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农家日常-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觉得主子是在京城失踪的,京城的消息也更灵通,而且主子失踪这件事比较蹊跷,他唯恐如果呆在润州,杜锦宁得了什么机会想给他捎个消息都不好送,因此他让汪福来做了管事,将润州那处的事都托付给他,自己则长年守在了京城,同时坚持不懈地四处寻找杜锦宁。
  因此杜锦宁进门后回到自己院子,发现院子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仍然保持着她离开时的模样,且处处窗明几净,就像她一直住在这里一样。
  她感动地回过头,看着姚书棋和青木等一干下人自打见了她就一直不停地抹眼泪,为调节气氛,她只得用略带嫌弃地口吻道:“行了,别哭了,再哭咱们家就要被水淹了。”
  青木年纪小,被她说得噗嗤一声破泣为笑。
  金公公也赶紧道:“你家少爷身体不好,赶紧收拾了让他躺下。”
  姚书棋和青木赶紧动手打开铺盖,两位太监则搀扶着杜锦宁躺了下去。
  金公公又掏出个药方,递给姚书棋:“宫里太医给杜大人瞧了病,说除了身子亏了些,其他并无大碍。你照这个方子抓十副药,吃了就无碍了。”
  姚书棋将药方递给了青木:“你亲自去,别假手于人。”
  其实不用吩咐青木也会这样做。他们被杜锦宁的失踪搞怕了。
  金公公又看向齐慕远:“齐大人,杜大人这里有咱家伺候着,您就放心吧。您也累了一天了,赶紧回去歇着吧。”
  齐慕远深深看了杜锦宁一眼,叮嘱她:“好好养身体。等案情查清楚了,我再跟关嘉泽他们过来探望你。”说着,告辞离开了。
  杜锦宁看金公公这做派,心里便有了猜测,不过她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只躺在那里,该喝汤时喝汤,该吃药时吃药。
  眼看着天色慢慢黑了下来,金公公便开始打发姚书棋等人:“你们都回去吧,今晚有咱家等人守着就行。”
  姚书棋正要说什么,就听杜锦宁也道:“对,都回去歇着吧,我这里没事。”
  姚书棋看看金公公这些人寸步不离的架式,再看了看杜锦宁,见她目光深邃,猜到此举必有用意,他便没有坚持,唤了杜家一众下人退了出去。
  杜锦宁阖上了眼,闭目养神。
  为了演戏要演得真,从一个月起她就减少饮食,不吃荤腥,弄得人都没怎么有精神。今天折腾了一通,她也的确是累了。金公公的用意,她不管猜得对不对,姑且睡一觉养养精神再说。
  就这么合眼之间,她就睡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她被人唤醒:“杜锦宁,杜锦宁……”
  她缓缓睁开眼,就看到一张俊朗的脸近在咫尺。
  她顿时吓了一跳:“皇、皇上……”急急便打算起身。
  “躺着就好,无须多礼。”赵晤伸手在她被子上按了按,似乎想按着不让她起身。
  “皇上面前,锦宁怎敢无礼。”杜锦宁朝金公公伸了伸手,示意他来扶自己。
  金公公犹豫了一下,看了赵晤一眼,见皇上没什么表示,还直起身让开了些位置,他便走上前来,扶杜锦宁起来。
  “就这么坐着吧,不必下床。”赵晤道,“你身子不好,朕恕你无罪。”
  杜锦宁便没再坚持,半坐着靠在了床上,伏身向赵晤行了一礼:“多谢皇上体恤。”
  吴公公端上椅子过来,放到床前。
  赵晤将龙袍前襟一提,坐了下去,吩咐道:“除了吴公公,你们都退下吧。”
  “是。”金公公等人连忙退了出去。
  直到外面已经没有了动静,赵晤这才凝视着垂眸盯着被面的杜锦宁,缓缓开口:“你果真是女子?”
  杜锦宁就知道会问这个,赶紧将被子掀开,改坐为跪,朝赵晤行了一礼:“臣犯了欺君之罪,请皇上责罚。”
  因猜到赵晤有可能会来,她躺下之时并没有脱外衣,头上也扎着男式发髻,此时跪在床上倒也不觉得狼狈。
  赵晤此来就是为了收买人心的,自然不会为难杜锦宁。
  他温声道:“你身子不好,不用动不动就跪下。你也知道,朕不会真责怪你,否则现在你就不是在家中而是在天牢了。”
  说着,他示意吴公公:“扶一把。”
  吴公公赶紧上前去搀扶杜锦宁。
  “谢皇上。”杜锦宁以吴公公搀扶下顺势坐了回去。吴公公将被子给她盖到腿上。


第842章 做朕的妃子吧
  待她躺下,赵晤脸上的表情已经变得十分温柔了。他凝视着她的眼睛,轻声道:“你受苦了。”
  赵晤的声音是雄浑里带着些清朗,在男子的声音中算是比较好听的。
  这会子他把语调放轻放柔,目光里满是关切。再看看这间屋子,英俊高大的他坐在床前,杜锦宁半躺在床上,吴公公在搀扶完杜锦宁后早已退到了灯光的阴影处,屏气凝神,连呼吸声都没有,完全没有存在感。整间屋子都弥漫着某种暧昧的气息。
  杜锦宁抑制住自己想要挑高的眉毛,垂下眼睑,语调平平地道:“还好,他们并未让我受太多的苦,只是没有zì yóu而已。臣多谢皇上关心。”
  她现在穿着男装,身上的官职赵晤也没撤掉,她觉得对着赵晤自称“臣”并没有什么问题。尽管赵晤今晚自打过来起,就没有唤过她“爱卿”,已隐晦地表明了他的态度。
  “你……以后有什么打算?”赵晤问道。
  他看着杜锦宁,目光越发温暖,声音也越发温柔:“有什么想法,只管跟朕说。朕……”他凝视着杜锦宁,没有把话说下去,但目光与语气似乎表明了一切。
  杜锦宁诧异地抬起头来看了赵晤一眼,似乎不明白他的意思。旋即她又垂下头去,摇摇头道:“没什么想法。”
  她笑了笑:“臣以前也跟皇上说过,臣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天下无饥。现在高产水稻研究出来了,又证明了江南可以种植双季稻,只要不遇到灾荒年景,想来天下百姓就能吃口饱饭了。臣的愿望达成,便可在家中安然度日了。”
  “……”
  赵晤脸上那僵住的表情,一言难尽。
  他沉默了片刻,问道:“齐慕远……没有跟你说高产水稻的情况吗?”
  杜锦宁诧异地抬起头:“没有呀。”想了想,她瞪大了眼睛,“发生了什么事?高产水稻怎么了?”
  赵晤有些不相信地看她一眼:“种子退化了,连普通稻种都不如。”
  “怎么可能?”杜锦宁满脸震惊。
  说着,她将被子一掀,就打算从床上下来:“我去看看。”
  “锦宁……”赵晤一把握住了她的手,“这事不急,你先把身子养好。”
  杜锦宁似乎完全没注意到自己的手被捂住了,满脑子的思绪都在高产水稻上。
  她“哦”了一声又坐了回去,貌似无意地从赵晤手里缩回手来,挠了挠脸颊,满脸纠结,喃喃自语:“怎么会退化呢?明明研空成功了的。”
  看到杜锦宁皱着眉头,好像陷入到了自己的世界里,赵晤不由有些懊恼。
  他怎么就想着提这个事呢。
  现在好了,前功尽弃了。
  他抬头看了杜锦宁一眼,在心里深深叹了一口气。
  身为帝王,他是不能随意给人示爱的。不管杜锦宁愿不愿意进宫,一旦知道他对她有情,她以后做起事来就无所顾忌、肆无忌惮。
  让治下子民对自己保持敬畏之心,是帝王御下之根本。
  所以他想用隐晦的方式让杜锦宁明白,他对她有了别样的情愫。一旦她露出娇羞之意,他便可以趋势提出让她入宫的话。
  他没料到,杜锦宁完全就是一个榆林脑袋。他都已经暗示到这个程度上了,她似乎根本就没往那处想。
  她一直把自己当成他的臣子。
  去他娘的臣子!
  赵晤在心里暴了句粗口,决定直接了当地把话挑明。
  他这么晚了还乔装出宫,就是为了她的一个承诺。错过了今晚,以后他或许就没机会再说了。
  “锦宁……”他轻唤了一声。
  见杜锦宁没反应,他只得提高了声音:“杜锦宁。”
  杜锦宁傻愣愣地抬起头来:“啊?”眨了眨眼,似乎反应过来,目光顿时清明,“皇上,您唤微臣?”
  “你是女子,你已经不是朝臣了。”赵晤提醒道。
  杜锦宁愣了一愣,一下子丧了气,低下头去闷闷不乐地道:“多谢皇上提醒,民女知道了。”
  “……”这真不是重点。
  赵晤被她闹得没有了脾气,直截了当地道:“锦宁,做朕的妃子吧。”
  杜锦宁眨了眨眼,继而反应过来,抬起头来,眼睛瞪得老大。


第843章 理由有二
  杜锦宁的眼睛很漂亮,黑白分明,两眸如同白水银里养了两颗黑珍珠,熠熠生辉,似乎不知不觉能慑住人的眼。这阵子她瘦了不少,眼睛愈发显得又大又亮。这会子她瞪着大眼睛望过来,显得格外的灵动与纯净。
  赵晤的心忽然被什么撞了一下,一下子陷进了她的眼眸里。
  吴公公隐在灯阴里似乎没有存在感,但他一直注意着赵晤和杜锦宁的动向。先前赵晤的神情温柔,语气也暧昧,他倒没什么感觉,因为赵晤在对待他后宫的那些妃嫔时,如有必要,他也会如此说话。
  可这会子赵晤眼里的动情与痴迷却是他从未看见过的。吴公公莫名有些心慌。身为帝王,一旦动了情,尤其是对像杜锦宁这样的女人动了情,很有可能给整个国家带来灾难。
  他嘴唇嚅动了一下,想要出言唤醒赵晤,见杜锦宁表情一正,垂下眼睑,敛去了眸子里的灵光,又变成了平常那个睿智冷静的杜大人。
  只见她跪直了身体,端端正正地朝赵晤行了一个大礼:“锦宁多谢皇赏识。能得皇如此肯定,是锦宁之荣耀。”
  她抬起眼,目光清正肃穆,似乎正身处商议国家大事的朝堂之,表情极其严肃认真:“锦宁之所以这么说,因为锦宁知道,皇说这句话,并不涉及男女之情,只是赏识锦宁,是对锦宁的肯定。”
  赵晤知道,如果说原先并没有涉及男女之情,但在刚刚,他真的对杜锦宁动心了。
  他张开嘴,想解释一句,却不想杜锦宁根本没给他说话的机会,继续道:“但锦宁以一颗诚挚的忠心告诫皇,万万不可再说让锦宁入宫为妃的话,这于国不利,有碍皇的万代基业。”
  赵晤即将出口的话卡在了喉咙里。站在灯影处的吴公公则震惊地张大了嘴巴,完全不相信自己听到的话是从杜锦宁嘴里说出来的。
  哪有人会对君王说自己是红颜祸水,于国不利的?这是活得不耐烦了吗?
  见杜锦宁继续道:“锦宁有此一言,理由有二。”
  “其一,锦宁出身乡野,后入学堂,了秀才到了郡城还住在书院宿舍里,之后入朝为官,也常跟同僚们同处一室。像民女这样的女子,不嫁人还好,一旦嫁人,民女的夫婿定然会遭受许多流言蜚语。”
  “皇是一国之君,一言一行需得记载于史,不容有分毫诟病;子嗣血脉更是不容有半点差池。民女这样不守规矩的女子,进宫为妃,不说朝臣会如何阻拦,算成功进了宫,也必会为皇埋下许多祸端。”
  赵晤的眉头皱起。
  吴公公的神色却放松下来,微微颔首:杜锦宁说的十分有道理。
  “其二,民女从不贪权,没有一丝野心。民女唯一的心愿是为百姓做点事,让他们吃饱饭。民女对大宋、对皇忠心耿耿。但后宫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皇自幼在那儿长大,想来非常清楚。民女进了后宫,算愿意老老实实度日,不与人争权夺利,但一旦生下子嗣,别人也会将民女卷入权利之争去。”
  她笑了笑,笑容却未达眼底,整个人显得都越发清冷:“民女不是被人害了都不还手的小白兔。想来以民女的脑子,真要替子嗣夺这个天下,还真不是难事。”
  她抬起头来,看向赵晤:“民女听闻皇不日即将立大皇子为太子。民女虽未见过大皇子,却听往日同僚多次提起大皇子聪颖自律,心地又不失纯良。这样的孩子,皇忍心让他经受皇曾经受过的痛苦折磨么?现在世家势微,后宫里世家出身的妃嫔们正是小心行事以求自保的时候,皇不应该趁此机会整理后宫,给皇子们一个安然成长的环境么?将民女投入池,搅起一池风雨,想来并不是皇愿意所见之景象吧?”
  赵晤避开她的目光,默然不语。
  杜锦宁垂下眼眸,顿了一顿又道:“另外,民女心有所属,与齐慕远情投意合,民女恳请皇成全我们。”
  说着,杜锦宁整理了一下衣冠,敛衽行了个大礼。
  吴公公听到这话,向杜锦宁投去了十分赞赏的目光。
  最后一句话,是给赵晤台阶下了。
  赵晤堂堂一个帝王,算经过杜杜锦宁劝说,知道绝不能纳她入宫了,他也不能这样答应下来。否则,不是承认自己害怕流言蜚语,又承认自己连女人都掌控不住,后宫被杜锦宁搅得鸡犬不宁么?他需要一个台阶下。
  果然,赵晤立刻顺着梯子爬了下去。
  他微微颔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齐公为朝庭殚精竭虑,忠心耿耿;齐慕远亦是朕的得力臣下;锦宁你更是为大宋研究出了高产水稻,功不可没。你既跟齐慕远两情相悦,朕即便心有不舍,又怎么能自私地将你纳入宫,让你们心生遗憾呢。罢了,当刚才的话我未曾提过,你也无需将此话说予齐家人听,以免他们心生龃龉。”
  “是,皇。”杜锦宁又行了一礼,一颗心放了下来。
  吴公公也长长地吐了口气。
  他前一步,道:“皇,杜……杜锦宁刚才虽句句自贬,但其实字字为大宋江山着想。她对大宋和皇的忠心,天地可鉴。这样的忠心不嘉奖赏赐难示公允。她既不能再做官,又不愿意入宫为妃,不如让太后娘娘认她为义女,皇认为义妹,赐予她公主名号,并赐婚于齐慕远。皇意下如何?”
  这也是老狐狸了,把赵晤纳杜锦宁入宫说成是对杜锦宁的嘉奖赏赐。在杜锦宁不愿意的情况下,又把赵晤跟齐伯昆的交易当chéng rén情送给杜锦宁。如果杜锦宁不知内情的话,此时定然被感动得痛哭流涕,发誓要为赵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晤闻言大悦,当即抚掌道:“甚好。”
  他站了起来,对杜锦宁道:“明日大殿之,朕给你与大长公主之孙女赐婚这时,你自承自己是女子便好。之后的事,朕会给你安排妥当。一切有朕,切勿忧心。”
  “多谢皇。”杜锦宁满脸感激。


第844章 满朝皆知
  那一晚,杜锦宁是在金公公等太监和宫女守护睡去的。
  第二日一早她便去了皇宫,等唤殿内传召。
  大概现在朝堂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她这件事了,殿内不过是行礼完毕的时辰,便有太监过来宣旨,宣杜锦宁进殿觐见。
  杜锦宁的润州同知官职虽未被公开撤下,但昨晚赵晤既说她不再是官员,杜锦宁今天没有穿朝服,而是穿了一袭墨绿色绸缎男式长袍,越发衬得她皮肤苍白,面容瘦削。
  大概是她进来之前,殿内官员有过争执,她跟着太监进到殿内站定,大理寺卿便迫不及待地问她道:“杜锦宁,你如何失踪的,这么久以来又呆在哪里,还请一一道来。”
  赵晤既跟蒋家作了交易,昨天接到杜锦宁时,齐慕远在马车里已将情况跟杜锦宁交代过了,告诉她该如何回答此类问题。
  杜锦宁道:“我那日在仙鹤楼跟姚大人吃饭,大概是酒里有mí yào,我只喝了一小杯晕过去了。醒来后被带到了一个黑洞洞的小屋子里。呆了大概有半个月,他们在我的饭食里下了药,等我醒来便又换了一个地方。”
  她露出回忆之色:“这个地方似乎是乡下,周围很安静,鸟叫虫鸣甚多,他们也没像原来那样把我关在屋子里,而是允我在院子里走动一下,饭食也没苛待我。只看守甚严,看守的人从不跟我说话,我想逃跑和套话都失败。”
  “大概隔了有十天左右,他们又带着我换了一个地方,这一回则把我关在了地道里,暗无天日。因没有光亮,我也分不清白天黑夜,糊里糊涂地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将我带到了一个院子。在那里倒是住了很久,久到我以为会老死在那里了,却不想半个月前他们又换了地方,将我带到了蒋家别院里。”
  “你怎么知道那是蒋家别院?”大理寺卿问道。
  杜锦宁怪地看他一眼:“自然是救我出来的齐大人他们说的。”
  大理寺卿还未说话,一个长花白胡子的老头儿便得意地对大理寺卿道:“听到了吧?听到了吧?哼,还想给人家杜大人挖坑,我告诉你,事实是事实。”
  说着,他往宝座一揖,朗声道:“皇,臣原说了,我们那个别院平时很少用,偌大一个院子只有三个下人看守,那些孬货又惯会偷懒耍滑,没有主人在估计连巡院都不去,自然给人钻了空子,把个杜大人塞到地牢里,栽赃陷害我们蒋家。臣估摸着,这定是原先张家把杜大人掳了去,结果张家出了事,掳杜大人的那些下人知道张家出事,又不敢将杜大人杀掉或者放了,这才东躲西藏,最后干脆栽赃到我们蒋家头。”
  众朝臣一阵无语。
  反正张家被满门抄斩了,没人能从地下爬起来辩驳,蒋家这是逮着屎盆子往人家头扣,欺负张家不能再说话。
  死者已逝,活着的人还需活着。不管这朝堂跟张家私交如何,有没有亲戚关系的,都不敢在站出来为张家说话。因此蒋家家主这话说完,偌大一个大殿,百来个朝臣站着,愣是没人说话,殿里一时陷入了安静。
  赵晤让大理寺卿在朝堂问话,无非是给大臣们一个交代,也给知情识趣的蒋家家主一个自辩的机会。
  此时见没有反驳蒋家家主的话,他清了一下嗓子,道:“依朕看来,如果这事真是蒋家所为,他们也不会大剌剌地将人关在自家的别院里,尤其还明知这几日有各家少爷xiao jie要去别院游玩的情况下,还让安阳那丫头轻易发现。”
  蒋家家主顿时涕泪横流,跪到地给赵晤磕了一个头,哭号道:“皇明鉴啊。”
  赵晤示意太监把他扶起来,转头对大理寺卿道:“等下了朝,你再好好问一问杜锦宁,看看此事到底是何人所为。“
  “是,皇。”大理寺卿行了一礼,退到了队伍里。
  赵晤看向了杜锦宁:“杜爱卿,你受苦了。”
  “托皇鸿福,锦宁并未受多少苦。”杜锦宁道。
  她之所以把待遇编得那样好,自然是因为她的身体骗不了人,做不出长年累月被饿被nuè dài的假相。
  赵晤点点头,道:“你且好好休养一段时间身子。身子休养好后,高产水稻那里还得你去看看。”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自你失踪后,那水稻的产量一季不如一季,现在连普通水稻都不如了。”
  杜锦宁大吃一惊:“怎么会这样?”转头看向工部尚书吴证。
  吴证羞愧地朝她点了一下头。
  赵晤又道:“杜锦宁,你此次得救,多亏了英国公府的安阳县主。朕看你今年也有十八岁了,尚未娶妻,不如朕给你与安阳县主赐婚如何?”
  “这……皇,万万不可。”杜锦宁大惊失色,连忙跪下对赵晤道,“臣、臣不能娶妻。”
  “这是为何?”
  杜锦宁吱吱唔唔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齐伯昆出列道:“皇,杜锦宁或许有难言之隐,不如退朝之后再私下里问她。”
  赵晤颔首:“也好。”转头吩咐吴公公,“带她去偏殿里歇息,等朕下朝后再带过来。”
  “是。”吴公公对杜锦宁示意一下,领着她去了偏殿。
  在这娱乐活动极其缺乏的时代,其实男人们也很八卦的。大家对于杜锦宁不能娶妻的原因十分好。赵晤问大家可有事要奏时,大家寥寥说了两件亟待解决的事情后,默不作声了,于是早早便退了朝。
  虽离开了皇宫,大家对于此事十分关心。到了午时,有人打探到了消息,飞奔着跑进衙门里,大声道:“你们猜杜大人为何不能娶妻?”
  “为何?”大家都围了过来。
  传消息者放出一个惊雷:“因为她是个女子。”
  “切,胡说八道。”
  “是。说假话也要过过脑子。”
  传消息者见大家不信,顿时急了:“真的。英国公和大长公主刚从宫里出来,脸色十分不好看。他们说,杜大人已经承认了,她是个女子,所以不能娶妻。”


第845章 反应
  “这怎么可能?”虽然有人已半信半疑了,但大多数人还是不相信。
  此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满脸惊叹地嚷嚷道:“天哪天哪,简直不敢相信,杜锦宁竟然是个女子。”
  “怎么又是这话?你打哪儿听来的?”不相信的那些同僚嗤之以鼻,“别以讹传讹,人云亦云。”
  “吏部齐尚书说的。”那人根本没注意到同僚的表情,仍为那个消息满脸忡怔,“齐尚书刚从宫里出来,也是满脸的不可置信。”
  一听是齐伯昆传出来的,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开始相信这是真话了。
  谁不知道齐伯昆是赵晤面前的第一红人呢?如果说宫里有什么消息,第一个知道的肯定非齐伯昆莫属。
  而且,齐伯昆性子沉稳,嘴也紧,是从不会乱说话的,更不会拿这个消息来跟大家开玩笑。
  要是这话真是齐伯昆说出来的,那么十有**是真的了。
  “你是亲耳听齐尚书说的,还是听别人讲的?”老成持重的官员问道。
  “我刚才在吏部那边办事,齐尚书走进来,有人看他脸色不对,那表情就跟做梦似的,关心地问他一句,他就说出这样的消息来。”那人道。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有人一脸恍惚的叹道。
  “是啊是啊。”大家也是一脸做梦的表情。
  “你们还记得没有?杜锦宁可是上一届的状元,而且,还是六元及第。”又有人感慨道。
  屋子里顿时一片安静。
  大家都想起来了。
  可不是怎的?杜锦宁不光读了书,还参加了科举,一路考了上来,六元及第,年仅十五岁就成了鸿庆元年的新科状元。
  “她是女子,怎么能参加科举考试呢?”有人喃喃道。
  立刻有人反驳:“怎么不可能?搜身又不严。而且你别忘了,她是六元及第,这样的才学,是做不了弊的,搜身的时候对她就宽松不少。”
  大家都是一路考上来的,太清楚科举考试是怎么一回事了。
  如果靠着作弊,考个秀才、运气爆棚考个举人也有可能,不过成绩绝对不会太好。想要一路高歌拿第一,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朝庭对科举作弊的惩罚太严厉,考官和衙役、兵卒们都不是吃素的。最重要的是,天下第一的文章谁替你写得出?有那水平为什么不自己考,还要写出来给你去作弊?
  “那她也太厉害了吧。这简直是天下第一奇女子啊。”有人叹道。
  能以十五岁的年纪考状元,几百年来便是男子都没多少,更不用说女子了。更何况人家还是六元及第,绝无仅有的第一人。
  “不光考状元啊。你看看人家,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捣鼓出高产水稻,听说南方的那什么‘经济改革’也是她向皇上提议的。再看看工部和户部那些人……唉,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啊。”
  大家也十分感慨。
  他们是刑部的,跟杜锦宁没什么业务上的来往,职业使然又喜欢以事实说话,所以这些话就说得十分客观。
  “杜锦宁这样,是犯了欺君之罪吧?”有人问道,“皇上在这件事上是什么态度?”
  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那个亲耳听到齐伯昆话的人。
  “齐大人说,杜锦宁手里握有丹书铁券,而且她为大宋也做了一些贡献,所以丹书铁券收回,抵消她的死罪。”那位刘姓官员道。
  大家恍然,这才想起杜锦宁失踪前,为了表彰她研究出来的高产水稻,皇上曾给杜锦宁赏赐了一个丹书铁券。
  “这也……太凑巧了吧?”
  刑部这些官员天天审案,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疑点。
  “在朝堂上商议这事时,阮大人你也在场的吧?你觉得这是杜锦宁特意谋划的?”另一个官员毫不客气地怼了同僚一句。
  每个部里,正五品的官员不少,大家都是有资格上朝的。那日在朝堂上议论给杜锦宁什么赏赐的时候,大家也都是在场的。
  要说拿到丹书铁券是杜锦宁的阴谋,让这些官员把自己的智商往哪里放?人人都是傻子被人愚弄的名声很好听么?
  因此,不说他们嘴里不承认,脑子里就下意识地直接否定这个想法。
  “与其说是杜锦宁特意谋划的,不如说是因为她手里握着丹书铁券,才敢大胆承认自己是个女子。否则,她就是抗旨不遵拒绝赐婚,皇上也不会拿她怎么样。高产水稻的问题还得靠她去解决呢。”
  “对对对,绝对是这样。”大家都觉得这就是真相,毕竟太有道理了啊。
  提起高产水稻,那么问题就来了。
  “既然杜锦宁是女子,她自然不能当官了。那这高产水稻怎么办啊?”
  “怎么办?让她继续研究呗。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就算她已不是朝庭官员了,皇上也不允许她推辞不干吧。”
  “可这样的话,让工部那些老家伙的脸往哪儿搁哟。”
  屋子里又是一片安静,旋即大家都笑了起来。
  六部有时候为了抢资源,关系并不是那么友好,各自给对方挖坑都是常事。看到对方吃瘪,自然十分高兴。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任谁都不高兴吧?听说杜锦宁为了这高产水稻,没日没夜地呆在田地里。以前还好,做好了能升官。可现在……”说话的人摇了摇头。
  虽说可以赏钱。但朝庭赏钱又能赏多少?百来两金子再加些绫罗绸缎、金银瓷器,已是最顶级的封赏,而且金银瓷器因是赏赐之物,是不能买卖或转赠的。
  再说,有钱有什么用?没有相任的权利做保护,越多钱就越容易被人算计。
  “她跟我闺女一样大呢,还没找婆家。就这么让人家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呆在田地里,唉……”一个疼闺女的官员叹道。
  大家这才想起杜锦宁是个女子,还是个小姑娘。朝庭这样白使唤人家,似乎真的不好。
  “这些,皇上应该会有考量的吧?”
  “也许吧。”
  此时,其他衙门也在议论此事。大家说的话,跟刑部的官员大同小异,除了工部之外。


第846章 会有人提亲
  工部此时一片安静。
  经过这么久的折磨,他们早已认清了事实,就算自己痴长几十岁,脑子也没有杜锦宁好使,她研究出来的高产水稻,他们上上下下一群人,愣是没人能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更不用说把它的产量给恢复过来了。
  所以,他们比谁都盼着杜锦宁能平平安安地活着被早日找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