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重娇_斑之-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郭解就是在畜生,不管她们的死活,也该对儿女看。
  虎毒尚且不食子!
  郭珏也到了要看人家的年龄了,竹歌和外祖母这一阵一直就满处相看打听,他如果反抗朝廷孩子的婚事是绝对黄了,谁敢要她?
  郭炎也还小,正是进学修武的好年纪。就更别说将满一岁的郭骁,稚子无辜!
  他到底不是少时那个头脑发热起来,就肯为了情义二字能舍命替人报仇的郭解了,他如今身上背负了沉甸甸却又叫他温暖甜蜜的责任。
  孩子们笑嘻嘻地叫了他声爹爹就继续之前的事情,他静默地坐下,望向一脸慈和的老祖母,一时间还真开不了口。
  他幼时失去双亲,是外祖母一手把他拉扯他。对于他想学武的理想,老祖母更是全力支持。
  从前不懂事时,在外浪荡结交天下英豪大半年也不回家,也不知道担心在家中记挂自己的老祖母。
  但是从今自己膝下都两子一女了,眼看女儿也要成婚嫁人了,郭解终于懂了那种魂牵梦绕的担心牵挂。
  许老夫人自郭解气吁吁地进来,就知道他所为何事。
  但这小子竟然进来了又一言不发了,看来还是懂些事了,她就是去了也对这个外孙放心了。她能含笑在九泉之下告诉女儿、女婿他们的孩子好得很,不用担心。
  郭解沉默了一晚上一直坐到妻儿都起身告辞让老祖母歇息,还是没有拿定主意吐露心意。
  他实在没办法看着老祖母的眼睛说出他要亡命天涯的话来,他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对老祖母眼里的担心不舍浑然不觉得愣小子了。
  郭解没有话说,许老夫人却有话跟全家人说。
  她闲适自在地抿了口温乎乎的茶会,漫不经心地面向竹歌开口:“孙媳妇,咱们不是要走吗?怎么家里的东西还不开始收拾?得抓紧了。”
  竹歌愣住,郭解不是不想走吗?她下意识地看向夫君,却又听老夫人对郭珏道:“你也跟着你母亲帮帮忙,或是帮她整治或是多看顾着骁儿。”
  郭珏脆生生地应了声,继母进门后她发现也没有她想的那么可怕。对她们姐弟的好也不像是表面功夫。何况她的生母是原配,怎么都胜继母一头。
  等继母生下了可爱的幼弟后,到底是血脉相连,天然就亲近,郭珏疼的跟眼珠子一样。因着这个,她想继母倒也算不得外人了,也肯同她亲热了。
  老夫人只作看不着孙媳妇的那点眼色,摆摆手叫倦了让他们下去。
  郭解几次话冲到嘴边,他万万没想到在故乡住了大半辈子的老祖母竟然如此干脆地提出要走,没有半点犹疑。
  他原先还一直以为最不愿意走的是老祖母,但如今老祖母都提出走,他眷恋故乡难道还能胜过祖母?斑之说感谢运气不好的熊的打赏!!!今天在认真思考完结的问题,捋了捋思路,我觉得才到一半。要等暠儿和璟儿都成婚了,阿娇助刘彻完成了万世功业,才算写完我的心中所想。但是已经一百万了,再写我觉得还能写一百万,会不会太长变裹脚布?认真征求大家的意见!迷茫中!

  ☆、第三百七十三章 再无游侠

  平心而论,许老夫人人自然是最不愿意走的人。
  人老了都格外念旧,她也不例外。
  她已经九十四岁了,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汉代属于极为罕有了。
  她心下更知道,她的大限也快到了。
  她不怕死,她一个人孤独地在这世上活了太久,她早就想去见夫君了。
  只是唯独不放心郭解这个外孙,是以朝廷的迁徙书一到了家中她虽然难舍故土却还是打定了主意要走。不能听凭郭解胡闹,陛下这是要是收压天下的巨富来为来日的汉匈大战腾出手充实军队。
  任何人敢阻拦他,下场都不会太好。
  郭解不服气,只说自家不符合迁徙的条件,是那县令杨县掾瞧不惯他。
  许老夫人知道他那倔脾气一上来是油盐不进的,也懒得和他分说。
  是,郭家委实不是巨富之家。但是他郭解这名声又何止三百万?便是县令杨县掾存了私心,陛下也只会更加赞同。
  如郭解这等能号召天下群雄的游侠还是老老实实地在他眼皮下,陛下才会安心。
  人活一世,要那么大名声做什么呢?
  尤其是想到御座上的那个年轻天子是卯着劲要雪了自白登之围以来的耻辱,许老夫人就更没理由反对了。
  天子当有血性,国家方能直起脊背。
  最终促使老夫人下定决心的却是皇后的一封密书,她在信中告诉许老夫人:前世时郭解忿忿不平执意不从,等终于被迁移到了关中,为他送行的豪客们送给他的礼金就达一千余万,超过了迁移标准的好几倍。
  关中豪强更是争相于郭解结交,郭解一时光芒大炙,大有傲视天下之威风。
  但就在此时,一手促成郭解迁徙的杨县掾和他的父亲杨季主先后被人刺杀,杨家告状的人又被杀死在宫门之下。
  这简直就是*裸地挑衅汉武帝身为天子的威严!
  武帝大怒,亲自下令拘捕郭解。
  郭解一路逃到临晋,得到素昧平生的临晋大侠籍少公帮助他出关,逃亡到了太原。
  当追踪而来的官吏找到籍少公时,籍少公慨然自尽。
  当时的太原,被称为幽并。“东带名关,北逼强胡,年谷独孰,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场。”
  史书有云:“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
  太原民风强悍,精于骑射,任侠尚武之风极盛。是游侠的不二天堂和自由之地,是以郭解的逃亡之地选择了太原。
  这或许正是大侠郭解亡命太原的缘故。
  游侠,须得乱世方才大放光芒。
  而越来越崇尚法制和秩序的汉武一朝,侠以武犯禁,游侠的时代已经将要落幕。
  何况是享有天下游侠第一人的郭解,本就足够叫人侧目。
  而且当汉武帝发现他的威望竟然达到能叫人猜度他的喜乐哀怒而为他杀人的时候,郭解注定再无生路。
  郭解隐匿在太原时,一个轵县的儒生因为宴席间有人赞扬郭解,便说如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
  郭解的追随者怒而杀人,并把儒生的舌头割下。
  官府自然得对这样因言杀人的恶劣案子严查,但郭解委实不知这事,更没有示意,倒真是无辜。
  御史大夫公孙弘进言天子说:“郭解虽为布衣,但其追随崇拜者却因儒生仅仅说了句反对郭解的话就睚眦相报,甚而杀人。郭解即便不知道,却比不知道更叫人愤怒。如此凌驾在律法的威压上,把天子置于何处?”
  武帝也深感郭解的交游面太广,在天下间一呼百应。前有素不相识的人肯为他舍命,后有追随者为他一言不合而杀人,这是何等的号召力和威望,已经严重威胁到官府的威严了。
  遂下令族株郭氏一族,游侠自此彻底没落。
  许老夫人看完皇后的密信后,颤抖着双手把信掀开灯罩把信在灯上点着。眼瞧着那丝帛化为灰烬,老夫人的心里却还是突突突地剧烈跳着。
  她不知道原先的历史轨道上,在郭解逃亡天下时,自己有没有阻止过他?他又为什么把一双儿女都扔下不管?
  但如今最要紧的是她要阻止这一切,她不能眼瞧着郭氏上上下下几百口人都随着郭解送命。
  她不怨陛下,她从前也是随着高祖开国的功臣,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女侯。自然知道到了天子那样的高度,不会刻意去为难哪一个人,他要看的是这一整个天下的得失。
  游侠,确实也到了该退场的时候了。
  老夫人在暗夜中深深地叹了口气,睁眼无眠到天亮。
  她想来想去,还是在第二天叫来郭解逼他在他跟前发誓从此再也不做游侠。
  郭解讶异不解,他不明白老祖母这几天怎么会想一出是一出。
  他百般追问之下,老祖母也不肯说原因。
  皇后所经历的,不过是还没有发生的事。她如何拿来说服郭解?
  但是她凭借对郭解的了解,知道若是不阻拦他,他一定会走上原有的历史轨道。
  许老夫人难得撒泼蛮不讲理一回,自然是发挥到极致。她威逼郭解他若是不答应,她立时就吊死在他跟前。
  郭解无奈,到底还是孝字为大,他只得答应了。
  老夫人又进一步,要求他立时就对天下人宣布他郭解从此不为游侠。
  郭解能答应退出游侠已经是从他身上剐肉了,倒也不在乎是时间早晚了。只是这没来由地,叫他怎么对天下英豪解释?
  他便恳求老祖母宽限一阵,他心中也隐隐明白老祖母的担心,她害怕他冲动之下牵连了妻儿家族。
  许老夫人却坚决不从,要他立时就发书天下。
  为了逼郭解答应,老夫人一天滴水未进,以绝食相抗。
  一家人都急坏了,老夫人就是不肯松口,只要郭解立时就发书。
  竹歌急得只说郭解“老祖母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你好,从前哪这么逼迫过你?想来定是有她老人家的理由,你就听了她老人家的吧”。
  郭解也熬不住,当夜就发书天下通令各地英豪:郭解正式不为游侠!
  一时间天下震动,无数人奔走相告,纷纷不解。上门求见者更是踏破了郭家的门槛,许老夫人一律不许郭解见,至于那些豪强给郭解筹措的路费许老夫人更是不许收,都叫退回去了。斑之说感谢阿芒_83的打赏!!!

  ☆、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战

  狠狠闹过一场以孝逼得郭解就范的许老夫人又同郭解长谈了一次,她耐心地同他分析形势,告诉他若是以他现在的号召力引来天下人追随奉若神明,天子必将引以为患。
  最叫郭解英雄气短的是老祖母的一句“你是英雄,你不怕死。我也一把老骨头了,到了该死的时候了。但你的三个儿女才多大,你忍心叫他们跟你去死吗?你若是说句忍心,我这就叫来你媳妇,咱们往太原去。”
  算了,罢!罢!罢!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郭解下定了决心,便如老祖母的意,再不结交天下英豪,大要真过平淡安宁日子的样子。
  消息传到长安,丞相感叹说游侠只怕从此就土崩瓦解,消融于无形了,倒也是件好事。
  刘彻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郭解能如此明大局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他也可以看在娇娇的面子上对郭家宽容许多。
  因着郭解的领头作用,再加上豪强们无奈地发现小细胳膊到底拧不过陛下的大粗腿,迁茂陵终于轰轰烈烈的顺利进行下去了。
  刘彻期待能温和地瓦解天下巨富威胁中央的目的终于实现了,国库更是前所未有地充裕。
  大汉七十多年的与民休息的无为而治,使得刘彻即位时国库非常富裕。但是一旦开启汉匈长期的大规模战争,再碰上大灾之年,显然是不够支撑的。
  最多二十年,国库就要告急。
  桑弘羊为这几乎都要睡不着了,陛下全权信任他的后果就是不问他怎么管财政,只问他要钱。
  若是陛下要大修宫殿,行奢靡之举。他拿不出来,也还情有可原。还可以直着脖子骂两句昏君,死了也能博个万古流芳。
  但偏偏陛下不是要打仗,就是要救灾,他哪能说没有?
  是以等见着国库中被用车载斗量送来的铜钱,桑弘羊欣喜之下对陛下说“这现在就是朝廷要打仗,臣也不怕了。”
  等九月初的时候,匈奴左贤王部进犯上谷、渔阳。韩安国坚守渔阳不出,匈奴骑兵在附近乡镇掳掠千余人及牲畜而去后,继续围攻渔阳。
  天子大怒,令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急速出兵。
  桑弘羊狠狠打了自己一嘴巴,骂道“叫你说,叫你说,乌鸦嘴了吧!”
  但凡总管财政的,即便那钱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就是忍不住抠门。
  只是这前线打仗,士兵马匹一应都要嚼用,桑弘羊就是再小气也得敞开了让陛下用钱,还能叫前线的将士饿着肚子打仗?
  刘彻没心思去操心这些,在决定采取彻底弃渔阳于自生自灭,任胡骑东进而汉骑却西击的作战方针后。他便日夜期盼着能听着汉军从云中顺利突破河南地的好消息。
  他不知道自己这次是不是太冒进了,但既然决定了去做,身为最高决策者,他就要比任何人更坚定。
  这次他都没有把前线的地图拿回来,镇定自若地仿佛一点都地不担心前线的战况。
  但是他愈发这样故作轻松,阿娇就更担心。
  她恨恨地想:还不如把地图拿回来叫他看个够呢,好歹他也安心了。
  又不是四五十能老僧入定的年纪,非得装什么深沉。
  但又不敢挑明了说,刘彻有时候是个极要面子的人,尤其是在她面前。
  虽说他只肯和她分享他的软弱,但是在他没有分享之前,阿娇也不敢挑破。
  在大军出发半月后,他的紧张和担心达到了顶点,这夜竟然被做了噩梦,硬生生地打醒了阿娇。
  夏末的夜晚,特别清凉。
  彼时,银白清淡的月光透过朝雾一般的云锦撒在床榻上。
  清甜的沉水香一点点地晕染开,彷如一张柔软浪漫的网,把睡着的一切俱都轻盈地笼罩在内,模模糊糊地又有些虚幻,叫人只想香甜地睡去。
  阿娇睡的很沉,她白天要顾着一对活泼好动的儿女,被他们折腾得浑身都乏累。等到终于挨着枕头时,几乎是眼皮一合就睡着了。
  她迷迷瞪瞪地被什么打着,耳边似乎还有什么在嚷,但她却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也不想管,扯过被子预备继续沉沉睡去。
  等终于被重重地打了好几下,耳边的聒噪也越来越甚,实在睡不下去时,阿娇才努力地睁开眼皮看去。
  暗夜中,殿内四角点着一盏小灯,再加上银白色的光华,看东西倒还不算费劲。
  原来是刘彻梦魇了,他挥动着手臂高声大喊着“冲!给朕冲!上啊!”
  阿娇坐起来,见他急得满头都滚下汗来,表情也狰狞扭曲。
  她立时就心疼的不行,这得是多大的心理负担?才能睡梦中都大喊冲啊上啊的,真是恨不得亲自上阵杀敌了。
  阿娇撩开床幔轻轻下榻,倒了杯温在炉子上的茶水。方才拍醒刘彻,“阿彘——醒醒——你做噩梦了——”
  她连叫了好几声,刘彻才终于猛然地从梦中惊醒,他满头大汗疲惫地大口喘着气,恍如一条被搁浅的鱼。
  阿娇瞧着他坐起来把水递给他润喉,才去倒水在银盆里投了条帕子过来给他擦汗。
  他慢慢地咽下一杯茶水后,又简单地擦拭了周身,才终于好受些。望着阿娇一脸歉意,“把你吵醒了,来——过来——”
  阿娇顺从地上了榻,依在他怀里。
  他低头在她额上印下一个轻轻的吻,见她眼中满是担忧关切,便笑道:“傻娇娇,朕只用在这动动嘴皮子,就有千军万马为朕冲锋陷阵。人不能过的太容易,所以朕就操操心,你别担心。”
  阿娇喉间滚动了千言万语,到底只是轻轻问了句:“卫青能瞒过天下人吗?”
  刘彻还以为她要问他为什么选择狠心放弃渔阳,没想到她却只担心顺不顺利。心里立时像被什么揉碎,感动、幸福和满足种种汇总在一起,良久之后只化作淡淡地一声应和。
  娇娇从来不去管他下的决定是不是可信,她只和他一起关心进度。
  她相信他,不是因为他是拥有至高权威的帝王,而是因为他是她的阿彘,是她眼里从来都是只要想就能做成任何事的那个阿彘。
  刘彻好容易把心间的那点哽咽吞下去,方才又补了一句“卫青没问题,朕相信他。”
  斑之说感谢mimics的宝贵月票!!!感谢运气不好的熊的两张宝贵月票!!!感谢运气不好的熊的打赏!!!!希望大家没有忘记,30月加更哈哈哈!!!现在21张月票!

  ☆、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其不意

  刘彻特别想收复河南,想叫昔日匈奴刺向汉朝后背的利刃,变为汉军指向匈奴前胸的长戟。
  河套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土壤肥沃,水草丰盛,实实在在的一片沃土。
  作为蒙古高原与陕甘黄土高原的分界区域,河南地不仅在农牧业上具有无可取代的巨大优势,而且在军事上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从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中原王朝的汉族统治者和北方的匈奴统治者,在这里展开反复争夺,最终匈奴人取得胜利,占据了河南地。
  河南地距离西汉的国都长安不足千里,匈奴的骑兵只需疾驰一二日便可到达,屏蔽长安的北地、上郡等地不时成为汉匈交战的前线,长安也就一直处在匈奴铁骑的威胁之下。
  刘彻即位那年,匈奴人的战火甚至烧到了甘泉宫,引得他发誓必雪次辱。
  对于西汉王朝来说,匈奴占据河南地,就如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在背后,它所构成的威胁,远比匈奴对西汉边境接连不断的袭扰来得严重。
  是以,趁着这次匈奴进攻渔阳,河南之地防守薄弱时,他当机立断令卫青领军先佯装救援渔阳,而后奇袭河南之地。
  只是,大汉立国到现在,尚还没有收复失地的先例。年轻的天子到底还没有自负到觉得自己胜过先辈太多,他也怀疑自己能不能做成这事。不过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行呢?
  也不知道是为了给自己打气,还是给娇娇解释。
  他不由自主地轻声说起来,“一旦匈奴被赶出了河套平原,就会失去漠南最为肥美的草原。而大汉得到它,不仅收获了天然的牧马场,更能够移民以实边。
  更重要的是,干旱少雨的鄂尔多斯高原,并不能为匈奴人的牲畜提供多少牧草。
  换言之,失去河套平原后,整个河南地都将被收复,那可着实是一块不小的地方。”
  阿娇重重地应了他一声,伸出双手揽住他肯定地道:“你就是爱操心,卫青一定能替你收复河南之地。”说到这,又有些失笑:“你还是操心吧,不操心你不得难受死。”
  刘彻听她说的容易,禁不住也笑了,若是果如娇娇说的这样容易就好了。
  阿娇真的一点都不担心,前世时刘彻就靠着他自己硬生生地闯出了一片前所未有的丰功伟绩。这世,她好歹也算半个先知,她就不信他能吃半点亏。
  卫青善战,也能战。
  前世时河南之战是春天爆发的,当卫青领着数万精锐骑兵突入河套平原之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之前分散开来各自寻地方过冬的匈奴各部,都开始返回河套平原上为牧马牛羊寻找牧草。
  只是由于此时牧草尚不算充裕,匈奴各部都散开了,并未聚在一起。
  等卫青带着三万早有准备的骑兵突入河套平原时,正好打了这些游牧部落个措手不及。
  阿娇听说差不多就是单方面碾压,汉军的铁骑追着散开的匈奴牧民和牛羊满草原跑。
  但是匈奴人生于草原上,长在马背上,论起地形和机动性肯定比汉军胜过百倍。
  是以,汉军实在难以全歼其有生力量的。
  因此,河南之战的斩获不算太惊人,斩、俘合计为三千零七十一人。
  但所俘获的牛羊却达百万余头。
  从游牧民族的情况来看,这只怕就是游牧于河南地的匈奴部落大半的家产了,实实在在重创了匈奴人。
  更叫刘彻高兴的是汉军全甲兵而还。
  汉时打了胜仗,战死士兵的甲胄和兵器都要回收,打了败仗就回收不了了,成了敌人的缴获了。
  全甲兵而还,说明损失极少。
  如今虽然是夏季,匈奴大部已然集合,但阿娇却不担心胜负。
  甚至忍不住期待:说不得这次卫青斩获的会更多,匈奴的有生力量会受挫的更厉害。
  *****
  同样的深夜,在远在长安的皇帝夜不能寐时,卫青内心的激荡也只多不少。
  他每次望见身后连绵不绝的军队时,都还是会有一种不敢置信的感觉。
  他卫青,竟然真能从一介马奴成为了领三万骑兵为天子还击匈奴的大将。
  深沉如墨的夜里,他策马前进着,耳边全是浩荡汉军所带来的马蹄声和铠甲兵器的撞击声。
  大军已经连续赶了几个日夜的路,所有人都在今日黄昏开饭时才知道他们并不会去驰援渔阳,而是要反其道行之去突袭渔阳。
  全军立时哗然,便是几个副将也大吃一惊。
  卫青只是淡淡一笑,说这是和陛下商量好的,故弄玄虚来迷惑匈奴人。
  从军者,大都为血气方刚的年轻男儿,早就恨透了每次都是匈奴人骚扰烧杀汉边,这次听得陛下和将军有意要给匈奴人来个以牙还牙,全都痛快极了,只恨不得立时就策马到了那河套草原上叫匈奴人见见汉人的威风。
  同样的夜里,睡不着的还有韩安国。
  没日没夜在城墙上身先士卒地和匈奴人鏖战,早叫这个上了年纪的老将有些吃不消了。
  早年在武安侯死后为了避祸有意受伤的右腿,更是在淋了点雨后开始整夜整夜地疼的叫他不得安生,睡不着他便索性登上渔阳城中最高的地方望去。
  匈奴人已然安营扎寨,灯火如豆地点点摇曳在夜风中。
  一整个白天的鏖战后,匈奴人终于安静了半宿,为第二天的苦战养精蓄锐。
  韩安国的目光没有在肉眼能望得见的帐篷上停留太久,他更关注那些不大的却树木足够茂盛的小山丘。
  匈奴人绝对会在这其间设埋伏,他担心来驰援的部队会吃亏。
  但是重兵围城之下,他根本送不出消息。
  虽然他长了去年的记性,屯军到了三千多人,却也只是能咬牙坚持些日子,根本没有还击之力。
  韩安国忍不住幽幽叹息,他到底是老了,连这时局都有些看不透彻了,若是去年陛下听了他的进言停军屯,还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样的境地呢?
  唉,老了,得服输啊。
  天下到底属于那些如朝阳般冉冉升起的年轻人,若是有幸熬过这次,他要向陛下告罪求退了。
  等韩安国又领着两千多人辛苦支撑了三五日后,却见得匈奴的援兵竟然分出了一半有余往右北平方向去了。
  副将松了口气,“这下咱们的压力小了,就是不知道朝廷的援军怎么还不到?”
  韩安国看了他一眼,徐徐道:“朝廷的援军不会来了,我们要靠自己熬过去!”

  ☆、第三百七十六章 人间蒸发

  一说完这句话,韩安国也不管属下的哗然声起,只觉得自己先松了口气。
  人在困境中,对外部的助力有所指望的时候,总是觉得已经支撑不住,总是下意识地保留自己的实力。
  但一旦那点炙热明亮的希望被瓢泼大雨浇灭,再无死灰复燃的可能时,人却每每都能爆发前所未有的能量。
  于绝境中奋力求生的*,或许就是人类这个物种得以生生不息得以繁衍的最大原因。
  高祖三年时,战神淮阴侯韩信领数万汉军在井陉同号称二十万的赵军交战。
  武君李左车向赵军主帅成安君陈馀进言:韩信一路渡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乘胜追击,锐不可当。不如拔三万奇兵去突袭汉军后方的粮草队伍,断汉军后路。
  陈馀断然拒绝了,以为赵军十倍于汉军,大可不必用这等诈谋奇计。
  韩信却使万人先行背水陈列,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
  赵军望见而大笑,以为声名远播的战神也不过是牛皮吹起来的,连如此简单的兵法都不知道。想来打起仗来,不堪一击。
  却不知背水一战,退无可退。军中上下唯有死战,方有一线生机。
  韩信利用赵军的轻敌之心,先使两千轻骑带两千汉军旗帜,趁陈余全军出动时侵入敌营换旗易帜。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攻克后方,大势已去。
  三军大乱,一哄而散。
  赵将虽然极力斩杀逃跑的士兵以收拢军心以图反击,但二十万的大军人心惶惶之下,又岂是几人之力可以力挽狂澜的?
  是役,汉军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擒赵王歇。
  韩安国每每想起这段战事,总是忍不住热血沸腾。
  自绝生路,这得需要如何勇气才能做到?
  他一向以为他韩安国也还是有几分才华的,如今上天也给了他这样一次机会,能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全靠他自己了。
  前些日刚起的隐退之心早就不知所踪了,他心里又焕发了勃勃斗志。
  韩国心中松了口气,觉得再不用日夜煎熬地等待援军也是件好事。
  麾下副将却一下白了脸,当下连珠炮地追问他:“将军为何如此说?也没见朝廷有信使来啊,何况咱们大汉还没有放弃国土的先例啊,陛下就不怕——”
  副将一时情急,险些把后面的“无颜去见祖宗”说了出来,话到嘴边才反应过来硬生生咽了下去。
  韩安国哪还有不明白的,只是深深看了副将一眼,见他埋下头去方才悠悠开口。
  “九成九是陛下放弃了渔阳,匈奴人发现根本没有援军的踪影,方才分出一半兵力往右北平去。”
  “陛下自即位以来,对往一向强硬,断无不予反击的道理。蒙了头的匈奴人也摸不准陛下的意图了,就希望增大边郡的压力来使汉军增援。”
  “陛下想必有更重要的战略意图,只是也没法送进渔阳城中和我们通通气。但如今既然知道了个大概,我们要做的就是极力拖住匈奴人。“
  金灿灿的日光中,老将韩安国的浑浊双眸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彩。
  *****
  韩安国人老成精,猜的和事实倒还差不多。
  匈奴人确实糊涂了,他们的前哨明明探到了汉军的踪迹,但转天这几万人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恍如人间蒸发。
  军臣单于一度以为是前线的军哨行事不谨慎,暴露了沿途埋伏,使得汉军改路而行。
  但几天过去了,渔阳和上谷城下还是没有等来汉军援军。
  军臣单于虽然和汉朝皇帝素未谋面,却通过一直的交手自认还是有些了解他。
  汉朝皇帝刚毅尚武,铁血强势的很,汉朝的帝位传到他手里才断了汉匈和亲,开始对狼露出小猫爪子。
  他是绝不可能会放弃领土,不然就是把从前的豪言壮语踩在脚下。
  这样的皇帝,还怎么御下?
  那既然汉朝皇帝会反击,可是人究竟去哪了?
  军臣单于闹不清汉朝皇帝的那些小九九,他一向坚信绝对的武力面前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是花架子,经不起大军一踏。
  是以,他下令大军全力攻击渔阳、上谷之汉军残部,并向右北平发起攻击。
  只要三城失陷,看汉朝皇帝拿什么来面对他的臣民!
  *****
  那叫韩安国和军臣单于猜不透去向的卫青一部如今又在哪呢?
  却不知便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刘彻也闹不清,他只和卫青商量好了就把渔阳等地听凭天意,打匈奴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