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本荣华-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是把二叔婆气的一个倒仰。
不过这祖孙二人总是这样说话打趣,站在旁边的几个大丫鬟都见怪不怪,还纷纷赞扬邓睿好本事。
二叔婆老年孤独,膝下只有一个大女儿,嫁到云南却没了,留下邓睿。唯一的儿子大爷又是从妾室那里抱过来记养,大爷和二叔婆向来不合,娶妻后就去福建自立门户,把老人家留在滁州,过年才回来一趟。往年在府里总是孤孤单单的,没得儿孙承欢膝下,邓睿来了才见有了笑意。
邓睿好是一通劝说,又哄着二叔婆把药喝下了,才道:“您好生歇着,我回屋看书去了。”
“哟!你倒赶上勤快了。”二叔婆一惊一乍道。
邓睿站起身来,抚平胸前的褶皱印子,边笑道:“六表妹身子不好,要是她嫁给我,总不能叫他跟着我受苦。我想了想,考取功名才能好好照顾她。”
二叔婆像是不认识邓睿似得,紧盯着他,好一会儿才笑道;“看来是下了决心,好好。只要你考中秀才,甭管是你大舅母还是大舅伯应不应,我都要景秀进你邓家的家门!”
正文 第二十四回 夫妻争议多 兄妹初见面
傅正礼自府衙回府,英飒的面庞带着酒红,脚步沉缓,霍氏瞧出饮过酒,忙迎上去搀扶:“老爷又喝了不少。”扶着傅正礼坐下,倒了清茶醒酒。
傅正礼端起桌上的白瓷浮纹茶盏浅啜一口,慢慢道:“新帝派遣的左都督邵谦前来赈灾,他今日刚到,我去迎了,少不得设宴接风,多吃了几巡酒。”
霍氏听出奇:“这赈灾往日全是文官,这会子怎么来了个武将?还有五军左都督不是周大人吗?什么时候出了位邵谦?”
霍氏一连几个问题,傅正礼呷下一口茶,细细说起道:“你也知道,前年瓦剌入犯,太上皇御驾亲征,之后兵败被俘。孙太后与朝廷重臣即刻拥立太上皇的弟弟郕王为帝。郕王这才登基两年,去年闹洪水,今年又是雪灾,百姓怨声载道,怕是他登基名不正言不顺,惹怒天神。如今民愤四起,太上皇又被释放回朝,新帝遥尊他为太上皇,可百姓都言重立太上皇为帝,新帝大发雷霆,一面开坛祈福,一面改革内政。暗地里还授意太监去贿赂权臣,甚至把拥立太上皇的老臣致仕罢黜,周大人也难例外,新帝扶持自己的亲卫兵,升了那后生将领邵谦为左都督。年纪轻轻,就升了正一品,急于立功,这才请缨亲自来赈灾。”
听了这么多,霍氏暗暗点头,心底突又一紧:“老爷,新帝改革内政,会不会波及你啊?”
傅正礼叹气摇头,不语。
霍氏急道:“你看季伯父不就是因着教过太上皇念书,才想着避讳离开京城吗?而你可是当年太上皇登基后,钦点的状元啊,还做过太上皇的侍读,与他总算有过渊源,新帝改革,会不会把你也革职了?”
霍氏说得心惊肉跳,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傅正礼忙道:“你先不要担心,新帝改革内政,先从内阁六部等京城官员起始,我在滁州,还没这么快。再说当年我只在翰林院任侍读一年,之后也没升任内阁,请辞来滁州为官。与太上皇那些情义早淡忘了,新帝未必记得。”
霍氏还自忧心:“新帝不记得,就怕底下那些权臣记得啊?与你同科进仕的,不少在吏部礼部任了郎中,曾经就眼红你,就怕他们参你一本。不成,我得修书一封给我父亲,让他通融京中的人脉,到时候为你说说好话。”
“太太你别急。”傅正礼拉着霍氏,按捺住道,“做了这些年官,我如何在京中没关系,若有消息,那些同僚会及时传信给我。”
“只怕远水也救不了近火,他们在京中自是水深火热,哪能顾及到你。老爷,小心驶得万年船,咱们府可千万不能有个好歹。我过会就写信给我父亲。”
傅正礼无可奈何地一笑:“随着太太罢!”
霍氏稍安了心,想起景沫对徐恒有心之事,忙问道:“老爷,这新任左都督邵谦人品如何?”
傅正礼狐疑地睨了眼霍氏:“太太在想些什么?”
霍氏缓缓道:“你说他是后生将领,想必不到三十岁,这么年轻就任一品武将,自有些本事,说不定配我们沫儿正是应当。”
傅正礼嗤笑一声道:“太太,那后生今年二十有五,端的气宇轩昂,威风赫赫,相貌才学一等一地好,也还未娶妻。”
霍氏难得听傅正礼这般夸赞,未能注意他神色,拍案道:“这样说,这门亲事还有希望……”
傅正礼当即冷笑一声:“真是越发心高了,你也不仔细想想,那邵谦少年成将,京城多的是名门高官去他府邸说亲,我还听说就连长公主也有心倾慕,将来未必不是驸马,沫儿如何与公主相较。这门亲事高攀得不知多少,你还是少想些,沫儿的婚事我总有人选。”
“什么人选?”霍氏在这门亲事上头次与傅正礼有分歧,“二丫头嫁到户部左侍郎林府,她是庶出就嫁入三品高官府里,我们沫儿是嫡长女。我曾说过,不求她嫁入王侯伯府,但也绝不能嫁给低于三品的官员,不然你叫沫儿的面子哪搁,我的面子又哪搁,还有老爷你的脸面也全没了!”
傅正礼眉头大皱,霍氏不顾他面色,一口气接着道:“沫儿的婚事,我断断不能委屈她。她从小蕙质兰心、通情达理,就连二丫头抢了她亲事,她何曾在我们跟前哭过闹过。单是这份大度,老爷也不怜惜怜惜她,还说什么有了人选,这话来气我。不是我心高,这满滁州,不少公子想来结亲,都被我拒绝,就是因为没一个配得上沫儿,就算留她在家至十七,成了大姑娘,我也不能糟蹋她,随意配人。”说着说着,抬了袖子揩眼角。
傅正礼忙劝道:“我从未想委屈沫儿,她是家中长女,这府里的女儿我最心疼她。可是那邵谦不是咱们能攀得上的,他年轻,心高气傲,就连我都不放在眼底。方才宴席上,你是没瞧见,李员外郎一个劲给他敬酒,言语中有意无意有攀亲的意思。邵谦也知他意,就笑着说起京中趣闻,说什么兵部尚书的小女儿,貌美如花,却有狐臭,一靠近,难闻至极。又说刑部右侍郎的妹妹,窈窕淑女,可惜无胸没臀,怪没意思。他这起混账话都说得出口,真是有辱斯文!”说到这里,气得瞪眼捶桌:“还说文华殿大学士的嫡长女,人家那可是名门才女,他却说,作的诗词,附庸恶俗,当众竟念起那诗篇,取笑不耳……太太您听听,他恨不得把京中高官小姐一一数落,就他这般放荡不羁,在他眼底,天底下没一位小姐配得上他!”
“这……”霍氏被傅正礼这通说,一时哑口无言,还想言道,“也许真是京中没他中意的呢?再说你不也说不少官家想攀亲吗?才来滁州就有巴结,或许只是敷衍之词?老爷阅人无数,这点还看不出来。”
“你怎么就是想不通,不管他是不是说的推托之词,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他就敢出言不逊,我是断断瞧不上。”傅正礼肃然立起,毅然道,“原本我写了请柬,请他做客,看太太这意思,还是不了,省得沫儿遭他羞辱。”
语罢,就往净房去,霍氏赶紧跟上:“老爷,沫儿十七了,她是家中长女,婚事不可再拖下去了,免得延误了其他女儿的婚事,就算你不为沫儿着想,也该为景月、景蝶想想啊!更何况,邵谦在新帝跟前受宠,若他成了你女婿,哪里还怕被新帝革职,你便趁着他人在滁州,请他来府中做客,我看看他人品,果真那样傲气,我再不作念想。”
傅正礼看霍氏如此强硬,只好道:“随你。我写了请柬,他要不来,你也妄作念想。”
霍氏这才笑开了眼:“如老爷所言。”又去叫外头的小丫鬟打点净房。
傅正礼当前想起一事,问:“对了,六丫头的事,你怎么还没见动静?”
霍氏道:“明日我就带她去看景荣。”
傅正礼颔首,掀了帘子往净房去。
次日一早,霍氏就和陈丰家的去清风阁,见景秀气色不错,便笑着道:“回了这么些日子,都没去看看你大哥,你大哥早听说你回府,好几次都跟我说想见你,择日不如撞日,我看就今日吧!”
景秀微微惊讶,但又很快抿唇笑道:“是女儿不懂事,早该去看望大哥的。”
霍氏笑了笑,就和景秀坐了软轿往外院去。
大少爷傅景荣住在外院靠东,出了内院,绕过一字大影壁,是一条砖砌碧瓦甬道,甬道尽处便是一个小小的二门,门左右三间厢房,厢房内有小厮出来迎,环着的三楹精舍开着穿堂隔扇门。景秀留心看那门上匾额,隶书“暮苍院”三个大字。
落轿跨过隔扇门,往东首有三面游廊,中间摆着落地大理石屏风,地面花砖砌成,两边别无杂树,只有道透空的花墙,偌大的院子安静得仿若无人。
景秀就此迟疑了半日,连霍氏在她旁边说这什么也没听清,还是白苏在旁边轻轻碰了她,她才回过神来,就看到霍氏眼睛睃在她脸上,她忙垂下脸,自有落落大方的从容低声道:“我在想,为什么大哥的院子里看不到一棵树?”
霍氏露出笑来:“以前这里也是遍布植树的,景荣喜欢安静读书,夏日里嫌知了吵个没停,冬日里雪打在树上,化雪的时候水滴声,他也嫌烦,索性就把院子里的树都挪了。”
“大哥真是用功。”景秀神色自若地笑着,重新垂下脸时却笑得苦涩而僵硬。
霍氏没有多注意,拉着她往屋里去。每走一步,景秀脚底如灌了铅似的沉重,仿佛听到自己的心跳怦怦的,跳在嗓子跟前。
到了主屋里,门口有两个小厮屈膝行礼,进去通禀。进了里屋,接着来了两个丫鬟,穿着一绿一紫的比甲,模样只是中等,给霍氏和景秀请安,才道:“徐大夫在为大少爷请脉,太太稍等会吧!”
霍氏却抬了手:“我带他六妹妹过来看他,徐恒也是为景秀看过脉的,别拘着礼了,去打帘子,我们进去。”
两个丫鬟不敢怠慢,这就领着往酸枝木嵌珐琅绢素屏风里面去,帘子一撩开,景秀闻到一股刺鼻的药味,这种味道熟悉却又陌生,她屋里也充斥着药味,却远没有这样的浓烈。
入内室看到的第一眼就是徐恒的身影,他不慌不忙地起身给霍氏请安,朝着景秀颔首,算作问好。
而躺在帐子里的人,突然唤道:“六妹。”声音微弱却带着坚韧,让人听了心口一悸……
正文 第二十五回 九九消寒图 鸳鸯锦被图
景秀提起脚,一步一步地走到床前,看到一双噙着温和笑意的狭长眸子,英挺的鼻梁下有着一张薄薄的唇,笑起来嘴角微微向上翘起,只是脸颊干瘦,双目却显得有神,有这样一双眸子,难掩他浑身带来的清贵。
这样怔怔地四目相对,两个颤抖的字音从景秀嘴里跳出:“……大哥。”
傅景荣笑意更浓,漂亮的眸子对视上景秀,有些虚弱地道:“听丫鬟们说,六妹生得漂亮,我看比得过其他妹妹。”
霍氏笑着走近,坐下来给傅景荣掖紧被角,脸上尽是慈母的笑容,“哪个妹妹到你眼底都漂亮。”
“六妹却不一样。”傅景荣笑得舒朗。
“哪不一样了?”霍氏问得和善,语气带着几分宠溺。
傅景荣目光看着景秀,狭长的眸子变得审夺起来,仿佛要看个透彻,突然笑道:“六妹像是在哪见过,总觉得亲切。”
霍氏闻音脸色倏然大变:“别胡说!”
屋子里的人听到霍氏声音,身子皆有一颤,景秀不禁向后退一步,埋下脸来。
陈丰家的看气氛,忙解围道:“哥儿不知,六小姐是柳姨娘的女儿,跟柳姨娘长得一模一样,老爷爱作画,给几个姨娘都画过丹青,兴许是在老爷屋里见过也未必。”
霍氏缓和了脸色,顺着话笑道:“说得是。”
傅景荣也笑道:“是在父亲书房看过,怪不得很眼熟。”说着,就朝着景秀招了招手:“六妹,坐过来,大哥和你说说话。”
景秀脊背挺得笔直,坐在霍氏旁边,一言不发。
“这么胆小可怎么好。”傅景荣低声评价,让景秀心口漏跳一拍。
霍氏笑道:“你六妹自幼在外长大,刚回府,话少了些,你们又是第一次见面,自然亲近不起来。等你病好了,和景秀好好相处,她也就不会这样了。”
景秀含笑着说了:“是”。
傅景荣双眸一直看着景秀,并不多说话。景秀被他看得不自觉低垂下脸,他才转过脸去,喊了声“松音”。
穿着绿色比甲的松音走来,轻声道:“大少爷有什么吩咐?”
傅景荣道:“把那幅《九九消寒图》拿过来。”对景秀道:“不知道今日六妹会过来,我身边也没些女儿家的玩意,把这幅画送给你。”
景秀不好意思,霍氏推了推她的手道:“你大哥一片心意,收下就好。”
白苏这才帮景秀收好。
景秀又从白苏手里拿了个锦盒:“不知大哥喜欢什么,我不懂读书,只会做些针线,自己闲暇时做的暖膝,望大哥收下。”
傅景荣笑得璀璨,要丫鬟接下,并不打开来看,就说了声“谢谢”。
霍氏看徐恒还在屋里,如往常一样问起病情来,徐恒道:“脉象略好些了,饮食也规律,比往日吃得多。”
只是两句简单的话,霍氏眼底就布满了泪水,知道徐恒总是捡好听的词说给她听,却都是无怪乎病情好转的事。
傅景荣安慰道:“母亲,我没事的,六妹还在这呢。”
霍氏擦干了泪,就笑起来,连连道:“你说得对,你不会有事,母亲绝不会让你有事!”
傅景荣又朝景秀望了眼:“六妹日后要常来看我,你看我一个人住在外院冷冷清清的,你要多来。”
景秀轻声应了是。
傅景荣说完那句话,就慢慢地躺下了,身边的大丫鬟松音帮他取了金色青花引枕,铺好呢面厚绒毯,他唇角含着笑意,像是累极了般地阖上目。
霍氏不再多说什么,拉着景秀的手往外面去,压低声音道:“你大哥很少见客,就算其他妹妹过来看他,也说不上几句话,这就是他的脾性,别放在心上。”
“我明白。”景秀恭谨回道。缠绵卧榻的人都会生出脾气来,这点她深有体会。
徐恒陪着霍氏和景秀出门,在屋檐下,霍氏问徐恒:“你看什么时候治?”
徐恒身子微微一动,短促地思虑后,看了看外面还在飘着的小雪,道:“需等天气好些才行。”
霍氏瞥了眼身后神情恍惚的景秀,扬起眉毛,郑重嘱咐道:“要尽快!”
落下话音,就直往前走。
景秀赶紧跟上,从徐恒身旁经过,看到他唇角一张一合,她脚步一顿,很快就垂下脸跟上霍氏的脚步。
屋子里的傅景荣缓缓睁开了眼睛,松音正要把景秀送的锦盒打开,傅景荣突然出声道:“扔了吧!”
松音手指一颤,看傅景荣又阖上目,立刻拿出去仍了。
景秀和霍氏坐轿回内院,霍氏随意地交代了几句,说得大抵是要她好好休息,别累着等语。
回到清风阁,她深深叹了口气,是不信任才不好开口吧!霍氏对她到底是防着几层心的,要走近一个人的心,除了顺着她,还有什么最快的办法呢?
她捧着花茶喝了几口,神色变得严肃,问一旁的白苏:“白苏你说,母亲如今最在意什么呢?”
白苏定神想了会:“太太这首要在意的自然是大少爷的病情,为了大少爷的病,没少操碎心。虽请了徐大夫来诊治,有些起效,不过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好,这成了太太的心病。还有便是为大小姐的婚事烦心,本来去年大小姐就该出阁,不料倒是二小姐先嫁了。因开了这道先河,二太太就立刻给三小姐说了亲事。如今四小姐、五小姐都满了十五岁,还没议亲,太太也没提过一句,显然是要等大小姐出阁才会提及。”
二小姐景颜在景沫前头出嫁,这是清楚不过的,有传言说是景颜有意抢了景沫那桩婚事。后来三小姐景薇的婚事也不能再拖,二太太曾经和二老爷闹得不可开交,景薇是二房庶长女,看到景颜一出阁,二太太就顺理成章给景薇说了媒。
两桩心头病压着,大哥的病情暂且不提的话,那么最忧心的便是景沫的婚事。到底霍氏会为景沫选个什么样的夫婿呢?
念头闪过,景秀又问道:“你知道大姐姐和二姐姐是怎么回事吗?”
白苏眼神一转,盯着那边门扇,转身去关好房门,这才轻言慢语道:“说来倒也奇,也就是去年太太生辰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太太会要小姐们共同绣一件绣品为贺寿之礼,这件绣品也不算太难,但是太太只给几日时间绣好,又不提前透露绣品花色,让小姐们临时刺绣,就是为了考验小姐们的绣工。除了为贺礼外,太太还会请通家之好来做客,到时候把绣品拿出来。不少望族家的夫人看到绣品上的刺绣,因为一幅绣品上,绣法各不一样,看中的就会询问是府里的哪个小姐绣的……”
景秀慢慢细听,大致明白了意思。两家结亲除了看门楣外,还要相看小姐是否蕙质兰心,不求多有才学,也要有一双巧手。江南重绣,会刺绣的女子多半都贤惠。难怪在乡下的时候,巧娘要逼着她学刺绣了。
而霍氏就是通过绣品来展现傅家的女儿是贤德兼备,也好在说亲的时候锦上添花。
白苏停了停,继续道:“去年请绣娘画了鸳鸯锦被图,所有小姐在锦被上绣戏水的鸳鸯,锦被上中间那对鸳鸯画得最大的是给大小姐绣,而其余小姐则围在旁绣小鸳鸯。当时,二小姐花了心思,把小鸳鸯绣得栩栩如生,却唯独没绣眼睛。户部左侍郎林太太看见,当下把二小姐请去询问,二小姐却说,‘满池鸳鸯,有眼缭乱,不如无眼择近而依,虽为苦命,可相濡以沫,情深意重,羡煞旁人’。”
景秀恍然大悟,不禁夸赞道:“二姐姐真是才思敏捷。”
“可不是。”白苏赞同道,“当日,二小姐风头盖过大小姐,原本太太是想让大小姐与户部左侍郎家的大公子结亲,奈何林夫人独爱二小姐,一月之后下聘,迎娶二小姐进门。”
“那大姐姐岂不恼上二姐姐?”
“这倒没有。”白苏笑道,“大小姐温婉贤淑,一向不与众小姐争,她是长姐,对妹妹们很包涵,老爷常常夸赞她,在滁州也素有贤名。可是自三小姐出阁,大小姐却还待字闺中,太太很是着急。”
这样看来,还真是景颜抢了景沫的婚事。听景颜那番别出心裁的言论,她该也是个极聪明的人,怎么会故意抢景沫的风头,在鸳鸯上留了心思呢?明明知道那是霍氏给景沫说的媒,她都敢抢?是病疾乱投医,关键时候放手一搏,为自己婚事谋得好前程,还是真相另有其他呢?
景秀没有多想,她该想的是,在这次生辰宴来临之前,会不会再有什么波折?
正文 第二十六回 难言羞口齿 论病细前源
霍氏和陈丰家的回到远香堂,看傅正礼在堂屋里吩咐请邵谦来府的事宜,她笑了笑,走进屋道:“老爷今日怎么没去衙门?”
傅正礼道:“等着你的回话。”
霍氏脸上微有惊疑,并不答话,走到一旁的太师椅上坐下来,把手中的暖炉交给白蜜:“去加点炭。”
白蜜伸过手接着了,和白芷一齐退下去,屋子里的其他人也随着退出去,只剩下陈丰家的在里头伺候。
片刻后,傅正礼放下手头帖子,抬起眼问道:“怎么样?没有说吗?”
霍氏就叹口气,蹙起眉头道:“这件事老爷叫我怎么好开口呢?连我都不信有这样荒唐的事?再就是万一她不同意,还把事情到处嚷嚷怎么办?我再想想。”
傅正礼正了正身子,皱眉道:“你一直拖到现在都不说,是还不全信任景秀吧!当初决定把她接回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早就该想到今日的事。她人也回来了,迟早都是要说,拖久了对景荣全无益处。”
“老爷以为我想拖着吗?我还不是想把事情更容易掌控点,景秀那丫头看上去老老实实,唯唯诺诺的,可心思重得很。她觉察到我要把她嫁给邓睿,一晚上就思虑过甚吐出血来,后来好些了,她又很顺从懂事地接纳了,这样的转变,能不让我多想吗?”
“那你想怎么样?”傅正礼反问道,“你要把景秀嫁给邓睿,她知道了不好想也是应该。你想想看,她才刚回来,你就合计着把她嫁出去,她能往好的想吗?还以为我们把她接回府,就是为了把她嫁给邓睿。可是你是她母亲,她又不敢违抗你的命令,只好接纳了。我看都是太太你想太多了。”
“老爷的话我也不是没想过。”霍氏软和了语气道,“我当然愿意景秀真的是如她外表看到的那么顺从,可景荣的事我不敢有一丝差错,闹大了不好收场,我还要试试她才好决定。”
傅正礼就不耐烦了:“我说你这是妇人之见,她一个小姑娘家,能翻出多大的事来,你管理着内院,她敢到处嚷嚷,你也有的是办法堵住。说要试她,要试到什么时候?”
霍氏急着站起道:“为了景荣,我一定不允许有任何差错。这事我自有主张。眼下就有一个机会,如果她没别的心思,将来我会好好补偿她,等她出嫁,给她多添置点嫁妆,断不会委屈了她。”
傅正礼哼了一声,拿起桌上的折子甩袖大步迈出去。
“唉!老爷!”霍氏急着挽留,看傅正礼头也不回地走出去,按住了额头,身子摇摇晃晃的。
陈丰家的忙扶着霍氏坐下来:“太太别气,来喝杯茶。”
霍氏喝口茶,抚了抚胸口,满面不虞道:“他这是什么意思,给我脸色看?成亲这么多年,家里大大小小不少事,他何曾这样给我脸色!”
陈丰家的劝道:“太太您也是知道老爷从不这样甩脸色,跟您都是笑着有商有量,刚才我在旁可都听清楚了,是您语气太急躁了些,老爷近来公务繁忙,家里又一箩筐的事,任谁都难免会心烦,您体谅体谅。荣哥儿的事您着急,那老爷还不是比您更着急,今日都没去府衙,就等着问您情况呢?”
经陈丰家的这番话道来,霍氏也平静了心情:“你说得有道理,刚才我是语气重了点,没顾上老爷的心情。一进来看老爷还待在府里,就知道是为了景荣的事没去衙门,我却说要试探景秀,他跟我急也是应该。”
“您这样想就好。”陈丰家的满面堆笑,又道,“太太不是我说您,为了荣哥儿的病,您疑心也是重了。老爷说得不无道理,您掌管着府里内院,六小姐刚回府,借她十个胆子,也不敢和您对抗。再说了,荣哥儿是她的亲哥哥,她不会见死不救……”
霍氏挤眉瞪眼,赫然打断:“浑说什么胡话!”
陈丰家的看霍氏脸色,温言劝道:“太太,您何苦这么为难自己?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老爷都没说什么,您何必耿耿于怀呢?先前荣哥儿就说了句觉得和六小姐亲切,您就脸色大变,这看在荣哥儿眼底,岂不是会起疑心来。本来他和六小姐就是亲兄妹,两人那模子里都是有些相似的,您越是在意,荣哥儿就越是觉得不对劲。老奴今就壮着胆劝劝您,为了荣哥儿,您还是和六小姐把话挑明了,这心里的一根刺总得要拔出来,没得再拖延下去,荣哥儿这病更重了。”
霍氏唇角动了动,面色一阵阵白,叹声道:“你以为我不想说吗?可我怕话一出口,六丫头怨愤我,把我守了十八年的秘密嚷嚷出去,传到景荣耳里,他还会认我为娘吗?他可是我的命根子,是我一手养大的骨血啊!”
霍氏越发激动地按着心口:“刚才坐在轿子里我本想说了,可看到她那双眼睛,跟柳姨娘一模一样,就好像柳姨娘还活着,她又回来跟我抢荣儿……”
陈丰家的捏着一把冷汗,荣哥儿的怪病,需一味药引,便是亲姊妹的血,可荣哥儿却不是太太亲生,他是柳姨娘的儿子,与景秀才是亲兄妹。
这个秘密整整有十八年了,若不是荣哥儿这怪病,府里上下没一个人知道,连老爷都是不清楚的。
太太系名门望族,是孝廉公的嫡长女,孝廉公为人刚正不阿,一生清廉,教导的子女也各个强干,太太幼承庭训,最重礼数。十五岁嫁来滁州,当时傅府虽说也是官宦世家,却远没有世袭的孝廉公府尊荣,太太嫁给老爷算是低嫁了。幸好那年老爷高中状元,这才结了姻亲。
嫁来两年,太太尽心尽力打理中馈,又帮着老爷疏通官运,把自己两万两的陪嫁耗去大半,傅府能有今日荣耀,太太也是功不可没。
可唯一遗憾的是没能给傅府添子,太太这才帮着老爷纳妾,又把自己两个丫鬟给老爷当陪房。第三年,好不容易有孕,九个月大时,太太却发现老爷在外有个青楼女子,柳如眉,而且也怀有身孕。太太自幼学的规矩,绝不能与青楼女子共侍一夫。情急之下找到柳如眉,太太怒火中烧,扬言要将她腹中胎儿滑掉,不想意外的,两人争执间,都动了胎气。
太太产下男婴,却是个死婴,而柳如眉也同时产下男婴。太太怨恨,使计调包,让柳如眉误以为自己的儿子死了,而太太则抱养她的儿子,取名景荣。
太太神不知鬼不觉地做下一切,连老爷也瞒住。柳如眉身子虚弱,产下男婴便晕厥,她以为自己的孩子已死,不久之后离开滁州。
后来太太又生下了大小姐景沫,老爷有一日却突然说要纳柳如眉为妾室,太太多方阻挠,可老爷一意孤行,终究是让再度怀胎的柳如眉入了府。
往后太太寝食难安,夜夜梦魇,担心她调包一事被揭穿,怕柳如眉是来回府调查,是来抢走荣哥儿,欲将她赶出。不想柳如眉临盆之际,太太终于让那个女人彻底离开了!
可是,荣哥儿的病,不得已让柳如眉的女儿重新回到傅府。
想起这些过往,陈丰家的只觉得惊心,满以为这一辈子她都会和太太守住这个秘密,未料到事情已经到了要揭发的一日……
这样想着,有丫鬟进来禀告道:“二太太和恭少爷来了。”
霍氏有些意外,拿帕子揩了揩眼角,整了整衣襟,重新露出妥帖的笑容来:“快请。”
分家后,二太太这些年很少来大房,二房的几个孩子也往来得少,这次把景恭带来,霍氏不用想,也知道是为景恭去县里参加县试的事而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