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明-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崧正要离开,柳三立却叫住他,问道:“殿下,我还有一件事情,若是他们不抬高股价,只是这样稳定的收购,那该怎么办?”

朱由崧笑道:“那就把股票都扔给他们,不过他们手中的银子还不够购买足够的股票,只能用歪招,他们不想大出血,我却一定要让他们大大出血!”

“要是他们不买了呢?”乔文秀不禁问道。

朱由崧笑道:“就算是不买了,我们也没有什么损失,而且还能从股市上大赚一笔,毕竟我们是庄家,况且他们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个下金蛋的母鸡的!”

乔文秀的感觉敏锐,已经感觉到朱由崧有放弃联合矿业公司的打算了,便不再多问,他很早就感觉到朱由崧有一个很大的计划,似乎近年来发生的事情,都在他的掌握当中,这种人是天生的领袖。

果不其然,联合矿业公司的股票被吸纳了大半之后,对方开始抛售,而此时皇帝也正好批准了福王就藩的诏书,正式下发,并且刊登在邸报之上。

那些散户不知其理,不禁议论纷纷。

“今天联合采矿钢铁公司的股票怎么会挂上这么多,都有五百股了,是谁有这么大手笔?”

“是啊,是不是有什么变故了?”

此时有个人凑上前来,说道:“你们还不知道啊!邸报上说了福王就藩,那联合采矿钢铁公司可能就要收归官有了,毕竟那可是每年上千万收益的大金库,这大明朝旱灾不断,各处流民日渐增多,朝廷也需要这些钱来赈济灾民呢!”

这话说得有真有假,如今大明朝天灾不断,灾民四起,也是真的,朝廷需要这些钱也是真的,不过朝廷需要的钱都是通过分红的形式得到的,根本不需要将这个公司收归官有,想要将联合采矿钢铁公司纳入手中的却不是朝廷,也不是万历帝,而是东林党所代表的那些江南财阀。

谎话说得有真有假,才能让人相信,此时那些散户就信了,纷纷叫道:“那得赶紧把手里的股票出手,否则可就玩了!”

那个刚刚跟散户说了这个消息的人,嘴角却微微上翘,同时将大帽帽檐下拉,盖住了整个脸,来到了交易所旁边的茶馆当中,找了个雅座坐下,在他对面的那个人赫然就是一直与福王他们作对的邵杰。

邵杰的姐夫沈家,原本就是江南有数的大户,而他又与李三才相交甚笃,在江南士绅和朝廷百官当中都有着自己的人脉,让他组织众人操纵股市,自然是最合适不过了。

而那个散布消息的人则是江南王家与邵杰的联络之人,名为王钰,算是王家得利的经济人才,王钰做下来,喝了口茶谁,润了润喉咙说道:“邵先生,如今那些散户已经开始抛售了,我们该怎么办?”

邵杰说道:“先沉住气,现在的价格虽有波动,不过还不是太大,我们必须等价格继续降下来,才能去买,否则我们手里的银两还不足以买下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控制整个公司!”

不过很快邵杰就沉不住气了,散户和他们都纷纷抛售,但是马上就会被别的买家吃进去,这种大量吃进股票的行为,非但没有造成股票价格下降,反而让股票价格持续上涨,王钰不禁说道:“邵先生,现在怎么办?要不要马上跟他们争夺股票?”

邵杰说道:“不行,或许有人想要投机占便宜,暂时不用去管他们,明天继续抛售,以高价吃进我们的股票,还有大量的跟风散户,我就不信他们会有这种财力!等到股价被我们打压下去的时候,我会让他们配得连裤子都不剩!”

邵杰跟朱由崧这种把金银不当回事的人比财力,那注定是要悲剧的!很快邵杰抛售光了自己手中的股票,但是联合矿业公司的股价却一直居高不下,这让他不得不前往拜访如今的东林党当中主事之人赵南星。

顾宪成已逝,叶向高是个温和长者,李三才被逐,如今东林党中最有威望和能力的也就是赵南星了,赵南星此人为人正派,而且刚毅果决,在处理福王的事情上,已经表露出这一点,只要占据大义,借势而发,福王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便已经一败涂地。

在赵南星的府邸客厅当中,足足站了一个时辰,没人奉茶,甚至连一个座椅都不给他准备,赵南星对邵杰这种不学无术耍弄阴谋的人,是十分看不上的,若不是李三才的推荐,他连看都不会看邵杰一眼。

晒了邵杰一个时辰,赵南星才姗姗出现,径直坐到主座之上,却不请邵杰坐下,只是问道:“邵杰,你这次来做什么?”

邵杰勉强露出笑容,说道:“学生乃是为赵大人前程而来?”

赵南星冷冷说道:“那就请回吧,赵某此生只谋苍生,不谋己身!”

邵杰怒火中烧,说道:“那么事关联合矿业公司呢?”

赵南星不禁一愣,如今的联合矿业公司已经发展成一个庞然大物,每年出铁出钢无数,朝廷虽说是在其中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实际上控制权却在福王手中,福王不把这些钢铁用到正途,反而将其浪费在建造大楼,打造车辆上。

现在大明正是乱象频发的局面,若是有这些钢铁打造器械,必然让大明军容一振,而且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财源,若是能够控制在手中,对他日后施政,有莫大的好处。

赵南星说道:“这话怎么讲?”

邵杰说道:“如今这联合矿业公司当中有三成股份控制在户部李汝华大人手中,只要我们在股市上再购得百分之二十一股份,我们就能够以绝对控股的大股东身份,召开大会,要求对方改换经理和总经理这些职务,到时候这个公司自然就能够掌握在我们手里!”

赵南星说道:“你们掌握了多少?”

邵杰苦笑道:“如今联合矿业公司的股票一直上涨,我们手中的银两,只买到了百分之七的股份,就已经财力不逮,我希望赵大人能够阻止江南大户一同来收购股票!”

赵南星点了点头,说道:“好,那遵化冶铁局原本就是官营,如今的联合矿业公司自然也不例外,我回去做的!”

邵杰根本没有将股票价格打压下去,只能以高价来购买这些股票,柳三立则一边以庄家的身份来跟对方竞争采购,抬高价格,一边却偷偷向外抛售股票,渐渐将手中的股票全部抛出去,转换成现银,因为赵南星性格执拗刚强,根本不计成本地收购,最后粗略一算,居然一共得银近六千万两。

朱由崧对这个成绩是非常满意的,柳三立经过这种大规模的银钱经手,已经锻炼成了一个合格的经济人才。而现在联合矿业股票的价格已经上升到了顶点,没多大的上升空间了,而且自己已经将联合矿业的人才都给挖走了。

东林党人和江南大户虽然掌握了联合矿业公司的那些基础的地盘和设备,但是经手之后,若是想要重新培养人才,至少得一年多的时间。而这段时间,这些技艺不高潮,操作不熟练的人若是出点事故,联合矿业的股票就得哗哗的掉下来了。

而在另外一边,万历帝为了让福王能够顺利道河南,特地斥资四十万两白银,修筑了从北京道洛阳的水泥公路,因为万历帝从小在张居正的严苛要求之下,生活清贫,为了让福王不受穷,特地将宫中的大批财物和宝物赐给福王。

虽然朱由崧在股市上大获全胜,不过福王就藩的日子仍然必不可免的到来了,万历四十一年腊月,河南到京城的水泥路已经竣工,万历四十二年,福王即将离开他出生而且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京城,前往那个传说中的洛神之乡——洛阳!

在众人的拥簇之下,朱常洵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做完了临别前的仪式,此时已近傍晚,因为明朝北京属于边关,有宵禁的规矩,朱常洵的车队和运河船队必须在夜幕降临之前开拔。

最后一次,朱常洵回头看了看高耸在直隶大地上的北京雄城,恭恭敬敬地叩首行礼,心中叹道:“父皇,母后,儿臣无能,儿臣不孝,无法常伴二老之前,更无法实现二老夙愿了!”

万历皇帝站在高高的城头,看着渐渐远去的车队,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自己居然被群臣逼迫,君主的威严扫地,而福王这一去,郑贵妃与福王这对母子便再无相见之日,郑妃与他相知数十年,居然无法保住她最后一个愿望。

成敬说道:“皇上,福王已经走远了,天色已晚,该回宫了!”

万历皇帝回转身来,成敬才发现他已经老泪纵横。

夕阳西下,将万历皇帝的影子拉得老长,苍老的万历皇帝,迈着蹒跚的步履,走入宫室黑暗的阴影当中。

第二集 经略北海

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

福王就藩之后,东林党也遭到了齐楚浙党以及万历帝的清算,首辅叶向高也辞官归去,方从哲就任首辅,至此大明朝局渐趋平静,党争依旧,却已经转到了幕后,不过朱由崧对北海的移民却在迅速进行,因为有着大批的船队还有大批的熟练工人,仅仅一年的时间,他们就重新建立了五十座大中型的高炉和三十个平炉炼钢车间,算是将原来的架子给重新架起来了,并且改名为“大明北海公司”。

因为有联合式采矿飞船这个神器,朱由崧随时能够从福王府前往函馆,并且能够运输大量的物资给这些移民,这让函馆的建设非常迅速,此时的函馆已经是一个能够容纳十万人的大型城市。

移民的主要来源就是山东河南直隶以及南方的福建等地,山东河南直隶这些地方,近些年来干旱越来越严重,土地兼并也越来越厉害,这些无处可去的流民就是最好的移民来源,而福建原本就山多地少,出海垦荒那是他们的传统,虽然北海冷了点,不过因为是海洋气候,还算是温和,冬季温度最低也就是零下十几度而已。

如此后路总算是定下来,就算是日后甲申之变真地发生,他也有后路可退,而且此时远离了朝廷那个斗争激烈的圈子,总算是能够闲下来,是时候领略一下大明风光,好好过一下纨绔子弟的日子了,可惜的是秦淮八艳,如今老的老、小的小,大部分还未出生,这让朱由崧不禁感叹,自己穿越的不是时候。

夏日炎炎,这黄河洛河大堤上,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游人如织,风景秀丽,此时的河南还未经流民肆虐,而河南原本就是大明腹地,受黄河浇灌,是一个极富庶的大省,河南的士绅百姓也有性质,在这样的春天里外出踏春。

这些年来原内阁次辅沈鲤,历经十四年,拖着年迈之躯,耗尽家财,修复古黄河大堤,两年前,也就是万历四十年方才修成。不过也正是因为沈鲤此举,让河南诸县受益匪浅,才有了河南下游商丘一段的繁华。

在这些游人当中,却有着一个极为特别的组合,前头两个腰挎绣春刀的彪形大汉,在前头开路,绣春刀原本就是锦衣卫的制式兵器,这二人在前,自然无人敢打扰,而在后面却是一老一小,老的大约五十多岁,精神矍铄,小的却似乎是十几岁的样子,年纪不大,身上肌肉却已经鼓了起来,不见稚气,却十分英气。在后面,就是两个中年人,似乎是跟在老者后面,不敢迈前一步。

这小的自然是朱由崧,而老的就是徐光启了,在后面的则是他们徐光启的两个学生——孙元化和赵凤翼,孙元化中举之后,因为相同的信仰和兴趣,便跟随徐光启学习西学和火炮技术,赵凤翼却是进士出身,少年之时,金榜题名,原本也是一时人杰,但是因为为人木讷,不懂事故,在翰林院蹉跎十年,因为对西学的兴趣便随徐光启一同学习。

但是因为福王之藩,与福王有联系的人,也纷纷被罢黜,东林党人如今在满朝文武的打击之下逐渐式微,不过对付福王的几个“余孽”还是很简单的,况且在这上面还有太子的意思,齐楚浙宣昆诸党,也不愿意阻挠,因此徐光启、高邦佐、宁永辉等人都已经被罢黜或是闲置。

对此,朱由崧也不禁有些愧疚,说道:“徐先生,这次是我们拖累了你,对不住了!”

徐光启摇摇头道:“无妨,这样没了那些朝中事务,我倒也能够专心完善我的学问,已经颇有小成,不过如今东林党人居然将以道贤弟和宁永辉也罢黜,以道原本是出我与王爷之外,对联合矿业的各种技术知道最多的官员,如今以道业已被黜,联合矿业的高炉半年内居然损坏了四座,如今还未曾修复,所谓的东林党,尽是这些不懂实物,亦不能容人的清谈之士,若是太子即位,重用这些人,必然废弛朝政。”

朱由崧心想,联合矿业当中他留下的那些工匠,还是能够负担起联合矿业的正常运行的,不过原本的联合矿业那完全是商业模式,现在却变成了官有,官员的贪腐是任何朝代都没办法避免的,让他们看管联合矿业这个大金库,他们不伸手那才叫怪了,那几座高炉至今未曾修复,不过是想让朝廷调款,好让他们从中伸手而已。

喟叹之后,徐光启问道:“王爷,不知道以道如今在什么地方?我曾经到他家乡寻访,想要让他跟我一起办个教授实学的书院,却听人说以道是被福王府的人请走了……”

朱由崧笑道:“高邦佐啊,他现在已经在北海了,因为今年河南直隶和山东几个县府遭了旱灾,出现了不少流民,我便鼓励这些流民出海垦荒,正好前些日子,魏进忠这个家伙在东瀛之北发现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大岛,大概有半个河南大,气候温和凉爽,西南沿岸气候温暖的的地方,可以种植冬小麦,而北方之地,种植一季春小麦也容易得很。高邦佐认为既然那个大岛是大明发现,便是朝廷的领地,他身为大明朝的进士,理应对那里的臣民负责,于是他自告奋勇,到北海帮助百姓,垦荒置业!”

一说到这里,朱由崧便想起了当时的情况,高邦佐{“文}是那种{“人}极为死脑{“书}筋对大明{“屋}朝死忠的人,原本朱由崧怎么说他都不会同意。

最后朱由崧只能说,他打算在海外立国,号称海明王国,把那些流民都送到煤矿去挖煤。在遵化和永平府的时候,对于那些挖煤的女真人过的日子,高邦佐也是有所了解的,在矿井挖掘当中,因为此时的保护工作还远远不到位,各种瓦斯爆炸、矿坑坍塌时常发生,每次到井下,都是一次生死考验。

当时高邦佐一听就急了,自己大明过敏怎么能跟那些女真野人一样成为煤黑子?他跟吃了枪药一样,红着眼跟朱由崧大叫:“你敢!”朱由崧却说了,要是你去,就让你带领他们垦荒,并且给他们提供棉衣、良种、耕马,以及水泥钢筋,并且帮助他们建设房屋!你要是不去,对不起,我就要把他们变成煤黑子。

最后高邦佐还给了朱由崧一个条件,那就是在合适的时机,让北海成为大明朝的一个海外府县,对此朱由崧自然应承,北海与大明朝距离不远,若是这里成了汉人的放牧耕种场所,让大明纳入版图,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几人都不是那种四体不勤的书生,边走边谈,已经沿河走了许久,这里算是洛阳西郊,只见面前一片山峦,人声喧哗不止,却不知其来源,经山间入口,进入才发现,那些山峦居然形成一个口袋,将一片浅谷囊括,而由入口进入便豁然开朗,这浅谷当中已是春花绚烂,因为此地向阳背风,池溪交错,各种花木远较谷外早开,此时外面杨柳不过刚刚抽绿,此地已然是桃花朵朵,柳丝依依。

在这些花木之间,依稀可见,那残存的人工建筑痕迹,这里就是曾经的洛阳一绝,金谷春晴,而且因为绿袖和石崇之间的情爱故事,这里也成了诸多才子美女最喜欢的游览场所。

赵凤翼是个进士,史学经学都是不错,面对此景不禁喟叹道:“早就听说洛阳金谷春晴,那是一绝,如今所见,古人诚不我欺,只是想那石崇之时,西晋一统三国,集结中原之人才物力,不知勤修甲兵,却攀豪斗富,将财富用在这些无用之地,以致五胡乱华,中原汉文明几乎断绝!”

朱由崧笑道:“赵先生此言差矣,人家石崇的钱是他自己的,他自己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石崇虽然有钱,却没有权势,国家的衰亡,跟他没什么关系吧?”

赵凤翼眼睛一瞪,要不是看在朱由崧小王爷的身份,恐怕已经开始怒斥了,说道:“天下之财,原有定数,将之用于争巧斗富,与国计民生甲兵修戈上自然就少了投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石崇怎么除外?”

朱由崧摇了摇头,自己只是随意一说,赵凤翼居然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都提前喊出来了。

“说得好!”只听一声清脆的叫好声,一个十六七岁的翩翩少年走上前来,这少年身形颀长,唇红齿白,倒是一副好相貌,而且不像其他人一样手拿纸扇,反而在腰间悬着一把镶玉的宝剑。

朱由崧看着此人,心中不禁想道,这家伙居然比本少爷长得帅,不过身上没半两肉,像是个兔爷,还是本王有男子气概。

那少年上前对赵凤翼鞠躬行礼,说道:“先生妙论,在下佩服之极,若是这天下之人都能有先生这样的认识,何愁大明不兴?”

赵凤翼听到此言,得意洋洋,看了朱由崧一眼,心想:“看到没有,自己说得对,自然就有人来捧场!”

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

朱由崧不禁怒了,赵凤翼把他当成了顽童,而那个刚出来的兔爷,则一派怜悯目光,看来是把自己当成什么愚昧没觉悟的民众了!

朱由崧不禁叫道:“老赵,你这话可就不对了,天下之财有定数,反倒不如说是朝廷岁入有定数,不休甲兵,不重兵事,原本就是朝廷的责任,与石崇这样的私人又有什么关系。”

赵凤翼说道:“哼,那你倒是说说,若不是这些大户如此奢靡,西晋岂会灭亡?”

朱由崧不禁笑了,自己虽然不精通历史,却也是经过现代文理综合教育的人才,对于西晋的灭亡,早有定论:“西晋灭亡,原因有三,第一是因为三国内耗,汉人数量和力量都大大减少,而草原民族却在征战当中形成了人口数量庞大的部落,并且有中原汉人带去了汉文化,国家的概念已经出现,敌我对比已经改变,第二是朝政混乱,晋惠帝登位,之后更是八王之乱,进一步损耗了汉人的力量,当然最重要的则是第三点清谈,士子清谈,大臣清谈,不重实务,负担不起拯救国家重任……”

听到这里徐光启不禁点了点头,自己就是因为看不惯朝中风气这才外出,将自己实学的一些见解和理论整理出来,好教导自己的学生。

那少年见朱由崧说得条理清晰,反倒是有些奇异,自己自幼跟随长兄熟读史书,却没想到在这里,还有一个年纪更小的人,居然也能够将历史说得头头是道。实际上古代的读书,基本上就是自学,可以请教塾师,但是别指望这些老师会手把手地教你们,一切都是靠你们自学,而在朱由崧接受教育的那个年代,一切都有标准答案,这些标准答案虽然是遏制“人性光辉”的“毒草”,不过也是许多人经验智慧总结出来的真理,有这些标准答案在,朱由崧自然能够说得头头是道。

那少年不禁起了兴趣,问道:“那么按照这位小兄弟的说法,石崇骄奢淫逸对西晋的灭亡是毫无影响?”

朱由崧摇摇头说道:“当然不是毫无影响,石崇大修园林,铺张浪费,其他人也有样学样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经过三国内耗,西晋的人口仍然是在北方异族之上,将大量的国家战略资源用在建豪宅修园子,自然会对国家产生影响!”

“战略资源?”几个人不禁有些疑惑。

朱由崧说道:“所谓战略资源,就是能够在国家的博弈或是战争当中,对国家实力和战争局势产生影响的重要资源,比如人力、粮食当然还包括钢铁武器等等!”

徐光启笑道:“这个战略资源说得好,事关战争全局的资源,对于我们而言,马匹、茶叶都算是真正的战略资源!”

那少年也连连点头,喜笑颜开,吹弹可破的一张脸上,这一笑居然还露出两个酒窝,显得十分“美艳”,看得朱由崧恶寒不已,这少年已经俊美得不像话了,这一笑更是让人心醉神迷,没想到洛阳不但是洛神之乡,而且还盛产“洛妖”,全称是洛水人妖!

那少年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一双灵动的眸子闪着慧光,说道:“若是在战争时期,政府利用一些手段,将这些资源集中到一起,是不是就能够将整个国家的力量集中起来,若是我泱泱大明,能够集中这些战略资源,不知道天下还有谁能当?”

徐光启等人听到此言,都不禁一怔,若是能够集合整个大明的力量,的确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但是此时大明朝的政治制度,朝廷的力量也就是能够伸到府县一级,至于更下面的乡村,只能靠乡绅维持,那些人力物力都控制在缙绅手中,想要集中全国的战略资源,谈何容易?

朱由崧却没想到,这个少年居然还是个狂热的大明拥护者,不过现在明朝的现状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徐光启摇摇头说道:“后生可畏!只是此言虽妙,以当今大明现状,却不可能达到做到这一点!”

那少年却看了看朱由崧,抿嘴而笑,说道:“既然这位小先生,说出了战略资源的名词,自然对此有所了解,不知道小先生对此有何高论?”

朱由崧看着如此“妩媚动人”的“洛妖”,不禁打了个激灵,连连说道:“先生什么的,不敢当!”心想,要是自己给你当先生,岂不是要折寿几十载?

赵凤翼却道:“殿……朱小哥,你真知道怎么集中战略资源?”

朱由崧看着几个人好奇渴求的目光,也不禁有些得意,说道:“战略资源,分为多种,先说这人力资源,想要集中人力资源,拉壮丁那是最笨的法子,最好的办法还是立法加教育,立法,就是让服兵役成为一种人人都要负的责任,任何适龄之人都要服兵役,建立基本的预备兵役体系,教育,除了教导民众知识之外,也要影响他们的观念,强化他们国家民族意识,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实际上现在的兵户制度是将保卫大明的责任压在一批人的头上,是非常不公平的。”

“至于其他的人工资源和自然资源,我们也能够建立国家战时机制,建立一个统一的战时机构,以国家来调控经济生产,让民用的工场转而生产军用品,同时扩大军工,来保证国家战时需要!像石崇那样的家伙,若是敢在建立战时机制的时候,大修园子,骄奢淫逸,无论是法律手段还是舆论手段,都能把他打得永世不能翻身。”

“说得好!”那少年听到妙处,不禁大声叫好,说道:“小先生果然大才,小生朱清得闻妙论,真是三生有幸啊!若是能够经常聆听先生教诲,那该多好!”

随着那少年的靠近,不是还有一阵阵幽香传来,熏朱由崧都有些心猿意马了,他说道:“你叫朱清啊,原来你姓朱啊,正好我也姓朱,叫做朱松!若兄台没什么事,在下就不送了!”

要是这人再不走,朱由崧都感觉自己的性取向都要改变了。

朱清脸色颇为难堪,狠狠跺了一下脚,说道:“既然小先生不欢迎我,在下便告辞了!”

那少年身形连晃几下,已经无影无踪,看来他佩剑倒也不是花架子,少年走后,徐光启不禁连连可惜,说道:“秀色可餐啊,殿下,虽然你要跟我们说些正事,不过也不用把她赶走吧!”

朱由崧嘿嘿笑道:“秀色可餐,那也得是美女才行啊,都说大明娈童盛行,难道徐先生也有这等龙阳之好?”

徐光启哈哈笑道:“小王爷,这你可看走眼了,那位朱清丰胸细腰,长腿翘臀,耳垂金环,颈无喉结,正是实打实的二八佳人,我老徐虽然没有龙阳之好,不过当年也是风流倜傥的才子,对于这样的二八佳人,正是我老徐最喜欢的类型!”

朱由崧大为懊悔,不禁叫道:“原来她是女人啊,哎呀,早知道我就不敢她走了!可惜了,连她家住哪里都不知道!”

想想自己当年也是阅女无数,当然是在电脑上,不过在宫里呆得时间长了,接触的不是宫女就是太监,居然连性别判断能力都下降了,不过朱由崧却没想到这老徐的眼睛如此厉害,想想自己两世加起来都没徐光启的年纪大,想到这里倒也明白了。

徐光启笑道:“殿下不用懊悔,反正殿下在洛阳的时日还长,慢慢寻找总能够碰得到,既然殿下把那位佳人赶走,想必是有什么事情要对我们说,不知道究竟何事?”

说到正事,朱由崧也严肃起来,说道:“其实就是北海的事情,徐先生也知道,如今是北海垦荒第二年了,北海那里是我施政的一个实验地点,若是能够行得通,那么在大明自然也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在以前就已经讨论过我们怎么实现大明的中兴,得出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教育,此时在北海,有三千名从全国各地弄来的七八岁到十四五岁的孤儿,我打算让这些孩子成为新式教育的起点!”

徐光启满脸兴奋,三千名学生,都赶上国子监了,他说道:“其实这些日子我也一直都在想这件事情,只是不知道应该设立什么科目,而国家民族意识又是怎么培养?”

朱由崧笑道:“其实国家民族意识不用刻意培养,只要他们学过历史都应明白我们民族的光辉和荣耀,岳飞抗金,荣耀千古,秦桧赵构,卖国求安,遗臭万年!至于说是科目,从五岁开始到十岁,算是小学或是蒙学,只教国文和数学就行了,也不用太过艰难,浅显一点就行,从十多岁开始,智力增长算是最快的一个阶段,这就是中学阶段,国文和数学还要教,其他的中国史学、外国史学,天文地理学、经典物理学和化学基础都要学习,因为学业负担重,所以中学阶段应该在六年或是七年,若是徐先生想要更长时间也可以,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些都要看徐先生怎么安排了!当然中学阶段的知识也不必太过精深,但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眼界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

徐光启点了点头,向朱由崧说道:“这样的话,大学就是专业的研究型学校了?每个人都精研自己的专业学问?”

朱由崧笑道:“那也不行,专业的研究型学校,虽然有助于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不过我们的社会可不是一副精密机器那么简单,办大学就要为社会培养人格健全专业知识出众的人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文教育。教育,可不仅仅是为学生解惑,让他们掌握知识!”

研究型大学,最典型的就是德国人,以柏林洪堡大学为典型,有人说,若是没有柏林洪堡大学,就没有如今的德意志,这句话没错,柏林洪堡大学开启了现代大学的历史,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但是也让整个德国民族涂上了自己的色彩,严谨而有序,长于小节,而缺少大局意识,以至于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一败再败。

中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