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明君-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草原上最负盛名拥有崇高威望的神射手,科尔沁部的锡布古台,居然也被其残忍的杀害,这样的人,是所有草原部族的大敌。”

“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孩子们,都回到你们的部落里,告诉你们身边最信任的人,让他们做好准备,我们要为死去的脱脱不花大汗,还有无数怨死在也先手中的勇士复仇,我们要让大草原,恢复过去的荣光……”阿剌抽出了腰间的弯刀,高高地举了起来,那雪亮的刀光,显得那样的森寒与锐利。“更要让我们主尔卿一族,成为大草原新的统治者。”

十数柄弯刀齐齐出鞘,一道道如同匹练的刀光,在那大帐之内闪耀,大长老看着这一幕,咧开了他那已经没牙的嘴,无声地,畅快地笑着,那双浑浊的老眼里,透出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狰狞。

:更新到,大伙瞅。晴了准备去被窝里边yy大明一统宇宙。RO!。



第二百四十五章你是我的儿子,同样也是太宗皇帝的子孙!

内里穿着一件紧身明黄色绸衣的朱祁镇站在那面终有两尺许高的镜子面前,双臂略略展开,任由着娜仁等几位交妻美妾给自己穿上行头。

而那身怀六甲的钱一娘怀抱着一顶金盔,满脸尽是不舍与离愁的表情,痴痴地看着自己即将远行的夫君。

这一次,距离上一次的分别,已然整整过去了一年多了,可是,钱一娘却仍旧心有余悸,若不是朱祁镇的意志太过坚决,再加上已然明白自己的夫君向自己详细地分析了无数次,说明了这一次的出征的危险性约等于零,钱一娘这才勉强地默认了朱祁镇要率军出征的现实。

先是一件编制得极为细密,有整个袖子,下襟亦成裤子形状的锁子内甲,这套锁子甲,一共花了五名工匠,将一个月的时间,才完全地编织而成,细密而又坚韧的铁环相互交连在一块,几乎不见任何一丁点的缝隙。

重要的是,这样的甲,在重量要要远远低于厚甲,但是防御力却不减,当然,要是一大铁锤子砸过来,那朱祁镇照样得吐血,可问题是,他现在可是天子,周围的亲军可不是吃素的,他们可不是木偶,由着那些敌人杀至朱祁镇这位太上皇的身而置之不理。

再说了,他现如今又不是过去那个傻不愣登,连一丁点军事常识知道不知道的二百五,更不是过去那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天子。就凭着他这魁梧高大的身板带来的威慑力,再加上这些日子以来锻炼出来的战斗力,耍大刀片子,怎么也能砍翻几个。

有了亲军的保护,唯一所担心的就是万一有哪个不开眼的玩意朝自己射箭,而这一身的锁子内甲,就能够提供极好的保护,而且外面,还得披上一套外甲。(文*冇*人-冇…书-屋-W-R-S-H-U)

“老子要穿这么一身出现在那战场上,岂不是变成了醒目的人形标靶了?”对着镜子,打量着由着那娜仁给自己套到了身上的外甲,朱祁镇怎么看都觉得别扭,而作为太上皇,外甲的主要作用不是防御,而是醒目,明黄色的外甲,看起来份外的奢华,上面的甲片还有泡钉,都可是渡了金的,总之,朱祁镇觉得自己这一身外甲穿上之后,份外的sāo包,天底下就没有人这么干的。

看到朱祁镇身上的甲衣穿戴完毕之后,钱一娘缓缓地挪步到了朱祁镇的跟前,轻垫着脚尖,将那顶金盔给朱祁镇亲手戴上。

看到一身明皇色甲胃,将其衬显得更加英挺不凡的朱祁镇,室中的几个女子,皆是一脸迷醉的表情,不得不说,朱祁镇那高大魁梧的身材,本就属于是典型的模特身材,再配上他那常年蓄养而成的上位者的气度和威仪,再穿上这么一身武人的装扮,着着实实把这几个漂亮妞给迷得神魂颠倒,眼冒星星状。

而那平时最为冷静和聪慧的万贞儿的目光,让朱祁镇觉得这个漂亮妞现在的眼神,像是要把自己给吃了似的。看样子,这漂亮妞属于是典型的制服控,而且控感很深的那种,朱祁镇看了眼自己身上穿戴。哦,说错了,这妞应该叫盔甲控才对。

朝着那万贞儿眨了眨眼,万贞儿总算是给惊醒了过来,看到了朱祁镇那捉狭的目光,羞得那万贞儿如同那怕冷的鹌鹑一般,把脸都差点埋进了高耸的胸部里边。

看得朱祁镇不由得恶狠狠地,不无遗憾地咽了下口水,该死的,谁让自己装绅士,说什么不回京师不,这下好了,这么个漂亮惹火性感的妞儿成天在自己跟前晃悠,都把朱祁镇给勾得邪火瞎窜。

不过幸好,自己回到京师的日子,已然开始倒数了,等到了那个时候,朱祁镇的嘴角不由得邪恶地一弯。

扶正了自己头上的头盔,再打量了下自己现在的容装,加上了那一顶上面还别着一根刺眼的避雷针的明黄色金盔后,朱祁镇确定了,为什么古代的皇帝,一般都不怎么敢亲征,主要是穿上这么一套玩意,实在是太惹人注目了,别人瞅见了,还不跟打了鸡血似的往自己这杀过来啊?

朱祁镇晃了晃身形,身上的甲具虽然份量也不小,但是他仍旧能够活动自如,一面活动了下手脚,一面有些感慨地道:“我还真是佩服我那位曾祖父,他居然敢穿着这么一身招眼的家伙什,身先士卒的远征大漠,而且还一征就征了好几回。”

听到了这话,原本是一脸离愁的钱一娘等人不禁掩c魂失笑了起来。钱一娘不禁嗔怪地轻轻地推了一把朱祁镇。“陛下您也是,怎么拿太宗皇帝来开玩笑。”

“呵呵,他可是我的曾祖父,想来,他若是见了如今我这模样,应该为他有这样的子孙,感到骄傲才对。”朱祁镇伸手揽住了钱一娘的香肩,抬起了头,望着那窗外的天空,不禁有些感慨地道。

听得此言,室中诸女子都不禁心神摇曳,亦露出了神往之色,是啊,若说太祖建造了大明的君主,那么,太宗就是开创了大明盛世的帝王。

在他在位的二十余年间多次开拓疆域,更是五次北征,追击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迁都北京,组织学者编撰长达三点七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更派遣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前六次在永乐年间进行,第七次下西洋在宣德年间进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并使明朝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这样的帝王,如何不令人敬仰与膜拜?身为这样一位伟大帝王的孙子,又焉会不以其为荣?

但是自己呢?朱祁镇一想到之前自己穿越之后,那一段啼笑皆非,又显得艰难而又惊险万分的经历,朱祁镇不由得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意。

“身为他的子孙,过去,朕犯了不少的错误,更是做下了许多的错事,终致有那木土堡丧师十数万众之辱。朕原本以为,这辈子无颜去面对列祖列宗,更再无复仇之日……”

“幸得重归大明,朕必当一雪前耻,以重振我大明赫赫声威,令四夷宵小慑服,再不敢窥我华夏之地……”

“陛下,不管你去做什么,请别忘记,妾身等人,都在此等待着您得胜归来。”钱一娘含着泪花,在那万贞儿的小心搀扶之下缓缓拜倒于地,随后那周妃及娜仁也皆拜下,还有那虎头虎脑的朱见深亦有模有样地拜倒于地。

“都起来罢,朕答应你们,必定会得胜归来的。”朱祁镇大步上前,将那钱一娘当先搀扶了起来,温言笑道,之后,将周妃与娜仁也皆尽扶了起来。

看到娜仁那张迥异于汉人的,充满了异域风情的绝色佳颜,朱祁镇紧了紧握住她纤指的大手。“不管如何,朕定然不教你绰罗斯血脉就此断绝。”

“有了夫君您这话,妾身就安心多了。”娜仁的手轻轻地拽了拽朱祁镇身上铠甲的绦带,略有些勉强露出了一个笑容。“朱大哥,你一定要好好地活着回来。”

“会的,小丫头。”朱祁镇心头一暖,伸手将那娜仁紧紧地拥在了怀里,拍了拍她的背后,沉声言道。“卫沙狐狸和你的侍卫,都借与夫君一用吧。”

听到了这话,娜仁的眼中不由得闪过了一抹靓丽的喜色,到了这一刻,她才能完全地确定,朱祁镇没有虚情假意的安慰自己,天性率真的娜仁忍不住欢呼了一声,双手紧紧地揽住了朱祁镇的颈项,丰c魂印在了朱祁镇的嘴c魂上,主动地吐出了丁香小舌,调皮地在那朱祁镇的口齿间游走了一会之后,这才恋恋不舍地分开。

分开之后,那眼波如水的娜仁把额头顶在了朱祁镇的胸口,被得有些发肿的丰c魂撅着,吐出了几不可闻的三个字。“对不起……”

“你这丫头,好了,快去叫他们来吧。朕可是要走了。”朱祁镇宠溺地笑了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快地答应了一声之后,娜仁便朝着那室外疾步而去,留下了朱祁镇和三个掩c魂偷笑的女子。

“怎么,都笑什么呢。”朱祁镇很是厚脸皮地作一脸无辜状,打量着跟前的三位女性,倒是那朱见深语出惊人。“父皇,您让娜仁姨娘给亲了。”

“……小家伙,那是你娜仁姨娘主动献,呃……小孩子家家的,少胡说,对了,父皇这一次要出征远行,家里边,可就你一个男子汉了,好好地代父皇,照顾你的娘和母后,知道吗?”

“儿臣知道了,以后,等孩儿长大了,也能像父皇您一样,骑马打仗吗?”朱见深圆嘟嘟的小脸上满是羡慕之色。

朱祁镇不由得笑了起来,摸着他的头,温言道:“当然,你是我的儿子,同样也是太宗皇帝的子孙,别忘记了,我们汉人,是怎么重新站起来的,永远记住,自己要是不够强大,不够警惕,那么,就会被敌人所击倒……”

看着那不顾仪态,盘膝坐在地板上,搂着那小朱见深说话,一脸慈爱的朱祁镇,室中的几个女子,都被这难得一见的画面,还有朱祁镇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温情所陶醉……

:更新到达,大伙慢慢瞅,继续趴被窝去鸟。RO!。



第二百四十六章全新的大明军队

“可惜啊……,我们大明,这样的精锐实在是太少了。”穿着官袍,与那一身明黄色甲衣的朱祁镇一同站在那军营的高台之上的宣大总督罗亨信,望着那些雄纠纠气昂昂的大明将士,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看着那些身披着镶嵌着甲片的皮甲,外罩大红战袄,头顶铁盔,脚蹬皮靴,显得那样地衣甲鲜明的亲军将士们,列着刀砍斧削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那军营大门鱼贯而出,每五百人为一个队列,队首和队尾皆是刀盾兵,而两边,皆是长枪兵,靠中间一些的,才是火铳兵。

这些火铳兵,现如今应该唤作火枪兵了才对,因为至去岁以来,朱祁镇大洒银两,招揽精工良匠,总算是使得宣府的冶炼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不再是那种个人作坊式的炼钢。

而是采取了大规模式的炼钢,而且炼钢之术,自然是采用了炒钢法,这一中华民族古代人最优秀的冶炼方式,而这一冶炼方式一直持续到了后世仍旧在使用。

另外,不再像过去一般炼钢的材料也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而是完全地采用了焦碳。还别不信,宋朝之时,在中原就已经产生了炼焦的技术,并且有了记载。

经历了元代和明初,炼焦的技术,同样得到了进步与发展,使得炼焦技术越加地显得完美,所炼焦碳,也更加地接近了理想的程度。

而宣府离大同又近,重金招揽来的几名老师父,恰好又都知道怎么炼焦,这也是为什么,朱祁镇会疯狂地向大同采购煤碳的原因,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煤碳仍旧是炼钢的最重要的原料,没有之一。

有了同一标准的冶炼手段,有了同一规格的燃料,使得宣府钢铁厂所出产的钢铁的质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让朱祁镇在感慨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那些大明的精工巧匠们的智慧与能干。

使得过去粗壮笨重的火铳,获得了改良,另外就是,朱祁镇毕竟是穿越人士,自然知道,枪管的长度,还有平滑度,都是保证火枪射击精度和射程的有力保证。

朱祁镇自然把这个理念,也传输到了那些精工良匠的思想里边,所以,现如今的朱祁镇的亲军所持的火枪,全与与大明过去的火铳有了明显地变化,更接近于后世的火枪的模样,而且,但凡是在视频和图片上见到过燧发枪的军事迷们都很清楚,制作燧发枪,不要太简单。

经过了短暂的努力,大明的巧匠们就掌握了用软钢制作弹簧的技术,虽然是手工制作,但是因为从一开始就严格地遵循着朱祁镇所说的标准化和流水生产。很快,简易的燧发枪机就应运而生。并且,被以最快的速度,应用到了朱祁镇的亲军士卒们的枪械上面。

过去的大明所使用的火枪,所使用的火信,用的多是信香,而有些时候,干脆就拿火折子来点,看到了这一幕的朱祁镇实在是有些无话可说,但又不由得有些洋洋得意,若不是自己来,说不定,大明的火器改良,还得向后再推上个百来年。

这种使用燧发枪机,以及采用了纸弹药的步兵火枪,理论击发速度是每一分钟三次,而在严格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训练下,朱祁镇的亲军火枪兵们的射速已然达到了一分钟五次的击发速度,也就是说,如果火枪兵列成三队的话,那么,几乎每五秒钟,就会构成一道弹幕火网,有效地杀伤敌人。

对于这一点,朱祁镇份外地骄傲,这样的火枪兵,才能称之为专业的军人,他们每天超过百次的装填弹药,瞄准、击发的实弹训练,可是完完全全用白花花的银子堆起来的。

而正是因为朱祁镇那种不计成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在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中,还有那满天纷飞的箭雨下,一丝不苟地保持着队形和进行射击还有装填弹药。

而每一营的火枪兵只有一百五十人,但是,却比之过去,给自己的战友更能提供足够强大的火力掩护。

而队伍的最〖中〗央,除了二十乘马车之外,还有炮兵,而这些火炮,一律由双马牵拉,每一营,有大炮四门,而这些大炮,不再像过去的大明那种火炮的式样,或者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炮管变细了,变得更长了,而更重要的是,炮的体积也随之变轻了,这种口径为二点五寸的火炮,可以发射重达六斤半(1明斤炮弹的火炮,重量不过五百余斤,移动更加的方便与灵活,两马可以牵拉着这种火炮轻快地在平坦的地面上快速前行。

一百五十名火枪兵,一百刀盾手,一百长枪兵,还有五十名炮兵,再加上五十名骑兵和五十名辎重兵,这就是一个标准的步兵营的配备。

而朱祁镇的亲军如今计有六千五百余,分为六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还有两个辎重营,四个骑兵营。

炮兵营的火炮足有二十门,而且口径要大于步兵营所使用的火炮,为三点二五寸,使用的炮弹重量更是重达十三斤,虽然只有二十门,可是,已经见识过了这种火炮威力的朱祁镇很清楚,这二十门火炮所带来的杀伤力和威慑力,绝对不亚于北京城头上那种重炮。

因为朱祁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火炮的口径倍数一率采用的是十八,而炮营所使用的重炮的重量,差不多相当于步兵营的火炮的重量的一倍,而采用四匹战马牵拉之后,仍旧能够跟上队伍行进的速度。

而这种重炮的射程也获得了相应的提升。步兵炮的射程约为一里有余,而炮营的重炮的有效射程达到了一里半。而不论是炮营的重炮还是步兵营的火炮,都配备了三种弹药,实心弹、开花弹以及霰弹。

而有了朱祁镇这位穿越者的作弊帮助,霰弹的形状获得了改良,采用的是犹如一个罐头似的圆柱体薄铁皮盒子,里边自然装满了标准重量为八钱的小霰弹,这样的小霰弹,正是朱祁镇的亲军火枪兵所使用的弹药,这使得补给更加地简单。

而且这种霰弹炮弹,如果使用的是重炮,其射程能够达到一里,即使是那步兵炮,也有了三百米的射程。在三百米的距离之外,仍旧能够轻易地穿透铠甲深入人体。使得远距离的大面积对敌杀伤成为了现实,特别是对于游牧民族这种讲究以来去如风的集团冲锋为主的战斗团体,有着可怕的杀伤力和威慑力。

大明向来重视火炮的生产和保养,所以,大明的火炮的种类也是繁杂无比,大至大将军炮,小至虎蹲炮,总之要是全部摆出来,足够开上一间火炮博物馆,而这么多各类型的火炮,同样会给后勤带来极大的负担和麻烦,保养也不利。

所以,朱祁镇用心打造的亲军,完全抛弃了过去的火器配备模式,完全的是按标准化和流水作业来进行生产,使得所生产出来的火器的口径变得更加的一致,减小了误差度。

而且,使得弹药的供给也便得更加的便捷,像辎重里,只需要储备足够的同样规格的弹药,就可以使得几个营的士兵和火炮能够相互转移和使用。

更重要的是,经过改良的火炮与弹药,完完全全可以说是飞跃性的上了一个台阶,二十门火炮,所发射的,数量以千计的霰弹弹丸,几乎可以笼罩宽度将近两里的空间,形成了一个可怕的扇面杀伤。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火炮的出现,才让宣府上下文武,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朱祁镇如此的看重火炮,并且,强烈要求朱祁镇加大此类火炮的生产,以供给宣府边镇各堡各卫。

一心希望提高大明军队战斗力的朱祁镇当然不会拒绝,不过现在的产量实在是暂时难以提高,毕竟宣府再怎么的也就这么大,所能够招揽到的工匠,都已经招来了,想要扩大生产,只能想办法,再设法从其他的边镇或者是京师附近的天津去招募。

在宣府,朱祁镇通过了茶马市场的贸易,获得的马匹数量,使得他能够把辎重营也便成完全使用马匹和厢车的快速机动部队,能够跟随着大部队移动,而且,这辎重营的将士们,却不像过去,只是临时征招来的役使民夫,而都是同样经过了严格军事训练的士兵,如果谁敢小看他们,那么,就等于是把自己送进了披着羊皮的狼嘴里。

另外就是,四个骑兵营的骑兵,与步兵营的骑兵一般,一律是三匹马的配备,这种奢侈的配备方式,使得他们拥有了足够的机动能力,甚至可以进行越远距离的突袭和打击。

而且,每个骑兵营里,都同样配备着一百五十名火枪手,这是朱祁镇这位帝国时代游戏迷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梦想,而根据西巴牙枪骑兵设计出来的。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些火枪手在马背上装填弹药会显得更加的麻烦,所以,虽然骑兵的火枪口径与步兵火枪相同,但是枪管要短上不少,以便于装填。!。



第二百四十七章朕做不到冷眼旁观

不由得有些感慨地朝着身边前来送别的诸位官员感慨道。“老大人所言及是,若是我大明,能有这样的十万雄师,足可踏平草原大漠,尽复汉唐之旧观。”

“这等精锐,比下天下各处劲旅,如何?”听得这些不算马屁的马屁话,朱祁镇不由得龙心大悦,很是得意地扬了扬眉头,朗声喝问道。

“臣久于行伍,也算粗通兵事,观天下诸军,便是京中禁旅,亦不及此。臣恭喜陛下。”那同样顶盔贯甲的江福深吸了一口气,满脸尽是欣赏与妒忌之色。

这样的军队,是每一位将军都会朝思慕想,渴望拥有的,可惜,这是朱祁镇这位太上皇陛下的亲军,而且,那两个领军的大将,皆是后台超级硬的主,杨俊的老爹乃是大明第一名将,声威赫赫。

石彪的叔父名声仅次于杨洪,但却是当今天子心腹,京师一战后封侯进爵,手握大同十万劲旅雄师,风头一时无两。

再说了,他江福好歹也是堂堂的宣府边镇的总兵官,总不能跟自己的下属去抢领兵权吧,所以,妒忌是有点,但也不是很多,更何况于这一次,他这位宣府总兵,也将会与朱祁镇一同前往万全右卫驻扎。

而宣府城,将会先交由王进昌驻守,这虽是宣府边镇的腹地,但问题是,朱祁镇的敌人可不光光只是草原上的瓦刺。而有那些周围意途不明者。

虽然大同镇总兵石亨经历了上次的事件之后,已然是深恨昔日恩人于谦,对于当今天子,亦是再无昔日报恩之心,但他终究是那朱祁钰所委派的总兵官,而自己却是已然逊位了的太上皇,能够控制宣府一地,已然是费尽了心力,使尽了手段。

再说了,自己真要把手给伸到其他边镇,便是那朱祁钰不说话,其他的文武大臣也会因担心会再见那昔日靖难之事而心生警惕,所以,朱祁镇只能暗中行事,行事起来,自然也显得束手束脚的。

所以,宣府边镇的治所宣府,不得不留下自己的心腹以镇守之,以免发生什么让人措手不及之事,到时候,朱祁镇可就是悔之不及了。

至于江福,至少他是宣府镇名义上最高官事长官,朱祁镇自然得把他给拿捏着,这就想当于是一个调兵用的移动虎符,自然是要捏在手里边更放心一些,毕竟,江福此人性子太过棉软,朱祁镇可不放心任由其在宣府城。

至于罗亨信这位身为主掌宣府民生治事的文官首领,又被推荐为太子少傅的宣府巡抚,早已经被朱祁镇的王霸之气给晃点成为了心腹。

行军作战,他去了也无用,朱祁镇也正好委其看住自己的那些产业,严防那些宣府的士绅和官员们,因为自己离开而心生异志,把自己好不容易才打造出来的大好局面给破坏掉。

要知道,自从朱祁镇严令但凡是宣府内做生意的一应商家,不论你的后台老板或者是东家是士人,又或者是官员,都一律要照章纳税,再加上,朱祁镇手里边掌握住了宣府与草原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渠道,整合了大批的商人,再加上以利诱使那些官员皆尽入股,使得在宣府,官绅一体纳税这个虽然没有宣诸于口的纳税规定,已然变成了实际。

这也是为什么宣府一个小小的边镇,所纳税赋,几乎达到了广袤的大明帝国整个帝国一年税赋的十分之一的重要原因。而朱祁镇在内心里,俨然已经将宣府镇,当成了他来到了这个时代的第一家乡,或者说,他这位太上皇陛下,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大明朝税赋改革行政试验区。

按后世的说法就是特别行政区,反正大概就是那意思,这是朱祁镇好歹努力了一年多的成果,可不希望受到任何的干扰和破坏。

为了这个,朱祁镇特地将那袁彬给留了下来,并且,身边的五百侍卫,留下了两百人予以袁彬,再加上那位已经成为了朱祁镇的忠实鹰犬的宣府锦衣卫千户的配合,等于是又加上了一道保险。

而这个时候袁彬正站在那朱祁镇的身后边,一双浓眉紧锁着,默然不语,对于朱祁镇把自己留在宣府,袁彬的心里边还是有些怨意的,但是,他终究清楚,宣府的重要性,并不比万全右卫差,更何况,袁彬也对于陛下的亲军极有信心。

也许是感觉到了那袁彬的心情,朱祁镇转过了身来,抬手拍了拍那袁彬的肩头。“爱卿,宣府于朕,可谓为朕之基石也,绝不可失,不然,怕是天地,再天朕容身之所矣。”

朱祁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续言道:“此战胜算,朕有十成,然其后之行止,成功与否,朕止有三成胜算……”

听到了这话,袁彬心头一紧。“陛下何不再待时间,为何如此匆匆行事?”

“时不我待啊,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去争取来的,更何况,如今我那好弟弟连番错着,以使朝中君臣相离,若是此时,朕不……焉知何是再有良机?”

“陛下如此行事,终究是太过行险了呀。”袁彬不禁轻叹了一声言道。“难道就没有两全之法,又或者,陛下亲征瓦刺之后,先挟大胜归于宣府,再予设法……”

“不行,你别小看我那好弟弟。”朱祁镇不由得嘴角轻轻一扬,颇有些阴冷地道:“此时,他总觉得朕已经对他构不成威胁了,方才如此行止,而到时候,若是朕挥大军北上草原,平息我大明顽敌。等到他惊惶失措之后,必会设法阻挠于朕。毕竟,他才是天子,朕不过是督宣府文武治事的太上皇,皇权是在他的手上。”

“大胜之后,他完全可以大肆封赏功臣,然后,将朕的心腹诸将,一一调升,到了那时,朕安奈其何?”

听到了朱祁镇的这番分析,袁彬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是啊,若是那朱祁钰想到了这个法子,大肆封赏有功之臣,委派往其他边镇任职,到了那时,朱祁镇身边刚刚聚拢起来的心腹,自然是让他给打散得一干二净,那时候,已经警醒过来的朱祁钰,自然是绝对不再让朱祁镇再有第二次培植自己势力的机会。

“那此行既然如此凶险,陛下您即使冷眼旁观那瓦刺之内争,坐收渔利,亦可为之,您又何必如此着急……”这时候,站在朱祁镇另外一侧的那罗亨信不由得开口相劝道。

身后边的十数名宣府官员,亦同样一脸疑惑之色地望向朱祁镇,这些官员,早就知道,自己已经跟朱祁镇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再加上朱祁镇给他们带来的利益,让他们铁了心,主动地跟朱祁镇绑在了一起。

哪怕是暂时的绑在了一起,他们的心里边有再多的小盘算,可是,至少他们很清楚,要是想不跟着朱祁镇,自己的身家性命……

虽然朱祁镇从来没有这么警告过他们,或者是暗示过,但是,朱祁镇身边的心腹们却悄然地向这些官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让他们在心惊胆颤之余,却又有种如释重负之感,毕竟,他们也都不是瞎子,自然能够看得出来,英明神武,明断果决的朱祁镇怎么会甘心就在这里一直呆到老死?

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希望看到朱祁镇这位太上皇有机会重回到那皇权的巅峰,那么,他们所获得的利益,就能够一直能够延续下去,甚至能够获得极大的增长。

朱祁镇听到了罗亨信这些,略微地想了想之后,缓缓地转过了身来,面对着罗亨信等一干宣府的文武官员,浑厚的声音虽然不高,却透着一股难言的坚决和果断:“朕过去是大明的皇帝,虽有心败元门g,复太宗之荣光,却不想自己眼高手低,行那赵恬之事。而今,朕是大明的太上皇,今日之宣府,精兵强兵数以万计,而我大明之顽敌,却临崩分瓦解之机。”

“朕是大明的太上皇,若只为私利,而罔顾天下百姓之安泰,冷眼以观那瓦刺之乱,若无外力,瓦刺三五载之机,必定重复强盛,到了那时候,我大明边镇的百姓们,又要受那战乱之苦。”

“昔日,朕做不到冷眼旁观,今日,同样也做不到,还望诸卿谅之。”朱祁镇朝着这些宣府文武长施了一礼,恳切地道。

听到了这番话,在场的诸人皆不由得心头一酸,眼眶发热,随同那罗亨信齐齐跪拜于地。“臣等惶恐,不敢受陛下之礼。”

“有陛下此举,实乃我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