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氏有好女-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夫人被她逗乐了一刻,愁云稍减,挥手让旁边侍女停了扇子。
“女弱则儿弱,儿弱则民弱,民弱则国弱。国之将倾,妖孽横行啊……这世道啊,要乱喽……”
她喃喃的自语了不知多久,接过丝帕擦了擦口眼,抬起头来,目光重新变得清澈。
看了一眼罗敷被扯烂的衣袖,微微笑道:“多亏你拦了那么一下子,否则还不知道鼻子在不在。我替我那不懂事的孙女谢谢你啦。”
罗敷忙躬身回道:“分内之事,老夫人何必多言。”
韩夫人使眼色,唤过一个侍女,低声嘱咐两句。
不一刻,那侍女托了个铜盘进来,上面叠着三套彩色罗绮襦裙,并一件印花敷彩纱直裾深衣。一叠衣物上面,压着一个晶莹剔透小瓷瓶。瓶盖上嵌一块指甲盖大的珍珠。
“喏,去把坏衣裳换下来。带一瓶消肿止痛的药回去。我府里制的,比外头的干净。”
这是连带周氏和胖婶都有赠物。虽然算是“赔偿损失”,但赔偿的价值远超合理,算是个不动声色的谢礼。
罗敷等人身份低。若真是大张旗鼓的赠以金帛,倒显得瞧不起她们。
三个人都会意,互相看一眼,齐齐道谢。
虽然按照平日的习惯,小伤养养就好了,衣裳补补还能穿,但在韩夫人面前哪能这么小家子气。
罗敷当即去更了衣。出来向韩夫人叩谢。但见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容光焕发,平添富贵。
韩夫人对罗敷点了点头,朝外面织坊瞥了一眼。
“以后没事可以多来。你心灵手巧的,可以教教我家里那些女孩子。”
罗敷一怔。
韩夫人在侍女的搀扶下起身,朝她点点头:“我倦了,不多奉陪。你就在这儿歇着,可以随便走走这儿,那儿,还有那儿随便走走看看。要什么吃的喝的,管下人要。”
没提花楼的事。罗敷知道约莫该告辞了。连忙应允:“以后若是得闲,定来时常看望老夫人。”
待要告退,韩夫人忽然问一句身边侍女:“天气好闷,外头是不是下雨了?”
侍女回:“是,略下了小雨,地面已微湿了。”
韩夫人却一挑白眉,笑道:“什么小雨!分明下得挺大!秦氏啊,你先别走,在我这里避一避,等雨停了再走。不然,湿坏了新换的衣裳。”
老夫人穿着那件独一无二的素纱单衣,犹如踏烟行雾,慢慢的走远了。
……
周氏试探着说:“她让咱们留下来避雨?可这……”
罗敷心中咚咚跳,轻声招呼两位阿婶,“那咱们就到处看看。”
第37章 叨扰
罗敷目送韩夫人背影远去; 信步走进织坊。里面的芸芸织工仍旧忙碌; 踏板综筘的声音此起彼伏,有节奏地充满整个大厅。
她目不斜视,径直走到那几架花楼旁边。
一根一根的纬线向前推进。那线里藏着的,是千变万化的瑰丽花纹。
即便是罗敷这样的织造熟手,也看得眼花缭乱,觉得迈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
直到有人叫她,罗敷才惊觉,已是申时将近。外面的雨早停了。
四架机子; 八个织工,都是三十岁以上的熟手。一个高坐在花楼顶端的挽花工; 听到脚步声,好奇地朝下看了一眼; 接着继续一丝不苟地挽花提综。
底下的投梭工聚精会神地引纬织造; 看都没往旁边看一眼。
平日里,鲜少有陌生人被允许参观花楼。但织工们见无人阻拦这三个陌生女眷,也就自己忙自己的。
胖婶也曾短期参与过修复花楼。眼下头一次看到真的花楼运作; 轻轻“哗”了一声。
罗敷低声摊派:“仔细看。周婶注意看挽花工。胖婶注意看投梭的。”
花楼的图纸; 韩夫人也许不会出让。但她方才那句“随便走走,随便看看”; 已经是再明显不过的暗示。
允许罗敷用眼睛; 把花楼的样式带回去。能记住多少,看她的本事。
周氏和胖婶当即会意。朝织工们点点头,离了个不太冒犯的距离,如饥似渴地瞧了起来。
花楼长约丈半,高约六尺。彩线密结花本; 张悬花楼之顶,数十结线有次序地横穿排列。挽花工居上,投梭工居下; 上下配合默契,使成千上万根经线交互上下。其势也敏捷,其形也清爽,犹如游鱼衔饵,又如星图推移,方圆绮错,极妙奇穷。
这才和侍女们告辞,恋恋不舍地出了韩夫人的织坊。脑海中的花楼,仍然一上一下的运作着。
韩夫人府外,人行寥寥,集市方散。街角的牛车早就等着了。大黄在不耐烦地左顾右盼。
车夫十九郎则直勾勾的看着罗敷从远走近,一脸的期待询问之色。
罗敷朝他点点头,笑道:“回吧。花楼没借来,但我心里有数了。”
她身后,周氏和胖婶也都是一脸胸有成竹之色,周氏手中还托着一张小麻纸,上面用炭笔画了个粗略的草图。
王放扶三人上车。扶到罗敷的时候,才后知后觉“咦”了一声,语气不太确定:“换衣裳了?”
去的时候是淡色细麻裙,怎的一下午的工夫,换成彩色绫绮了?更显身段优美。
下一句想说“挺好看的”,四个字在舌头上卷了一圈,终究没敢当众夸出来。
罗敷道:“说来话长。路上跟你细讲。”
然而以王放的机灵劲儿,如何用得着她解释。不用说,是韩夫人赏下来的。
他艳羡叹口气,轻声说:“早知韩夫人对小辈这么好,哪天我也找个由头拜访一番,讨点零花钱。”
这话让胖婶听见了,扑哧一声笑,奚落他:“你是小辈没错,咱家夫人可不是小辈!”
王放脸一热,恨不得把自己嘴缝上。
好在胖婶心宽体胖,只道他是说话不过脑子,没咂摸出别的来。
这边周氏也“咦”了一声。上了车才发现,这牛车后面为何多了一截呢?
王放不敢多说话了,抿嘴一笑,简单说道:“好不容易出来一趟,等你们的时候,买了一点东西。”
说是“买了一点东西”,可都得另接一截板厢来拉。那板子上盖着蓑衣布,方才下了一场雨,布面上还滴滴答答的流水。底下鼓鼓囊囊的,藏个小孩子都够了。可谓是满载而归。
两位阿婶禁不住又开始摇头。这败家孩子!
啪的一声轻响,王放又是轻轻一鞭子,拂在大黄屁股上。
他似是无意地说:“今日耽搁得久了,可得赶紧回,哪儿都别去了。不然半夜都到不了家。”
果如王放所言。紧赶慢赶,月上树梢,终于在大黄累得罢工的前夕,回到了静悄悄的白水营。
只听得虫鸣蛙叫,凉风习习,大部分人都已歇了。寨栅门紧闭,叫醒了守夜的哨兵,才给打开。
四个人都疲惫不堪。罗敷满脑子花楼,却也没力气动手做任何事。跟周氏胖婶约定,明日一早,织坊会合。
“买什么了?都是零嘴儿吗?还是消遣的玩意儿?”
王放鞭子一挥,往后头丢了一袋干粮,一小包渍青梅:“阿姑阿婶们吃着。”
车行辘辘,转瞬间出了城。城南一片翠绿桑林,刚刚被雨水洗濯干净,阳光下闪着油亮的光。
那片桑林,罗敷熟悉,连里面有多少条纵横小路都知道。
她忍不住朝那个方向看过去。不知道舅母她们……
王放把牛车赶到罗敷院门口,正看见明绣闻声出来。王放笑嘻嘻打招呼。
“阿毛啊……”
在明绣开始生气之前,快速说道:“……来得正好,帮我把这车东西送秦阿姑院子里去帮她在集市上买的。”
把秦夫人抬出来一摆谱,明绣没脾气,过来跟罗敷见了个礼。
她看看牛车后面,大蓑衣布底下的一坨,好奇问:“夫人买了什么?”
罗敷完全摸不着头脑。怎么又成她买的了?
十九郎这一下午,到底去干什么了?
然而王放已经指挥明绣,把那坨东西拖到她院子里去了,还一边贫嘴:“唉,也不知阿姑为何非要这么贵的东西。花了我十两金,从小到大攒的零花钱都没喽……”
明绣抓住重点:“……你还敢攒私房?”
罗敷不便多问,静静看他作妖。
草绳解开,蓑衣布掀开的一刹那,她仿佛被一丛温暖的闪电击中了。一下子热泪盈眶,背过身,捂住嘴,差点哭出声来。
“你、你今天下午……”
*
说起来,王放这一下午,着实忙碌。
他逛了一圈,没发现什么可买的。只花了两文钱讨了杯豆浆,捧在手里喝着。
刚喝完,看到十字街口一角,围着一小圈人。
一个浑身脏黑的小乞丐蜷在地上,苦苦哀求:“饶命……”
几个悍吏带着恶犬,将小乞丐团团围住。一棍子敲在他后背上。
“这时候知道可怜了?偷东西的时候怎么不可怜了?今儿你不把肉饼吐出来,就别想站起来!”
穿着沉重靴子的大脚,照着小乞丐肚子一阵猛踹。小乞丐冷汗迸下,嗷的一声惨叫。
周围看的有十几个,当即七嘴八舌叫起来:“别打人!”
但也只能叫叫而已了。恶犬狂吠,悍吏凶猛,手中有鞭子有棍子,谁敢上前拉那小乞丐一把,立刻也挨抽。
只能垂头丧气地议论:“就是块肉饼而已……孩子也是饿得快不行了,唉……”
有人问:“家里大人呢?”
就在此时,一辆牛车横冲直撞,顺着街边就滚了过来。一路撞翻旁边的空筐空篮子,留下一道沙尘。
驾车的大呼小叫:“牛疯啦!快躲啊!死人啦!……”
百姓尖叫着一哄而散。
几个悍吏连忙跳在一边,棍子一指:“不长眼的妖贼,活腻味了?给……给我拿下!”
然而牛车反而越行越快。驾车的哈哈大笑,招摇过市,不一会儿就绝尘而去,空留满地凌乱蹄印。
这么一打岔,那小乞丐早跑得没影了。
悍吏们惊魂未定,捂着胸口气急败坏:“追……追!两个都给我追!”
……
王放赶着牛车,一路跑出南城门,料想悍吏们不会劳神费力的追太远。于是松了绳套,让大黄休息吃草,自己迤迤然左右四顾,踌躇满志。
天空中淅淅沥沥地开始下雨。几只鸡拍拍翅膀隐入草丛。田间的农人披上了蓑衣。
他没戴斗笠也没披蓑衣,顺着小路闲逛,忽然看到路边一户破败民房,茅草屋顶塌了一半,里面家徒四壁,滚着两个破陶碗。
此时他一人独处,笑意全无,那一声叹,却有些异乎寻常的透彻。
罗敷几个人去拜访韩夫人,他不便跟进去,只能在大街上晃荡。
少年人好热闹,把牛车栓在集市最盛的路口,挑了个顺眼的摊子,津津有味地开始逛。
他不常来邯郸。每次来赶集,都觉得这街头巷尾的,没有上次热闹。
时局不稳,各路豪强军阀都在加紧扩充自己的实力。冀州牧将赋税涨了三成,一下子扫去了市集上半数的人口东西都贡献给官府了,自然没有余物进行交换。更何况,长安城的内乱也波及到了冀州。有人被株连,要么被抓,要么拖家带口的去乡下避难,房屋便空置起来,住上了野猫野狗和乞丐。
夏日午后,空气闷热,平白压抑。
于是这声音被人听见了。烂茅草里忽然??一刻,挣出来一只流着脓的小腿。
一个干枯的声音接话:“小郎君也知世道要乱?我看你莫要在此感慨,还是赶紧逃罢!”
王放微微一惊。草堆里栖着一个左腿全跛的老人。花白头发散乱纠缠,眼下皮肤堆叠得重重皱皱,两只苍蝇在那褶皱里漫步。
王放帮老人赶走苍蝇,扶他坐成一个略微舒适的姿势。
“老丈此话何来?我如何需要逃?”
老人眯眼看他一刻,咧着没牙的嘴笑了。
“小郎君不常出门?州牧方家,最近疯了似的抓壮丁哩!旁人都以为是要去山里剿土匪,可是,嘿嘿,老子我看得清楚,和十年前一模一样,他是要……咳咳,咳咳咳……”
王放帮老人捶背,心中已有答案,还是耐心问道:“州牧要做什么?”
“做皇帝啊!”老人一声怪笑,“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你没看到,邯郸城外挂着的‘土匪’头,每个月都要加几颗?家家户户收铜铁,抓壮丁,我六十三岁了,要不是自己打跛了腿,也要被捉去!……当然是我自己打的,我是看清楚了,宁为太平犬……小郎君你年纪不大,样子也不像是能杀人的,但若运气差些,让捉丁的人碰上,没几个月,你也像我一样,嘿嘿,呵呵……”
老人话音微弱,惟妙惟肖地做了个断胳膊断腿的模样。
王放应景地打个哆嗦。听老人问:“家里可有妻小?”
王放笑着摇摇头,“只有个……继母。”
老人用手刮腿上的脓,抹在皲裂的皮肤上,惨笑。
“老太婆不怕,没有年轻漂亮的女眷就好……若有,听我一言,把她们杀了!或者藏起来……州牧手下的那些兵痞啊,哈哈,嘿嘿嘿……”
王放无言许久,微笑,对老人行礼称谢:“多谢老丈提点。我会格外小心。”
他果然就此小心看路。再走一刻,眼前出现一户不起眼的小院。门前一个脏兮兮的土地神龛,不知多久没擦过;门楣上挂着几束不知何年何月装饰的干草,七扭八歪地打着结。不远处更是污浊不堪的一洼污水院子里住着的主妇显然不修边幅,脏水泼在门口,也不提到远处去倒。
院门半开着。乡民习俗,只要家里有人,白日从不闭户。
王放整衣敛袖,叫声“叨扰”。
他穿一身布衣,抬手作揖,袖间一缕清风。
张柴氏揉揉眼。不认识。
有些戒备地说:“我家地方小,不方便。小郎君找别家吧。”
王放一笑:“再走就成落汤鸡了。阿婶行个方便。”
说着,袖子里摸出七八文钱:“要是能有碗热水,就更好了。”
张柴氏这才点点头,钱收在手里,“进来吧。”
回头叫道:“懒蛋,给铺个席子出来!”
第38章 神算
王放敬谢; 缓步进屋; 规规矩矩坐席子上,余光打量着堂屋和厨房:杂物堆得凌乱,屋顶上的铁钩空荡荡的挂着; 一片肉也没挂。墙角竖个大缸,里面薄薄的一层谷豆。
再看张柴氏; 四十岁不到的年纪,头发已经花了一半。衣裳三四处补丁; 显然近来生活不易。她眼角往下耷拉着; 偷偷打量他这个避雨客人,估量着他的身份目光在他衣衫上?l了几圈,没找到明显的补丁。于是那脸色又和煦了三分。
王放故意向侧方瞥了一眼。张柴氏对上他的目光; 连忙低头垂目; 一溜烟走去厨房。
王放撇嘴。这就是她那个曾经当母亲一样孝顺的舅母?看起来不像是多朴实的人。
一抬头,又看见张览立在门口; 顶着大脑袋; 怯生生打量这个客人。
王放突然眼睛一亮,手拍大腿,夸张地“哎唷”一声。
张柴氏吓得差点把手里的水壶掉了,“喂,怎么了?”
王放死死盯着张览; 足有三四个呼吸的工夫。吓得小男孩脸色一白,不知道是不是进来个吃人的妖怪。
随后他展颜微笑,问道:“请恕小生无礼。这位……是阿婶的儿子?”
张柴氏“嗯”了一声。这不是明显的事儿吗?不是她儿子; 能和她住一块儿?
“小公子可曾读书?”
张柴氏听他把懒蛋叫做“小公子”,心中舒服,点头,随口谦虚:“读过两年,会认几个字儿罢了。不过,明年就不读了。找点活干。”
王放一下子激动万分,急得连拍地面:“为什么不读?千万要读!阿婶,我看这孩子骨骼清奇,面相不凡,日后必有大富贵,不是三公,也是将军啊!”
地上竹席破旧,居然让他拍出两个洞来。他赶紧反手罩住一个。
张柴氏怔了好一阵,才明白他的话,第一反应是怀疑。这是个疯子?
王放知她不信,啜一口热水,“啪”的一声,把碗放在地上,罩住另一个洞。
张柴氏完全听愣了,不由自主点点头,问道:“先生怎知?”
王放微笑,谦虚摆手:“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然后端起碗来,神情专注,继续喝水,仿佛饮的是琼浆玉液。
张柴氏忙叫道:“懒蛋,去给先生……”
话到一半,突然想起来自家儿子“骨骼清奇,面相不凡”,心里像小猫抓痒,笑逐颜开。
“我……我乃黄老世家,幼年得遇茅山高人,学得了相面之术,至今看相未有失手。阿婶你……”
他装模作样朝张柴氏看了一眼,掐指一算,闭上眼睛。
“若我看得没错,阿婶是七年前丧的夫,从此母子两人相依为命……不对,不对,这屋里人气还要更旺。你家里住过第三个人,只是最近冲撞了贵人,这才减了人口。从那以后,你家里便是比劫申金,甲庚相冲,财运不旺啊……唉……”
改口:“懒蛋,你陪先生坐,我去烧茶。”
……
王放信口胡诌,没几句便取得了张柴氏的信任,套出了她家的近况。
当日媒婆来访,给张柴氏带来一个美滋滋的发财梦。谁知外甥女居然抗命出逃,不知所踪。天价的聘礼自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场就让恶狠狠的贵奴收了回去,她连一指头都没摸上。
这还不算,狗腿子办砸了事,丢了个弱不禁风的女郎,自然不敢向方琼如实上报。几个人一合计,只得语焉不详地汇报说,女郎似乎也许大概约莫可能已经定了人家了……小的们不敢强来。
方琼自然觉得狗腿子办事不力。狠狠叱骂一番。
狗腿子哪能平气,转头就回来张柴氏家里泄愤。三天两头的来骚扰刁难,威胁要把她送进大牢,每次不是讹钱就是砸东西。家里生活水准一落千丈,哪还有余钱供儿子读书。
张柴氏悔不当初。一步错,步步错,那天怎么就没拦住阿秦这丫头呢!
还好最近时局混乱,冀州牧方继有问鼎中原的企图。他家的几个公子想必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无暇顾及这家子刁民。否则张柴氏还不定怎么受罪呢。
有好心邻居看不下去,劝张柴氏干脆搬家避风头。可她哪有这个钱?
王放尽量藏住眼中的厌恶之情,摇摇头。
“唔,这个嘛,小生修为不足,还算不出。不过,今日在贵宅避雨,便是缘分一场。若阿婶不弃,我帮你想想补救的办法?”
他说着站起来,抬头低头,屋子里上上下下看了一圈,最后目光锁定在内室的门帘。
严肃道:“那里面有个妨碍聚财的物件。”
张柴氏脸色一白:“是……是什么?”
王放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嗯,是个跟被服衣裳有关的物件。”
前面二十个字,张柴氏听不懂;但最后一句话是明白了的,简直五体投地:“先生真神人也!”
他点点头,十分笃定地朝那织机一指:“就是它!就是它妨碍了你家的财气。”
张柴氏大吃一惊。
那织机在家里已经放了十年,张柴氏原本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丢的。可经这“神算先生”一番大言,张柴氏的心态已然改变。那织机看在眼里,就变得有点……像阿秦一样讨人嫌。
连忙掀帘子给他看:“有、有一架织机……”
自从罗敷逃后,她的那架织机也在半闲置状态。这织机是多年前用烂木头组装起来的,许多零件已经磨损得厉害,卖也卖不出几个钱,劈了当柴烧,又舍不得。
于是只能留在家里。张柴氏偶尔也用一用。
但这织机是跟罗敷磨合多年的,张柴氏技艺生疏,织出来的绢麻稀疏劣质,缴纳赋税都让人嫌,更别提拿到市场上去卖。
王放一见,差点笑出声来。罗敷阿姊每隔几天就要念叨一次的、她的那架老朋友织机,还以为是什么神器,原来如此的普通不起眼?
张柴氏思及此处,不由得悲从中来,竹筒倒豆子,抹着泪哭诉:“……都怪我那个不懂事外甥女,好好的嫁人有何不好,非要跟人私奔,自己的名声不要不说,还连累得我这老婆子给她收拾残局,唉!我就当白养这个闺女了,她爱怎地怎地!我是好心没好报哟,当初就不该对她那么好……”
王放听到“私奔”俩字,先是后背一凉,偷偷看一眼张柴氏没把他跟当日的那个“私奔对象”联系起来。
随后心里翻白眼。看来这几个月里,张柴氏已经磨练出一套口径,逢人便说“外甥女私奔”,只字不提要卖她与方琼为婢妾,最大程度的撇清自己,博取别人的同情。
可曾想过,那在她家“白吃白喝”的外甥女,十年来给她家织了多少绢帛?
王放把该听的听完了,张柴氏那车轱辘似的唠叨,就显得有些磨耳朵。
他咳嗽一声,打断了张柴氏的诉苦,装模作样地又掐了几下手指头。
“小生明白了。看来是那个外甥女,带走了你家的财气。”
张柴氏一脸怨恨地点头,“可不是!她从小便倔得要命,做事只顾自己舒坦,从来不考虑别人!”
突然一下子想到什么,急切道:“先生既然神算,可否帮我算算,我外甥女现在何处?会不会找回来?唉,只要她能回心转意,我……我愿意付钱!只盼她自己想通,快快回家,别让贵人再怪罪我……”
听他说要买,禁不住心花怒放,挺一挺胸,叉了腰,进入讨价还价的状态。
“可以。先生出多少钱?”
王放怡然微笑,颊涡乍现,打量着那架老旧织机。
张柴氏快等不及了,他才一字一字地说:“金,一两。”
屋内一片死寂。张柴氏吓得后退一步。
“你……你再说一遍?”
王放手掌摊开,掌心璀璨一道光,轻轻送到张柴氏那双沧桑老手上。
“一两金。不还价。”
张柴氏上一次摸到金子,还是当年新婚初嫁,一对金耳?,栓住了她人生最美好的一天。
她简直要喜极而泣。家里没有秤,但掂掂重量应该不差,甚至似乎还比一两重些。
这是苍天开眼,派财神来给她送钱了!
赶紧语无伦次的答应:“好好,这机子从现在开始,就是你的了我、我去给你搬……懒蛋!来帮忙!……那个,先生可有车马?”
王放有些不耐烦:“道理么,说多了你们也听不懂。这样,阿婶将这织机拆下来给我,我要它倒还有些用。织机没了,你家自然会发财。”
张柴氏不吭声。合着是让她白送一架织机?
虽然不值几个钱,可也舍不得啊。
这人年纪轻轻的,别是个骗子!
王放微微一笑:“罢了,我渡人渡到家。我拿钱买。”
张柴氏没听清,一愣:“什么?”
“没什么。喏,阿婶清走了织机,日内必有财运,你就等着吧!到时便知我算卦灵验!对了,看在跟贵公子投缘的份上,小生再提醒一句:若要财运更旺,阿婶不妨搬家。冀州这地方……妨财。”
张柴氏张大嘴,“哦”了一声。
“雨快停了。小生告辞。”
张柴氏恋恋不舍地行礼告别。
张览也眼巴巴地看着这个有钱有学问的先生,心里充满艳羡。自己什么时候能向他一样啊……
王放忽然回头,微笑着拍了拍张览的肩膀。
“听我的话,千万要读书哟!以后好好孝敬你阿母。”
一面说,一面不动声色的在他怀里揣了几块碎金子。约莫□□两,是他全部所剩。
会溜门撬锁的一双巧手,往小孩身上塞点东西,小张览完全没察觉,用力点点头,“嗯”了一声。
王放跃上牛车,“告辞。”
于是让张览帮忙,火速取下半匹没织完的绢,将织机拆成几个大部件,给他搬到牛车上,后面加了个板,盖上蓑衣布,粗麻绳结结实实捆了好几圈。
再偷偷摸摸袖子。小碎金子还在呢。
张柴氏简直要合不拢嘴:“先生,先生还看上了我家里的什么物件,都可以商量……那个铁锅不错……这条凉席也挺新的……这条被子,夏天用不着,我刚给洗干净……”
王放忍俊不禁,连声应和着“不要不要”,见张柴氏仍然锲而不舍的推销,小声打趣:“阿婶家里还有外甥女吗?我倒不介意……”
不出一刻,张柴氏大约就会发现这第二笔横财。也算是确保了他“算卦灵验”。
又是搓手又是跺脚,没头苍蝇似的乱转了一阵子,又忽然想起什么。阿秦这丫头,以前是不是喜欢往织机木条的缝隙里,塞首饰什么的?天知道她这几年攒没攒私房钱……
说卖织机就卖织机。可不能便宜卖了别的。
张柴氏赔笑:“容我再检查一下……也许有杂物在里头……”
王放察言观色,徐徐道:“黄金一两还不够买这里面所有的零零碎碎吗?阿婶,做人不可太贪。你再动一下这机子,莫怪小生变卦。”
张柴氏哪敢跟他作对,赶紧鞠躬改口:“没,没有。不变卦。”
张柴氏搂着儿子,恋恋不舍地目送他远去,感觉好像做了一场梦。
罗敷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轻轻重复:“……十两金?”
十两黄金,对于一架普普通通的老旧斜织机来说,完全是天价。王放就算再不谙世事,也不会平白做这个冤大头。
还是他“小到大攒的所有零花钱”?
禁不住抬头看他,一肚子的问题。舅母和阿弟还好吗?有没有被方家报复?可曾寻找过她?可曾想念过她?
但王放神色如常,当着明绣的面,只是点点头,然后朝她行了个礼。
“阿姑早点安歇。孩儿告退。”
另一道缝隙里,掖着一截破碎的织锦护腕,是当年张大响从废墟里挖出来的、罗敷父亲仅存的一件遗物。罗敷已经不记得阿父长什么样子了,更不记得这护腕从何而来。
梁木上挂着一个小布袋,里面是罗敷从小到大画过的绣样,厚掂掂一叠;外面的小抽屉里,盛着一团针线,几件簪钗,几十枚钱她的一半家当几乎都塞在这织机里了。
罗敷有点想不通,以舅母张柴氏的性格,卖织机之前,她怎么会想不到在里头掏一掏呢?
多半是因为王放开价慷慨。
这十两金,抹清了罗敷对舅母的最后一点点亏欠之情这笔钱虽然比不上方琼给的买身钱,但聘一个小户人家的女郎绰绰有余。舅母拿在手里,估计会做梦笑醒吧。
罗敷心中盘算,有了这笔钱,舅母她们定然可以完全摆脱钱财上的困境,甚至搬家另起炉灶,搬出方琼方继的管辖范围。自己再不必为他们担忧。
……
翌日清晨,罗敷来到织坊。周氏、胖婶、还有几个平日里勤劳手巧的妇人,已经全都等着了。
过不多时,王放也来了。带了几个身强力壮小伙子。花楼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