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农家日常-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479章 避无可避
南麓书院那头,苏文韬面对陆续到来的陆九渊及齐慕远等人,已经高兴得想要晕过去了。
天哪天哪,他这是走了什么大运,竟然自动来了三尊大佛,还有三个院试前十的几位秀才。莫不是佛祖显灵,保佑他们南麓书院了?
杜锦宁看到齐慕远他们时,很是无奈:“你们怎么这么急?不是说明天吗?”
“在那里呆着没意思。”齐慕远道。
虽说世情皆是如此,但看到唐昭和祁元道那些人的嘴脸,还是让他觉得没意思,所以懒得再呆下去。没有当时跟杜锦宁一起离开,已经算是给府学的面子了。多呆一天他都不愿意。
“哈哈,这个院子就咱们几个住啊?实在是太好了。”方少华看到这么好个院子,就住他们这几个好友,那叫一个高兴啊。
他从来没有过过集体生活,在府学里,杜锦宁他们还没来之前,他真是过了一段很不习惯的日子,什么都要自己做,上个茅厕、洗个澡都得排队,让他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做“活人被尿憋死”这句话。光是生活不方便倒还罢了,慢慢就能适应,但人际关系十分复杂,说话稍不注意就得罪人,还有人嫉妒你,明里暗里地说酸话,或是背后黑你,日子过得实在是让人难受。
后来杜锦宁他们来了,他跟着这群人混,府学的生活才过得开心一些。
梁先宽也很高兴:“最难得的是南麓书院并不硬性要求一定要在这里住,那我就方便多了。”
他家里事多,有时候处理完事情,还得急匆匆赶回来。回得晚了还得被斋夫数落一顿,别提多不方便了,南麓书院这个规定就挺好。
齐慕远却直接给他泼盆冷水:“那是人家给杜锦宁的优待,又不是整个南麓书院可以这样。”
“哈哈,那是,咱们都占了杜锦宁的光了。”
见这些人并没有埋怨自己,反而如此自得其乐,杜锦宁心里暖融融的。
她挥臂一呼:“走吧,我请客,咱们去外面吃一顿。”
前几日,她跟齐慕远合伙开的酒楼开起来了。说来也巧,有一家店正在南麓书院门口。
想起当初在漓水县开茶馆时的操心与忙碌,再看看现在即便开了两家酒楼,自己跟没事人一般,杜锦宁就感慨手下有得力助手就是不一样啊。这酒楼就当初她培训了一下厨子,然后派了个账房去,其他什么都没管。齐慕远更是直接当了甩手掌柜。
“这会不会不好?要是让府学的人知道了……”梁先宽犹豫道。
“怕什么。”齐慕远道,“得都得罪了,咱们吃饭碍了谁的眼?就是碍眼又怎么样,他们还能拿咱们怎么的?”
“哈哈,这话说的霸气。”杜锦宁竖了个大拇指,“走吧,书院门口宁远楼。”
大家出了门,还没到院门口呢,就遇到正往里来的陆九渊三人。
“呃,陆先生、史先生、彭先生。”众学子忙行礼。
“这是要去哪儿?”陆九渊看到大家,忙问道。
“我们正打算去吃饭呢。”杜锦宁邀请道,“要不三位先生一起?”
“不了。”陆九渊看向杜锦宁,“我们能跟你说一会儿话么?”
“那是自然。”杜锦宁看向几人,“那一会儿再去吧。”
“好。”大家散去,各自回房收拾。
杜锦宁便请了陆九渊他们去了她的屋子。
这屋子挺宽敞,外面的厅堂也有二十来平方米,里面还配有几张椅子和一张八仙桌,一张条案,待客正合适。
杜锦宁还想进屋沏茶,陆九渊摆手道:“行了,坐下吧,你别忙活了,我们不喝茶。”
杜锦宁只得坐下来,看向他们,等着他们说明来意。
“我们千里迢迢从北方来,想来你也能猜出我们的来意吧?原先在府学,担心会影响你,让你被同窗议论,所以我们到了之后并没有去找你,而是打算借着授课的功夫慢慢跟你接触。”陆九渊开门见山地道。
说到这里,他苦笑了一下:“可没想到,你根本就没选我们的课,整天不是在藏书阁里看书,就是只上琴棋书画课。”
杜锦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是我老师关山长的建议。他觉得我走得太急了,需得停下来好好沉淀沉淀,静一静心,把以前囫囵吞下的知识进行反刍。这时候就不能再灌进新的东西,而是选一些陶冶情操的课程进行学习,这对我的心性成长和知识沉淀都有好处。”
这套说辞本是她瞎掰的,用以解释为什么不选陆九渊三人的课程。有些窗户纸完全没必要去捅破,这样大家相处起来会更舒服一些。
可听到陆九渊三人耳里,却是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们从事教育二三十年,对于教育也是有很多心得体会的。有些学子资质上佳,十分聪明,但很容易心境浮躁而走弯路。此时听到杜锦宁这番话,他们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深觉十分有道理。
陆九渊赞道:“令师真不愧是当年的‘歌和才子’啊,在学问上让人仰望,现如今在教书育人上也令人折服。”
“我老师的才学与为人,一直是我最为景仰的。”杜锦宁点头赞同道。
史修看着她,笑了起来,道:“我们从北方搬到这南方来,又从府学追到南麓书院,并不是来跟令师抢学生的,而是我们想让你加入我们的‘心学派’。”
杜锦宁之所以一直避着他们三人,不选他们的课,也不上门去拜见他们,就是不想跟他们当面说起这事。
他们之间,始终是要合作的。毕竟一个学派,不是一个人就能建立起来的,需得有一群拥护者和支持者,才能与其他学派分庭抗衡。但一旦搅和到一起,就得分出主次来。以她现在的年纪与资历,完全不能与陆九渊相争,只能屈从于他之下,成为他的拥趸和跟随者,这是她万万不能接受的。
有这样的矛盾,她才一直避着他们,不愿意跟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免得吃亏。
可现在史修直接把话挑明了,杜锦宁避无可避,只能面对了。
第480章 装傻?
杜锦宁低下头,眼睛瞧着地面,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齐爷爷和袁先生叫我老实念书,别弄那些虚的。他们担心我年纪小,太出风头了不好,就跟那祁思煜一般,不踏实做学问,就想着沽名钓誉。”
“……”
陆九渊满肚子的话就卡在了嗓子眼。
他们来之前也设想过种种情形。想得最多的是杜锦宁欣喜若狂地答应。因为像他这样仅仅是个秀才,而且年纪这么小,能进入到他们这些学派里来,成为学派中的一员,而且还是四个人中的一个,这是多少新晋进士都没有的殊荣。一旦他们这个学说能创立起来,并在读书人中引起一定的反晌,那可是要载入史册的,这是多少读书人可遇而不可求的。
至于让杜锦宁成为四人中的领头羊,他们完全没有想过。开什么玩笑,他们都是进士出身,做学问多少年,在北方也是十分有名望的大学者。杜锦宁小小一个秀才,要不是那两篇文章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想拜他们为师都不可能。现在他们能让杜锦宁加入学派,成为跟他们平起平坐的人,那已经是他们对杜锦宁的看重了。但再如何也不可能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半大小子做他们的领军人物吧?那不是开玩笑么?
倒不是他们有私心,想侵占杜锦宁的学术理论,而是资质摆在那里。就如同君臣一般,你再能干你也仅仅是大臣,不可能做君主,因为你没那资格。
至于杜锦宁会拒绝他们,他们也考虑过这种可能,但只以为杜锦宁是因为自己资质太浅,对他们的邀请诚惶诚恐,觉得自己没资格,这才推拒。对于这一点,他们早已准备好了说辞。
他们完全没想到杜锦宁会以这样的理由拒绝他们。
彭士诚皱眉道:“我们这是做学问,怎么是沽名钓誉呢?这能跟祁思煜一样吗?”
杜锦宁却一个劲儿地摇头:“我打小就没爹,我老师和齐爷爷、袁先生他们就跟我的长辈一样。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的我。所以他们说的话我是要听的。他们让我老实念书,我就老实念书,争取早日考上举人、进士,这才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既如此,那你怎么又选那些课呢?这不矛盾吗?”彭士诚问道。
“选那些课,是让我沉淀,跟我念书无关啊。”杜锦宁睁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睛不解地道,“我也不是不学啊,每日我都会在藏书阁里看半日的书呢。我老师说了,我现在看的书还太少,眼界不够开阔,如果一味地钻进四书五经里,很容易钻牛角尖出不来。考学可能是够了,但整个人就跟那针似的,容易把自己给扎出窟窿来。所以我现在每日就在藏书阁里看书,希望能获得更多知识。”
“……”
杜锦宁口口声声的“我先生”,“我齐爷爷袁先生”,满脸懵懂少年的模样,说出来的理由又是这么强大,让人都不知说什么好。
“其实研究学问,比如,也花不了你多少时间。我们隔个三五日给你出个题目,然后指导你的文章,所花的精力不多,你能得我们三个先生的指点,想来进步会不小。除了写一篇文章,你还有大量的时间读你感觉兴趣的书,你觉得如何?”陆九渊极力的劝说。
杜锦宁摇摇头:“还是不要了。我不听先生他们的话,他们会不高兴的。”
“你也别急着拒绝,可以去找你齐爷爷、袁先生商量商量。”
这一回杜锦宁没有拒绝:“好。”
此行来的目的没有达到,陆九渊他们走的时候脸色都不大好看。
出了南麓书院大门,坐上了马车,一直没有出声的史修忽然开口道:“你们觉得,杜锦宁会不会在装傻,他根本不想跟我们一起做学问?”
“不会吧?”彭士诚不解地道,“这样的好事,多少人求都求不来,他还往外推?”
“好事?不见得。”史修摇摇头,“他的理论,比我们的更明晰,更透彻。”
彭士诚想明白史修话里的意思,诧异地问道:“你不会是说,他不想成为咱们的跟随者,而想成为咱们的引领者吧?这怎么可能?”
“就算他自己不这么想,他的长辈却难免不这么想。”
“那他们也太贪心,再不知好歹了。”彭士诚气愤地道。
陆九渊却皱眉道:“你的意思是说,杜锦宁刚才在装傻搪塞咱们?”
史修点点头:“很有可能。”
彭士诚一扬眉,张嘴想要说什么,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马车里一阵沉默。
让他们认一个十二岁的小屁孩儿当学问上的引领者,这简直荒谬得可笑。不光他们觉得荒谬,恐怕整个大宋的读书人都会觉得荒谬吧?到头来,他们这个心学就要变成一个笑话。
可这十二岁的小孩儿,却确确实实写出了让他们心动的文章。否则,他们也不会北方来到南方,又从府学追到南麓书院了。
好半晌,彭士诚艰难地开口道:“如果……那些文章是关山长写出来的就好了。再不济,袁先生也行,或是齐大人也可以。”他抬起眼来,“你说,咱们要不要去跟齐大人和袁先生谈一谈?”
陆九渊看他一眼:“就算齐大人和袁先生用身为杜锦宁长辈的便利,冒用他的学说,咱们甘心拜这样的人为引领者?”
彭士诚脸色一滞。马车里又陷入了沉默。
良久,史修长叹一口气:“我觉得,咱们不必着急,先静一静。不管是为自身的学问,还是为跟杜锦宁合作,都不能急,一急就容易出岔子。”
彭士诚点点头,很赞同地道:“杜锦宁的长辈起这样的心思,又何尝不是跟咱们表现得太过急切有关系?上赶子的都不是买卖。咱们还是先静一静吧。反正做学问,也不急于一时,咱们就在这里潜心钻研,没准不必别人提点,咱们也能慢慢把学说给建立起来。”
陆九渊拍板:“就这么办。”
第481章 后续
第二日,府学里选了陆九渊、史修、彭士诚和袁修竹的课的学子,忽然发现这四位先生离职了;对齐慕远十分欣赏的那位律法先生也惊愕地发现齐慕远并没来上课。经过一问,大家才发现,昨日漓水县那五位新晋秀才全部离开了府学。
四位先生,五位学子,而且这五位学子都是这次院试的佼佼者,全都离去。这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情,是几位先生和学子看不惯府学的歪风邪气,愤而离开,还是被人逼迫的?大家私下里都议论纷纷。
授课的先生们以及知道这一情形的斋夫都把情况反应了上去,还没缓过劲儿来的唐昭再一次不好了。
先生和学子们都有种种猜疑,府学的公信度将迎来一波危机啊。一个处理不好,府学的名声就大大地受影响。等学政赵大人回来,知道这种情形,他唐昭怕是要完。
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跟先生和学子们解释。可怎么解释,却成了一个难题。
毕竟祁思煜害人是大家都看到的,唐昭再有本事也不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而在处理这件事时,不管这件事是不是杜锦宁他们给府学和祁家挖了个坑,在外人看来他唐昭的屁股就是歪的,完全是坐到祁家那边,把杜锦宁给挤走了。
事实摆在眼前,现在不管他怎么解释,这些先生和学子都不会信任他的,他这个教授的声誉将大打折扣。
虽明知这样,但该做的事情还得做,唐昭将三个训导召了过来,把事情说了一遍,道:“这件事不好公开解释,只能趁学子们不上课的功夫,去宿舍走一走,私下里进行沟通。你们现在就去做这件事。我去一趟祁家。这件事完全是祁家惹出来的,不能咱们焦头烂额,他们却跟没事人一样。”
“理应如此。”训导道。
于是四人分头行动。唐昭去了祁家,把事情跟祁元道说了,道:“这件事本不该拿来打扰祁先生的,但无奈这里涉及到祁先生的名声问题,我不能私自处理了。而且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跟几位训导再如何严令禁止,怕是也堵不了悠悠众口。所以过来把这事跟先生说一声,也看看先生这里是不是有什么好办法。”
祁元道沉吟了好一会儿,方道:“你散布消息出去吧,年前我将在书院里选两个学子成为我的弟子,在这三四个月内,我会好好观察府学的每一位学子。我择弟子,成绩仅仅是一个参考,更重要的是个人秉行及其写文的风格。”
唐昭大喜:“好主意。”
祁元道在桂省乃至整个大宋的影响力是什么样的,他太清楚了。那些学子不管是真的为了学问,还是为了名利,肯定对这两个弟子名额趋之若鹜,打破了头地争抢。有了这个诱惑,他们哪里还会说祁元道和祁家的坏话?就算有人说,他们也会帮祁家辩驳,极力维护祁元道的声誉的。
解决了这个问题,唐昭又问:“祁先生近期内要不要举办一场讲学?”
讲学对整个府学声誉的提升是有好处的。现在府学名声受损,唐昭想用讲学来进行弥补,同时也可以为府学招揽人才,以填补杜锦宁他们走后的空缺。有了远道而来的资质不亚于杜锦宁的学子入学,想来赵良即便知道杜锦宁他们离开,也不会太过责怪他这个教授的。
祁元道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问道:“陆九渊他们是不是也一起去了南麓书院?”
“是的。”唐昭道。
知道祁元道没有甩手不管,而是关注着府学内的动静,唐昭心头那点对祁元道的抱怨也烟散云散了。
祁元道说道:“我不能举办讲学。陆九渊等人来者不善,正等着我举办讲学抓我漏洞呢。这段时间我会潜心学问,完善我的理论学说,让他们无漏洞可抓。”……
“先生高瞻远瞩是我等不能比的。”唐昭虽心有遗憾,却也知道祁元道说的很有道理。
祁元道是府学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可不能倒。为了长远的利益,短时间内还是不举办讲学吧。
好在祁元道收徒这一消息一公布,府学里的议论声就会戛然而止。而事情不往外传,府学的声誉就不会受影响。
唐昭放下心来,告辞离去。
然而事情并不如他想像的那般就这样慢慢平息下来,府学的学子因为祁元道要收弟子的消息,倒是没有再议论祁思煜这件事了,但不过是隔了几日功夫,似乎全城的人都知道祁思煜和杜哲彦在府学里拿毒蛇害人的事了,而且事情之后,祁思煜和杜哲彦没有受到什么惩罚,倒是这一届的院案首、小三元杜锦宁却被赶出了府学,不得不去了南麓书院。
祁思煜被祖父关在家里闭门思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快气疯了。他多年经营的诗才名声毁于一旦倒也罢了,他祖父的名声受损,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
“查,给我查,看看消息是从哪里传出去的。”祁思煜知道自打祖父传出要收徒的消息后,府学的学子都没有再议论此事,但保不齐他们回家的时候跟家人说。他要把这人找出来,再狠狠地惩罚。
祁家的管家还是挺得力的,不过几日功夫,就把消息的来源查出来了,回来禀告祁思煜道:“少爷,是杜少爷的茶馆里传出来的消息。”
“杜少爷?哪个杜少爷?”祁思煜根本就没往杜哲彦那处想,还以为管家说的是杜锦宁。
他还想为了这个称呼跟老管家发脾气呢,就听老管家道:“就是杜哲彦杜少爷。”
“什么?不可能!”祁思煜一口否认。
开什么玩笑,杜哲彦跟他就是一条蝇上的蚂蚱,这消息怎么可能是杜哲彦传出来的?不说他没这个立场,他也没这个胆子!
“真的,我们打听得真真的。外头的人之所以知道,都是因为在那茶馆里喝茶听书,然后听人说的。后来才慢慢传了出去。”
祁思煜气坏了:“去,把杜哲彦给我找来。”
老管家苦了脸:“少爷,您饶了老奴吧。老太爷说了,不让您跟杜少爷来往。”
祁思煜算是祁元道一手带大的,祁元道怎么也不相信自己教育失败,总觉得自家孙子还是挺好的,就是杜哲彦带坏了他。所以那日带了祁思煜回来后,就下了死命令,再不许祁思煜跟杜哲彦来往。
第482章 一年半后
听老管家这么一说,祁思煜皱了皱眉,半眯着眼睛道:“你告诉他,既是他家茶馆传出来的,那就让他把消息给平息了。如果不能平息,他那茶馆就别开了。”
“是。”老管家去了。
杜哲彦一听,彻底懵了。他还真不知道这消息是从他茶馆里传出去的。
而且,他以前依附着祁家和曾家,还算有些能量。现在曾家再不理会他们家了,祁元道直接叫祁思煜跟他绝交,父亲杜载德还被罢了官,家里大房闹分家闹得不亦乐乎,他哪里还有人手和能力去平息流言?
流言这东西,也不是想平息就能平息的。
杜哲彦直接把事情告诉了他老爹杜载德。
杜载德叹了口气:“明日我去向祁先生请罪吧,也尽量平息这流言。不管怎么样,咱们的态度总要做出来。”他看向儿子,“你到底打算去哪个书院?”
一提到这事,杜哲彦就蔫了。
府学把他踢出来了,他本打算去南麓书院的,可没曾想南麓书院为了讨好杜锦宁,竟然拒绝收他,把他跟父亲气个半死。他跟着祁思煜念的一直都是府城里最好的书院,现在让他去小书院,他完全看不上眼。
“你去湘省求学吧。”杜载德道,“等你考上了秀才再回来。”
杜哲彦低头想了想,点头道:“行吧。”
以前他跟着祁思煜没少得罪人。现在他落魄了,那些人一定会笑话和针对他的。倒不如去外地避一避。
“那就这么办吧。”
……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
杜锦宁坐在临窗的敞亮的书房里,正专注地练着字。
“咚咚咚”,院门被敲响,江北的声音在外面响起:“少爷。”
“进来。”杜锦宁扬声回了一句,笔下却未停,继续练自己的字。
院门是虚掩的,也不必杜锦宁去开门,江北自己推门进来,看到杜锦宁在书院里练字,便也不敢出声,站在一旁静静地候着。
一盏茶功夫后,杜锦宁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自己的书法,发现比之前又有了些许进步,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转过脸来,看向江北:“什么事?”
“少爷,是这样,东城的林老爷,刚刚来看过咱们的园子,说想请您亲自为他设计一个园子,价钱好谈。”
“地有了吗?面积多大?”杜锦宁问道。
“五六亩左右。”
一听这面积,杜锦宁就摇头:“你知道我规矩的。”
她这个杜家园子,经过一年多快两年的时间,植物都生长繁盛起来之后,园子的整体设计就展示在了大家面前,让府城爱好风雅的人一阵惊艳。
当初设计的时候,杜锦宁就打着用它做生意的主意,所以他们居住的后院跟前院有一道门,平时有人要来参观园子的时候,姚书棋就会叫人把那道门锁上,并派人把守。能进杜家园子参观的基本都是跟梁家有建造买卖的,而且都是大生意,素质和层次还是能保证的,而且人数也能控制,大约一个月有五六起人来参观,对杜家人的生活影响并不大。
而被梁家管事引着来参观园子的,十有八九都会两眼放光地要求也造这么一个园子。于是,杜家园子的名声就渐渐传了出去。
尤其是袁修竹和知府杨云涛相继也造了一个类似的园子后,杜家园子更加出名了,上门来求造园的人不少。
杜锦宁要读书,当然不可能把精力都放在这上面。虽说设计园子对于杜锦宁来说用不了太多时间,而且收益还挺不错的,她很乐意做,但她想给杜方蕙锻炼的机会。
杜方蕙人很聪明,又对种植和绘画特别有天份,经过两三年的学习,现在已经能独立设计园子了。不过鉴于对客户负责的态度,面积大太、太复杂的园子杜锦宁还不敢交到她手上,所以就做了个规定,七八亩以上的由她设计,七亩以下的由杜方蕙设计。
因为设计园子是要设计师亲自去实地考察的,两人的分工瞒不了人,梁家管事也会如实向造园主人说明。而杜方蕙交出的设计稿也能令人满意,所以这分工就这样定下来了。
但也有不按理出牌、非得让杜锦宁来设计的。
“是,梁管事跟他说过了。但他说,可以多出两成造价的钱,请少爷您帮他设计这个园子。”江北道。
五六亩的园子,对于杜锦宁来说不费什么功夫,虽说她现在不缺钱了,但整天看书写字也很累,正好散个心,再说,她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你回复梁管事,就说我答应了。”她道。
往往遇到这种情况,多出的这两成的钱她跟梁家就不会按契约上订的比例来分钱了,而是都归她所有。
“少爷什么时候去看那块地?”江北问道。
杜锦宁想了想:“明日下午吧。正好书院里没课。”
第二日上完课,杜锦宁就打算直接回家了。齐慕远却道:“我跟你一起去吧,下午没什么事,不想呆在书院里了。”
“哦,那一起吧。”
梁先宽一听,赶紧道:“那我也一起去吧。”这生意是他跟杜锦宁合伙的,齐慕远都陪杜锦宁去了,他不去实在说不过去。
杜锦宁赶紧作了个噤声的动作:“别喊了,一会儿方少华和我大姐夫也要跟着去就麻烦了。人家还以为咱们去打架的呢。”
梁先宽哈哈大笑起来:“你姐夫可没空陪你,他稍微有点空闲就回家去陪他闺女。”
杜方菲去年年后生了个大胖闺女,现在已有一岁了。小丫头长得漂亮,跟小鸭子似的蹒跚学步,又喜欢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话,可爱的不行。谢氏和许成源一点儿也不嫌弃她是个丫头片子,对小家伙稀罕得不行。尤其是许成源,每日都要回家一趟看看小家伙,自然也是借机看看妻子——杜方菲前几天查出来又怀上了。
杜锦宁一听,不由莞尔一笑。
“你也不必陪我去,你不家里有事吗?你去忙吧。”杜锦宁道。……
第483章 此处有女娇娥
热门推荐:
随着梁父在京中的官位越坐越稳,梁先宽在族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他也越来越忙碌。这边要兼顾学业,那边要打理事务,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才好。杜锦宁一个月总有一两会去给人设计园子的,又不是特例,她根本不想麻烦梁先宽。
梁先宽想想自己还有老师布置下来的功课没做,叹了一口气,道:“那好吧。”
杜锦宁和齐慕远回家吃饭歇了半个时辰,便在门口碰头,一起坐马车去城东。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梁家的管事梁满昌。
“梁叔,那家是什么人家?为什么宁愿多花两成价钱也要找我做?我四姐设计的园子也不差的,总会设计到他们满意为止。”杜锦宁不解地问道。
梁满昌也很纳闷:“这家姓林,也不是什么权贵人家,就是有些家底,林老爷这些年做生意赚了不少钱,可能想附庸风雅吧。”
杜锦宁一笑,摇了摇头。
一顿饭功夫后,马车在一个院门前停了下来。
几人下车,就看到几个人从门里迎了出来,为首的是一个胖胖的中年人,一见面就笑呵呵地拱手道:“鄙人姓林,见过杜相公。”说着他看向齐慕远,问道,“这位是……”
梁满昌忙介绍了齐慕远的身份。
林老爷一听齐慕远是吏部尚书的孙子,眼睛顿时一亮,态度更加热络,道:“二位远道而来,不如进去先喝杯茶歇一歇再忙不迟。”
杜锦宁不耐烦浪费时间,直接拒绝:“不用了,我们直接去看园子。”
林老爷见状,也不好勉强,便将几人迎了进去,一边走一边介绍园子的情况。
这处是林家的旧园子,里面也是有山有水,只不过景致不够精致,有一半还种了许多果树。林老爷手里有钱,便打算重新修建一番,平时请客吃饭也倍有面子。
一行人走到一处竹林边,忽听一阵“叮叮咚咚”的琴声,杜锦宁一听就停住了脚步,问林老爷道:“这园子里还住了人?”
林老爷似乎原先并没有听到声音,听到这话一愣,凝神听了听,问他家管家:“谁在那边?”
林家管家道:“可能是少爷吧。上午老奴看到他在这里。”
林老爷便向杜锦宁和齐慕远笑道:“可能是犬子。他也是读书人,不过资质不行,二十岁了也才中了个童生。他一直对二位十分仰慕,想来是他在弹琴吧。”说着朝前面作了个手势,“二位相公请。”
杜锦宁和齐慕远对视一眼,跟着林老爷继续往前走。
拐过了弯,前面的景致豁然开朗,一座原先被树丛挡住的凉亭出现在众人面前,琴声越发明朗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