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七星彩_明月珰-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不是我知道这揽月斋以前是什么模样,乍一走进来肯定瞧不出它会是间密室。”南桂感叹。
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梅灯辉映,纪澄靠在懒人架上开始翻账本,偶尔咳嗽两声,说明病还没有完全养好,川贝蒸雪梨都不知吃了多少去了,枇杷膏也用了好几罐,总不见断根。
南桂有些瞧不懂纪澄怎么不歇息反而还四处折腾。
纪澄这就是闲不住的命,卧在床上只觉得一身都酸疼,看看账本,再处理一下晋地来往的信笺,她心里反而安稳些。
凌子云的回信已到,信里全是关切之意,从小时候开始,就是纪澄让他往东,他就不会往西,这一次这样大的事情,凌子云也是一口就应了下来。不过他家中当家的还是他的父亲,所以凌子云做事情总难免束手束脚,凌父的意思是不会阻挡纪家吃下谭家、陈家的生意,但是现阶段只能观望。
这已经是纪澄能想到的最好的局面的。谭家和陈家占着晋地八成军械的生意,已经经营了好十来年,纪家这样的后起之秀想要吃下谭家和陈家不次于痴人说梦,凌家若是不义,反手将纪家卖了,纪家就会有灭顶之灾,如今凌父同意观望,想来凌子云没少说纪家的好话。
当然,这桩若是生意成了,凌家也会有大赚,谁都不想屈居人下,所以凌父才会给纪家面子。
得了凌子云的信,纪澄正想找沈彻,没想到两人似乎心有灵犀,她才搁下信,门外就响起了摇铃。
沈彻的眼睛先朝四周打量了一番,这才落到纪澄的脸上,“脸色如此憔悴怎么还来?”
“闲不住。”纪澄应了一句,带着病气去哪里都怕过了病气给别人,这里反而成了纪澄的安乐窝了。
沈彻笑了笑,撩起袍子在纪澄对面坐下,“把手伸出来。”
纪澄依言伸手,略带好奇地问:“彻表哥这岐黄之术是从哪里学的啊?”在南苑回京的途中沈彻还给纪澄摸过一次脉,开了药方,纪澄就是按着他给的药方拣的药,效果吃了还不错,不过这些时日沈彻又不见人影,纪澄便只能吃沈芫口中宋大夫的药,病根一直没断。
沈彻的指尖搭在纪澄的手腕上,仔细端量了一下她的脸色,“把舌头伸出来看看。”
纪澄又依言吐出舌头,沈彻换了一只手切脉,也不给纪澄讲医理,直接就提笔开起药方来。
纪澄以手托着下巴看着飞速走笔的沈彻,心想这人严肃的时候还真有点儿得道名医的意思,在雪夜图中甚至还沾染上了一点儿仙气,若是眉毛再变白了,那就可以飞天了。
沈彻写好方子递给纪澄,纪澄拿过来看了看,并没什么不妥,小心翼翼地收到了一旁,“彻表哥给我诊脉的时候好似和其他大夫不同,我觉得好像有一股子气钻入了血脉似的。”
“这是我师傅的绝学,以气诊脉,不仅腠理可察,肌肤、脾胃皆可察。”沈彻道。
说得如此天花乱坠,纪澄也只是将信将疑,她其实更感兴趣的是沈彻这样的国公府公子怎么会拜师学岐黄之术?
沈彻像是能听到纪澄心里的话似的,答曰:“不过是兴趣而已。”只是他虽只是出于兴趣,却已经可以让这天下绝大部分习医之人汗颜了。沈彻练的是天下第一的武功,拜师学岐黄之术时自然拜的也是这天下最有名的神医。
但纪澄没往那神医的名头上去想,毕竟那位老人家传说里已经驾鹤西去了。
“这药你先吃两副,过几日我再给你诊脉。”沈彻道。
纪澄本待拒绝,又听沈彻道:“你这次已经算是极走运的,下次算计人除非万不得已不要用苦肉计,若非你身体底子还算不错,仅这一次就能减你寿数十年。”
这么夸张?纪澄笑道:“自然是极走运的,还多亏了表哥肯给我诊脉。”
沈彻想了想,“若你肯脱衣裳让我给你扎针,你的病还能好得快些。”
纪澄连忙摇头,“病去本就如抽丝,凡事欲速则不达,慢点儿也无妨。”
沈彻冷哧了一声,“凌家可有回信了?”
纪澄点了点头,“凌伯父只答应不插手,凌家那么大一家人,他不能没有顾忌,等瞧见我们这边上手了,他肯定会帮我们的。”
沈彻没有置评,转而道:“收到密探来信,谭家年前会有一批军械卖给焉耆,我会让人在半道劫了,绝不能让焉耆国得到那么多的军械,否则西域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不过焉耆在和龟兹的乐泊堡之战中惨败,为了不让他一蹶不振,军械还是要给的,你可以通过凌家的关系,承担两成的军械运输。这样大批的军械,你们素来不会走同一条路的,到时候我给你路线,保你无事,至于能不能让焉耆以后只信任你纪家而对谭、陈两家失望,就得看你们自己的本事了。”
“好。”纪澄应道,忽然又想起往事,“四年前谭家和陈家也有过一次惨重的损失,伤了些元气,否则也不会同意让我们纪家插手军械生意,想来那一次也是彻表哥的手笔么?”
“你想暗示什么?”沈彻不答反问。
纪澄其实已经不是在暗示了。这些日子以来她想过很多问题,沈彻的年纪虽然比纪澄大上了好几岁,但就他如今处的这个位置来说,可谓是太年轻了。
纪澄想着沈彻在晋地军械这件事上之所以畏手畏脚,很可能是羽翼未丰,不然早就可以将谭家、陈家一起端了,之后再培养他自己的势力岂非更妥当?
纪澄也想着可能是沈彻的上峰因为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动谭家和陈家,所以才要如此迂回。但今日她既然猜到了四年前的事情是沈彻做的,那当初沈彻应该就有对付谭家的本事了,为何后来却不了了之?
“我没暗示什么,彻表哥也说过,像我这样的聪明人,如果不能知道前因后果,做起事来很容易出岔子。”纪澄道。
沈彻笑出声,“难怪圣人都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则不逊远则怨。”沈彻往纪澄探了探身,“你难道不觉得后面这句话圣人说的就是你?”
天然几并不大,刚才沈彻给她诊脉的时候,纪澄就已经觉得太过亲近了,这会儿他探过身来,鼻息间的松檀之香几乎都喷在纪澄脸上了,她少不得往后仰了仰身,撇开脸去,耳根泛红,败下阵来。
幸亏沈彻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反而是坐直了身子正色道:“阿澄这样聪明,早就想通到了其中的关窍吧?”
纪澄当然是想到了关窍。谭家、陈家的军械生意很红火,不可能一点儿风声都不走漏的,朝中也曾经派过御史大人到晋地查访,但不管是明着敲锣打鼓来的那位乔御史,还是微服私访的那位朱御史,都没活着升官发财。一位是来的半道儿就死了,另一位是刚离开晋地就被杀了。至于是谁杀的,至今都还是悬而未决的疑案。
可是在纪澄看来这根本就是不是什么疑案,杀人者是那么的明显。可朝廷为什么就是处置不了晋中豪富?那一定是有一手遮天的人在作保。
大秦所有的国事都决之于政事堂,只有政事堂内的大佬才可能保得下谭家和陈家。
但是纪澄却无法得知是谁,她的身份实在是太低了。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纪澄时时刻刻都在等待和准备,看准时机她或者全身而退,或者由此上位。
纪澄想知道沈彻的对手是谁,但也知道沈彻不会傻到告诉她的。
“我知道表哥行事也有自己的艰难之处,不过只要是为国为民的事情,我一定会帮表哥的。”纪澄表忠心道。
“花言巧语,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沈彻讽刺道。沈彻知道纪澄一直都有二心,不过他并没放在心上,若是纪澄真的聪明就该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这商人跟青楼的女史没什么区别,都是驱利而往的。
纪澄不再同沈彻耍花腔,其实刚才沈彻已经算是回答她了,他在朝中的确有政敌,靖世军也不是无敌的,而国之重器依旧是握在政事堂,而非只负责探察情报的靖世军手里。
“表哥既然有心盘下晋地军械这一块,那也应该知道,军械所依赖的就是矿山。晋地周遭产铁,明面上铁矿虽然归于朝廷,但正是因为谭家和陈家有本事将国有矿山据为己有,才有了他们的独大。”纪澄道,“若我们不能拿到矿山,想遏制谭家和陈家就是空谈。”
沈彻道:“当初王淑妃怀孕的时候,皇上就已经默认晋地会是大皇子的封地,一切矿藏自然也就默认归于大皇子。皇子年幼,而皇上龙体欠安,矿山的收益皇上算作是默认给了王家,就是想扶持王家保护大皇子,万一皇上有什么不测,王家能护着大皇子而同诸亲王府抗衡。”
纪澄这才知道王家为何在京师会那般嚣张了,简直可以说是横着走路。也无怪乎沈彻动不了晋地的铁矿权了。
本是国之矿山,却被皇帝当做了私产默认地给了大臣,而这些大臣又为了自己的私利背叛了大秦,将兵器送到西域人的手里,反过来再打大秦,想想还真是可笑,始作俑者却是皇帝本人。
“若是皇上知道王家将铁矿所产之军械卖给西域人,难道还扳不倒王家吗?”纪澄问。
“王家并没有参与此事。他们只负责收银子而已,这里头能攫取利益的不止是王家,暂时还不宜动他们的大饼,若是引起反扑,反而得不偿失。若真报上去,推出来顶罪的也只是谭家和陈家,后面还会有其他李家、张家,但绝对不会是你们纪家。”沈彻道。
纪澄低头沉默,她不信沈彻没有办法,他可是皇帝的亲侄儿,听他的意思还备受宠信,沈彻明明可以正大光明地打击王家,他只是不愿意而已,可他为何不愿意?
纪澄想了半日还是问出了疑问。
沈彻轻笑道:“你倒是看得起我。”
纪澄忙地辩解,“以彻表哥这算计人心的本事,我想便真是很棘手的事情,也没有你解决不了的。端看你愿意不愿意而已。”
沈彻从旁边的茶桶里取出温柔的茶壶倒了一杯茶水,皱着眉头饮下去,“你真是浪费茶叶。”
纪澄也学过煮茶、烹茶,还会认茶辩水,可她骨子里并不是那样风雅的人,不过是这几年逼出来的而已,茶水于她而言就饥渴之物,费神煮茶就是浪费时间。这一点看来,她和楚镇倒还真是有点儿配。
“原本看你这雪夜揽月图还有些意境,你这茶水却是焚琴煮鹤了。”沈彻道。
出身决定了一个人的许多习性,比如纪澄觉得无所谓的事情,沈彻却不能将就。纪澄看着他起身出去,过得片刻便有仆从送了煮茶的莲花风炉并铫子进来,另有沈彻惯用的茶具等物件也一并送了进来。
既然要煮茶,自然就是要长谈了。
既是长谈,端端正正地跪坐着实在难受,反正纪澄在沈彻面前已经毫无形象可言,说句难听的话,只怕她一天如几次厕都能被身边的探子报给他,是以纪澄也并没有端着,懒懒地往后靠在懒人架上,一头青丝坠在雪白的毯子上,反射梅灯的光而显出缎子般的光泽来,叫人忍不住就想伸手摸一摸。
沈彻的眼神在纪澄的发端流连片刻,这才重新挪回手中的竹勺里,缓缓从刚才搬入的雕鱼戏莲的古旧石缸里舀水煮茶。
“这水用的是旧年的雪水,用竹管和细沙滤过之后,才不算负了好茶。”沈彻缓声道。
他的声音很好听,像夜色里润石的清泉,不是泠泠作响的脆色,而是浑厚低醇无声的润泽。
纪澄是吃人的嘴软,喝人的自然也嘴软,沈彻煮茶的时候不仅不算讨厌,简直就让人看得不想眨眼睛。他的姿势没有做作之态,随意而为,诗意茶意就从他的袖口、指尖流露了出来,写意风流。可比纪澄学的那套煮茶之法自然、妙然了许多。
沈彻身上没有穿冬日的锦袄和毛皮,纪澄想起来她最近见了他好几次,他都不过仅仅只穿了件薄薄的夹袍,衬得人跟雪里云松一般清隽,纪澄难免会想,这人可真是爱美。
不过沈彻的确受老天眷顾,着深色则端凝肃峻,清简高朗,衣浅色则俊逸出尘,灼然玉举,只是看着就让人享受。
纪澄觉得可能是自己盯着他看太久了,以致于很是取悦了这位喜好风流的表哥,她居然听见沈彻说,“我有一处竹居,临溪,初春和夏日在那里煮茶别有意趣,开春我们可以去坐坐。”
纪澄简直是受宠若惊了,但好歹她还算练出了一身宠辱不惊的姿态来,只轻启朱唇道了声“好啊。”
美人如是,轻衣斜卧,皓腕赛雪,朱唇绽樱。
纪澄因在病中,不喜妆扮,本就是深夜来此,更没有贴花钿的必要,连满头青丝也只是一柄玉梳别住。人虽然因为病憔悴了一点,可依然当得起“却嫌脂粉污染颜色”的美来。
如此美人,映在人的眼睛里就已经自成一道风景,再被沈彻挪到了他山间竹居中,美人如雪,碧树蕴翳,便是名画也难写其意,所以才倏尔大方地提出了邀请。
不过纪澄是俗人,很快就开始催促沈彻继续刚才的话题,她可不能在这儿待到天亮,她还得回小跨院呢。
沈彻看着纪澄那因袖口滑落而露出的手腕,细得只有孩童大小,肌肤欺霜赛雪,上有细微红痕,应该是上次摔马时留下的,白璧微瑕,在沈芫看来是遗憾,可落在某人的眼里,却更想再为她添上指痕红印。
沈彻撇开眼,闭目养了养神,果然多见纪澄的好处令人受益匪浅。
第102章 无人傻
纪澄等了半晌,等得眼皮都快抬不起来,听见水沸,才见沈彻有所动静,开始煮茶。
“你刚才说得对,我的确可以和王家大闹一场,最后也有自信可以好好收尾。但是如果这样做,却是下下策。”沈彻道。
听见这些,纪澄一下就来了兴致,再也不打瞌睡了,可见她天生就是个俗人。
“为何是下策呢?”纪澄追问。
沈彻用沸水浇了浇茶杯,轻缓有致地道:“若是在皇上年轻的时候这样大动一场可能有所助益,但如今皇上已经年迈,身体也不好,病中之人最怕什么?”
“最怕闹腾。”纪澄一下就明白了沈彻的意思。虽然这件事闹出了沈彻是有理的,可在皇帝眼里,只怕会各打一巴掌,难免会觉得沈彻是没事儿找事儿,让他不得安宁。况且这件事还事关皇嗣,就敏感了许多。
沈彻看纪澄的神色就知道她想明白了,“我不喜欢做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事情。而且这件事闹出去,皇上面子上也不好受。”
刚才纪澄就想过了,这件事建平帝乃始作俑者,闹出去他自然是颜面无光的,很多人为了所谓的颜面,很容易抛弃是非曲直的。
而纪澄这厢觉得沈彻太可怕了,如此年轻就如此会揣摩人心,且还不骄不躁,藏匿时就如毒蛇,捕猎时却如花豹。
“而且这件事便是成了,皇上也不怪罪我,后果也不一定就好。”沈彻继续道。
“为什么?”纪澄就像个无知的孩童般想从沈彻身上汲取更多的智慧。
“多的我不便告诉你,你只需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平衡西域局势。晋地的军械是把双刃剑,可以伤敌也能自伤。如果西域一旦被统一,举兵东进,大秦就难安了。”沈彻道。
纪澄闻言一下就想起了驻守西北的土皇帝,沈彻的二叔——忠毅伯沈秀,如果西域之国东进,沈家不是更能揽权么?
沈彻摇了摇头,“换你做皇帝,可敢将那么多兵权都放在我二叔手里?”
纪澄摇了摇头。
“如今朝中老将凋零,年轻的将领又没经历过战争的洗练,大秦便是赢了这一仗,也再无今日的辉煌了,而且北边胡奴也一直在看着大秦,前有狼后有虎,我二叔分身无术,不可能两头作战,天下从此恐无宁日了。”沈彻道。
纪澄没有像沈彻看得那么远,是因为她从来就没有站在高处过,今日被沈彻这么一分析,顿时心里如醍醐灌顶吧清醒透亮了。
“所以你才要控制晋地的军械,那是西域能从我大秦买军械的唯一出口,你控制了这条线就能影响西域的局势。”纪澄才明白,沈彻盘算的这一局有多大,那是为了整个的控制西域诸国,而且还要兵不血刃。
“是,而我接手靖世军的时间并不太长,费了很多功夫才收拢了所有人,到今日才算能空出手来安排晋地的事情。”沈彻道。
沈彻说得轻松,可纪澄心里却有惊涛骇浪,是她自己小见了,以为沈彻这般年轻上头肯定还有人,但听他话里的意思,他就是靖世军的话事人,虽然纪澄并不了解靖世军,但是沈彻这么年轻想要服众肯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
如此纪澄的某些小算盘可就打不转咯。
“那其实彻表哥不愿意动王家的肥肉,多少也是怕皇上不豫,大皇子登基之后清算是吗?”纪澄又问,她一心想弄明白沈彻会不会支持王淑妃的儿子。
沈彻道:“靖世军的可怕皇上也知道,他是不会允许靖世军插手皇嗣之事的,朝中也有大臣,早就提出要废掉靖世军,如今两方都在博弈,所以在晋地的事情,靖世军并不能明着出手。晋地的铁矿之事,就得靠你们纪家还有凌家去周旋了。我说过财力你不用担心,也不要计较给了那些人什么,总有一天会让他们把吃进去的东西都吐出来的。晋地郡守和谭家、陈家也不是铸铁一块。”
沈彻既然已经点拨到了这个份上,纪澄当然知道该怎么做了。少不得还得再费力说服凌伯父才好。
“那彻表哥能否将靖世军掌握的袁郡守的消息告知我,还有谭家、陈家的,让我看看能从哪个地方着手。”纪澄道。
“等你病好了,就给你送过来。也不急在这几日。”沈彻饮了一口茶,端给纪澄的却是白水。
纪澄愣了愣。
“你还在病中,不宜饮茶,我在给你的药方里还加了安神的,年纪轻轻的就不能安睡,再美的皮囊,过不了几年也就坏了。”沈彻道。
纪澄讷讷,想不到自己在沈彻心里居然还算个美皮囊。
用了沈彻的药方之后,纪澄的睡眠的确好了许多,睡得好脸色也就好起来,咳嗽也好得七七八八的了,否则每次人前咳嗽,都觉得有些惹人厌的感觉。
这日纪澄终于又可以去学堂了,见了苏筠,自然要说声恭喜,那李值纪澄虽然没什么印象,但能入老太天的眼,又可以让苏筠点头,想来是极不错的。
不过苏筠对纪澄倒是爱理不理的,她这样的人原本就是有什么也该藏在心里,纪澄微微有些诧异,她本来以为苏筠是自愿的。
纪澄拿眼去巧沈芫,沈芫将她拉到一边,“这些日子筠妹妹都有些不太开怀。”
纪澄没有追问原因,总不过就是未得心头好而已。
沈芫叹息一声,升米恩斗米仇的,她也知道苏筠那点子心意,可是安和公主不点头,便是老太太也不能越过公主给沈彻定亲,这会儿她见苏筠倒似对着老太太都有些埋怨之意,这让沈芫少不得有些难受。
苏筠原本是心高气傲的凤凰,到了京师来她的才貌也是顶尖的,原本以为可以大出风头,结果京师的水太深,和她的预期差了太多,而沈彻对她的一片痴情又没有回应,苏筠心里自然不好受。
纪澄低声道:“过几日等筠姐姐心里转过弯来就好了。”
“但愿吧。”沈芫道,“听说她要回苏州去待嫁,咱们相处了这许久,还真是有些舍不得。”
“啊?”纪澄小小吃了一惊,“这么快就要回苏州吗?”
“老祖宗开口留了苏老夫人,不过最迟翻了年她们就要坐船南下了,总不能在咱们家里出嫁吧?”沈芫道。
纪澄点点头,“不过也算不得什么,筠姐姐总是要嫁到京城来的,今后见面的日子还长着呢。”
连先生讲过课之后,又挨个考察了一下学生的功课,纪澄虽然缺了不少堂,但功课一点没有落下,连先生好不的夸赞了几句。
苏筠听了难免闷闷,只觉得连先生有些偏心。她在京师这么久,也有了些闺中好友,时常听她们问及纪澄,总说是因为连先生在外时常提起这位女学生,夸赞不绝。
连先生这些年在京师的名声日盛,乃是京师诗会雅集的常客,还时常被请去做评判,得她赞誉,已经有许多人在提及纪澄时第一时间都不会想起她是商户女,而是连先生的女弟子了。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地就改变了人的看法。
苏筠侧头看了看纪澄白里透粉的脸颊,莹润得弹指可破,也难怪二公子会对她别加青眼,只不过纪澄也没什么可得意的,以她的出身更不可能嫁入沈家了。
一时苏筠也难免会想,老太太既然看不上自己做她的孙儿媳妇,平日里对自己那么好又算什么?反而害得她情思深陷。
苏筠这就算是入了迷障了。其实也怪不得她,这女人嫁男人是一辈子的事情,同男人奋力做官也是一般的道理,这是他们改变一生命运的唯一路子,为着做官自古不知道有多少人堕入过魔障,而女子若要改变现有的地位,基本也就只有嫁人一途,这会儿骤然受挫,任苏筠多透亮的心性也难免迷障。
从南苑回京之后,这鬼天气就见天儿的下雪,于穷苦人来说自然是雪上加霜,不知冻死多少贫民,老太太还特地出了私房银子,叫人在城郊开了粥铺施粥,也不独老太太如此,京里但凡有头脸的勋贵素日都是这般做的。
而于富贵之人来说,却是“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又是“妆点万家清景,普绽琼花鲜丽”,正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再炙点儿鹿肉,真真是赛神仙。
中午下了学堂,沈荨和沈萃就闹着要烤肉,这阖府上下都知道,论起烤肉的手艺,还得数九里院的羽衣,别看这羽衣生得相貌一般,但手艺着实了得,否则也轮不到她候补入九里院里去伺候。
向九里院要人这项任务自然是当仁不让地落在了沈荨头上。
哪知沈荨却一脸为难地道:“每回吃了烤肉我嘴角就要长热疮,二哥都不许我吃的。”其实这也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因为沈荨惯会使唤人,在九里院时就跟强盗一样,见着好的就往她院子里搬,闹得沈彻忍无可忍,九里院他不在的时候等闲都不放沈荨进去。
苏筠那眼尾扫了扫纪澄,冲着沈荨笑道:“荨妹妹,我教你个巧,你若是能拉了你澄姐姐一道去,肯定能事半功倍。”
这话一出,当场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齐刷刷地往纪澄看去。
苏筠暗示得太明显,而众人又从没察觉到纪澄和沈彻能有什么,所以才这么惊讶。
纪澄自己则很诧异地看着苏筠,她那语气里的酸意真是挡也挡不住,若放在以往纪澄自然是坦坦荡荡的,可现在说不得她和沈彻之间的确有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她沉默了片刻仔细思考究竟什么地方让苏筠察觉到了不妥。
可纪澄实在想不出来,只好作罢,这会儿也就只能装傻地看向苏筠,“为什么我去就事半功倍?”
苏筠也意识到自己失言了,暗自懊恼,笑着找补道:“澄妹妹素来周到,同谁都玩得好,咱们这些人里就数你人缘最好,你去了羽衣怎么也会给你面子的。”
这话真是越说越不像样子了,纪澄在仆从中人缘的确不错,谁让她有银子呢。府里的主子闻不惯铜臭味,可仆从却都还指望着月银养家娶媳妇,他们闻着银子香,自然最给纪澄的面子。
纪澄也不点破苏筠的话,哪怕苏筠这样针对她,于纪澄而言也不过只是小摩擦,不值得气恼,今后大家还是要彼此应酬的,总要留一丝余地,“那好,我和荨妹妹一同去,看看我这人缘到底管用不管用。”
纪澄和沈荨一走,沈芫就拉了苏筠到旁边数落,“筠妹妹,你最近是怎么了?说话做事都不如以前和气了,亏得澄妹妹脾气好,换个人早跟你翻脸了。”
苏筠低头不语,心想着翻脸就翻脸呗,纪澄惯会忽悠人,哄得沈芫也是一心向着她,连那最狠心的人对着她时也是有说有笑的,不像对自己总是冷冷淡淡的,她到底是哪里不如纪澄啊?
沈芫叹息一声,也知道苏筠那点子心思,大约就是“既生瑜,何生亮”吧。“你何苦刺澄妹妹呢,反而显得自己狭隘了。她出身不如咱们,本来心里就没底,所以做人自然只能和气,你我若是强硬点儿,下头人只有服帖的分,可她呢?那些刺头儿可会给她面子?她使银子那也是没办法。”
苏筠抬头看着沈芫,也知道她说的是大实话,可有的人天生就像是对头一样,她和纪澄几乎是同时到的沈家,又生得一般的好,下头人时常拿她两个作比较。沈芫她们是不知道,可苏筠却听见好几次那些人议论她和纪澄的。
每一次下头人都说纪澄宽厚又大方,每回她屋里的丫头去厨房点吃食时,都会打赏铜钱,说起苏筠来时就没什么好话了,总不出小气之类的话。还有编排她和纪澄的穿衣打扮的,虽然纪澄向来打扮得都很清爽,可但凡是她用的,每一件都是精品,苏筠的很多首饰都是上京之前旧物翻新的,这沈家的仆从眼睛多尖呐,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们瞧不出底细的。
如此种种都将苏筠气得心都绞痛,便是苏家还没没落之前,那也是清流人家,诗书传世,使唤银子上头的确不像纪澄那样称心如意。可便是这样苏筠也都还是没和纪澄闹生分,苏筠也不在乎这些,但老太太说的话她就没法不在乎了。
上次在素玉山,苏筠一路都跟着老太太一起的,午晌休息时,她就睡在庵里的厢房里。那厢房和老太太住的厢房虽然用墙隔了,但横梁之上却是相通的,所以那边说话,苏筠也能听到一二。
那日苏筠睡得并不安稳,听见隔壁老太太身边的曹嬷嬷问,“我瞧着筠姑娘似乎不太乐意李家的亲事,按说老太太你将筠姑娘留在府里,又为了她的亲事操心这个操心那个,就是想拉拔一下娘家人,筠姑娘才貌人品都没得说,怎么不将筠姑娘就长长久久地留在咱们府里呢?”
苏老夫人知道曹嬷嬷是老太太身边第一人,在她身上没少下功夫,曹嬷嬷也本着对主子没什么不利的心思,总是帮苏筠说话。
苏筠听见曹嬷嬷的话时,心里顿时一紧,简直连呼吸都不敢了,只一手抓着自己的衣襟侧耳去听。
老太太没接腔,只听曹嬷嬷又说,“你老人家向来不是看中家世的人,你也瞧得出筠姑娘的那点心思,怎么不肯成全了她呢?”
老太太这才道:“阿彻的亲事我做不了主,他自己就是个主意大的,安和也未必能管得了他,至于筠丫头,品貌自然是没得挑,只是我看她不是那容得人的,若是说给了阿彻,今后必定成一对怨侣,何苦来哉。”
老太太的确看得很通透,若是苏筠嫁给了沈彻,哪里容得下他外头那些个莺莺燕燕,只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