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祖宗嫁到-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靖先生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殿下请放心,楚灵均治水的本事,我是知道的。之前因缘际会结实了他,与他详谈之时就得知他懂治水,这次凑巧三府又出了水灾,我就想到了他。
  殿下可以举荐此人,他如今是个小小的庶吉士,他又有真本事,待他治水成功,必定会论功行赏,来日他肯定要感谢殿下的赏识之恩,殿下不妨笼络他,也让自己麾下实力大增。”
  靖先生今日为李崇解决了两大难题,举荐徐文彬又恰到好处,李崇对他比以往更加信任,对他举荐的楚灵均纵然心存疑虑,也不会拂了他的面子。
  就算到最后楚灵均治水不成功,也不过是小事,只要赈灾成功,瑕不掩瑜。
  目前来说,要紧的是赈灾,治水的事慢慢来也不晚。
  这么一想,李崇一口就答应了,“行,本宫会向父皇举荐楚灵均。”
  靖先生心底松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主上交代的事了。
  靖先生将手中的奏折递给李崇,“殿下,条陈在这里了,您过目看看。”
  李崇打开奏折,仔细的看了一遍,“啪”的合上,意气风发的道:“本宫这就进宫,先生等本宫好消息。”
  “来人,备马!”
  “父皇,这是儿臣因为赈灾一事想出来的条陈,您过目一看。”李崇毫不犹豫的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齐成帝本就因赈灾之事烦恼不已,对三儿子说的条陈,其实并不抱希望,不过为了不让儿子伤心,勉为其难的让喜公公将奏折接过来。
  漫不经心的看了开头,齐成帝顿时精神起来,一改先前可有可无的态度,看得非常认真。
  李崇偷偷觎到父皇的变化,心底一喜,看来靖先生的谋略让父皇心动了。
  足足过了一刻钟,齐成帝才放下奏折,看向儿子,“这是你想出来的法子?”
  李崇面不改色的点头,“是,父皇,儿臣见您为赈灾一事忧虑甚重,便苦思冥想了这个条陈出来。”
  齐成帝也没问为何早朝的时候他没拿出来,下了早朝回府之后就有条陈了,反正能搜罗到有能耐的幕僚,也是儿子的本事。
  齐成帝龙心大悦,多日愁眉不展的龙颜终于露出笑脸,让一旁的喜公公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李崇,暗道此次三皇子要比其他几位皇子领先一步了。
  李崇不失时机的开口,详细的讲解了一遍条陈,就连给商人卖官会引起的幺蛾子也说了一遍应对,方方面面都很详尽。
  齐成帝又一次捧着条陈再看了一遍,“崇儿想的两个法子都很好,朕看完全可以按照你的条陈来办。”
  李崇难以压抑自己的兴奋,脸上微微带了些许出来,齐成帝见了,心底一笑,这孩子还是年轻呢,不过能为他排忧解难,也是难得了。
  李崇朗声道:“父皇,儿臣还想向您举荐两个人。一个是御史左中丞徐文彬,儿臣提议由他来赈灾。另一个是翰林院的庶吉士楚灵均,儿臣提议由他来治水。”
  对徐文彬赈灾,齐成帝是满意的,他也不想再发生一次贪墨赈灾银子的事,徐文彬的为人他信得过,而且难得崇儿居然没把他自己人塞进去主持赈灾,就这一点不贪功,便让齐成帝对他高看了几分,一时之间竟觉得李崇是四个儿子里最有本事又最贴心的。
  不过楚灵均这个名字,他还是第一次听,“崇儿,这个叫楚灵均的会治水?”
  在齐成帝面前,李崇将靖先生的说辞稍作修改,“父皇,此人擅治水,不过此人太过年轻,父皇若是不放心,可以再派一个经年老手跟着一起去,也好给楚灵均把把关。”
  李崇可不会傻到为楚灵均担保,他连楚灵均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呢,不可能会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落了他在齐成帝心中的印象。
  齐成帝却误会了,以为李崇没有安插自己人手进去主持赈灾,就退而求其次让自己人去治水。
  既然是庶吉士,就必定会是今科高中的仕子,儿子笼络几个仕子不奇怪,想培养手下也能理解,既然儿子想出了这么好的条陈,又不贪功,齐成帝自是不会拂了儿子的意。
  “崇儿的提议甚好,朕准了。”
  李崇大声道:“多谢父皇恩典。”
  齐成帝将奏折让喜公公交还给他,微微收敛笑容,“崇儿,赈灾一事刻不容缓,你明日在朝堂上将这条陈提出来,朕许你三日时间将赈灾银子和粮食备好,可有问题?”
  李崇拍着胸脯应道,“父皇请放心,儿臣必定会将事情办好。”
  李崇接过奏折之后,见齐成帝还要批阅奏折,识趣的退下。
  到了第二天早朝,李崇提出条陈,不等朝臣们讨论,齐成帝就拍板定下,且金口玉言,由李崇主持此事。
  大家见状,哪还不明白这是齐成帝与李崇早就商量好了。大皇子李阳、四皇子李泽看着红光满面的李崇,心里嫉妒得不行,偏偏又无可奈何,只能看李崇得意了。


第169章 百态

  三皇子因忧心三府洪灾,特意向皇帝建言,要朝廷新设一个官职,且这个官职是专门用来给商人的,只要给银子就能买,而这些银子将会用来赈灾。
  只要是拥有官职的商人子弟,都可以参加科举。
  只有五个官职,一个要七万两银子?
  买!一定要抢先买下来,为了能让自家子弟入仕途,必须要尽早的买!
  这个消息如风一样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让大商贾们躁动起来。
  天子脚下是最繁荣的地方,有能耐的商贾都会在京城开一家铺子,几乎可以说是云集四方的商贾了,当这个消息一出现,恰好在京城的大商贾立时就去钱庄提取银票,而东家不在京城的,有魄力的掌柜们一咬牙,也去钱庄提取银票,没有魄力的掌柜,就在观望。
  与此同时,竞拍皇商资格的消息也放了出来,因为要用粮食来竞拍,就定在了两日后,让商贾们有时间筹集粮食。
  眼馋外郎官而筹不到这么多银子的商贾们,转而将目光放在皇商资格上,开始四处出动去筹集粮食。
  因为李崇再一次手黑,将竞拍的底价定在了二万石粮食上,想要在短短两日之内筹集到两万石以上的粮食,非大粮商不可。
  而这次的皇商资格,一个是茶叶、一个是首饰、一个是绸缎。
  于是做这三样生意的商贾,纷纷找上大粮商,开始相谈合作的方式。
  纪伏寿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她当初让井给李崇提议的时候,一个外郎官卖五万两银子,皇商竞拍底价是一万石粮食。到了李崇这里,外郎官卖七万两银子,皇商竞拍底价是二万石粮食。
  纪伏寿唇角擒着一抹玩味的笑容,“看来我们这位三皇子殿下,是个心黑之人啊。”
  纪伏寿收到井的消息,说李崇已经向齐成帝建言让楚灵均去治水,也就放松下来,静静的看着这几日京城的热闹。
  她琢磨着道:“也不知三皇子的两个对头怎么着了。”
  三皇子的两个对头,一个是大皇子李阳,一个是四皇子李泽。
  李阳回到府中的时候,发了好大一通火,将目之所及的茶杯都给摔碎了,惹得下人们躲得远远的,生怕会被迁怒。
  但身为幕僚的王健却躲不过,他的脚边甚至有一只摔得稀巴烂的茶杯。
  他站得笔直,没有闪躲,心知肚明如果躲了,可能会让李阳的怒气更甚。
  等屋子里的茶杯都被摔完之后,王健才开口,“殿下息怒……”
  李阳拔高了声音,一下子就截断了王健的话,“息怒?你让本宫如何息怒!你可知三弟这一回风光得很?你就怎么没能给本宫想出这样的好计策呢!”
  李阳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早朝上李崇提出来的条陈不是他自己想的,那又如何,反正是他提出来的,功劳就算在他头上。
  王健背负着池齐光的命令,让他好好辅佐李阳,最好是让李阳能在众皇子里鹤立鸡群,原本在李崇条陈没出来之前,李阳在皇子之中算是最受众人看好的,如今李崇的势头隐隐超越李阳了,也难怪李阳会如此生气。
  王健无言以对,毕竟连他自己都得承认,专门给商人设立一个官职,并且光明正大的以巨额银钱卖给商人这种事,他从未想过。
  李阳见王健沉默不语,心头怒火更盛,脸色阴阴沉沉的,“不管如何,绝对不能让三弟大出风头。”
  王健心中一突,有种不祥的预感,李阳的意思,该不会是他想的那样吧?
  “怎么,本宫的话,子易没听到吗?”李阳面色不善的看着王健。
  王健艰难的开口,“殿下,请恕子易愚钝,未能明白殿下的意思。”
  李阳一拂袖,冷哼一声,“你想个法子,阻止外郎官和皇商资格竞拍顺利。”
  王健眸底划过一抹怒色,这人好生可恶,就为了不让三皇子势头盖过他,宁愿看着三府百姓受苦受难。
  王健垂下眼睑,低低的应了一声,“子易这就去想办法。”
  李阳不耐烦的摆了摆手,王健就退了出去。等他走出了院子,神色渐渐冷了下来,圣上许了三天时间给三皇子,让三皇子三日之内督办好一切,只要拖过这三天,李阳也无可奈何。
  再说,他自认为事到如今根本没有法子能阻止这一切,消息已经放出去了,多的是大商贾拿着银票等着买官的,怎么阻止?
  他没这么大的本事,再说,他也做不出这种眼睁睁看着三府百姓去死的事。
  要不是主上的命令,他当真是不想伺候李阳了。
  这边王健怒气冲冲的离去,那边李泽回到府中,神色也有些不好,幕僚便问道,“殿下是否遇到了为难之事?”
  李泽将早朝的事一说,待他说完,他自己神色稍霏了,“三哥此次能想到这样好的计策,也是三府百姓之福,希望此次赈灾顺利吧。”
  虽然不高兴李崇风光无限,不过李泽也为三府百姓高兴。
  幕僚一脸惭愧,“殿下,是我等无用,没能帮上殿下。”
  李泽摆摆手,“不怪你们,不过这次能让三哥拔得头筹,下次可不能这样了。”
  只要下次不让三哥找到机会,李泽相信他还有一争之力。
  与此同时,在纪家的纪思博,也收到了兵部小吏送来的任命。
  “让我护送这次的粮食去永安三府?”纪思博拿到任命的时候,微微有些诧异。
  小吏笑着道:“是呢,大人是游骑将军,护送粮食去三府之地,对大人来说大材小用了,还望大人早日准备,过几日等粮食筹集完毕,就要出发了。”
  给了几钱银子小吏,小吏高高兴兴的离去,纪思博拿着任命回正房。
  此时家里人都在明间大厅等着他,看到他进来,纷纷询问兵部来人所为何事。
  “兵部下了任命,让我护送此次赈灾的粮食去永安三府,过几日便要出发。”
  纪伏寿微挑了下眉,断然道:“带上纪同他们一起去,如今还不知道那边灾情如何,有纪同他们在身边,你也安全点。”
  想到思博和楚灵均都要去三府之地,纪伏寿索性也道,“我也跟着去吧
  ,就跟在你们后头,若是有事,你再让纪同找我。”


第170章 粮食不对味

  靖先生向三皇子李崇提议,以卖五个外郎官来为三府筹集赈灾银子,再加上户部给的八万两赈灾银子,合计三十万两银子用于赈灾。
  结果李崇手黑,一个外郎官卖出了七万两的天价,共筹得三十五万两银子。
  李崇为了让齐成帝开心,不仅豪气的不要户部给的八万两银子,还把其中的五万两银子献给了户部,让齐成帝龙颜大悦不说,户部尚书看着李崇的目光哪哪都透着满意。
  除此之外,竞拍三个皇商的资格,共筹得六万石粮食,恰好正是竞拍的底价。
  李崇得知的时候,脸色十分难看,可他也无法,显然这场竞拍已经被大粮商联合操控了,只得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用了短短三天时间,赈灾银子和粮食都被装运上板车,这支前往三府的赈灾队伍就出发了。
  因为赈灾刻不容缓,队伍行进路上都形色匆匆,所有人都急着赶往三府。
  纪思博负责押送赈灾银子和粮食,这一路上神经都蹦得厉害,临行之前,纪伏寿找过他,将三年前汝阴府赈灾一事与他说了,导致生怕在他手上会不见了赈灾银子,那时候就是满门灭族之祸。
  徐文彬是文官,这一路上坐在飞驰的马车上,每每总是在车队停留准备做饭的时候才得以下车喘气。
  距离他们离开京城已经过去四天时间了,按照他们如今的速度,约莫还有十天左右就能到达永安三府。
  徐文彬面色略显苍白的下了马车,看到纪思博带着人巡逻了一遍赈灾银子和粮食,看了一眼跟在纪思博身边,穿着与押送军士毫不相同的纪同等人,含笑问道,“纪大人,这一路上匆忙,也没问你这些是什么人。”
  纪思博回道:“都是我纪氏的子弟兵,跟着我在宁波府杀过倭寇的勇士。”
  徐文彬看了一眼另一边准备生火做饭的军士,笑了笑,“兵部不是派了一百军士与纪大人了么,怎么纪大人又带了自家的子弟兵?”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却足够所有人都听到,那些兵士听了,纷纷抬头看着纪思博,目光中有些恼怒。
  纪思博带了纪家的子弟兵一起护送,明摆了就是不信任这些兵士,也难怪这些兵士私底下对纪思博有意见。
  纪思博微微一笑,“此次赈灾银子和粮食至关重要,我又年轻,生怕路上会出意外,以防万一便带了自家的子弟兵,想着到时候如果真的遇到了意外,也能多些人手应对。”
  这番话合情合理,徐文彬一笑,也就没有再说下去,转身去找兵士要了水洗手准备吃饭。
  纪思博看着他的背影,眸色深深。
  纪同在一旁压低了声音,“少爷……”
  纪思博低声道:“莫管其他人,我们这次的任务就是把银子和粮食安全送到永安府,别的一切都不重要。”
  就算那些兵士心里不高兴,纪思博也没打算多理会,相对于这些兵部派给他的兵士,他当然更信任纪同他们。
  纪思博离去之前又郑重的叮嘱,“看好银子和粮食,要时刻都不能离开你们的视线。”
  纪同肃然应道,“是,少爷请放心。”
  这支赈灾队伍,除了徐文彬官位最高,剩下有官职在身的,就是纪思博、楚灵均和一个工部郎中,此人与楚灵均一样,都是齐成帝派去三府治水的。
  这位工部郎中名叫庄平,年约四十上下,原本以为自己才是此次治水的主导,结果发现此次治水以楚灵均为主,他为辅,一下子就觉得丢了脸。
  论官阶,他是四品官,比楚灵均这个庶吉士高多了;论年纪,自认他自己治水的经验比楚灵均丰富多了,可惜居然被楚灵均抢了先,暗地里不禁骂了一句:谄媚小人。
  谁都知道楚灵均是得了三皇子的举荐,才有这个机会去三府治水。因此庄平理所当然的认为此人是个爱拍马屁的谄媚之人。
  因看楚灵均不顺眼,这一路上庄平下了马车就跟在徐文彬身边,连眼皮都不给楚灵均一个,丝毫不想跟楚灵均商量治水的事。
  楚灵均原本很谦虚的想去讨教,自讨没趣之后也不往上凑了,索性他和纪思博两个都是年轻人,车队停留的时候,就分成了两拨,两个年轻人凑堆。
  见纪思博巡逻完来到他身边,楚灵均拨了拨烧得正旺的柴火,看锅里的水烧开了,将面饼撕成几块放进去,低声道,“你别放在心上,徐大人出了名的刚正不阿,他就是例行问问,毕竟他也怕出意外。”
  纪思博低低应了一声“嗯”,没有接楚灵均的话,脑海中却不由回想起出发之前,姑姑那番告诫。
  “听说这次赈灾是由御史左中丞徐文彬主持,你要小心此人。”
  当时他很惊讶,毕竟京城没有百姓不知道这位嫉恶如仇的御史大人,可姑姑却叫他小心他,与徐文彬斐然的官声相比,纪思博当然更信任自己姑姑,所以这一路上他对徐文彬暗中警惕着。
  简单的吃完了午饭,一行人又赶路,很不巧,天色渐暗,居然下雨了。
  幸好他们紧赶慢赶,在大雨落下之前,找到了一处破庙做落脚之地。
  到了夜里值守,纪思博分派人手,上半夜由兵士值守,下半夜由纪同等人值守,而他一直抱着佩剑假寐。
  到了二更天,换防静悄悄的完成了。
  纪思博睁开眼,悄无声息的在车队四周巡逻一遍,正当他巡逻完毕,见没事发生,准备继续回去假寐的时候,被纪城一脸急色的拉走。
  等远离了火光,确认车队的人听不到自己说话,借着外头雨水声音的遮掩,纪城才开口,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惊骇:“少爷,出大事了!”
  纪思博心头一凛,“说,出了什么事。”
  纪城咽了咽喉咙,“粮食!粮食出了大问题!”
  纪思博皱了皱眉,“粮食?”他抬头往装着粮食的板车上扫了一眼,“粮食不是好端端的在那里吗?”
  纪城连连摇头,“不不不,粮食真的出事了!那粮食不对味!”


第171章 出事

  “粮食不对味?”纪思博都被纪城弄糊涂了,粮食还能不对味?
  纪城艰涩的挠了挠头,因为太过惊骇,让他有些乱了方寸,要知道出来之前,族长对他们三申五令,银子和粮食都不能出问题,如果出了问题,整个纪家就要大祸临头,所以才发现了粮食出问题之后,吓得他心慌慌。
  如今勉强定了定神,努力捋清来龙去脉,纪城开口道,“我跟那兵士换了防,就靠在装着粮食的板车旁边,在那儿待了好一会儿,我突然嗅到一种古怪的气味。
  那种气味就是一种若隐若现的霉味,我以为是下雨天的缘故,可是我嗅了嗅自己身上,发现没有这种味道,到最后才发现那霉味似乎是从粮食袋子上发出来的。”
  纪思博眸色一厉,神色无比的肃然,“你说粮食袋子上有若隐若现的霉味?”
  纪城使劲点头,“我怕我闻错了,又跑去其他几辆板车旁边嗅了嗅,其他几辆车上的粮食袋子也有这种味道!”
  他自小鼻子就比较灵敏,之前没有下雨,他也没有像今晚这样靠着粮食袋子,也就没嗅到,可即便是如此,这种淡淡的霉味,也只有他一人嗅出来了。
  因为事关重大,就算他觉得可能是他多心,也不敢耽搁来找纪思博。
  纪思博闻言立时就转身,悄无声息的回到板车旁边,假装自己在检查粮食袋子,实际上却狠狠的嗅了嗅。
  然而他眉头皱了皱,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嗅到。
  可纪城就跟在他身边,神色带着显而易见的急躁。
  纪思博知道纪城不是会胡闹的人,他垂眸想了想,而后又拉着纪城往角落里走。
  他的声音压得低低的:“去挨个问,看哪个族人带了针线来,记住,动静不能大,不能吵醒其他人。”
  纪城点了点头,纪氏族人此次来的有上百,就算此时有雨水声遮掩,纪城也怕会弄出动静吵醒那些兵士,他从怀里掏出汗巾子,直接咬破手指头,在上面写下了三个字,有针线?
  他拿着这条汗巾子一一递到纪氏族人眼前,大半的纪氏族人都摇头,寻了五十几个人,终于找到身上带着针线的族人。
  纪城大喜过望,拉着这人就往纪思博身边带。
  纪思博一直等在板车旁边,见纪城带人过来,手轻轻挥了挥,纪城和那个族人就围在纪思博身边,借着身形的遮掩为纪思博打掩护。
  纪思博抽出了剑,在粮食袋子上划了一道口子,用手接住,袋子里的米就落在他掌心。
  纪城眼疾手快,一手抓住了那道口子,朝另外一人使了使眼色。
  那人看到这一切,终于明白纪城为何要找针线了,赶紧掏出针线,将那道口子用针线缝住。
  而纪思博已经微微侧了侧身,借着微弱的火光,看清了掌心的米,眸色霎时就森寒起来,脸上染了一层冰霜。
  而旁边的纪城和另外一人看到,也神色大变,难以置信的看着那发霉的大米。
  纪思博冷冷的盯着大米看了好一会儿,等袋子的口子用针线缝住之后,他才将大米装进荷包里。
  给纪城两人使了眼色,带着他们又去了另一辆板车。
  如是炮制了好几辆板车之后,纪思博的神色已经难看到极致,纪城两人的神色也带上了苍白。
  居然全是发霉的大米!
  这里头可是足足有九万石的大米!
  他们还随意抽的几辆板车,结果袋子里的大米都是发霉的。
  拿着针线的族人,手都不稳了。
  最后勉强将口子缝住,紧张的看着纪思博。
  如果他们将这些大米运到三府之地,这些被灾民视为救命粮的粮食最后不能吃用,灾民到时候会不会暴动?
  就算灾民不暴动,可这足足九万石的大米不能吃用,延误了赈灾,罪过肯定是算在纪思博头上,谁让他负责押送粮食呢?
  就算纪思博辩解称自己没有对粮食动过手脚,可到那时谁会在乎?他不过是个五品武将,四皇子李泽到时候会不会为他出头都不好说。
  粮食出了问题,追索到筹集粮食的源头,是三皇子李崇,一旦追究起来,根本不可能会是三皇子李崇的过错。
  纪思博除了被问罪,没有他路,甚至到最后,还会牵连整个纪氏。
  纪思博思及此,浑身都散发着一种戾气,抬头看了一眼徐文彬和庄平所在的马车,姑姑特意告诫他要小心徐文彬,粮食的事,跟他有没有关系?
  可一想又不对,从他接掌粮食起,徐文彬就在他眼皮子底下,他不信徐文彬有这么大的能耐,能偷天换日。
  如此只有一个真相:在京城之时,他还没接掌之前,粮食就被人动了手脚。
  纪思博深呼吸一口气,慢慢平复心头汹涌翻滚的思绪,他将装得满满的荷包递给纪城,低声叮嘱他,“拿着这个荷包,去后面找姑姑,将这件事跟姑姑说。”
  此时此刻,纪思博无比庆幸姑姑就在后头跟着,且看看姑姑有没有应对的法子了。
  纪思博深知刻不容缓,片刻都不肯耽搁,“你现在就出发,趁着下雨连夜骑马,我们人多,其他人也没认全你们,你趁夜离开,不要让他们发觉。”
  纪城郑重的将荷包塞进怀里,郑重的点了点头,拿过一个斗笠带着,闪身出了破庙。
  其他族人不解的看着纪城离去,纷纷以目光投注在纪思博身上。
  纪思博做了一个手势,族人按捺住不解,继续认真的守夜,没有好奇的多问一句。
  看着纪城离去的背影,纪思博抿了抿唇,心头一片沉重,九万石的粮食啊……如果连姑姑都没法子,该如何是好?
  头一次,纪思博觉得如今面对的,比他在宁波府杀倭寇来得更危险,更可怖。
  纪思博拍了拍另一个族人的肩膀,低声叮嘱,“这件事不要告诉其他人,隔墙有耳,等纪城找到姑姑,一切都会无事的。”
  他这样安慰着族人,同时也安慰着自己。


第172章 下药

  纪城连夜骑马,冒雨在夜色中疾驰,在小镇客栈里拍开客栈大门时,把掌柜的吵醒了,差点以为是遭了贼子。
  等纪伏寿穿戴好衣裳开门,纪城看到她,竟觉得稍稍松了一口气。
  “深夜冒雨前来,是出了事?”纪伏寿看到他身上衣裳半湿,让宿去拿一套干净的衣裳过来给他替换,再去煮一碗姜汤。
  纪城急不可耐的将荷包拿出来,打开荷包的口子,往桌子上倒。
  “族长,我嗅到粮食袋子带着一股隐约的霉味,少爷就偷偷割开了好几袋粮食,结果发现里面装着的大米,无一例外全都发霉了。”
  纪伏寿伸手捻起桌子上的大米,杏眸微眯,这些大米已经变成青黑色了,放在鼻尖处低嗅,就能闻道一股霉味。
  这种霉米,吃了会死人。
  可如果到了三府,没有米吃,也会有人死。
  纪伏寿眸中浮现冷冽的寒光,这些发霉的大米,到底是冲着谁来的?
  是冲着三皇子李崇,还是冲着思博?
  居然用三府百姓性命来倾轧,这人好狠毒的心思!
  她手掌一捏,怒意之下,大米成了齑粉,她松开手,任由粉屑在空中飘散。
  如今当务之急,是粮食的事。
  纪伏寿抬头看着宿,吩咐道,“先传讯,让马东家那边准备好粮食,让他尽快将粮食装好,往我们行径的路上运送,宿你去接应。”
  纪伏寿没想到之前在山田信那边搜罗到的粮食这么快就有了用途,也幸好马东家所在之地就在南地,不然就算她手上有粮食,也赶不过来运送。
  如今赈灾粮食是不能吃用了,为了不让思博被问罪,她要将粮食替换了才行。
  宿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沉稳的应了一声,“东家请放心,稍后我就启程。”
  纪伏寿递给纪城一个玉瓶,“这是让人泄腹的药,你赶回去,告诉思博,让他在吃用的水里放药,应当能拖延两三天了。路上莫要走得太急,且等粮食运到再说,若是粮食到了,我会让人暗中通知你们。”
  纪城郑重的接过玉瓶,小心翼翼的收好在怀里。
  纪城不敢耽搁,带起斗笠,又一次冒雨骑马回去,这一次宿也带了两人一并离去。
  堪堪在五更天之前,纪城回到了破庙。
  纪思博一直焦灼的等待着,见他回来,浑身湿透,未免被人察觉,拉着他去换了一身干爽的衣裳。
  纪城换衣裳的时候,将玉瓶递给纪思博,又朝纪思博微微颔首。
  纪思博接过玉瓶,看来姑姑已经知晓此事,且有了应对之法,一直提着的心才算是放松了些。
  纪城不敢在此时告诉纪思博玉瓶之用,一直等到第二天雨停了,车队又继续开始行进之时,才拉着纪思博在车队最后面细说。
  将昨晚纪伏寿的交代详说之后,纪思博微微颔首,“这会儿路上泥泞,本就走得不快。等过了泥泞路,我就偷偷放药。”
  次日阳光猛烈,因雨水而变得泥泞的路被晒得干干的,车队不再走得小心翼翼,速度开始快了起来。
  等午时停下准备做饭食,纪思博装作巡逻路过了好几个装着水的木桶,手指轻弹,趁人不注意将粉末弹进了水里,刹那就融化看不见半点痕迹。
  中午用过饭食之后,众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动身上路,就在这时,好些人捂着肚子皱眉低叫,“哎哟,我的肚子好痛,不行,我得去一下草丛。”
  说罢就捂着肚子急匆匆的往草丛走去。
  车队将近一半人肚子难受,有兵士,也有纪氏族人,就连徐文彬和庄平也不例外,再也顾不得这是野外,也顾不得保持为官的体面,择了一个没人的草丛就往那儿蹲下。
  一时之间,让人窒息的臭味在这一片地带蔓延,没有肚子难受的人,使劲的捂着嘴,就连呼吸都是轻轻的。
  纪思博脸上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