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妃重生上位史-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厢一对比,李太后只觉得眼前发黑。
“娘娘,那些都是陈年旧事了,还提它做什么?!”武清伯夫人也叫小姑子说得生了一肚子气,“都是老伯爷手里的事儿了,武清伯可没做过什么。老子说要走,儿子还敢不从嘛。再说了,这两年武清伯上下已经够夹着尾巴做人的了,办个宴席怎么啦?就这么不招人待见吗?”
前几年清算文忠公的时候,不还搜出来了几万两吗?元辅都是个不干净的,其余朝臣八成也好不到哪儿去。这年头谁还不贪个墨呀,也就海瑞那个大傻子,又傻又穷,见不得别人好,整日就四处抓人的小辫子。
李太后悲愤道:“你知道一千两银子在民间是几户人家的一年的嚼用吗?你还一副没什么的模样。你要知道,现在武清伯用的每一两银子,都是当年贪墨的那十五万两银子里头的!”
全都是沾着血的人命。
武清伯夫人被这般指着鼻子骂,火爆性子就忍不了了。她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道:“李彩凤,你可弄弄明白,当年要不是你大哥入宫做太监,哪里还能容你去裕王府做奴婢,早就不知道叫爹卖去哪个地主家做小妾了。是,你对李家是有恩,可你也想想李家这么多年来替你做了什么!你嫁给朱家不假,可你身上流的到底是李家的血。怎么,一朝成了凤凰就不认人了?要将咱们这些不富贵的穷亲戚都给撇去一旁,撒手不管了?”
她抱着胳膊冷笑,“爹在天有灵,见着你这模样,怕不是得气得活过来。”
李太后被气得双唇发抖,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她指着武清伯夫人,慢慢地抖着身子站起来。
“哟,被我说的没话说了吧?踩中你的痛脚了吧?人活一世,谁还能没点错处?武清伯府有钱,花几个钱办个宴怎么啦?又不是勒紧裤腰带,打肿脸充胖子。你自己想要做脸,假节俭不要紧,别拖着咱们大家伙儿一起下水啊,要遭报应的你知道不知道。”
“来人!来人!”李太后气得拔下头上的金钗就往武清伯夫人身上丢。
都人匆匆忙忙地过来,搀住李太后。李太后气得直发抖,指着武清伯夫人,“把她,把她给我轰出去!以后再不许她入宫来!”
武清伯夫人冷哼一声,“你当我愿意来?日后就是请我都不来!稀罕。”说罢,“呸”地一声吐在地上,径自离开。
田夫人等武清伯夫人离开之后,才敢入殿。她见李太后气得着实不轻,赶忙从随身带着的荷包里取了个小瓷瓶来,倒出两粒来给李太后合水服下,又拼命地摸着她的胸口顺气。
“娘娘,娘娘,太医先前就说了,您现在可不能置气。同那种浑人没什么可气的。”
李太后服了药,情绪平静了许多。她粗喘了几口气,挥挥手,示意都人们都退下。
华灯初上,慈宁宫的主殿内还不曾点灯。
李太后不让人进去。她独自一人呆在里面已经很久了。
天空有些灰蒙蒙的,很快又驱赶走了一丝日光,成了彻底的夜晚。殿外的树被风吹得沙沙作响,都人们都守在原处一动不动的。
好似无人的宫殿一般。
殿中的李太后独坐在上首,自武清伯夫人走后,她就没动过了。她闭了闭眼,用衣袖擦干脸颊上的两行泪痕。
刚擦干,眼泪就又落下。
李太后觉得衣襟有些凉飕飕的,伸手一摸,发现竟是叫眼泪给浸湿了。她站起身,想去里殿换身衣服,却忘了自己眼前的黑暗不仅仅是因为天黑,更是因为她的眼疾。方站起来,就跌了一跤。
桌椅被撞得七倒八歪。
李太后从地上挣扎着爬起来,挥开赶来的宫人们的搀扶。
“哀家自己来!”她摸索着青砖地,慢慢儿地一点点起身。
都人们围在四周,手都虚虚张开着,生怕慈圣太后再出个好歹——方才那一跤不知道有没有摔坏了。
李太后凭着记忆,朝里殿走去。她两只手在前面探着路,脚小心翼翼地往前一小步一小步地走着。
“哐当”一声,架子上的花瓶被碰倒在地,摔了个粉碎。
都人赶紧过去,将瓷碎片捡起来,生怕让李太后踩着了。她脚上穿的软鞋,要是踩到锋利的碎瓷极易受伤。
李太后没看到她们的动作,也没顾及到这一点。她继续往前殿走,一脚踩在都人的手上。都人轻轻的呼痛声惹怒了她,狠狠地在手上又碾了几下,“叫什么!”
都人红着眼圈,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死咬着下唇让自己别再出声,被踩住的手钻心地疼。
李太后又碾了一下,伸脚过去将人踢翻。
这一脚正好踹在都人的脑门上,她往后一倒,撞在柱子上,就此人事不省。
无人敢救。
随着李太后走入里殿,各式各样被打翻东西的声音传了出来。
但再无人敢进去触霉头了。
皇贵妃册封大典之后,郑梦境在都人的服侍下脱下沉重繁复的大礼服。
想起方才王淑蓉从头到尾的那一张臭脸,郑梦境就笑到肚子疼。前世她们两人斗了一辈子,这次重生后,自己总算是把场子给找回来了。
大典之后的宴席,王喜姐特地将郑梦境的嫂子宋氏叫过去说了几句话。宋氏受宠若惊,但言行总算不出大错。王喜姐见她有些拘谨,也没多说,就放她回去位置上坐着了。
郑梦境看了这幕,心里暖暖的,跪拜皇后的时候,心里也多了几分诚心。
皇后是真的有心与自己交好。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郑梦境的目的都算达成了。
接下来的,就是如何将嫡子扶上太子之位了。
虽然已有元子降生,但朝上不少人还是坚定地站在皇长子这边。
无他,盖因两者差了四岁。朱常洛眼见着无病无灾,蒙学教授看来虽非天资聪颖,却也谈不上愚笨。但嫡子尚在襁褓之中,婴孩柔弱,说不准哪天就一命呜呼,大家空欢喜一场。
朱翊钧一开始不过觉得上疏要求册封朱常洛的言官是小人佞臣,看过奏疏后便丢在一旁,并不理会。有些言辞激烈,或特别些的,还当作笑话来说与郑梦境听。
可后来事情开始渐渐发酵,牵扯到了郑梦境的身上。
有人认为,王恭妃生育了皇长子,比起郑梦境而言,更有资格先成为皇贵妃。大明朝对嫔妃的名额并没有特定,便是皇贵妃也可以想立几个就立几个,全凭圣上裁夺。既然郑氏可为皇贵妃,缘何王氏不行?
朱翊钧一看那封奏疏,就勃然大怒。“朕家事,也需旁人指点?”说着就要将上疏的言官寻来廷杖,还是申时行给拦住了。
“陛下此举,岂非坐实了小人心中猜度?认为陛下专宠皇贵妃,而冷落了恭妃。届时谣言越传越广,于皇贵妃却是有碍。”
朱翊钧气得一拍桌子,茶碗中的茶汤都溅了出来。“皇贵妃侍奉朕之勤劳,便是皇后都不能比。你们、你们知道什么!”他原想将郑梦境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当成事实举例子说出来,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这等闺房秘事,岂可四处宣扬。
想想,还是不满,光说空话不足以叫人信。朱翊钧便说了些无伤大雅的事,掰着手指说与申时行,“朕每至一宫,皇贵妃必贴身服侍,端茶斟水,不假他人之手。淑敏贤德,教导育儿自然大度,且看翊坤宫的三位皇嗣便知一二。事两宫太后与中宫,也从来恭敬顺从。皇贵妃究竟哪里不好了?就因为她没生下皇长子?!”
申时行抹了一把脸上被朱翊钧喷到的口水,心里不免生出些许腹诽来。这些就是同他讲也没什么用,言官该弹劾还是弹劾,他自己前些日子还叫人给参了呢。
“先生你说,朕用什么理由给恭妃晋封?她原为都人,因孕得封恭妃。为妃四年来,不见其有殊处。”朱翊钧冷笑,“若因产子,就该封皇贵妃。那产下元子的皇后呢?朕又该给永年伯府什么赏赐?”
申时行静默了一会儿,“圣上,臣以为其源还是在于国本,不若早日下旨册封元子为太子,一切当会迎刃而解。”
提到国本,朱翊钧便沉默了。他与大多数人想的一样,想看看朱常汐能不能长成。王喜姐的身子不是非常康健,之前所出的皇长女也一直病歪歪的,好不容易才长成,依李时珍的诊断而言,以后是要日日以汤药相伴的。
朱翊钧并不想要一个身体不是非常健康的太子,他自己的身体就谈不上好,所以才提前建造了定陵,同时也十分关注继承人的身体状况。
在嫡子出生之前,他心里属意的是朱常溆。虽然皇次子有腿疾,但身体却很健康,打出生后到现在,连风寒都不曾得过。比起每个月都得生场小病的朱常洛要好多了。
将郑梦境晋为皇贵妃,他也是有考量在其中的。万一,万一嫡子果真无法长成,那么……届时便以子以母贵为由,册封朱常溆。
朱翊钧自以为这样的安排万事妥当,日后能杀个措手不及。却没料到李太后、王恭妃,还有不少朝臣早就看穿了他的想法。
李王二人自不必说,支持朱常洛的外朝臣子则认为,一旦元子夭折,还是必须以次序来定夺国本之位。为了防止日后朝上因国本起争论,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刚出现苗头就给掐了。既然圣上想要因爱而立,行啊,那就将王恭妃也捧上皇贵妃之位,日后两个皇贵妃,何谈什么子以母贵。
再者,支持皇长子,可比支持皇次子更有可能有赢面,搏个从龙之功。
申时行作为首辅,并没有当众表明自己在两位皇子中更偏向哪一个。他的心里也在犹豫,这一次,自己应该站在哪一边更为合适。最后的选择,是保守起见,另择元子。
既然皇长子和皇次子都争论不休,无妨,有元子在最前面杵着,谁都别争。只要这位能平平安安长成,那就是板上钉钉的太子。
申时行心里唯一担忧的,就是嫡子是否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皇。
大明朝可受不起再来一个正德帝。
不过观中宫的言行,倒不像是会教出正德帝的人。
“太子之事……再议吧。”朱翊钧有些颓丧地靠在椅背上,“嫡子还小,再过几年看看。等蒙学授课了,朕再做决断。”
申时行拱手道:“圣上英明。”
朝中有人对自己晋封皇贵妃不满的消息很快就传进郑梦境的耳中。她全然无所谓,这种事重生前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正因此,她也特别好奇,那些知道朱常洛登基后,二十九天就一命呜呼的臣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频繁的帝王更替,并不有利于国朝的平稳。纵观青史,凡国之将亡,无不更替频繁。有的甚至立个娃娃做傀儡,继续自己的夺|权之路。
这些郑梦境明白,那些研读史书的内廷外朝之人更明白。
郑梦境走进内殿,见阿狸正立在摇篮边的绣墩上,轻轻地推着摇篮。它见郑梦境进来,“喵”地叫了一声,好似在说它正哄着朱常洵。
郑梦境轻咳一声,一本正经地道:“有劳阿狸。”摸了摸阿狸的下巴,就将视线转向了摇篮中正傻乎乎乐呵的朱常洵。她轻轻地摸着朱常洵的脸,眼中的慈爱之情几欲溢出。
她的洵儿,这次娘必要改了你的命格,免得你再命丧贼人之手。
作者有话要说: 鹅尔浑城
尼堪外兰正焦灼地在屋中来回走着。
前方的探子回报,穆尔哈齐已经率兵打下了之前截杀他的哲陈部托漠河城,俘获无数人畜而归后,如今正与努|尔哈赤一同挥师朝鹅尔浑城来。
自与努|尔哈赤对上后,尼堪外兰就连连大败。这次从嘉班城逃脱敌手,还是有诺米纳提前通风报信,否则此时早已身首异处,命丧黄泉。
怎么办,怎么办!
尼堪外兰想起自己昔日作为图伦城主的风光,在对比今日几番仓皇逃离,深感恨意。
而就在他犹豫如何再次逃离之时,穆尔哈齐和努|尔哈赤已经兵临城下。兄弟二人赤红着双眼眺望着不远处的鹅尔浑城。
尼堪外兰就在那里。
他们不同戴天的杀害父祖的仇人。
努|尔哈赤咳嗽了几声,前几日他偶感风寒,对于常年在马背上征战的他而言,这不过不足为道。但到底有些影响。
穆尔哈齐主动请缨,“就由我先去打头阵,兄长压后。”他握紧了手中的长刀,“这次!我必要将尼堪外兰的首级砍下,献于玛法和阿玛。”
“去吧。”努|尔哈赤的目光透过鹅尔浑城,望向更远的抚顺。
他的志向并不于此。近年来天寒地冻,草原上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了。牧民不仅受到明军的驱赶,还有来自各部贵族的压迫,人畜大批地死亡。
尼堪外兰只是自己前进道路上的一小步。
努|尔哈赤要的是重走当年蒙古人打进中原的那条路,在京城挂上女真族人的旗帜。
穆尔哈齐点兵后,即刻一马当先冲向鹅尔浑城。一路之上,皆为仇敌。他犹如入无人之境,长刀在手,左右挥动,砍下无数人的首级。
这些,全是该给自己的玛法和阿玛陪葬的。
不多时,努|尔哈赤也领兵一路杀过来。
鹅尔浑城的弓箭手借着城墙的遮掩,不断朝城外射着飞箭。
穆尔哈齐和努|尔哈赤非常好认,他们身上穿着的盔甲是与旁人所不一样的。擒贼先擒王,二人便成为了弓箭手的目标。
“嗖”,一支流箭对准了努|尔哈赤的咽喉飞来。正专注于眼前敌人的努|尔哈赤并未留意。
也许是天不亡他,努|尔哈赤挥刀砍下右边的敌人后,一个转身躲过身后袭来的长|枪。飞箭失了准头,射中他的肩头。
“兄长!”穆尔哈齐见努|尔哈赤受伤,不顾一切地策马奔来,一刀劈断第二至飞箭。
努|尔哈赤捂着肩头的伤处,朝城上怒目而视。
尼堪外兰!
第39章
穆尔哈齐打了个呼哨翻身下马,周围的女真族人聚拢了过来。他把落马的努|尔哈赤往人群中一推,让族人护住兄长。
“保护好大帅!其余人随我来。”穆尔哈齐用布条将手和长刀裹在一起,一刀横去,砍落三个敌兵的首级。
努|尔哈赤按着伤处,看着弟弟边砍杀边往落单的战马奔去,速度奇慢,围着的敌军也越来越多。他挣扎着想要离开族人的包围,上前支援。但还未走出三步,肩部剧痛袭来,一阵头晕目眩,将长|枪杵在地上,稳住身形,眼中满是不甘。
“大帅!回帐要紧!”族人不顾努|尔哈赤的反抗,将他抱上马,往回一路狂奔。
穆尔哈齐领着人,一路冲向鹅尔浑城的城门。先头的女真族将士已用巨大的木柱将城门冲破。穆尔哈齐策马而入,凡有阻拦者,一路杀无赦。
可他翻遍整个鹅尔浑城,也没能找到尼堪外兰的踪影。
穆尔哈齐不由一拳砸在墙上,“竟又叫贼子逃了!”
愤怒过后,他静下心来,派出斥候四处查探,自己留在城中清扫战场。
努|尔哈赤在收到捷报后,将伤口做了简单的包扎,从大帐赶来。
“如何?”
穆尔哈齐咬牙道:“并不在城里。”
努|尔哈赤眯着眼,“尼堪外兰已是无处可逃,若我所料不错,他应在明军手里。”
“明军?”穆尔哈齐的心沉了下来。如果大明执意要保尼堪外兰,以他们兄弟目前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夺回尼堪外兰。
难道就这么算了?!
“拿纸笔来。”努|尔哈赤在上首坐下,“我这就写信,你派人送往大明边境,交由边吏。”
“兄长的意思是?让明军把尼堪外兰交给我们?”穆尔哈齐皱眉,“这可能吗?”
努|尔哈赤冷笑,“怎么不可能?对于大明而言,尼堪外兰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他们留着这颗棋子,不过白养着吃饭罢了。”说罢,他提笔蘸墨,飞快地写好了信,递给穆尔哈齐,“别给尼堪外兰任何的时间考虑逃脱的机会和方向,我们要快,趁着他还没有彻底离开明军控制。”
“我知道了。”穆尔哈齐将信收下,马上安排人送往大明边境。
努|尔哈赤的信很快送到了大明边吏的手中,边吏一时做不得主意,便把信由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放,是不放。朝堂之上一下子争论不休。朱翊钧连着几天都被各种臣子的言论淹没。这种永无止尽的纷争令他开始逐渐对朝政有所厌倦。
但眼前这件事,却不能就此放着不管。尼堪外兰还在边境住着。努|尔哈赤率军远远驻扎,对边境而言是个极大的不稳定因素。虽然女真部人并不多,但北夷向来彪悍,若真打起来,怕是十死一伤,击退努|尔哈赤的代价太大了。
“小梦,你说朕该怎么办呢?”朱翊钧一手枕着脑后,望着顶上枝叶繁茂的大树,眉心紧皱。
郑梦境正替他剥荔枝,素手纤纤,剥出来的荔枝晶莹剔透,只一幕便是一幅画。
“陛下所忧为何?”郑梦境把手边满满一碟子荔枝肉都堆成了座小山,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杰作点点头,取了丝帕擦净手,专心致志地听朱翊钧的话。
朱翊钧扭过头,“你说尼堪外兰,是放,还是不放?”
“不放会如何?放又如何?”郑梦境心思转得飞快,迅速将前世关于尼堪外兰和努|尔哈赤的纠葛给记起来个七八分。
万历二年,努|尔哈赤的父祖觉昌安和塔克世背叛亲家,替李成梁率领的明军做向导,将王杲擒获。后王杲被磔于京城。
万历十一年,王杲之子阿台在古勒寨以图东山再起,李成梁以“阿台未擒,终为祸本”为由,再次兴兵攻打,觉昌安与塔克世也再一次背叛亲家,与尼堪外兰联手将明军带至古勒寨。战乱之中,觉昌安不放心自己嫁于阿台的孙女,想进城将人救出来,自此不回。塔克世心忧父亲,也随后入城。
不想明军与尼堪外兰入城后,纵火烧房,觉昌安被火焚而死。塔克世也被明军误杀。
努|尔哈赤在悲愤之下,质问归还祖、父尸体的明吏“我祖、我父何故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汝何为辞?”明吏只能无奈道:“非有意也,误耳!”
这件事明军也觉得很委屈,觉昌安和塔克世与常在大明边境掳掠的王杲阿台不同,有意与大明朝交好。虽心里看不起,却不会故意将人杀了,这与儒家典籍中教导的并不一样。大明素来以教化为己任,并不认同杀戮。更何况留着此二人,于稳定北境有极大的作用。
可人已经死了,再怎么解释人也不相信。毕竟,的确是明军所为。
自此,努|尔哈赤的心里就留下了对大明之恨的种子。日后他举兵伐明时的七大恨中的头一恨,便是这个。
但他眼下很明白,自己的实力尚不足以与大明对上。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努|尔哈赤以祖父留下的十三副甲胄遗兵起家,重新收整旧部,开始攻打尼堪外兰。
兴许真的时也,命也。尼堪外兰对上努|尔哈赤后,屡战屡败,几乎就没赢过,一直溃败而逃,一路到了鹅尔浑城。不曾想又被打得逃入了大明北境。
这个烫手山芋现在落入大明手中,放与不放都是个很大的问题。不放,尼堪外兰于努|尔哈赤有杀祖父之仇,不共戴天,谁都不能说这不对。放了,大明对于北境以后的控制就会弱化很多。
尼堪外兰是坚定的拥明派,唯大明辽东总兵官李成梁马首是瞻。将他交给努|尔哈赤,此人必死无疑,对许多北地拥明派而言,是一个极为寒心的举措。
郑梦境微微一笑,心里虽有了主意,却并不说破,“陛下,此等政事,奴家岂可妄言。”她将荔枝肉中的核挖出来,喂给一旁听得目不转睛的朱常溆,“别一口吞下去,小心噎着。”
朱常溆吃东西向来都很仔细,鲜有普通孩子那样汁水淋漓的样子。不过这次却是例外,一滴荔枝汁顺着嘴角滴落。
郑梦境看得哈哈大笑,用帕子给他擦净,一脸“总算见着了”的模样。
朱常溆脸上一红,双眼仍盯着他的父皇看。
朱翊钧注意到了儿子的目光,伸手揉了揉他的脑袋,“小子懂什么,想知道这些还早着呢。”心里却有几分遗憾。
这个儿子似乎对政事非常敏感,每次自己在他面前提起的时候,都目不转睛地仔细听着。
可惜不是嫡子,也非长子。
也许以后……可以以立长立贤的名头?
朱翊钧摇摇头,嫡子还在呢,自己怎么就冒出这种念头了。可想想起先盼望许久的嫡子,他的心里就生出遗憾来。朱常汐并不如朱常溆这般伶俐,虽年岁尚小,可朱常溆在这般年纪就表现出非一般的模样来。
长叹一声,朱翊钧心里摇头,且看日后……如何吧。
朱翊钧在院中的贵妃榻上打盹睡了过去。郑梦境见状,牵着蹒跚学步的朱常溆去了殿中,让刘带金把张宏叫来。
“你们都退下。”郑梦境轻轻拍了拍朱常溆,安抚着儿子。她望着张宏,“张大伴对尼堪外兰之事有何见解?”
张宏是个秉直人,与他说正事,只要是与国有利的,郑梦境都并不担心。
张宏没想到皇贵妃会问自己这个问题。他摸不准对方的意思,看方才院中的应对,当不是想掺和政事,落下把柄来。
莫非仅仅是好奇?
张宏斟酌片刻,还是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老奴觉得……该放。交予努|尔哈赤。若是不将人给放了,恐朝廷会引来天下学子的争议,与国有碍。”他略显浑浊的双眼往上窥探着郑梦境的表情,猜度地问道,“娘娘……怎有何妙计?”
张宏猜的没错,郑梦境是想通过他,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朱翊钧。由她直接说出口,朱翊钧不仅不会采纳,还会引来震怒。
“我与大伴想的一样。人自然是要放的。”郑梦境笑道,“但怎么放,却是得有个章程。”
“娘娘的意思是?”
郑梦境斩钉截铁地道:“不能交给努|尔哈赤。”
前世尼堪外兰交由努|尔哈赤之后,不过两年就征服建州,此后又经多年征战,统一女真诸部,并于万历四十四年定国号大金,开始攻打大明。
崇祯十七年,努|尔哈赤的后人攻入京城。
郑梦境死后的魂魄亲眼目睹清军入京的狼藉。
她要将努|尔哈赤的开国之梦扼杀在摇篮里。
没了尼堪外兰,北境日后再不会平静。大明朝只会有片刻的安宁,之后便是暴风雨般的侵袭。
张宏思忖片刻,小心翼翼地问:“娘娘的意思是,将尼堪外兰……”他做了个放跑的手势。
“不仅如此,派人暗中支援,助他东山再起。”郑梦境微微扬起下巴,望着门外屋檐上的朗朗晴空,丝毫没有注意到怀中的朱常溆若有所思的样子,“尼堪外兰到了努|尔哈赤的手里,必死无疑,他一死,北边儿就再没有能拦住努|尔哈赤的人了。”
这话让张宏不是很赞同,“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却是多年镇压女真诸部,自有应对之法。况努|尔哈赤对我朝自来恭顺,并无错处。”
郑梦境冷笑,“大伴可是忘了,当年努|尔哈赤可是言称明军杀了他的父祖。他拿大明没法子,自然柿子挑软的捏,将枪口对准了尼堪外兰。再有,大伴可去寻人来问,万历十一年,可是李成梁的妾侍将抓捕的努|尔哈赤放走的。”她微微倾身向前,表情莫测,“大伴你猜,这是他妾侍见努|尔哈赤英俊不凡,于心不忍,还是李氏子授意而为的呢?”
张宏心中一凛,细细思索起来。纵观□□哈赤遗兵起家,一路顺遂,没有李成梁的暗中支援,真能那么顺利?
他不由心中警铃大作,李氏已不可信!
张宏拱手施礼,“娘娘的意思,老奴明白了。”
郑梦境又道:“本宫还有一事,且需大伴行个方便。”
“娘娘但讲无妨。”
“本宫欲修书一封,送往大兴我伯父处。还望大伴行个方便。”郑梦境顿了顿,索性把自己的想法都说清楚,“现在不比当年文忠公和冯大伴的时候,大伴纵有意,申先生却是个软和性子,不会轻易点头。外朝还需有几个推波助澜的。”
张宏闻弦声而知雅意,郑梦境这是打算重金贿赂朝臣上疏。先前的确有几个品级低下的臣子上疏提出这样的建议,但毕竟人微言轻,并未引起重视。若能拉拢几个说话有分量的,自然就不一般的。
“娘娘只管将写了,差人送往乾清宫便是。老奴自有法子瞒过人。”
郑梦境笑了。她怀里的朱常溆还未回过神来,直愣愣地望着张宏。
“有劳公公。”
40章
送走张宏,郑梦境亲自翻了一条薄被出来,去外面给还在歇觉的朱翊钧盖上。转过头,看见朱常溆正扶着门框,迈着小短腿想要跨过门槛出来。她笑着走过去,牵了儿子的手。
“慢些儿走。”目光触及朱常溆长短不一的腿,心里一疼,“母妃带你去看弟弟好不好?”
朱常溆抿着嘴,考虑了半天,最后还是点点头。他其实对弟弟并不多喜欢,但每次去看时,弟弟总会咧着嘴朝他笑个不停。
不知为何,心里总有些暖意。
郑梦境牵着朱常溆走了一段,就放开了手。长子早慧,早就发现自己的腿脚与旁人的不一样,性子偏又执拗,不爱让人帮着。跌着了便自己个儿挣着起来。郑梦境心里再心疼,也知道这是儿子的必经之路。她能护他一时,却护不了一辈子,不妨早些松开手,再紧要关头的时候推一把更有用。
即便郑梦境放慢了脚步,朱常溆还是落在了后头。郑梦境双手握拳,强撑着不让自己回头去看。但在听到后面重物撞地的时候,便再忍不住转过身。
穿成一个球一样的朱常溆摔了个五体投体,他舞动着双手不许宫人上前相扶,自己慢慢地从地上爬起来。
郑梦境走过去,替他掸了掸衣服上的灰尘,向他伸出自己的手。
朱常溆把嘴抿成一条细线,倔强地拒绝了母亲的帮助,继续独自一人跌跌撞撞地走在前面。
郑梦境在他身后小步小步地跟着,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刘带金凑近了,轻声问道:“娘娘,要不要……让宫里的匠人给殿下做根称手的杖子?”
郑梦境摇摇头。儿子虽小,但已能看出他有极高的自尊。不说拄着拐杖走路,与旁的孩子不同的模样会给敏感的朱常溆带来多大的伤害。最大的可能是,就算有,他也会弃之不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