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宠[封推]-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素馨有些纳闷。她也没有多问。笑着坐到郑老夫人康氏身边,拿帕子给她拭泪,轻声细语地道:“娘,您这是怎么啦?是不是因为二皇子的事儿?”
康氏顿了顿,将郑素馨的帕子推开。含笑道:“我自己来。”说着,取了自己的帕子拭泪。
“唉,爹、娘,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二皇子终归是皇室中人,他为了妹妹出家这十三年,也就够了。他总是要娶妻生子的,不会为了妹妹守一辈子……”郑素馨万分感慨地说道。“只可怜妹妹,就这样白白送了性命。”
郑老爷子咳嗽一声,道:“想容的事,我和你娘也有错,没有把她管好,不能全怪二皇子。再说……”
康氏接口道:“再说二皇子已经写了信来。说要尊想容为他的原配正室,求我们同意,将想容的骨灰和灵位让他迎回江南。”说着,将一封信取出来给郑素馨看。
郑素馨始料不及,脸色一下子很不好看。一只手僵在半空中。
康氏将那信塞到她手里,奇道:“你怎么啦?脸色这么难看?是生病了吗?”说着,抬手去探郑素馨的额头。
郑素馨下意识偏了偏头,避开康氏的手掌。
康氏尴尬地缩回手,讪讪地道:“我只是想看看你是不是病了……”
郑素馨回过神,强行镇定下来,“娘,我只是太惊讶了,刚才有些失神。”
“哦。”郑老爷子和康氏齐齐应了一声,相视而笑,“别说你了,就连我们刚看到信的时候,都惊讶不已。”
郑素馨手里捏着那封信,心乱如麻,低头好几次,都没有勇气打开那封信。
“爹、娘,你们确信真的是二皇子写的信?”郑素馨小心翼翼地问道,“不会是骗子吧?”
“怎会是骗子?骗子要骗我们家想容的骨灰和灵位做什么?”康氏大奇,看向郑老爷子,“不会吧?”
郑老爷子摇摇头,“素馨想多了,倒也是谨慎的意思。——但这确实是二皇子的亲笔信。而且,二皇子派了内侍亲自过来送的信。那内侍我也认得的。”
郑素馨咬了咬唇,终于鼓足勇气,将那信展开细读。
洁白的宣纸在她手边轻轻颤动,一如她控制不住颤抖的双手。
开头六个大字,“泰山大人在上”,看得郑素馨心里一抖。
一瞬间,往事如烟,排山倒海而来。她心如刀绞。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二皇子还对那个女人念念不忘?!
她再美貌,也是个死人了!
郑素馨素着脸,一目十行地看到信尾,待看到那个熟悉的签名,就如同被人重重在鼻梁上打了一拳,一股酸涩之意直冲喉头。
“……我一直担心想容魂魄无依,现在好了,二皇子既然愿意认她……”康氏满脸欣喜,感慨地直抹眼泪。
“不行!”郑素馨不假思索地驳了康氏。
康氏一惊,“怎地不行?”
郑老爷子也探询地看向郑素馨。
郑素馨自知失态,忙咳嗽一声,缓缓将那信阖起来,递回到康氏手里,脸上已经恢复常态。
她微笑着淡然道:“二皇子有这个心,我们心领就行了。至于他想尊想容为原配正室,这件事还是要商榷一下。咱们四大家族是不能跟大夏皇室联姻的,难道爹您忘了吗?”
郑老爷子一窒,讪讪地道:“没忘。没忘,但是想容不是不在人世了吗?不过是个虚名,不打紧吧?”
“虚名打不打紧,现在看不出来。爹、娘。我知道你们很高兴想容魂魄有靠,但是你们也当为郑家想想。如今咱们家,何苦跟二皇子搅在一起呢?不管是虚名,还是实在,都不是好事。”郑素馨定了定神,苦口婆心地劝说郑老爷子和康氏。
康氏听了有些不高兴,别过头看着这屋里的摆设出神。
郑老爷子却明白了郑素馨的话。他迟疑半晌,终于长叹一声,道:“素馨说得对。我们,还是不能跟二皇子走得太近。”
“啊?!”康氏十分着急。“可是想容,想容她……”
郑素馨按住康氏的胳膊,缓慢却坚定地道:“娘,我明白你的难过,我也是一样难过。但是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高兴。我们也要为整个郑家着想。”
“二皇子迎想容的灵位进门而已,跟郑家满门有什么关系?”康氏想不通其中的道理。
“盛老爷子喂错了药,跟盛家满门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盛家满门都被斩了?”郑素馨这一次寸步不让,一点都不容情,用盛家的事情提醒郑老爷子,不要给郑家带来如同盛家那样的灭门之灾。
康氏被郑素馨的眼神看得讪讪地,低了头拿帕子醒了醒鼻子。不敢再说话。
郑老爷子长叹一声,“我会婉拒二皇子的好意。”
郑素馨顿时觉得那股从看到信就堵在她胸口的气终于顺了。
“爹娘拿主意吧。我就是提个醒儿。毕竟郑家是我娘家。郑家好了,我在吴家才会好。”郑素馨笑容满面地说道。
“嗯,你好生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没事不要老往娘家跑。”郑老爷子嘱咐了她几句。就跟她一起离开内院,回自己的外书房去了。
郑老爷子一路无话,郑素馨也不敢再提此事,只是拐着弯向郑老爷子套话,想知道明年春闱的考题都是什么范围。
郑老爷子是个古板人。虽然心里有事,但是也听明白了郑素馨的意思。
“……我是主考官,不可能跟别人说考题的。这些话,你问都不该问。以前你倒是知书识礼,如今怎么连这一点最基本的规矩都忘了?你再这样,我可是要去吴家,跟你公公婆婆好生说说,把你带回家好好训教。”郑老爷子横了郑素馨一眼。
郑素馨被噎得面上一红,忙低了头,心里暗暗着急。
她答应了要帮吴长阁弄这一次春闱的考题,可是没想到爹居然油盐不进,根本不肯行这个方便!
郑素馨咬了咬牙,默默地看着郑老爷子的背影消失在抄手游廊的拐角处,眯起了眼眸……
远在江南的二皇子终于接到郑家的传信,却是婉拒他迎回郑想容骨灰和灵位的提议。
这也在二皇子意料之中,他并不气馁,反而对不愿意沾他光的郑家人更增好感。
一家欢喜一家愁。
这边王青眉如愿以偿,做上了二皇子的正室,并且受封皇子妃。
王家人终于成了皇亲国戚。
王毅兴成了二皇子的正经二舅子,却没有功夫在二皇子府邸接受众人的恭贺,因为秋闱的时候到了,他要下场了。
大夏皇朝有五州十三道。五个大州分别为东州、西州、南州、北州和中州。科举考试则分为三部分,州试、省试和殿试。
州试是秋闱,在各州举行,第一名称解元。省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城举行,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是在宫里举行,由皇帝举行,第一名称为状元。
按照王毅兴的原籍,他本来不应该在江南考试。
但是自从他们一家跟着二皇子从京城郊外来到江南蒋州道,二皇子就为他们一家人造了完完整整的户籍和身世。
在这里,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利州人,坐拥利州一半以上的土地。
王毅兴以利州考生的身份下场州试,考了三天三夜,整个人精疲力尽。
到了年底放榜,他高中了南州州试第一名解元。
二皇子府邸上下高兴得不得了,过年过得分外热闹。
“我就知道我二弟是最厉害的。”二皇子妃王青眉笑得合不拢嘴。
这个二弟一向是他们王家的希望,也是跟她最亲厚的。
当然,她也是最疼这个弟弟的。
跟别的王家人不同,王毅兴是唯一一个在二皇子府有单独院子的人。
他的衣食住行,都由二皇子妃亲自打理,跟对待二皇子一样。
二皇子不以为忤,还经常夸他们姐弟情深,甚是鼓励。
王毅兴倒是很淡定。
秋闱结束之后,他就马上投入到为明年春季将要举行的春闱的准备中去。
明历二十九年的春闱很快就要在京城举行了,由礼部主持,郑老爷子亲自出题。
刚过完年,王毅兴就带着浩浩荡荡的一群人,有随从、护卫、丫鬟和婆子,来到了京城提前准备好的府邸。
来到京城,已经离春闱的时候不远了,王毅兴闭门谢客,一直在紧张地复习中。
……
这一天深夜,郑国公府外院存放机密文献的外书房里,突然响起了一声扑通的声音,像是有人撞到铁板了。
外面守门的书童听见有女人的一声“哎哟”之声传来,忙推开门看,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根本就没有人!
第111章 名次
“怎么搞的?难道我听错了?”那书童挠了挠头,又揉了揉眼睛,再一次东张西望往书房里面看,虽然刚开始有些黑,但是从门口的灯光照进去,依然一览无余。
里面根本就没有人。
这书童不死心,问旁边的书童,“刚才你听见那声音了吗?”
“听见了。好像什么东西摔下去了。后来还有个女人叫了一声。”
“是吧!我也听见了!可是屋里什么人都没有啊?难道是……”那书童刷白了脸,“‘好兄弟’来了?”
“也可能是‘好姐妹’,不是女人的声音吗?”旁边的书童嘀咕一句,攀着书房的门也往里面探头探脑地看。
“你在这里候着,我进去瞧一瞧。”先前那个书童不死心,整了整腰带,吐一口气,一撂袍子,跨过门槛,往里面行去。
他在里面仔仔细细、里里外外地搜了一遍,连桌子底下、书柜上面,还有屏风后头都看来,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地方。
别说是个大活人,就连只耗子都没有看见!
“难道真是听茬了?”那书童用力挠头,挠得发髻都要乱了。
外面的书童看着里面的书童站在屋子正中发呆,也疑惑自己是听错了,犹犹豫豫地道:“……可能真的听错了。你记得春天的时候,那些猫发情,每晚在院子里叫唤,听着就跟孩子哭似地。”
“也对。”里面的书童终于走了出来,“可能是别的院子里传来的。”
郑国公府占地非常地广,而且屋宇纵横,亭台林列,还有池水绕墙,家里从上到下,也有数百人。
外院也有给下人仆妇住的院子。
想到外书房旁边不远的地方就是浣洗院,大概是那院子里的女人大惊小怪吧。
两个书童互相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呵欠。站了不久,就有另外两个书童过来换班,让他们去睡觉,另外两个接着在外书房门口守着。
一夜无事。
第二天。郑老爷子来到外书房。
进到里屋,他一眼看见书案上有本书的位置不对劲。
他心里一跳,慢慢走了过去。
郑老爷子一辈子最爱是书。
这外书房里摆的是他最常读、最心爱的书。
每本书的位置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书案上的这本书,是他昨天离去前刚刚看过的,还没有看完,因此他在书里夹了一个书签。
那个书签是一片树叶制成的,是郑想容六岁的时候给他做的。
也是他最心爱的书签。
他伸出颤抖的手,缓缓打开那本书,果然看见那枚书签被翻了过来。
郑老爷子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他往四周看了看。哽咽着道:“容儿,是你回来了吗?你又要像以前一样,突然跳出来,吓爹一跳吗?”
郑老爷子喜欢将书签反着放,郑想容总喜欢纠正他。悄悄地不知从什么地方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将他的书签放正了。
自从郑想容死后,已经有很多年没有人再纠正他书签的放法了……
可是他等了很久,也没有如同以前一样,看着郑想容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跟他谈诗论词,妙语如珠……
郑老爷子用手捂着脸。站在屋子中静静地待了一会儿。
外面传来啾啾的鸟鸣,将郑老爷子从回忆中唤醒。
他咳嗽一声,用帕子擦了擦脸,坐到书案后头,两只手抓着高背椅的扶手,对着外面问道:“昨夜守书房的是谁?”
昨天前后两班四个书童走了进来。
郑老爷子静了静。问他们:“昨夜书房可有事吗?”
郑老爷子从来没有问过他们。
后半夜值夜的书童摇摇头,“回老爷的话,没有。”
前半夜值夜的两个书童却对视一眼,有些迟疑。
郑老爷子见了,心生疑虑。便让先前说没事的两个书童出去,将迟疑的两个书童留下来,问道:“你们为什么不说话?”
两个书童见老爷这样问,没法子,只好老老实实招了。
“昨儿确实听见书房里有声音,还有个女人叫了一声。可是后来小的进去仔细查了,并没有看见人。也没有看见人出来。”那去过书房里查验的书童老老实实地道。
“哦?”郑老爷子不动声色,“你们俩都听见了?”
“是的,老爷。”两个书童齐声回答。
“但是到书房里面,又没有见过人?”
“是的,老爷。”
郑老爷子眼皮重重一跳,问那进过屋子的书童,“你到书房里来,可曾碰过什么东西?”
“没有!没有!”那书童急忙摆手,“小的知道的,老爷的书小的们不能碰的。”
确实不能碰,碰了是要剁手的……
书童们刚来书房轮值的时候,师傅都是千叮咛万嘱咐,说国公爷书房里的书,他们万万不能碰,只能扫地擦桌子看大门。
如果碰了书,那是非剁手不可!
虽然还没有人被剁过手,但是规矩是这样写的,书童们年纪也不大,都很听话。
郑老爷子点点头,“好了,出去吧。”
书童们走后,郑老爷子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却再也看不下去书。
再过几天就要春闱了,他的题还没有出完呢,可是他一点都没有心思准备。
晚上回到内院,他跟康氏说起这件事,康氏立刻眼泪都下来了,她哽咽着道:“老爷,咱们去家庙看一看想容吧。她是想我们了,才回来看看老爷的。”
真是太巧了,正好二皇子写信来要求娶郑想容为原配正室,并且移她的灵位去江南,郑老爷子的外书房就出了这样的事。
“一定是想容在天有灵,她知道了……知道了……”康氏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了。
郑老爷子连连点头,温言抚慰康氏,“我知道,我知道。我们明天就去家庙。”
说完又吩咐下人道:“把星宏、星辉他们四人都叫来。”
康氏点点头,进内室回避。
几个婆子分别去四位大爷的院子里传话。
原配所出的郑星宏。填房康氏所出的郑星辉、郑星旺和郑星同都连忙赶了过来。
郑老爷子看了看四个长大成人的儿子。
就连最小的儿子郑星同都已经三十多了。
郑老爷子捋捋短须,正色道:“早就想跟你们说了,从现在开始,你们给我好好闭门读书。等三年之后的大比之年,你们都要下场。今年是赶不上了。虽然老二、老三和老四都中过举人,可以直接春闱下场,但是老大还从来没有考过州试,未免对他不公平,所以今年,你们三人都不去了,等三年之后再下场。”
嫡长子郑星宏一愣,下意识抬起头,问道:“爹。我也要下场?”
姐姐郑素馨一直跟他说,他是嫡长子,这个世子位本来就是他的。他做了郑国公,就是跟礼部共掌科举,是天下读书人的老师。怎地他也要考科举?!
郑老爷子目带怜悯地看了看这个资质平庸的嫡长子,点头道:“是的。你必须要下场。”顿了顿,又一字一句地道:“你们四人都是同样的身份,又是同样的孝顺仁厚,为父一直犹豫不决,不知道让谁做世子好。后来,我想到科举一途。谁能在科举中考得名次最高。就是世子。不需要你们中状元、榜眼、探花。只在你们四人当中比谁的名次更高。”
“啊?”康氏所出的三个儿子又惊又喜,实在是没有想到自己也有机会承爵!
原配所出的嫡长子郑星宏顿时面如土色,他的嘴唇翕合,目光渐渐黯淡下去。
和三个弟弟比,他实在是差远了……
爹这么做,是不想把世子位传给他吗?
“你们都是我的儿子。但是郑国公这个位置。太过重要。必须要有能有德者居之。”郑老爷子叹了口气。
以前郑家的男丁少,每一代有一个儿子就了不起了。
这一代居然有了四个儿子!
郑老爷子欣喜之余,也不无头疼。
“爹……”郑星辉看见郑星宏如丧考妣的脸色,有些不忍,想劝一劝。
郑老爷子却用目光严厉制止了他。
“你们回去吧。从现在开始好好准备。三年后就见分晓了。”郑老爷子做了这样一个决定。终于放下这个心思。
如果老大能有本事在科举中考到三个弟弟前面,就请封他吧。
毕竟科举选才,并不是要选惊才绝艳的人,而是要选懂得规矩,心思缜密,能够按部就班的人。
老大虽然不如老二聪明灵慧,但是如果能够按部就班,而且心思缜密,把这个国公爷的位置给他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他是原配嫡出……
康氏知道了这个消息,也是非常惊喜。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儿子也有承爵的机会!
而且按照老爷的这个法子,自己儿子的机会更大。
因为她有三个儿子!
郑星宏的妻子善氏听了这个消息,气得不得了,只是不敢在家里破口大骂。
但是她不想坐以待毙,一边派人给自己娘家送信,一边带了婆子去吴国公府求见郑大奶奶。
“什么?爹居然说出这样的话?要凭科举名次来确定世子的位置?!”郑素馨听了大弟妹的话,如烟似雾的眸子霎时变得清亮。
她缓缓站起来,看着善氏,高耸的胸脯一起一伏,似乎怒到极处,但是极力压抑隐忍的样子。
※※※
第112章 闭门羹
善氏被郑素馨突然凌厉的眼神吓了一跳,禁不住退了两步。
“大姑奶奶?”
郑素馨定定地看着善氏,目光渐渐缓和下来,又像蒙了一层雾,“你先回去吧。这件事,听爹的。爹居既然这么说了,你就好生陪星宏读书吧。”
“可是您又不是不知道,星宏他哪是读书的料?!”善氏忍不住抱怨,“根本就比不过另外三个弟弟。”
“住口!星宏是你夫婿,你怎能这样说他?”郑素馨面色一冷,目光更是如冰似雪,看得善氏不由自主打了个寒战。
“回去!要让我知道你去找了你娘家人,可别怪我不顾亲戚情份!”郑素馨端起茶杯,“送客!”
善氏被郑素馨的丫鬟撮着离开吴国公府,羞恼不已,但是她又不敢跟郑素馨对着干,只好马上又派人去娘家送信,说事情已经解决,让他们别来了。
好在善氏的娘家知道这位姑奶奶向来听风就是雨,也没有把这件事很放在心上。
……
善氏走后,郑素馨一个人坐在五福进门紫檀软榻上揉了揉额角,头疼不已。
爹昨天对她的态度,实在太伤她的心了。
她只不过是要问一问考题的范围,又不是要直接问题目!
可是爹一副公事公办的口气,好像自己做了多大逆不道的事情一样!
可是郑素馨记得,妹妹郑想容还在世的时候,她无论问什么,爹都会告诉她,包括春闱的考题……
就是因为她知道爹不是那样不懂变通转圜的人,才没有当一回事,以为问问爹就可以了,谁料爹居然毫不留情地将她驳了回去,真是好大一个耳刮子!
现在又不肯立自己的嫡亲弟弟。也就是郑家的嫡长子为世子,这心都偏到胳肢窝去了……
郑素馨咬了咬唇,默默地回到内院,将一份题卷给吴长阁看了。道:“记好了,去想想该怎么做文章吧。”
吴长阁大喜,问她:“这是春闱的题吗?”
郑素馨苦笑着摇摇头,“不是。是我从我二弟那里问来的一些他平时习练的题目。”
吴长阁便知道是他的二舅子郑星辉。
这人可是不一般,文采出众,论述有方,很得大家的赞誉。
“原来是星辉!啧啧,这一次,他莫不是要连中三元?上一次,我记得他是中州州试的解元啊!”吴长阁夸道。
郑素馨摇摇头。“这一次他不下场,状元可要便宜别人了。”
吴长阁没有拿到原题,虽然有些失望,但是想二舅子是岳父最疼的儿子,也许这些题有些玄机也说不定。就欢欢喜喜拿着去书房用功去了。
……
一辆马车从车水胡同的牛家驶了出来,往王毅兴住的大宅行去。
王毅兴的大宅在城北,靠近盛国公府。
牛小叶从车里下来,一手里拎着刚煲好的一壶汤,另一只手整了整发髻,又拍了拍裙子,才对自己的丫鬟水桃道:“去叫门。”
水桃拎着裙子走过去。拍着角门道:“牛大姑娘来看王公子了。”
角门吱呀一声打开,守门的门子陪着笑道:“牛大姑娘有礼。我们公子吩咐,春闱在即,不见客。”
“不见客?我们大姑娘不是客。”水桃笑着道,“我们大爷昨儿才从这儿回去呢。”
水桃嘴里的大爷,就是牛小叶的嫡亲哥哥牛大朋。
可是牛小叶怎能跟牛大朋相提并论?
那门子撇了撇嘴。道:“您这话去跟我们管事说,我没那么大脸,随便放了人进去,让管事骂我。”
牛小叶见不是事,走上前来含笑道:“是我来了。还不让开?就知道淘气……”
那门子一看是牛小叶亲自来了,忙点头哈腰道:“牛大姑娘,不是小的不让您进去,只是这几天是紧要关头,公子吩咐过了,不能放人进去,他要专心念书。”
“我不会打扰王大哥的。我是来给他送点补身的汤。这些日子听我哥说,王大哥日夜苦读,我担心……他熬坏了身子。他的家人也不在京城,只带着你们这些小子,如何能照顾他?”
那门子嘻嘻笑着,并不还嘴,只是拦着门,不让牛小叶进去。
正说着话,从门子背后的角门里出来一个婆子,笑着对他道:“这位小哥,您忙着。我先走了。”
门子忙回身行礼道:“魏妈妈,多谢您叻!您好走!”
魏妈妈手里也拎着一个食盒,她抬头看见牛小叶主仆,愣了愣,再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便从牛小叶身边走过,上了门前的大路,往不远处的盛国公府走过去。
牛小叶眯了眼睛,看着那仆妇远去的背影,回头看着那门子问道:“那是谁?是王大哥家里的下人吗?”
那门子有些脸红,搓着手哼哼唧唧地道:“那……那……是盛国公府的婆子。”
“盛国公府的婆子?”牛小叶两弯描得细细的眉毛高高挑起,“我怎么没见过?”又道:“既然她是盛国公府的婆子,为何她能进去,我却不能?”
牛小叶辞锋锐利,将那门子逼得说不出话来。
门子在心里暗道,我们公子吩咐人家可以进来,可没说你能进来……但是他也不能这样直说。
如果这样直说,他也不用做门子,直接收拾包袱走人是好。
门子只好再堆起一脸笑意,“牛大姑娘,这些我就不晓得了。人家是从里面出来的,又不是从我这儿进去的,我可不晓得是怎么回事。”
圆滑地把话头绕过去了。
牛小叶笑了笑,不理那门子,径直往角门走去。
门子急了,忙后退一步,伸臂挡在牛小叶面前,“牛大姑娘,您不能进去!”
牛小叶看了他一眼,“让开。等我见了王大哥,自当为你说话。你不会有事的。”
门子大怒,拉长脸道:“牛大姑娘,您别让小的难做。小的是仆役,主子说什么就做什么。不敢违拗。——得罪了。”话音未落,那门子已经嗖地一下跑回角门,然后轰隆一声,当着牛小叶的面将角门关上了。
牛小叶见那门子跑得跟兔子似的,又好气又好笑地跺了跺脚,嗔道:“我看你一辈子不开门!一辈子不出来!”
说着,牛小叶回到大车上坐等。
可是她一直等到天快黑了,那角门也没有再开过。
掀开车帘,看着那七进大宅黑沉沉的大门,牛小叶咬了咬唇。有些不甘地道:“走吧……”
大车一路回走,路过盛国公府的大门。
牛小叶看了一眼,想了想道:“停车,去敲门。”
她的丫鬟水桃忙跳下车,去盛国公府的角门敲门。
角门开了一条缝。一个门子探头出来看了看,问道:“请问您是……?”
水桃笑容可掬地福了一福,道:“奴家是牛家大姑娘的丫鬟,牛家大姑娘想去看盛大姑娘。”
盛国公府的门子笑了笑,心想,这牛大姑娘好大的架子,瞧这敲门说话的姿态。就跟她是公主出巡似的……
一般来说,要去大户人家拜访,至少要提前三天递帖子,看看对方有没有空。对方回帖约定时间之后,再上门做客。
没有这样牛小叶这样,到了天快黑了。路过人家家门口,突然想去做客,就大大咧咧上门了。
说来就来的客人,除非是至亲,比如像郑大奶奶回娘家。是可以说回就回的。
“您带拜帖了吗?”盛国公府的门子彬彬有礼地问道。
“拜帖?”水桃回身看了看车上。
牛小叶撂开车帘,笑着道:“我跟你们盛大姑娘是知交好友,她不会向我要拜帖的。”
盛国公府的门子哈哈一笑,拱手道:“牛大姑娘真会说笑。这规矩是我们夫人定下来的,就连大姑娘都不得不守。”
言下之意,就是您这个外人更要守规矩。
牛小叶无法,眼看天色更黑了,再不回家,马上就要宵禁了,只好悻悻地道:“我给你们大姑娘煲了一壶汤过来。既这样,你帮我送给她吧。”说着,将那汤盒递了出来。
水桃一愣,暗道这不是给王公子的吗?
但是牛小叶吩咐下来,她这个丫鬟不得不从,忙拎着裙子走过去接了汤盒,捧过来给盛国公府的门子。
盛国公府的门子并不接手,垂手笑道:“夫人有令,外面的吃食不受。请两位拿回去吧。”
牛小叶一听就怒了。
她这壶汤今儿算是送不出去了!
牛小叶从车上下来,虎着脸从水桃手里接过汤壶,打开盖子,手腕一翻,那汤全撒了出来,淋在盛国公府的角门前面,在那青石板上流得斑驳淋漓。
盛国公府的门子抿紧了唇,紧紧地盯了牛小叶一眼,笑了笑,回身进去,砰地一声也关上了角门。
牛小叶连吃两个闭门羹,气得直跺脚,冲着盛国公府的角门恼道:“你个门子给我记着!别给脸不要脸!——哼!”裙摆一甩,气冲冲回身上了车,回车水胡同去了。
一回到家,她就找到牛大朋,不满地嘟哝道:“大哥,我今儿去给王大哥送汤水,他家的门子居然不许我进去。——大哥,你去跟王大哥说,将那门子赶走!”
※※※
第113章 荣归
牛大朋挂心着王毅兴明天就要下场的春闱,横了牛小叶一眼,“王公子忙着准备春闱,你不要无理取闹!”
“这么严重?”牛小叶扭着衣角,向牛大朋撒娇,“盛家人能进去,大哥,你也能进去,我为何却不能?我……我……我是你亲妹妹,也不是外人。”
“盛家人救过他家人的命,是不一样的。你不要老跟盛家人比。人家是公卿世家,不是咱们这种人家能比的。”牛大朋拍拍她的头,“当然,你也不是外人……”说完心里一动,再看看牛小叶满脸娇嗔的样子,顿时恍然大悟。
他猛然想起来,这个嫡亲妹妹已经十七岁了!
这几年,他们家费了不少心思给她说亲,她一直挑三拣四,谁都看不上。
牛大朋想着他们家的情形越来越好,牛小叶又被盛七爷治好了病,不再痴肥,而是越来越丰腴动人,这样的牛小叶,说不定还能嫁更好的人,因此也没有着急给她说亲。
直到今天,他才明白牛小叶的心思!
居然是看上了王毅兴!
“好眼光!好眼光!”牛大朋忍不住击节赞赏。
牛小叶满脸通红,又跺了跺脚,“大哥!你说什么呢!”
“我夸我妹妹好眼光!”牛大朋笑着打趣,一面拉她坐了下来,细细看了她半晌,点头道:“我妹妹不比旁人差。哥哥一定帮你找一门好亲事。”
牛小叶更加不好意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