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归朝-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在永济寺的法竹林里,霍柔风清清楚楚地看出来太后是不喜霍思谨的,霍思谨为此很是慌张,还险些摔倒。
前世的时候,母亲也时常会召见勋贵和大臣的夫人,这些夫人带着自己的女儿进宫,母亲看到有顺眼的小姑娘,便会给赏赐,还会让她改日进宫陪公主玩儿。
内侍们悄悄记下这些闺秀的名字,而闺秀们的长辈女眷,也会暗中给内侍们塞些好处。待到逢年过节或者宫中有热闹的事情时,便会在给皇帝和公主的宾客名单里,加上这些闺秀的名字,亦或者当公主烦闷的时候,就会有人在公主耳边提起某某闺秀的芳名,一来二去,这位闺秀便成了公主的玩伴。
这些事情,前世时霍柔风最初是不知道的,后来还是听镶翠她们告诉,才渐渐明白,明白为何她会突然想起某位闺秀的名字,原来是平素里时常听人提起的缘故。
霍夫人早逝,霍家东府的冯老夫人是继室,现有的封诰还是霍江官至五品时的给她请封的,后来霍家做到三品大员后,只为生母和亡妻请封诰命,并没有继母什么事。现在府里府外尊称一声“老夫人”,实则只是给霍江面子,以冯氏现有的封诰,是当不起“老夫人”这个称呼的。
因此,冯老夫人是没有资格能在太后面前走动的,霍思谨在外面没有至亲女眷照拂和提携,虽然凭着霍江长女的身份,也能在闺秀圈子里有一席之地,但是想要让太后还能记起她来,显然不太可能。
这一点,霍江应该也是想到了吧,否则就不会提起。
霍柔风对霍大娘子道:“姐,你说太后为何忽然召见霍思谨?我在永济寺里见过她,太后并不待见她。”
霍大娘子咦了一声,道:“咱家在槐树胡同的人说这位霍小姐与她的祖母、姑姑,关系都很勉强,倒是在西府的人缘很好,就是东府的下人们私底下也都念叨这位霍小姐,说她是菩萨心肠。”
霍柔风笑道:“无论如何,太后给了赏赐,冯老夫人和霍四娘子,以后也不敢为难霍思谨了,她在府里的日子好过了吧。”
霍大娘子却是若有所思,霍思谨不是其他人,她是霍老爷暗中照顾了十多年的人,她和霍柔风是一样的心思,无论真相究竟是什么,霍思谨若是在家里过得好,霍老爷在九泉之下想来也会欣慰。
姐妹俩又聊了一会儿,霍柔风却越想越觉得奇怪,她从姐姐屋里出来,便叫了刚刚提上来的青江和青霞,带了张亭和张轩,一起出了双井胡同。
昨天她小心翼翼,以为避开了锦衣卫,却没有想到还是被苏浅盯上了,因此今天霍柔风索性不再避忌,落落大方地从正门出来,在门口上了马车,她和丫鬟们一辆车,还有几个护卫在另一驾马车上。
马车走到大街上,和车把式并肩坐在一起的张亭隔着车帘低声说道:“九爷,有人跟着。”
霍柔风笑道:“好啊,明天就是上元节了,既然没有灯会,那我们就去灯市大街看看,说不定有卖花灯的。”
往年的灯会,都是从灯市大街开始摆起,这条街道也因此得名。没有灯会的时候,街上也很热闹,大多都是卖灯的,名贵的、普通的,但凡是家里用的着的灯,这条街上都能买到。双井胡同的所有灯,便都是灯市大街的铺子给承办的。
霍柔风出门,当然不是为了买花灯,但是既然真的有人跟着她,她索性想逛一逛,你们有力气,就跟着九爷逛京城吧。
第三四二章 赐婚
张亭从马车上跳下去,片刻后,他又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气喘吁吁地跳上马车,对霍柔风说道:“九爷,灯市大街上有家竹器铺,卖的都是竹子编的小玩意儿,这家铺子上个月被大娘子买下来了,整条街只有这一家竹器铺子,在路东的第六家。”
霍柔风嗯了一声,不再言语。
正像霍柔风猜的那样,原本要在灯会上卖的花灯,这会儿都摆到灯市大街上了,除了街边原有的店铺,还多了很多摆摊的,清一色卖的都是花灯。
这种卖花灯的,自是没有在灯会上一边猜灯谜一边挑花灯的乐趣。可还是有很多逛街的人,大多都是爹娘带着孩子,或者是家丁陪着小少爷。
霍柔风本来只是想在这条街上走一走,可是看到琳琅满目的花灯,她顿时来了兴趣,让马车停到竹器铺门口,自己带着人去买花灯。
没有几步,她便听到身后有人大声叫她:“霍九,霍九!”
霍柔风回过头去,便看到黄显俊和芦瑜一人手里举着一根尺长的大糖葫芦,朝她跑了过来,十几二十个小厮护院在后面追着。
“你们两个出来玩怎么没有叫上我?”霍柔风问道。
黄显俊顺手把自己手里的大糖葫芦递给她:“刚买的,我还没吃呢,给你。”
霍柔风笑嘻嘻地接过来,咬了一口。
黄显俊道:“将军夫人今天从宫里出来,说太后娘娘看着心情很好,便想采办几盏上好的花灯,明天送进宫里,我就把这差事揽了过来,这个混吃混喝的死乞白咧要跟着,我们就过来了。”
黄显俊口中的将军夫人便是他的表舅妈,镇国将军沈继光的夫人,今年取消灯会是皇帝同意的,宫里自是也少了往年的热闹,宗室们全都小心翼翼,若不是看到太后心情好,镇国将军夫人也不敢贸然往宫里送花灯。
“原来是这样啊……”霍柔风啃着冰糖葫芦,含糊不清地说道,心里却在嘀咕,正月里宗室女眷往宫里去得勤,镇国将军夫人进宫也是正常,太后今天也见了霍思谨,难道是见过霍思谨之后心情才好起来的?
“后宫里添丁了吗?”霍柔风问道。
黄显俊摸摸大脑袋,道:“添丁?这个我倒是没有听说啊。”
黄家都没有听说的事情,那就是还没有发生。
“不是添丁抱孙子,还有啥事儿能让太后高兴啊,莫非是天子又要选美人了?”霍柔风眨着大眼睛问道。
“选美人?天子都要……”黄显俊忽然压低声音,小声说道,“天子整日价说要出家,就是想要选美人也不能大张旗鼓啊,让菩萨知晓了会说他没有诚意。”
“哈哈哈”,霍柔风大笑起来,街上喧闹,她的笑声倒也没有引人注意,“那他干脆把皇后啊嫔妃啊全都休了多好,那样才有诚意。”
一旁的芦瑜听得直皱眉,连忙对两个说道:“你们两个别瞎说了,小心隔墙有耳。”
黄显俊立刻指着他的鼻子骂道:“我的隔墙就是你,那一定是你告密。”
芦瑜闻言便抡起拳头,霍柔风忙道:“好了好了,说正事吧,黄大头,好好的上元节,宫里宫外死气沉沉的,太后还能高兴起来?”
黄显俊又压低声音说道:“我大表哥也是这样问的,将军夫人说太后今天见了霍家小姐,就是霍江的嫡女,霍轻舟的妹子,兴许是那位霍小姐对了太后的心思,将军夫人听说,太后想给霍小姐赐婚呢。”
“赐婚?”霍柔风吃了一惊,这倒是好,她本来还想到槐树胡同附近打听打听,没想到走到灯市大街就知道了,这样的消息,别说是槐树胡同,就是到了霍家也不一定能够打听出来,黄大头真是个宝贝。
“对,就是赐婚,听将军夫人说,太后已经好多年没有给人赐婚了,这次也是因为去年不太平,这才想要做冰人沾沾喜气。”黄显俊说道。
霍思谨是二品大员之女,太后自是不能说赐婚便赐婚,这亲事是要先征得双方长辈认可,说是赐婚,实则就是做媒。待到两家全都同意了,然后太后再给赐婚,成亲的时候再赐福禄寿三魁星摆到嫁妆的第一抬,两家人全都体面。
霍江虽然贵为二品大员,又有状元的名头,可是霍家早在一百多年前便已败落,直到最近这二十多年才重又兴旺,但是家中人丁单薄,嫡支也只有现在槐树胡同的东西两府,论起家世,霍家也只能算是官宦之家,二三流的门第。
且,霍思谨还是丧母之女,又在庵堂多年,京城里都是人精,一看就能知道霍思谨在娘家并不受宠,加之霍江如今又没有实权,霍思谨凭着她在京城里积攒的闺誉,顶多能够嫁个同样的官宦之家,想要嫁入真正的名门世家做长媳,那不太可能。长媳都是日后要做当家主母的,像霍思谨这样没有生母教导,自幼长在庵堂,不谙管家掌事的闺阁女子,不符合大家族为长子择媳的标准,自是不被考虑。
也就是说,霍思谨的亲事是高不成低不就的。
然而,如果有太后出面为她做媒,情况便就不同了。
霍柔风问道:“男方是哪一家,宗室吗?”
霍思谨若是嫁给宗室,倒也合适,霍江位高却无权,和他做亲家,只有体面却没有仰仗,这也是那些远离皇位的宗室们最常见的联姻方式。
黄显俊摇头:“这个没听将军夫人说起,想来她也是不知道,否则一定会对大表哥说的,不过依我来猜,说不定是庆王爷。”
“庆王?”霍柔风瞪大眼睛,“庆王府里有五六个姬妾,霍思谨若是嫁过去,岂不是一进门就要面对一堆烦心事?”
说到这里,霍柔风脑海里闪过一个影子,谢思成。
她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春日,迤逦的石阶上,一个少年从竹林里走出来,望着渐行渐远的小轿,忧伤地吹起一曲“虞美人”。
第三四三章 不识
霍柔风对于男女之事的理解,全部来源于看戏和听书,但是由于霍九爷更加喜欢打打杀杀的情节,才子佳人的戏看得不多,所以了解也就不多。
虽然如此,霍柔风也能看得出来,谢思成一定是喜欢霍思谨的,霍思谨的模样,就和崔莺莺杜丽娘一样,不对,是和戏台上的小旦一样的,总之就是才子公子风|流子喜欢的那种。
想到这里,霍柔风有些郁闷,谢思成的心意,霍思谨知道吗?如果她不知道,然后又稀里糊涂地被太后指婚了,那么有朝一日遇到谢思成,会不会难过呢。
谢思成长得多好看啊,庆王虽然也好看,可是比不上谢思成好看,再说,庆王是姓沈的,谢思成却是姓谢的。
凭什么姓谢的喜欢的人被姓沈的娶走,凭什么?
对,这就是霍九爷对这桩可能发生的亲事所持有的态度。
虽然她对霍思谨谈不上喜欢,可是她宁愿霍思谨嫁给谢思成,也不想让霍思谨嫁给庆王。
原因就是一个姓沈一个姓谢。
“霍九,你怎么了?”见霍柔风忽然不说话了,一旁的黄显俊问道。
霍柔风转过身来,很认真地问道:“如果霍小姐有喜欢的人,那怎么办呢?”
黄显俊怔了怔,随即哈哈大笑:“霍九,你是不是看戏看多了,就算有喜欢的人又怎么样,婚姻大事哪是自己能做主的,别说是她得了太后的青眼,就是咱们这些人,将来也不是想娶谁能就娶谁的。”
芦瑜眨着眼睛说道:“是啊,我小时候喜欢我屋里的一个丫头,我娘知道了,就把那丫头给卖了。”
“啊?”黄显俊和霍柔风齐齐大叫,又一起问道,“那年你几岁,那丫头几岁?”
芦瑜有点不好意思,抓着头上的小抓髻:“我七岁,她八岁。”
这话一说出口,黄显俊和霍柔风又是一阵吱哇乱叫,引来行人纷纷望过来。
这时,张亭举着一根大糖葫芦跑过来,递到黄显俊面前:“黄大爷,给您。”
刚才黄显俊把自己的冰糖葫芦给了霍柔风,张亭便有眼色地连忙又去买了一支送过来。
黄显俊笑着对霍柔风道:“你可真会挑人,你看你身边的这几个,长得好,人也机灵,咦,这两位姐姐我以前没见过啊。”
他看向青江和青霞,两个丫鬟落落大方,曲膝行礼。
霍柔风得意洋洋:“我刚挑上来的,长得好看吧,以后就让她们跟着我出出进进了。”
黄显俊和芦瑜一起点头,就好像这两个丫头是他们家的一样,芦瑜盯着青霞的脸看了一会儿,道:“这丫头有点面熟。”
霍柔风哈哈大笑,对青霞道:“这位是芦大爷,他说你面熟,就是要打赏了,快点谢赏吧。”
这是打趣芦瑜,因为芦瑜抠门,身上几乎没有银子,拿什么打赏啊,以往小厮和丫头们便会顺着这话行个礼,说上两句俏皮话,惹得大家笑一笑,反正芦瑜脸皮厚,也不在意,每每还都是黄显俊或霍柔风替他打赏。
可是青霞看着芦瑜,却没有动,好一会儿才问:“是芦家大爷啊,奴婢奴婢……”
黄显俊看看两人,忽然大笑起来,他问青霞:“你是不是在芦家做过事?”
青霞猛的想起什么,脸腾的红了,点点头:“奴婢八岁时进的芦家,没过几个月就被卖出来了。”
这件事成了霍柔风和黄显俊一个下午的笑料。
芦瑜害得人家小姑娘被他娘卖掉,几年以后,主仆二人再见面,居然谁也不认识谁了。
笑归笑,霍柔风却也知道,青霞不能再带出来了,甚至也不能再跟着她了。
从外面回来,青霞便哭着来求霍柔风,霍柔风想了想,眼睛一亮,对青霞道:“你别哭了,这样吧,我先让采芹给你找点事做,过一阵子,九爷还有别的差事交给你。”
青霞这才破泣为笑。
霍柔风却越想越觉得别扭,霍思谨的事情总觉得不对劲儿。
她很想去问问霍轻舟,你对你妹子的事情知道多少?
今天有两位女掌柜过来,霍大娘子留了她们用饭,霍柔风没有过去,她是最烦这两位女掌柜了,不但长得不好看,而且每次见到她,还要说上一句:九爷又胖了。
你们才胖了呢。
好不容易听说那两位女掌柜走了,霍柔风便飞也似的去找霍大娘子了。
她把在街上遇到黄显俊的事情说了一遍,对霍大娘子道:“姐,褚庆说过,我和霍思谨是同时被爹藏在袍子里抱回来的,霍思谨那时也就是刚满周岁,后来她就被送到万华寺了,在万华寺一住就是十来年,和当地的农户也都打听过,她几乎没有出去过,可是谢大哥却认识她,她离开万华寺时,谢大哥吹着笛子为她送行;在香山的时候,谢大哥也向我打听她的事情。姐,你是没有看到,谢大哥提起她的时候,是很惦记的样子呢。”
霍大娘子想了想,道:“是啊,她是什么时候和谢公子相识的呢?”
提起谢思成,姐妹两人全都沉默了。
谢思成已经投靠了荣王。
这还是李烨带来的消息,这个消息也就是李家才能知道,原因是李烨的堂兄,也就是在杭州与谢思成交好的那位,独自跑到河南投奔了谢思成,李家闻讯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是在京城的李烨一家,更是提心吊胆,生怕引火烧身。
也就是那个时候,霍柔风才知道谢思成真的是和荣王是一路的。
谢思成代表着太平会,他投靠了荣王,便意味着太平会也跟了荣王。
“姐,若是霍思谨真的嫁给了庆王,谢思成会不会以此为借口,让太平会在京城做点什么?”霍柔风问道。
霍大娘子道:“太平会在江南的势力很大,有很多商铺全都入了会,民间百姓更是把太平会当成救苦救难的佛菩萨一般,但是在京城却没有起色。”
若非上一次被锦衣卫抓走,谢思成或许还能在京城扩大势力,可是一旦被锦衣卫盯上,他也就束手束脚,索性离开京城,远走河南。
第三四四章 赴约
霍大娘子道:“咱们在槐树胡同的人说,霍炎是大年初一才回来的,冯老夫人和霍四娘子看到霍炎,都跟老鼠见了猫一样,霍炎对她们带搭不理,全没有当孙儿当侄子的礼数。若说是因为冯老夫人是继室吧,可霍炎对霍江和霍思谨也非常冷淡,尤其是对霍思谨,丝毫不像是兄妹之间应有的亲近,反倒是不理不睬。”
霍柔风道:“我早就怀疑霍思谨不是霍江亲生女儿了,若真是亲生的,为何要让爹来供养,这十多年,霍江对这个女儿不闻不问的,我见过霍炎,这人很聪明,说不定他知道霍思谨不是他亲妹子呢。”
只要是提起霍思谨,姐妹俩便是越说越糊涂。自从在万华寺得知有霍思谨存在之后,霍大娘子一直没有断了调查,可是快一年了,除了查出霍思谨是和霍柔风一起被霍老爷抱回来的以外,便什么也没有再查出来。
“姐,总之,我和霍思谨不是同胞姐妹,对不对?”霍柔风很认真地问道。
霍大娘子笑道:“当然不是啊,你和她相差还不到一岁,怎么会是同胞姐妹,不过,爹把你们一起抱回来,所以即使不是同胞,恐怕也是沾亲带故的。”
霍柔风啊的一声,然后像没骨头一样靠在霍大娘子肩头:“如果我是爹在外面生的孩子,该有多好啊。”
霍大娘子忍俊不己,纤长的手指戳戳她的圆脸蛋,笑着说道:“也不知道是谁,因为有人说你是外室所出,就给了人家一拳的,怎么了,现在又想当了吗?”
霍柔风扁扁小嘴,嘟哝道:“我想当爹的女儿。”
一股泪意涌上眼睛,霍大娘子强自笑道:“你就是爹的女儿啊,你也是我的妹妹,我们永远都是亲姐妹。”
可是话虽如此,一日搞不清楚霍老爷是从哪里抱回的两个孩子,这件事便如一根刺,横在姐妹两人心中。
因此,连她们自己也没有察觉,不知不觉之间,她们已经把霍思谨当成了自己人,不为别的,只是因为霍思谨是被父亲抱回来,又供养了好多年的人。
霍大娘子道:“这件事还要继续查,对了,谢思成既然已经投靠了荣王,以后免不了要和庆王这边对上,真若是霍思谨嫁进了庆王府,日后麻烦事还有很多,我马上让人去安排,看看在河南那边能不能打听到谢思成的消息。”
霍柔风则道:“明天小展要和庆王在丰台的喜盈门会面,我不放心,我明天一早就去丰台。”
“不行,那样太危险,让张升平过去,说不定还能帮上展五爷的忙。”霍大娘子反对。
“那我就带着张升平一起去,姐,你若是不放心,把你这里的人给我几个。”霍柔风说着便站起身来,一副说走就要走的样子。
霍大娘子叹了口气,她这个妹妹和她是一样的,但凡是自己决定的事,不撞南墙是不会改的。
于是次日天刚蒙蒙亮,霍柔风便去了丰台,这一次和昨天一样,她正大光明地从正门出去。
今天是上元节,往年这个时候,就像过年一样热闹,从前一天的晚上,鞭炮声便此起彼伏,能响上整整一夜,想要睡个安稳觉也不行,索性家家户户点起了灯,有孩子的也到外面放鞭炮放烟花,没有小孩的则一家子凑在一起打马吊打叶子牌,或者喝喝小酒闲话家常,玩累了这才去睡下,天亮了便开始煮饺子煮元宵,然后一家老小到街上去看舞龙舞狮、高跷旱船,中午的时候在馆子里吃一顿,便等着夜幕将临的上元灯会。
可是今年却好像这个年已经过完了,朝廷不但禁了灯会,还禁了烟花爆竹,大过节的,没有半点儿热闹气氛。
霍柔风给展怀带了整整一车东西,有厨房打的七八种不同馅料的元宵,还有从胜芳运来的活螃蟹,别看天气冷,这些螃蟹用大缸养着,个个鲜活。
另外,还有几盏花灯,是昨天在灯市大街上买的,她买了几十盏,其中这几盏是专门挑出来送给展怀的。
不过展怀已经束发了,束发了就是半个大人了,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喜欢这些小孩子的玩意儿呢。
霍柔风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她才不去管后面是不是又有人跟上了。
破罐子破摔,反正你们也知道我的底细了,索性就这样吧,爱跟就跟着,不嫌累你们就跟着。
她一觉醒来,马车已经到了丰台,她是被张亭叫醒的。
“九爷,咱们是先去庄子,还是直接去酒楼?”
霍柔风掏出西洋怀表看了看,道:“离他们见面还有几个时辰,去庄子吧。”
张亭答应着,又对霍柔风道:“九爷,县城里已经布控了,不像是锦衣卫,可能都是庆王爷的人。”
霍柔风的心揪了起来,她虽然也猜到庆王会在城里布控,可是真到了丰台,她还是为展怀担心起来。
她今天带了不少人,有她自己的二十名护卫,霍大娘子又给她调过来十个有经验的护卫,再加上张亭和张轩,总共有三十二个人。
她记得展怀说过,他有五十来人,也就是说他们把所有人加在一起,也有八十多人。
庆王不能养私兵,今天的事又是偷偷摸摸,自是不能调用京城各卫的人,只是庆王自己的侍卫,也不会有多少人。
庆王是宗室,侍卫的数量都有定制,反而不像她和展怀,想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人。
霍柔风松了口气,思量着见到展怀之后,把这八十多人分配编队,一队跟着展怀去喜盈门,一队假扮路人在街上做接应,还有一队带着马匹,一旦有危险,这些马匹能立刻派上用场。
就这么想了想,霍柔风便热血沸腾,她忽然想起那天晚上,从小夜那里听到的故事,可惜她睡着了,也不知道那位用红缨长枪的女英雄后来怎么样了。
对了,还有一位白衣少年,武功也很高,若是红衣女英雄和白衣少年对打,哪个比较厉害呢。
霍柔风决定了一件事,回到京城她就去搞一条长枪,要那种带着大红缨子的。
第三四五章 如君孰比肩
霍柔风浮想联翩,张升平等人却并不如她这般轻松。
张升平甚至已经后悔没有劝说九爷不要来了,大娘子叮嘱他的时候,他也并没有想到会是眼前这种场面。
进了丰台县城,没走多远,他就发现行人稀少,偶尔有行人经过,也和路边摆摊的一样,目光中充满审视和警惕。
虽然京城里禁了鞭炮,可这里是丰台,顺天府今天是上元节,这个时候正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决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冷冷清清。
而且目所能及的这些人,也不像是真正的老百姓,张升平来过丰台,知道喜盈门酒楼在哪里。现在看来,不只是喜盈门附近,整个丰台城已是草木皆兵。
这样的情况,不差于当日在宁波的危险,在宁波的那一次,他后怕了很久,九爷虽然只是养子,却是上了霍家族谱的,名正言顺能够继承霍家香火,他先后受过霍老爷和霍大娘子的恩惠,若是九爷有三长两短,他就是死上十次也无法补偿。
想到这里,张升平手心里都是冷汗,他沉声对与自己并排而行的侄儿张轩:“你去告诉张亭,让他跟着黄岭,先送九爷去庄子,你跟着我去喜盈门附近探探情况。”
张轩见过展怀的次数远比张升平要多,他道:“伯父,展五爷带的人手不少,他的人应该也会去喜盈门的,不用咱们再去了。”
“胡闹!”张升平低声斥责侄儿,“那些人眼里只有展五爷一个,他们留意的地方和咱们能一样吗?你给我记住,无论到什么时候,也无论和咱们一起的是什么人,咱们的眼里心里就只有五爷的安危,记住了吗?”
张轩连连点头,再也不敢多说半句。
张升平却连连叹气,他的确是给两个侄儿谋了好差事,可是整日跟着九爷出出进进,只会油嘴滑舌、看人下菜,反倒把本份给忘了,待到出了正月,一定要找九爷把这俩小子要过来,好好调|教一番。
霍柔风一路上没有停歇,直接进了庄子。听说她来了,展怀有些无奈,但是心里却暖洋洋的。
“小展,我不会给你添乱的,我带来了三十多人,个个都是好手,至于我自己,你不用担心,即使我帮不上你,也不会成为你的拖累。”见到展怀,霍柔风如是说。
展怀微笑,他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小九,平时就是个小孩子,可是遇到大事的时候,小九果断爽利,从不拖泥带水。
再说,他又怎会觉得小九是添乱呢,他偷笑还来不及呢,小九关心他,不但亲自过来,还带来了帮忙的人手。
在宁波和无锡的时候,展怀是见识过霍家护卫的,那时郎青还曾感慨,有钱真好,能找来这么多经验老道的武林高手。
“小九,谢谢你。”展怀真诚地说道。
“谢什么,好兄弟,别客气,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霍柔风豪气干云,还不忘踮起脚尖拍拍展怀的肩膀。
展怀早就习惯了,如果哪天小九不和他称兄道弟,他可能会感觉缺失了什么。
“小展,我们有八十多人,应该和庆王旗鼓相当吧。”霍柔风问道。
展怀轻声笑了:“庆王从西山大营调动了五百人。”
“什么?他从西山大营调人?”霍柔风吃了一惊,并非是因为对方人数众多,而是庆王居然能够调动西山大营的人!
展怀点点头:“西山大营如今是忠勇伯掌管,忠勇伯是出名的中立派,无论皇帝还是太后,他全都不站队,这两年京城没出大事,他带着西山大宫的少爷兵们过得悠然自得,单凭一个庆王是从他这里调不出一兵一卒的。”
“那这五百人又是怎么回事?”霍柔风不解。她太清楚这些带兵的人了,在他们眼里,兵权甚至大过皇权,何况,庆王又不是皇帝。
展怀道:“那要问苏浅了,据我所知,当年老忠勇伯父子三人在关外剿匪战死,膝下只有一个庶长孙,这就是现在的忠勇伯,本家的亲戚们不肯善罢,欺负逼着一门寡妇,在族里选出一个孩子硬要过继给老忠勇伯的嫡长媳。这个嫡长媳娘家中落,没人能够帮衬到她,但是她和老定安伯夫人是出了五服的亲戚,她便求到了老定安伯夫人面前,那时老定安伯在皇帝面前有几分面子,他便在与先帝下棋的时候把这件事情说了,如今的忠勇伯才得以顺利袭爵。”
苏浅便是老定安伯亲自培养的孙儿,现在的定安伯是他的义父。
霍柔风笑道:“小展,你才来京城没有多久,这样的事情都能知道?”
展怀也笑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怠。”
望着展怀嘴边自信的笑容,霍柔风忽然知道自己为何喜欢和展怀在一起玩了。
展怀鲜活得就像清晨的太阳,不太耀眼,但是红得可爱,从黑夜中走来,带着青涩的温暖,急切地想让蓝天白云接受他,冉冉升起之间,下一刻总比上一刻的他更加精采。
现在的展怀比起在宁波和在无锡的时候,更有魄力更有大将之风。
霍柔风很想很想能和展怀做一辈子的朋友,所以她又一次踮起脚尖儿,这次还伸长了脖子,她想让自己看上去更高一点儿,和展怀站在一起,至少不要显得太矮。
“小九,你怎么了?”展怀不解。
“我想像你一样高。”霍柔风说道。
“没事,那我弯下腰来,你就和我一样高了。要不我站在台阶下面,你站在上面也行的。”展怀安慰她道。
“那不算,我要自己真正长得像你一样高。”霍柔风挺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