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孕连连-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尔后,平安贤者又道:“若你的大度,能一直延续下去。当你长大后,你会发现,虽然,这一起寻龙脉,再是归还一事。于你寿数有碍,却也是为你的命格,更添了天眷与功德。”
“福祸相依吗?”
赵箓小脸蛋上,露出了真正的笑容来。
与平安贤者的谈话,并没有让赵箓变得如何的忐忑不安。
因为,赵箓在蓬莱仙门里,逗留的时间并不久。只是区区的三五日后,赵箓便是坐上了海船,同蓬莱仙门的地藏殿的一位大师,一同回返了封县城。
那位大师的法号,叫了智。
顺风顺水,待赵箓回到了封县城时,已经是九月。
九月啊,是一年最好的时节。
在这个时节里,赵箓回了他的家中。
对于长子的归来,赵家是上下都欢欢喜喜。
“瘦了,黑了。”杜明月望着长子,仔细打量了后,这般呢喃道。
话落,她又是忍不住抱住了长子,在赵箓的耳边呢喃道:“娘的箓哥儿真回来了,娘不是做梦啊。”
多少午夜梦回里,杜明月都见着长子归来。却是梦醒后,全是虚妄。
这一回,真是感受到了怀中的儿子,杜明月是喜泣而泪。
“大哥,你回来了,真好。”赵简欢呼道。
赵策站了旁边,也是眼神里全是高兴。
就是坐了上首的赵子殷,表面没说了什么,那眼里啊,也全是欣慰之色。
唯有一人,是那个跺脚挠腮,好不痛快的模样。这个小不点嘛,就是赵家的四子箐哥儿。
还有两月余,就满两岁的箐哥儿,当然是不认识了他的大哥赵箓是根的葱儿。而且,作为家中的幼子,爹娘的掌中宝啊。突然来个争宠的哥哥哒,箐哥儿满脸的愤愤不平色。
第121章
“爹,抱。”
亲娘抱了黑揪揪的哥哥; 箐哥儿昂了小脑袋; 就扒着亲爹的裤腿要抱抱了。
赵子殷因为庶子出身,小时候缺爱啊。所以; 他倒不会在平日里表现了什么严父之色。嗯; 除了面对儿子们的学业时; 赵子殷是黑了脸外。
在平常; 赵子殷对待儿子们时; 也是慈父脸的。
这不; 箐哥儿就敢跟亲爹表现了赖皮的小性子。这发发小脾气什么的,那是胆儿肥肥的。
“抱; 抱。”
在亲爹真抱起了时,箐哥儿不忘记对黑揪揪的哥哥,陌生没印象的哥哥示威的唤了两声。那等傲娇的小模样,倒是逗乐了赵箓。一时间,也是把堂屋里的那点子伤感; 给冲得一干二净。
“爹,娘,四弟是不忘记我吧?”
赵箓笑问道。
有长子这话,杜明月忙是对小儿子招了招手; 笑道:“箐哥儿; 这是你大哥。”
“快,唤一声大哥。”
亲娘这么说了,箐哥儿却是昂起了小脖子; 嘴里哼哼了两声。大哥两个字,就是不叫出来。这让杜明月这个管儿子的亲娘啊,好不尴尬。
“臭小子。”杜明月嘀咕了三个字。
倒是赵子殷伸手,拍了拍小儿子的小屁屁,说道:“箐哥儿,叫大哥。”
“没礼貌的孩子,爹可不抱了。”
一听亲爹的话,箐哥儿是伸出两只小胳膊,搂紧了亲爹的脖颈。然后,望着黑揪揪的哥哥,撅起小嘴巴,挺不开心的叫了一声“大哥”。
赵箓倒不在意,笑着应了。
然后,赵箓才是又郑重的给爹娘叩了一个大礼,道:“儿子归来了,让爹娘在家担心了。”
见着长子这般行大礼,赵子殷忙把小儿子搁在了地上,然后,起身扶起了长子。赵子殷道:“箓哥儿,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箓哥儿,自家人。你哪用给爹娘用这般大的礼。你在海外,吃多了苦头……”杜明月在旁边,也是劝了话。
“儿子不在家,久久才归来,给爹娘行一个大礼。你们受得起。”
赵箓望着近前的爹娘,神色也是激动的说道。
“大哥。”
赵家的二哥儿赵策、三哥儿赵简,此时是上前,给兄长拱手,福了一个礼。
“二弟,三弟,这些日子你们在家,不知道功课进步可多?”赵箓对着弟弟们时,是笑得挺和善啊。
待得赵策、赵简都回了话后,赵箓才是望着在爹身旁边的四弟,走上前,掏出了怀中的一个海螺,于嘴边吹响后。又是将海螺递给了四弟,笑道:“大哥带回来的小玩意,给四弟你玩儿。”
有了小玩物,赵箐那是笑得露出了小米牙,这回唤大哥时,就是唤得欢喜了。
给了四弟礼物,赵箓自然没有忘记了,也是给爹娘和其它两个兄弟,也是带了礼物的。
一一给家人们赠了礼物,赵箓就是沐浴一翻,歇了一个觉,算是去去乏气。
待晚间,家人用了晚饭后。
赵子殷才是唤了长子,父子二人去书房里谈事。
赵箓也就是详细的给亲爹讲了,他此去一行的经历。
从长子嘴里,听得那般的危险历程,赵子殷嘴里虽然勉励了儿子。那心里嘛,却是不好受的。毕竟,长子一个小小少年郎,却是要冒着生命危险啊,去海国干大事。
赵子殷这亲爹,觉得自个儿失职。
“爹,我回来了,往后,自然就是无碍了。”赵箓倒真是不在意,性子豁达的。
却不想,赵子殷却是说道:“你不知道,你此去海外,却是错了你长姐的出嫁。爹为你姐遗憾,也为你遗憾啊。”
“姐姐嫁去了米家,将来,我再去米家看望姐姐便是。”
赵箓倒觉得也没什么,长姐在米家好好的过日子。真是想念了,去探亲就成。
父子二人在书房聊了许久,赵箓告诉亲爹,过几日,我将去青泉寺,了龙脉最后的因果。对此,赵子殷除了同意,也是无二话。
在家歇了两天,跟小伙伴们加深一下感觉。赵箓再是陪着弟弟们玩儿的狂了些时候。
这不,三个弟弟和小伙伴们,对待赵箓的态度也是自如了起来。
青泉山,青泉寺。
这新住持了寂大师,与赵箓是一路同行,从蓬莱仙门到了封县城的。所以,二人算是旧识了。于是,赵箓到了青泉寺小住,等待了蓬莱仙门布局的法阵,合乎了天时,这一小段时日嘛,赵箓是住得颇舒心。
九月九,重阳节。
天下了一场小雨。
这是天成四年,英德郡下得第一场雨。
这一场雨下来,虽然是晚了些,不过,郡内的官员乡绅也罢,还是普通的百姓也罢,还都是欢喜的。
对于赵子殷而言,更是心头的一块大石,更是落了地。
赵箓没有归家,他还在青泉里休养。因为,那一场法阵归还郡里龙脉的牵引之时,他受了重创。
以赵箓的小身板,在青泉寺里,有修行者炼制的丹药迷补了根基,也是好事。至少,赵箓没有拒绝了寂大师的善意。
更何况,赵箓也不想,让家人见到了他惨白的面色。
那样的话,不是明晃晃的告诉了家人,他做的事情,对自身危害甚大嘛。
“空谷寂寥色,小庙食香火。”
“凡俗两隔离,黄花夕阳后。”
一个书生在念着一首诗,是赵箓从后山的山巅处下来时,于凉亭处听到的。
耳里听得这声音,赵箓摇摇头,便是准备离开了。因为,这诗太愁了,不合着赵箓的心声。这不,赵箓不准备打扰了这酸书生的兴致。
人嘛,都有自个儿的喜好。
赵箓不喜,不意味着,他就要别人也不喜。
“少年,你从山顶下来?”
赵箓不打扰别人,别人却是拦路问了话。
“是啊,请问有何事?”赵箓平静的问道。
“只是觉得你很面善,像一个故人。”书生说话时,眼神里有些追忆的神色。
“哦……”赵箓拖了一个尾音。
“在下姓赵,名菩。”书生赵菩介绍了自己后,笑问道:“少年,你的姓名叫什么?”
“我与你同姓,我也姓赵。”
赵箓介绍了自己,笑道:“名箓。”
“赵箓……”念了这个名字后,赵菩脸色一变,然后,拱手问道:“不知封县城的县尊,是贵家何人?”
“我爹。”赵箓简短的回道。
“原来是赵家公子,失敬,失敬。”赵菩的神色显得非常恭谨。与先前他问赵箓话时,那种带点随意的态度,简直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啊。
不过,对此赵箓倒也不觉得意外,赵箓一见赵菩的穿着打扮,就看得出来。这赵菩的出身,不咋的。
那书生的袍服,已经是洗得有些发白了。虽说,没打了补丁,可也看得出来,必是浆洗的次数多了嘛。
要是有富裕的钱人家,哪会穿得如此寒酸呢?
“赵公子在这青泉寺,可是上香?”
“小生听说,这青泉寺的香火,甚是灵验。”赵菩的态度,放得很谦卑与恭敬,又道:“依小生看,赵公子这般俊杰,将来必然是封候拜将,前途远大,不可限量。”
“这佛主受了香火,定然是赐了锦秀前程。”
赵箓倒是挺受用这态度啊。说起来,这赵菩还是赵箓这些年来,在读书的成年人里,得到了第一个这般低姿态。
说到底,赵箓还是一个小不足十岁的小少年,被人吹捧着,也是有些飘飘然的。
“赵兄过赞了。我哪当得起……”
“说起来,咱们都姓赵,你要不嫌弃,我还能唤你一声世兄。”
“有一句不是说,一个姓,一个地,五百年前,咱们指不定还是一宗一族啊。”赵箓笑哈哈的说道。
“要能有赵公子这般的族亲,小生是三生有幸。”赵菩恭维话道:“只奈何,小生一介寒生,就怕着高攀,污了赵公子的耳。”
赵箓倒不觉得,赵菩没风骨的模样,有啥不好。
毕竟,赵箓从他娘那里学过那么一席话。
大意嘛,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世间,只有放错了位置的人才,而没有真正的废材。
要是有废材,也是使唤的人,给搁错了地方。
赵箓倒是觉得,这赵菩一个书生,日子过得贫寒,想往上爬。哪怕自己一个半大的小子,都乐意捧了。想来,功名之心,必然甚重。
封县城,是老赵家的根底。
说起来,给赵菩一个饭碗,又没什么不可的。毕竟,赵家在封县城的一亩三分地,还是很牢靠着。
也说不上什么,赵箓就是感觉吧,他觉得他看赵菩挺顺眼了。特别是从赵菩使劲头的拍他马屁。哪怕,这家伙拍得不那顺,拍得也是太露了些。
“话是我提的,所以,没什么高攀不高攀的。”赵箓笑哈哈的又道:“对了,赵世兄,你可是封县城本地人?来青泉寺也是上香吗?”
赵菩尴尬一笑后,才拱手作礼的回道:“小生非是封县城本地人,而是冀州人氏,在当地一家行商馆内做帐房。此回,是随掌柜前往金陵城盘帐。不巧,路过贵县时,病倒了。于是,商馆花了钱,留了小生在青泉寺休养。”
第122章
赵菩出身寒门,特别是他年岁稍长后; 更是父母双亡; 家道中落。于是,自然是落得了给人当帐房; 糊口为生。
对于一个读书人而言; 最向往的是什么; 自然是走上士途。
若问一个读书人; 为了当官; 他能干什么?
那么; 在权利面前,人的自尊与廉耻; 那简直比擦脸的破布都不如。总之,赵菩就是这么一个被生活磨砺后,如此现实的人。所以,在他能抓住了赵箓这么一个还算欣赏他的官家公子,那简直就是恨不能上去跪舔啊。
就因赵菩相陪; 赵箓在青泉寺养伤的日子,过得那叫舒服。
所以嘛,从这点事情上来看,人啊; 都是喜欢被吹捧的。赵箓一个半大的小子; 自然也不例外了。
好在,赵箓还在理智在,知晓自己的身份; 于真正的贵人而言,只是小虾米,倒也没被赵菩的迷魂汤给灌得飘飘然上天,不知自己几斤几两重了。
九月中旬,赵箓回家了。
当然,赵箓回家时,把赵菩也顺道带上了。
能蹭进赵宅,当了客人。赵菩那自然是满心激动。
不过,相比起赵菩的激动,赵子殷在让儿子给介绍了赵菩后,比赵菩更吃惊。
赵菩从面相看,是一个普通的书生。甚于说,赵菩的面相不太好,给人的感觉有些刻薄寡恩的那种人。但是,赵子殷看人,那看得是一个人的本命之气。
从赵菩那头顶昂立的纯青色本命之气,赵子殷要多吃惊,就有多吃惊。
按赵子殷理解,像赵菩这等本命之气的人,那简直就是注定飞黄腾达啊。怎么会有兴趣入了他家这个小疙瘩嘎啦?
倒是对赵菩这一观后,赵子殷又是看了长子的气运。
在一用气运之法观测时,赵子殷同样吓了一大跳。
当年,赵箓出身的气运,那是正红色的本命之气,以及鲤鱼腾于华盖云雾的潜龙命格。
而这一回,赵子殷却是发生,长子的命格变了。
赵箓的头顶,还是一顶白色云雾般行成的华盖,只是里面欢快畅游着的不在是鲤鱼,而是一条迷你的莽蛇,那莽蛇还是雪白色的,甚小迷你型的。
而赵箓的本命之气,也不在是正红色,而是正黄色。
“这……”
赵子殷简直惊讶的当场都说不出话来。好半晌,他在儿子的行礼问安声中,才是回过来神来。虽说,赵子殷早已经知道,潜龙者的命格,是可以改变的。
可他的长子赵箓到底经历了什么啊?
为何命格为突然改变了?
赵子殷觉得有些惊悚了。
“爹,孩儿领赵世兄回家做客,您看,是否安排在悦然轩居住?”赵箓这翻话提醒后,赵子殷才是一时惊醒后,脸上挂起笑容,表示欢迎了赵菩来赵宅做客。
既然赵菩有那个好命,赵子殷自然不介意,是结交一二。
虽说,赵子殷也是拿不准啊,这赵菩命格这般好,为何没发迹?
左思右想,赵子殷还是觉得,赵菩发迹的时间,八成还没到吧?
儿子归来了,赵子殷在赵菩身上落下目光的时间,并不多。因为,金陵城发生了大事情。那等事情,还关乎到了赵家的利益纠割。
天成四年,十月。
金陵城的最大新闻,便是太子刘平祐意图谋害圣上,被人脏俱获。
于是,作为摄政护国公的刘元德发生了大朝议,一举废太子成功。并且,随即又是拥立了二皇子刘平祈为新任太子。
这等朝堂上的风云变纪,摄政护国公一系自然是得了天大的好处。特别护国公的这种种做为,更是为他竖立了无上的威望,当然,也得罪了很多的朝臣。
毕竟,太子的背后,也是有人脉的。
只是,摄政护国公进了金陵城后,干的唯一一件事情,也可以说头等大事,就是拿捏住了金陵城的禁卫军。
总之,有了兵权在手,再是反对的手,也是笔杆子硬不过刀把子。
于是,米家兴旺发达了,赵子殷这个米振元的小舅子,虽然没能捞个更高的官当当。但是,在封县城这百里地,那绝对成了一言九鼎的有靠山官员了。
如此,就是这等时节里,因为赵箓的举荐。也因为赵子殷颇是看好赵菩,于是,赵菩进了封县城的衙门里,当了一个小小的文书。
天成四年,便是这般的过去了。
天成五年,这一年,赵箓、赵策兄弟满十岁整。
也是这一年,赵茵回娘家探亲。
同赵茵一同归来的,除了她的夫婿米隆安外,还有她的小姑子米素馨。
这个名叫米素馨的小姑娘,跟赵箓同岁。
杜明月见到这个晚辈时,头一回的观感还是颇佳的。只不过,在次日,杜明月收回了她对长女赵茵这位小姑子的评价。
因为,来了赵宅做客,这个十岁的小姑娘居然跟她的三儿子赵简闹矛盾了。
一个比赵简大上了两岁的小姑娘,为止还是生气,在赵家闹起了不吃饭的小把戏。真真算是让杜明月开了眼界。
对此,赵茵专门找杜明月私下里说了好话。
“你那小姑,在咱家做客的时间也不长。我和你的弟弟忍忍也便是算了。”
“就是担心你在婆家,对着这样一个小姑,可如何是好?”
反正做客的米素馨,杜明月捏着鼻子,不跟小姑娘一翻见识便是。但是,赵茵却是要一直生活在米家的,杜明月都是为这个继女要难受了。
单看在赵家做客,这位米家的姑娘,就是不省心。
那若是米家里,还不知道是什么霸道的性子啊。
“母亲也知道,我这小姑是米家这一辈里唯一的女儿。”
“偏生她的容貌又是出众的,家里长辈们的心思,不外乎是想小姑走她姑姑当年的那一条道儿。将来,给米家挣了富贵荣华……”
赵茵说起这些米家的私事,也是一阵苦笑。
“为了将来,就更应该好好管一管你这小姑。”
“若不然,再是美貌的女子,没个好性子,没个好忍性,哪那么容易像那位米姨娘一般在大贵人家里出头?”
杜明月不可置否的摇摇头。
她是有些不懂,米家真是想培养了女儿,还是想把女儿送出去结仇家?
就米家小姑娘都十岁了,按这个时代的出嫁年纪来看,满上就能相中人家了。还这般不懂礼数,在别人家里闹小脾气,啧啧,杜明月对这等天真娇蛮的富家千金,真不看好啊。
“算了,我就是这般说一嘴。”
“茵姐儿,你是米家的媳妇子,倒是不能多提了小姑的痛脚。若不然,恶了你婆母,就不好了。”
杜明月倒是不想继女为难,就是笑道:“至于说简哥儿,他是一个男孩子,让着米家这位表姐两分,也是应该的。”
“男儿嘛,就是要立门户,养家小的。那小心眼的,跟一个小姑娘计较的,可是不成。”
“茵姐儿,你且放心,简哥儿那儿必然是没什么问题。他一个男孩子,哪会在意了一些吵嘴的小事。”
杜明月说是这翻说了,却也是没让赵茵难堪。相反,她是拿出了上好了锦锻,差人专门给米素馨小姑娘送去,说是代儿子的陪罪。并称,赵简被他爹给罚了一顿。
总之,还是给足了米家的面子。
至于说,这一回赵茵的省亲嘛,是让赵家带着欢喜迎亲了,送走时却是尴尬着的。
那米隆安这个新女婿,杜明月在这一回的事情,倒是看出来了,这位就是一个糯米团团。遇上了这等事情,赵家低头了,按说,他应该表示表示,怎么遭不管如何,对赵家友好的态度应该拿出来吧。
偏偏这位倒好,还真是把米家富贵了,有点瞧赵家不起的态度,虽然没明说。但是,杜明月从赵茵身边的陪嫁丫鬟那里,还是打探了一些消息。
于是,在赵茵这个出嫁女,是小住几日后,与夫婿和小姑子一道离开了封县城后。
杜明月才是把她知道的消息,告诉了夫君赵子殷。
“我听着莲儿讲,茵姐儿与姑爷最初的日子,还是蜜里如胶般。”
“不过,后来似乎是茵姐儿的婆母与大姑姐那边起了什么冲突。打去年的末尾时,茵姐儿的婆母给姑爷塞了三个通房……”
“小夫妻之间插足了三个爱挑事儿的,似乎是越弄越僵……”
“唉,夫君,你看我是不是跟大姑姐那边去个信儿,把这事情打探得再清楚一些。弄清楚茵姐儿的婆母,为何针对了她这个新媳妇?”
赵子殷听得妻子的话,一直是沉默着,良久没说话。
杜明月见此,又是叹道:“这夫妻不恩爱,茵姐一直没坐上胎。这小尾巴一直被她的婆母揪着不放,这总不是个法子……”
赵子殷听得杜明月这一声叹后,问道:“那茵姐儿如何讲的?”
杜明月这时候真是想叹了。
从姑爷和茵姐儿婆家小姑子的那等随意态度里,杜明月真没有感觉到什么尊重。所以,他自然是有些吐糟,当初,明明跟这位米隆安表侄子初见时,还是表现得挺像一个上进少年啊。为毛,才过了这点子时间,就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啊?
第123章
杜明月真是搞不懂了。
要说,米隆安这个夫婿; 当初她看走眼了; 她认了。可是这货是枕边人赵子殷也亲自考校了的啊。
若别人嫌话,杜明月是一个继母; 别用足了心思。那么; 赵子殷这个亲爹啊; 对女婿那是十足十的好好接触了几回; 也是不会故意坑了女儿吧?
但是呢; 目前的局面; 就是赵茵貌似真被米家坑了啊。
米素馨这个小姑不省心,那茵姐儿的婆母也不省心。连米隆安这个茵姐儿的枕边人; 好像还跟她离心了。
这等情况,杜明月问了继女的身边陪嫁丫鬟后,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可偏偏她偷偷寻问茵姐儿时,茵姐儿一口否决了。
当时,茵姐儿那坚决咬定了; 她很幸福的样子。真是亮瞎了杜明月的眼睛。
弄得杜明月这个继母,想帮忙都是好生尴尬。
实在是不想良心后悔,杜明月才是本着把事情真相告诉了夫君赵子殷。至少,杜明月不想将来; 也是发生了什么后悔莫急的事情时; 倒是让枕边人这个当姑娘亲爹的是伤心难过啊。
“茵姐一口否定了。”
“这不,我才是左右为难了。”
“要茵姐儿吐了苦水,我就直接跟姑爷好好掰闹掰闹。然后; 再由夫君你给说合说合。咱们夫妻软硬皆失……”
杜明月也挺无奈的道:“只是,茵姐儿这般一不承认了,我就是想出头,也怕真伤着了茵姐儿和姑爷之间的感情。”
继母难当啊。
特别是她怀了好心,就怕被理解为恶意。
所以,左右都为难的杜明月,要求助于继女的亲爹了。
“这事你别管了,我会跟大姐去信,亲自闹清楚手尾。”赵子殷从妻子的嘴里,也差不多明白了,妻子的真正碍难处在哪里了。所以,他决定自己动手。
“那这事情,你可得搁心上,赶紧的办妥了。”
“女子青春短暂,咱们茵姐儿可不能老让米家这般给磋磨啊。”
杜明月提醒了话道。
“我心中有数。”赵子殷肯定的回道。
天成五年,过了夏,入了秋时。
天成帝驾崩了。
这一位病了那般久,总之,就是一直没理朝政的帝王,这般不算突然的驾崩了。好像也没有出乎了天下人的意料。
而在这位帝王的梓宫葬于帝陵后,名闻天下的摄政护国公刘元德被百官推举,加封为了摄政王。
可以说,这时候的大唐朝,占据的天下半壁江山嘛,是在这位摄政王的手掌之中。
许是为了掩人耳目,许是真没有所谓的谋逆之心。摄政王扶持了太子继位。这一年,没有改元,而是次年的元月,定新的年号为长兴。
这一人得道嘛,鸡犬自然跟着升天了。
米家是摄政王世子刘平安的舅家,那可谓是得天独存的沾了外戚光彩。在金陵城里,真是一门之中,多得官位。
就是赵茵的夫婿米隆安,都是谋上了一个六品的官位。
对此,赵子殷在封县城知道后,是于书房里砸碎了他最爱的一套茶具。
那些日子里,因为赵子殷的心情低落,整个赵宅都可谓是气氛凝重。
直到进了六月,杜明月收到了金陵城里大姑姐的书信,也是这一封信,让杜明月看过后。于一日晚间,递给了夫君赵子殷。
那是一封家书,信中的内容,也无外乎就是一些家常琐碎事。
倒是末尾时,赵婉仪告诉了杜明月,她近日里常带着赵茵结交金陵城的官员家眷。赵茵是她亲侄女,她自然会多加照顾一二。
有这个大姑姐的话,赵子殷的低气压,才算是解除了。
赵子殷似乎有大姑姐的安慰,是真正松口气了。杜明月却是心头对赵茵这个继女的未来,更加不看好了。
一个二房的媳妇,不得婆母和夫君的喜爱,一心跟在了大房的主妇身后抱大腿。说实话,这真不是一个好选择啊。
特别是这个媳妇子还是膝下无儿女,没有子嗣啊,在这个时代真是硬伤的。
只是,眼见着夫君赵子殷难得心情好心些了,杜明月不准备把这些明晃晃的伤疤抓开。还是准备过些日子,多跟大姑姐写些家书,求大姑姐多照顾一些茵姐儿吧。
金陵城,离着封县城太远了。
特别是米家发达后,赵家在米家眼里,怕都不放在了心上吧。
想那米隆安这个姑爷啊,都比岳父大人的官职高了。呵呵,更不要提大姐夫那是青云直上啊。
哪怕是为了赵家的安全,杜明月都清楚的,赵家在米氏的眼中,铁杆的高攀了。所以,现实就是赵家得罪不起米家。
所以,杜明月也就理解了,为何她的枕边人,要摔碎了一套的茶具。
那是心头闷火,没地方洒嘛。
长兴元年,秋。
在大唐朝的七州之地外,天下也是好不热闹的。
至少,杜明月从儿子们的口中,都是听到了一二的天下事。
比如,蜀地又换主子了,然后,又是雍州跟荆州打了起来。反正翻开了舆图,天下除了大唐境内外,似乎哪儿哪儿都在打仗。便是无尽山脉更北的地方,听说,也是乱了起来。
总之,天下似乎又是烽烟乱起的样子。
长兴二年,秋。
已经年满十二周岁的赵箓,是一个真正的半大小子了。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少年,赵箓在用一种学习的目光,看待了他爹教导他的成人世界。
也是这一年,一统了雍州和并州的汉王钱廖,出兵兖州与豫州。
在世人眼中,汉王一定完蛋了。
因为,大唐朝可是占据了七州之地。以区区二州之地与七州相抗衡,这怎么算,都应该是失败之举才对啊。
事实却是长兴二年的秋,大唐朝在兖州与豫州的军队败了。
一时之间,汉王钱廖可谓是气焰滔天,雄据中原四州之地,真一派英主的气象。总之,就在一些书生们给这位汉王上书,要上尊号,请汉王称帝之时。
冬,第一场雪时。
一直在幽、冀二州虎视眈眈的豪族石氏一门起兵,逐汉王大军。
这一战,未分出胜负。
至长兴三年,春。
石氏与符氏结盟,双方过同出兵,与汉王钱廖的大军,展开了连翻的大战。
至夏,汉王钱廖大军丢失兖州。
至此,石氏首领自称幽王。符氏的家主,原徐州府尹自称宋王。幽王占据幽、冀、青三州。汉王钱廖占据雍、并、豫三州。宋王占据徐、兖二州。
原本还据天下七州的大唐朝,转眼之间就剩下了荆州之地。
也同样是一年的春,元月时。
金陵城的长兴帝,暴毙。
摄政王刘元德的名望,自然是大受打击。
此时,大唐朝的帝位,可谓是名不符实。同样的,真正有实力称帝者,已无一人。
天下,十三州大帝之上,似乎注定了烽烟再起。
封县城,赵子殷本来在迟疑不决的。但是,在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