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飘在大唐-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终久要置臣妾于何地?”突然“阿难弟子”盯着李治,声音暗哑道。
“我,我……”李治忽然似是变成了结巴,半晌语不成句,许久才囫囵说道,“弥勒教中即有规定,一夫一妻,朕觉得极好,朕只爱一个人,再无他想……”说着已是转头去看杨悦。
杨悦莫名其妙,不知李治何以突然说出这些话来。
“阿难弟子”却已是面色惨然,呆呆望了李治片刻,突然掩面跑出琴室。
“原来你心中从来没有我!”一个凄厉的声音传来,似笑非笑,似哭非哭……
第三百五十五章 女皇
草长莺飞,烟雨微风。转眼过了两个多月,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日丽。
到底是谁杀了王皇后与萧淑妃等人,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最终成了迷案。王皇后等人去逝的突然,一时仓促陵寝不及建造,暂时将灵柩安置在靖安坊崇敬寺,待陵墓修好再移墓。
虽然丧事暂时尘埃落定,然而凶手未能找到,长安城内外依旧有人在猜测此事。有人依旧怀疑杨悦,不过更多的人还是认为隋国公主并非凶手。朝中大臣分成两派争论不休,民间也是形成两种意见。
杨悦虽然“阿难弟子”才是真正的凶手,只是此事说来也不会有人。实在是“阿难弟子”那些日子从未踏入大兴宫一步,说她是凶手如何让人信服?更况“阿难弟子”不是弥勒教人,又怎会有弥勒神药?
杨悦自知多说无益,而且“阿难弟子”只是杀了“安定公主”,王皇后及萧淑妃,包括巴陵公主皆是武眉儿所杀,而武眉儿如今也已死去,凶手已矣,无从计较,再多加追究也是无用。至于“安定公主”并非李治之女,此事杨悦更加不想多说。因而并未说出是武眉儿杀了王皇后等人之事。
好在李治坚持信任杨悦,杨悦已于当日出宫,搬回惊鸿宫去。至于高阳公主,在杨悦的担保下,也已放了出来。
只是杨悦心中异样郁闷。武眉儿本是她送入宫中,将来会成为武则天,做女皇的人,如今却死了。历史该办?难道武则天便这样从此消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从此无影无踪了?
杨悦一早起身,天色微亮,便在惊鸿宫的跑马场奔驰。微雨天气,夹着春日花香,十分舒适。
杨悦在雨中已跑了时候,不远处“叮叮”传来琴音。杨悦是徐充容在“闲月阁”弹琴。徐充容喜静,杨悦每日晨起练马。她便在阁楼中弹琴助兴。二人到是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依着杨悦原本的打算,本是要回三原去。只是李治却下诏恢复她“殿中侍中”一职,杨悦无可奈何,只好住在惊鸿宫。只是她不愿见到李治,平日多称病不去上朝。好在李治并不仔细追究,而且也没有再提过要册封杨悦为皇后一事。无论是杨悦还是朝中反对此事之臣皆无话可说。大家相安无事,朝中竟是一片安宁。后宫更是从来没有过的安宁。如今李治的后宫一空,再无人争斗。
元宵节大朝会上,又有人请立陈王李忠为皇太子。如今王皇后去逝,李治再无言可推托,又没有萧淑妃来争斗,虽然李治心中不愿。却也拗不过群臣,已下召立李忠的皇太子,只是还未行册封礼。
此事一定,便有八卦大臣开始操心李治后宫,有人提议尽快选良家女子充入后宫。李治却以“国丧”未除之故一一回绝。
眼见国丧将终,快到先帝忌日。有些大臣不免蠢蠢欲动,暗中选定佳人,以备“不时之需”。便是杨悦的惊鸿宫也渐渐热闹起来。不少人前来走动。或许以为杨悦入宫在望。惹得杨悦心烦不已。
听到徐充容的琴音。杨悦不自禁地想起那日在咸池殿琴室,李治听到“阿难弟子”的琴声。神色异样。待到“阿难弟子”走后,杨悦问他原因,他竟是支支唔唔不肯正面回答,杨悦更加猜不透是会事,只觉得十分奇怪。
“阿难弟子”自那日之后便失去了踪影。青龙坊陈家院落也已是流水逐落花,人去楼空。或许“阿难弟子”回了西域。杨悦心中暗想。
正在暗自沉吟,忽见一名禁卫与一个胖乎乎的穿了绯衣官袍的人走了。
惊鸿宫不比三原卫公府。一切用度配给皆同皇宫,连侍卫向来也由金吾卫负责,用的是大内禁卫。
“公主对着一株桃花发呆,莫不是在等桃花运……”那胖子远远看到杨悦立马踟蹰,在细雨中对着一树桃花发呆,不由戏道。
杨悦早已认出来人乃是户部尚书高履行,微微一笑,打马,见到高履行满面喜色,不由笑道高今日春风满面,难不成是新纳了如?被东阳长公主,要跪石板。”
高履行捋了捋颌下胡须,哈哈大笑。
禁卫站在一旁,不由怔住。万没想到户部尚书与隋国公主竟然相互打趣,一点没有忌讳。也是杨悦甚少住在惊鸿宫中,他并不杨悦与高履行早已是忘年之交,二人玩笑不过稀松平常。
“你且下去吧。”见那禁卫目瞪口呆,杨悦冲他点头示意。那禁卫这才醒过神来,一步三回头地走开。
“看来今日有好事发生?”杨悦看了高履行一眼,问道。
高履行眯了双眼,点头道公主猜上一猜。”
“难道是金币、银币出炉了?”杨悦微微一笑道。
“公主猜得一点不!”高履行哈哈笑道,“金开元、银开元今日正式发行,我是来约公主今日定要上朝,也好一同参议。”
“这么快?”杨悦也不由大喜道。
这些日子高履行一心想进行货币改革,自那日听了杨悦所说,一心想发行面值大的货币,后来被杨悦提醒采用金银制币。这个时代原本也有“金开元“,只不过仅是用来玩赏,并非为了流通。但金子作为“天然”的货币,早在秦朝之时已经确立。只是作为钱币还从来没有真正发行过,不过是利用其本身的价值,并非主要交易手段。直到大唐金子大多还是用来制作饰品器物。而银两的使用也是在宋元时候才流行。而银本位直到明清时候才真正确立,这个时候用银子交易只是凤毛麟角,多数也是对外贸易中用到。而银币更是直到清末才开始发行。(过往只是用作碎银或者银元宝。)
因而高履行听了杨悦所说的金银钱币,豁然开朗。立时便向朝廷申请进行货币改革。只是在朝堂上议了几次,才终于通过。又商议了几次才定下金、银开元的重量,以及兑换比例等杂事,直到开春之后才开炉正式制造。
此事杨悦原本也有参与,只是前些日子因为宫中连连发生命案,无暇顾及。没想到今日已经成功,的确让杨悦十分惊喜。
“一枚金开元可兑换十枚银开元。一枚银开元可等同于一吊铜钱。昨日朝廷的通告一发出去。立时引来一片叫好。今日一早我到柜坊先去看了,众人排队等候兑换。东市已排到了市门外,西市更加夸张,已排到了含光门附近。”高履行一直呵呵笑着合不拢嘴。
“这就好,这就好。”杨悦也连声喜道。忙一同与高履行向宫外走。还是高履行笑着摇头道公主还是换了衣衫再去吧。”
杨悦这才一早在细雨中溜马,早已衣衫尽湿,头发上也开始滴下水来。
杨悦忙回殿中换了衣衫。与高履行一同出宫。见高履行并不着慌,他定是一早去过早朝会,只是见杨悦未去,才到惊鸿宫来找。于是不走安喜门入朝,先往南去,见西市的队伍已排到了朱雀门以东。几乎快与东市的队伍接住,其中几个人干脆的队尾首鼠两端……幸亏朱雀门前街的各个武候铺中临时抽调卫士维持秩序,才使得街上行人车辆不至堵塞。
“今日是谁当值,到是极有眼力。”杨悦不由连连点头说道。
“尉迟将军在此亲自坐阵指挥,自然极是得力。”高履行指着街角的武候铺笑道。
“尉迟将军?”杨悦抬头去看,果然见到尉迟宗在含光门街角的武候铺中正坐着喝茶,虽然穿了雨衣,还是被打湿了衣衫。想来刚刚在雨中奔驰了不少时辰所至。
杨悦远远与尉迟宗打个招呼。见早已过了卯时。只怕两仪殿的早朝快要散去。忙与高履行往宫中去。
高履行的确早已上过早朝,乃是请旨去观察货币发行的“热度”。顺便请了杨悦同来。因而一进两仪殿,李治便开口急切问道可有人前去兑换金、银币?”
待高履行回报完柜坊情况,李治也是大喜,连声说道这次钱币改革如此成功,朕要大大奖赏,你们想要只管说来。”
李治口中虽然是在说“你们”,双眼却只盯向杨悦。也是杨悦已有多日不曾上朝,见杨悦来,李治心中早已大喜,少不得眼中一亮,炯炯有神。
杨悦忙低头敛神,未及请功,先泼冷水说道陛下莫要欢喜得太早。如今金银开元虽然发行,但若防伪做得不到位,只怕会出乱子。还请陛下早日下旨,严禁民间私自铸造钱币,不至使钱币混乱贬值才好。”
“臣以为这个到是不用担心。”不及李治开口,宇文节先已开口言道,“如今金银开元一发行便如此受到欢迎,只朝廷铸造只怕供不应求,正要鼓励民间多多铸造,岂不省去朝廷许多财力,反而十分划算。”
“啊?!”杨悦听了不由惊得目瞪口呆。在杨悦看来私铸钱币几乎是不赦之罪,若在后世不是死刑也得无期,没想到在这个时代朝中高官竟然公开鼓励私自铸钱。
你是否脑子进水了?杨悦不由纳闷地去看宇文节,于文节刚刚被调职,由门下侍中改为太子詹事。虽然貌似品级高了些,只是职权却大不如前,如今勉强还在参议政事。
“难怪你会被调职,原来你行事如此荒唐!”杨悦不由心中暗呼,悄悄赞一声李治有知人之明。
“嗯!臣也以为然。”杨悦正在愣神,忽听褚遂良开口说道,“若只是朝廷铸造官币,只运输到各地便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宇文詹事所言正是臣心中所想。”
“啊?”杨悦不由再次目瞪口呆,望向褚遂良,眼中尽是不解。这个褚遂良原是吏部尚书,如今刚刚升任中书令。原中书令柳姡б蛑冈鹧钤媚耸切资郑焕钪我慌旅庵啊2还痪糜直焕钪握谢爻ⅲ皇歉娜卫舨可惺椋腭宜炝几蘸枚曰涣宋恢啊
只是这个对换明显一个是升一个是降。自王皇后去逝后,柳姡那橐钟簦直唤抵迹幽岩郧不常复吻氪恰=员焕钪沃浦埂H缃裾驹诔蒙稀M蜓钤玫难凵褡匀徊换嵊押谩V皇橇鴬'如今收敛许多,只冷眼旁观,并不多话。
杨悦望着褚遂良却不由怔住,一时暗暗琢磨起李治这些日子对朝中重臣的调遣。柳姡且蜓曰褡铮欢宜炝妓淙荒苁と沃惺榱睿宜炝寄耸浅に镂藜梢坏常幻饬畛星V屏α勘淙酢6矣钗慕谕蝗槐坏骼胧讨兄弧8由倭艘环萸V疲惺Ш馕疵庥行┩幌猿隼础@钪尾豢赡芟氩坏秸庑V皇撬位嵩诮抵傲鴬'的同时,又将宇文节调职?杨悦想了许久也想不明白。
忽然,杨悦想起宇文节与房遗爱的关系,不禁心头一动。宇文节感恩于房玄龄,向来与房遗爱关系极好。当日房遗爱被赐死。朝中无人敢去祭悼,唯有宇文节冒着被猜疑的危险,前去凭吊。李治先前还曾为此事儿嘉奖宇文节有情有义,如今怎会又无缘无故将宇文节闲置?
而且近日李治接连有所动作,其中包括将高季辅的西台舍人高正业外放到地方任职,司虞大夫魏玄同,以及长安尉崔道默等人干脆被流放岭南。甚至包括李治幼时的开蒙之师河东薛婕妤,竟也从大内的鹤林寺搬了出去。到高祖别庙静安寺去了。
这些人似乎并未听说有过。特别是薛婕妤,李治向来对她十分敬重。当日为了她能留在宫中,特意在宫中建了鹤林寺,令其在宫中修行。如今又放她出宫,却是为何?
想到此,杨悦不由纳闷地将目光投向李治,见李治正笑吟吟地望着。不由忙又低头看向别处。
名册!突然间,杨悦心头一凛,想起高阳长公主既然曾经看过“名册”,怎会不知朝中阁臣中有谁参与了此事。李治难道当真会一点儿也不好奇?
难道这些人是因为在“名册”之上的原故?
杨悦想着心事,一众朝臣在如何反对所说的“访伪”一事,反而没有听进去。这个时代对他们说这些未免太过超前。大唐开元通宝的铸造,向来不禁止民间私铸。实在是因为一枚铜开元的确刚好是一钱铜的价值,私铸铜币并不能获利,反而要朝廷派发,才肯制造。
不过也有不法商人,暗自铸造掺和了其他金属的钱币,才被称为“伪币”,一经必会严惩。
“臣同意隋国公主的观点。”到底高履行被杨悦的现代金融概念灌输过,与杨悦站在同一阵营,见众人反对,便站出来声援杨悦,“隋国公主曾跟臣说过,担心私铸钱币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因而发行钱币的数量要建立在全民生产总值的基础上。”
“何为通货膨胀?”
“是全民生产总值?”
……
不待高履行说完,殿中立时响起一片怪诞声。
“这个,这个……”高履行不知如何解释,一时语结,见杨悦只笑而不答,也不由笑道,“这些都是金融术语,臣一时也说不明白……”
“金融又是?”立时又有几人同时问道。
高履行不由头痛道且不管它是。总之,臣以为隋国公主所言不会有。便是目前为了应急,不能禁止民间铸币,但也必须由朝廷派人严加监管。特别是严禁铸币纯度不够,缺斤短两,以免混淆钱币市场。”
虽然并非杨悦所想,高履行所说的方案的确切实可行→文¤人··书·¤·屋←,群臣这才渐渐没了异议。
李治见商议已定,便命中书取旨。正在吩咐,忽见兵部尚书崔敦礼急匆匆入殿。
“陛下,睦州急报,当地发生民变。”崔敦礼不及行完大礼,已同时说道。
睦州民变?一殿皆惊。
向来只有边锤之地,或者洞僚生番会发生民变。睦州地处江南繁华之地,太平盛世,怎会突然有人造反?
长孙无忌眼光一闪,一脸不解与茫然,脱口说道崔尚书确定是睦州,而不是扬州?”
扬州?杨悦心头一怔,去看长孙无忌,见长孙无忌也正看向,眼中尽是尴尬。心中已是大惊,如今扬州乃是李愔练兵之地,长孙无忌单指扬州,其意已是十分明显……
殿中忽然静极,皆嗅到微妙气息,静静看着崔敦礼。
崔敦礼摇头道的确是睦州。说是於潜县城已被攻下,县令已被斩首。贼众数万,如今已下数城,竟然称帝建号,分封百官,公开造反。然而那皇帝竟然是个女子。”
“女皇帝?”殿中众臣听了不由同声惊叹,当真是闻所未闻,想所未想,天下竟然有女子自称皇帝!
然而杨悦闻言却已惊呆,她向来中国历史上的确有女皇,但那女皇乃是“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要等到李治去逝后,才做了女皇。李治如今还在世,会出了女皇?而且武眉儿去逝,武则天早已成为泡影,又怎会另外出了一位女皇?
杨悦心头疑问百出,不禁诧道那女皇叫做名字?”
“臣听说此人姓陈,本名叫做硕真。如今称作‘文佳皇帝’。”崔敦礼道。
“陈硕真?!”杨悦与李治不由同时张大眼睛,骇然惊呼。
第三百五十六章 出征
殿外蒙蒙微雨,已转作细雨沙沙。桃花打湿,落红满地。
殿内除了杨悦与李治,其余诸人在惊诧之余,突然爆出一阵笑声。实在是大唐国富民强,区区不过数万贼众自然不会放在眼中。却是那贼头竟然不自量力,妄称皇帝,想来不过是夜郎之辈,令人好笑。
“哪里来的山村野妇不知天高地厚,竟然称皇称帝!”
“女子称帝,实在闻所未闻?”
“鸡林、林邑虽有女王,也不过只是王而矣,怎会有女子如此狂妄?”
“不过一群乡野村民,如何能敌我大唐雄兵!”
“乌合之众,只怕是一队唐兵便能将其颠覆。”
……
无人不觉实在稀奇,皆纷纷呵呵笑语。
唯有杨悦突然意识到,见兵部尚书崔敦礼头上沾满雨水,已顺着耳边流下,想来是他从南衙兵部,甚是焦急,竟忘记带上雨伞。如此慌急,自然不是仅仅数万贼众之故。
“崔尚书,女皇……贼可有异样?”在众人谈笑之时,杨悦却担忧问道。也只有她“阿难弟子”底细,更清楚她并非易于之辈。
果然,崔敦礼面色极是难看,一脸困惑地看了看杨悦,说道说来奇怪,听说那些贼兵竟然刀枪不入,虽然只有数万贼众,却极难敌档。”
刀枪不入?殿中诸臣听了,不由再次骇然惊诧,顿时停了笑语。
“果然是她!”李治此时已回过神来,眼中闪出怒色。
“是谁?难道陛下认识这位文佳女……叛贼?”众臣听了,不由奇道。
此时,也唯有杨悦明白李治心中所想。李治这句话,乃是回答她那日在咸池殿中,指责“陈娘子”是杀人凶手一事。
杨悦先前曾说过是“陈娘子”是弥勒教人,是杀害王皇后等人的凶手。李治当时尚且半信半疑,以为杨悦“误会”。后来见杨悦未再提过此事。李治便也放下。
如今听崔敦礼说贼兵刀抢不入。立时恍然。杨悦所言不,“陈娘子”果是弥勒教人。吃了弥勒教的狂药,能刀抢不入,当日在三原,李治曾亲眼见过李泰等人狂态。“陈娘子”既然有狂药,定然如杨悦所说她乃是弥勒教圣母座前“阿难弟子”。也就是说王皇后等人的确是死于她手。然而她却反诬杨悦,至今朝中依旧议论纷纷。
念及此。李治已是勃然大怒朕本念在她曾数次救朕,不想多加追究,不想她竟然如此残忍……”
李治原本被“陈娘子”数次舍命相救,心存感激。虽然一直没有接受“陈娘子”,却对她的痴情心存了怜惜。若非碍于杨悦的情爱理论,或许他早已纳她为妃。万没想到“陈娘子”竟然如此凶残。连使杀手令内宫一空。如今又公然造反,惊骇之余,直气得面色铁青。
这些日子,李治已回复了往日神采,渐渐丰腴起来,早已不是骷髅模样。他原本面色较白,静子沉静,举止有度。极少动怒。今日大怒之下。嘴唇立时转成紫色,面色也由青转紫。浑身不住打颤。众臣从未见过他这般模样,不由骇了一跳。
众臣虽不明李治在说,却也已意识到问题严重。弥勒狂药无人不知,纵是大唐兵勇将猛,面对刀抢不入之贼也是难以匹敌。
“贼众原本不过千余人,只是发展极是迅速。不到两三日便发展到了万人,如今攻下几座县城,更是发展迅猛,已变成近三万贼众。这还是三日前的数字,只怕此时更多,如此下去……”崔敦礼忧心忡忡说道。
殿中诸臣一时还未想到事态如此紧急,听了崔敦礼的话皆倒抽一口冷气,惊得目瞪口呆,突然间,一齐转头望向杨悦。
杨悦是弥勒教圣女,能解弥勒狂药,殿中阁臣皆有耳闻,而且有人还曾亲眼见过。特别是殿中侍立的禁卫之中,有人曾参加过平定李泰叛乱,想到当日惨状,不禁面色大变。
“陛下,请息怒。”见李治气得厉害,杨悦不禁温言劝道,“她虽罪不可恕,却也是因陛下而起。”想到“阿难弟子”对李治的一片痴心,杨悦望向李治的眼神之中,不由加了几分趣意。
“我……”李治听到杨悦劝慰,原本心中一暖。又见到她的眼神,分明是在开玩笑,不由苦笑不得。然而心下却也明白,“陈娘子”之所以杀人,恐怕当真是因为太喜欢,何况弥勒教本有“一夫一妻”的规定,“陈娘子”如此做法似乎也有情可原。念及“陈娘子”的痴情,李治心中不由长叹。
却听杨悦“哧”得一声笑道如今为陛下计,不如召她回宫,自然天下太平,岂不两全其美。”原本杨悦在朝臣面前极少开李治玩笑,只是“阿难弟子”为何造反,只有她最清楚不过,不由“好言相劝”。
“你……”李治不禁语结。但见杨悦一味取笑,又是当前众臣之面,不免有些尴尬。但见到杨悦明眸善睐,嬉笑嫣然,胸口却不禁一热,脱口说道,“你明明朕的心意,却故意又来笑朕。”一腔怒火竟顿时化为乌有,望向杨悦心中缠绵悱恻。
众人听了杨悦与李治的对话,却是莫名其妙,眼见二人一个嬉笑,一个气恼,皆十分纳闷。然而察颜观色,虽然不明二人在说,却也猜出个大概。见李治原本怒气大炽,被杨悦只言片语解开,心下更是了然。不过众人心思不同,有人暗自欣慰,有人却难免暗叫一声“不好”。
“这个女贼如此厉害,众卿可有对策?”怒火即去,愁眉大起,沉吟片刻,李治将目光转向群臣问道。
“臣以为贼众来势凶猛,应速战速决,以免贼众发展更广,反而更加不好歼灭。”侍中高季辅应声说道。
“只怕等朝廷发兵去救已来不及,不若请陛下传谕睦州附近府卫先去围剿。”尚书左仆射于志宁也道。
“臣只恐贼众越剿越多……”崔敦礼苦脸道。虽然话未说完,意思却也明白。也正是众人担心之事。弥勒狂药专门迷人心性。唐兵前去围剿,战死也还罢了,若被俘获难免反会变成贼众,只怕派去的唐兵越勇危害越甚。
这不是对贼作战,而是更像面对一场瘟疫。想到此,众人眼中不由惶恐渐起,面面相觑。
“臣便不信这个邪。弥勒妖术。未见得便如此厉害,臣请陛下给臣三千精兵,立时剿灭此贼。”中书侍郎来济虽然向来只做文职,却有乃父之风,他的父亲来护儿原是隋朝名将,迫有战功。见众人皆有惧意。突然出列高声说道。
说完却拿眼斜睨杨悦,一脸不屑。原是无人不知杨悦与弥勒教之源渊,来济不明内中情由。又见杨悦刚才似是劝李治召那女贼头入宫,只道杨悦也与那女贼头有所关联,因而看向杨悦的眼神变得不大友好。
“弥勒魔兵刀抢不入,陛下也曾亲眼见过,只怕不易轻敌。”薛仁贵刚好今日在殿中值守,听了来济之言。大有针对杨悦之意。不由出言说道。也是来济刚才气恼之下,一心只想不能在杨悦这个弥勒圣女面前坠了威风。才会口出狂言。
“薛将军之意,是来某不才,不能匹敌?”来济被噎,心下着恼,反讥道,“素闻薛将军骁勇异常,先帝在时已赞不绝口,薛将军即认定来某不敌,何不亲去杀贼,也好让众人看一看将军的威风!”
“薛某不敢呈强,不过为君分忧乃是臣子本分,陛下若派薛某讨贼,自无二话。只是贼众厉害,却不易如此轻视。”来济语气中讥刺意味十足,薛仁贵到是不恼不怒,只淡淡说道,不卑不亢。
“以薛将军之言,朝廷便奈何不了这般贼众不成?”来济却是大怒。
“薛某并无此意,来侍郎不必心急,陛下自有安排。”薛仁贵摇头道。
……
众人争来吵去,却并无结果。李治听了不由烦闷,见众人虽争的热闹,太尉长孙无忌与司空李勣始终不曾言语,便将眼光转向二人。
李勣在朝堂上向来不爱争峰,是以一直不动声色,见李治望向,才开口说道臣保举一人,定能马到成功,剿灭此贼。”
“谁?”李治闻言大喜,忙道,“英公保举之人定然不会有。”
“隋—国—公—主。”李勣一字一句,缓缓说道。
隋国公主?!李治不由惊呆。
不只李治,殿中诸臣皆是莫名惊诧。且不说杨悦能不能胜任,殿中早有不少人同来济一样想法,暗自认定杨悦与那女贼头有些关联。见李勣举荐杨悦,怎会不惊?
“自来征战未有女子,英公何出此言。”李治苦笑说道。他到是不会担心杨悦会与陈硕真有关联。但若让杨悦出征,李治如何肯干。且不说杨悦能不能剿贼,刀枪无眼,杨悦受了伤办?转头去看杨悦,却见杨悦眼中一亮,大有跃跃之意,李治不由皱眉。
“臣也以为隋国公主若肯出征,定能剿灭此贼。”突然,高履行嘻嘻一笑说道。
“你怎也认定隋国公主能行?”李治愕然道。
“臣虽不知公主带兵本事,臣却知公主向来智计百出,非常人能比,对付一个女贼头自然绰绰有余。”高履行向杨悦眨了眨眼,笑道。
“这叫理由。不行,绝对不行。”李治见高履行的话近于玩笑,忙连连摇头。想到“陈娘子”那日在咸池殿中算计杨悦,几乎令差点“误会”,心思计谋不在杨悦之下,不由更加担心。
“臣到觉得没行不通。”杨悦笑道,“陈硕真即称‘女皇’,陛下派个女将去对付她,岂不正好”
李治只是摇头不应,转向众臣道我堂堂大唐,难道没有男儿么,却让一女子出征?”
“陛下此言差矣。”杨悦忙摇头道,“臣出征其实比他人更加合适。第一,似乎只有臣有解这个刀枪不入之法;第二,臣虽从未行军打仗,却听卫公讲过不少作战之事,且辽东曾亲自观摩,又有那次在三原亲身经历。也算是有些经验;征讨贼兵想来不会太难……”
平心而论,杨悦所说确是事实。特别是第一条,无论是谁带兵,只怕也少不了杨悦相助。众人听了不由连连点头。想来李勣之所以保举杨悦出征也正是此意。
“第三,臣与那女皇贼相识,说不定能劝动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反能给陛下带回一个美人……”没想到杨悦话未说完,最后嘻嘻一笑,依然不忘打趣李治。
李治苦笑不得,不由大是头痛,却只是摇头不许。
“陛下若准许隋国公主出征,待凯旋之日,陛下的心意,老臣必当成全,再无异议。”突然,长孙无忌干咳一声说道。
李治面上一滞,心下忽喜。李治的心意无非是想册封杨悦为皇后,此事原是长孙无忌反对的最为厉害。原先是因为王皇后之故,如今却又提出“太白星”之说。只同意李治封杨悦为嫔妃,绝不可立有皇后。也因此才急着要求李治册立皇太子,正是担心杨悦便是传说中的“太白星”,将来会有太后专权之祸。
李治一时无奈,便僵持住。如今听长孙无忌肯成全心意,不由心动。何况弥勒摩兵的确非杨悦出面不可。即使不让杨悦领兵,少不得也会随行。
想到此,李治去看杨悦,见杨悦眼中津津发亮,已有些兴奋,不忍再驳她兴致,终于点了点头,说道好。朕拜隋国公主为江淮二道行军大总管,扬州、婺州、歙州等江南淮南诸州刺史督尉皆归隋国公主制下,悉听调谴,合力围剿睦州女贼。”
杨悦大喜,没想到竟然能亲自挂帅出征,不由欢喜异常,直乐得合不拢嘴,半晌才想起领旨谢恩。
李治没想到此事能令杨悦如此开心,一时也心情大好。然而终是不能放心,又拜英国公李勣为行军副总管,帅关内府兵三千同行。又命薛仁贵为行军护卫,带百骑骁卫,专门负责杨悦安全。
杨悦一时忘乎所以,竟没有注意到长孙无忌望向她的眼神之中,隐隐含了一抹古怪笑意。
第三百五十七章 下江南
阳春三月,繁花似锦。
李治派女将征讨女皇,消息一出,整个长安城顿时沸腾起来。天下书社自是最为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