这个新伙伴,花了半天功夫捉了只三只蟋蟀,按照大小顺序,分别塞进她的衣领和两袖。
这个举动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局。明绣尖叫奔跑了大半个时辰,然后找到罪魁祸首,将他一把拎起来,直接扔进旁边猪圈里。
身旁一众大人惊得如遭雷劈。东海先生喃喃一句“女中豪杰”。
从此熊孩子不敢走近明绣身周一丈之内。
直到他长大了,长高了,身形上完全将明绣藐视了下去,心里的阴影只增不减。
只能在口舌上争高下,一见面就阿毛阿毛的叫。仿佛每多叫一声,就是出一口陈年恶气。
……
——当然,就算罗敷知道来龙去脉,此时也必定站在明绣一边——先撩者贱,被欺负活该。
明绣见夫人帮她撑腰,霎时腰杆子硬了三分,手上笤帚往墙根一竖,恶狠狠地说:“你再叫一声试试!”
王放还装无辜:“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阿毛有什么不好听?毛嫱也姓毛,毛嫱知道不?古代大美女——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明绣完全听不懂他在胡扯什么。罗敷在侧不便发火,眼睛里冒烟。
罗敷声音严厉了些:“十九郎!先生教你读书写字,就是为了在这种时候显摆欺负人的?”
她话音本来清脆,刻意压低声线之后,便平白成了肃杀的调子,真有了三分慈母训子的意味。
王放骤然听她提到“先生”,恍惚一怔,不由得住口。
而明绣开心得什么似的,眉花眼笑:“夫人,他就是欠教训!也只有你能教训他,你不知道……”
罗敷没心思听,朝她一笑:“你去忙你的吧。我还要让他带我去找子正。以后他要是再对你出言不逊,你就跟我告状,我管教他。”
王放难以置信地看她一眼,仿佛在说:阿姊,你也真好意思?
罗敷回他一个蛮横眼波。继母管教儿子天经地义。既然决定假戏真做,就别抱怨。
更何况,就算没有主母这一身份,就算由着自己性子来,她也觉得这竖子欠敲打。
明绣彻底胜利。主公一走,十九郎撒欢放飞了三年,终于有人能治治他了!
这“母子俩”年龄不相上下,本来大伙还觉得,主母跟十九郎相处,会不会有些尴尬,十九郎会不会不服她。但这几天下来,发现他俩之间实在是冷淡,每次碰上,都只是蜻蜓点水的寒暄罢了。十九郎还真的点头哈腰的把她当长辈供着。
大约这就是一物降一物,活该。
明绣兴奋之余,忍不住提醒:“那个,夫人……谯公子他、现在不方便,不见人。”
罗敷吃惊不小。“谯公子现在不方便见人”,这话从明绣女郎口中说出来,怎么有些暧昧的意思呢?
王放使劲咳嗽一声,识趣地一言不发。
明绣的下一句话居然有些紧张,悄声解释:“你们还不知道?谯公子白天接待了一位访客,那人走了之后,他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出来。舒桐去问,他只说想静静。夫人……”
明绣想说“夫人正好去劝劝”,看了一眼罗敷,却咽下后半句话。毕竟主公夫人也非万能。男人家的事,她内眷如何好过问。
罗敷看看王放,他也一脸迷惘,轻轻摇摇头,意思是这种情况以前没有过。
她不敢乱揣测。最后还是在王放的建议下,以主母的名义,隔着门问候了两句。
谯平的声音却一如既往的淡然,没什么情绪上的波动:“谢主母挂念。不过是得知了一些故人的现况,感怀而已,想给自己放半天假。主母千万别多想。”
顿了顿,又说:“对了,听闻主母有意经营织坊蚕舍。营里正缺这方面的能人,主母也知道咱们开支紧张。若能帮扶一二,平求之不得。”
文绉绉一番话,听得罗敷有点头大。好在王放在旁边给她打手势:他信任你。放手去做。
……
谯平独处书房,双目微闭。方才那位“访客”说的天花乱坠的话,在脑海中不断闪回。
“……闻得公子在阆中时就有神童之称。眼下虽然隐居,但却是有经国济世之才。我家主公久闻公子名士风流,隐居不仕,岂非埋没?良禽择木而栖,如今汉室倾颓,奸臣窃命,豪杰并起,正是君大展鸿途之机,岂可任贤才埋没于畎亩之中?公子也许还不知,你昔日的同窗司马显、许扬,还有同郡陈亮,眼下都在我家主公帐下效力,主公待之极厚。他们无不极力举荐公子。我家主公半年前便已致信一封,请公子前来共商大义。想必是诚意不足,言辞不当,以致公子见怪。今日特遣小人来请公子,略携薄礼,休嫌轻微……”
谯平回忆。自己是如何答复的来着?
耐心听人家说完,才道:“有劳使君长途而来。不过,平实在是无意入仕,使君请回吧。礼不敢收,还请带走。”
对面的人毫不气馁,赔笑一揖:“公子是舍不下这白水营了?平心而论,这些人又并非公子家臣,遣散便是。等公子到了兖州,主公必有封赏,十个白水营都有了!况且,这生产经营之事,也并非公子所长,徒然劳心,空耗时光……”
谯平半晌不语。其实他也知道,东海先生当年一封手札,“诸事子正代管”,也许只是个临时权宜的吩咐。
谁也没想到,主公一走走三年。他也就“代管”了三年。他一个熟读经史的文人,要他操心这几千口人的生计、练兵,其实也时有力不从心之感。
他下定决心,十分礼貌地站起来:“君子一诺千金。东海王公既将白水营托付于我,便是将我当做可以信赖的知己。既是知己,我如何能负他?——来人,端汤送客。”
……
第二次开蒙上课。罗敷已经在房里装好了厚厚的窗帘,捂得严丝合缝,就算房里着火,都不见得能让人察觉。
小几上也多了点东西:一杯热茶,一小碟干果瓜子,还有一盘安邑枣,旁边盛了一小碗作蘸料的饴蜜。
已经摸出了十九郎的口味偏好,瓜子烤得略微带焦,还洒上了珍贵的盐粒。饴蜜也调得浓淡适中,香气扑鼻。
都是她从管库房的万富那里要来的边角料食材,巧手一烹,化腐朽为神奇。
王放简直感激得快哭。
罗敷正襟危坐,伏地叩首,正正经经一个学生对师长的大礼。
王放差点跳起来。
“阿姊,别吓唬我成吗?”
她扑哧一笑,露出半颗虎牙。礼数虽周,一笑起来原形毕露,依旧是那个无甚教养的平民女郎。
“坐好了!我还不想折寿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