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宠[封推]-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女官心头一跳,不敢再说话,垂手退下。
……
盛国公的嫡长子洗三的那一天,除了盛七爷在太医院的同僚和下属,吴家、周家和郑家的女眷,居然连太子妃都亲自莅临盛国公府,向王氏表示祝贺,并且给盛国公的嫡长子添盆。
洗三的稳婆简直要乐晕了过去,暗自决定要把太子妃娘娘亲手放下的那块金子带回去供起来……
“盛大姑娘,这是敝人的一点小小心意,是远在江南的王二公子为贺盛国公嫡长子出世,专程托人带到京城的。”牛大朋一招手,四个壮汉小心翼翼将一个半人高的大箱子抬了进来。
原来是王二哥送来的。盛思颜笑着踮脚去看。
牛大朋亲自解开箱子上的绳索,打开箱子盖儿,露出里面大石头样的盆景。
同时一股凉气缓缓从那盆景处散开,让这厅堂的暑热慢慢褪却。
盛思颜只觉得胸口的那股浊气都随同这股凉意消散了。
她仔细打量。
只见这盆景玲珑剔透。像是上好的玉石,雕刻成一座大山的样子,山上有树木丛林,野物山花。还有一些上山游玩的游人,雕刻得栩栩如生。
在场的吴老爷子是财神吴家的掌舵人,见多识广,刚一掌眼就跳了起来,冲过来绕着那石头盆景打转,满脸惊讶地道:“这可是著名的‘冰玉石’?!”
冰玉石,从名字上就可以听出来,这种石料如冰似玉,比真正的玉石都要难得。
别的也就罢了,冰玉石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炎热的夏季,会自动散发出丝丝凉气,沁人心脾,但是又不会过凉过冰,而且传说它的香味对产妇有奇特的镇静安抚作用。
小小的一块石料放在屋里。就能让一尺见方的地方变得凉爽舒适。
像这么大一块冰玉石盆景,至少能让一间宽敞的内室变得如同晚春一样和煦凉爽。
盛思颜眼前一亮,顿时明白了王二哥的用意!
这一定是给王氏坐月子用的!
王氏生产,不巧是在八月。
今年夏天又格外炎热,王氏这个月子,可是会坐得非常辛苦。
但是有了这个“冰玉石”盆景就不一样了,如果放在王氏坐月子的屋子里。会像一个天然大空调一样,将房间的温度调解得异常舒适。
盛思颜欣喜若狂,忙向牛大朋行礼道:“多谢王二公子盛情。多谢牛大公子援手!”
吴老爷子看着这么大块的冰玉石盆雕,眼珠子滴溜溜地转。
“大朋,你还有没有这货?要有,全给我送来。有多少我收多少!”吴老爷子是大夏皇朝不折不扣的商界大鳄,不是牛大朋这样刚入门的皇商能比的。
但是就算是吴老爷子,也弄不到这样大块的冰玉石。
他很确信,就连皇室的内库,也找不到这样大的一块冰玉石。——这一定是不久前才从矿山挖出来的。
“真是暴殄天物。这么一大块。只拿来做盆景,啧啧……太奢侈,真是太奢侈。”吴老爷子说着,一只手忍不住摸了上去,恨不得将那冰玉石掰一块下来。
“喂!吴国公,您这是做什么?!”盛思颜伸手,轻轻将吴老爷子的手拍了下来,转头瞪了他一眼。
“哈哈,哈哈,我就是看看,看看……”吴老爷子嘴里虽然说是看看,可是眼里的光芒可以用“贪婪”两个字来形容。
要不是盛思颜晓得吴老爷子就是这样一幅“守财奴”的性子,她还真想叫一声“关门,放阿财!”,让小刺猬阿财上前用刺扎他一通才知道厉害!
牛大朋笑着道:“这是王二公子机缘巧合,才得到这块冰玉石底料。所有的底子都在这里了,废料做了底座,上面全是正料。从年初就开始雕琢,总算赶在这个时候送到了。”
盛思颜心里一动。
王二哥真是个细心人。
早在年初他得知王氏有了身孕的消息之后,就开始准备了吧?
盛思颜不由觉得惭愧。
她和盛七爷两个人都没有想到这一点。
八月坐月子,对于产妇来说真是一种折磨。
难怪王氏死也不许盛七爷去看她,哪怕隔着窗户都不行。
盛思颜去过一次,那屋子里关的严严实实,生怕过风。
产妇过了风,偏头痛会跟一辈子的。
也就只好热一点,忍受满身的汗臭,连洗澡都不能痛痛快快地洗,只能用温水擦洗身上,也不能洗头。
有了这个冰玉石的盆景放在王氏屋里,肯定好受多了!
盛思颜忙叫了几个人,将这冰玉石盆景抬到燕誉堂王氏坐月子的屋子去了。
“娘,有了这个宝贝,您就能舒服多了!”盛思颜笑眯眯地道,命丫鬟端过来温水,亲手给王氏又擦了一遍身。
屋子里很快就凉爽下来,并不是入骨的冰寒。而是凉爽中带着和煦,所以产妇用也可以。
王氏是识货之人,她看着那个冰玉大盆景,困惑地道:“这个东西……你们是从哪里找来的?”
对于夏天的产妇来说。当然是绝佳的东西。
就算不是产妇,世家大族的内院女眷都会以拥有一块这种冰玉石料为荣。
放在身边就有凉气习习,比让下人打扇还要凉爽。
可惜冰玉石实在是太稀少了。
王氏感慨道:“当年二皇子还到处找人要收这种冰玉石呢。没想到……”又问盛思颜,“这是谁送的?”
这种东西,光靠盛七爷是找不到的。
盛思颜将毛巾拧干了,给王氏擦拭后背,“是王二哥托牛大朋送来的。”
“王二哥?”王氏恍然大悟,脸上似笑非笑,“原来二皇子找了十二年,终于找到冰玉石了……”
盛思颜一怔。手里的动作停了下来,“您是说,这冰玉石,是王二哥从二皇子那里得来的?”
“十有八九。”王氏笑着瞅了她一眼,“这种东西。不是王家那种人家有法子弄到的。你也知道,大夏的矿山都是皇室所有。”
盛思颜想到郑国公府晚晴轩里用白玉铺作的甬道……
不会又是为了郑想容吧?
“二皇子找这个冰玉石,是为了郑想容?”盛思颜好奇问道。
“多半是吧。”王氏摇摇头,“可惜她没福。”
“她没福,娘有福气。”盛思颜笑嘻嘻地将毛巾放回铜盆,唤了丫鬟进来端走,“这好东西可偏了娘了。”
“这可是无价之宝。牛大朋就这样大咧咧送上来了?”王氏神情一凛。坐直了身子问道。
盛思颜忙给王氏揉捏肩膀,轻声细语地道:“娘,您别急。送就送了呗,别人眼红,就让别人眼红去。我盛家千年来活人无数,结下无数善缘。用一块冰玉石有什么了不起?有本事,那些眼红的人一辈子不生病,不找我们盛家看病吃药!”
王氏被她逗笑了,回手越过肩膀握住她的小手,“嗯。我们思颜说得对。——不过是一块冰玉石,有人眼红就让他眼红去。”
“这就对了。红眼病也是病,得治!”盛思颜笑眯眯地说道,顺势将头靠在肩上,“娘,我真的好高兴。我有弟弟了,我也有弟弟了!”
“是啊。盛家终于有嫡系后裔了。”王氏长吁一口气,“我总算是没有让列祖列宗失望。”
盛思颜将王氏的肩膀紧紧抱住,低声道:“娘,刚才吴国公对这冰玉石很感兴趣呢,一直问牛大朋还有没有,他要全数买下来。”
听说是吴国公出口要,王氏倒是不担心了,她笑着点头,“吴老爷子是难得的聪明人,又极精明,他这么说,是帮我们挡一挡呢。”
盛思颜听得迷迷糊糊,但是王氏说没事,肯定就是没事的。
“你王二哥,倒是个细心人……”王氏说着,又看了盛思颜一眼,笑得意味深长。
盛思颜正低头拍着王氏身后的靠枕,没有看见她的眼神,顺口接话道:“王二哥从小就很细心。娘忘了?以前您不在家,都是王二哥给我做饭吃的。”
她还记得那碗蛋炒饭的味道,回想起来就满口生津。
※※※※※※※
第105章 白手套
王氏掩袖直点头,“嗯嗯,娘记得呢。他要是能一辈子给你做蛋炒饭才好呢……”
盛思颜倒是慎重考虑了一遍,摇头道:“没可能的。他在江南呢,怎么可能给我们做饭啊?”想了想,“要不,托人问他要不要来我们家做厨子?”
王氏被盛思颜一本正经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指着她道:“你啊,这不知道你是真傻还是装傻!”
不过话也就说到这里,再往下说就不像了。
一来盛思颜还小。二来嘛,王家人跟二皇子大概是搅在一起了,王氏有一点点的不放心。
她希望盛思颜能嫁一个真心疼爱她一辈子的人,但是那个人首先要能有命活到耄耋,才能照顾盛思颜一辈子。
二皇子是出家人,王氏不是太担心,她只是在琢磨,王家跟着出家的二皇子,到底图的是什么?
王家有几口人,有什么能耐,王氏一清二楚。
本来是祖祖辈辈都在药山下的捕蛇人,但是出了王二哥,也就是王毅兴这个异数。
这孩子特别聪慧,学东西非常快,读书识字,做得一手好文章,小小年纪就中了秀才。
虽然后来搬走了,但是王氏还是能从二皇子对王毅兴的器重看出来,王毅兴比当年肯定更厉害了。
当然,王毅兴比盛思颜大十岁,这一点,也让王氏有些惋惜。
能找到一个知根知底的人不容易。
要找一个知根知底有出息,而且愿意一辈子对思颜好,宠着思颜的人就更难了。
王氏叹一口气,往后仰靠在大靠枕上,抚了抚盛思颜黑黢黢的秀发,脸上又渐渐多了笑意。
不管怎么样,他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盛家的事情,还没完。她和盛七爷,还有这新出生的儿子……
想到儿子。王氏嘴角弯起的弧度更加愉悦,她问盛思颜,“你爹说了给你弟弟起什么名字吗?”
盛思颜点点头,“说了。说大名叫思伯,小名叫枸杞。”
大名也就罢了,听盛七爷这意思,是以后还要生,再生了儿子,就叫思仲、思叔、思季这样叫下去了……
不过小名……王氏窒了窒,勉强点头赞好,“就叫小枸杞吧。”
总比叫狗蛋强一点……
盛思颜笑着服侍王氏歇息,自己再去前头看看宴客的情况。
吴老爷子还在追着牛大朋找他要冰玉石,牛大朋哭丧着脸。对着吴老爷子打躬作揖,恨不得给他跪下磕头了,吴老爷子还是不放过他。
“……你老实说,你到底是打哪儿弄到这么大块的冰玉石的?你老老实实说,我保证不打你……”吴老爷子仗着酒劲儿。乜斜着眼睛,拽住牛大朋的衣衫不放。
“吴国公……吴老爷子……吴祖宗……您饶了我行不行?这个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也是做生意的人,如果有,我还会留着放在库房里发霉?!”牛大朋说得很诚恳,也很合理。
商人逐利,不可能把这样抢手的东西放在库房暴殄天物。
就算是囤积居奇,也不可能一点都不放出来。
吴老爷子总算是信了牛大朋的话。悻悻地推了他一把,道:“以后别让我看见你拿出第二块冰玉石!”
“我要拿得出来,一定双手捧着送到您府上!”牛大朋将胸脯拍得山响。
盛思颜悄悄笑了笑,从旁边的侧门出去,到另一边女眷坐的花厅陪大家吃酒去了。
盛国公府没有别的女眷,王氏在坐月子。盛思颜这个嫡长女便做了主家,出面招待那些世交家的伯母婶婶,还有同僚下属家的女眷。
郑素馨因是盛老爷子的关门弟子,便做了半个主家,帮盛思颜招待客人。
可是今日她的神情却有些恍惚。坐在席上默默无语。
大理寺丞王大人的夫人闵氏今日也来洗三添盆了。
王氏正经是她亲生女儿,只是如今还不得相认,只能以同僚家女眷的身份过来贺喜。
盛思颜晓得闵氏的身份不同,对她分外亲热。
想了想,盛思颜命自己的丫鬟木槿去请了闵氏过来,对她福了一福,道:“闵老夫人,我娘亲有些事情想请教您一下,请问您能不能拨冗去跟我娘说说话?”
闵氏惊喜万分,强行压抑住心头的激动,淡定地道:“无妨。劳烦盛大姑娘找个丫鬟送我过去吧。”
盛思颜转身命自己的大丫鬟木槿送闵氏去燕誉堂,自己悄没生息地坐到角落,微笑着倾听大家的谈话。
洗三这种筵席,小姑娘们是不来的。来做客的都是出了嫁的妇人。
有生过孩子,也有没有生过孩子,但是看见别人生孩子就羡慕得两眼发绿光的……
盛思颜本来也不应该来这种场合,但是没办法,谁让他们盛家,连个叔伯亲戚都没有呢……
大家也都明白盛家的苦衷,对于盛思颜只觉得同情,没人觉得她不应该来这里。
“郑大奶奶?郑大奶奶?”吏部尚书李永平的夫人要跟郑素馨说话,却发现对方似乎走了神。
李夫人索性敲了敲郑素馨面前的桌子。
郑素馨回过神,往后缩了缩,笑道:“李夫人,您这是做什么?”
“我跟你说话呢!”李夫人热情洋溢地道,“刚才在那边厅里抬出来的冰玉石,郑大奶奶可见过了?”
郑素馨有些恍惚地点点头。她怎么能忘呢?
曾经有人到处搜罗,想找一块大一些的冰玉石。
很显然,不仅王氏记得,郑素馨记得,就连李夫人也记得。
那时候,李夫人的夫君李永平还不是吏部尚书,只是个刚刚高中不久的进士,刚进吏部做了个七品小官。
但是就连他们家,也知道二皇子突然到处搜寻大块的冰玉石的事。
也不知道当初是谁将这件事渲染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可惜了,二皇子出了家。也不晓得当初他搜寻这么大的冰石料有什么用?他是个大男人。又不用在三伏天坐月子!”李夫人不住啧啧惋惜。
郑素馨的唇角抿得更紧,眼底露出几丝讥诮的神情。
刚才正抿嘴轻笑的盛思颜注意到郑素馨神情的变化,微微一怔。
“是啊,可惜了。不过二皇子找了十几年也没有找到。却被别人捷足先登了。”一个贵妇笑呵呵地道,转头问盛思颜,“盛大姑娘,那王家跟你们是亲戚吗?送了这样大一份厚礼!真是了不得!”
很多人心里也有疑问,但是没有像这人一样大咧咧敢问出来。
盛思颜早有准备,她不慌不忙地道:“王家有人曾经被毒蛇咬得快要死了,是我娘救了那人。”
“哦!”众人明白了。
和救命之恩相比,这一块冰玉石也就不算什么了。
虽然冰玉石难得,但是也只对天热的时候要做月子的产妇用处更大。
不是产妇的话,消暑的法子很多。不一定要用这冰玉石。
但是有了冰玉石,实在是锦上添花啊!
“那王家是什么来头?怎地如此豪富?”
“我听说是江南的盐商?”
“不是盐商,是江南的大财主吧?我听说江南利州道一半的田地都是王家的。”
“噗!”盛思颜刚低头抿一口香甜的米酒,被那句“江南的大财主”惊到了,满口的米酒喷了出来。
丫鬟忙上来帮她收拾。
盛思颜说了声“失陪”。下去换衣裳。
回到自己屋里,她将喷了米酒的外衫脱下来,另找了一件嫩黄色外衫穿上,一边琢磨:王家在江南已经这样大势力了?
她记得当初在王家村的时候,隔壁的王家孩子好像特别多。
王二哥上面还有个王大哥,王大姐,下面有两个弟弟。本来还有个妹妹。和盛思颜差不多大。但是那一年,出痘子没熬过来,夭折了。
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王二哥对和他早逝的妹妹差不多年纪的盛思颜特别好。
其实不止王二哥,隔壁王家的人对盛思颜和王氏都特别好,完全是把她们母女当一家人看待的。
这样淳朴热心的一家人。有本事背靠着二皇子,在江南大展拳脚了吗?
盛思颜默默地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可能。
以她对王家的了解,只有王二哥确实是有本事的,别的人。大概都是幌子。
就跟牛家一样。
牛家在京城四五年间迅速崛起,绝对不是靠牛大朋的个人能力和本事。
当然,他需要有本事,这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恐怕牛家和王家一样,都是二皇子在前台的“白手套”吧?!
白手套,说的是一些帮权贵打掩护,出面以合法手段做一些权贵们不能公开出面做的事情的人。盛思颜前世熟知的那些“白手套”,一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洗钱。
可是在大夏皇朝,没有洗钱这一说,那就只有隐瞒财产和隐藏实力这些用途了。
二皇子一个出家人,整这么多事出来到底是要做什么呢?
盛思颜蹙起细细的柳眉,有了个不好的猜想。
不管二皇子如何闹腾,他已经是出了家的人。
如果他真的有宏图大志,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如何正式还俗的问题,而不是到处伸手吧?
盛思颜看得很清楚,二皇子的出家,跟她爹盛七爷当年的出家可不是一回事。
她爹可以想还俗就还俗。
二皇子……要还俗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
第106章 特使
盛思颜想到那一天在郑国公内院的晚晴轩,听郑玉儿和吴婵莹两个人说的话,她也看出了其中的一些弯弯绕。
比如说,逼二皇子出家,肯定有太子的手笔。
但是太子为什么要对二皇子除之而后快呢?
盛思颜觉得这一点她有些想不通。
首先,夏明帝已经是活死人,也就是说,只要夏明帝还保持这样半死不活的状态,太子的位置就是稳稳当当的,因为能废太子的只有皇帝。
皇帝不醒过来,就没有人能废掉他这个太子。
除非,太子忌惮的是太后?!他担心太后会支持二皇子做太子!
因为二皇子是太后一手带大的,跟太后的情份不是太子能比的。
盛思颜猛地想起了先前代不死不活的夏明帝临朝听政的太后娘娘!
在皇帝成为“活死人”的情况下,临朝听制的太后,也是可以废太子的……
这样一想,盛思颜悚然而惊,顿时明白了太子对二皇子的忌惮和打压。
其实站在太子立场上,盛思颜还是能够体会他的无奈和愤怒。
但是王二哥站在二皇子一边,盛思颜不可避免地倾向二皇子这一边。
当然,最多只是感情上支持,她一个小小的姑娘家,是没有法子真正帮对方什么忙的。
花厅里,吏部尚书的夫人还在跟郑素馨说话。
“二皇子出家多年,真是不容易啊。”
“是啊……”
“若是你妹子没那么早死,如今也该嫁人生子了。”
“当然……”
“你说做什么有这样的祖训呢?你们四大家族里出来的姑娘,哪一个不是个顶个的好?——却无缘嫁入皇室。”
“呵呵……”
郑素馨似乎失去了往日的伶俐通透,无论李夫人说什么话,她都只有两个字对应。
盛思颜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幕,心下琢磨不已。
李夫人说了半天,才绕到正题上,“郑大奶奶。听说皇太孙要选太孙妃了……”
郑素馨这下子听进去了,她的脸上绽开一个笑容,举起右手,按了按右侧的发髻。轻声道:“嗯,前儿听太子妃娘娘说过一次,皇太孙今年已经十五了,也是时候要定亲了。”
律法规定,大夏皇朝的男女年满十五就能成婚。
世家大族和皇室的男女成婚的时候可以再晚一些。
比如四大家族的女儿们,经常留到十八、二十才嫁。
皇太孙夏沐本该十三岁就开始议婚。
皇太孙的婚事,跟皇帝、太子选妃没有差别。
需要从圈定的候选人中选出一正妃,两夫人。别的没有名份的女人就不用说了。
太孙妃和太孙夫人的选拔,首先要通过宗人府和四大家族共同议定人选,然后经过一道道程序选拔。最后由掌玉玺的皇帝定夺。
先前皇帝不能理事,就只有掌玉玺的太后定夺了。
皇后一直跟太后不睦,不想自己嫡亲孙子的媳妇由太后指定,因此一直压着太子和太子妃,让他们别忙着给皇太孙娶太孙妃。
因此一直耽搁到现在。
如今太子监国掌玉玺。皇太孙的婚事最后可以由太子直接定夺,因此他也是时候要议婚了。
这中间的缘由,郑素馨清清楚楚,但是没必要跟李夫人说。
“那就是真的了?!”李夫人激动不已,就差合什向西天祝祷,说一声“菩萨保佑!”了郑素馨笑着看了她一眼,委婉地劝道:“这一次选太孙妃。可是不容易呢。”
李夫人左右看了一眼,见这里人多嘴杂,也不想再说了,只是道:“这世上哪有容易的事呢?——事在人为罢了。”
两人相视一笑,不再谈此事,直到席终而散。
盛思颜送了客人出去。才发现大理石丞夫人闵氏,还在娘亲王氏的月子房里说话呢……
盛思颜想了想,来到燕誉堂外头,让两个大丫鬟去吃饭,自己在外头坐着。呆呆地想着心事。
里屋传来婴孩的哭声,应该是小枸杞要吃奶了。
过了一会儿,小枸杞的哭声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戛然而止。
“……你歇着吧。坐月子要安心,别想七想八的。”闵氏的声音传来,似乎是要走的样子。
盛思颜站了起来。
闵氏自己打帘子出来,抬头就看见盛思颜笑眯眯地站在门口,再一看门外黑沉下来的夜空,失笑道:“时候过得真快,居然已经天黑了。”又问盛思颜,“外面的客都散了吗?”
盛思颜点点头,“都散了。您不多坐会儿?我正想让人去传晚饭呢。”
闵氏笑着摸摸她的头,怜惜地道:“委屈你了,小小年纪,就要操持家事。”
“我很欢喜。娘亲生了弟弟,我愿意帮着操持家事。”盛思颜仰头看着闵氏笑。
笑靥如夜空里闪亮的星辰,又如繁花绽放,看得闵氏心里一跳。
“真是好闺女……”闵氏的手抖了抖,笑着看了她一眼,转身离去,背影很快消失在庭前的夜色里。
小枸杞的奶娘从外面走进来,对盛思颜屈膝行礼,又问里屋的王氏,“夫人,奴婢能进来吗?”
“进来吧。”王氏的声音从里屋传来,“思颜,你也进来。”
盛思颜跟在奶娘身后走进去。
就像走进了前世有中央空调的屋子,清清爽爽,而且不干不燥。
绕过屏风,盛思颜一眼就看见满脸温情的王氏正抱着小枸杞喂奶。
盛思颜忙转过头去。
王氏喂完奶,扶着小枸杞的头,竖着抱起来拍了个奶嗝,将他递给奶娘,“他要睡了。就在对面睡吧。”
他们原本的安排是奶娘带着小枸杞在王氏旁边的屋子住,中间只隔一道门。
但是因为有了这冰玉石盆景调结温度,王氏打算让奶娘带着小枸杞跟她住在一起,大人孩子都舒服。
奶娘应了,带着孩子绕过屏风。来到对面窗下的榻上。
窗子被封得严严实实,还盖着厚厚的窗帘布。
榻前还有一张酸枝木的小摇床,是小枸杞的床。
盛思颜在王氏床前坐下,笑着道:“娘。我瞧着小枸杞的样子比昨儿又大了一些。”
“月子里的孩子是这样的,一天一个样儿。”王氏笑着点头,抚了抚盛思颜的面颊,“你像小枸杞那么大的时候,可没他好命,吃得又少,我都担心养不活,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抱着你给你喂奶。你虽然吃得不多,但是不哭不闹,比他乖多了。”
盛思颜讪讪地笑。她可不是真“婴孩”……
等她重新有意识地时候。发现自己成了一个还在吃奶的奶娃,不知有多尴尬!
而且不仅是吃奶的奶娃,还是个瞎奶娃!
她要不是前世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病床上渡过的,那做瞎子的五年能够让她生不如死。
所幸她都熬过来了,王氏也熬过来了。
大家苦尽甘来。只要再帮盛家人沉冤昭雪,他们一家人就了无遗憾了。
“娘,我在席上听说,皇太孙要选太孙妃了……”盛思颜将在席上听见郑素馨和李夫人说的话学了一遍给王氏听。
王氏脸上倦意渐渐浓了起来,她打了个小小的哈欠,低声道:“……江南大旱,太子还能分心给他儿子选妃。呵呵……”
盛思颜见王氏困了。忙扶着王氏躺下,给她掖了薄被,才离开燕誉堂。
……
盛家洗三不久,太子就派了特使前往江南巡查。
江南今年大旱,万亩粮田危在旦夕。
若是还不下一场雨,今年大夏皇朝的粮食收成算是毁于一旦了。
太子哪里能不着紧江南呢?
但是太后表示如果他亲自去江南。就要把玉玺收回。
两相权衡,他只好保住玉玺,派特使去江南巡查了。
江南巡查的重中之重,是蒋州道。
蒋州道是二皇子生母蒋贵妃的娘家所在地。
二皇子本人也是在蒋州的大昭寺出家。
明历二十七年的夏天,从六月开始。江南就没有下过一滴雨了。
开始还能仗着江南大大小小数千个湖泊灌溉田地。
可是时日一长,到了八月初还没有下过一场雨,江南的湖泊都快干涸了。
井水也快告急,连吃的水都成了问题。
竟是要出现传说中“赤地千里、饿殍满地”的情形。
太子着急,在江南的高僧们也很着急。
八月中的时候,江南各佛寺的高僧在蒋州大昭寺前搭筑高台求雨。
台下跪了密密麻麻成千上万的百姓,一起跪拜祝祷,希望老天开眼,降下甘霖。
太子派出的巡查特使到了蒋州,看见求雨的高台上,还有蒋州道知府,以及南州太守都在旁侍立,忍不住拂袖道:“胡闹!——这样的天气,不去督促民众打井,修堤坝,居然在这里求雨?!你们还是朝廷命官嘛!”
蒋州道知府和南州太守满面羞惭,束手垂头,不敢跟太子派出的特使硬扛。
二皇子从僧人中走出,对着太子特使合什行礼,“见过大人。”
那人定睛一看,居然是二皇子殿下,虽然光着头,赤着脚,穿着僧衣,但是龙章凤姿,俊眼修眉,一看就知道是皇室子弟。
“二……殿下,有礼。”太子特使忙跟着合什还礼。
二皇子叹息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贫僧早知这样不对,但是我们已经是无计可施,退无可退了。”
※※※※※※
第107章 雷劈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二皇子念的这句诗,是《想容文集》里面收录过的。
那太子派来的特使也是熟读《想容文集》的,闻言禁不住站直了身子,感慨道:“郑二小姐一介弱女,也能有如此见识,你们这些大男人……”
话刚说完,这特使猛然想到正是因为跟郑二小姐相恋,这二皇子才出家的,顿时好生尴尬。
二皇子笑了笑,合掌道:“她不是凡俗中人,已经驾鹤西去,非我辈所能及。不过,她走了,我们还在俗世中活着,这天下的苍生,还靠着老天爷赏饭吃。您说,我们现在除了向老天求雨,还能做些什么别的呢?”
特使默然无语,看了二皇子一眼,道:“我看了你们三四天了,还是滴雨未降,你们不想个别的法子吗?”
二皇子叹息道:“所有的法子都想过了,这是最后一条路了。”
说着,他看了看天,道:“若是老天愿意给我们一条活路,纵然让我在这里跪上一辈子我都愿意!”
台下的百姓鼓噪起来,愤怒地让太子的特使“滚下去”,不要耽误高僧们求雨……
特使见众怒难犯,只好悻悻地离开高台,走到树荫底下给他备好的座位上,脸色阴沉地看着二皇子一行人出神。
求雨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进行着。
到了第七天的时候,从京城又来了一行人到江南蒋州道。
这一次,是太后派的人给二皇子送生辰礼来的。
“殿下!殿下!这是太后娘娘给您送的生辰礼,您快下来接旨吧!”太后派来的内侍满头大汗地仰头叫道。
求雨高台上的二皇子对天拜了几拜,才起身走下高台。
每年二皇子生辰的时候,太后都会派人给他送生辰礼物。每次都是一套皇子服,一百寿桃,一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