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哈……”杜锦宁大笑起来,伸手去捏他的小胖脸,“蹊哥儿你咋这么可爱呢。”
  “是吧?我也觉得我是天底下最可爱的小孩子。”齐自蹊得到娘亲的夸赞,十分得意。
  齐慕远忍不住泼他冷水:“可你皇舅舅说,你五皇子哥哥才是天底下最可爱的小孩儿。那你俩到底谁最可爱呢?”
  齐自蹊跟看智障一般看着他爹:“爹爹你这个问题都搞不懂吗?每个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可爱的。”
  杜锦宁又哈哈大笑起来,摸着齐自蹊的头道:“儿砸,说的真是太对了。你在爹爹和娘亲眼里,就是天底下最可爱的小孩儿。”说着又戳戳齐慕远的腰。
  迫于老婆的yín wēi,齐慕远不得不道:“你娘说的没错。”
  齐自蹊却长叹一口气,很惆怅地看了杜锦宁的肚子一眼:“燕姑姑说娘肚子里有弟弟妹妹了。等他们出生了,我就不是你们最可爱的儿砸了。”
  “很有可能哦。”杜锦宁点头,“你们谁最优秀最能干,谁就是最可爱的,其他的就是第二可爱。所以蹊哥儿你要加油哦,你比弟弟妹妹大呢,可不能让小不点追上了。”
  杜锦宁这么一说,齐自蹊顿时跟打了鸡血似的:“那没问题的,我肯定是第一可爱的。”


第898章 夏金使臣的沮丧
  到了皇宫,杜锦宁对齐自蹊道:“蹊哥儿你先跟爹爹去太医署,我记得孙太医爷爷那里有一张人体图,上面画着心的位置,你去看看心到底长在哪里。”
  毕竟是她的书写着“心在肚子里”,就算她告诉齐自蹊心在何处,齐自蹊也会怀疑的。这件事不如交给专业人士去解释。
  齐自蹊是极聪明的,一听娘亲这么说,就知道心可能不在肚子里。他也十分好奇心到底在哪里。
  他是时常跟着娘亲进宫,知道娘亲这是去找皇舅舅谈正事,也不粘人,乖乖点头:“好的,娘。”说着,抬起头看向齐慕远。
  齐慕远朝杜锦宁微一颔首:“那我们先走了。”
  “娘亲再见。”齐自蹊跟杜锦宁挥挥手,蹦蹦跳跳地跟着他爹走了。
  杜锦宁这才转头对小太监道:“替我通报一声。”
  杜锦宁在大宋的地位特殊,可不是普通的长公主,比正经的鲁国长公主都还要受到皇上青睐,宫里的太监宫女从来不敢慢待于她。而且她只要进宫,赵晤总是第一时间接待她的。
  但这会儿小太监却道:“西夏和金朝的使臣来了,皇上和鸿胪寺、户部的官员正在接待他们。公主您看是先去太其他宫里逛逛,还是到偏殿里等着?”
  “西夏和金朝?”杜锦宁扬了扬眉,眼珠一转,转头吩咐夏禾:“你去工部,跟徐大人说,让他们将刚才那辆自行车送过来。除了那辆之外,还有调试好的,一并送来。一共送两辆。”
  “是,公主。”夏禾行了一礼,出了皇宫。
  杜锦宁对小太监道:“我就在这儿等着。”
  “公主请门厅里坐坐。”小太监领着杜锦宁进了门厅,上了茶和点心,这才退了出去。
  不一会儿,工部将一辆自行车送了过来,随之而来的还有徐大人和那个刚才骑车的叫马骏的年轻官员。
  “你去通禀,就说我给皇上进献自行车来了。”杜锦宁吩咐小太监。
  如今大宋欣欣向荣,繁荣昌盛,京中官员和皇宫里的人谁不知道有很大一部分是杜锦宁功劳?现在她明知西夏和金朝的使臣在此,还执意要求见,还带着这奇怪的车辆,小太监便知她自有深意。当下不敢再阻拦,赶紧去通禀。
  就是打个转的功夫,他气喘吁吁地回来道:“皇上有请。”
  杜锦宁领着一行人去了大殿。
  一进院子,她就看到赵晤正站在大殿前的台阶上,身后除了吴公公和几位官员,还站着几位穿着异域服饰的人。
  关嘉泽身为鸿胪寺懂西夏语的官员,也在其中。他有学外语的天赋,精通好几门外语,现在在鸿胪寺已身处十分重要的位置,升官也不慢。为此关嘉泽对当初指点自己迷津的杜锦宁很是感激。
  徐大人和马骏看到台阶上黑压压的一群人,都有些懵。
  皇上竟然出了大殿来迎接长公主吗?
  长公主到底做了什么事,让皇上以这样的重礼待她?
  西夏和金朝的使臣也这样想,所以很不高兴。
  他们是来跟大宋进行贸易谈判的。可谈到一半,听到什么长公主来了,大宋皇帝竟然让他们稍等,自己跑出大殿着等着。
  大宋皇帝都出来了,鸿胪寺和户部的官员自然也跟了出来,他们不知道这什么长公主会让大宋皇帝出来迎接,不好继续呆在里面,只好也跑出来等着。
  只是大宋对他们是不是也太怠慢了一些?他们来时大宋皇帝不光没出来迎接他们,坐在那里连屁股都不抬一下。现在更是晾着他们,来迎接本朝的长公主,简直是完全没把他们两国放在眼里。
  心里不忿,两国使臣看向杜锦宁的目光就很不善。
  杜锦宁对于赵晤的举动却神色泰然。她知道赵晤出来不是迎接她,而是想借机让两国使臣看看大宋的第一辆自行车。
  她让小太监禀报的用意,便是小太监都猜出了两分,赵晤跟她很是默契,不会不明白她明明知道外国使臣在此,仍然让人通禀的原因。
  “皇兄。”她在台阶下停住了脚步,朝赵晤行礼。
  赵晤抬了抬手,笑道:“皇妹辛苦了。”目光看向了她身后的自行车,“这就是自行车吗?”
  “对。”杜锦宁露出兴奋的表情,一副得了新玩具迫不及待炫耀的样子,“皇兄想看看吗?”
  “行,那就看看。”赵晤十分配合地露出宠溺的表情。
  “有劳马大人了,骑两圈给皇上看看。”杜锦宁对马骏道。
  马骏咽了咽唾沫。
  他是工部最底层的九品小官,平时根本没机会见到赵晤,更不用说在大殿前骑车给皇帝看了。
  “把车推到那里去骑,那里宽敞。”
  杜锦宁看出他紧张,指挥他把车推到院子旁边,低声道:“皇上正跟夏金买马,你骑稳当一点,让夏金人知道,咱们不需要他们的马。你要是紧张,就想想大宋边疆受苦受难的子民,想想夏金这些年对咱们的侵略。”
  马骏点点头,想想夏金一面骚扰抢掠,一面仗着产马跟大宋做贸易,恨意就涌上来了。
  恨意一起,他就不紧张了,骑上车,缓缓启动,在殿前的空地上骑行起来。
  大殿建得恢弘大气,大殿前用青砖铺砌的地方就跟个小广场一般,十分开阔。
  马骏领会了杜锦宁的意思后,就知道怎么做了。他骑了一会儿,就越骑越快,将三轮自行车蹬得飞起,充分展示了自行车的各种性能。
  杜锦宁转头看向台阶上面,笑道:“吴公公,你要不要上去兜兜风?”
  这时候,最有资格坐到车后面、最能评价自行车性能的自然是赵晤。但赵晤要在外国使臣面前保持威严,另外考虑到安全问题,也不是试车的好人选,于是能代表皇帝的吴公公就是最佳人选了。
  吴公公看向赵晤。
  赵晤笑道:“行,你代朕去感受一下。”
  吴公公行了一礼,下了台阶,坐到了车后座上。
  马骏带着他绕了一圈。
  下了车,吴公公向赵晤禀道:“皇上,这车真是舒适,比马车更加平稳,没有丝毫的颠簸。而且依奴才看,更加安全,完全不会有惊马之忧。”


第899章 锋利的武器
  杜锦宁适时补充:“这是比较简单的一种。过几日我们给它在后面安装车棚,挡风挡雨,就更完善了。”
  因为人用脚蹬车的力量比不过马拉,后面自然不能制出如马车那样的车厢,最大程度也就像黄包车那样了。但这不耽误杜锦宁在夏金使臣面前把牛皮吹出去。
  果然,西夏和金朝使臣的脸色就十分难看。
  不用明说,他们就意识到了这种“自行车”对马车的冲击力了。
  要知道,他们草原能产马,能出产好马,这就等于扼住了大宋的要害。
  大宋人出行需要马来拉车,行兵打仗的时候需要骑兵和马拉辎重。大宋需要马,就得拿各种物资来跟他们交换,比如盐、铁、茶叶这些生活必需品。
  他们这次来,除了上述生活必需品外,还想跟大宋交易些粮食呢。因为大宋稻种改良的缘故,现在大宋的粮食价格降了许多。他们用同样多的马匹,可以换更多粮食,这是十分划算的事。
  刚才他们在大殿里就是在谈这件事。
  可如果大宋不需要马匹了,他们拿什么来跟大宋谈判?
  两国使臣都慌了神。
  赵晤还嫌对他们的cì jī不够,问杜锦宁道:“这车你打算卖多少钱一辆?”
  “一百五十两银子一辆。”杜锦宁道。
  赵晤赞道:“很好。”
  对杜锦宁,他简直不能再满意了,说话做事上道的不行,等会儿他跟夏金使臣谈判,这些都是倚仗啊。
  一匹中等的马,一辆普通人用的青桐油马车,加起来大概就是这样的价钱了。自行车卖这样的价钱,明晃晃就是冲着马车去的。
  两国使臣一听,脸色更黑得跟锅底似的。
  原先他们还觉得,这样的车子肯定很难打造,价钱必定很高。如果比马车贵很多,买的人少,对他们还造不成什么威慑。
  可一百五十两银子一辆,马车就完全没有了优势。
  杜锦宁却还没完,继续道:“其实这只是其中一种车型,我已经叫他们打造四轮和两轮的车型了。四轮的车型由不再用人力,而是用蒸汽动力驱动,能跑得又快又远,还可以弄个车棚把整个车给罩住;两轮的自行车则胜在轻便,一人在前面骑车,后面可载一个人或一些货物,既省力又快捷。”
  杜锦宁的话声一落,金朝的使臣就嗤笑道:“这怎么可能?不用人力,也不用畜力,难道你的车还会自己跑不成?”他完全没听懂杜锦宁说的“蒸汽动力驱动”是什么意思。
  当然,蒸汽动力驱动杜锦宁还没能成功地用在车辆上,现在就是在吹牛。但吹牛又不用上税,杜锦宁这个牛吹得还有理有据,真不怕把牛给吹破了。
  “可不可能,使臣往后来大宋的时候,一看便知。此时多说也无用。”杜锦宁淡淡道,明摆着懒得跟他争执。
  这态度,倒叫两个使臣将信将疑起来。
  杜锦宁不理他们,对赵晤道:“皇兄,这种车型我先让他们打造三百辆出来,您看如何?”
  “三百辆估计不够卖。”赵晤道,“到时候大臣们来上朝,我让他们都乘这种车。”
  “先满足朝臣,其他人想要就等着。这不是马上就取录一批擅长格物学的官员了么?您拨十来个给我,再招些工匠,一天生产十几辆车都没问题。”杜锦宁道。
  等她把流水线车间给弄出来,十几辆是小意思。
  “行,到时候由你先挑。挑剩了我再安排到别处。”
  杜锦宁弄的这些东西,赵晤即便不知道历史走向,也能看出这是一种划时代的神奇物品,能改变世界。对此,他十分期待,自然要对杜锦宁大力支持。
  杜锦宁的目的达到,便跟赵晤告辞:“皇兄既忙着招待两国使臣,臣妹就先告退了。
  “等等。”赵晤却叫住了她,“金国使臣带来了一个勇士,说想跟咱们大宋的勇士切磋一番。正巧咱们的武状元肖勇不在京城。驸马的身手也不错,要不让驸马跟金国勇士比划比划?”
  说着,他朝杜锦宁眨了眨眼。
  杜锦宁顿时明白他的意思。
  现代时,国庆节国家为什么要大阅兵?那是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肌肉,告诉大家咱们有新式武器,不比你差,不是好惹的,你们别没眼色地想来招惹咱们。
  自打她叫官员和匠人研制出了钢材之后,第一时间就打造了一批刀枪剑,因为材料的缘故,这批武器锋利无比。金朝的使臣既然没眼色地叫勇士来挑衅大宋,齐慕远自然要用先进的武器把他的威风灭掉。
  一个人厉害算什么?整个军营的士卒都厉害,那才是一国之武力。冷兵器时代,所使的刀剑锋利,增加的武力值可不是一星半点。
  至于还在研制中的tǔ qiāng与tǔ pào,那是秘密武器,先藏着吧。这些国家要是没眼色地来侵犯,再给他们一个大大地惊喜。
  她道:“正巧驸马跟臣妹一起进了宫。现在在东五所。待臣妹去唤他过来。”
  说着施了一礼,便退了出去。
  赵晤见她领会了自己的意思,心情极好地领着众人回了大殿。
  有眼色的可不仅仅是杜锦宁。
  赵晤一坐下,户部尚书就道:“皇上,有了长公主刚才送来的车,咱们是不是不用买马了?”
  虽然杜锦宁说能日产十几辆那样的车,还有两种其他车型,但回到大殿西夏和金朝的使臣就怀疑起来,觉得杜锦宁是赵晤特意安排的,弄了一辆不知怎么造出来的车,来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好在谈判中取得主动地位,迫使他们降价。
  心里这样想,再听到户部尚书说这话时,两人虽然心里有些微微的紧张,面上却是丝毫不显,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他们不作声,就看赵晤怎么把戏演下去。
  今年大宋朝庭的采购计划是打算买三千匹好马的,这是为了补充骑兵营生病、衰老、死亡的马匹,同时增加骑兵的数量。
  自打杜锦宁向赵晤进言,让他不要重文轻武后,赵晤跟齐伯昆几个老臣商议良久,决定提高武将的地位,同时逐年增加军费。为了不引起夏金辽的注意,骑兵也是逐年增加。
  至于民间买马,朝庭一般不干涉,由马贩子从边疆贩回来售卖。大宋与西夏、金、辽的边界,都设有“茶马互市”。
  要是换作其他皇帝,这马该买还是买。毕竟谁也不知道那自行车如何,杜锦宁说的话是吹牛还是真实的。
  但赵晤对杜锦宁已到了盲目信任的地步。之前杜锦宁所说的无数的设想,这几年都一一实现了。这让赵晤丝毫不怀疑她话的真实性。
  “行,那就不买了。”赵晤点头道。
  他看向两国使臣:“马虽然我们不买了,但两位远道而来,总不好让两位空手回去。两位想买多少茶叶、盐和铁,只管跟钱尚书商量便是。我们不会因为不买马,就不把这些东西卖给你们。”
  两国使臣彻底惊呆了。
  这是真的不买了?
  皇帝金口玉牙,讲究一言九鼎。三千匹好马,对于富庶的大宋来说也不过是一笔不大不小的生意。这位皇帝总不会因为想压他们的价而撒谎吧?
  既然不是撒谎,那他说的就是真的了?
  大宋朝庭真的不买马了?
  两个使臣顿时慌得一逼。
  他们不卖马,哪来的钱买茶叶、盐、铁?
  而且,朝庭不买马,民间是不是也不买马了?大宋民间对马的需求量那才叫大。要是民间也不买马,他们几个靠畜牧为生的国家岂不是要完蛋?
  “宁可三日不吃粮,不可一日不喝茶”,这是草原上流传的谚语。他们以肉食为主食,要是没有茶叶助消化,补充维生素,身体完全受不了。
  既然大宋单方面取消了双边贸易,那他们是不是该回国去,组织他们骁勇善战的勇士们给大宋一个下马威?没钱,那就抢。反正这样的事情他们可没少干。
  金朝的那位勇士因为身体强壮,跟人摔跤无一败绩,草原上的人都唤他“巴特”。
  巴特见大宋竟然不买他们金国的马了,气得脸都涨红了,上前一步,瓮声瓮气地问道:“大宋皇帝,你们的勇士什么时候来?”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揙大宋人一顿了。
  赵晤对这些人的心理,知道的清清楚楚。
  他也不计较巴特的无理,笑眯眯地道:“稍安勿躁。东五所离这里有些远,得再等些时间。”
  东五所离这里倒是不远,但皇宫是禁止带兵器入内的。齐慕远想使他趁手的那把剑,需得派人到宫门口去拿。这得花些时间。
  “趁有时间,咱们来谈谈茶叶、盐、铁的买卖吧。”户部钱尚书也是一脸笑眯眯。
  两个使臣气得胸膛都快炸了。
  不谈,坚决不谈。想趁这机会来占他们的便宜,大宋人果然狡猾得不行。
  “不急。”西夏使臣年纪大些,城府比较深,他半眯着眼道,“免得谈到一半,驸马来了,咱们还得停下来看比试。反正咱们还要在这里多住几日,时间多的是,明后日再谈也不迟。”
  “对对对。”金朝的使臣连忙附和。
  他们一会儿出了皇宫,得派人出去打听打听,看看大宋是不是真造出了那种车,是不是真能量产。


第900章 终章
  好在没等一会儿,杜锦宁和齐慕远就来了。
  杜锦宁身份特殊,不仅仅是长公主,还是大司农,来这种场合很正常。但齐自蹊来这里就不合适了,所以他被留在了东五所里。
  巴特看到齐慕远,鼻子里冷哼一声。
  他身高差不多两米,皮肤黝黑,肌肉发达,身体跟铁塔一样强壮。齐慕远一米八五,身体是属于tuō yī有肉、穿衣显瘦的类型,再加上他俊美的容貌,低调却依然有些奢华的穿着,乍一看完全是一个翩翩佳公子。
  不用比试,两人往那儿一站,似乎高下立见。
  金国的使臣见状,得意地大笑起来,向赵晤道:“这位驸马身体如此瘦弱,且身份又这般矜贵,巴特伤到他就不好了。依我看,倒不如不比了。”
  赵晤瞥他一眼,问齐慕远道:“驸马,你怎么说?”
  齐慕远淡淡地看向金国使臣:“原来你们草原上论谁最勇猛,只是看谁长得最高大吗?如果这样,我们京城军中比你们这位巴特更健壮的士兵就有好几位,更遑论其他军中将士了。”
  金朝使臣的笑容就僵在了脸上。
  赵晤“哈哈”大笑道:“原来是这样。我们这里挑勇士,可不仅仅看谁的肌肉发达,而是要有勇有谋。一个身材高大却行动笨拙、打斗时丝毫不讲技巧的壮汉,那只能称之为莽夫,而不是勇士。更不要说那些光长得高大却胆小怯懦的人了。”
  巴特又气得满脸通红。
  他自认自己不光是草原上长得最健壮的,也是最勇敢最聪明的。
  他上前一步,目光逼视着齐慕远,大声道:“我愿与这位驸马比试一番。”
  “没错。在较量场上,只有实力决定胜负,而不是靠嘴说。”金国使臣立刻道。
  只要巴特赢了,那不管赵晤和这位驸马说得天花乱坠,都只有被打脸的份。
  “既然金国使臣一再相邀,驸马你就跟他们玩玩吧。”赵晤道。
  一行人又转移到了外面。
  小太监们本来还想搬桌椅出去,给赵晤和两个使臣坐的,被吴公公一个眼刀子给止住了。
  赵晤倒还罢了,两个使臣坐在廊下,一面吃点心水果一面看齐慕远与巴特打斗,这把齐慕远当成什么了?娱乐众人的猴子?天朝驸马的尊严何在?
  于是一行人就站在廊下观看。
  为了防止巴特趁机对赵晤行刺,齐慕远提着剑往外走了一段路,站在了离台阶足有十丈远的地方。
  巴特跟在他身后,看到他手里的剑,嚷嚷地道:“咱们不比武器,只比拳脚。”
  齐慕远停住脚步,嗤笑一声:“嚷嚷着比试的是你们,嚷嚷着比身高体重的也是你们,现在你们又嚷嚷着不比武器,只比谁的拳头大。要不这样,你跟皇上他们请示一下,你们草原勇士最擅长什么就比什么,另外以后两国打仗的时候也别让士兵拿武器,只比马上功夫?”
  这话说得,不光是巴特,便是在场的所有西夏和金国人都红了脸。而赵晤和大宋官员的脸色都沉了下来。
  在大宋的地盘,当着大宋皇帝的面,一个劲儿地要跟大宋人比拳脚也就算了,还非得照着你们的规矩来,脸咋就那么大呢?你以为你是谁?这不是浓浓的挑衅是什么?
  赵晤看向金国使臣:“贵国这是对我们大宋不满,要来我皇宫里挑衅?”说着不等金国使臣说话,转头对吴公公道,“传命兵部,立刻整兵,与金国比邻的边境进行备战状态。”
  “不不不,不不不……”金国使臣那叫一个慌啊,脚一软差点就要给赵晤跪下去了,“误会误会,真是误会,我们绝不是那个意思。”
  说着冲着巴特吼道:“巴特,你懂不懂规矩?比试要求是你提出来的,那么比试的规矩就得由驸马来定。”
  巴特憋气地盯着齐慕远:“好,那就照着你们的规矩来。”
  “自然是照我们的规矩。这里是大宋,又不是草原,难道我还跟你比摔跤不成?”齐慕远仍然是浓浓的嘲讽。
  他将剑从剑鞘里抽出:“来吧。”
  巴特一行人进宫,武功都上缴了的。这会儿要比试,早有人把巴特的大刀送来了。
  巴特接过大刀,对齐慕远做了个姿势:“开始了。”话声未落,直接欺身上前,就朝齐慕远身上砍了过去。
  他刚才憋了一肚子火,发誓要让齐慕远好看。
  齐慕远暗叫一声:“来得好。”身子一侧,挥剑上前,直接用剑迎上了巴特的大刀。
  只听“当啷”一声,刀与剑对砍在了一起。
  巴特心里大喜。他力气大,齐慕远瘦巴巴的。要是齐慕远拼命游走,以巧劲来攻击他,他的胜算还不大。可如果是硬碰硬比力气,那他肯定赢定了。
  他嘴唇一翘,正要说两句嘲讽的话,就听“哐当”一声,他的刀忽然从中间断开,上半截直接掉到了地上。
  大殿前顿时一片寂静。
  “这、这这……”半晌,巴特不敢置信地看向自己还剩下半截的刀。
  杜锦宁忍不住抿嘴笑了起来。她连忙转过头去,以免让台阶上的两国使臣看到。
  她知道草原上的治炼水平不高,金国将士使用的武器要比大宋的要差一截。只是差的不多,还没到能让大宋以武器在战争中占绝对优势的地步。
  现在钢材制造出来后,大宋的兵器已有了质的飞跃。不说能把他们的兵器一刀砍断,两兵相接,他们的刀多个缺口那是必然的。
  刚才来的路上,她还跟齐慕远讲了一下刀剑的铸造要点,告诉他砍哪里,以什么角度砍,方能给他们的刀体造成最大伤害。
  可她实在没想到金朝的刀能差成这样。一剑下去,就gg了。
  “还继续不?”齐慕远问道。
  巴特气红了眼,拿着半截地刀,对齐慕远大吼道:“继续。”说着就朝齐慕远挥舞过去。
  “当”,又是刀与剑碰撞的声音。不过这一回齐慕远可没给大家欣赏那把刀状况的机会,脚下一点移到巴特身后,锋利地剑抵到了巴特喉咙处。
  巴特的寒毛都竖了起来。
  如果说,刚才他的刀被砍断,他还没能很好的领略这把剑的锋利。那么现在不用试他就知道剑锋上是如何的锋利,他似乎觉得自己的皮肤已被割出了口子,渗出了血来。
  事实上,剑身离他的皮肤还有一定距离。
  毕竟两国相交,不斩来使。齐慕远只是要挫败他们的气焰,而不是制造事端,让金朝有各种胡搅蛮缠的借口。
  “皇、皇上……”金国使臣也吓了一跳,转头求助似的看向赵晤,希望他喝退齐慕远。
  赵晤却微笑道:“放心,驸马他有分寸。”
  金国使臣心里骂了一句,又担心的看向巴特。
  齐慕远那边却问道:“怎么样,服是不服?”说着,手一抖,似乎拿不稳剑,剑身又往巴特喉咙送了一寸。
  巴特本还想嘴硬两句,可被齐慕远这动作给吓尿了,嘴里连忙道:“服了服了,尔乃勇士也。”
  他深知,就算齐慕远杀了他,他们国君也不敢真的攻打大宋的。
  这些年大宋国富力强,绝对不好惹。
  赵晤听到巴特认输,这才“哈哈”大笑起来:“驸马,行了,放开他吧。”说着对鸿胪寺的官员道,“周大人,关大人,你们好好招待两国使臣。他们要买茶叶、盐、铁,你们就领他们跟钱尚书他们谈。”
  说着他朝两国使臣点了点头,转身进了大殿。
  关嘉泽笑道:“二位请,我们出去吧。”
  那边齐慕远早已收回了剑,对杜锦宁道:“走吧,去东五所接儿子去。”说着也不理会巴特等人,两人朝另一方向去了。
  金国使臣顾不得那么多,急步下了台阶,走到巴特身边,从他脚下捡起那截断刀,仔细端详。
  他带巴特出使大宋,又一再请求比试,巴特所用的刀自然不是伪劣产品,而是他们金国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铁、根据巴特的力道特意打制的,质量极好。
  可这么一下,就被大宋驸马给砍断了,这简直不可思议。
  他抬起头来,问巴特道:“他的力气,是不是很大很大?”
  巴特心有余悸地摸着自己的脖子,似乎还回不过神来,不过仍回答了大使的问题:“没有。是他的剑特别锋利。”
  关嘉泽就算最开始没领会赵晤和杜锦宁的意思,后来也看出来了。
  他笑了笑,淡淡道:“金大使是不是怀疑我们的驸马爷用的是比干、莫邪这种名剑?不,他使的剑就是我们大宋将士最常用的刀剑。要是不信,以后在战场上,你们就能看到了。”
  金国和西夏瞪圆了眼睛,后背冒出了一层冷汗。
  杜锦宁进了宫,必然要去给郑太后请安。两人在岔道口分手,齐慕远去了东五所。
  “你来了?”一进殿里,就见赵明月满是笑容的递过来一份报纸,“给你看看。”
  “这是什么?”杜锦宁问道。
  “《朝花报》啊。”赵明月道。
  说着她又嗔怪地看了杜锦宁一眼:“你不会忘了吧?”
  郑太后则笑道:“锦宁整日公事繁忙,就算忘了也是应该。又不像你,整日没事干,就掂记着这报纸了。”
  “倒没忘,只是没想到你们动作这么快。”杜锦宁道。
  她给郑太后行礼问安,这才打开报纸看了起来。
  办报纸,是她给赵明月出的主意。
  这几年,赵明月跟京中贵女出资开办了好几所女子学校,除了教那些平民女子读书识字,还教她们一些生活技能。而杜锦宁的事迹传开后,激励了不少女子。有些家中女儿比较聪慧的,父母也开始支持她们念书。
  如此一来,赵明月她们开办这几所学校就远远不够了。
  她们希望能更多的帮助那些有才的女子。
  于是杜锦宁就给她们出了个主意,让她们办一份报,除了登载生活类内容,还可以登载女作者写的小说、散文、诗歌。除此之外,还可以出各种期刊、杂志。
  现如今大宋繁荣富强,读书识字的人也多了,文化的繁荣必然会随之而来。
  这些报纸与期刊,不光可以为有写作能力的女子创造经济收益,还可以在印刷、排版、编辑等等方面为其他女子提供就业机会。
  女子凭本事可以养活自己,就意味着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提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