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侯门纪事-第7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有已知的王妃,一位是自幼在太上皇太后面前长大的加寿,皇帝看着她长大,没有不满意。一位到太后面前晚,父亲是名将,母亲是太后的侄女儿。这身份也响当当。安王妃给了文家,显赫的同时打压恰是时候。
又是三姑娘自己求的不是吗?皇帝拭目以待,文妃以死为儿子求的亲事,是深藏多年别有用心呢,还是这姑娘真能把安王府稳稳妥妥。
做为父亲这样想极不合适,但做为皇帝这样想并不奇怪。
潜意识里,文家要和念姐儿并肩,要紧随加寿,皇帝也有鄙薄。
……
文三姑娘求到赐婚旨意,回去又大哭一场。这一回是在白天哭,文老爷陪她一起哭:“老三,你是为了家里,等长辈们到来都会说你的好处。”
他还不能陪哭很久,抓紧功夫快马回去搬嫁妆。日期定在腊月里,几个月的功夫一来一回跟打仗似的紧张。
又有礼部来人没好气,宗人府来人没好气,问他们等两年怎么就不行?是不是把人累到上吊才甘心。
文老爷幸好精干还能一一应付。宅子不用另买,皇后“体贴”的指一处宅院给他们住,搬进去后,会客人,看大婚事项,把主人带家人累的眼前昏黑,有空儿趴下来就进入梦乡。
又有一件事情出来,袁训和柳至好端端的,让皇帝叫去骂一顿,说两个人结交外官不说好话,罚俸三月。等到太子弄明白这两个人先在小巷打半天架,又去和文家喝酒,第二天文家进宫求赐婚,已是十一月里。
就像太子带安王上金殿,袁训柳至避嫌不能即刻对太子打听,太子也不能这就去对岳父和国舅询问。他自家知道这里面岳父和国舅动了手脚,而又让父皇查出或猜测出来。一是怕皇帝知道不高兴,二来小事一桩跟着慌乱没有道理。往厅上去寻加寿,打算让她年礼上再多些。
厅上很热闹,元皓在这里。
他坐在加寿跟前,原来是习武破了衣裳,明明舅母和自家都有好绣娘,却只要加寿姐姐缝补。
太子刚从安王的事情中走出来,拿元皓开个玩笑:“我看着回来了,你还是同加寿姐姐亲香。只不要长大了,就不同我们好了。”
“才不会,元皓长的再高再高,也只和加寿姐姐好。”元皓胖胸脯抖动回过话,又把战表哥顺手捎带:“战表哥永远放一边儿。”
“哈,你真的长再高再高,就真的不能和加寿姐姐这样亲香,知道吗?大人就不能随意。”太子笑容满面。
元皓是个有主意的小人儿:“元皓长大了,就可以生个儿子继续来亲香。这难不倒我。”
胖孩子笑眯眯:“元皓永远不变,永远和加寿姐姐亲香。”在表弟面前永远认栽的战表哥又让说进来一回:“元皓生个儿子,更可以欺负战表哥,问他讨钱用。”
太子含笑和他拉小拇指,加寿把线头剪断,见到也笑容加深。安王小的时候,何尝不是跟在后面玩耍的那一个。加寿自问没有亏待过他,长大后他变了,也没有自责的地方。
让人取好吃的给元皓,元皓欢欢喜喜吃着,絮叨一堆的话。什么瘦孩子没他威风,好孩子吃了瘪……
依然是孩子话,但太子和加寿全听得很认真,也很满足。
------题外话------
么么哒,今天多些哈。周末愉快
第七百七十九章,过年钱
加寿的针指手艺不是最好的,但元皓就是喜欢。小说吃好喝好,带上一大包子给母亲的好吃东西回家,他走的也很满意。
……
大红喜字泛出的光彩,院中的秋风足以带走。安王往书房里去,身后追上管事的人:“王爷,换上吉服吧,再换一个钟点儿王妃就要进门,您还不换衣裳怎么是好?”
墨绿色常服的安王冷冷瞅着绣龙纹的大红吉服,不用全展开也知道这衣裳不周备的地方颇多。他的耳目还在,柳至不至于拿道圣旨就把他往绝路上逼,总是留着余地。安王已知道置办大婚的有司怠慢他到,不管任何东西都不能多看一眼的地步。
顺便一看就知道件件不合适,新人也不是他待见的,安王全没有成婚的大喜,更别提早换衣裳。不耐烦:“回来再换,早呢早呢。”年青而应该神采飞扬的脸上还是灰败的颓废。
管事不敢多打扰他,眼睁睁看着他走开。
书房里,几位着行装的先生们见到安王进来,垂泪拜倒:“我等祝王爷大喜,为王爷辞行。”
安王一一的扶起他们,也哭了:“能再见到已是万幸,只可怜邹先生他们死的惨。”
“刑部里刑法厉害,柳国舅亲自提审。齐王大婚那晚毒死的京官本就与咱们有关连,邹先生又是皇上亲指给殿下的人,他招供后和我们关在隔壁,对我们说愧对皇上,他愿意顶鼓惑之罪。”
安王听不进去别的话,跺脚大骂:“柳至!我与你誓不两立。”
先生们哭道:“王爷快别说这样的话,这一回是咱们输了。输得起也是输了,不如拿些输得起的气势出来。皇上动了真怒,把指给您的先生尽数赐死狱中,又把我们打的打,撵的撵,还有几位先生只怕要把牢底坐穿。你且收敛吧。不容我们在京里多呆几天,幸好今天辞行今天还能道贺王爷大婚。以后我等不在身边,不能为王爷排忧解难,唯有三拜谢王爷知遇之恩。”
安王不敢送出府,含泪目送。转回头儿出了书房,管事的又来请他换衣裳。安王想着这糟心的亲事,憋憋屈屈的换了衣裳。
皇帝不肯主婚,皇后也不肯来。太上皇犯秋疾没有好,太后照顾他也来不了。太子主婚事,齐王是皇长兄,他们俩个在这里操办。冲着他们的颜面,袁柳齐集,董张府上门生有些,小官员们看不懂风向,失势的王爷对他们来说也是王爷,而且太子又来,他们来的不少。
安王满心里不情愿听他们多说话,但还是有几句传到耳朵里。
“福禄寿喜只来一位?”
“怎么没请请?齐王殿下大婚,福禄寿喜一起进门,再颓的运势也能冲转。”
这样的话,文三姑娘在新房里也从女眷嘴里听到。总有些在你失意时摆出好脸儿,带着怜惜的口吻,支些你追赶不上的招数。
“哟,想是忘记了?我们也没想到。要是想到早就说说。南安侯府二爷成婚,福禄寿喜还去了呢,好不热闹。”
文三姑娘没想起南安侯府钟家是袁家的亲戚,她在喜袍里的手指攥得紧紧,把衣上绣的彩凤皱成一小团儿。
本朝制,亲王妃冠服与皇妃相同。但安王倒运中,没有一位皇妃肯把自己没用过的新冠服出借。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文三姑娘用的只能是有司为加寿大婚置备的常服。她算受尽委屈,加寿也落一个好人儿。
有司实在赶不过来,倒不能怪上他们。
揭盖头的时候,夫妻都看到对方眸中的冷冰冰。闹房以后不用再相对都松口气,一个去让人敬酒和拿酒灌自己,另一个坐在洞房里默默盘算她成为安王妃后要办哪些事情。这里面一多半儿,是对文家有利。
不过半个时辰,喝酒的地方乱了。有人回安王:“钱大人为王爷喜欢喝高,奴才们要送他不让,半路醉倒在别人家里,邻居见门没关进去招呼,见到那家子有个独居的老爷子已经气绝。”
安王脑子里剧烈疼痛上来,偏偏发生在他大婚的晚上,哪怕他再不喜欢这亲事,这也不吉祥到了极点。恨的掷一个酒杯在地上,怒道:“跟他的家人是死的?”
“真是奇怪,他跟着两个家人并没有用酒,事发的时候,那两个不知去了哪里?”
董大人执掌顺天府,就此告辞:“杀人大案,连夜会报到我手里,我先去了。”
安王喝不下去酒,往大门上小厅里踱步等最新的消息。齐王走来摇头:“怎么你我全摊上这事儿?我大婚的时候,半夜毒死京官,闹起来的人还妄想冤枉辅国公。最后逃到你府……”他掩住口打个哈哈:“不说了,我忘记了,再回去吃你的喜酒。”
对着他的背影,安王怨毒中狠狠恶戾。
齐王进去叫出料理酒席的念姐儿,轻笑道:“前债已清,他送我一个死人,我也还他一个。钱大人素来是他的知己,栽一回也罢。”
念姐儿笑一笑,又叮咛:“不要真的把清白人送进去,钱大人有不好,拿他不好的地方就是。”
“最多三天放他出来。这家子女在五十里铺做生意,这老人家有旧疾,医生看过说他活不过这个冬天。子女图生意有钱不肯歇息一天,老人家也说不用照看。今天晚上死了家里所以没有人。邻居虽知道有旧疾,但见到陌生人哪能不报官?但等他家子女回来就清楚。”
齐王在这里邀个功:“我可是打发出好些家人才寻到,附近的人家,就这一个刚咽气,离得又不远。不容易。”
念姐儿嫣然:“给你记一功,也是的,这个人总想弄人,又弄到自己头上,以后改了才好。”
齐王淡淡:“这猜忌的帽子他总想送给别人,这一回还是扣到自己头上。事情是他弄出来的,他顶着原也没错。不过改与不改,还得再看。”
……
总想弄别人,就没有想过别人也会弄他?
深夜太子从安王府上最后一个告辞,就要出街口的时候忍不住回头,再看一眼大红灯笼好生喜气,心里冒出来的也是这样想法。
大雪纷纷下中,太子默默愿他新婚后能有个约束,不要再任性胡为。多想想这猜忌的帽子是从哪里来的,出处本就是他自己。
新的一年里也好,新的王朝里也好,还能没有用人的位置?总盘弄别人可不是上进的门路。
林教主神算无敌都能自己发疯,太子对安王唯有一句话:好自为之。这句话也同时送给殿下自己,前路风雪泥泞,殿下要走的路也很长很远,一如那雪地中迤逦不绝的风景。
他的职责是不管风雪还是雷暴,都要迎击而上。直有回到家中,那经过加寿治理而安宁的地方,才常有会心的一笑。
比如今晚的床前摆着加寿最爱画的“梅花五瓣添福气”,不过现在不是为生气而画。
醒目的梅花提醒下面写的话:“安王府上咱们分手,我可不回来照看吃酒的你了。让人备下醒酒汤,乖乖的喝汤哦。”
太子含上笑容,把纸条上轻点一下,抱怨道:“我又不是元皓,还乖乖的?这话真不通,明儿看我训你去。”
……
三十的那一天,雪下得结实,给京都披上厚厚的雪白大氅。年节的喜乐在人面上洋溢,汇成腊月独有的洪流。
好孩子在自家房里,面上也是喜盈盈。她坐在红漆雕瑞草桌围的小桌子前面,眼前摆着一堆红色的荷包,还有小小托盘里放着的银子。
她的姐妹们除去帮忙管家的几个,分散坐在几个小几旁边,在小几上,也有鲜亮颜色的荷包和钱。不过有的不是银子,而是铜板。
“好孩子姐姐,”一个小姑娘拿起铜板看了看,对好孩子的银子露出羡慕的眼光:“你有许多钱,过年给家里人和家人的全是银子,我就不能,”噘一噘嘴儿:“我没有私房存,刚得月钱,只好给铜板。”
玉珠听女儿怎么回答。
好孩子笑眯眯:“父亲说有心就好,你的铜板全是新的不是?”
这解释歪的,玉珠有了一笑。但听到女儿回答的并没有居高临下或得意不容人,玉珠点头。
好孩子出游三年,不出一分本钱得到扬州、苏州两间铺子,当时她还在路上,报信回来,玉珠知道家里书呆子居多,不多的精明家人还要用在自己的田庄子上,往祖母面前商议。
安老太太没有丈夫也能养活三房寡媳带孙女,除去有兄长帮助以外,还有她出嫁时很带去几个得力家人,自己又会调教。收到玉珠的求助,老太太一碗水端平,欣然的给韩正经两个管事,给好孩子两个管事,又各出运营本金。
加上家里添补出来的运营本金,铺子热热闹闹开起来。头一年不亏不嫌,老太太说这就很好,第二年赚的钱除添补新货的,把家里给的本钱归还,还给了一丁点儿息银。
喜欢的老太太装懊恼,说早知道给息银,应该把老本全放进去。
在今年就赚钱了,好孩子两间铺子除去明年进货的钱,共得银子五百余两。他们的铺子卖的东西不相同,当年货物需求算进去,韩正经的比好孩子少上十几两,元皓的又多出十几两,别的称心等也各有添减,但家家小丰收。
钱是前天送来,好孩子把准备的荷包最后几针绣好,宣称在年三十的今天给家人包过年银子。
有人回给常大人,夫妻高兴之余,让家里的小姑娘们观摩,让她们学学对家里应该有这样的心。这就小姑娘们也央奶妈现买回荷包,学着好孩子有模有样的算起钱来。
最后的碎银子放到荷包里,好孩子小脸儿欣欣然,先对母亲表功:“我的装好了。”
玉珠伸出手,扮个贪婪的神色:“我的先孝敬了吧。”
“不行!”好孩子翘一翘鼻子,有板有眼说起来:“要先给祖父,再给祖母,再给父亲,再给母亲,再给大伯再给大伯母,再给大伯房中的哥哥和姐姐…。”
玉珠听女儿头头是道,眼睛笑得弯弯如新月,但为检视她,还要挑个刺儿:“怎么不是先给大伯,大伯难道不比父亲大吗?”
“稳重端庄”的好孩子格格乐了,嚷道:“原来母亲也不知道,听我告诉你……”
玉珠笑着打断她:“这一句很不好,”竖起一根手指:“总算让我挑出错儿来了吧?今儿你有一回了。等你往长公主府上吃年酒时,可千万别这样惹笑话。”
好孩子抿抿唇,调整个姿势重新坐好,小脸儿微沉下来。惹得玉珠格格笑了:“这样很好,这样很端庄。”
隔房头的小姑娘怯生生提醒:“五婶娘,您这样也不端庄啊。”
玉珠失笑,然后忙说声费心,也学着女儿起身来,比女儿多些步骤。她重整了衣裳,重整了首饰,再对孩子们嫣然轻笑,退后一步坐了下来。
“这样好,五婶娘真好看。”除好孩子以外,小姑娘们拍起手来。
“嗯哼嗯哼!”好孩子煞有介事的清嗓子,玉珠忍住笑,看着小姑娘们噤声的模样,一个一个也坐端正。
好孩子大为满意她言出都行,下面的模样儿更板正,先请示一回:“母亲,我要回话了。”
玉珠笑的不露齿:“请说。”
“母亲快别说大伯和父亲哪个先给哪个后给的话,”
这头一句老气横秋的,玉珠差点儿扑哧一乐。想想不能又不端庄,绷着脸儿把笑意只在眼睛里。
“收到银子,昨天和不好的表哥在曾祖母房里算钱,算怎么给。曾祖母教导从长到幼。不好的表哥听完,说有些长辈在城外,三十或初一进城吃年酒。城外雪更大,家里不让趟雪去。难道为了他们的钱不给,自家的长辈也不能给?”
玉珠连连点头:“有理有理,那曾祖母是怎么说的呢?”
“曾祖母就说自家门里的自家里论。我想到了,我问二伯父和三伯父还要送年礼,难道他们不回来,父母亲的钱就不能给?”好孩子两个乌溜溜的眼睛里透出很神气。
玉珠莞尔:“你说的是,不过四伯父却在家里,怎么你要越过四伯父?”
“曾祖母说的,祖父母长辈要先给,别的长辈可以另计。比如自家的父母就在面前,哪能让他们干看着还能到给一圈儿完了再给。再说我到大伯父房里,就要把姐姐们的给了,”
两个姐姐举手:“我们在这里!不用另去。”
玉珠格的又是一声笑,随即想到又不端庄了,不能是孩子们表率,忙重新坐好。
见房中的小姑娘们没注意,因为好孩子正在教训人。
“姐姐们此言差矣,哪怕姐姐们就在我面前,也要等到给过你们房头的长辈,才能给你们。”好孩子甚至低低下巴,颇有个老学究的模样。
玉珠正要笑,见女儿又看到自己面上:“刚才的话没说完,听我说完。等我去大伯父房中,顺便给了姐姐们。这样一看,岂不是把我的父母在姐姐之下?所以曾祖母说这些地方可以随意,我既然是先从自己房里出来,母亲又巴巴儿望着,先给父母亲没有错儿。”
玉珠撇嘴低声:“我却巴巴儿望着?我怎么就不是怕你算错了钱?”母女坐的很近,这话就好孩子听见。她装没听见,下地去让奶妈捧起盘子,对玉珠作个小小的辞别:“母亲请稍后,我这就去给祖父母添福添寿,父亲在祖父母房里呢,等我请他回来,就好孝敬父母亲以后,再阖家里走走。”
说完了,知道自己这模样得人意儿,把个脑袋高高昂起。
玉珠又一回忍住笑,和她一同起身:“恐怕伯父伯母们也在祖父母房里,让你折回来只怕累到你,我和你一起去,再寻你的哥哥们也过去,你作一回给岂不省事儿?”
好孩子说好,小姑娘们簇拥着过去。
常大人夫妻和儿子们说过年的话,商讨完年酒单子又说到这个年京里人忽然增多,米面、租赁都比往年涨了价钱,就见到玉珠带着孩子们过来。
每一个孩子手中是擦得锃亮的小托盘,上面放着各种颜色的小荷包。常大人夫妻收好孩子好几年的钱,一见就明白。满面欢喜的说着这如何是好,今年竟然又给了。好孩子头一个到他们面前,屈屈身子恭敬地道:“愿祖父长得精神,愿祖母康健年年。”各送上一个红色的荷包。
常大人掂一掂,家里人都看得出来沉甸甸。大公子对常伏霖赞叹不已:“这袁家,不佩服他都不行。带上孩子们玩上几年,沿途还能起两间铺子。”
常伏霖也是由衷的钦佩:“是啊,没有四妹夫妇,上哪儿能得太子殿下,齐王殿下赏铺子下来。”
说着话,见女儿笑盈盈到了面前。大伯父既在这里,好孩子送上他的,又把父亲的孝敬到手上。
常大人在收三房里孙女儿的钱,小姑娘跟好孩子一年的人,都是老成些可以懂事,散漫些也可以不懂事的年纪。她涨红脸儿显然是个懂事的,送上荷包:“我的是现买的,不如好孩子的好。好孩子的是一年里自己手绣,等明年我跟她学,我也自己绣。”
荷包里也没有多少钱,更让小姑娘窘迫不堪。
常夫人接过哄她:“你有这个心就很好。”
常大人拿起来呵呵一笑,见门帘子动,媳妇们也让玉珠请来,除去出门儿的,算是家里人到齐。
常大人语重心长训了旧年新年里的话:“心地常有,是兴旺之家,是兴旺之人。这只是好孩子一个人带动全家的孝敬吗?你们要好好想想。当官要是常有这样的心地,常把皇上和百姓如父母兄弟们放在心里,怎么能没回报呢?上学常把先生和同窗放在心里,互教互帮,怎么能没进益呢?结交知己,常把忠义正直放在心里,怎么会交不到同路人呢?”
书呆子之家里出来训话从不稀奇,而今天这段话结合仕途经济学问,大家肃然认真听了进去。
把手中的钱袋捏捏,知道里面还不是最少的。放下这个,常大人寻找到最少的一个荷包,一捏之下里面只有一枚铜板。对这个也同样沮丧的孙女儿当众道:“你不要难过,你们不如好孩子的都不要难过,以后长存这样的心,懂得积蓄,年年也只收你们一个铜板,我和祖母也就快活了。”
小姑娘们开了心,谢过常大人退到一旁。小姑娘们既然来了,各房小爷们也叫来。常大人对他们和对孙女儿不一样,把脸板起来:“姐妹们日后要到婆家,不主全家中馈,也主自己这一房,所以收她们的,让她们早早学会积蓄,学会家中长辈的高与低。你们呢,省月钱拿来可不行。各做好文章来,今晚年夜饭上当众颂读。不好的,称为我们家的落第,罚出席面倒酒。”
闻言,儿子媳妇们纷纷附合:“父亲说的很是,”
“这样办理,再好不过。女孩儿能进益,男孩子也能时时想到长进。”
常大人听得兴致上来,当即决定:“就当这是年节下的家规吧,老大,你添上去。”
大公子答应下来,亲自去取家规。常大人又望向好孩子,招手让她到面前,又谦虚上来,对玉珠道:“这是个全家公认的得意孩子,上有曾祖母和姨丈姨母教导,所以比我们自家的孩子教的好。我本不应该多说什么,但当祖父的有几句提醒。”
玉珠夫妻欠身:“请父亲只管吩咐。”
“呵呵,那我就不客气了。”常大人对好孩子笑道:“祖父也许不应该问,不过是想帮你筹划。你要筹划的不对,祖父可以出个主意。你对曾祖母多少,给姨丈姨母又是多少?”
好孩子笑逐颜开,浑然这话问到她的痒处,是她的得意事儿。见到女儿模样,常伏霖对玉珠低笑:“她昨天快上天的话,今天又要说一回,所以这样。”玉珠吃吃笑上两声。
“回祖父母,曾祖母是高过祖父母的长辈,理当比祖父母多些。”
常大人满面春风:“嗯嗯。”
“袁家祖母身份比祖父母高,但这是自家里论,不是论身份呢,和祖父母同例。”
常大人笑了,有一声自嘲:“看我,分明是帮孙女儿出主张,但听到这话,我还是喜欢了。真不应该。”
“没有不应该这话,祖父夸我盘算的好,为我喜欢。”好孩子伶俐的为他劝解开,常大人心中又起感叹,袁家,真是人中龙凤之姿。
他在结儿女亲事以前,对袁训的认识也就是个太子近臣,也一直对自家里门风相当满意。但万万没有想到,门风还可以更上一层楼,为人的见识也更高一等。
就要过年,明年九岁的孙女儿机灵的回话,无一不体现出袁家的底蕴。但她实在的好处,却能归于自家。
在常大人心里把袁训看得已足够高,再想高不知往哪里摆。但他还能添上一丝儿景仰,再添上一丝儿虔诚。
本是为好孩子担心别怠慢养大她的老太太、姨丈姨母的心,听到好孩子的劝解,常大人知道已没有必要。不到九岁就会帮大人解嘲,好孩子对于别的事情上应该也不会算错。
果然,好孩子下面的话滴水不漏:“没有姨丈姨妈带上我,就不会有铺子。所以要多给些。但姨丈姨妈一定要说我怠慢祖父母长辈,我就先问过姨妈,姨妈说不可以越过,给她和姨丈的低于祖父母,但我心里过意不去,我准备姨丈爱喝的酒一坛,姨妈爱吃的点心四盒,不在母亲的年礼之内,但请母亲送年礼的时候已帮我送去。”
“好好好,你们都要跟好孩子学学,这聪明劲儿。”常夫人也忍不住夸她。常大人更是开怀大笑。
“还有铺子是太子殿下和齐王殿下所赏,除去给加寿姐姐和念姐姐也有一份儿以外,又送去二位殿下爱吃的点心。别的哥哥姐姐们也不少。小红不能少,容姐儿也不能少,大花更不能少。”
玉珠完全没有想到嫌弃方氏母女以前的作为,见女儿全想在内,笑得眼睛只有一条缝儿。
“很好很好,”常大人抬起手,爱惜的在好孩子脑袋上抚一抚,轻轻咳上两声。
家里人知道他的都看出又有话要说,现有好孩子这个好人儿在面前,虽然好孩子不以肃穆见长,也全家人屏气凝神,准备听父亲再一回的新年训话。
但这一回常大人没有顺利训成,他刚张嘴,外面家人喜气洋洋地回:“好姑爷来拜年,韩世子来拜年。”
从常大人起,全家的人喜动颜色,元皓和韩正经在房外就听到一迭连声的叫嚷:“请,快请,厨房上准备热汤水驱驱寒气。”
看看元皓这般重要,到哪里都是得意人儿。不用说元皓胖脸儿又笑出褶子,而韩正经也挺起胸膛准备扮个好客人。
门帘高高打起,好孩子出来把他们迎进去,先没有拌嘴,胖瘦孩子调皮归调皮,见人的礼节不会少。从常大人处一个一个行过礼,玉珠亲手抱来垫子,对女婿和外甥笑道:“新的还没有用过,给你们坐。”又指贵客的位置给他们:“请。”
韩正经是晚辈,虽有世子身份也犯不着坐到贵客上面,但小王爷这小女婿是家里的贵客,就把他们放在一例。
胖瘦孩子摆手:“先不坐,”对好孩子叉起腰身。好孩子也有个好骄傲模样。原来这是先拌嘴。
好孩子抢到头一句:“我给家里人钱,你们给了吗给了吗?有我给的数儿清楚吗?有吗?”
“有!”胖瘦孩子没落下风,笑出小豁牙:“我们给过出来的,一个也不少。”
好孩子扁扁嘴儿:“好吧,该你们了。”
胖孩子本来要问的话忘记,临时改成质问:“你说给家里人钱,我没有收到!我父亲没收到,母亲没收到,祖父也没收到,太后没收到,太上皇和皇舅舅全没有收到。”
好孩子结结实实让他问傻眼,她历年也收到太后的过年钱,年年分姐姐们的过年钱,今年也想到孝敬太上皇太后一些东西。但皇上和皇后她哪里敢呢,就没有想到。
常家的人也一起傻眼,常夫人悄声埋怨常大人:“还说为孙女儿筹划,你想起来了吗?”常伏霖也埋怨玉珠:“我想不到,你也没想到亲家?”玉珠缩缩头,她把小女婿都当成贵客,何况是长公主?依然还当成贵人来看,也是个不敢想。
在胖孩子为拌嘴而气势汹汹之下,常家的人包括哥哥姐姐们一起汗颜,都有后背滴冷汗的感觉。
好在好孩子身经拌嘴百战,她能稳住阵脚,强着大声回:“有!怎么没有!”
“那拿来给我吧!”元皓很开心,有钱收了,亮出他的小胖手。
常大人赶紧对妻子使眼色:“去备。”常伏霖也轻推妻子:“去备。”甚至挨不着的大公子也对妻子悄声:“去备。”别的房头也是如此,几个妯娌悄悄往外面走。
但见好孩子又一回独挡一面,响亮地回答:“今天不给!”
元皓黑脸儿:“为什么,你想赖我的钱可不行!我的也就不给你。”
“不赖!但你家的钱,得先给长辈再给你!你也可以等收到钱再给我。你家长辈今天遇不到,吃年酒的时候,和明儿进宫道贺的时候,再呈上去行吗?”好孩子找到理由后,从来理直气壮:“如果你要这会儿就进宫,去你家,我也得回房去拿不是?”
全家人放宽心,有个回房拿的空儿就好。
元皓没有怀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