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女重生:腹黑王爷撩妻成瘾-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永胸膛起伏,显是怒火滔天,道:“你!你怎么能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做出这种事——!这简直是卑鄙至极!”
“谢公子请别乱扣帽子,”玉莹微笑地看着他,“我做什么了?难道请大夫给王妃看病不应该吗?”
“姑娘家最重名节,你也是人母,你也有女儿!怎能忍心这样糟蹋一个姑娘的清白!”谢永怒不可遏道。
玉莹尚好整以暇地笑着:“叶夫人诬陷我是内奸,逼我离开王爷,甚至收买了车夫要杀我、羞辱我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过我也是一个有清白的姑娘?谢公子这番话可以先拿回去对她说上一说。”
谢永愣在当场,玉莹转身就走:“小秋,吩咐人把王府北边那个小院收拾出来,王妃受了惊吓,还是静养一段时间比较好,没有王爷的许可,任何人不许去打扰王妃养病。”小秋答应着,轻蔑地瞅了一眼呆若木鸡的谢永。
尽管玉莹吩咐过“不许声张”,武王妃谢氏被流寇俘虏、羞辱,回来以后整个人都疯癫了的事还是渐渐传开了,消息传到宣州,谢效写来一封信质问康敬绎,康敬绎看也不看,直接丢给百里赞去回,自己摸摸饿瘪了的肚子,回家吃饭去。
玉莹最近很忙,起得比他早,睡得比他晚,除了吃饭的时间陪着他以外,几乎都不在府里,康敬绎被冷落了,心里很不开心。
今天也是一样,康敬绎回到王府的时候,桌上摆了四五个菜,玉莹膝上放着个手炉坐在桌边等他,手里翻看着一本书,要不是他咳嗽了一声,玉莹压根就没注意到他回来了。
“又在看什么?”康敬绎用脚尖一勾,将绣凳拖出来些,挨着她坐下,伸头去看她手里的书。
玉莹笑着合上书:“没什么,燕州的地理志而已,吃饭吧。”
康敬绎表情很臭地“唔”了一声,接过丫鬟递来的碗,对着桌上的菜挑肥拣瘦一阵,胃口全无:“最近的菜怎么一天比一天不像样?把厨子叫过来。”
“和厨子没关系,”玉莹给他盛了一碗汤,“燕州本就地广人稀,粮食匮乏,又地处北方,养猪极是不易,老百姓平时吃的肉大多是从宣州运过来卖的,原本也就百十文钱一斤,今天突然涨到了八百文一斤,都够王府半个月的肉钱了,多半是谢效知道女儿吃了亏,故意哄抬物价,警告王爷不要乱来呢。”
康敬绎诧异道:“谢效……确实来了信。”
玉莹吃了口菜,问:“信上怎么说?”
康敬绎脸一红,支吾道:“没看,书信之类的东西一律交给先生去处理了。买不起肉,以后吃什么?”
“不会的,我都打算好了的,先吃饭。”玉莹看起来一点儿也不着急,粗茶淡饭也照样吃得香,康敬绎却是心情复杂,吃了几口就没胃口了,筷子慢下来,玉莹抬头看他,笑着问:“没有肉,王爷就不吃饭了吗?”
康敬绎索性放下了筷子,叹息着抚上她的脸颊:“让你跟着我到这种地方吃苦受罪,实在是委屈你了。”
离开了京城几个月,玉莹原本光滑如玉的肌肤被北方的寒风吹得粗糙了不少,脸颊也没有从前圆润美丽,加上小康敬娴还没断奶,每晚都要吃夜食,闹得玉莹也睡不好,白天又要忙这忙那,眼下也是一圈乌青,十分憔悴。
玉莹自己倒不怎么介意,小指将鬓发顺到耳后,莞尔道:“王爷哪里话,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难道还能王爷吃苦受罪,我一个人吃香喝辣不成?快吃饭吧,吃完了我还要到城外去走一趟。”
康敬绎奇怪地问:“去城外做什么?”
“眼看要开春了,得把城外荒废的农田都开垦出来,”玉莹夹了一筷子炒鸡蛋喂到他嘴边,康敬绎张口吃了,“跟着来的八千士兵都是西营出身,在京城时候就有过垦荒种地的经验,现在来到燕州,条件虽恶劣了些,但也还不到无法耕种的地步,得有人指挥着,安排下去该做什么。第一年会辛苦一些,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康敬绎嚼着嘴里的鸡蛋,喉咙里一阵苦涩,说:“不能叫别人去吗?随便找个懂农耕的人去不就好了,你身为王妃,怎能亲自到田间地头去。”
玉莹无奈地一笑,说:“叫谁去?先生每天忙着替你看折子回书信已经够忙的了,人手不够,我这个王妃也只好亲自捋袖子上了。自己端起碗来吃,你比娴儿还小么,还要我喂你才吃——待会儿吃过饭我先去看看城外的地,何处能种何处不能种,再交代曹将军去分配任务,咱们从京城带来的谷中都是最好的,数量也不多,浪费不得。”
说到谷种,康敬绎想起在宣州谢家的时候,自己为她带着谷种而不是粮食金银的事发过火,其实过后仔细想想,粮食只能管一时半刻,播下谷种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玉莹的做法其实是正确的。
只是当时正在气头上,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怒火照着她撒了去,完全没考虑她的感受。玉莹刚失踪的那段时间,康敬绎几乎天天晚上都睡不着,满脑袋都是她被自己骂时候隐忍的表情,懊悔得直捶自己脑袋。
“玉莹。”
“嗯?”玉莹专心吃着饭。
康敬绎咽了下唾沫,诚恳地道:“在宣州的时候对你发了火,是我错了,对不住。”
玉莹一笑,给他碗里夹菜:“什么时候的事?我已经忘了,吃饭吧。”
康敬绎心头五味杂陈,“嗯”地点点头,端起碗大口地吃起来。
吃过午饭后,康敬绎陪着玉莹到城外走了一趟。
燕州地广人稀,冬长夏短,每年能收获的粮食非常有限,大片的土地都是荒芜的,草长得有一人高,马车进不去,只能下地走路。
☆、第150章 不留情面
第150章 不留情面
“这地方能种庄稼吗?”康敬绎深表怀疑地看着那硬得锄头都刨不开的土地。
玉莹蹲下去捡了块泥在手里搓了搓,笑道:“能长草就能种庄稼,只是收成会差一些,再想办法吧。燕州太冷了,这都三月份了,还在下雪,稻子是不能种了,先种麦子,等过上一两个月天气暖和了再种稻子。”
查看了几处土质后,马车驶回王府,玉莹叫人把百里赞、曹迁等人全都叫了来,就连弄月也不例外。
谢永也来了。
康敬绎一看到谢永就想起他那要人命的妹妹,偏过头去低声问玉莹:“把他叫来干什么,光会吃不会做事的禄蠹,看到就烦。”玉莹把他的头戳回去:“大家都在忙,凭什么让他闲着吃白饭?快坐好了,人都到齐了。”
堂屋里置了四席,文武分两边坐,百里赞最后一个到,怀里还抱着小桃酥,见谢永把上席坐了,也不计较,撩起衣摆就在下席落座,小桃酥轻盈地跳下地,朝着谢永“喵”了一声,谢永伸手想摸摸它,小桃酥却哧溜一下跑开了。
谢永的手伸在半中央好不尴尬,曹迁在对面不无嘲讽地说:“除了先生,小桃酥只亲夫人一个,旁的人谁也摸不得,一摸就挠人。”
小桃酥踱到玉莹脚边,噌地窜上去,玉莹摸摸它的背,小桃酥温顺地趴了下去,毛茸茸的尾巴在玉莹手上扫来扫去。
玉莹面带微笑地道:“人都到齐了,那我就开始说了,今天把大家都找来,为的是和大家商量眼下最大的问题如何解决,我有一些想法,不一定很合适,大家若有意见或者更好的建议,都可以提出来,弄月你也是一样。”
弄月受宠若惊地赶紧欠了欠身:“是。”
“大家都知道燕州地处北方,偏僻荒凉,年年都是靠朝廷接济,百姓才能勉强度日,可如今王爷被贬到燕州来做州牧,皇上是断不会管我们死活的,所以要想吃饱,穿暖,过好,都得靠咱们自己。”
玉莹话音刚落,曹迁就迫不及待地说:“朝廷不拨粮食,咱们就自己种!燕州这地方连北狄人都不愿意来,士兵们都一身力气没处使,正好都去种地,在京城那会儿不也都是自己种粮食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靠人不求人也不会饿死。”
“正是这样,”玉莹朝他点了个头,又说,“但燕州不比京城土地肥沃,庄稼种下去,说不定还没有野草长得快,光种地还是不行的。燕州多山,山高林密,林中少不了有飞禽走兽,还得分一部分人去打猎,城里的肉价今日不知怎的突然翻了几倍,要不打猎,大家伙儿可就只能吃素了。”
说是“不知怎的”,其实就是说给谢永听的,你们以为不给燕州将士肉吃,王爷就得陪着笑脸把谢家的千金捧在家里供着?不好意思,要是没有叶氏把自己逼走的事,玉莹不定还会替谢玉婵说个情,怎么着人家也是嫁给你康敬绎了,一夜夫妻还百日恩呢,但谢家先赶尽杀绝在前,那她也不会留半点情面,谢玉婵这疯子王妃的帽子,她是扣定了。
谢永听了她的话,也没表态,倒是杨琼说:“前几日军营里还有弟兄在商量偷偷上山去打猎,被我制止了,如果王爷下令让大家去,那又不一样了。”
康敬绎沉声道:“从前燕州每年的贡品几乎都是熊胆、貂皮等物,普通猎户单枪匹马很难有收获,但徐老将军带着家丁上山围猎,往往能捉到大家伙。”
“徐老将军?”
“前燕州牧徐冲,年初时候告老还乡了。”
玉莹点点头,自己来得晚,没见到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将,不过听康敬绎的意思,似乎和徐冲还聊过公事以外的事,就说:“王爷与他相谈甚欢?还聊到了打猎的事。”
康敬绎面无表情地道:“父皇就喜欢那种说话阿谀奉承,做事拐弯抹角的卑鄙小人,徐老将军为人耿直,不投父皇所好,才被派到燕州来驻守,本王与他也算是同病相怜。”
“徐老将军……算了,反正也没成,”提到徐冲,百里赞似乎有什么想说的,却又不打算说了,而是换了个话题,“燕州的冬天要持续到三月底,今春种下去的粮食,至少要到九月才能成熟,可是库房里的粮食已经不够吃到那时候了,银子倒是还有不少……”
换句话说,要去买粮食,可是去哪儿买呢?燕州紧邻甘州和宣州,甘州常年遭受战火洗劫,状况比燕州也好不了多少,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而宣州则是谢家的底盘,谢效能让燕州的肉价翻几倍,同样也能让宣州的米商拒绝和燕州军做生意。
玉莹笑得饱含深意:“粮食肯定得买,不过买之前还得派个人去把各地的粮价调查调查,谁愿意去?”
谢永不紧不慢地道:“何必如此大费周章,燕州缺粮草,王爷只需修书一封给家父,不日便可解此燃眉之急,宣州鱼米丰饶,一斗米只卖十八文钱,就算是江南三州也没有比这更低的价了。”
他话音刚落,百里赞就笑了:“谢公子是豪门大少爷,又离开了宣州一年多,竟然连家乡的米价都了若指掌,真是佩服佩服。”
谢永瞥他一眼,说:“未雨绸缪罢了。”
百里赞也就笑而不语了,至于是未雨绸缪还是有备而来,大家心照不宣。
一直没出声的弄月忽地问:“从燕州到东阊远吗?”
东阊是大楚东边的一个附属国,疆域和一整个燕州差不多,虽然同在北方,但三面环海,长夏无冬,倒是一片乐土。康敬绎显然是对这一代的地形十分了解,答道:“不远,翻过阿玛多尔山就是东阊国。”
弄月说道:“我跟在端妃娘娘身边的时候,曾听说东阊国也是鱼米之乡,咱们何不上他们那儿买粮食去?”
“弄月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玉莹笑吟吟地道,“王爷现在是皇上的眼中钉,谢大人虽说是王爷的岳丈,但也是天子脚下臣,公然接济王爷只怕容易引来朝廷的非议,还是不要太过为难谢大人的好,东阊既是大楚的附属国,两国素有商贸往来,咱们去买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东阊的商人定不会放着上门的买卖不做的。”
说着,朝弄月递了一个赞许的眼神。
☆、第151章 集思广益
第151章 集思广益
谢永轻笑一声,不快地道:“夫人既然都已经有打算了,又何必让我们出什么主意。 ”
玉莹假装看不出他的懊丧,仍旧笑着说:“集思广益不是吗?谢大人若能筹集些许粮食、帮助王爷度过难关自然好,若不能,王爷也不会勉强,总得有条后路不是吗?这样吧,有劳先生去一趟东阊,带着银子去,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百里赞一脸求饶的苦笑:“天天看折子还不够,跑腿的活也要我做?”倒也没说不做,能不守在屋子里看那没完没了的折子,也是一种解脱。
见他默认了,玉莹转头又对谢永说:“谢大人那边,就麻烦谢公子修书一封,就说王爷也不会白拿王妃娘家的东西,请谢大人写个条儿,筹得的粮食按一成的利息,来年一并奉还。”
谢永一愣,玉莹竟然是要借米而不是买米?
若是买,就是康敬绎被动,谢玉婵过得不好,宣州的大米就能卖到一两银子一斗去,但若是赊,反过来就成了谢效被动,身为王爷的岳父,女婿来借米,你好意思不借、少借?
用银子买米,价格掌控在人的手里,买的人吃了亏也只能认,可用米换米,却是实实在在的物物交换,你借我一石米,来年我多还你一斗,藏不得半点猫腻。
“先生和谢公子都是深得王爷器重的谋臣,现在燕州万余将士的吃饭问题,就都拜托给你们了,请务必尽力而为,以二位的三寸不烂之舌,尽可能为王爷筹得更多的粮食。”
至此,玉莹的圈套才算是布全了,谢永和百里赞都是王府客卿,但一直以来受重用立功绩的都是百里赞,没他谢永什么事,如今武王府和燕州军都要饿肚子了,筹粮草的重任同时交给他们俩,谢永要是想赢百里赞一次,在康敬绎面前争一口气,这借粮的事就非办成不可。
而且还一定要比百里赞买回来的多。
一边是拿着银子去买,一边却是空口白牙去借,明摆着的不公平,谢永气得牙根子痒,却又没办法,只能忍气吞声地答应下来。
解决了吃饭的大事,玉莹的心情也豁然开朗,又安排起剩下的事:“开荒种地的事,就交给曹将军去安排了,从京城跟来的八千士兵都是有经验的,就让他们还按照以前的方式去做,谷种在王府的库房里,稍后我把钥匙给你,曹将军带人运走便是。”
“杨将军就负责带人上山打猎,给你三千人,只猎成兽,不猎幼崽,一个月的时间,不管打到多少都回来复命,接下来还有别的事要交给你去做。”
“弄月带着府里新来的几个丫鬟去城里,找丝绸作坊的老板买些蚕子回来,开春以后就在府里后院养蚕缫丝,不会不用着急,慢慢学就是了。”
每个人都分到了任务,康敬绎坐在椅子里,有种被无视了的不爽感,于是问:“本王也做点什么?”
玉莹回头嫣然一笑:“自然是跑不了王爷的份,先生去了东阊,每天雪片儿似的折子,就有劳王爷亲自过目了。”
康敬绎瞠目结舌,半晌转头去撞柱子。
东阊买米之行,康敬绎点了三百人跟着百里赞一起去,一方面保护他别被山里的狼叼去吃了,另一方面买得的米也得有人运回来,百里赞之前一个人做几个人的活,累得半死,如今领了一份闲差,心情愉快地公费出游去了。
谢永给家里父亲去了信,谢效算计康敬绎不成,反而让大量的猪肉烂在店铺里,贩子纷纷向宣州商会投诉,要求赔偿,只得又破费一番,才把这肉价风波给平了下去。
用玉莹的话来说就是:“你不好好卖,那我还不买了,钱在家里不会烂,肉在砧板上可是会招苍蝇的,看谁玩得过谁。”
进入三月下旬,天气总算见晴了,封山的大雪渐渐融化,营中负责狩猎的士兵们早已做好了准备,只等杨琼一声令下,就要席卷整座雁归山。
杨琼背负弓箭,心不在焉地骑在战马背上,玉莹到城外来送行,远远地看到他在发呆,就问:“杨将军在想什么?”
杨琼猛然回神,连忙下马行礼,玉莹摆了摆手:“不必多礼了,我看杨将军眉宇间颇有忧色,不知所为何事?”
“……夫人多虑了,末将只是担心半年不曾开过弓,会不会射不中猎物,辜负了王爷和夫人的信赖。”杨琼轻描淡写地岔开话题,似乎并不想多说。
副将出行,康敬绎不来送行,身为女眷的玉莹更加没有来的必要,但她正好有话要对杨琼说,前面的问话只是个铺垫,所以也不在乎他回答什么。
“杨将军心沉手稳准头好,连王爷都赞不绝口,自然是不会有问题的,”玉莹含笑递上高帽子,接着又说,“我虽不懂你们男人的这些武技,但弓箭之道,在于以静制动,既是以静制动,手法都是其次的,最重要的还是心静吧?”
杨琼沉默地看了她一阵,说:“夫人有话但请直说。”
玉莹将小秋打发到一边去,以免他心有顾忌,然后才说:“自从那晚王爷说起要造反的事以来,杨将军就一直心事重重的样子,当时虽然大家都喝了酒,但杨将军并未表态,心里多少还是存有顾忌的吧?现在这儿没有其他人,杨将军心中究竟怎么想的,能不能对我说一说?”
杨琼低头不语,玉莹继续诱导:“杨家将门出英才,世世代代忠君爱国,银月枪在手,只平胡虏,不杀同胞,杨公子可是怕有违祖训,愧对令尊在天之灵?”
“夫人……实在是明察秋毫,”被她说中了心事,杨琼无奈地叹了口气,打开了心扉,“我并非不想为王爷尽忠,但杨家到现在仅剩我一人,若王爷事不成,我便是千古的罪人,就是下了地府,也无颜面见杨家列祖列宗,是以不得不犹豫。”
☆、第152章 赶尽杀绝
第152章 赶尽杀绝
玉莹明眸有神,目光中充满自信:“杨将军何以信不过王爷?莫非也是拘泥于嫡庶尊卑,长幼之序?”
杨琼静了静,说:“要造反,必须师出有名,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登基前,太子勤勉自律,忧国忧民,登基后也并无劣迹,王爷没有造反的理由,太子却有王道大旗在身,只怕到时响应者寥寥无几,反落得一身骂名。 ”
玉莹却轻松地笑笑:“师出无名?只怕未必,杨将军只管等着看好了,以太子的脾性,登基一年内必要拿一个兄弟开刀,杀鸡儆猴,借以收回分封的王权,到时候咱们就师出有名了。”
杨琼一脸惊愕,显然不知道她为何这么有把握,玉莹也不解释,又说:“不过人各有志,杨将军若是不愿意,王爷那边我会去同他说,只要你不转头去帮着太子也就是了。”
杨琼低头沉思不语。
“或者我叫人给杨将军说个媳妇?”玉莹眼珠一转,笑眯眯地说,“燕州城虽不大,长得漂亮的姑娘应该还是有不少。”
杨琼慌忙摆手后退:“不、不不必了!夫人的好意我心领了,这事千万可别……嗯,北狄不平,何以家为,大丈夫当以精忠报国为先,儿女情长之事……这个……”
玉莹乐不可支地笑道:“不是让你去‘立功’,瞧你紧张的话都不会说了,北狄不平何以家为,难道北狄一日不灭,杨将军就不娶媳妇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杨将军就不怕令尊在天之灵不得安息?”
杨琼笑得一脸勉强,无可奈何地说:“夫人莫取笑,这事……日后再说吧,日后再说。”说着翻身上马,领着三千负责狩猎的士兵朝着雁归山出发了。
回头玉莹把这事对康敬绎一说,康敬绎马上断言:“公琪已经有意中人了。”
“王爷怎么知道的?”玉莹大感惊讶,没有意中人也赖着不成亲的也大有人在,他自己不就是一个,怎么就看出杨琼已有意中人了。
康敬绎得意洋洋地说:“他虽然拒绝了你帮他说媒的事,却也没有明着说不愿成亲,这就是有意中人,但时机不对的意思。”
玉莹颇为佩服地点头看着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王爷比起从前可是敏锐多了啊。”
康敬绎佯怒道:“本王向来是敏锐的!”
玉莹又笑,顺手抄起一本折子翻了翻,看到上面七歪八扭的批着两行字:“已阅,待办。”那字迹直是如顽童涂鸦般鬼斧神工,不由噗笑出来:“王爷这字——”
话还没说完,目光就被折子上的内容吸引了去。
折子是樵县那边来的,说最近常有北狄人在虎奔关一带出没,倒是不骚扰牧民,但还是让当地的百姓不同程度地感到了恐慌,樵县的县令希望武王能加强虎奔关一带的兵力布置,安定民心。
“燕州这一穷二白的地方,北狄人多少年也不来一次,最近怎么想起过来转悠了?”樵县县令也是个细心的人,派了人把北狄骑兵的行踪打探了个大概,在折子里详细地写了出来,玉莹通读下来,只觉十分费解。
康敬绎茫然抬头:“什么?”
玉莹把折子递给他,康敬绎看了几行,眼睛突然就睁大了:“有这等事!”
玉莹呆了呆,试探地问:“王爷没看内容就批了?”
康敬绎理亏,哑口无言,玉莹简直不知该哭该笑:“你……这是大事,怎么能看也不看就批了扔在一边?这些也都没看?我说你怎么批得这般快,原来都是囫囵吞枣,都没咂摸出个味儿来。”
“本王就不是看这个的料!”康敬绎被她说得有些恼了,手里折子一摔,愠怒地道,“一整个州几万号人,鸡毛蒜皮的事都要我一个人管,哪有这多精力去一个个看?”
玉莹将折子捡起来放好,说:“才一个州就没精力管,那日后做了皇帝,要管全天下,王爷又打算怎么办?”
康敬绎像个腌坏了的鸭蛋一样憋在椅子里生闷气,玉莹看他那委屈的样子就觉得好笑,捧了枸杞茶递到他面前:“王爷说自己不是这块料,又有谁生来就是做皇帝的料?王爷的战神之名,不也是一天天打出来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康敬绎接过茶杯默默喝了两口,忽然说:“我记得从前父皇一天要看的折子也没这么多。”
这一点倒是不可否认的,玉莹过去是太子妃,对朝中的事多少有一些了解,便对他解释道:“一国之君就如一家之主,要管的都是大事,无关紧要的小事自然就都由下面人去处理了,全国各州县递上来的折子、文武百官的谏言,一律要先经过中书省筛捡,只挑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上报给皇帝,先帝在位时又有太子监国辅政,递到先帝手里的折子,自然就少之又少了。”
康敬绎眼睛一亮,继而又失望地一灭,玉莹一看看穿了他在想什么:“王爷不会是在想,要是有个儿子帮着看折子就好了吧?”
“爱妃懂我。”康敬绎居然也厚颜无耻地承认了。
玉莹真是想抄起折子拍他脑袋了:“少想这些有的没的,还没摸到龙椅呢,就想做太上皇?赶紧的,这些折子都得重新看过,我守着你看。”
康敬绎心花怒放,玉莹不做别的就守着他他最开心了,心情一好,做什么也就不重要了,于是乖乖把那些折子重新翻开来看。
看着看着康敬绎的脸色不对劲了,玉莹手里绣着花,抬头看他一眼,问:“怎么了?”
康敬绎的表情十分复杂,他将几本折子摊开来放在书案上,手指在上面划拉来划拉去:“北狄人似乎不光是在虎奔关外活动,也有人看到他们和迁徙中的布夏族起了纷争,双方都死了不少人,布夏人一路往东逃,北狄骑兵衔着队尾紧追不舍,似乎想将他们赶尽杀绝。”
玉莹手一抖,险些扎破自己指肚。
☆、第153章 极恶
第153章 极恶
“看来他们是得罪了那群如狼似虎的北狄人,”康敬绎有点幸灾乐祸地用手指在折子上叩打,“你说那个博木儿,会不会到燕州来求救?”
与此同时,雁归山以西,博木儿正率领侥幸逃脱的族人一路向雁归山中撤退。
玉莹的来历不凡,这一点他很早便猜到了,只是觉得人人都会有一两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也没太放在心上。直到后来发现她是武王妃,妹妹桑朵又说了激怒康敬绎的话,料想大楚不会放过他们,所以博木儿命令族人连夜收整起行,打算向西走,避开康敬绎的追杀。
然而没想到的是,预料中的大楚军队没有来,却莫名地杀出一支北狄骑兵队,这群人二话不说,冲上来就打,不抢东西专掳妇女,博木儿率领族内青年奋起反抗,却架不住对方人多,还要顾及后方家人不被掳走,短短几天被劫走的女人就有上百,族内人人自危,博木儿无奈之下,只得调转头往东走,希望雁归山的地形复杂,能稍微阻挡这群穷凶极恶的北狄人劫掳的步伐。
博木儿叫族里几个身手不错的青年打头,自己殿后,一路破坏足迹马蹄印,掩护族人上山。
“哥,”桑朵跑着过来,扯了扯他的衣袖,“哥,咱们这样逃下去不是办法啊,那群如狼似虎的北狄人也不知看上咱们的什么了,照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咱们都会被他们抓住的。”
博木儿头也不抬地继续破坏足迹:“你想说什么?”
桑朵也捡了一根树枝帮他的忙:“咱们何不向玉莹求助?哥你救过她的命,我们也照顾了她们母女那么久,请她说服武王帮我们击退北狄人,不算很难吧?”
博木儿却一口拒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布夏族儿女不会向汉人求助。”
“哥!”桑朵一跺脚,“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这倔脾气,不向汉人求助,那你说现在怎么办?被敌人已经抓走了我们多少同胞,你身为族长,就眼睁睁看着她们被北狄人抓回去凌辱,一点办法也没有吗?”
博木儿直起身来,定定地看着她:“汉人与北狄人俱是一样残忍贪婪,你以为他们真会白白帮助我们?只怕我们一开口,他们便会要求布夏族全部迁入关内,从此归顺于大楚,然后才会伸出援手。”
桑朵用力摇起头来:“玉莹不会那样做的!她不是那样的人,你也和她相处过,她的为人你难道不清楚吗?”
博木儿不以为然地笑了一声,说:“汉人妇女以夫为天,丈夫说什么就是什么,玉莹就算有心帮我们,但只要她男人说一个不字,她又能反抗得了?武王早在数年前就曾说过,有生之年,必要统一北方草原,我们若是上门去求,就是天赐良机,他如何会放过?”
桑朵一脸难过的表情,嘴唇动了动,挤出一句话:“那我们要怎么办?哥,我也是女人,我也会害怕啊,那些北狄人……他们到底为何要追杀我们?”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敌人让你生不如死,桑朵自问不怕刀枪,不怕猛兽,但若是被人当成女奴剥得干干净净,由一批又一批的北狄人轮番羞辱,那种滋味真是比死了还不如。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