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望族权后-第4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氏却又将太后“切忌美色为诱”的警告当成了耳边风,越更秋波频传、脉脉含情。
  “妾身自请入宫侍奉太后,真正原因,是为心中执迷,不甘放弃真正倾慕之人,可妾身别无他法进入深宫,亲近……亲近圣上,也唯有取此途径。”
  贺烨轻笑:“夫人言下之意,难道朕便是你倾慕之人?”
  “妾身原不敢提这层心事,只望能为圣上尽绵薄之力而已,可今日得幸面圣,一来不敢欺君,再者,妾身也实难再隐忍心中情意,还望圣上莫恼妾身妄图高攀。”
  “任夫人倒是心直口快。”贺烨又再恢复高深莫测的态度,对于任氏的示爱不置可否。
  只听妖女幽幽一叹:“陆才人触怒太后,太后才想施以教训,可妾身却担忧,圣上误解陆才人奉迎太后,另怀居心,陆才人乃陆公女孙,若圣上责惩于她,岂不有负师恩,朝臣虽不敢物议圣上,恐怕便会指责皇后,因不容嫔妃,中伤陆才人,到时,圣上便更会陷于两难了。”
  贺烨一挑眉:“太后本意,难道不正是要让朕饱受责诽,深陷两难,激化后族与群臣之间矛盾?”
  天子果然深信皇后唆使!
  任瑶光深吸一口气,心道还好自己早有准备,否则也许便会因为这句质问,乱了阵脚。
第1307章 终级目的
  任瑶光的应对于是十分稳健。
  “起实妾身也在怀疑太后或许不利圣上,可经过年余,切身体会太后全然不似从前争强好胜,如今甚至忧虑于自保,正是因为惴惴不安,才更希望亲近交好门第女子,能够赢获圣宠。”
  作为一个“背叛”者,却仍强调太后现在虽有居心,却完全无害,那么天子是否应该打消疑备呢?
  贺烨不以为然:“你太不了解太后。”
  任瑶光就差没有直拍胸脯:“妾身今后,会更加留意太后。”
  送走了这一“妖怪”,江迂眼见皇帝陛下神色凝重,几疑陛下是当真相信了“妖怪”那颗妖心,江侍监不由焦灼——韦太后哪里能安什么好心,这位华阳夫人分明便是被太后指使,陛下起初还是一副同仇敌忾的态度,怎么后来竟真像是被下咒语一般,为任氏一番言辞,竟如此潜神嘿规!
  江迂试探道:“是否传膳此处?”
  亭台外已经一片浓黑,但贺烨这时仍未晚膳,受一提醒,方才醒悟过来:“人走了这么久,还有一股臭味未散,在这里,朕怎能用膳?”
  便喊出摆驾蓬莱殿的话。
  江迂闷笑:陛下真滑稽,那任氏就算可以污染一处亭台,难道还能污染整个紫宸殿,陛下明明就是意欲前往蓬莱殿,却找了这么个欲盖弥彰的借口。
  不过半路上,贺烨又转身回来,这便让江迂如释重负的心情又再有如压上了千钧之重,但他观察着皇帝陛下越发凝重的神色,又哪里胆敢多嘴?
  贺烨胸中确有块垒,原本想要就雷仰棣与同安一事商量十一娘,但路程过半,胸中那堵块垒却越发闷厚,他甚至有些畏惧也许会面对的,新一场的争执矛盾,他觉得已经忍不住怒火,这样的情况下,或许不应再与皇后见面。
  一遭半途而返,让江迂越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说畏惧触怒天子,然而那颗耿耿的忠心却时时提醒着江迂不能只图自保,也只有他能壮着胆子,开口询问阴云满脸的皇帝陛下。
  “圣上为何折返?”
  就算面对心腹江迂,贺烨也总难免不能启齿之事,几乎也是下意识地敷衍:“同安之事,最好莫让皇后替我挡箭了,雷仰棣,原为柳彦举荐,却疑被太后笼络,朕虽相信柳彦忠诚,却甚怀疑他也是被瞒骗欺哄。”
  柳彦是皇后堂兄,兄妹之间情谊又历来和睦,若因雷仰棣之故,牵连柳彦,皇后应当不会视之不顾,那么在对这件事由的处置上,皇后也许便会有失公允。
  可天子却极为重视同安,这样一来,岂不更加可能增生帝后之间嫌隙?
  江迂顿时焦躁,想也没想便发表意见:“奴婢打探得知,原是任氏纠缠不清,逼着雷仰棣教导贵主骑射,贵主分明也听信太后劝言,才对雷仰棣几分青睐,可是,纵然雷仰棣有攀附之意,也全是因为重情,这当中,自不乏对圣上尽忠之诚呀!”
  原来在今日贺烨诱问任氏之前,固然早有察觉同安与雷仰棣交往密切的事实,通过江迂掌握的暗线,更加摸透了这件事端的前因后果。
  要说来,开端还是在贺烨身上,他因柳彦举荐,打算给予雷仰棣重用,授职为禁卫统领。
  紧跟着太后便授意任氏,或许也曾说服同安。
  雷仰棣这人虽说对前妻任氏一往情深,但其实也断非言听计从,否则当初在任氏的“监控”下,他也不会投身驱逐突厥的大事,宁肯九死一生了。
  与任氏和离之后,雷仰棣也便决心斩断前缘,其实他的痴情,并没到听从任氏肆意鼓吹的地步。
  关于任氏的游说,其实雷仰棣并没有向给予他提携的柳彦隐瞒。
  江迂这时便强调道:“任氏说服雷统领,称道固然雷统领效忠圣上,然贵主深获圣上疼爱亦为众所周知,贵主需要一位骑射师傅,再经任氏举荐,难道雷统领还能拒从不命?分明是贵主主动示好,圣上可能误解雷统领乃**之徒。”
  这言下之意,分明是揭穿一切都是出于太后及同安的阴谋,连雷仰棣都是无可奈何清白无辜,更休论柳彦以及皇后了。
  贺烨却蹙起眉头:“阿翁对同安不满?”
  皇帝陛下往常并不将江迂称作阿翁,一直连名带姓称谓,但也只有江迂自己明白,这才显示皇帝的亲昵,一旦采用敬称,那可真是心存不满了。
  但江迂的胆量不小,其实也具备犯颜上谏的胆量,如此时,他便没有退缩:“贵主也确太自私任性,圣上若过于包纵,反而会让贵主一错再错,届时大祸铸错,老奴只怕圣上也是悔之晚矣。”
  贺烨瞪着两只眼,却没能瞪退江迂,终究也只能认输,咳了好些声,说道:“你这老儿,难道就没想过,太后为何唆使雷仰棣结交同安?无非是因为雷仰棣尚得信重,且手里还掌握着一些武装,于她而言,或许还有用处罢了。”
  江迂便道:“圣上若想消除隐患,可谓易如反掌,只要闲置雷统领,岂不便为两全其美。”
  贺烨当然也考虑过如此应对,但他深思良久,仍然打消了这样的想法:“同安并不下一定是听太后指令,方才对雷仰棣另眼相看,那雷仰棣,也的确颇存志气,有可取之处,倘若我因忌防,将其搁置,一来有失公允,更重要是同安会再受创伤,罢了,这事其实也并非关系要紧,我就不信,雷仰棣小小一个统领,竟然有那能力叛乱夺政,若真是如此,我这皇帝如此窝囊,也活该被人掀下宝座了。”
  他的一只食指,缓缓叩击膝头:“而且我也想看看雷仰棣,究竟是否值得同安下嫁,这件事,便任由发展,不予理论也好。”
  江迂暗地里替雷仰棣捏一把汗,心说皇帝如此重视的考验,非常人能够通过,稍有差池,雷统领只怕便会引火烧身。
  然而对于江迂而言,虽说对雷仰棣饱含同情,但更加偏重的仍是帝后之间的感情,紧跟又道:“圣上不会真听信那任氏一番说辞吧?”
  “我有那么愚蠢?!”贺烨大怒,伸腿踢了一下桌案,连着一双眉头都竖了起来:“便是太后,必定也不认为派遣这么一个蠢人淫货,凭着搔首弄姿丑态百出,便能取信我。”
  江迂先是松一口气,紧跟着又再惊疑:“可那任氏,口口声声维护陆才人,倘若圣上确定她乃太后指使,岂不反证,陆才人不能信任。”
  贺烨冷笑道:“太后明知我不会上当,被任氏愚弄,为何还要授意任氏为陆小娘子开脱?”
  江迂一听天子竟然将嘉程的称谓改为“小娘子”,又才把那口气彻底放松,却仍有不解:“太后又究竟是何用意呢?”
  “无非是为助陆小娘子一臂之力罢了。”
  江迂:???
  脑子里像是被打了千百个结,怎么解也解不开:“圣上之言,实在让老奴困惑,太后若真想臂助陆才人,便该中伤才是,这样一来圣上察明太后居心,必定会善待陆才人,可太后明知圣上能够洞穿任氏狡言,为何还让任氏出言维护呢?”
  贺烨起身,极想屈起手指狠狠往江迂脑门上重重两敲,可到底顾念江迂年纪有一大把,仿佛他也应该尊老爱幼,这才没有体罚,一边往亭台外走,一边点醒:“我若被任氏迷惑,听任氏之言,当会善待陆氏。”
  贺烨这回为了省事,又再改了称谓,不过当然没有不满嘉程的情绪。
  江迂不愁有负皇后嘱托,大不必于紧张,也便仔细聆听皇帝如何理顺这团乱麻。
  “可太后确断我不信任氏,按理,我会怀疑陆氏攀附太后,非但不会善待,甚至降罪。”
  江迂颔首:“确然,故而圣上不应处责陆才人。”
  贺烨冷笑:“是啊 ,你能想到,太后会想不到?所以最终,我善待陆小娘子,才是太后目的。”
  江迂刚觉清醒,立马又愁眉苦脸:“所以,圣上洞破太后奸计,仍然认为陆才人是被太后指使?”
  “陆嘉程无辜,否则皇后也不至于单单提携。”贺烨冷笑更重。
  江迂却越发紧张了,还想多嘴,却被贺烨冷冷一个眼锋冻僵当场。
  贺烨没有再继续点醒江迂。
  陆氏明白太后目的,他也明白太后目的,十一娘,当然也心知肚明。
  可为什么十一娘还要佯作中计,帮着太后促成他宠幸旁人?
  昨晚他忍声吞气,压抑怒火,温言询问十一娘是否另有安排,才会退让,才会容忍太后阴谋得逞。
  可十一娘是怎么说的?
  圣上为一国之君,本该雨露均施。
  这是什么鬼话,这分明就是一句脱辞。
  太后用意,无非是欲离间他与十一娘之间的夫妻之情,雕虫小技而已,贺烨实在觉得无关要紧,可为什么,好像太后竟当真得逞了。
  他曾经开诚布公,而且不仅一次,可十一娘为何不信任他,一本正经地直视,斩钉截铁地强调——
  你是一国之君,所以理应宠幸旁人。
  仿佛他的誓言,她从来只当作笑谈而已。
  还是说,他的专心,于她而言,根本就不用在意。
  贺烨不由想起,许多年前,长安潜邸的摘星楼上,十一娘正是用这样的眼神,看进他的眼里。
  她那时怎么说?
  ——我视九兄,兄长而已,并无儿女私情。
  我之将来,为晋王妃。
  所以就算过了十载,就算生死与共不离不弃,就算有了迟儿。
  他在她眼里,依然只是父母之命、政治联姻?
第1308章 后着
  眼看着任瑶光眉飞色舞的归来,得意洋洋的辞退。
  韦太后想的是:此妇的确愚蠢。
  她的计划原本与现今有所差异,但棋子萧南乔出乎意料并无**赢获圣宠,太后只好放弃,但有没那一步,其实都无损大局,可任瑶光撸起袖子请命上阵,韦太后也只能满足她的心愿。
  可是与棋子本人期望的结果大有差异,韦太后对任瑶光的定位,仅只陆嘉程的垫脚石而已。
  确如贺烨判断,韦太后其实心知肚明,任瑶光根本不可能获信,更别说获幸。
  韦太后用任瑶光“告密”,的确是要让贺烨更加笃定嘉程无害,不过连韦太后也没想到,贺烨能在迂回复杂的部署里,抽出那根丝线,洞察一切核心。
  但太后的计划,其实仍然命中了要穴,所以些微意外,她完全不用在意。
  阴谋的轴轮仍然不断滚动,可韦太后当然也不仅仅只有十一娘这么一个仇人。
  看似无关要紧的一件事,女史卢媛终于攀附萧南乔。
  这两人,却都是十一娘关注的重点,所以她们一旦交集,立时引起十一娘警觉。
  负责盯着南乔的是柔洁,负责卢媛的是妩洁,两人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侍从,极善耳目之事,但也当然不是由这两人亲自盯梢,蓬莱殿的宫女,可都是万众瞩目,风头太劲,就别想亲自出马伏为耳目了。
  可这并不妨碍十一娘对南乔、卢媛的行动了如指掌。
  她最近得到的消息是,卢女史已经与萧才人友如莫逆,故而就连太后,竟然也不在意卢媛的出身,更不在意卢媛遭受的创痛——太后看来,卢媛是被吐蕃兵奸污,与她何干?
  似乎有些相信了,卢媛是因身受污辱,故而**更加篷勃的“事实”。
  妩洁禀道:“卢女史结交甚广 ,可众多才人,因女史遭遇祸事,对其甚多嘲笑,唯有萧才人非但不以为然,甚至曾为卢女史,申斥恶言相加者。”
  柔洁却禀:“并非萧才人主动结交卢女史,实乃卢女史施以重贿,萧才人方向太后引荐卢女史。”
  十一娘本已测断卢媛是为报仇才入深宫,又疑心南乔违逆家族授意,或许也有蹊跷,总之对之两人,她原本便不放心,如今得报这两人竟然搅在了一起去,越发忐忑不安了。
  不过自从贺烨即位,十一娘入主后宫,对于长安殿,她还是废尽心思安插了一大眼线,之所以能称为“大”,说明至少是太后左右服侍之人。
  故而交待:“通知长安殿,严加盯梢,尤其是卢媛,若欲冲动行事,务必阻止。”
  十一娘的预感不错,没过多久,她便听闻禀报。
  “卢女史意图刺杀太后!”
  “刺杀?”十一娘大讶:“她一个女子,手无缚鸡之力,更不可能身藏凶器潜入后宫,她打算怎么刺杀太后?”
  十一娘可是知道的,就算到了如今地步,太后身边宦官宫女,还有几个身手不凡的人,虽无能抵挡千军万马,但收拾卢媛这么个弱质女流,可不在话下!
  “殿下虽知太后身边仍有防范,奈何卢女史只凭一腔仇恨,根本便不知晓这些厉害,竟只是……以为靠着私藏一根绣花针,便能刺杀得手。”
  十一娘:……
  揉着额头问道:“卢媛身在何处?”
  她当然不认为卢媛会被逮个人赃俱获,否则自己一番安排岂不落空?卢媛应当不及动手,便已被她的耳目阻止了,但,当然不至于惊动太后。
  哪想到梨洁却是满面惭愧:“奴婢失职,且又出现意外……”
  十一娘顿时紧张得绷直了脊梁,如果卢媛罪行暴露,谋刺太后,别说是她,就连贺烨都难保卢媛性命。
  却听梨洁又道:“险些没能阻止,但多亏萧才人,竟然阻止卢女史。”
  “南乔?”十一娘大觉惊异。
  “是,当时太后正在小憩,萧才人也昏昏欲睡,卢女史便想趁机动手,刚执银针,便被萧才人制止,没有惊动旁人,萧才人显然是对卢女史早生防范,而且并无意揭穿卢女史罪行。”
  “你能肯定?”十一娘问梨洁。
  “奴婢亦能肯定。”柔洁却插嘴,紧跟着道:“据奴婢打探,萧才人事后训斥卢女史,言道太后左右,又岂止明显处那几人?倘若卢女史真要行刺,莫说不能得逞,只怕会命丧当场!故奴婢推断,萧才人对于卢女史早防范之心,侍奉太后时,佯睡察得卢女史意欲谋刺,立即阻止,可萧才人若真忠于太后,为何包庇卢女史?”
  十一娘蹙眉道:“其余人可被警触?”
  “无。”这回柔洁与梨洁却是异口同声。
  但十一娘仍然没有放心,追问细节,两人竟又产生迟疑,并不能确断太后身边暗卫,有没有被惊动,梨洁便道:“长安殿直到此时,仍无异动,这一件事显然有惊无险。”
  “你太小看太后了。”十一娘叹道:“南乔阻止卢媛,显然已知太后寝内还有暗卫,可太后绝对不会信任南乔,南乔又是从何得知?太后有意透露,南乔与卢媛一举一动,皆在其监控之下。”
  “那么殿下,是否应当告诫萧才人及卢女史?”二婢亦觉事关重大,再也不敢自信。
  十一娘深思一阵,摇头说道:“事到如今,我方确定南乔果然对太后心存不利,然若是得家族授意,外祖父怎会瞒我?南乔应是自作主张,可她为何要冒此风险,行此不智之事?她与卢媛,不信任我,而我对她们也不能完全信任,更不说如今她们很有可能已经打草惊蛇!”
  所以十一娘决定:“敌不动,我不动,你们仍然要紧盯南乔及卢媛,尤其是南乔,她与韦太后并无仇怨,我实在想不通,她为何要甘当风险,行此危事,她身后一定有人,我要知道此人是谁。”
  “切记,不要让她们得获铤而走险机遇,无论如何,都要阻止她们刺杀太后,而且,一定要保她们平安。”
  十一娘处理这件事端,忽然又听说,太后竟然“意外发现”,被贬为宝林的沈氏,聪明伶俐能言善道,于是继嘉程之后,沈氏再获太后青睐,况后宫之中,渐渐流传一种谣言——
  皇后悍妒,多亏太后坚持,为才人们赢得随驾奉职的机会。
第1309章 自寻死路
  沈宝林自从畅游苑事件,便将嘉程恨之入骨,奈何无力报复,唯有用恶言攻击,嘉程不与她计较,怎知沈氏因见如江、卢等才人,亦获侍驾之职,尤其嘉程甚至得幸供职紫宸殿,眼见大有可能获近水楼台之利,心中越发愤愤不平,一时间把皇后“循规蹈距、触律不恕”的警告抛至脑后,正思谋着如何获宠,得以扬眉吐气报仇雪恨,不想长安殿便向她抛来橄榄枝,沈氏自以为终于有了契机,对韦太后当然百般奉承。
  这日正与任氏一左一右,陪着太后谈笑风声,打发寒冬季节的无聊光阴,忽见一宫婢入内,禀道已从彤史处询问得知,纵然皇后遵奉太后嘱令,确然安排才人侍驾,然数十日过去,便连供职紫宸殿的陆才人,竟均无获幸侍御。
  沈氏颇为兴灾乐祸,嘲笑道:“陆氏自以为奉承皇后,便会获得侍御之幸,也不想想皇后又怎会甘心由她分薄帝宠,就算争取得机会,入紫宸殿服侍圣上起居,也不过白废心机。”
  那宫婢也附和道:“奴婢打探得知,陆才人虽入紫宸殿侍奉,然被江侍监有意打压,竟多于避嚣馆等闲处,根本无法接近寝宫,竟如从前一般,连面圣机遇尚不可期,圣上忙于政务,身边无人提醒,眼前又不能见,又如何记得起来陆才人?皇后身边江怀,乃江总管义子,最得江总管信重,必定是江怀游说义父,竭力维固皇后长得专宠。”
  无论是彤史,亦或紫宸殿中情形,韦太后这时还哪有办法探明?这宫婢一番话,无非是专程说给沈氏听闻罢了。
  她便越发兴灾乐祸:“真想问问陆氏,是否悔不当初?亏她祖父,甚得圣上推崇,竟无能获得君帝注目,若陆公在天有灵,只怕也得羞愧自家女孙无能。”
  韦太后却不提她对嘉程的“怀恨”,装模作样忧心忡忡道:“圣上独宠皇后,奈何太子之后,这么些年过去,皇后竟然未再诞育皇子,天家子嗣薄弱,可大不利于国祚社稷,又奈何圣上对老身之劝谏充耳不闻,长此下去,可怎生是好,老身将来,怎有颜面去见先祖先君。”
  连连长叹,大失谈笑兴致,只闷闷往佛堂静室,忏悔诉罪去。
  留下任瑶光继续诱导沈氏:“因着皇后居中离间,圣上对太后心存防范,亦越发不肯听从谢相、韦相等等谏言,便连我那伯父,以及交好故旧,亦被圣上视同居心叵测之徒,莫说听谏,如今便连政务也不肯与之相商,太后也实在独力难支。”
  “皇后如此妒悍不孝,还有何资格母仪天下,太后为何不干脆主张废后。”沈氏脱口而出。
  任瑶光大觉无语,顿了数息才能继续诱导:“哪有这么容易,莫提废后,便是谏言圣上雨露均施于后宫,圣上都以政务繁忙用作推脱,我是听说,圣上尽管信重后族近臣,对冯侍郎以及令尊等忠臣,尚还未显拒弃,若令尊能以社稷为重,谏言圣上切莫专宠椒房,以子嗣繁荣福祚延绵为重,召宠嫔妃雨露均施,岂不为太后分忧解难,宝林若能立此大功,太后必然不忘你之忠孝。”
  沈氏本是无知狂妄之辈,哪里识得其间奸险?想到如今她只能依靠太后,方才有望扬眉吐气,自是对任氏言听计从,果然便另找了一日,眼见着太后心情有所好转,借口思念家人,跪求太后能召母亲入宫,容她在长安殿中,与母亲一会。
  诸如才人、宝林等低阶嫔妃,本无资格会见亲友,故而沈氏想要游说父亲殿议时上谏,也只能通过太后召见女眷,但她并没有十分把握说服父亲,担心若先知会太后,万一父亲并无行动,岂不显明不愿听从太后?到时争功不成不说,反而会惹太后厌怒,岂不事与愿违、作茧自缚。
  沈氏又哪里想到,连任瑶光那番开导,都是出自太后的授意。
  故而太后当然会一口应允,召沈母入宫,由得母女两个“一叙亲情”。
  沈母便将女儿那话一字不漏转告沈务汖,又添油加醋哭啼劝说:“女儿在宫中,被皇后苛责不说,甚至连那陆氏,也时时处处欺压,她那时在闺阁,何曾受过半分委屈,竟不想被陆氏出卖,被罚一月浣衣之苦,一双手生满冻疮,若非太后赐药调养,说不定便会留下疤痕,皇后毒辣,可是要害我儿孤老宫廷,咱们与皇后,理当誓不两立,夫君也要将那陆氏作为,告知冯侍郎,陆氏为冯侍郎保举入宫,他这舅舅也总该训教甥女,争宠固然重要,也不能将盟友当作垫脚石,如此无情无义!”
  沈务汖虽说不敢得罪了冯继峥这座靠山,可他巴巴将女儿送进宫廷,自也有一番打算,当然希望女儿能够获宠,提携他也能位极中枢要臣,听说女儿得了太后赏识,若真能借此契机,给予皇后一记重击,女儿便大有希望飞上枝头不说,对于冯继峥,他也算立一大功,保不定陆氏失控,连冯侍郎也会更加寄望他家女儿,将来女儿若能诞下皇子,在冯侍郎等等助力下,将太子取而代之,他岂不成了国戚。
  沈家何愁不能飞黄腾达?
  这**之火在胸腔里熊熊燃烧,沈务汖两眼放光,赶忙便往冯宅商量。
  冯继峥当然深知其中厉害,可他已经得到任知故意会,明白太后目的,若成功,嘉程便会大获利益,又哪里在意沈务汖的死活,对这计划表示默许,却并不打算一同上谏,只答应朝堂之上,附议而已。
  却是把这一件事隐瞒得纹丝不透,并没有泄露给杜渐知、陶葆仪等人,就连他的党徒亲从,也未提一字。
  要说这沈务汖的官职,并不能参加常朝殿议,他也不愿把首功谦让旁人,打定主意要亲自奏谏,那么也只能在朔望朝会才有时机了,沈务汖扳着指头,好容易才盼到十五望朝,兴奋不已地出列参奏。
  贺烨还从未关注过沈务汖,正疑惑此人是从哪个犄角旮旯冒出,不过事务之官,竟然在望日朝会上出列参奏,不知又将引发什么惊天动地重大事件,哪知他接过江迂呈上的奏章,一边听沈务汖侃侃长谈,口口声声社稷为重,竟是在朝会上大谈私闱之事,劝谏他宠幸后宫嫔妃,贺烨脑门上连青筋都突涨起来,险些没有把那奏章,直掼在沈务汖的脑门上。
  忍了几十忍,才忍住暴躁的怒火,贺烨咪起眼角等待沈务汖把话说完,才冷冷问道:“朕竟不知,太乐令而已,有何资格干涉朕后宫私闱。”
  沈务汖尚还掷地金声般应对:“微臣虽任太乐令,然亦为朝官,事关社稷国祚,微臣上书奏谏,是尽臣子之责。”
  “好个臣子之责,朕问你,你只居太乐令之职,何故谙知内闱之事,笃断朕专宠中宫,而未雨露均施?!”
  沈务汖尚且没有意识到罪行,竟答对:“微臣之女,应选后宫,先为才人,现为宝林,然入宫以来,却未获召幸。”
  这番话说出,如杜渐知、陶葆仪等官员,险些没有淌下冷汗来,就连陆离与尹绅也是面面相觑,实在想不通谁在暗地里,支使这么一个愚钝之徒,竟在望日朝会上自取其辱。
  “朕道区区太乐令,为何如此关注朕私闱之事,公然于朝会之上,举奏公议,原来是为你之女儿未获宠幸,故心急如焚。”贺烨讥讽道:“难不成因为太乐令举荐女儿入宫,朕便定要召幸,否则便是有损社稷,不利国祚,朕甚困惑,太乐令你那女儿,何德何能敢当社稷兴衰,国祚安危?!”
  沈务汖这才意识到失言,又苦于无法自辩,求助般地看向冯继峥。
  贺烨那双眼睛是多么锐利,哪能放过沈务汖的眼神,语气越发森冷:“冯侍郎,难道你也支持太乐令奏议?”
  冯继峥知道沈务汖会自取其辱,却没料到此人竟然这么不顶用,而且还将他当场出卖!不过沈务汖受他提携之事,并非机密,不少官员都知道冯、沈两家交好,倘若他不出面维护,必被物议凉薄无情。
  冯继峥也只好硬着头皮出列应对:“臣应禀圣上垂问,依臣所见,太乐令虽有失言,但初衷并非为了私利,圣上至今,膝下唯有太子殿下独子,群臣之中,并不唯独太乐令心怀忧虑,如微臣,亦深忧储君将来,失手足兄弟扶持,而独力难顾,况世族高门,皆以子弟兴旺为幸,何况君国?”
  贺烨的眼睛又再微眯,近旁的江迂窥见帝王的神色,情知太乐令必有大祸临头,他暗叹一声,心道恐怕陛下即位以来,继柴取这一叛国罪徒之后,对朝臣又要再行杀决了,但愿不会引起轩然大波。
  “沈务汖,你当真不存私心?”天子似乎口吻稍有好转。
  “臣,当然不敢存私。”
  “那朕再问你,为何只因你家女儿未获宠幸,便笃定朕并无召幸其余嫔妃?”
  “臣家中女眷,获太后召见,得以探望小女,听小女言,据彤史供认,圣上独宠椒房,后宫嫔妃非独小女,因皇后妒悍,竟无一获宠,臣为社稷之重,方敢具本上谏……”
  这回皇帝没有再容他把话说完,勃然大怒道:“沈务汖,你还真是狗胆包天,竟敢诋谤中宫,又行刺探宫闱之罪,朕若恕你,日后私闱一言一行,岂不成为天下皆知!”
  刺探宫闱可是死罪,莫说沈务汖面无血色,就连杜渐知、陶葆仪等官员也是冷汗淋漓,他们虽对沈务汖的人品颇为不屑,可同朝为官,自然不希望沈务汖因谏皇帝以子嗣为重,便被处死,故而纷纷求情,朝会上顿时嘈杂一片。
第1310章 隔阂当真加深了
  这日午后,十一娘才听闻望日朝会上发生之事,并非她有意刺探,而是天子已经下令,沈氏串谋其父,刺探宫闱,罪不可赦,立即押入狱中,审决处死。十一娘作为后宫之主,当然无法置身事外,因为她必须察证,担任彤史的女官,有无泄露秘闱。
  彤史录薄,唯帝后有权察阅,莫说沈氏区区一个宝林,便连太后论来也无权调阅问询,然而因为帝后不同,对于执管宫规是严是疏也有所不同,比如仁宗朝,太后便完全可以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