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宠[封推]-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家大姑娘一阵气闷,恼道:“你是耍我玩吧?你借银子给我去告你们家?!脑子傻了吧?”
盛思颜笑了笑,“我知道你们一定告不赢的。我怕什么?再说借银子给你们告我家,还能图个好名声,就像郑大奶奶过来赎买你们,给她自己赚个好名声一样!”
第75章 仗义
郑素馨听了盛思颜的话,反倒笑了,摇头道:“真是孩子,惯会说孩子气的话。”轻描淡写地将盛思颜说她“沽名钓誉”的话抹开了。
此时牛大朋派的人已经来到盛国公府,千辛万苦才见到盛国公府的国公夫人王氏。
王氏一听人市里的事,已经有几分怒气。
她对郑素馨本没有成见,但是架不住郑素馨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玩手段。
但是王氏比盛思颜见的事多,于人情世故上也老成得多。
盛思颜原本是想跟王氏串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阴郑素馨一把,让郑素馨把她泼的脏水给全数喝下去!
可是王氏明白,这件事如果她出面,他们就真的跟郑素馨,也就是跟吴国公府和郑国公府两个家族公开撕破脸了。
他们盛家才刚回到京城,并没有跟两大国公府对抗的底气。
或者说,他们犯不着为了几个贪心掌柜的家眷,就赔上盛家人跟吴家和郑家多年的交情。
她起身在堂上走了几步,对来人道:“多谢你给我们送信。我女儿就是急性子,让你们牛公子别见怪。”又道:“这样吧,我派我的大丫鬟跟你走一趟,去把这件事撕掳开了。”
那人忙应了,出去候着。
王氏命人把大丫鬟桔香叫来,对她低声道:“你去,对大姑娘说,郑大奶奶出面帮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谢她还来不及呢,让她别跟郑大奶奶捣乱。郑大奶奶自会把赵、毛、金三家一共三百多人安置得妥妥当当。再帮我谢谢郑大奶奶,说死去的老爷子知道这事,也会谢她的。另外代我向郑大奶奶道歉,说我们家大姑娘古道热肠,又是急性子。如果说错了话,让郑大奶奶看在我们四大家族千年来同气连枝地份上,不要计较。等事情办妥了。我自会去吴家亲自面谢郑大奶奶。”又叮嘱她,“一定要原原本本说出来。”
这一番话,既圆了盛思颜的谎,又全了郑素馨的面子。还安抚了那些掌柜的家眷,更在京城人面前做了脸,实在是一箭数雕的好说辞。
桔香听了,心悦诚服地道:“夫人真是水晶心肝玲珑人儿,瞧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任谁都挑不出错来。大姑娘还有的学呢!”一边说,一边离开屋子,往二门上去了。
桔香跟着牛大朋的人来到东市的人市,正看见金家大姑娘还在哭诉他们家多年的不容易,而盛思颜站在一旁。脸上带着习惯性的浅浅笑意,似乎不急不躁,可是她的一只手却下意识地拨弄着她右耳垂上带着的紫金丁香耳钉。
桔香抿嘴笑了笑,上前对郑素馨行礼,打断了金大姑娘的话。将王氏刚才教她说的话,不紧不慢、口齿清晰地说了一遍。
郑素馨容色稍霁。
盛思颜见王氏没有亲来,而是派她的大丫鬟桔香过来的,本来心里一沉,暗道难道是娘亲不赞成她的做法,所以不愿意过来?
但是后来听了桔香转述的王氏的话,盛思颜才恍然大悟。顿时对王氏更加崇拜了。瞧这番话说得,简直是要秒杀金大姑娘刚才的长篇大论!
王氏的话,既没有承认盛思颜说的是真的,也没有说她说的是假的,但是整番话都在绕着盛思颜刚才说的意思转,只是比她说得更委婉。但是下的套儿也更深。竟是直截了当要郑素馨将这三家的家眷都安置了。
郑素馨本来只看上了金家三姐妹,想买来做个帮手的。
如今被王氏这样一搅合,郑素馨起码要出多十倍的钱,才能把这三家三百多口人都安置了。
郑素馨有些肉疼那些马上要花出去的白花花的银子,暗忖王氏这个人实在太厉害了。难怪能养出盛思颜这样精乖的女儿。自己的女儿什么都好,就是一见到盛思颜,就沉不住气,简直跟天生的冤家对头一样……
一想到“冤家对头”四个字,郑素馨目光沉沉,上下打量着盛思颜,见她圆圆胖胖的苹果脸,桶形的身材,才放了心,笑着对桔香道:“你们夫人太客气了。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放心放心,我定当将他们安置妥当。”
不知怎地,盛思颜从郑素馨的话里听出了几分咬牙切齿的意思,抿嘴一笑,索性上前给郑素馨行了一礼,道:“郑大奶奶真不愧是财神吴家的当家人,出手豪阔,一掷千金,真是我辈表率!”
故意把轿子越抬越高。
郑素馨这样要面子的人,肯定不出钱就下不了台了。
牛大朋见状,也赶紧对那位官牙道:“这位官爷,这三百多人,郑大奶奶都包了,赶快带了契纸去跟郑大奶奶结账去吧!”
那官牙笑着问郑素馨:“郑大奶奶,您真的要买下这赵、毛、金三家三百多号人?”
郑素馨骑虎难下,只得点头笑道:“盛国公夫人都开口了,我怎能不从命呢?”说着,就命自己的管事去跟官牙办手续。
盛思颜拍手笑道:“今儿可要全大夏的人都知道,这些人,都被郑大奶奶包了!”
吴婵娟在二楼上看见这一幕,气得七窍生烟,但是却被郑素馨的两个丫鬟死死拉住,不能任性地冲下楼去。
楼下的空地里,牛小叶见这些人都被郑大奶奶买下了,很是可惜,摊手问她大哥,“那这些人到底算谁家的呢?是吴家的,还是盛家的?”
这话问到点子上了。
牛大朋笑着敲了敲她的脑袋,道:“这要你管?郑大奶奶菩萨心肠,又是盛老爷子的关门弟子,这番代盛国公府将这些人买下来,当然是要送回给盛国公府。——是吧,郑大奶奶?”
郑素馨笑了笑,没有理他,只对桔香道:“这里人多嘴杂,说什么话的都有。你快带你们姑娘回去吧。这里不是小姑娘来的地方。你看我女儿跟着我来看热闹,也只在二楼待着,并不曾下来。”
盛思颜往二楼上瞟了一眼,当没看见吴婵娟被两个丫鬟死死拽着的样子。笑道:“吴二姑娘天生重瞳,金尊玉贵,不是我们能比的。”
郑素馨忍不住又看了她一眼,正色道:“我们几家是世交。我才多说一句。你看旁人那里,我说过什么话没有?”一边说,一边转身带着人上楼去了。
盛思颜低下头,弯了弯唇角。
桔香过来对她道:“大姑娘,夫人让你回去呢。”
盛思颜只好对牛小叶道:“那我要走了,你走不走?”
牛小叶摇摇头,“大哥说要被我买丫鬟,我还没看上呢。”
“那我先走了啊。”盛思颜也不想再在这来待了。她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王氏有了准备,想必郑大奶奶不敢再玩花样了。
盛思颜就和牛家人告别。跟着桔香回了盛国公府。
一回到家,她就钻到王氏房里,对她叽叽喳喳说着人市上的事情。
王氏这才完完整整听了一遍,听完摸着盛思颜的头,道:“你这孩子心是好的。也有急智,只是火候还差点。”
盛思颜抱着王氏往她怀里拱,不依地道:“娘啊,人家着急啊。再说那郑大奶奶欺人太甚……”说着,又抬起头看着王氏,担心地道:“那三家人都被郑大奶奶买走了,会不会对我们家不利啊?”
王氏笑道:“不利?他们都被赶出去了。如何对我们家不利?——要还待在天下药房才是对我们不利吧?”
“可是那三个掌柜对天下药房了解得多透彻啊,这下子全被郑大奶奶弄走了,那铺子里有什么秘密,岂不是全被他们知道了?”盛思颜想到了“商业机密”四个字,不由得忧心忡忡。
王氏忍不住哈哈大笑,捶着后背道:“你真是杞人忧天。你以为这十六年来。那铺子里有什么事情,是郑大奶奶不知道的吗?”
盛思颜一想也对。自从他们盛家神农府十六年前就被灭了满门,这天下药房,就在郑大奶奶的掌控之下了,哪有什么了不得的秘密是她不知道的?
“娘啊。您真厉害。三言两语就让郑大奶奶大出血啊……”盛思颜乐滋滋地道。
“大出血?郑大奶奶受伤了?”王氏一惊,忙拉住盛思颜问道。
盛思颜忙摇头,道:“不是真的出血,我是说,她要多花好大一笔银子,才能把这三家都安置下来!”
“哦。”王氏放了心,气定神闲地道:“那是。你以为好人是那么好做的?菩萨心肠都是银子打造的……”
盛思颜捂嘴偷笑,兴高采烈地回自己的卧梅轩去了。
“大姑娘,二姑娘今儿派人过来问了好几次,问大姑娘什么时候回来。”她的大丫鬟木槿过来跟盛思颜宽衣,一边说道。
盛思颜撑了个懒腰,道:“今儿累死了,我没功夫去看她,你使人给她送盘福橘过去吧。就说我累了,先睡了。”说着,爬到床上躺下,木槿还在给她放下帘子呢,就见盛思颜已经睡过去了。
木槿给盛思颜掖好被子和帘子,轻手轻脚走出去。
海棠今日跟着盛思颜出去了,在东市的人市上看了好大一场热闹,高高兴兴说与木槿听。
木槿当初也是主家坏了势,和主子家姑娘一起卖出来的。她生得不算漂亮,但是老实本分,又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几经辗转,最后被王氏买下,在盛国公府渐渐有了根基。
那个人市的高台,她以前也站过的。只是她还能做丫鬟,她当年服侍过的主子姑娘,最后却被卖入青楼……
海棠跟木槿不一样。海棠是全家一起被王氏收进来的,家里的爹娘和兄弟都在盛国公府当差,比在外头自己刨食要轻省多,她和木槿一样,都对王氏充满感激,对盛思颜也极为爱护。
“你当年的主家,到底是哪一家?”海棠偷偷问道。海棠家以前也是另一处权贵的家生子,但是那家坏了事,通家和主子女眷一起都被卖了。
木槿叹了口气,淡淡地道:“自从陛下突然生病,后来二皇子殿下又愤而出家,这十六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权贵人家坏了事。像四大家族这样的人家,这些年都只有夹着尾巴做人。你知道了又怎样呢?”
海棠深有同感地点点头,道:“这倒是大实话。我们做下人的,到哪里都是服侍人,可是那些做小姐的。却比我们惨多了。今儿那个金家的大姑娘,生得真是美貌。幸亏郑大奶奶把她买去,不然地话……”啧啧两声,便不再说话。
盛思颜在屋里躺了一会儿,本是想闭目养神的,但是木槿和海棠在外间说的话,却让她辗转反侧,睡不着了。
她瞪大眼睛,看着账顶的绿锦盘金绣,想着今日在人市上看见的事情。也有几分唏嘘。但是她还是不同情那些人。那些人的锦衣玉食,本来就是挖他们盛家的墙角。她才不会那么圣母,非要去同情那些贪财的“耗子”……
她有同情心,还不如用在那些本本分分的老实人身上,比如。她记得王二哥前些日子临走的时候说过,这个冬天会很冷,提醒王氏和盛七爷多准备些药材。
天冷为何要准备药材呢?
盛思颜想不通,也睡不着了,她从床上起身,撂开帘子下床,走到东墙的多宝阁前。将王二哥送她的大阿福拿下来玩耍。
……
王氏后来亲自去了吴国公府一趟,当着吴老爷子的面感谢郑大奶奶帮了盛国公府一个大忙。
吴老爷子手里把玩着两个铁石核桃,笑眯眯地道:“不碍事,不碍事。既然是帮你们盛家买下的人,就赶快给他们送回去吧。”
王氏死活不肯要,道:“郑大奶奶帮我们出面就感激不尽了。哪里能再让你们出工又出力呢?您可别让我们出门没脸见人。”到底是没有收那三家人。
王氏走了之后,吴老爷子收了笑容,对郑大奶奶道:“这三家人品行不端,又贪婪,又难缠。你买下他们,为盛老爷子结个善缘也好。但是我们家,断断不能要这些吃里扒外、背弃主子的下人。你把他们都打发了吧。”说完转身就走了。
郑大奶奶忙道:“是媳妇太心软了。爹说得对,媳妇这就把他们送走。”说着,便去命人把这些人的卖身契拿出来,交给管事,道:“盛夫人一来,老爷子就说家里不需要这些人。你把他们送到牙行转卖了吧。”
管事应了,带着卖身契出去,按卖身契将人都叫了出来,送去牙行典卖。
金家三姐妹本来以为吴家就是她们的归宿了,可是没想到还有这一层。
管事对她们道:“你们别怪我们大奶奶。要怪,就怪今儿盛国公夫人上门,找到老爷子说话,害得我们大奶奶吃了好大一顿排头,不敢收留你们。”说着,将人推上车,送到牙行去了。
郑素馨一转手,倒是把买这些人的银子又挣回来了,还有多的。她将这件事原原本本说与吴婵娟听。
吴婵娟听得大乐,拍手笑道:“有机会,我一定说给盛大姑娘听!”
果然过了几天,就是一家尚书的娘亲做寿,请了许多客人上门做客。
盛思颜和吴婵娟在人家家里遇到了。
吴婵娟故意把这件事跟那位尚书家的姑娘说了。那位尚书家的姑娘咯咯直笑,道:“好人有好报。郑大奶奶菩萨心肠,就算坏事也会变成好事。”又对别的姑娘小子说盛思颜的闲话,“有些人的心思真是坏透了。明明知道四大家族家的姑娘不能与皇室联姻,她还故意让吴二姑娘和小王爷坐在一起……”
盛思颜听了暗恼,想明明是吴婵娟先坑她的,怎么这些人都选择性遗忘了?
牛小叶听不下去了,大声将盛思颜的心声说了出来,“你们太过份了!既然你们都知道四大家族的姑娘不能与皇室结亲,那洗尘筵那天,为什么吴二姑娘一定要思颜跟小王爷坐在一起?明明是吴二姑娘有错在先!你们真是泼得一手好脏水!——思颜,我们走,不要与她们说话了!”说着,拉着盛思颜的手就要往外走。
盛思颜有些尴尬,但是更多的是感激。
在这种时候,也只有牛小叶这种人能为她仗义执言了。
屋里一片寂静。姑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站在哪一边好。
吴家是财神爷,盛家人丁虽然单薄,但是盛七爷一手医术出神入化,尽得盛老爷子真传,却是能够救命的……
在这个时候,一个俊俏的姑娘走过来,挽住盛思颜的手,笑道:“她们是说的过份了,等下我让她们与你赔罪。虽然四大家族不能与皇室联姻,但是又没有说不能坐在一起?”说着,对着吴婵娟身边的姑娘们摇了摇头,“你们啊,想得太多了。思颜是刚来京城的,从小在乡野长大,哪里知道这些事情?你们莫要怪罪她。”
第76章 姐妹
盛思颜一看,隐约想起来这是郑国公家的大姑娘郑玉儿,忙道:“多谢玉儿姐姐。”
郑玉儿笑着一手拉着盛思颜,一手拉着牛小叶,才将这场风波消弭于无形。
盛思颜对郑玉儿极是感激。
郑玉儿的话,看似两不相帮,其实却是偏着盛思颜。因为她说盛思颜是刚从乡野来到京城,不懂四大家族跟皇室的很多事情,但是吴婵娟可不是刚来京城的乡下丫头。她在吴国公府长大,又有一个因同二皇子相恋而早死的小姨,怎么会不知道这个忌讳呢?
这样一说,明眼人立刻看得出来,吴婵娟是有意为之,盛思颜很可能只是无心之失。
因郑玉儿这一席话,对盛思颜改观的人也有不少。
这一顿筵席,盛思颜一直在跟郑玉儿说话,两人以前只是点头之交,这一次坐得近了,敞开话题,居然发现很多共同之处,都十分开心。
牛小叶也在旁不时插话,三个人说得非常热闹。
渐渐地,今天来的那些贵女们,也都三三两两跟盛思颜说说话,同时对吴婵娟也凑凑趣,两不得罪,很是乖滑。
吴婵娟被郑素馨耳提面命好几次,渐渐也会收敛自己的脾气。不过看着郑玉儿和盛思颜相谈甚欢,还是憋了一肚子气。
回到家里,吴婵娟将郑玉儿的话一五一十说与郑素馨听,末了道:“娘,玉儿姐姐是我表姐,对那个盛思颜却比对我还亲,还帮着她说话!我不气盛思颜,就气玉儿姐姐!”
郑素馨笑了笑,抚着吴婵娟的俏脸,很轻很轻地道:“……不是一个娘生的都差了那么多,更何况你们又隔了一层。”
“娘。你说什么?”吴婵娟没有听清楚,偏头又问。
“没什么。你表姐也是为你好。跟你亲才说你。跟盛家大姑娘是客气,你别放在心上。”郑素馨笑眯眯说道,推吴婵娟回去歇息。
第二天。郑素馨一直在琢磨要不要回郑家一趟,却听见她的大丫鬟玉桂过来说,“大奶奶,您娘家的弟媳来了。”
“弟媳?哪一个?”郑素馨皱了皱眉头。
玉桂知道,郑老爷子很年轻的时候,原配嫡妻叶氏就过世了。叶氏只生了一子一女。郑素馨是嫡长女,还有儿子郑星宏是嫡长子。叶氏生郑星宏不足月,又是难产,生完孩子之后就得产褥热去世了。
那时候郑素馨才一岁多,郑星宏只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而且因为不足月,身体很是脆弱,多亏了盛老爷子帮他调理身体,才渡过了最危险的时期。
郑家偌大的国公府,没有女主人不行。因此郑老爷子很快娶了填房康氏。
康氏是个好生养的。她一嫁给郑老爷子。就连生三个儿子,让一直男丁稀少的郑家顿时人丁兴旺,有了兴盛之相。
郑老爷子的爹郑老太爷那时候还活着,看见自家儿媳妇连生三个大胖小子,又活泼又健康,比病怏怏的嫡长孙好多了,因此也有几分偏心。
郑老太爷去世后。郑老爷子袭了国公爵,国公府内院就是康氏当家。
康氏娘家只是个六品官,也是礼部下面的一个小官僚,是郑老爷子的下属。
郑老爷子那时候还很年轻,康氏嫁给他,其实是算高攀了。
夫妻俩这么多年一直和和气气。从来没有红过脸,感情很好。
康氏对郑素馨姐弟也极为疼惜,凡事都是让他们为先,自己的孩子靠后,并不是面子情儿。
郑素馨小时候当康氏是亲娘。很是依恋她。后来长到五六岁上,才知道康氏不是自己的亲娘,而是继母,从此就管着自己的弟弟郑星宏,不要巴着康氏。
康氏后来又生了小女儿郑想容。
郑想容长到四五岁上,就不同一般小女孩,美貌得惊人。
郑素馨也极疼这个妹子,姐妹俩比亲姐妹还亲。
郑想容五岁那年不小心掉到后院的池塘,是郑素馨奋不顾身地跳下去,将她救了起来。
从此姐妹俩更亲热了,郑素馨在出嫁之前,有好长一段时间,甚至都跟郑想容一起住在郑想容的晚晴轩里。
这些事情她们这些下人丫鬟都尽知的,郑素馨也从来没有忌讳过。
玉桂见郑素馨问起是哪个弟媳,忙笑道:“便是郑大爷的夫人。”
原来是她嫡亲弟弟郑星宏的妻子善氏。
郑素馨笑道:“让她进来吧。”
玉桂领了善氏进来。
善氏出身不错,在郑家的几个儿媳妇当中,她的娘家是最显赫的,因此才能嫁给郑国公府的嫡长子。她比郑星宏还大两岁,看上去保养得不错,就是太瘦了。
一见到郑素馨,善氏闲话几句,就道:“大姑奶奶,您有空回家坐坐,劝劝爹吧。”
“爹怎么啦?”郑素馨给她捧上一杯茶,笑着问道。
善氏撇了撇嘴,道:“大姑奶奶,您家大爷刚刚封了世子。可是我们家星宏,如今还不知道世子的位置在哪里呢。您看,他都三十多岁了,家里的儿子都能议亲了,他还是白身一个,以后可怎么处?以后被那一房的人挤兑得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
郑素馨的丈夫吴长阁刚刚得了世子之位,郑素馨自然是满意的。
可是娘家那边却没有这样顺畅。
她知道自己的弟弟郑星宏从小身子骨不好,也是药罐子里养大的。郑老爷子给他娶一房比他大两岁的妻子,也是希望年纪大的妻子会疼人,能够照顾他。
又因为郑星宏从小到大都身子不好,郑老爷子也没有让他出去做官,只在家里念书习字,写写东西。
郑星宏于文辞一道实在平平,不管是诗词还是文赋,他都没有出色的地方。
郑家的“文曲星”似乎只关照康氏那一房人。
除了惊才绝艳的郑想容之外,郑想容的三个哥哥郑星辉、郑星旺和郑星同,个个文采出众,写下很多传世诗篇和文赋。
若不是有郑素馨曾经拜在盛老爷子门下,后来又嫁入了吴国公府,做嫡长子的正妻,他们郑家原配这一房,都要被世人遗忘了。
郑素馨皱了皱眉头,道:“爹那里怎么说?”
“爹没说什么。但是放着好好的嫡长子不请封,还能有什么原因?当然是想留给那一房的儿子了。”善氏在家里不敢说,在郑素馨这里说了心里话。
郑素馨忙道:“可别这么说。爹是最守规矩的。我弟弟是原配所出的嫡长子,断不会允许越过嫡长子,把世子之位给填房生的儿子。”
善氏讪讪地闭了嘴,低头抿一口茶,盘算一会儿,改了话题,道:“二弟妹最近在给大姑娘相看婆家,您这个做姑姑的,不回去点个卯?”
善氏说得二弟妹,就是康氏生的大儿子的妻子田氏。郑星宏是嫡长子,康氏生的大儿子郑星辉是嫡次子,家里都叫他二爷。
而这个大姑娘,就是郑玉儿了。是田氏唯一的女儿,也是康氏的嫡长孙女。
郑素馨想起吴婵娟对她说的话,笑了笑,道:“玉儿是个好姑娘,我自然是要回去看看的。”
没两天,郑素馨就回了一趟娘家,正好赶上有个媒婆拿着庚帖过来求亲。
郑素馨跟着田氏坐了一会,将郑玉儿叫到身边好好夸了一顿,说她越长越像她小姨,说得郑玉儿不好意思地跑了。
田氏笑着道:“大姑奶奶您谬赞了。小姑奶奶是大夏第一美人,我们玉儿哪里比得上呢?”
郑素馨忙道:“玉儿确实越长越漂亮了,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说。大家都说呢。”又问田氏,“给玉儿挑好婆家了吗?”
田氏顿时犯了愁,道:“求亲的人不少,可是她爹都不满意。”
郑素馨笑了笑 ,道:“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帮你们查一查这些人的人品如何。”
第77章 变天
田氏晓得这个大姑姐很有几分本事,看人又准,见识又多,是胸有沟壑之人,忙将细细挑出来的三家人选说与郑素馨听。
郑素馨一边听,一边看着那三人的庚帖,还有媒人写来的家中情形,很快就做出选择。
“这家姓邓的,虽然家世豪富,但是只有一个寡母,而且只有他一个独子,家里姐妹多,叔伯兄弟多,以后恐不好相处。”郑素馨含蓄地道。
田氏有些遗憾,道:“我本来觉得,他们家只有一个儿子,嫁过去玉儿就是当家主母,日后也没有分家产的纠纷,还觉得是良配呢。”
郑素馨掩袖笑道:“二弟妹你命好,嫁给我母亲做媳妇。我母亲是出了名的厚道人,但是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同我母亲一样是好心人。”
康氏确实是个难得的厚道人。
郑素馨和郑星宏是原配嫡出的子女,却和继母康氏相处得十分融洽。
田氏也知道郑素馨不是心中没有成算的人,连她都说康氏厚道,那确实是很厚道了。
田氏便有些迟疑,“……你的意思是,邓家的老夫人不太妥当?”
“这只是我的小见识。想那邓家的老夫人青年丧夫,多年守寡,把儿子女儿拉扯大,还将这份家业守得牢牢的。就这份作为,已经不是普通女子能做到的。她自己做得到,说不定对别人也会要求严格。如果玉儿嫁过去,就是她儿媳妇,那是一定要以婆母为表率的。我们家的女儿个个都是娇生惯养,虽然知书识礼,但是遇到那等太过严苛的婆母,孩子过得实在太辛苦,我是不忍的。不知道二弟妹是如何想的。”郑素馨小心翼翼地说道。
田氏明白了郑素馨的意思,想了想,点头道:“你说得有理。我却没有想到这一层。多亏了大姑姐提醒我。”说完又笑道:“爹娘素日都夸你是个仔细的,今日我知道,你确实很仔细,比我这个做亲娘的都仔细。难怪个个都夸你是个难得的贤德人。我今儿是心服口服了。”
郑素馨抿嘴一笑。郑家是她娘家,娘家兴旺,她在婆家才有底气。郑素馨从来不是小肚鸡肠之人,纵容别人惹她不开心,她也不会太在意。
郑玉儿是她小辈,她更希望郑家的女孩子个个嫁得如意郎君,家世显赫,这样才能水涨船高。
两人又看了看剩下的人选。
郑素馨最后挑定了那户姓章的人家,她说:“这家子人丁多,家风正。你看他们有好几代都没有妾室了,家里的孩子都是嫡出,虽然不比邓家那样豪富,但也是一等一的人家。特别是章家公子是个上进的,你看他才十八岁。就是举人了,三年之后就是大比之年,他若是能中进士,日后再加上我们吴家和郑家的提携,一个尚书的位置是跑不了的。”
田氏听了十分欢喜,道:“那再去跟他合一合八字,看看两人是否相配。”
郑素馨点点头。道:“我派人去专门打听一下章家的情形,看看是否跟媒人说的一样。如果媒人没有夸大其词,我看这个孩子不错,可以配我们家玉儿。”
田氏忙道:“那就劳烦大姑奶奶了。”
“放心,玉儿是我亲内侄女,我一定帮她挑家好的夫婿。”郑素馨说着。起身告辞,又去康氏和郑老爷子那里道别,还顺路去看了自己的嫡亲弟弟郑星宏,说了几句闲话才离开郑国公府。
回去之后,郑素馨托了好几个人去打探章家的底细。发现确实跟媒人说的一样。而且还打听到章家的老夫人十分喜欢郑玉儿,一心要求她给自己的嫡长子做妻室。
“章老夫人见过玉儿?”郑素馨问那打探消息的人。
那人笑道:“说是曾经在几处筵席上见过。郑大姑娘温柔有礼,又能照顾弱小,章老夫人对她印象很好。”
如果说是章家公子对郑玉儿喜欢得不得了,郑素馨可能还要犹豫三分。但是现在是未来的婆母对郑玉儿印象好,这可是难能可贵的。
女人不怕不能讨男人的欢喜,就怕不能讨婆母的欢心。因为男人的心,总是比婆母的心好打动。
郑素馨马上给田氏送了信。
田氏那边早已合了八字,说是天作之和。再听了郑素馨打探来的消息,田氏便认定了章家。欢欢喜喜地跟郑星辉说了,要和章家结亲。
郑老爷子是读书人,听说章家公子会读书,立时青睐三分。
两家人看对眼了,等到腊月的时候,章家大公子和郑家大姑娘已经定了亲,下了聘,纳吉、纳征、请期都过了,定了三年大比之后迎亲,想要的是“大登科之后小登科”的彩头。
郑玉儿今年十三岁,三年后不过才十六岁,正是含苞待放的年纪,嫁过去一年生孩子,也不算太年幼,将将好。
这一桩喜事做成,不仅田氏和郑星辉感谢郑素馨,就连康氏都对郑素馨感激得不得了。为了还郑素馨的人情,康氏甚至主动劝郑老爷子请立原配嫡长子郑星宏为世子。
郑老爷子却像是别有打算,让康氏不要管,他自有主意。
……
腊月初八的那一天,盛思颜在家里和爹娘以及庶出的妹妹弟弟一起吃腊八粥。
盛宁芳一边用勺子舀着碗里的腊八粥,一边竖着耳朵听王氏和盛七爷说话。
“……郑家大姑娘定了亲,我们也要送份礼表示一下。”王氏对盛七爷道。
盛七爷不在意地道:“你做主就行了,问我做什么?”又道:“我在宫里药房看见一味药,觉得用来替代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