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那造反的未婚夫-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这些实情,宜臻要是真跟戚夏云说,那就成了极不给面子的炫耀和嘲讽,戚夏云脾气再好也要羞愤恼怒的,以后都不要再见面说话好了。
是以宜臻笑意盈盈地收了香膏,又让丫鬟去库房取了坛她去年刚用秘法酿造的梅子酒,算作回礼。
这礼也不重,但戚夏云收的很高兴,亲亲热热地与她又说了一番话,在日头完全落下前,总算是拖着病体离开了。
宜戚夏云是庆元府生人,卫珩长于越州,都在江南地界。
臻问了她许多关于江南的事儿。那边是如何的青石板桥,如何的烟雨蒙蒙,小姑娘好奇的很,也向往的很。
有时候听人说起,竟然还有几分类似于近乡情怯的畏缩。
许是因为在她内心的最底处,她一直都想着,自己以后是会嫁去江南的罢。
。。。。。。
不过此刻也不知道了。
宜臻搬院子只用了半日,修缮院墙也只用了一日不到,只要老太太发了令,麻捣黄泥与砖瓦石灰一运来,伙计们三两下就修整好了。
连小厨房都早早放满了柴火。
到夜间时,原本还萧索破旧的寄春居,已经大变了样子,占地虽不太大,因为临着梅林,倒也颇有些雅致。
正头的堂屋自然是空着待客的,西厢一间作小厨房,一间作书房,一间还空置着,东厢房的三间屋子全都连通了,只用一架大屏风隔开了最里头的架子床,中间摆了张大桌案和美人榻,最北间的屋子则用来作了茶室,一床焦尾琴置在黄花梨琴架上,熏香燃燃,意境悠然。
此刻,东厢桌案上尚有摊开的游记古籍,几只笔洗一只盛着墨水,一只养了只红尾小鱼,尾巴一甩,在桌面上留下几滴水珠。
宜臻绞干了头发,正要倚榻读游记时,小枣忽然敲了屋门进来。
“怎么了?”
“姑娘,奴婢方才整理箱笼时,从您那件藕色的袄子里发现了这些。”
小枣掌心托着一叠厚厚的纸,惴惴不安地递到她面前,“可是哪儿放错了?数额并不小呢。”
没有放错,宜臻一眼就认出来了。
契纸,还有银票纸。银票足有一万两,契纸分别是母亲嫁妆单子里实在舍不得出手的两间繁华地带的铺面,京郊的那个庄子,还有一百亩良田。
小姑娘的眼泪一下就出来了。
她静静地凝视着那叠契纸和银票,泪水氤氲在眼眶里,嗓音闷闷的:“你先出去罢。”
那件藕色的袄子,是去岁生辰母亲亲手缝制的,宜臻并不舍得大狠穿,平日里都好好放着,若不是此次搬院子,也不知许久才能发现这些。
不用猜都明白,这些肯定是母亲留给她的,知晓当面给她她不肯要,才偷偷塞在了箱笼里。
宜臻眨眨眼,用力眨去眼睛里的泪。
可旧的刚去,新的便立刻冒出了头,最后连成泪线,一颗一颗砸在桌案的笔洗里。
不知是不是感受到这份悲伤,红尾金鱼在清水瓷缸里跃了一跃,溅起好几圈水花。
虽然,母亲处事不够圆滑,考虑不够周全,为了面子非要逞能,每每都是她和大姐姐帮忙收拾烂摊子。
虽然,母亲啰嗦爱念,一下是打扮太素一下是衣裳太旧,成日里对她就有说不完的不满意,总要拿她与二姐姐比,盼着她能成为祝家最大的富贵,好给自己挣一个面子。
虽然。。。。。。虽然有好许多虽然,但是在这世上,也唯有母亲是真正殚精竭虑地、不求回报地为她打算和谋划,把她看的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
倘若母亲陪在她身侧,哪怕什么都不做,她都觉得自己是个有靠山的孩子,是有娘亲可以依赖的娇小姐,而不是如今孤立无援委曲求全还要强颜欢笑的祝五姑娘。
宜臻其实很少哭的。
就算是那日京郊城外,在父亲面前,她都生生地把泪水给逼回了眼眶里,用最让至亲放心的姿态送行,回到府中,行事依旧妥帖,礼数无比周全,让人一点空子都钻不了。
只有此时此刻一人独处,她才终于卸下所有防备,哭的稀里哗啦。
说到底,她也不过是一个十三四的豆蔻小姑娘而已。
还是在父母膝头撒娇的年纪。
“哭的时候要抬头哭,千万别低头。”
脑袋后方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男声,尾调微沉,像夺命魂铃一般骤然响起,把宜臻吓出了一个鼻涕泡。
她扭回头,连眼泪都未擦干,呆愣愣地盯着身后的少年。
粗布麻衣,头上顶着个大大的草帽,遮住大半张脸,整个人松松垮垮地倚在窗边,衣裳膝头还打了个特别规整的补丁。
唯有那熟悉的下颚曲线,和微抿的薄唇,才能让人认出他小卫公子的身份。
宜臻揉了揉眼眶,冒出口的第一句话是:“为什么哭的时候不能低头?”
没有质问他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屋子里,嗓音甚至还带着哭腔。
因为哭的时候要抬头哭,眼泪才不会掉下来。
一低头,皇冠就会掉。
——这种话,卫珩是疯了才会说出口。
他顿了一会儿,才道:“因为鼻涕泡会吃进嘴里。”
那一瞬间,宜臻只差没从桌案上搬起笔洗砸他了。
“抱歉。”
卫珩小少爷难得有一次是自己主动道了歉,大概也是觉得对一个小姑娘说鼻涕泡,确实太没风度了、
他看着小姑娘通红的眼眶和脸颊上挂着的泪,想了一想,说:“如果你真的害怕,不愿住在祝府里,可以随我一起去江南。”
宜臻擦感眼泪,低头闷闷道:“你别开玩笑了。我怎么随你去江南?”
私奔吗?
祖母会打断她的腿的。
“装病吧。”
少年的语气十分淡定,“装重病,请太医来看,都说不能见风不能多行不能经常见人,须得小心静养,然后找个像你的丫鬟,易容打扮成你的模样,替你在床上躺两年,你就把值钱的物件儿都带上,随我去江南,做个书童小厮管事都可,游历山川,增长见闻。”
宜臻情不自禁随着他的话想去,仿佛已经看见了自己潇洒自在地在外行走,见识大好河山的景象。
她太心动了。
“但是不行的。”
小姑娘垂下眼眸,“我不敢。”
“被发现的话,祖母会打断我的腿的。”
卫珩抬眸瞥了她一眼:“胆小鬼。”
宜臻撇撇嘴,不和他争辩这个。
也是直到此刻,她才终于想起来要问:“你为什么会在这儿?如何进来的?穿成这样做什么?你不是早就回越州了吗?”
少年转了转脑袋上的草帽,语气淡淡:“有事要寻你说,翻窗进来的,掩人耳目,今日回。”
祝五姑娘如今已经很习惯卫小少爷的言语方式了,蹙着两只秀气的眉毛:“你若有事要寻我的,大可以派人来通传一声,或者托人送信来,谁教你就这样闯进人家屋子了的?”
但明明是她占理的事儿,却不知为何越念越小声,脑袋低垂着,一副很怕他的模样。
“我再有半个时辰便要启程了,来不及通传,送信太费工夫,倒不如直接来就与你说了。事出从急,实在抱歉。”
还有半个时辰就要启程?
启程回越州吗?
那非要来寻她说的,一定是很要紧的事儿吧。
难道是父亲又出事了?
一下子,宜臻旁的什么都不追究了,咬了咬唇:“你说罢,我什么都能承受。”
卫珩不知道她究竟又想到了哪里去,摆出这么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
“你什么都不必承受。”
少年单手叩着窗棂,“我今日来,一是告诉你,西南那边我都已经安排好了,你父亲去黎州任通判,黎州知州叫纪高谊,与卫庄人情往来不少,也认得亭钰,你父亲在他手底下就任,过的会比在京城还顺心,你不必为此担忧。二是你给我记住了,京城水深,皇家尤甚,往后几年风雨飘摇的。。。。。。站直了,别耸肩耷脑的,我与你说正经事。”
小姑娘吸了吸鼻子,把手并在两侧,直起身,仰脑袋瞅他。
两只圆溜大眼睛湿漉漉的,睫毛粘了几根在一起,楚楚可怜。。。。。。楚楚可怜。
卫珩咽下要继续教训她的话,叹口气,缓缓道:“皇家水深,且个个作死,不论你祖母你二姐是怎么做事的,你都少掺和,尤其离太子远着些,免得被他拖累的连身家性命都不保不住。离惠妃也远着些,她联系你你也少搭理,她这个人野心太大,想法太多,偏偏手段又不够,注定活不长久。离大长公主远些,庄子隔得再近也别去。还有,你最好离季连赫也远些。”
他顿了顿,“免得被他带偏了,脑子都不太灵光起来。”
宜臻眨了眨湿漉漉的眼睛,困惑道:“那我离谁都远着些,我就没有伙伴了。”
“书籍是聪明的小姑娘最好的伙伴。”
“你不是说我蠢笨的不行吗,我又不是聪明的小姑娘。”
“那就多和书籍做伙伴,努力长聪明些。”
。。。。。。
宜臻不太高兴地鼓起脸。
少年勾了勾唇,把草帽往下一压,语气平淡:“或者你要是实在寻不到人说话,可以给我写信。”
“卫庄有最快的马,最灵慧的信鸽,最矫健的骑手,你在信封上打个圈,走的会比皇帝的八百里加急御信还快。”
“你为什么这般厉害?”
“什么?”
“你为什么这么厉害呢?”
小姑娘蹙着眉,又问了一遍,带几分困惑,几分惆怅,还有一点点不安,“你好像打小就懂得比旁人多,多很多。想做的总能做成,不想做的也比许多人都做的好,卫珩,你说为什么有的人打一出生就厉害?有些人就笨呢?”
比如算题,比如什么力学天文学,她怎么都学不好,琢磨不明白。
可卫珩就厉害的不行,连风是怎么吹得都知道。
“你已经很聪明了。”
前方忽然传来少年懒散的嗓音,“我之前是诓你的,其实你一点儿都不笨。”
“只是你还太小了。”他说,“等你再长大一点儿,就会变得与我一样聪明。”
宜臻知晓这定是卫珩安慰她的话。
但卫珩肯拿这样的话安慰她,她竟然觉得有些快活。
“你回去了之后,便一直在越州了吗?”
她仰着头问,声音软软的,“好久都不会来京城了吗?”
“说不准。只不过马匹走的慢,从江南至京城花费功夫太多,若非出了不得已的事儿,我确实没必要刻意入京一趟。”
“。。。。。。噢。”
那就是有好久都不会见了。
就算她顺顺利利嫁人,至少也要等过了十六呢。还有三年。
宜臻想了想,老半天冒出一句,“我的丫头红黛。。。。。。”
“我早年救过她一命。”
少年答的坦然又随意,“她在卫庄呆了几个月,本意也是想留她的,但终究还是悟性太低,正巧你写了信来,说喝不惯羊奶,就干脆把她送过来了。”
“送出来的时候我就与她说明白了,从此恩怨了清,不必心怀旧主,想必她还是没领会到。不过这几年她对你也还算忠心,再培养个得心应手的大丫鬟并不容易,我的建议是不要因为这些往事纠葛就意气用事,我若真要在你身边安插眼线,绝不会放这样愚笨的。”
“。。。。。。噢。”
其实她也就是吓唬吓唬红黛,给她一个教训。
没有真的要怎么样的念头的。
但是这样的话,此刻说出来就有些示弱的意思,显得她怎么胆小怕他似的。
所以宜臻勇敢地避开了他的视线。
静了半刻。
风拂过窗棂,落入屋内,带来淡淡的草木清香。
夜间有虫鸣,此起彼伏的,处处彰显着寄春居的冷清与萧索。
“我该走了。”
少年从怀里掏出一包不知是什么东西,放在宜臻手边的桌案上,而后揉了揉她脑门,笑意淡淡,“日后有难处,尽管与我说,许多在你看来天崩地裂的大事儿,在我眼里或许只是抬抬手就能帮的小忙,所以你千万不用藏着瞒着,让自己吃不必要的苦头。”
“。。。。。。好。”
“既然既然搬到了寄春居,就少管些旁人的眼光,自己怎么舒心怎么来,有缺什么少什么,也不必与府里的管事婆子太纠缠,自己使钱去买,或是去寻老金,他都能帮你寻来。不要怕银钱不够使,你卫珩哥哥最多的就是金银钱票,不必为他省那些子没用的东西。”
“好。”
“我回了越州,会吩咐人多送些古籍游记给你,空闲无趣时可以多看看,这几年寄人篱下,是有些难熬。日后等一切局势稳妥了,我再来接你。记得离不该碰的人都远些,一不小心被人算计了,我在江南鞭长莫及,一时救不了你,那就真是糟透了。”
“我记住了。”
“好。”
少年把头顶草帽摘下来,扣在她脑门上,压住她所有的视线。
宜臻只听见窗户吱呀一声,再把草帽子抬起时,眼前已经没有了卫珩的身影。
只留下淡淡一声:“别整天净想着瞎玩儿,多读书,多做题,日后有你玩的时候。”
“我走了。”
然后就真的走了。
一句正经的道别都未说,甚至也没听她的回答,粗布麻衣的修长背影很快消失在梅林间,屋子内静悄悄的,仿佛方才从来就未闯进来过这么一位贵客。
小姑娘攥紧手里的草帽,举着手站在原地望窗外,望了许久好片刻,才收回目光,小心翼翼拆开了手里的包裹。
是一包南瓜馅泥糕,一只不知道是开什么锁的小钥匙。
还有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缺了银钱寻金掌柜,多少他都有。
寻金掌柜其实就是寻卫珩。
多少都有,便是多少都愿意借给她。
宜臻又要落泪了。
卫珩是个大好人。
好的说不尽的善心大好人。
“姑娘,您怎么了?”
来送宵夜的丫鬟站在屋门边上,手里还托着盘杏仁羊奶,惊诧又瑟缩地望着她红肿的眼眶。
以及脑袋上方那顶不知何时冒出来的宽大草帽。
“无事。”
宜臻把草帽和包裹都放进柜子里,轻声道,“羊奶端下去罢,让红黛再煮一份,今日不要杏仁了,多加些薯圆和豆子。”
“是。”
草帽里头还挂了块巴掌大的暖玉呢。
她未婚夫真是个富有的大好人噢。
作者有话要说:以上是阿淳全部的存稿了TT
这周她每天都会多写一点的。
第34章
大好人卫珩走后,宜臻琢磨了好几日那小钥匙的用处。
最终还是无奈放弃,打算日后再写了信去问他。
只是卫珩那样的脾性,送时不肯说清楚,想必就是打算瞒着她了。
那么十之**也不会在信里告诉她。
她未婚夫真是个好难琢磨的少年噢。
祝五姑娘撑着脑袋叹气。
。
宜臻在这里想着未婚夫卫珩的事儿,却不知府里的人也正在想着她。
五姑娘向来是个八面玲珑的笑团儿,有一副府里所有姑娘里头最讨人喜欢的好脾性。往常,祝府下人都削减了脑袋想去竹篱居伺候。
可是如今倒好了,祝二老爷出了这样的事,五姑娘又自己搬去了寄春居这那偏僻地,眼看着一副败落的景儿,众人自然是唯恐避之不及。
便是连原先在竹篱居管着扫洒浆洗的粗使婆子,一月里都去了三四个。
半青,思绿这些贴身丫鬟们气的不行,赌咒发誓说定要他们好看,宜臻却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我早说院里用不了这么些人的,多养着也不过是白费银子散家财,何必呢。翠榕,我记着你老子娘都在外头罢?你回去问问你娘愿不愿意进府里来做活,月例吃住就按府中定例来,年尾再另给她冬夏衣裳两套,并一吊钱。”
翠榕连忙跪着谢了恩:“这样好的事,她如何能不愿呢,平白得了一个好差事,我娘怕是做梦也要笑醒呢。”
寄春居不大,扫洒整理的事情,底下的小丫头们便能顺手做了,翠榕的娘进来,也不过是干些浆洗摘菜的活计。
能吃饱穿暖,还能给家里添些进项,她自然是千恩万谢,比府里头那些养大了心的老婆子不知顺眼了多少。
更何况,五姑娘如今鲜少与府中他人往来,素日院子里清净的不行,自己都只管自己的,少有口角争执发生。
这样的日子,和在京郊庄子清闲养病时也没什么大差别。
其实按照祝府的规矩,姑娘们都是要上学的,及笄之后才不用继续往下读。可因为宜臻身子不好,大夫专门嘱咐了要静养,不可太过伤神,老太太便额外开恩,许她自己在屋里读书练字,每月给先生交三回作业便好。
这日里,日头渐渐落下了,宜臻在屋内练字。
她练字读书时向来不喜人在旁伺候,几个丫鬟们便凑作一堆,在西厢屋里打络子做针线。
翠榕的娘柳婆子正好抬了一筐子鸡蛋和两只鸽子进来,在院子里烫毛拾掇。
红黛瞧见,忍不得多问了一句:“不是说今夏天儿热,鸡蛋缺的很,连大厨房都捉襟见肘了,你怎么还收了这样多的鸡蛋来?”
刘婆子手下活计不停,笑了笑:“倒也没有那般缺,我今日寻空儿去村子里走了一遭,每家每户都收几个,不一会儿便凑够了一筐,许是大厨房只在城里头寻买,才缺呢。”
“他们素日里采买惯了的,如何不知道该去哪儿采买,不过是拿话搪塞我们罢了。”
思绿放下剪子,冷哼一声:“本就是咱们份例里的东西,如今倒还要我们自己使钱去买了,一个鸡蛋值多少铜钱?大厨房难道就真抠嗦成这样了不成。我说这府里惯会捧高踩低的,往日里瞧着不错的那些,一个个都是势利眼!”
前些日子,宜臻想吃个清炖鸽子汤,小枣去大厨房要时,对方却是推三阻四,一会儿说鸽子没有,一会儿说柴火不够,一会儿又说忙着备老太太的膳,只不肯应下。
小枣便说拿几个鸡蛋回去,好给五姑娘做碗鸡蛋糕当晚膳。
对方又是有一千个话头来推脱,什么天热蛋不好产,花大价钱也难采买,又什么昨日表姑娘生辰,摆宴用了好些鸡蛋,早就不够使了。
总是就是不肯给,最后也只塞给小枣一把小葱,一块豆腐,态度敷衍极了。
也幸而是小枣去大厨房要,不然换做思绿这般脾气大的,只怕当场便要上去扇耳刮子了。
半青也气,但好歹言语上克制了些,只说:“且看着吧,那些眼皮子浅的,还不知道以后怎么样呢。”
姑娘脾性温和,如今更是越发低调起来,不愿多生事端,听了禀报后,倒也未生气,更没有要计较的意思,自己吃下了这亏。
她让红黛另开了柜子,从装碎银子的箱子里头取了大几十两银子出来,单独记了账,给柳婆子去外头走动采买。
她们姑娘自小养的娇,如今住在这偏远小院里,时常要食材要冰炭的,与其费功夫与大厨房和大管事纠缠争执,倒不如自己走私账去外头买,想要多少买多少,也省得受气。
也亏得姑娘有门路,七八月那个时节,连冰这样的稀罕物都能寻到卖主,每日一筐送进来,比鸡鸣还准时。
思绿气不过了,最后连姑娘的月例银子和日常份例都不肯去领了,只管拿着柳婆子买回来的食材,在小厨房给姑娘备膳。
宜臻知道这事儿闹出来,大家情面上都不好看,却只当没瞧见,默许了思绿的做法。
泥人还有三分脾性呢。
她卫珩哥哥随手吊在草帽里的一块暖玉就是几千两,和核桃仁一起随意裹在灰布里的砚台就是四大名砚之一,冬日送炭夏日送冰,都是一大筐一大筐的上等品。
她见识过的好东西多了,当谁还真的稀罕这一二两的月例银子不成。
她不去拿月例,也没见管事儿的大伯母派个小丫鬟来送一次。寄春居十几日不去点菜端饭,大厨房就从未和老太太禀报过一句。
可见都是不把她放在眼里,觉得她这个五姑娘再没必要敬重的了。
那又何必要与他们嚼那些没用的舌根呢。
左右闹出来了,也是他们自己没脸。
宜臻听了卫珩的话,放开了手脚花钱,只管自己舒心最重要,反正她在金掌柜那儿买东西,对方都是拿最低的成本价给她。
一开始,宜臻也犹豫过,推拒过。
可是金掌柜是这样说的:“姑娘可千万别与我客气,这些产业都是公子置办的,收您银钱已是理亏,如何敢再多收呢。”
“可是你们这里卖给旁人。。。。。。”
“那是旁人,与姑娘又是不一样。姑娘是我们公子的未婚妻,日后嫁与我们公子,这些东西早些用晚些用,又有何区别呢?便容许我说句最不好听的,日后若是姑娘真不嫁我们公子了,那也是我们公子平白耽搁了姑娘的年岁,赔您再多东西,都是应当的。”
宜臻。。。。。。宜臻竟然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只不过虽然心底觉得有那么丁点儿道理,却也不能真的平白拿人家的东西。
给银子金掌柜不肯要,她就只好送旁的物件了。
什么自己酿的梅子酒,自己抄的佛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古籍,亲自去庙里求的平安符,宜臻隔三差五就送到轩雅居去,极客气地说是为了感谢金掌柜这些时日的照拂。
虽然金掌柜并不喝酒,不爱看游记,也不敢戴那金贵的平安符。
所有的杂七杂八的玩意儿,最终都寄到了江南。
卫珩一路行官道南下,边游历边走,等终于回到了卫府时,已经入了秋了。
府里堆了不知道多少纸佛经,攒了不知道多少平安符,还有好几只镇宅压凶的辟邪符。
他沉默片刻,把那叠符纸一张张压平,给京城的小姑娘回了一封信:
“你要再把时辰都浪费在烧香拜佛上,信不信我打折你的腿。”
宜臻收到信后,气了一小会儿,又忍不住写道:“你家的掌柜不肯收我银钱,我又不想做个没良心的白眼狼,不烧香拜佛,又该准备什么礼回你呢?”
当月月底,宜臻就收到厚厚一个包裹。
里头装满了题册。
另附一纸,上头写着:今冬生辰,静待佳礼。
意思便是,宜臻若能在他生辰前把这些题都给作完,便是送与他最好的回礼了。
财大气粗卫珩。
冷心冷肺卫珩。
不解风情卫珩。
宜臻郁闷极了。
她把刚刚画好的踏雪寻梅图给揉成一团,在画纸上描了只憨态可掬的猪。
咦,真像卫珩。
。。。。。。
总而言之,虽然“远离尘世”,在府里受尽了冷待,但因背靠着这么一座谁都不知的大山,宜臻反倒过的比以往痛快自在许多。
有时候她也想,嫁得金龟婿嫁得金龟婿,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只不过世人眼里的金龟婿,往往都是高门贵子,身份煊赫者,而宜臻却觉得,卫珩这样最好。
他从不会像旁人那样,把她当做一个“女子”看待,也从不把她当孩童忽悠。
在他眼里,她是一个和季连赫、亭钰、金掌柜一般无二的人。
她觉得很快活。
便是日后他有了自己真正心爱的姑娘,不愿遵循这桩婚事了,宜臻也愿意与卫珩做个纸笔上的交心好友。
不怀一丝怨怼和记恨。
就是,也许有时候会有些遗憾罢。
……宜臻真想知道,这世上能让卫珩倾心,与他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的女子,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我就说他们贪了罢!”
外头院子里忽然传来思绿气愤的嗓音,“一篮鸡蛋多几十文,一只鸽子多几十文,一罐子盐又多几十文,这样几十文几十文算起来,一月里还不晓得要贪去多少呢!贪墨我们的银子,苛待我们的膳食,也不知他们的厚面皮是如何长的!”
原来是柳婆子从外头买了食材进来,几个丫鬟们正围着她问价钱,不问不知道,一问,与大厨房给的价不知道差了多少。
思绿都快气死了。
五姑娘的花销虽从自己的私账上出了,她们这些丫鬟却依然还领府里的份例,平常要煨个鸡蛋都不肯,原来竟是占了她们这么多便宜!
“其实未必就有这么多。”
红黛倒是理性几分,“柳婆子是寻了自己相熟的乡户人家,一家一家零散着去收的,大厨房采买的量多,未必就有这样的功夫和耐性。再有,他们也不止对我们如此,前些日子零露去给大厨房煮糖水鸡蛋,也是另给了鸡蛋和柴火钱。”
“这年头,谁的日子都不好过。你没见大太太如今管着家,却日日愁眉苦脸的,这季的秋衣,拖到如今还未发,想必也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呢。”
思绿蹙蹙眉:“怎么就这般捉襟见肘了起来,一季秋衣也不过二三十两银子,账面上都支不出了么?若是府里真的山穷水尽,大太太怎么还敢照着旧例来?”
这便是祝府最让人叹息的症结所在了。
自从老太爷去世,侯府成了伯府,又到如今削爵去职,进项是越来越少,偏偏管家的都不肯舍了体面,非要打肿脸充胖子,各项开支依旧照着往常的定例来,可不正是卯吃寅粮,入不敷出么。
“左右我们是管不着这些的。”
红黛心里头有数的很。
他们姑娘如今已经十三四了,至多在府里呆个四五年,便要嫁去江南。
祝府如何,他们管不了,不敢管,也没必要多管。
说的苛刻些,便是姑娘嫁去了江南,正经娘家也在黎州而非京城,何必要去管这些隔房的叔伯婶娘以后是怎么过日子的呢。
他们又不是没有儿女。
正这样想着,院门外就传来几点动静,风拂草木,飒飒作响,还有姑娘家的细声软语,随着脚步声愈来愈近。
“五妹妹,你可在里头?我们来瞧你了。”
红黛连忙放下手里的物件起身:“定是二姑娘三姑娘他们来给姑娘贺寿了,你去告诉姑娘,我去开院门。”
今日是宜臻的生辰,但因为不是大生辰,不用大摆宴席,又因她最不喜麻烦应酬,便干脆“卧病在床”,自己吃碗长寿面也就算了。
但是没想到,往常来往不深的姊妹们今日竟然都约一块儿来给她祝寿了。
除了几个堂姐妹,还有表姑娘戚夏云,都带来生辰礼来,一样样摆在桌上,衬着红纸,确实也显出几分喜庆。
祝亭霜送的是一方好砚,祝宜嘉送了一只样式老旧的珠钗,底下的妹妹们也一样,要么送笔墨纸砚,要么就是绣品首饰。
唯独戚夏云心思巧一些,给了她自己亲手调的一盒香,并一张调养药方。
宜臻一一收下了,倚着床头,唇色苍白,细声细气地道了谢,说两三句话咳嗽一声,十分的病弱体娇。
“怎么养了这么久还不见好?”
祝亭霜微微蹙眉,语气清冷,“如若不然,便让太医来看看。免得日久天长地拖着,小病反而拖出大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