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祖宗嫁到-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纪思博脸上带了一抹忧心,以不高不低的声音开口,“这是吃坏肚子了?”
楚灵均掩着嘴,瓮声瓮气的道:“看来是吃坏肚子了,我们车队上没有药材。”
从京城到三府路途遥远,并没有准备药材,是预备着到三府时,就在附近的府城直接采买,这赈灾银子里头本来就有一部分银子是用于采买药材的。
一般是看三府之地发生了何种时疫,才会相对应的采买药材。
“可能没这么严重,兴许他们拉完之后就没事了。”纪思博心中忐忑,他还真的不知道姑姑给的泄腹药的药力如何。
等大家揉着肚子,屏住呼吸出来,清点了人数之后,纪思博一挥手,“出发。”
能离开这片充满着臭味的地方,所有人都求之不得。
结果走了不到二十米,又有兵士皱着眉难受的叫了一声,“我的肚子又痛了。不行了,我得去方便方便。”
说完,一股脑的往路边的草丛冲去。
仿佛是个讯号,接二连三的又有人冲进了草丛,连徐文彬和庄平两个也急切的喊停了马车,马车一停,就往下跳着奔跑。
又是一阵让人恶心想吐的臭味。
楚灵均皱起了眉头,“看来他们的情况不大好。”
纪思博附和的点头,“是啊,不大好。”心里头松了一口气,不大好就对了。
等所有人从草丛里钻出来,车队又继续上路。
如是三次之后,纪思博高声道:“停下吧,这样不是办法,得先煮点热开水,让他们喝。”
拉多了要及时补充水分,不然拉虚脱就遭罪了。
纪思博来到徐文彬身边,关切的问道,“徐大人,我观大家吃坏了肚子,得找大夫诊治喝药才行。”
徐文彬已经脸色苍白,嘴唇发干了,闻言无力的道:“好好好,纪大人赶紧去请大夫来。”
纪思博点头,道:“不过我们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前方不知何时才能到城镇之地,只能让人往回赶,去镇上请大夫来。”
徐文彬实在难受,只觉得肚子又搅在了一起,纪思博说什么只有答应的份,“全凭纪大人做主便是。”
纪思博闻言便去安排人骑马往回走,去镇上请大夫过来。
一直等到傍晚夜色渐浓,兵士才把大夫带回来,还捎带了两木桶的清水。
大夫一一把过脉,开了药,直接就用锅煮了一锅,让拉肚子的人都喝了一碗。
第173章 替换
到了第二天早上,大夫又重复将药煎了一次,等大家在喝药的时候,大夫来找纪思博,脸上带着为难之色,“大人,草民手上已经没有止泻的药材了,而想彻底病愈,还得继续喝两剂药。”
纪思博皱着眉,“那我让人去你医馆拿药回来。”
大夫还是摇头,“草民医馆里也没有药材了,您这儿泄腹的人太多,把医馆的药材都用完了。”
足足一百三十多人泄腹,大夫听了兵士讲述的病情之后,就将可能用到的止泻药材都带了过来,也就堪堪够用。
医馆收药材,也只是哪种药材缺了,就多收一些,镇上人少,泄腹之症也不会一下子就爆发上百人,这些药材已经是医馆所有的存货了。
纪思博眉头紧锁,沉吟的问道,“那你收药材要多久?”
大夫为难的道:“得好几天,有些药材收回来还得炮制,不能直接用的。”
纪思博沉吟着,“那距离前方的城镇,还有多远?”
大夫也是这样想的,与其等他收药材,不如直接就在前面的城镇买药材更好,听纪思博问,就赶紧回答,“约莫还有五十多里远。”
“骑马的话,一个上午应当能够来回了。”纪思博看了一眼坐在一旁歇息的众人,问道:“现在没有药材,会不会影响到他们?”
大夫摇头,“这药一天就喝两次,早上喝了,也得等到下午才能再喝一次。”
意思就是没影响,只要药材能及时带回来,下午再喝一次药,这一天的药才算是喝完。
纪思博微微颔首,朝大夫道:“那你把药材单子写出来,我让人去前面的城镇买回来。”
打发人去买药材,纪思博将大夫说的话告诉了徐文彬。徐文彬是这支车队的主事者,一切行程都要让他知晓。
徐文彬听罢,悲天悯人的叹气,“我们在这儿耽搁了一天,三府的百姓就受罪一天。”
庄平在一旁接着就道:“徐大人忧民爱民之心,实在是让人敬重。”
这马屁拍的……纪思博内心翻了个白眼,对庄平颇为不耻,面上却不得不附和的点头。
虽然他也知道在这儿耽搁一天,三府百姓兴许就受罪多一天,可粮食全是发霉的大米,就算提前赶到三府也没用,还会搭上许多人的性命,所以纪思博狠心的拖延时间。
徐文彬微敛眉峰,看着纪思博,眸底有着不可察觉的探究,“怎么会这么多人泄腹呢?”
纪思博面不改色的回答,“可能用来煮饭的水不干净吧。”
徐文彬微微眯了眯眼,“那为何纪大人没事?”
纪思博摊了摊手,“我也不是很清楚,与我一同没事的也有几十个人,可能是我们打的水没事,你们打的水不干净吧。”
徐文彬探究不出一二,想想也如纪思博说的那样,同样没事的也有几十个人,有兵士,也有纪氏族人,就连楚灵均都没事,总不可能是有人动手脚才对,想不出个究竟,索性就不想了。
等午后,派去买药材的人回来了,神色间有些不好,找到徐文彬和纪思博,回禀道:“徐大人,纪大人,前方的小镇,医馆只有一间,止泻用的药材也被属下全买了,却凑不够大夫要的两剂药的用量,属下看还得继续往更前的城镇买才行。”
这一来一回已经耽搁了半天,再去更前方的城镇,岂不是要耽搁一天?
徐文彬找来大夫,问道:“不过是寻常的泄腹,喝了这一剂药之后,应当能治好了吧?”
大夫神色略显为难,“大人,因为太多人泄腹了,不能专门对症,所以只能煮了大锅一起喝,为保痊愈,最好是再吃一剂药。”
纪思博抢先道:“既然大夫都这样说了,那就按大夫说的办吧,不然若是路上有人半途肚子痛,车队就要停下来等待,更加耽搁行程。至于说药材的事,趁现在天没黑,再继续往更前的地方去买药材回来就好,只要赶在后天下午前回到便可。”
纪思博这番话合情合理,徐文彬也就顺势装作听从了纪思博的建议,答应了下来。
徐文彬也怕到时候没痊愈的那个人是他,泄腹的感觉实在难受,此刻他都隐隐感觉菊花疼,先前那番急切,不过是做戏给其他人看罢了,省得有人怀疑他的忧民之心。
见徐文彬应承下来,纪思博的忐忑才稍去,只是面上依然愁眉不展的样子,心道就算是这样,也就只能再拖个两天罢了,也不知姑姑那边进行得如何了。
他这番样子,反倒是让人误会他担忧众人的病情,那些兵士对他的观感好了不少。
两天之后,众人痊愈,纪思博派人将大夫送回去,车队继续行进,就这样走了六天,在纪思博急得不行,想着要不要再次给众人下药的时候,他们车队就遇到了一行只有十来人的走商队伍。
两支车队同时在靠水源之地停下休整,纪思博去河边打水,旁边有个走商队伍的镖师也在提着木桶打水。
“少爷,粮食运到了,就在前方等候着,东家让你夜里将除了纪氏族人之外的人都迷晕,趁夜将粮食都换了。”
纪思博压低了声音,“知道了。”
见镖师没再多说,纪思博皱了皱眉,见木桶装满了水,只好提起木桶往回走。
恰好这时另一个镖师走向河边,与他擦身而过,快速的递给他一个玉瓶,纪思博手腕一番,玉瓶就塞进了袖子口里。
这镖师手上还提着刚猎来的野物,去河边清理,两人之间的小动作,无一人看见。
到了夜晚二更时分,纪思博睁开眼睛,先走到马车旁边,撩起窗帘子往里看,发现徐文彬和庄平、楚灵均睡得死死的,又去看兵士,检查了一遍之后,他才放心的朝纪城等人打了个手势。
所有纪氏族人开始迅速行动起来,留下五个人看守着徐文彬等人,其他人将装着粮食的板车拉走,到了一里地之外,纪伏寿已经带着人在等候着了。
她身后同样是装满了粮食的板车。
见纪思博带人来,她道:“大家手脚利索点,将粮食替换了。”
第174章 幕后
当粮食全部替换完成,纪思博长吁了一口气,这一回,终于不怕掉脑袋了。
“姑姑,我先带粮食回去。”纪思博朝纪伏寿看去,见纪伏寿微微颔首,他挥了挥手,“我们走。”
见纪思博带着人消失在夜色之中,纪伏寿侧头看了一眼被纪思博换下来的粮食,眸中划过一抹厉色,“走,我们也离开这里。”
趁夜赶路,于天明之时在一处野外之地停下,这条路还特意避开了纪思博行进的路线。
纪伏寿看着装得满满当当的板车,对夜鹰下令,“将粮食袋子割开,检查一下里面的粮食。”
宿带着人开始一袋一袋粮食的划口子,一袋、两袋……当所有粮食袋子都割开,纪伏寿唇角微微翘起,浮现讥讽的弧度。
“还真的是没有一袋粮食能吃的。”她弯下腰,用手掌掬起一把米,借着日光打量。
“这米,至少有四五个年头了,比陈粮的年头还多。”纪伏寿语带笃定。
所谓陈粮,当年新收上来的大米是新粮,超过一年之后就是陈粮,但陈粮放久了,或因储存方式的不当,就会发霉,发霉的粮食是不能吃用的。
“这里头可是足足九万石的粮食,到底是谁能有这么多的发霉陈粮?”纪伏寿微微蹙了蹙眉。
她沉吟着,“筹集粮食,是三皇子李崇主持的,那些商贾不会、也不敢在这种时候拿陈粮来糊弄三皇子,更别说是发霉的粮食。”
所以如此一来,三皇子收上来的粮食必定是新粮。
验证粮食这种事,当然无须三皇子亲自动手,因此次赈灾是由户部负责银子和粮食,也是由户部向商贾发放皇商资格,所以粮食到最后肯定是交到户部手中。
“如果说粮食出了问题,源头就在户部,莫非是户部尚书下令搞的鬼?”纪伏寿拧着眉,沉思着。
户部尚书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据她所知,户部尚书甘启文,既没有跟四个皇子有牵连,也没有偏向任何一个皇子,能坐到户部尚书这个位置的,必定是齐成帝的心腹。
甘启文把新粮换成霉米,万一事情败露,他的官帽肯定不保。而且,他为什么要得罪三皇子?
脑中思绪蔓延至此,纪伏寿蓦地灵光一闪。不对!所谓的霉米事情败露,未必能牵扯到户部上去。
按照思博的行程,还有三天左右就能到三府之地了,从马东家处得来的消息,三府之地还在下雨。连绵大雨,如果押送途中护送不当,大米被雨水淋湿了呢?
纪伏寿微微眯了眯眼,如果大米被雨水淋湿,那就是思博这个押送之人的错。就算大米没有被雨水淋湿,万一徐文彬一口咬定是思博的错呢?
而且户部上下肯定不会承认自己给的粮食是霉米,掉官帽、掉官帽的事,没有人会傻到承认。
官字两个口,黑白凭由人。
但有一个问题,她没想明白,这些发霉的粮食,户部是怎么来的?
纪伏寿沉吟了许久,弯腰拾起一根小木棍,在泥地上画了一个圈,写了两个字。
“这是京城。”
又在京城的东南方画了一个圈,“这是京郊的一处粮仓,太平仓。”
“以往户部赈灾,拨下去的粮食绝对不会从太平仓调拨。”
她用木棍在这个粮仓处点了点。
京城是天子脚下,万万不能生乱,又因为京郊多皇庄和权贵的庄子,真正属于百姓的田地很少,百姓种的那一点粮食,满足不了京城的需求,因此每年秋收之时,各地会运送粮食上京,京郊的太平仓都会堆得满满的,就是以防京城粮食不够之时,可以急救。
她脑海中回忆起京城地界附近的舆图,小木棍又在京郊太平仓之外又画了一个圈。
“这里是距离京城太平仓之外最近的粮仓广通仓,如果要尽早调拨赈灾粮食,只能从这里调拨。”
各地的粮仓,没有朝廷的命令,是不能私自开仓的。每年收了新粮之后,各地粮仓就会上禀户部,得了允许,就会将陈粮低价拿出去卖给百姓,这样一来,就能保证每年粮仓里头装着的都是新粮。
水灾、旱灾、或者打仗,粮仓的粮食就是维持大齐朝安稳的根本。
纪伏寿手中的小木棍,落在广通仓上,轻轻点了好几下,“广通仓……霉米……新粮……霉米……新粮……”
倏地,纪伏寿脑海中灵光乍现,站起身吩咐宿,“去广通仓附近彻查,一看广通仓有没有被人私自开仓,二查广通仓的仓吏,看他们平日里的行为举止、与何人来往、结交的关系,三看广通县的粮食铺子,背后的东家是谁,铺子里的粮食怎么来的。”
顿了顿,她又道,“再去盯着户部尚书甘启文,看看他这些日子有没有不妥。”
宿见纪伏寿没有吩咐了,拱手作揖,点了六个人,随他一起骑马赶去广通县和京城。
纪伏寿丢开手中的小木棍,看着霉米,揉了揉额角,吩咐道:“将这些米都烧了吧。”
不能留下蛛丝马迹,也不能让这些米留在这里被野物吃了。
等大火将霉米都烧光之后,纪伏寿才带人离去,又远远的坠在纪思博的车队后面。
出了霉米一事,她不太放心思博,就算思博将粮食和银子交付给三府,还要护卫着徐文彬等人赈灾。
京城,王府。
王大老爷看着父亲,沉声道:“父亲,按照行程,约莫这两日赈灾队伍就能到永安府了。”
王钰微微颔首,“你多盯着点,想来过几日朝廷就能收到三府的参本了。”
王大老爷应了一声,“父亲放心,我一直盯着呢。”
王钰对自己大儿子的办事能力很放心,神色悠哉的问道:“广通仓那边的首尾,可都弄妥当了?”
王大老爷从容一笑,“都弄妥当了,不会有人发现的。”
闻言,王钰神色更是闲适,嘴角擒着一抹怡然的笑容。
王大老爷脸上露出一抹疑惑,压低声音问道:“父亲,您为何要陷害纪思博?”
第175章 一石三鸟
王钰闻言,不屑的冷笑,“纪思博算什么牌面上的人物,需要我费尽心思去陷害他?”
王大老爷一怔,如果不是为了陷害纪思博,父亲怎么会专门从中安排纪思博负责押送粮食?
王钰又道,“不过是顺势而为,将这只惹人讨厌的小虫子碾死罢了。”
王大老爷原本以为父亲陷害纪思博,是因为宁波府一事。宁波府凡此种种,起因皆从纪思博做了百夫长而起。
纪思博不但没有损伤一二,反而还高升了,而他们几家相反损失惨重,父亲有一段日子听到纪思博的名字,眼神就特别冷。
王大老爷便以为,这次将霉米充作赈灾粮食,是为了让纪思博及纪氏族人人头落地。
听到父亲的话,他才发觉他想岔了。
王钰的声音幽幽响起,声音中带着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狠戾,“碾死一只小虫子,太过简单了,何须为父大费周折?为父将霉米充作赈灾粮食,意图根本就不是纪思博。”
他看向大儿子,含笑问道:“此次赈灾的银子和粮食是谁筹备的?”
王大老爷答道:“是三皇子。”
王钰又问:“那负责押送赈灾银子粮食的纪思博,是谁的人?”
王大老爷恍然大悟,“是四皇子的人。”
王钰微微一笑,“不错,为父的意图,从头到尾,一直都是三皇子和四皇子。”
想起半个月前,三皇子在朝堂上提出的条陈,王钰眸底划过一抹冷意,“原本没有三皇子掺和,这次赈灾就是个难题。可偏偏三皇子想出了法子,有钱有粮,此次赈灾就是个锦上添花的差事。结果三皇子又令我惊讶,没有派自己人主持此次赈灾,而是推举了徐文彬。”
王钰轻轻鼓了鼓掌,“我们这位三皇子近来的行事,越来越稳重。既有忧民爱民之举,又不居功,解了圣上对他的猜疑,越来越有明君风范。”
王大老爷在一旁,很是认同的点头。确实,三皇子李崇种种举动,都让人无可指摘。他此举,既让三府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不居功的表态又让齐成帝对他非常满意,甚至还有一种隐隐的愧疚。
端看这些日子齐成帝对三皇子多有赏赐,便可看出三皇子这步棋走得太妙。
“这次被三皇子拔得头筹,他的外祖家、妻族都相当振奋,从市井入手,如今京城的大街小巷,哪个不说三皇子贤明又爱民?”
王钰冷笑一声,“这不就是说三皇子有太子风范?可偏偏贵妃聪明的很,为了给三皇子造势,居然在后宫弄了个节俭躬行,说是捐献自己宫中的用度,以助三府百姓渡过难关,圣上对此更是大加赞赏。
消息一传出来,这市井之中,又有传言,说贵妃比皇后更加有国母风范。哼,打量大家不知道这些手笔是谁弄出来的一样。”
王大老爷摇头一叹,“父亲,就算这些传言是宣平侯府弄出来的,那也是贵妃争气。谁让皇后榆木疙瘩的脑子,没能抢在贵妃前头做这事呢,这会儿后宫之中的妃嫔,都只能跟着贵妃的脚步节俭躬行,生怕不捐献宫中用度,就是不体恤三府百姓。”
对大皇子李阳和皇后,王钰也深感无奈,既嫡且长的局面,也能被人压一头。
按理来说大皇子李阳太过愚蠢,是个好控制的人,可王钰不这样看。盖因李阳身后是鲁国公杜恒,有杜恒在,王钰即便扶持大皇子上位,这从龙之功,也比不过杜恒。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所以王钰从来都没有将目标放在李阳身上。
“贵妃有圣宠,三皇子又办成了这么一件要紧事,若是没有人能与三皇子抗衡,若三皇子一直没有过错,这帝位,多半是三皇子的了。”
这,才是王钰顺势而为,将霉米换成粮食的原因。
“三皇子对此次赈灾势在必得,想用此次赈灾之功为自己加筹码,满怀希望之下,赈灾粮食突然发了霉,不能吃用。三府百姓迎来了希望,又葬送在这希望之中,你说三皇子还能得了百姓爱戴,朝臣称赞吗?”
王钰意味深长的看着大儿子,语气怡然自得的说道。
王大老爷这般一想,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父亲这一石二鸟之计,果然是好啊!纪思博是四皇子的人,粮食出了事,导致赈灾不成功,三皇子必定会怪罪四皇子。
四皇子损了一员大将不说,还要与三皇子争锋相对,我们在从中煽风点火,必使二人相斗。这二位皇子背后的势力都旗鼓相当,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就是我们坐收渔利之时。”
说到此处,王大老爷突然皱了皱眉,“父亲,如果三皇子和四皇子两败俱伤,岂不是让大皇子捡了便宜?”
王钰微挑了下眉梢,“怎会,只要引大皇子下场,让他们三人争斗,大皇子想坐收渔利可不是那么容易。”
王大老爷从不小看自己父亲的手段,闻言放心之余,更是明白了父亲的言外之意。
他语带迟疑的看着王钰,问道:“父亲,您莫非是想扶持二皇子李固?”
王钰露出赞赏之色,“不错,纵观四个皇子里,只有无母族势力、无妻族势力的二皇子,最值得我们扶持。等我们将他扶持上帝位,他就是一个只能听命于我们的傀儡。”
到那时,王家便能真正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王大老爷双眼一亮,觉得父亲的选择果然对王家最好不过,十分认同。
此时又听王钰说道,“还有,你说错了一件事。这一计,可不是一石二鸟,而是一石三鸟。你忘了,我们借着商贾献上来的新粮,填平了广通仓的空饷。”
王大老爷哈哈一笑,“父亲说得极是,我们还填平了广通仓的空饷。不过甘启文说,问过钦天监,今年会迎来一个寒冬,广通仓的粮食,不能再动了。”
王钰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既然他怕了要收手,那就收手好了。反正空饷已经抹了,任是谁来都查不出个究竟。”
第176章 到达
纪思博换好了粮食,不用费尽心思拖延行程,第二天一早用过早饭之后,大手一挥,道:“此处距离永安府还有三天的路程,我们加速前进。”
众人一阵振奋,这一路上风尘仆仆赶路不说,吃的不好,睡得不好,甚至连澡也就只洗过一次,浑身都臭烘烘的,索性他们都是男人,除了徐文彬、庄平两个受不住之外,其他人早就习惯了周围人的臭味。
只要能到永安府,起码还能吃一顿热饭,不用再吃干粮面糊了。
兵士们脚程加快,纪思博听姑姑说永安府还在下雨,怕自己露出痕迹,就事先派纪城带人去前方探路。
一边走,一边等,足足走了半天,纪城才带着人回来。
他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一捆捆油布。
“少爷,我去前面探路,都说永安还在下雨,为防粮食被雨水淋湿,我买了油布回来。”
纪思博挥手让车队停下,对纪氏族人和兵士道:“将这些油布铺在粮食上。”
因关乎赈灾大事,徐文彬也没说话,任由纪思博带着人铺油布,他就下了马车,在一旁透风。
纪思博用眼角余光打量徐文彬,发现他对粮食没有任何异色,看来可以排除掉徐文彬与这次粮食有关的事了。
等油布铺在粮食上头,还用结实的绳子扎好,纪思博才继续上路。
到了永安府附近的县城,果然遇到了雨水。
纪思博派了兵士前去永安府找知府衙门,等他们到永安府城门的时候,永安知府也带着衙役出来迎接了。
“徐大人,你们终于到了!”永安知府古城周激动得很。
徐文彬打开窗帘子,看到古城周面色憔悴,眼底青黑,微微颔首,“古大人,我们先把银子和粮食放好。”
古城周连连点头,“是是是,徐大人,请往这边来,下官带路。”
纪思博护送着车队穿过大街,一边仔细的打量着,连日下雨的缘故,地上积水甚多,脚踩下去,能淹没到小腿肚上。
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冷冷清清的,就连经过的一处粮食铺子都没有开门。
纪思博微微皱了皱眉。
古城周带着他们去了库房,这处库房是知府衙门所用,开了门之后,兵士们开始搬运粮食和银子。
足足忙活了一个多时辰,才把东西搬进库房。
到了这时,还不能走。古城周带着通判开始清点银子和粮食。
又忙活了一个多时辰,才清点完毕,古城周与徐文彬做了交接,这护送赈灾银子和粮食之责才算是从纪思博身上卸下。
为防会出现汝阴府不见赈灾银子的事,库房大门锁了三把锁,一把由古城周拿着,一把由徐文彬拿着,剩下一把由纪思博拿着,想要开库房,必要三人一起。
此外,看守库房的,除了衙役之外,纪思博还安排了五十个兵士,五十个纪氏族人。
不是怕被人偷,而是怕灾民会抢粮。
“徐大人,请跟下官回衙门,这一路上劳累了,先歇息一二,下官还要与你详说永安府的情况。”古城周伸手一请,客气的道。
徐文彬也没有客气,他着实是累了,连绵的雨水让人觉得浑身黏腻难受,恨不得赶快能泡个热水澡。
等徐文彬、庄平、纪思博、楚灵均洗漱过后,古城周已经在前院准备好了饭菜。
“徐大人,我让厨娘做了一些饭菜,先填填肚子。”古城周热情的招待着。
等四人坐下之后,古城周又有些不好意思的道:“饭菜简陋,还望诸位莫要见怪。”
纪思博打眼一扫,就看到桌子上有一碟豆腐、一碟酱菜,一碟白切鸡,一碟炒鸡蛋,一锅鸡汤。
饭菜确实很简陋,跟普通百姓家差不多,纪思博还注意到,这四菜里头,没有青菜。
徐文彬毫无异色的坐下,“有菜有肉,不算简陋了。如今永安府正值水灾,我们也不是不知民生之人,怎么怪罪古大人?”
一席话,让古城周对徐文彬的观感好了许多。
食不言寝不语,等四人用完了饭,才转去偏厅说话。
“徐大人,下官与你说一下永安如今的情况。”
古城周的神情很严肃,“永安下辖十二县,其中有八县遭遇了洪灾,其中有两县灾情严重。两县之中,有二百五十六户房屋被洪水冲垮,其中被洪水冲走的有四百七十八人。”
这个数字一出,所有人神色都肃穆了。
说是被洪水冲走,其实还能生还的机会不大,毕竟肆虐的洪水连房屋都冲垮了,人在磅礴大水中又如何生存?
而被大水冲走的人里头,又有多少是老弱妇孺?
思及此,大家心头沉重。
古城周继续道:“除此之外,有一千一百二十二人无家可归。我已命人给他们搭建了帐篷,让他们暂时在那里住下。
因洪水肆虐了一天半,永安府的良田,九成被毁,所有庄稼颗粒无收。当初洪水肆虐之时,水淹到了肚子处,无人敢出门,家中即便有存粮的,也被洪水泡过或者冲走了,永安府上的粮食都被抢光。
如果不是本官强制每家每人只能买两斤粮食,这永安府的粮食,都会被大户一并抢光。可就算是这样,也没有余粮了。大人,不知这次能不能给永安四万石的粮食?”
古城周充满期待的看着徐文彬,除了他们永安府,还有江夏府、沔阳府同样也遭遇了洪水,可古城周觉得他们永安府遭灾最严重,当然要多些粮食。
徐文彬沉吟片刻道:“本官还没有见到江夏府、沔阳府的知府,等他们来见本官,再听他们说一说江夏、沔阳两府的情况后,再作打算。”
古城周心头失望,却也不敢强求,盖因这位是朝中有名的铁面无私御史左中丞,相信他会公平分配的。
思及此,古城周便道:“徐大人请放心,我已派人去请两府的知府过来。你们一路辛苦,先去安顿,等明日见了两府知府后,我们再商议后续。”
徐文彬不同意,他一路上都表现出忧民之态,怎么能来到这里之后就去休息?
当下他就站起身,“不了,古大人先带本官去帐篷处看看。”
古城周赞了一句,“徐大人一心为民,下官敬重。这边请,下官带你过去。”
第177章 徐心机
徐文彬都不辞劳苦去看望灾民,其他人当然不好躲懒,也便一起跟着去了。
古城周将帐篷建在了永安府南边,南边多数是贫民所住。
众人举着伞,踩着雨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