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飘在大唐-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师”杨悦叫道,叫声一出,便是自己也吓了一跳,那声音不自觉中竟然带了几分哽咽。
“你很伤心?”玄奘法师望着杨悦,笑道。
“我为什么要伤心,只是感到这些人都很可笑。”杨悦顿了顿,悻悻地说道。
“噢?是谁可笑。”玄奘法师眼中笑意更深。
“谁都可笑,包括……我自己。”杨悦颓然说道。
玄奘法师不语,怔了片刻,突然笑了笑,指着不远处的亭榭,说道:“雪很大,你不冷么?我看你已走了许多时候。”
“原来大师一直跟在我身后。”杨悦一哂,苦笑一声,“大师可知这些天,我一直在找你?”
玄奘法师点了点头,笑道:“我知道你一直想找我,这些天我也是去找一个人。只有问了他,才能回答你心中疑问。”
“这么说大师已找到了孙真人?你可问得明白?”杨悦一呆,已知玄奘要找的人定然是孙思邈,不由心头一颤。
玄奘法师不置可否,突然差开话题说道:“你听没听说过道家有一种飞天遁地之术?”
“李淳风与西天圣母都向我说起过。”杨悦莫名其妙地点点头。
“据说这个法术,可以上天入地,穿越时空,无所不能。”玄奘法师静静说道。
“所以善导大师上天去向如来佛祖请求,让弥勒佛下世……”杨悦自嘲地说道。
玄奘法师转头看了看杨悦,继续说道:“只是这种法术极难练成。事实上真正练成这种法术的,据我所知,自古至今只有三个人。”
“哪三个?”
“一个是周文王、一个是老子、还有一个是张道陵。”玄奘法师顿了顿,又道,“其实不见得是他们练成,但与这三个人却有极大的关系。”
“什么关系?”杨悦颤声问道,已知这三人大由可能与自己一样,“这三个人或许不会飞天遁地之术,但至少这三个人都曾步入太虚。”
“太虚?又是什么?”杨悦诧异地道。
“据说是飞天遁地必经之地。”玄奘法师突然笑了笑,“由灵台入太虚,才能飞天遁地。”
“由灵台入太虚?”杨悦已是越听越奇,“灵台我去过,不过是一座两层高的圆台,十分普通,与圣上祭天的圆丘没多大区别。”
“灵台并非灵台。”玄奘法师摇头说道“灵台并非灵台?”杨悦讶道,“那灵台是什么?什么又是灵台。不是说必须由灵台才能入太虚么?”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你若能到得此处方能知道灵台入口。”玄奘法师笑了笑,说道。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又是什么地方?”杨悦苦笑道,“大师若知,何不明示。”
玄奘法师并不理会,摇头而笑,继续说道:“并非我不帮你,只是这个地方,只有自己悟到才会明白。”
“悟到?”杨悦奇道,“什么地方需要悟到才能到达?难道是……”
第二百三十五章 灵台方寸山(2)
飞雪不知何时停了下来,雪光映着灯光,分外明亮。
一阵飞吹来,吹落枝头的飞雪,在灯光下片片飞舞,竟然如雪一直在下。
“难道是‘心’?”杨悦又惊又喜,失声叫道。
“斜月三星洞”岂不就是一个“心”字。而心脏不正是“方寸”大小的一座“山”?这个谜似乎并不难猜,更况杨悦在后世见过这个谜语。
玄奘法师微微一笑,缓缓点头。
杨悦禁不住欢呼起来。立时明白了,原来“灵台”不是指谋个地方,而是指“心”,更确切地说不是“心”,而是“意念”。
“‘欲得天机,先至灵台’,原来这个灵台是要通过‘意念’才能达到的地方。”杨悦掩示不住心中狂喜,兴奋地说道。
“一点不错。要想打开‘灵台’之门的确是要用‘心’,即你所说的‘意念’。”见杨悦立时便猜中谜底,玄奘法师眼中禁不住闪过一道赞赏。
然而,与此同时,却又禁不住摇了摇头,叹息一声。
杨悦呵呵一笑,说道:“大师为何叹息?难道对我这么快‘悟’到,有些不服?我这么聪明,难不成令大师羡慕嫉妒恨?”
知道灵台的秘密,杨悦一时心情大好,跟玄奘法师大开玩笑起来。
玄奘法师也不由哈哈一笑,说道:“你这不叫‘悟’到,只是‘猜’到而矣。”
“猜到与悟到又有何区别?”杨悦大笑,“和尚不过故弄玄虚。”
“差了许多。”玄奘法师摇了摇头,说道,“老子有言‘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有些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当你能够说出来时,便已经不再是那个真正的东西。这种东西只能‘悟’。灵台之所地,尽管你可以凭着聪慧猜出它是怎么会事儿,但不一定能够真正领悟到其中妙处。”
“不能领悟到其中妙处?”杨悦一怔,知道玄奘法师所说不无道理,笑道,“我到要听听大师悟到了什么。”
“可惜我跟你一样,只能猜到,不能悟到。”玄奘法师摇头微笑,怅然说道。
“那就说说你‘猜’到了什么。”杨悦笑着追问。
“老子有言‘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灵台之玄,正在于它是一道妙门。打开此妙门才能步入太虚。但若想找到灵台之门,首要的是能够做到‘心境空灵,意念全无’。”
“心境空灵,意念全无?”杨悦心头不由一震。
突然有些明白过来,当日在“大孚灵鹫寺”的地下佛堂,她专心地观看佛像,一时心中没有任何想法,难道恰好达到了所谓的“意念全空,心镜空灵”之境,所以穿越到了这个时代?
而后来自己再次进入佛堂,因为着急想穿越回去,无法达到心中无念无想,反而失败?
若果真如此,只要自己再在佛堂,专心将任何杂念都去除,岂不就可以回到后世?
想到此,杨悦已是按捺不住心头狂喜,禁不住要高声欢呼起来。
玄奘法师看了看她,却再次摇头叹息道:“只是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极难。试想一个人怎么可能会意念全无?便是新生的婴儿也会有意识。便如道家习练飞天遁法术之人,反而不能飞天遁地,正是这个道理。想通过法术达到空灵之境,实乃是缘木求鱼。”
杨悦听了,不由一呆,心道:玄奘法师所说不错,一个人的意识又不是瓶子里的水,说倒掉便能倒掉。自己在佛堂中看佛像之时,也不是没有任何意识,“看佛像”这本身不也是一种意念?难道自己想错了?
“更况越聪明的人意念越多,反而更不容易做到。”玄奘法师继续说道。
“不错,要想没有意念,除非是死人”杨悦叹道。
“除非是死人?……”玄奘法师一怔,突然愣在当场,低头沉思,半晌不语。不时点头,又不时摇头,似是对自己的想法一会儿否定,一会儿又肯定。
“大师想到什么?难道说要想找开灵台之门,先要让自己死去不成?”杨悦见他怪莫怪样,不由笑道。
“或许正是如此。”玄奘法师沉吟着,脱口说道。
“然而死人怎么可能再步入太虚。”杨悦摇头说道。努力回想当日情景,记起当时她突然倒地入睡,睡醒之后便变换了时代。“或许不是死,只是如死人一样。也或者只是在做梦”
突然想到善导大师说过的“梦境”。难道果真并非自己穿越,而是被善导大师在梦境中带到了这里?
“做梦?”玄奘法师面上惊异一闪,转口说道,“虽然那‘心境空灵’极难达到,但还是有人达到。”
“没错,而且还是极聪慧之人。”杨悦点头笑道,“周文王、老子、张道陵三人似乎都不愚顿。却不知他们如何才能做到?”
“周文王等人如何做到,贫僧不知。但善导大师能做到,却是因为一本经书。”玄奘法师说道。
“一本经书?《大云无想经》?”杨悦心头一震,不自主的伸手摸一摸怀中的《大云无想经》,这本书乃是善导大师留给她的,到是有许多古怪。
突又想到为给弥勒教众除魔咒,念颂《大云无想经》时,的确脑海中一片空灵,如入无人之境,心中没有任何杂想。难道借助它能达到“意念全空,心境空灵”?
玄奘法师缓缓点头,说道:“‘灵台不远,大云无想’,《大云无想经》的来历想必你也知道。”
“听说它与摩尼教有关,或者说与老子有关。”杨悦点头道。
“若我没有猜错,念颂《大云无想经》的确能到达‘无云无想’的境界。”玄奘道。
念颂大云无想经,能使意念全空,打开‘灵台’妙门,步入太虚,从而穿越过去未来?
杨悦心中大喜,什么弥勒佛,什么圣女,什么公主,什么“王夫人”……
一瞬间,这一切统统都化做了雪片,片片飞尽。只剩一门心思,她要尽快到五台山去,到大孚灵鹫寺中,到那个地下佛堂中,颂经……
玄奘法师望着他喜不自胜的样子,突然眼中闪过一道古怪,摇摇头,悄悄离开。
杨悦惊喜之下,山陷入半梦半醒之中,竟然没有发现,玄奘法师离开。而另一个人悄悄地站在了她的身后,静静地看着她,一动不动。
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
“大师……”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杨悦方才醒过神来。转过头去看玄奘法师,却吓了一跳,这才发现玄奘法师已变成另外一个人。
待看清那人面目,杨悦不由神色一变。
“你在伤心?”见到杨悦的满面怒容,那人竟然呆住,楣稍之处反不自主地添上一丝笑意,眼中惊喜大闪,似是有些压抑不住心中激动。
这个又气又怒的神色,那人却是再熟悉不过。他第一次见到杨悦,便是被她怒目相加。自此以后,这个怒容便如刻在他的脑海里,几乎每晚都会在他的梦中出现。
现在,“满面怒色”触手可及地就在他的面前,难怪他会激动。
“伤心?”不只那人激动,杨悦也有些激动,不过,她的激动却是一道讥诮,今晚这个问题已是她被第二次问到。
“给个伤心的理由。”杨悦横了对方一眼,心中却已止不住大怒。好歹二人也是朋友,在权势面前,他却也不过如此。
“那你为何一个人跑出来,到处乱走?”那人紧盯着她,一双眼睛似笑非笑,似喜非喜,摸着并没有长胡须的下巴,饶有兴趣地问道。
“关你何事”杨悦冷哼一声,不愿多说,掉头走出了亭榭。
下意识地取出“唐晷”看一看时间,已是子夜时分,远处的喧闹声却依旧,隐隐传来丝竹之声。
四下里望去,杨悦识的自己是在九洲池的另一座岛上——“方外”。
从“蓬莱岛”到“方外岛”原本必须坐船才能到达,因为九洲池水结冰,杨悦不知不觉中从冰面上径直走到了这里。
九洲池中的三座小岛各有特色,蓬莱岛最大,岛上有宫殿。方外最小,呈月芽形,没有宫殿,只有亭榭、假山。还有一眼泉水,那眼泉水据说并非假造,而是真正的活水,因而便是在冬日也不曾结冰。
杨悦所在的亭榭,正是临泉而建。泉水自石缝中沽沽而下,便如音乐一般。
虽是美景无限,杨悦却无心欣赏。辩了辩方向,向蓬莱岛走去。
远处的瑶光殿灯光摇曳,看来又是一个通宵宴饮。
“等一下,我有话问你。”李愔见杨悦二话不说,扭头就走,急忙说道。
“无可奉告”杨悦冷声言道,头也不回,扬长而去。
李愔想问的事儿,她到是能猜个大概,无非是她是否要嫁给李世民之类的话。
连连碰到钉子,李愔却不着脑,轻声一笑,跟在杨悦身后出了亭台。
二人一前一后,离开“方外”,却并未看到泉水边的山石旁站着一个人。
那人怔怔地望着二人离开,半晌,才叹了一口气,万分落寞地道:“原来她是因为六哥……”
他已在此不知在此站了多少时候。腿已僵住,枝头被风吹落的雪花落了他一身,已似一个雪人一般……
一路沉默,一个气呼呼,一个却笑嘻嘻。
到了瑶光殿前,李愔依然不紧不慢地跟在杨悦身后。
杨悦终于忍不住,回过头,讥讽道:“蜀王不怕被人误会,断了前程么?”
李愔一呆,愕然道:“什么前程?”
杨悦嘿嘿冷笑不语。
突然李愔明白过来,呵呵大笑道:“我到是巴不得误会成真。你若肯答应我,我立时去求父皇。”
“你不怕惹怒圣上?”杨悦看他一眼,微微诧道。
“父皇又不是不知道我的心思。”李愔笑道,“只是不知你的心思……不过,你肯因我生气,我很开心。”
杨悦抬头看了看李愔,知道他所说不错。她原本以为李愔因为怕李世民生气才不敢接近自己,然而李世民早就知道李愔的心思,他又何必怕知道?
看来是自己多疑了。心下不由一缓,松了一口气。
想来李愔刚才有意不理自己,大概是存心试探,看自己是否在意他。又不由没好气地说道:“开心个鬼啊”
“至少你很在意我。”李愔见杨悦不再生气,心头大乐,猛然凑近杨悦面前,盯着她的双眼,嘻笑道。
杨悦吃了一吓,忙退后一步,脸上微红,道:“干什么”
“这么久不见,难道你不想我……”李愔斜睨着杨悦,顿了顿,见到杨悦大翻白眼,又接着说道,“……在军中是如何过的?”
“我看你去了这些日子,没学会别的,到是填了许多兵痞之气。”杨悦脸上更红,忙向殿里跑去。
李愔嘿嘿一笑,跟在她身后,一同进去。
殿中依然笑声鼎沸,二人一同进来,并没有人多加注意。只除了蒋王李恽,脸上微有悻悻之色,待回去看李世民,见李世民却并未注意到杨悦与李愔,面上的悻悻之色更甚。
李世民正与李靖、阿史那社尔、尉迟敬德等人谈论出征之事。
“这个东西实在是神奇。卫公怎生会想出这么神奇的东西,当真让大老黑佩服”尉迟敬德摆弄着“千里眼”,已是爱不释手。
“怪只怪你没生个聪明的孙儿出来……”李靖哈哈大笑,见杨悦恰好进来,一指杨悦,向尉迟敬德揶揄道。
“怎么这个东西也是她造出来的?”尉迟敬德瞪大牛眼,看向杨悦,忽然蹿起身,向杨悦一礼道,“好侄女儿,也送我一件吧。”
因为尉迟洪道的缘故,这些日子杨悦与尉迟敬德到是混得极熟,见他性情直率与尉迟洪道一般无二,杨悦平日到是极喜欢与他玩笑。
“可惜,此物当今世上仅此一件,伯父想要,我便是同意却也不能够。”杨悦摇头笑道。
尉迟敬德听了,不由大是扫兴,咂巴咂巴大嘴巴,盯着“千里眼”,大口大口地直咽口水。
引得众人大笑不止。
他却不知道,李世民见了“千里眼”这种东西,对于它的军用价值大为赞叹,立时向“大唐军神制造”下了定单,要造二百件出来。
“不过,如若伯父肯能答应我一件事儿,侄女到是可以考虑再造一件出来。”杨悦眼睛转一转,又笑着说道。
“好侄女儿,莫说一件,一百件我都答应。”尉迟敬德听了,立时两眼放光,大喜道。
“不用一百件,只要一件。侄女儿从未见过行军作战,只想伯父能带我去战场上看一看。”杨悦微微一笑,向尉迟敬德说道。双眼却是看向李世民。
杨悦这些日子跟着卫公学习了不少兵法军事,对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兴趣原来极大,此时更是热情高涨。
早已央求过卫公,想跟他一同去辽东,看一看古人攻城作战的阵法。可惜,卫公不肯答应。因为自古以来,行军作战,严禁军中携带女子。
想到不久便会回到后世,心中终是不甘,因而再起此意。
可惜,尉迟敬德听了,也是大摇其头:“这件事儿却万万不行。自来作战之时,军中严禁带女子同行。违令者立斩,大老黑这颗头还想多留几年,你还是换作别的事吧。”
“为何一定不能带女子上战场?不是也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之事么?”杨悦争辩道。
“那只不过是传说而矣,如何当真。”尉迟敬德摇头笑道。
“然而当今之世,平阳长公主不也曾带过兵?这个总不是传说。”杨悦不服气地说道。
“平阳长公主当日不过是从权之计,更况只是囤兵,并非行军作战,自然不同。”尉迟敬德并非泛泛之辈,虽然直率,却也是极聪明之人,说起道理来不呈多让,头头是道。
杨悦一时语结,只好拿眼去看李世民,唯有希望他能够破此一例。
李世民沉吟片刻,终是摇头说道:“朕为天下表率,更不能因私废公……”
杨悦气极,却也无可奈何。心中却又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终是英明之主,不会因私爱左右判断。
杨悦只好暗自叹息:古人作战怎会是这样,女人竟然不能上战场樊梨花、穆桂英这些巾帼英雄的传说,难道当真只是评书、传奇而矣。
春节在唐代叫做正元,或者元旦。官员、学校皆放假十日。举国狂欢。
正元过后,大军终于出动。李世勣在幽州,集结军队完毕,开始向辽东进发。
李世民也从洛阳正式开拔,北向幽州。
司徒长孙无忌暂摄侍中,吏部尚书杨师道为中书令,中书令岑文本为军中书记,另有愕国公尉迟敬德为左一马军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等一众武将随行。
特进萧瑀留守洛阳。
皇太子李治至定州监国。开府仪同三司高士廉暂摄太子太傅,与中书令马周、侍中刘洎、黄门侍郎褚遂良等一众文臣辅作皇太子。
李靖终因年迈,足疾突发。李靖虽然极力说无坊,李世民却不忍其劳顿,终是没有带他一同出征。
与此同时,太行山的山道上,一骑白马幽幽向西而行。白马上是一个白衣“少年”,一面走一面却忍不住回头向东眺望。
远处军旗烈烈、兵马飞腾。正是李世民北去幽州的军队。
在定州,杨悦与出征的军队分道。一路向西往五台山方向而去。
想起不能随军队出征,心下不由寂寂。
然而想到,很快便会到五台山,很快便能回到后世,却又有些兴奋。
第二百三十七章 无路可寻
烟花三月,柳新花开。
然而,五台山向有清凉之名,便是炎炎夏季也十分凉快。这冬季更是比别处长出一两个月,已是三月天气,山中依然没有一点春的气息。
不过,这并不能阻挡住香客的兴致。来来往往有不少人,拔山涉水到这里进香。
大孚灵鹫寺。
杨悦好容易推三阻四,阻止任何人跟随,独自一人来到这里。
抬头望向寺院匾额上的五个大字,有些激动。
低头去看一“龙”一“虎”殿前廊下的两个大字,激动更甚。
一年多前,不,应该是一千三百多年后,她与白艳灵曾经坐在这儿,对着这两个字猜测。
如今看到这个地方,竟有一种游子归乡的感觉。
从这里来,当然要从这里回去。说不定白艳灵等人还在这儿等着自己,说不定回去后,便会发现自己在这个时代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梦。
杨悦压抑不住兴奋,欣然走进寺院。院中古森参天,宝殿庄严,与当日一般无二。
“大孚灵鹫寺。原来出口在这里。”望着杨悦走进寺院,一个看上去只有三十几岁的道长低声言道。
“什么出口?”他的身边是一个十来岁的小童,一双大眼睛骨碌地转了几转,诧异地问道。
那道长却并未回答,似乎正想着心事,没有听到。
“师父。”小童见那道长沉吟不答,稚声唤道。
“这里即是灵鹫山,出口自然便在这里。”不知那道长到底在想什么事情,想得十分入迷,竟然没有听到小童的叫声,沉吟片刻,又低声咕哝起来。
小童更加不解,拽了拽道长的袖子,奇道:“师父,这儿是五台山,不是灵鹫山。”
那道长这才醒过神来,看了看小童,微微一笑,说道:“释教中传说如来佛祖住的灵鹫山上,这个地方与佛祖住的地方一模一样,因而印度僧人才会在此建寺修院。所以这座山又叫灵鹫山。”
“这座寺院也叫做灵鹫寺?”小童抬头望向牌匾,接口说道。他到是十分机灵,闻声知意。
只是他原本个子就小,头上又戴着一只大帽子,要完全仰起头才能看牌匾。
那道长头上也戴了一个相似的大帽子,这种帽子只有边沿,正中却是一个洞,刚好将发髻穿过去。
这道长小童,皆清风明月,生得一幅神仙模样。
“师父,咱们要不要跟进去看看?莫要一会儿走失了她的踪影。”小童见师父又抬头望着牌匾发愣,急着问道。
“既然到了这儿,自然要进去好好看一看才是。”道长笑了笑,向院内走去。
一路穿过院中佛殿、宝塔,杨悦无心欣赏,直奔寺院最高处的大雄宝殿。
不知何时,天色阴沉下来,若有若无的飘起了小雪。只是那雪十分细小,不及触地已化作了雨水,因而落到衣衫上,还以为是在下雨。
“我来这里的时候,好像也是这样的天气。”杨悦抬头淋着冰冷地雪水,心中激动更甚。
连大雄宝殿也与当日相似,竟然没有几个人游览。
“风雪送春归,风雨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杨悦禁不住恣意地放声大叫起来。
“师父,她在哪儿。”小童听到声音,咯咯笑着向道长说道。
道长捋了捋全颌下黑亮的胡须,点了点头。眯起眼望向高处的大雄宝殿。
杨悦就站在大雄宝殿前面,正要进去。
就在即将迈进大雄宝殿门槛的一刹那,杨悦禁不住回头。
一年多前,她从这里出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跟着杨夫人到了长安,又拜了杨贵妃为师,莫名其妙的成了隋国公主,又莫名其妙的被指认为弥勒佛,还差点成了“王…夫…人”……
往事如烟,历历在目。
在这个地方,有过许多欢笑,交了不少朋友。
然而这里终久不是自己的时代。
“再见了,大唐……”杨悦心中感慨万千,低声一一说道,“再见了,卫公;再见了,李世民;再见了,杨夫人;再见了,杨贵妃;再见了……李愔;再见了,豫之;再见了,洪道;再见了,裴炎;再见了,徐惠徐充容……”
等到所有能够想起的名字都说了一遍,杨悦不无遗憾地摇头说道:“可惜,一直没有见到过‘父亲’李二郎,也没能参加一场冷兵器时代的战争”
殿中几乎竟然看不到人。只有一个僧人坐在一只蒲团上打盹,那僧人面向释迦佛祖,看不到面目。
杨悦微微好笑,看来这和尚也是个懒和尚。
径直向西侧走去,正是弥勒佛像。杨悦友好的冲弥勒佛笑了笑,双手合什行了一礼。心道:“弥勒佛祖,可不是我硬要冒充你,是别人非要说我是你,罪过,罪过,千万别怪我。”
行完礼,向弥勒佛像后侧的楼梯转去。却不由愣住。
楼梯依旧,然而只有向上的楼梯,却无向下的楼梯。
杨悦记得清清楚楚,当时自己是顺着西侧的楼梯向下,进了一个地下佛堂。如今连楼梯都没有了,地下佛堂又会在哪里?
杨悦千算万算,竟然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呆立当场,张大嘴巴,一时回不过神来。
半晌,才“噫”了一声出来。
“楼梯去了哪里?佛堂去了哪里?”杨悦跺一跺脚,脚下噗噗之声,分明是实地。
“谁在跟我开玩笑?”杨悦急步退了出来,向大雄宝殿的另一侧转去。
另一侧是药师佛,佛像后来,跟西侧一样,只有向上的楼梯,根本没有向下去的楼梯。
“到底怎么会事儿?”杨悦颓然坐倒在地,不明所以。
沉吟片刻,杨悦跳起来,向殿外跑去,抬头看了殿眉上的大匾,“大雄宝殿”几个大字,金光灿灿,一点没错。
杨悦再次进殿,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四处搜寻,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向下走的楼梯。
“妈哎高的。”杨悦猛拍自己的脑门,却也不起作用。
“你在找什么。”突然,有人问道。
杨悦转头看时,却没有看到人。回头看了一眼半伏在蒲团上的打盹儿的僧人,不由暗奇。难不成是他在说话,说的是梦话?
梦
杨悦心头一震,此人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独自一人在此,说不定有些古怪。
“找路。”杨悦答道。
“什么路?”打盹儿和尚姿势未变,但杨悦却已听出,这句话的确出自此人。
“确切的说是一个楼梯。”杨悦沉吟片刻,说道。
“什么楼梯?”打盹僧人又问道。
“我记得以前,殿里有一个地下佛堂,从西面的楼梯口可以下去,却不知为何不见了。”杨悦想了想,言道。
“贫僧在此待了几十年,怎会从未见过什么地下佛堂。你若找佛堂,这殿里殿外到处都是,并不在地下。”打盹僧人继续说道。
“不是那此,就是这里。大雄宝殿下面有一处的佛堂。”杨悦摇头说道。
“胡闹”打盹僧人摇头说道,似是杨悦在白日说梦一般。
杨悦顾不许多,急忙问道:“难道你们将佛堂封死了,所以才会不见?”
打盹僧人却不再理她,依旧打盹入睡。
杨悦无奈,央求道:“万望‘师傅’行个方便。”
然而无论杨悦如何再说,那僧人便如真睡着一般,一动不动,不再理会杨悦。
杨悦气馁,正要转身向殿外走增,突然发现那僧人枕着的左手中抓着一根洞箫。不由心中一动。
难道他是“父亲”李二郎?
听说李二郎作了僧人,又称作“箫魔”,不是他还会有谁?
更况,自己从这个地方来,只有一个人知道。那人便是西天圣母杨夫人,而杨夫人与李二郎乃是一对纠结夫妻。莫非杨夫人早已算定自己会到这里,让李二郎到这儿等着自己?
第二百三十八章 出口(上)
“请问师父可是姓李?”杨悦向前几步,惊喜地问道。
那僧人听到,身驱一震,没有说话,只猛然间坐直了身子。
从背影可以看到此人身材极是高大。
虽然那僧人极力控制着自己,杨悦却早已发现他的异样。
见他一直不敢回头,便干脆转到他的前面,看到他已是泪流满面,心下不由一阵狂喜,颤声问道:“你……可是卫公的二公子李二郎?”
那僧人始才缓缓点头。
“父亲”杨悦万分激动。
虽然李二郎并非她的父亲,但李二郎的箫声自始便在暗中保护她。圣城之时,更是对她父爱真情流露。然而,她却连面都不曾见到过,心中甚是遗憾。没想到竟然遇到。
“好孩子。”李二郎见杨悦行礼,忙一把扶住她,哽咽着叫道。
二人不由泪眼相看泪眼,唏嘘半晌。
“在圣城之时,父亲为何不声不响地独自去了?”杨悦问道。
“因为有些事情要办,所以提前走了。”李二郎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古怪。
“我还以为母亲故意不让父亲见我。”杨悦笑道。
“傻孩子,她怎会要拦着你见父亲……”李二郎诧异地摇头说道。
杨悦摇了摇头,却说不出所以然来。不过,在圣城之时,杨悦凭直觉觉得西天圣母似乎不想让她见到“李二郎”。
杨悦并非“李二郎”的女儿,却被西天圣母硬说成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