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飘在大唐-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杨悦不肯回答自己问话,急着逃开,徐充容不由摇头,喃喃说道:“你若真的喜欢那个人,只怕……唉!”徐充容一句话并未说完,反化作了一声长叹。

殿中悄然无声,果然没有一个宫人在侧。

杨悦走进殿中,见李世民站在西侧的窗前,望着不远处一棵松树发呆,松树下面系着一口大钟。这里本是武德年间修的宫殿,当时叫做太和宫,后来被李世民弃用,变成龙田寺。再后来,李世民又让人重修此地,变成了如今的翠微宫。这口钟原是龙田寺的东西,因李世民喜欢山寺钟声的清静而特意留下。佛寺到也保留下来,在翠微宫外不远处,只是相对较小。

几年不见,李世民与先前几乎判若两人。魁梧的身材瘦得只剩架子,双颊塌陷,若非胡子撑着,只怕会看到两个陷坑。然而胡子越长,却令这一张脸越发显得瘦长。

走近李世民,见到他鬓角已是微霜,杨悦忍不住心头一酸。没想到李世民不过刚刚五十出头,竟然病成这般模样。

“你是在可怜朕?”李世民看到杨悦表情,眼光一闪,冷哼一声,眉目之间的英雄气度却依旧。

杨悦无言以对,只是拼命摇头,眼中泪水却不自主地落了下来,忙低下头不敢让李世民看到。

李世民默然看了杨悦半晌,突然长叹一声,凄然说道:“朕怎会此时才想明白,朕已经年老。你没有错,若当真嫁给朕,朕却不能守护你到老……”

见李世民如此,杨悦更是难过,却不知该如何去安慰他。

“圣上,不是这样……”杨悦再也抑制不住,禁不住伏在李世民肩头大哭起来。

李世民拍着她的头,反而好声安慰道:“能做你心中敬仰的英雄,朕也已心满意足了。”

“杨悦只恨不能早生几年,与圣上相遇。”杨悦闻言,已是泣不成声,“只恨圣上是贵妃师父的爱人,在杨悦眼中便如同父亲一般,无法对圣上再生他念……”

“朕知道,朕理解。这些年朕一直病体难愈,时好时坏。便是徐充容、武才人等人,朕也时常觉得对她们不住。若朕去了,她们可如何是好。徐充容才刚刚二十岁,武才人不过十七岁,几乎比朕的许多儿女还要小,正是如花一般的女子,却要因为朕而从此孤老一生。朕若知道朕只能陪她们这么几年,朕宁可不选她们入宫。”李世民一面为杨悦拭泪,一面也不自主地落下泪来,“朕有时候甚至胡思乱想,觉得胡俗其实也不错……”

胡俗?杨悦泪眼望向李世民,惊讶无比。她当然明白李世民所谓的胡俗指的是“父死子继”,连女人也“继承”的胡俗。她惊讶的是,李世民竟能说出这种话来。

在她眼中,虽然李世民一直是个英雄,一个完美的帝王。然而对于女人,却也如所有古代人一样想法,遇到美人想占为己有。对女人他们或许会爱她,或许会宠她,但骨子里还是将女人当作自己的附庸,完全不会站在女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虽然李世民在贞观年间有过让寡妇改嫁的政令,也有过放宫女出宫的赦令。前一个却是为“人口”着想,连年的战场人口极少,休养生息乃是一项国策。后一个却是作为一种“善政”,虽然有人性的一面,却也有做秀之嫌。

然而,杨悦万也想不到,李世民会对自己的嫔妃有这种想法!

杨悦不由再次审视李世民,对这个封建时代的君王已完全无语。虽然知道李世民所言或许只是一时感慨,真正做起来也不一定会肯,心中却也唯剩拜服!

“圣上,今生不能与你相约,但原下辈子杨悦能遇到圣上。到那时圣上一定不要先喜欢杨悦,杨悦要主动缠着圣上不放,求圣上娶杨悦……”杨悦突然说道,这话或许只是安慰,却也是发自内心。若在后世能遇到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她或许会主动出击。

“好!”听了杨悦的呆话,李世民不由精神一震,心情大好起来,呵呵大笑道,“下辈子朕定要晚生几年,等你来追着嫁给朕!”

心结即已打开,两人不由相视而笑。放开了心事,反似一对父女一般开心地闲谈起来。也不用宫人,杨悦亲自煮茶,将原先向辩机学的分茶手段施展开来,殿中不时响起笑声。

不知不觉之中,时间流逝,二人竟然相对闲聊了一个上午。听到不远处寺院的午饭钟声响起,才知已到了午时。

偶尔有宫人向里探看,只远远闻到一时哭一时笑,不知二人在谈什么,更不敢上前来打扰。

最后,连太子李治也在殿门前直晃,偷偷向里面窥探。

“该吃午晚了。”杨悦笑道。

“好,悦儿陪朕在这儿吃吧。”李世民点了点头,刚要叫宫人进来伺候,看到太子在殿外,突又停下,冷不丁向杨悦问道:“只是这一世,你到底想要嫁给谁?”

杨悦一滞,笑着摇头道:“臣决定谁也不嫁。”

“真的谁也不嫁?”李世民笑着追问道。

杨悦点了点头笑道:“杨悦要等到下辈子嫁给圣上,今生今世便谁也不嫁!”

“当真不嫁?”李世民呵呵大笑,“朕怎听说太子昨晚似是抱了某人回来,还宿在太子寝宫……”

杨悦面上一红,急道:“昨晚乃是误会。”

“误会?怎会是一句误会便能撇清?”李世民更加大笑起来,“朕的儿子似乎有不少都喜欢悦儿,你难道没想过嫁给其中一个?”

杨悦没想到李世民放下心怀,转眼之间却又为自己的儿子们着想,做起媒婆来。心中更急,一张脸羞得通红,连连摇头道:“圣上即封了臣为公主,臣便如圣上的女儿一般,如何再嫁给皇子。圣上莫要再开玩笑。”

“朕的女儿?别忘了朕封的你是前代的公主,嫁给朕的儿子却是再好不过。”见到杨悦窘态,李世民越发大笑。

笑了半晌,李世民突然眉头一转,正色说道:“若悦儿当真要嫁给太子,朕到也放心了。怕只怕你并非如此。”

杨悦心下一惊。立时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李愔这些年东征西讨,战绩卓著,朝中已隐隐有声音,赞扬蜀王有李世民当年风范……若杨悦当真意属李愔,不论她的才智,还是地位以及在士林中的影响力,对他更是如虎填翼。如此一来,只怕难免会历史故事重演。

“愔儿性情到是越来越像朕年轻时候。”李世民瞅着杨悦,突然话头一转,继续说道,“然而,你知道朕当年为何不追究太子被刺杀之罪,反将龙比格赐了给他?”

杨悦笑了笑,脱口说道:“蜀王根本不是刺杀太子的人,圣上说过将龙比格赐给他是要赏他辽东战功。”

“朕知道瞒不过你。”李世民呵呵一笑,言道。突又眼中一黯,说道,“朕也知道委屈了愔儿。但若非如此,难道叫朕眼睁睁地再看着有哪个儿子伏法?朕已失了两子一女,不想再有任何儿女出事儿。朕当年也是请求愔儿多时,他才无答应。”

“臣知道圣上一向爱子情深。”杨悦默然。李世民的儿女情长,也是她叹服的一个方面。

当日她虽逃出晋阳宫,待冷静下来仔细一想,已知当日追杀太子李治的人,除了蒋王李恽,另外一人定然不是李愔。张仲坚临死之时曾说过他原想诬陷李愔,却被人“及时”杀死恰恰说明了张仲坚不是为李愔办事儿。至于李世民想要保护那个儿子,杨悦一直不知。

但见后来连蒋王李恽也未获罪,只是改封安州都督,到地方去做官。原本李恪在安州,改封到梁州。其它王子皆有调动,所有年满十五岁的亲王均被赶出京师,到封地任官。连滕王也被再次放到地方,到了苏州任刺史。

知道是李世民费尽心思,强行将事情压下,不提到司法程序来办,正是要保护儿子的性命,不可谓不是爱子情切。

李世民忽然抬头盯着杨悦,一字一句地道:“所以你只能嫁给太子。”

……

第三百零二章 醉后真言

杨悦一呆,却也知道李世民所言不虚。以目前形势,除了太子,无论她嫁给谁,只会给谁带来不幸。不由心下苦笑,想起几年前长孙无忌便逼她嫁给太子,如今却又回到了原点。只是当时还有一个李世民帮自己想办法,如今分明是连李世民也十分赞同她与太子联姻。

恰巧看到李治探头自殿外远远望过来,杨悦不由气恼地瞪了他一眼。

李治自然看不真切,只看到杨悦回头看他。虽然听不到殿内谈话,却也猜到二人正在说他。

“除了太子之外,无论你嫁给谁,只怕谁立时便有祸事儿!朕不想看着任何一个儿子出事儿,更不想看到你出事儿。”李世民没由理会杨悦的气恼,接着说道。

杨悦听了不由不解地看向李世民。她不能嫁给任何一个除太子之外的皇子,否则那个皇子立时会成为眼中盯,这一点她早就知道。然而她自己出事儿,会出什么事儿?

抬头看一眼李世民,看到他眼神中的绝决与哀婉,猛然醒悟过来。李世民是在明白的告诉她,他为了保护儿子们不出事儿,宁可先杀了她!

只有杨悦不存在,世界才会安宁。的确是个极好的办法!

很残酷却极简单。杨悦不由倒抽一口冷气。

“所以你只能嫁给太子!”李世民再次一字一句地说道。

逼婚?杨悦突然间,怒气上扬,勃然大怒。

“你觉得我怕威胁?!”杨悦瞪向李世民,也一字一句地回道。

“朕知道你不怕,所以心中更加害怕!”李世民皱眉说道,双目微红,“若在大唐安定与你的性命之间,你觉得朕应该先择哪一个?”

“当然是选择前一个。”杨悦怔了一下,突然哈哈大笑。李世民说的一点不错,若她嫁给其他皇子的后果,不只是那个皇子可能被杀,更重要的是,极有可能引发一场大乱。

“所以朕求你嫁给太子!”李世民再次说道。

这一次,杨悦不由动容。知道李世民其实是为自己着想,他不想杀她,只好求她……

“或许还有别的办法可行。”杨悦皱眉说道。

李世民摇了摇头,沉默半晌。与多年前一样,解开这个迷局的办法其实只有一个,便是杨悦肯嫁给他。然而,几年前杨悦尚且不肯嫁,如今他行将就木,便是杨悦肯了,他又怎能让她嫁给自己。想起四年前在大内西内苑,他与杨悦面对同一问题谈论。若当时强行让她嫁给自己,这几年也不至于蹉跎,然而……李世民长叹一声,忙罢了这个念头。

沉吟片刻,李世民突然说道:“就是朕信了你的那个什么两情相悦的理论,才希望由你自己来选。早知道如此麻烦,朕干脆向李二郎提亲。自来婚嫁皆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不得你不嫁!”

杨悦闻言又气又怒,甩袖而起,怒道,“圣上若敢如此,臣便敢再次隐匿不出,圣上又耐我若何。天大地大,我若藏身定让圣上再也找不到!”

说完,不待李世民多言,道一声告退,干脆扬长而去。

“你敢!”李世民也是勃然大怒,一脚踢翻茶几,几上茶盏茶盘尽数落地。殿中一阵乱响。

殿外众人不由骇了一跳。皆媚视烟行,不敢少动。

李治也吃了一吓,见杨悦出来,忙追在身后,埋怨道:“你怎惹父皇生气,也……”

“也什么,也!”杨悦瞪向李治,截断话头说道。

“也太大胆了。”李治怔了一下,接着说道。

杨悦见说这才想到自己刚才的行为的确太过分,也是一时气得糊涂,才做出如此大不敬之举。只凭这一点,李世民若要杀她理由便已十分充分。刚才没被立时拖出去斩了,已是天大的恩情。然而,既然出来了,杨悦断也不肯再回去认罪,一路向外急走。

“你去哪儿?”李治见杨悦脚下不停,便一路跟着。

杨悦不由更加烦躁,没好气地向他瞪了一眼道:“你跟着我干么?还不去看看你的父皇。待会儿他若气得下旨将我杀了,你别后悔……”

“悔”字一出口,杨悦忽觉不妥,不知不觉话语中竟然有要挟李治之意。

李治闻言,果然停下,笑了笑道:“好,我去找父皇说情。”

话说出口不能收回,杨悦翻翻白眼,干脆不去理他,一路又向外走。

然而这翠微宫中,杨悦第一次来实在不熟,加上翠微宫的方向与别处不同。杨悦三转两转竟然不知到了哪里。

幸亏李治派了内侍远远跟在后面。杨悦无奈之下,只好向他求助。内侍却二话不说将她重又引回太子别院。

杨悦怎肯再在此居住。好在到了晚宴之时,李世民似是早已忘记上午的不快,重又对悦和颜悦色。并当众宣布太子李治搬到含风殿与他一起住。太子别院暂时划给隋国公主用。

杨悦这才安下心来。不由看了一眼李治,心中暗道:“这小子别的本事没有,这马屁功夫却不弱。怎哄得李世民如此开心?”

想一想,李世民如此安排却是再恰当不过。杨悦来此,的确没有合适的地方去住。翠微宫是李世民嫔妃住处,自然不适合她去。外臣住的地方也不适合杨悦。当然太子别宫也不适合,只是太子若搬出去,却又令当别论了。一来省了前日的流言,二来杨悦也可留安心待在此地。

这次宴会算是为杨悦接风。杨悦向有“殿内侍中”之职,不避外臣。众阁臣也正要见识一下杨悦,不由纷纷将焦点对准了她,一一向杨悦敬酒。

杨悦这才发现,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其实有时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贞观年间的重臣至此时,已大部分或老去或逝去。在座之中除了司徒长孙无忌,新任为中书令的褚遂良,以及贬为太常卿的杨师道,座中众参知政事的重臣已有不少新面孔。

太子左庶子于志宁,少詹事张行成,吏部侍郎高季辅,虽然与杨悦不熟,但对当年的长安公子、隋国公主早有耳闻。

再看太子对杨悦的眼神,还有几人会不识趣,免不了都上前凑趣,说些久仰之类的话。当年,这种宴会也少不了要吟诗唱对,卖弄风雅。这也正是杨师道虽然官职越来越低,却依然伺候在李世民左右的原因。

李世民的宴会,向来少不了这个老才子的即兴赋诗。但杨师道所做大多是浮词艳曲。

杨悦无心吟诗,该到她时,只弹一首曲子助兴。李治也来凑热闹,取了洞箫与杨悦和弦。引来众人一片叫好。

一曲《梅花三弄》凑罢。众人皆称天籁,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李治又吹凑一曲《凤求凰》更是将心意表达的淋漓尽致,他眼中只有杨悦,深情款款,便是傻子也能看出他的意思。众臣无不拍手称赞,甚至“天作之合”、“天生一对”之类地话也隐约地跑了出来。

杨悦无奈,只好装聋作哑,低头饮酒。

然而一道道热切的目光之中,唯有两道目光大有不同。杨悦敏锐地察觉到,假作不经意中去看,一道却是武眉儿,另一道乃是李世民。

武眉儿作为记录员,一直参加朝会以及李世民的各种宴会。因而这个时候也在场,不过她坐在李世民的后面,面前的几案上不是酒菜,而是纸笔。

杨悦分明感觉到来自那个方向的一道异常凌厉地气场,然而转头去看时,却只看到武眉儿媚如春风的笑眼。

李世民虽然也不时在笑,几乎是这几年来最开心的笑。然而,他看向杨悦的眼神笑意中闪着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古怪。

杨悦察觉到那一抹古怪,似乎在探研杨悦,也似乎在导演或者观看一场戏剧。

待到与李治目光相接,杨悦霍然明白了,那是一种“媒婆”的古怪。

李世民是在处处营造太子与她的暧昧的气氛。他想导演的完美的结局,大概是想让杨悦喜欢上太了,心甘情愿的嫁给太子。

体会到其中良苦用心,杨悦却有点苦笑不得。不知不觉中想起李愔。这些年他的消息一直不断,讨了薛延陀,又征西域……杨悦知道他如今的确成为名副其实的英雄。然而他却离他越来越远……

想到此处,杨悦心头不由一紧。在痛感来临之前忙先饮了一杯酒,美酒下肚果然痛感分散开来,并不感到有多痛……

众臣的祝酒加上自斟自饮,杨悦已有七八分醉意。

武眉儿眼神不住变幻,她的全部注意力原本在李治身上。然而李治的全部注意力在杨悦身上,因而她的眼神在二人身上不住变幻。看向李治时掺杂了丝丝柔情,看向杨悦时却满眼妒意。

她如今大概最恨的便是杨悦在此,所有人注意到杨悦,几乎忘记她的存在。好在,杨悦偶尔向她打个招呼,令她偶尔也被人关注到,不由一时震奋。但想到自己从前不过是杨悦的婢女,她又希望自己与杨悦没有任何关联。

待见到杨悦不胜酒力,被宫女扶着摇摇晃晃地从西侧门溜出殿外透气。武眉儿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出去看看。刚要站起身来,却见到太子已紧赶几步也向殿外溜去。

月色极好,殿内一片哄哄吵吵,殿外却更显清静。翠微宫中植满花树,香气在月光下更显清幽。

武眉儿走到殿外,远远看到李治让宫女退下,自己扶着杨悦依在一座假山石旁。杨悦显然已是大醉,连笑得声音都摇摇晃晃。嘻嘻哈哈地唱着怪声怪调的歌。李治笑嘻嘻地鼓掌叫好。

“李治,你知道我最不喜欢你什么?”杨悦站立不住,被李治扶着,几乎是完全依在他身上。

李治一怔,摇头道:“什么?”

“你太色。”杨悦咯咯笑道,笑得十分风趣。

“太色?”李治不由愕然,诧异地看着杨悦,有些不解,“你,是个大色魔!”杨悦伸出手指,在他脑袋上点了一下,“看,就是这样,你老是这样色迷迷的,一看就是个大色魔!”

“我……”李治有些苦笑不得,忽然笑道,“好啊,我总不能白担了这个色魔的名字,我便色一个给你看看。”

说着便将嘴凑到杨悦脸旁。然而,嘴还未到,唇上的胡子却先挨到杨悦的脸。杨悦受痒不住,不由咯咯大笑,忙一把将他推开。

李治如何肯干,借着酒力,抱住杨悦不放。然而依然是他的嘴还未到,唇上髭须先已令杨悦大笑不止,猛然躲开。

李治终始不能成功,不由苦笑不得地道:“赶明我定将胡子剃个精光!”

杨悦却大摇其头,叫道:“不能,不能。你知道我最喜欢你什么?”

“什么?”李治喜道。

“就是你这唇上髭须。”杨悦伸出手一边摸着李治的毛茸茸的胡子,一面附耳笑道,“告诉你个秘密。你的胡子扎在脸上,我小pp却很庠。”

李治又惊又喜,听得脸红心热,浑身上下又酥又痒,抱紧杨悦更加不肯放开,笑着道:“你嫁给我,你若嫁给我,我天天用胡子亲你,可好?”

杨悦听了却又大大摇头:“不行不行,不能嫁给你这个色魔!”

“色魔?!”李治心下一凉,见杨悦醉成这个模样,却念念不忘自己是个“色魔”,不由大叫冤枉,急道,“我是太喜欢你,才不由自主地这样看你。我发誓只这样看你,决不会这样对任何人!我决不是色,更加不是色魔!”

杨悦瞥瞥嘴,轻声一笑道:“你将来会娶了自己小妈,不是色魔会是什么?”

“小妈?”李治大奇,不知杨悦何意。

“喏,就是武媚娘。”杨悦笑着一指,原来武眉儿不知何时,绕到了假山后面,正在听二人说话。

不成想透过假山石缝凑巧被杨悦看到,也刚好说道她,便被杨悦现成捡来用上。

李治吃了一吓,回头看到果然是武才人。武眉儿听到杨悦的话,抬头看到李治,四目相对,不由同时变色。

……

第三百零三章 尴尬之极

“父兄死,子、弟妻其群母及嫂”,虽是“胡俗”,但自北魏以来,五胡乱华,民俗胡化厉害。隋炀帝便曾将隋文帝的“宣华夫人”陈氏以及“容华夫人”蔡氏皆收为已有。

连李世民也将巢刺王妃杨氏占为已用,还差一点封为皇后。虽内中有因,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武眉儿变成李治的妃嫔,在这种风气下,理论上其实也无可厚非。特别是这些年唐灭薛延陀,又灭西突厥,又有大批胡将入朝,胡风更盛。朝中实有不少子弟行此“胡俗”。

加之中原人向来对于妾与妻的地位分的极清,妾室美人互相转送引为美淡。虽与胡俗不同,但相互混淆,取庶母之事却是常有。

被杨悦一句“醉言”道破,李治与武眉儿相对而视,内心皆是大为震动。

然而,即便是二人郎有情妻有意,至少也要等到李世民去逝后才能去做。

此时,武眉儿听了,不由吓得面色铁青,抿了抿嘴,仓惶逃走。

李治见杨悦醉后胡言乱语,又惊又急,不由也大是皱眉。

待到第二日,杨悦醒来,隐约想起昨夜之事,不由异常尴尬。一连数日不敢与李治打招面。见到李治便如老鼠见到猫一般,远远躲开。

李治也十分尴尬,他没想到杨悦会有如此想法。原本他与武眉儿亲近,不过是因杨悦之故。反被杨悦误会,心中十分懊恼。他从前总被杨悦捉弄,但自从那日将杨悦“抱”回终南山,自觉与杨悦关系更进一步。没料到却被杨悦称为是“色魔”,心下万分焦急。想向杨悦解释,不成想杨悦见到他便逃。想尽办法,杨悦只是不肯与他相见,令他束手无策。

武眉儿也很是尴尬,然而尴尬之后却又有些兴奋。然而见到李治却从此对她看也不看一眼,到了万不得已对面时,也是正经危坐,十分严肃,再不稍加辞色,又觉万分失望。想起从前,虽然没有捅破此事,两人相处融洽,比现在要亲近自然些,更觉懊恼。

归根结底,都是因杨悦而起,不由对杨悦暗生恨意。

特别是在朝堂或宴会上,过去她作为“记录员”,只有她一人出入前朝,参加宫中各种宴会,一向觉得十分荣耀。如今杨悦一来,她才发现,自己虽然也参加了这些活动,但不过是个旁观者,而杨悦却与众臣一样,是这些活动的参与者。待发现了这个区别,武眉儿心中失落更甚,对这个一向引以为傲的“职业”也失去了兴趣。

依照杨悦的意思,原本第二日便想逃回卫公府去。

向李世民辞行,李世民到是未加任何阻拦,只是笑了笑道:“太子正要到代朕前去探问卫公。顺便拜会一下李二郎才对。”

杨悦见说,忙连连摇头,急道:“臣不回去便是。”

顺便拜会“李二郎”,当然大有深意,明白李世民不过是在拿“父母之命”来要挟自己,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打消念头,在终南山乖乖待着。

李治却万万不能再见。杨悦每日除了上午趁李治早朝之机,拜会李世民之外。其余时间便是回太子别宫,闭门不出。李治便是想见她,却也无处去见。

武眉儿依旧整天参加朝会,参加完上午朝会,还要参加午后朝会,因而与杨悦也没有见面的机会。

少了许多尴尬,杨悦渐渐心中稍安。

自从上次与李世民单独相见之外,以后再去拜见李世民,不是玄奘法师在侧,便是徐充容也在。谈禅下棋,闲聊说笑,或观山看雾,到也哄得李世民开心,自己也高兴。加之春日渐渐回暖,李世民的风疾,竟然大有起色,好了许多。

如此数日过去,到也逍遥。

终南日钟灵神秀,的确是个静养的好地方。难怪自古以来,有不少人在此隐居。只是隐在终南山中,不一定真要当隐士。所谓“终南捷径”,说得便是唐代一个叫卢藏用的进士,自忖做官要从底层做起,便干脆隐在终南山中,只是他的隐并非真隐,不久名气大作,达于朝廷被聘为高官。

此时那个卢藏用到也还未出世,只是有唐以来,的确有许多人都喜欢隐在终南山中。卢藏用之后,更有大批士子来此隐居,便是诗仙李白也不曾免俗,“闲来垂钓碧溪上”的目的却也不过是有朝一日能“忽复乘舟梦日边”。

翠微宫地势极高,云雾缭绕,脚下时而白云朵朵。无雨之时也常似阴雨霏霏,更况雨天,细雨沙沙,整个终南山便已笼罩在如云如雾之中。

杨悦一早起身,往含风殿去拜见李世民。近日李世民心情好,身体也有所好转,今日原本说好了,要到终南山东麓的天池去看日出。没想到却是这样一个阴雨天气。

纵是杨悦喜欢雨天,也不由暗道一声“天不作美”。果然太医担心李世民沾了湿气,会令风疾发作,因而劝李世民休息。

李世民也觉倦怠,便重又去睡觉。

杨悦从含风殿出来,想一想此时便回太子别宫闭门关户,为时尚早。看了看天色,便独自往东山天池去观雨景。

毛毛细雨,杨悦配合绿色衫裙,选了一个绿色大沿罗幕当作雨帽,也不穿雨衣,只身往翠微东峰山顶走去。

翠微天池,高山平湖,原是地震断裂形成的奇观。天池原是翠微宫的山景之一,周边修有翠亭曲廊,又有舟楫可用,青峰倒影,翠罗密布,池面碧波荡漾,山光水影,位于峰巅之上,实在是极为神奇。

杨悦站在湖前,不由心旷神怡,见到不远处的码头边有小舟,正要走到池边,泛舟湖上。

忽然见到来路上,人影一闪,有一个人也正往山顶而来。定睛看时,却是李治。

李治不上早朝,怎会到了这里?杨悦吃了一惊,忙隐身藏到一旁的绿树之中。这才想起唐朝一旬一休,今日大概正是休息日。

但见李治走到刚才自己刚立地位置,四处搜寻,似是寻找什么。

杨悦不由暗叫晦气,好端端地却被他坏了兴奋。

突然,李治眼光一闪,直冲杨悦隐身的方向走来。

杨悦不由暗暗叫苦,正在着急之间,突见李治向前紧赶几步,从她前面的树下走过,边走边惊喜地道:“你原来在这里,让我好找。”

顺着李治去的方向看,却是曲廊尽头探足水中的一个翠亭。翠亭之中,有一个绿色身影依在一根亭柱旁临水远眺。

青山绿水翠亭绿衫融为一体,烟雨蒙蒙之中,的确不易发现。那翠亭距离杨悦不过十几步距离,杨悦刚才便不曾发现亭中有人。

但见那亭中的绿衫女子也戴了翠绿色的雨幕,装束与杨悦一般无二。杨悦不由大为诧异。正在纳闷,突觉左前方三步开外绿影一动,于万绿丛中又有一个绿衫女子的身影,同她一样隐在绿树翠萝之中,若非仔细查看,断然发现不了。心下不由好笑:这翠微山果然名副其实,到处都是翠影绿色。

只是翠亭中的那个绿衫女子会是何人?听李治的意思,似是两人约了在此幽会。

杨悦不由好奇心起,当下不动声色,隐在树后,向亭中观看。她前面的那个绿衫女子显然与她一个心思,全神贯注地盯向亭中,似是并未发现杨悦。

李治悄然走近翠亭,并不出声,慑手慑脚地绕到绿衫女子身后,悄悄依在绿衫女子所在柱子旁。

捉猫猫?杨悦不由暗中好笑。

然而等了许久,也不见李治有进一步行动,不由更加好笑。

见李治双眼只痴痴而望,似是欲言又止,不敢打扰绿衣女子。装痴卖呆,当人的“雪人”如此,“雨人”也如此,仿佛这是李治的强项,杨悦见到不由心下大笑。

那绿衫女子似是并未发现李治,双眼只望向湖面,坐在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