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祖宗嫁到-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浩只觉得荒谬可笑,送粮食给西凉大军,能有什么办法反杀西凉大军?
梁镇海倏地目光一亮,突然开口,“思博,你的意思是,在粮食上动手脚?”
纪思博微微扬了扬唇角,“梁将军说的没错,末将正是此意。”
如果纪伏寿在这里,必定会欣慰,显然这些日子他也在努力想破局之道。
其他人恍然觉得前方道路清晰起来,俱是有些激动,冯浩悻悻然的撇过了头。
吕添一拍掌,“在粮食里下毒,直接毒死他们!”
凌鑫断然否决这个提议,“不可用!只要在粮食上下毒,粮食必定会变色,骗不过西凉大军。”
吕添一想也是,干脆直接问纪思博,“思博,你说说怎么在粮食上动手脚?”
他也跟着梁镇海,厚着脸皮叫起了名字。
见所有人都看着他,纪思博有些迟疑,“末将对药之一道并不懂,主帅可以问问军医,有什么办法能在粮食里动手脚,不求能让西凉人中毒而死,只需要让他们生病虚弱便可。草原上的恶狼变成了无牙的兔子,夺回定襄城便轻松多了。”
鲁国公将他的提议仔细想了好一会儿,陡然觉得若是真的能以粮食交换回百姓,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好计谋。
越是想,鲁国公就越是坐不住,叮嘱了在座众人不能将此消息泄露之后,就让他们离去,急召军医商谈。
第233章 敲打思博
走出主营帐,池嘉世一把将手搭在纪思博的肩膀上,脸上满是高兴,“思博好样的,这法子你都能想出来。父亲说得果然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真的不能自视甚重。”
纪思博无奈摇头一笑,“其实就是这么一个提议,这法子能不能实现,在于西凉那边。如果西凉没有提出以百姓做交换,这法子便无用。”
池嘉世脸上的兴奋之色逐渐收敛,“你说的对,如今只盼着西凉那边有人能聪明点,想出这法子。”
“咳咳咳”
旁边传来一道咳嗽声,纪思博三人顺着望过去,见是关锐锋,便朝他行礼,“见过关将军。”
关锐锋微微颔首,语带告诫,“主帅有令,刚刚说的事不能在外头说,你们才从主帅那里出来,这么快就忘了?”
三人连忙告罪,“是末将等不小心,关将军请放心,末将等不会再犯,一定会谨言慎行。”
关锐锋“唔”了一声,看着纪思博道:“思博,你随我来一趟。”
说完就背着手走了,显然是不给纪思博拒绝的借口。
池嘉世和怀英两人以目光详询,纪思博朝两人微微摇头,示意他自己也不知道关锐锋找他是何事,便快步跟了上去。
关锐锋带着纪思博回到自己的营帐,营帐四周都有亲卫守着,不担心被人偷听。
“坐,在我这里,不用拘谨。”关锐锋招呼道。
纪思博朝他行礼拱手之后,坐在他对面,“不知关将军找末将,有什么吩咐?”
关锐锋神色很是和蔼,语气也温和得很,“思博怎么这么见外?我时常听四殿下提起你,四殿下在临行之前还找过我,让我多多关照你呢。你也是,既然四殿下都这么说了,也不来见一下我,该不会是以为我不好说话吧?”
纪思博心底暗自诧异,四殿下可没跟他提起过关锐锋这人,更没有叫他来拜见关锐锋。
但想起关锐锋确实是平津侯带出来的将领,关系就如同梁镇海之于英国公那样,所以他能确定关锐锋确实是四皇子一系的。
他也不知道关锐锋这番话有几分真,只能顺着他的话,装作不好意思的道:“军中人来人往的,末将也是担心会惹来闲言蜚语,就没有来拜见关将军。”
关锐锋眸底划过一丝不满,若是真的担心闲言蜚语,怎么对着梁镇海又毫无避讳?
但他此次是拉拢纪思博的,没必要闹僵,闹僵了岂不是更将纪思博往梁镇海那边推?
因此,关锐锋笑吟吟的摆摆手,“你我之间的关系,普通的士兵不知道,但其他人是心知肚明的,来往才是正常,不来往了,才会让人惊讶呢。”
纪思博心如明镜,这是在敲打他呢。
他与关锐锋之间有什么关系?除了有个共同的枢纽四皇子之外,可谈不上有关系。
不过他并没有要参与进皇子之间夺嫡的意思,只他到底是因着四皇子的举荐,去了宁波府做府军,才从武状元爬到了这个位置,在知情人眼中,他便是四皇子的人,也无怪关锐锋会这样说。
纪思博急念电转,笑着道:“关将军说的是,是思博年轻不懂事,若是日后思博有不懂的来找将军请教,还望将军不要嫌弃思博多事。”
关锐锋的笑容更深了,对纪思博的识趣非常满意,便开口道:“当然不会,作为长辈,就是要给你们这些后生晚辈提醒,对你们多加教导,让你们早日成材。”
关锐锋觉得这番敲打没白费,更是提醒了纪思博他是谁的人,见此,他端起茶,抿了一口。
纪思博很识趣的站起身,“将军,末将还有事,便先告退了。”
等他出了关锐锋的营帐,走远了,才拧了拧眉,明白日后尽可能无事不要去找梁镇海了,太过打眼,被关锐锋知道不好。
至于说关锐锋敲打了一番之后,又给他一颗甜枣,他嗤之以鼻。
长辈?一口一个将军,跟梁镇海让他喊梁叔父可是截然不同的反应。
再说了,每次去找梁镇海,只要他有空,都会教导他们诸多军事谋略等等,跟关锐锋这种以倨傲口吻说出来的纾尊降贵可不同。
等他回到营帐,池嘉世和怀英都担心的询问关锐锋去找他有什么事。
这种事不能宣之于口,纪思博便摇摇头,不欲多言,两人便识趣的没有再问下去。
因鲁国公暂未定下下一步的战略,第二天纪思博告假出了营地,掩人耳目的去见了纪伏寿。
纪伏寿看着他来,当先开口,“昨天的战役,我看了。”
纪思博正有点难为情,不知该如何跟姑姑说自己昨天勇猛表现呢,听到姑姑说昨天她看了那场战役,心底微微有些兴奋。
旁人赞得再多,在他心里也不及姑姑一句赞扬的话。
宿在一旁,目中带着怜惜,隐晦的看了一眼纪思博。
“你可知道,你昨天有两处不妥当的地方?”
没想到迎来的不是赞赏,而是责问,纪思博一时怔住。
纪伏寿不满的“嗯”了一声,将纪思博唤醒。
纪思博一凛神,坐得端正,“还请姑姑指教。”
纪伏寿伸出第一根手指,“第一,弓箭不娴熟,昨天那一箭,若是能五箭连珠,西凉统帅已死,如今大齐大军应当能趁着西凉大乱,攻入城中了。”
纪思博细细一想,果然就与姑姑说的那样,他心悦臣服的问道:“是思博没好好练习弓箭,我回去之后会好好操练。”
纪伏寿满意的点头,伸出第二根手指:“第二点,你对体内的内力掌控不了。”
将对宿说的那番话,又跟纪思博说了一遍,纪思博非常认真的认错,“是思博的错,不知姑姑有没有办法,能让思博将内力控制得如臂指使?”
纪伏寿朝宿扬了扬下颌,“等会你去找宿叔,他会教你。”
纪思博应了一声,纪伏寿才又问道,“你来找姑姑,是有什么事?”
纪思博精神一振,将昨日他提出的提议又告诉了一遍姑姑,末了问道,“姑姑,您有法子能在粮食上动手脚吗?”
第234章 是盐
宿惊讶的看了一眼纪思博,露出了欣慰的神色,主上前些天还说要让少爷自己想呢,这会儿少爷自己想出来了,他看着纪伏寿,主上会不会帮少爷?
纪伏寿眉梢微微挑起,赞了他一句,“不错,这法子挺好的。”
纪思博不自觉的露出了笑容。
便又听姑姑说道:“你们第一次攻城之后,我就与宿叔说过,在西凉人吃用的水里下让人虚弱的药粉,这样就能大大的瓦解了西凉人的战力。”
纪思博看了一眼宿,宿点头,“东家还说,想要在西凉人吃用的水里下药,只有我的武功能做到又不引起他们的注意。”
斗一直是暗中护卫主上的,从未在人前露过面,所以宿当着纪思博的面,没有提斗。
纪思博略有些兴奋,“姑姑,您的意思是,您有药粉?那能不能用在粮食上?”
纪伏寿沉声道,“就算可以用在粮食上,我手上也没这么多药粉。你应当知道,若是要让西凉大军都能吃到动了手脚的大米,需要的粮食肯定很多,那要多少这种药粉才行?”
纪思博一想也是,沉默下来。
“再者,煮饭之前火头军会淘米,就算为了简便,只淘米一次,那些药粉也有可能会在淘米的过程中被洗掉。”纪伏寿瞥了他一眼,慢吞吞的说道。
就是因为煮饭之前要淘米,纪伏寿才会直接说在吃用的水里下药,就算淘米水倒掉,煮饭的水里同样还有药粉,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纪思博瞬间泄气了,还以为自己提出了一个好计谋,结果根本很难实现。
眼看纪思博怏怏的样子,纪伏寿无奈一笑,笑骂道:“你这孩子,真的太傻了,既然能想到在粮食里动手脚,就没想到能动手脚的地方,不止粮食一处?”
纪思博瞬间抬头看着纪伏寿,纪伏寿低头端起茶杯,丝毫没有要为他解答的意思。
眼看姑姑要自己多动脑筋,纪思博立时就开始琢磨起来。
姑姑方才提了在吃用水里下药,那么水肯定不是,要排除掉。
粮食也不能,排除掉。
有什么是西凉大军人人都能吃到,又方便动手脚的呢?
纪思博苦思冥想,蓦地,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惊喜的回过神看着纪伏寿,脱口而出,“是盐!”
纪伏寿唇角上扬,轻轻鼓了股掌,“不错,你说得对,确实是盐。”
得到姑姑的肯定,纪思博更是兴奋,喃喃自语的琢磨,“人不能缺盐,不吃盐就没有力气,如果在粗盐里动手脚,他们肯定能天天吃到用这些盐做出来的饭菜。
如今天冷,我们营地里每天都会煮一锅汤,让士兵们喝了暖身子,想来西凉人那边也是大同小异。如果西凉人吃这些盐吃多了,同样也能让他们身子虚弱。”
纪伏寿含笑看他,神色十分满意,“没错,就是这个理。傻孩子,大齐三十五万大军,每日的消耗都不是一个小数,何苦还要给敌人送粮食?粮食可是大事,留着自己吃用。
腾骧军丢弃定襄城,留下了军饷在定襄城,西凉暂时不缺粮食,但未必不缺粗盐。我相信西凉大军就算带了不少粗盐,但他们自己兴许都未想过能这般轻易入主定襄城。
按照以前的双方之间的对决,大齐应当是以定襄城为屏障抵御西凉大军,西凉大军则以攻城为首,攻入城中之后掠夺物资之后就退兵。
但这计划被打乱了,西凉人又因为定襄城的军饷留下驻守,他们粮食暂时不缺,但带来的盐可能会很快用完。
你等会回去营地之后,可以找冯浩询问粗盐的事。再者,还能从你昨日救回来的那些百姓口中,问一下城中百姓的粮食和粗盐的问题。
如果西凉人真的拿百姓与你们做交易,不要给他们粮食,给他们粗盐便好。”
纪伏寿一边说,纪思博听了便一边点头,见姑姑说完了,纪思博按捺住心底的激荡,朝一旁的宿拱手:“宿叔,还请您教我内力控制之道。”
宿便带着他去了稍次间,教导他精确控制运用内力的法子。
“姑姑,我先回去了。”纪思博拜别纪伏寿,脚步匆匆的离去。
宿在一旁好奇的问道,“主上,您觉得西凉人会不会真的用百姓来交易?”
纪伏寿抿了一口茶,语气幽幽,“谁知道呢,静等消息便是。”
再说纪思博这边,他一回到营中,就往冯浩的营帐方向走,走到一半,突然拍了拍脑袋,他差点忘记冯浩有多厌恶他了,他自己贸然去问,冯浩未必肯告诉他。
“思博,你站在这儿一动不动作甚?”梁镇海不解的问道。
抬头一看,他便看到梁镇海和关锐锋正站在一起,立时面露喜色,“梁将军,关将军,末将正好有事,想要求见主帅,不知您二位方不方便,陪着末将走一趟?”
梁镇海一口就应了,“正好无事,应你所言,陪你走一趟。”
关锐锋也好奇纪思博的意图,一言不发的跟着一起去。
等见到鲁国公之后,纪思博就语速极快的说道:“主帅,昨日末将提出来在粮食里动手脚的提议,末将回去之后又深思了许久,才想起个中很是不妥。
那粮食若是到了西凉人手中,火头军煮饭之前必定会淘米,药粉很容易被水洗掉。所以末将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在粗盐里动手脚更好,西凉人总不可能还把盐给洗了吧?
所以还请主帅召唤冯将军,向他询问一下,腾骧军在定襄城里,可有留下粗盐?若是真的有留下,那数量又是多少?”
鲁国公神色一凛,就连梁镇海和关锐锋都重视起来,因他们都是远庖厨的人,还真的没想到淘米这一点,差点就误了大事。
鲁国公深深的看了一眼纪思博,朝外头叫唤了一声,“来人,去请冯将军过来。”
等冯浩匆匆来到,鲁国公兜头便问,“腾骧军除了将军饷留在定襄城之外,粗盐有没有留下?”
第235章 定襄城情况
冯浩微微一怔忪,而后不假思索的回道:“没有粗盐留下。”
盐一向是朝廷管辖,每隔半个月腾骧军才会找榷货司申拨,榷货司那边才会拨下来给腾骧军,但每次的数量都不多,也就只够五万腾骧军用半个月。
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拿粗盐暗中私卖。
西凉大军来之前,腾骧军的粗盐快要用完了,正跟榷货司那边打了招呼,结果榷货司的粗盐还没有下来,西凉大军就驻守在定襄城了。
因此冯浩可以十分肯定,腾骧军没有留下多少粗盐。
冯浩才回答完,就见鲁国公等人齐齐神色松动,又见纪思博不知怎的也在,皱眉不解的问道:“主帅,不知你找我问粗盐是为何?”
鲁国公看了一眼纪思博,便开口道:“是游骑将军来找我,与我说起昨天他提起的在粮食上动手脚的事,这里头有不妥的地方,在粮食上动手脚行不通。”
冯浩听罢,便要冷哼一声,他就说这种毛头小子想出来的计谋不可能会实现。
结果又听鲁国公顿了顿,继续道:“所以想要把粮食换成粗盐,这样一来,动手脚就没有问题了。”
冯浩一滞,到嘴的冷哼终究是吞了回去。
就在这时,营帐外传来的吕添和凌鑫的声音,不等亲卫通传,鲁国公就朝外头叫唤了一声,“吕将军、凌将军,进来吧。”
吕添二人进来,看到梁镇海几人在,微一诧异,又想起正事,将自己手上拿着的一叠纸递给鲁国公,“主帅,已经排查过百姓了,也逐一问过他们关于定襄城的事了,情况都写在这里。”
鲁国公一页一页认真的看着。
“如今西凉大军就驻扎在腾骧军之前所在的营地里。”
吕添负责询问百姓关于定襄城的事,这些情况他早已了然于胸,在鲁国公看着那些记载时,他便捡了一些重点情况讲述。
那片营地,之前是燕山军留下的,当年燕山军驻守在北疆,人数也有将近三十万人,所以那片营地空旷的很,驻扎西凉二十万大军不是问题。
“百姓说,一开始的时候,西凉大军没有对定襄城里的粮食铺子动手,只是守着城门不让进出,也没管百姓。有好些个有识之士,暗地里偷偷与粮食铺子的东家商量,几乎城里每家每户都分到了粮食。”
吕添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定襄城的百姓,倒是团结得很,那几个粮食铺子的东家更是仗义,据说分文不收,就把粮食分给百姓了。”
梁镇海目光冰冷的看了一眼冯浩,语气凝重,“城已破,他们没有守军保护,可不就得自己想法子保护自己了?”
他是燕山军的将领,在定襄城驻守多年,对定襄城百姓感情深厚,早前第一次攻城,他亲自带着士兵杀了百姓时,心都在滴血,他从没想过有朝一日会举刀向自己守护的人。
他更清楚定襄城百姓对西凉人的憎恨,那是世代积累下来的血仇,如果当初冯浩没退走,百姓必会如同二十年前帮着燕山军死守定襄城一样,不到最后一步,他们都会帮守军到底。
所以当纪思博提出西凉大军有可能用百姓来交易时,梁镇海是所有人里面最乐意的。
在这件事上冯浩理屈,不敢招惹梁镇海,一言不发的撇过头。
吕添见两人没吵起来,便又继续道,“除此之外,定襄城里唯一一家卖粗盐的铺子,也偷偷将粗盐分给了百姓,没有留下丝毫。”
梁镇海哈哈大笑,“好样的!”
就连关瑞锋、纪思博二人也面露舒缓之意,让吕添和凌鑫两个不明就里的人满头雾水。
但鲁国公面色却凝重的很,仍然低头看着那些记载。
吕添见鲁国公没有解释的意思,只得继续道:“但是百姓说,就在五天前,西凉大军挨家挨户的搜查百姓家里,将他们家里的粗盐都搜走了。”
梁镇海脸上的笑容僵住,渐渐收敛起来,纪思博和关瑞锋两人也面色凝重。
吕添皱了皱眉,直觉这里头的“粗盐”有古怪,想着等一下要问问主帅到底是何故。
梁镇海深吸一口气,沉声问道:“那不知西凉大军搜走的粗盐有多少?”
吕添摇摇头,“百姓不知。但诸君也知晓,要卖粗盐,必须要去榷货司那边拿到盐引子,且定襄城是边疆之地,历来榷货司就算放盐引子,也不会放太多给定襄城那边的盐商,再加上定襄城困城一个多月,盐铺子里的粗盐分给城里所有百姓吃用,有所剩也不会太多。”
梁镇海长吁一口气,既然不会太多,那西凉大军缺盐的话,很快就会想法子找粗盐了吧?
吕添又道:“听百姓说,他们被困在城里,不敢外出,整日里只能躲在家中,有腌制的酱菜还好,还有酱菜就着送稀粥喝,如果家里没有酱菜或者酱菜吃完了,就只能每天吃稀粥了。这城里的肉食,全都没有了,俱在西凉大军营地中。”
纪思博听着,有些恍然大悟,怪不得两次看那些百姓,都是虚弱的样子,原来他们有粮食入肚,却许久没有吃过肉。
“除此之外,定襄城里的九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女子,都被西凉大军强行掳走了。”
吕添说这话的时候,面色很不好,很显然他明白西凉人将这些女子掳走是做什么。
梁镇海声音像含着冰碴子,冷飕飕的,“连九岁的幼童都不放过?简直是畜生!”
吕添神色带着一丝沉痛,“据说靠近营地的百姓,天天都能听到营地里传来女子的惨叫声。有些躲在家中的百姓,还能看到西凉人每隔几天就会骂骂咧咧的从里头抬出几具尸体,随手就抛在了城外,看身影,有幼童,也有年轻女子。家里有女人被掳走的,只能祈祷她们能活着,不要成为埋骨在城外的尸骸。”
梁镇海猛地转过身,使尽了全力,一拳就往冯浩脸上揍去,几颗牙齿从冯浩嘴里飞出,冯浩也喷出一口血,倒在地上差点爬不起来,“你他娘的不是人干事!”
第236章 京城波澜
冯浩头晕目眩,万万没有料到梁镇海会突然发难,这一拳被打得措手不及,整个头部都痛得厉害,睁开眼看着眼前的景象,还有重影。
可梁镇海怒火冲天,根本就不等其他人反应过来,紧随其后就上前两步,抓起倒地的冯浩,那硕大的拳头又往的他肚子上招呼。
“啊——”
惨叫声迟迟响起,冯浩整个人像只虾子一样弓起身,抱着肚子哀嚎,眼泪都被打出来了。
这时候,营帐内的众人才反应过来,最近的吕添和凌鑫齐齐动手,一人一边使力将梁镇海拉开。
梁镇海挣扎着,看着趴在地上惨叫的冯浩,目光就像装满了寒冰,更像看一个死人一般。
梁镇海也不叫,只是用力挣扎,吕添两人差点没拦住他,还是鲁国公出声喝止,“够了!适可而止!”
鲁国公目中带着明显的警告,他能理解梁镇海的愤怒,但总不能打杀了冯浩,打了两拳出了气就好了。
鲁国公气势凌然,目光摄人,梁镇海深深的吐了口浊气,才渐渐平静下来。
见他恢复理智,吕添和凌鑫两人松开手,却戒备着,怕他会再次突然发难。
至于仍然趴在地上哀嚎的冯浩,在这一刻,并没有人关切。
冯浩缓了好久,捂着肚子艰难的爬起来,踉踉跄跄的站着,摸着嘴角的血迹,“主帅,梁镇海军中殴打同袍,这是犯了军纪……”
鲁国公不耐烦的拍了一下桌子,“你也够了!他为什么打你,你心里有数,你是不是还想让我仗责他三十大板?如果你能与他一样勇猛,能打先锋,那我就命人仗打他三十大板!”
冯浩呼吸一滞,再看其他人看着他的目光沉沉,心底一凉,明白今日这顿打是讨不回来了。
他冷笑一声,摇摇晃晃的往外走,“末将身体不适,要去找军医看看,先行告退了。”
等冯浩离去,其他人也没耽搁,继续说起正事。
鲁国公将纪思博找他的缘故与吕添和凌鑫说了,二人恍然大悟,怪不得先前如此关注定襄城粗盐的事,看着纪思博的目光带有深意。
“如今就等等看,西凉大军那边的动静了。”鲁国公沉吟。
可惜的是,他们没等来西凉人的动静,反倒是北疆又下雪了,天一下子冷了许多,许多不适应的士兵都生了冻疮,手脚发痒得厉害,还有许多人感染了风寒,营地里开始每天熬煮姜汤,鲁国公下令士兵每天都要早晚喝三碗姜汤抵御寒冷。
大雪纷飞,就连操练都受到了影响。
纪思博被派去带着士兵守城墙,他穿着甲胄亲自在城墙上来回巡逻,时不时就会眺望定襄城的方向。他手上还有一把鲁国公给的千里眼,用它能清晰的看到定襄城城墙的动静。
模糊之间,他看到定襄城城墙上有人影晃动,立时就拿起千里眼观察起来。
好半响之后,他放下千里眼,招来一名士兵,低声道:“去禀告主帅,就说西凉人在城墙上浇水铸冰墙了。”
士兵匆匆离去,很快鲁国公就带着梁镇海等人过来,从纪思博手上接过千里眼观察,见果然如纪思博说的那样,鲁国公沉吟着道:“我们也浇水铸冰墙。”
他也怕万一西凉大军趁此机会攻过来,战力严重下降的士兵不是西凉人的对手。
于是纪思博便又带着士兵开始不停的浇水铸冰墙。
在双方都暂时平静之际,京城却泛起了阵阵涟漪。
齐成帝年纪大了,病去如抽丝,且他本就有中风的先兆,院判用药也不敢太急,只能慢慢的将养着他的龙体。
三个皇子也果真轮流着来伺候齐成帝,每个人都亲力亲为,喂药、按摩、就连齐成帝要出恭,也会抱着他去,亲自伺候,一众太监在一旁,甚至都不能插手。
宫中很快就传出三个皇子至善至孝的名声,民间对三个皇子大加赞赏。
百行以孝为先,在百姓眼里,一个人如果是孝子,他肯定是个纯善之人。
而其中原就名声最响亮的三皇子李崇,声望更是如日中天,甚至还因为这件事,就连冯浩退守马邑城的过错,也从他身上洗清。
士人再谈论北疆战事时,都会为李崇辩解:“冯将军虽然曾经是宣平侯的属下,却不是三皇子的属下,冯将军之过错,如何能归咎到三皇子的头上?”
“没错,正是这个理,难道天底下犯了事的官员,是圣上之过?非也,明明是那些犯官自己辜负了圣上的厚望。”
“是啊,冯将军不仅辜负了宣平侯的厚望,也辜负了圣上和百姓对他的厚望。”
当李崇从靖先生那里得知如今市井和士林对他的看法,非常满意的对靖先生道:“还是靖先生手段高明,嘱咐本宫找机会伺疾,还要本宫亲力亲为,再使人从宫里传出流言之后,本宫因冯浩之过带来的名声有损全然止住不说,声望还越发的高了。”
当初定襄城失守,李崇被冯浩弄得灰头灰脸的,朝臣中也对他多有意见,没办法,谁让冯浩在外人看来是他这一系的,冯浩的过失,便直接连累了他。
那时候他又气又急,只能躲在府里避风头,不想宫中传出父皇抱恙的消息后,他要进宫探望父皇,却被匆匆赶来的靖先生拦住,才有了在宫中他提出要亲自伺疾的话头。
只是李崇有些不忿,明明亲力亲为伺候父皇,是他先做的,李固和李泽也跟着他学,结果如今孝子的名声不独是他,就连那两人都有份,他便很不高兴。
靖先生谦虚的道:“能为殿下分忧,是我的本分所在。”
李崇就喜欢靖先生这种不骄不躁又全心为他打算的性子,越发对他看重起来,有任何事都喜欢找他商量。
此时他便看着靖先生,问道:“靖先生,你看接下来要如何做才好?”
靖先生眉峰微敛,沉着道:“殿下,士林和百姓对您的看法改变了,但伺候圣上的活计还得继续做下去,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等北疆的消息。”
第237章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提起北疆,李崇本能的就有些不自在,未免靖先生看端倪,握拳抵唇轻咳两声,“鲁国公做统帅去了北疆,相信他一定会带领大军赶走西凉人的。”
靖先生想到同样上了战场的少爷和如今在北疆的主上,眸中划过一抹暗光,对他的话不置可否,只道:“殿下,不知北疆可有战报送回来?”
李崇摇摇头,“并无。”
第二次虽然依然攻城不成功,好歹救回了二千的百姓,鲁国公就指望着这点来让盖住先前他下令杀百姓的事,所以战后他很快就写了奏折,只不过还没送到京城而已。
“殿下应该派人在京城五十里之外的必经之路候着,看看北疆那边有没有战报送来,如果有,且当天是您进宫中侍疾,那便放北疆来人速至京城。
因圣上抱恙在床,口谕让三公处理朝政,此时朝廷最大的事无非就是北疆战事,若北疆战报一来,三公必然会进宫向圣上禀告。
若您在病床前,正好可以由您来读战报给圣上听,既能在朝臣面前展现您在圣上心中的地位,也能最快得知北疆的情况。”
靖先生意味深长的看着李崇,含笑说道。
李崇眼睛一亮,哈哈大笑,“先生谋划的极是,本宫这就派人快马加鞭出城等候。”
他起身招来心腹护卫,吩咐了一番,护卫便匆忙离去。
等李崇回到书房坐下,倏地一愣,拧了拧眉,“先生,如若那天不是本宫在宫里呢?”
靖先生还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