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鹿门歌-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等她迈步,平煜却应了,冲平焃和李攸点点头道:“不止王令,右护法也蛰伏左右,此人觊觎坦儿珠已久,见神庙现形,势必会有所行动,我早就有心跟他算五年前的一笔账,钓了他一路,就等着他今夜自投罗网。”
这是默认大哥的安排了。
平焃思绪却停留在弟弟那句“五年前的一笔账”上,不知右护法五年前因何故跟弟弟有了交集,眼下却无暇细问,嗯了一声,另作安排。
李攸平日少不了打趣平煜几句,如今大敌当前,也没了心思。
地道并不开阔,无法容纳太多人,只能点些一向谨慎的精兵强将,在平焃的引领下下到地道中。
秦勇和秦晏殊见傅兰芽留在殿中,并不随李攸等人下去察勘,遂自告奋勇留下,以便保护傅兰芽。
李由俭跟秦家姐弟形影不离,自然也无非要进地殿的道理。
平煜见状,若有所思地看一眼秦勇。
直到此时此刻,他对秦门的防备和疑虑才终于放下,不再怀疑他们保护傅兰芽的初衷。
秦勇一向敏锐,见平煜看向自己的目光里有些释然之意,怔了一下,虽不解何故,仍回以一笑。
面上看着再寻常不过,耳根却免不了有些发烫。
转头,却发现傅兰芽正静静望着她和平煜,一双黑白分明的明眸里透着了然。
那种隐秘心事被人窥破的感觉又来了,她莫名有些心慌,为了掩饰,正要镇定地移开视线。
谁知傅兰芽忽然展颜一笑,竟友好地冲她点了点头,随后便转头,跟林嬷嬷低声说起话来。
仿佛刚才的一切不过是她的错觉。
尴尬的感觉顿时得以解除,她不由得暗松口气,虽然心中难免有些狐疑,却因傅兰芽刚才的态度太过落落大方,让她全无窘迫之感,又怀疑自己想岔了。
时间这东西,非常奇妙,有时过得极慢,有时又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半个时辰过去,
平煜在外头做了安排后,蹲下身子,将手中绣春刀撑在地道口处,凝神听着里头的动静。
众人虽然偶尔彼此交谈,心却无一例外悬在半空中。
忽然听得里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似乎有人往出口处无措地走来。
下一刻,便听见有人急声道:“平大人,平将军和李将军请你速速下去!”
音调都有些变形,难掩激动之情,似是在下头发现了极为震撼之物。
殿上人霍的站了起来,齐齐涌至地道入口。
酒席不过持续了几个时辰,王令随即下令拔营,连夜赶路。
几个老臣心中不免纳闷,王令既如此心急火燎,刚才为何好端端地吩咐大军驻扎,饮酒取乐,平白耽误许多功夫。
王世钊却心知肚明叔叔为何突有此举。
不过是他千辛万苦赶到叔叔身边后,第一时间将这两月来所发生的事巨细靡遗都告诉了叔叔。
从前因着一份自负而有所隐瞒的东西,如今失了顾虑,统统如倒豆子般倒了个彻底。
其中自然也包括平煜对傅兰芽的情愫。
因着那日险些丧身在平煜刀下,他挫败之余,越发对平煜生出滔天的恨意。
自己苦练五毒术许多,乱七八糟的蛇虫鼠蚁吃了无数,本以为有朝一日可狠狠羞辱平煜,没想到平煜不费吹灰之力,内力竟也无端暴涨许多。
他越想越觉得憋闷。
在叔叔面前说起平煜和傅兰芽之事时,他有意添油加醋,非但说平煜痴恋傅兰芽,更无中生有,说他二人背地里如何颠鸾倒凤,平煜的内力又是来得如何之怪。
只恨不能借用叔叔手中滔天的权力磨刀霍霍,立时将平煜斩于手下。
让他没想到的是,原以为傅兰芽是叔叔志在必得的“药引”,绝不能落入旁人之手,没想到在他吐露之后未多久,叔叔竟索性安排人在皇上面前进言,大肆夸赞傅兰芽的姿色,分明有意要将傅兰芽送到龙床上去。
他纳闷,傅兰芽到了皇上手中,还怎么做药引?
且以傅兰芽的聪敏,若真承了雨露,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可他也知道,叔叔行事向来有章法,否则也不会在皇上还是太子时,便成为太子心中第一信重之人,之所以将傅兰芽推举到皇上面前,恐怕还是为了对付平煜。
皇上虽然见惯了美人,但骤然得见傅兰芽,难免不会动意。
而让君臣离心,美人计是个长盛不衰的好法子。
叔叔这么做,无可厚非。
让他想不明白的是,叔叔自来最得皇上倚重,不像是会怕平煜在皇上进谗言的模样,究竟有什么把柄落在平煜手中,会严重到动摇君心的地步,让叔叔不得不防。
想了一回,他突然冒出个念头,
难道说,叔叔之所以这么做,不是怕平煜挑拨离间,竟是为了让平煜彻底恨上皇上不成?
大军紧赶慢赶疾行了近百里,天近亮时,终于赶至旋翰河下游。
然而沿着河畔跋涉了没多远,便见迎面疾驰而来数名彪骑,还未近前,听到那几人道:“禀翁父,前方终于发现平焃及荣屹等叛军的踪迹,奇怪的是,上段河床里的河水不知去了何处,河中无端冒出一座屋宇,看上去……竟有些像神庙。”
河里有神庙?王世钊闻所未闻,惊愕地看向叔叔。
刚一转头,便吓了一跳,就见叔叔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五官狰狞的程度,似乎恨不得下一刻便要吃人。
第138章
晨曦初露; 夜色渐褪。
拂晓的寒风中,大军的纛旗猎猎招展。
王令率领明军往前疾行百米,抬目往前远眺,果不出所料; 平焃等人率领的两路大军早已沿着河畔层层布阵……乍眼望去,一万余大军如巨龙般匍匐于广袤草原上; 乌压压一大片; 威赫异常。
出乎意料的是; 队伍所列阵法正是军务防守上最为复杂的所谓“流沙”阵。
数百年的一场著名鏖战中; 这阵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看似朴实无华,实则易守难攻……哪怕己方兵力远胜于对方,也难以在短短时间内取胜。
这阵法失传已久; 本少有人知晓; 他也是于几年前机缘巧合之下搜罗汉人奇门之术时; 无意中在一本古籍上习得……没想到对方阵营中竟也有人知道这法子。
想起当年西平老侯爷率军击溃元军时那变幻无穷的阵法; 他了然,越发懊悔没早早取了平家人的性命。
其实来时路上,他对眼前情形早有所料。
平煜等人为免背负上乱臣贼子的恶名; 定会负隅顽抗。
但他也知道,荣屹和平焃手下不过区区一万多军马,自己所率明军却足有数万之众……
尤为让他心定的是,数十里外的另一处草原,坦布已等候他的指示多时……只要他一声令下; 坦布便会率领麾下大军前来,跟他齐力围歼被诓入北元腹地的明军。
除此之外,千里外的甘州,伯颜贴木儿即将攻破城防…… 辽东的脱脱花木鏖战多时,也已胜利在望。
倘若皇帝及明军一众老臣在蒙古境内被剿杀的消息传开,分散各地的元军定会士气大振。
届时,蒙古数万铁骑自可如入无人之境,一鼓作气击溃中原防线。
换言之,收复被明军夺走的华夏河山,指日可待!
为了今日这一刻,他已隐忍了数十年,好不容易得见曙光,怎容旁人坏了大事。
念头一起,他恨不得胯下坐骑生出翅膀。
一定要在平煜当着明军的面揭穿他的底细之前,先发制人,尽快将对方一干人等碾杀。
可万没想到,平煜等人为了拖延时间,竟列出了“流沙阵”。
他眼睛里渐渐透出一抹可怖的猩红,疾驰一段之后,眼前事物越发清晰可辨。
等看清耸立于河床当中的高大神庙,心头顿时如遭重锤猛击,再也沉不住气,狠狠一勒缰绳,任由马儿惊得尥起前蹄,在原地打了个转,紧接着再次厉目盯向前方。
古怪的是,哪怕离得最近的军士已与庙门有上百米距离。
庙门口空空荡荡,根本未见平煜等人的踪影。
剑拔弩张的时候,根本顾不上再多想。
他赤红着眼睛,对面露犹豫之色的几位将领喝道:“叛军就在眼前,尔等一味发怔做什么?还不摆开阵型,依照我的指示,从速攻下叛军。”
听了此话,一众将士中,旁人也就罢了,几位老臣却面露犹疑之色。
因为哪怕他们再昏聩无用,也多少知道些平煜等人的品行,心知这几人都是素有傲骨之人,大义当前,断没有里通外国、转而投靠坦布的道理。
可惜的是,所有指令均需皇上敲板,给不给平煜等人辩驳的机会,全在皇上的一念之间。
皇上看着那座古庙,脸上一片漠然,眸底却仿佛有小簇火焰在跳跃。
说来奇怪,他虽然明知道平煜绝不是背信弃义之人,意识却仿佛被外力搅得成了一盘散沙,怎么也无法集中,于判断事物一事上,也失去了原来的底气。
恍惚间,仿佛有人在他耳畔低语了一句什么,他勉强振奋了几分,想也不想便道:“攻!”
话一说完,背上一凉,又有些懊悔,忙要出口阻止,王令却已厉声喝道:“吾皇有令,即刻斩杀叛军,一个不留!”
大军得令,正要分做三军,包抄对方,意图如同一把利刃一般切断对方阵营的“腹部”。
谁知兵马还未动,前方传来一阵骚动,王令凝眸一看,就见古庙中忽然涌出来不少人,数目不少,约有数十人。
每人手中持着火把,火焰熊熊燃烧,炽目得很。
当下那人下了台阶后,一撩衣摆,对着这边跪下,遥遥朗声道:“臣等救驾来迟,累得皇上险些被潜伏在身边的鞑子所害,还望皇上莫要怪责。”
正是平煜。
少顷,荣屹和平焃也从庙中出来。
一见皇上,荣屹忍不住怆然泪下,直挺挺跪下,大声道:“皇上,王令根本不是汉人,万望皇上明辨,莫再被一个狼子野心的鞑子所蒙蔽。”
这说法太过匪夷所思,众人骇人相顾,王令的生平来历俱有所考,千真万确是汉人,怎么可能会是鞑子?
然而明知荒唐,细思前因后果,心底压了许久的疑惑依然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头来。
王令心中狂跳,岂容平煜他们再胡说八道,不怀好意笑道:“叛贼现身,尔等还愣着做什么?为免他们伤及皇上,速搭弓,狙杀!”
恰在此时,平煜身后的锦衣卫立即四散分开,不知做了什么手脚,手中火把越发烧得旺起来,随时可将古庙点燃。
王令如同被掐中了命脉,心中不由大恨,唯恐平煜由着性子将古庙焚毁,不得不喝止将士,阴着脸看着平煜。
李攸在一旁含着讽意道:“庙中躺着何人,你心中肚明,想来你也不忍心庙中人的遗体被我等付之一炬。”
他声音并不算大,离得又远,却不知何故,偏能一字一句送到众人耳中。
李攸笑着接话道:“布日古德——不,应该说是布里牙特,吉日列大汗的最后一名嫡系后裔————亡国太子的滋味不好受吧?这些年你隐瞒身份,卧薪尝胆,蛰伏于京中,想必熬得分外辛苦,时日久了,难保不钻牛角尖,亏得你能隐忍,二十年后,竟真叫你成了事,跟坦布里应外合,来祸害我们大明江山……”
众人听得这话,一片哗然。
……
傅兰芽在古庙中听得一清二楚,旁的也就罢了,她纳闷的是,自从刚才在地殿中见到那所棺木,心口为何会时不时发闷。
在平煜及陆子谦的辨认下,那棺木中的尸首正被证实是多年前那位著名的大汗,而在地殿中翻出的画像来看,王令极有可能便是大汗的后代。。
可是她依然有些费解,为何离棺木越近,胸口那种不适的感觉就会再强烈几分。
第139章
“荒谬至极!”
王令死死盯着神庙门前的平煜; 眼里几乎能喷出火来。
俄而,转过头,坦荡荡对皇上道:“皇上,臣在皇上身边服侍多年; 心无旁骛、矢忠不二,臣是什么样的人; 皇上再清楚不过……平煜和荣屹为了拖延时间; 竟丧心病狂编出这等拙劣的谎言; 当真可笑至极。皇上切莫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骗; 若是不小心误中了他们的离间之计; 可就错失对付叛臣的良机了——”
平煜那边一字不落听见,冷笑一声,侧过脸; 冲手持火把的李珉等人点了点头; 高声道:“这古庙既是鞑子所建; 对我等大汉子民来说形同虚设; 便是一把火烧了也无碍——烧!”
李珉等人得令,立即作势要点燃身后古庙。
王令额上青筋陡然暴起,情状甚为骇人。
刷的一声; 一道刺目的亮光闪过,他已然拔出腰间的长剑。
随后长剑一指,厉斥身旁几位按兵不动的武臣道:“尔等痴怔了吗?再耽误下去,坦布大军很快会被平煜等人引来,难道你们想眼睁睁看着皇上被叛军擒去?还不速将这几个扰乱军心的乱臣逆首诛杀!”
周遭死一般的寂静。
非但无人应答; 有几名反应敏捷的武将甚至拍马上前,不动声色将皇上跟王令隔开。
如果众臣先前对李攸的话还只是半信半疑,在见了眼下王令的反应后,心中已有了答案。
再面对王令时,态度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人人在心中暗忖。
怪不得王令明明在家乡中了秀才,偏偏在风华正茂时选择自功,跑到京城做太监。
怪不得在我朝跟瓦剌的马市交易中,王令屡屡利用司礼监掌印的权利损害大明边贸利益,反而对坦布大行方便。
怪不得在瓦剌频频驱兵侵略边境时,王令千方百计怂恿皇上亲征瓦剌,行军路上,又一再打乱原有的作战计划,致使宣府、大同两处要塞失守,两城守军全军覆没。
种种不合情理之处,在得知王令竟可能是鞑子后,统统都有了解释。
一想到满朝文武竟被一个伪装成汉人的鞑子玩弄于鼓掌,哪怕再无血性之人,心中亦涌起了强烈的愤恨。
风声掠过,嗖的一声,不知从何处射来一支利箭,状若流星,迅疾至极,眼看便要正中王令的背心。
不料那箭还未没入王令的皮肤,便听“叮”的一声,那箭竟硬生生被弹至一旁,宛如触到最坚硬的硬物,箭尖都弯折了几分。
这变故太过耸人听闻,不远处一干正准备效仿着射箭暗算王令的士兵们,都诧异地停下了动作。
静了片刻,王令眼睛如同染血一般越发猩红起来,缓缓拧过头,面无表情看向身后暗算他的那名武将。
那武将一手箭弩功夫天下无敌,从来都是百发百中,刚才为了一招除去王令,更是使出了所有内力。
原以为定会一击而中,没想到王令竟刀枪不入……
正惊愕莫名,不防对上王令那双红得不正常的双目,心中寒意上来,突突打了个冷战。
忽然眼前人影一闪,阵阵马嘶声中,有什么迅猛至极的东西直朝自己抓来。
速度之快,竟如劲风刮过,身旁之人,甚至根本没看清王令究竟是怎么从马上飞掠下来的。
那名武将大骇,虽明知自己身手不差,然而面对这等来势汹汹的袭击,亦毫无招架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的长臂探向自己的胸膛。
相信下一刻等待他的,便是剜心之痛。
身旁众人错愕了片刻,纷纷挥动手中武器,杀向王令。
而皇上身边的几名近臣见突生遽变,更是如梦初醒,忙一拥而上,不顾一切将仍在怔忪的皇上团团围住。
正要护送皇上速速离开,谁知王令明明已经欺到那名武将跟前,忽然如大鹰翱翔一般,倏的在半空中掉转方向,身形快如闪电,越过众人头顶,探臂往下一抓。
一片惊怒交加的呼喝声中,皇上被王令抓住肩头冲天而起,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到了半空中,王令竟从怀中取出一道烟火棒般的物事,扬臂一掷,便要释放消息。
平煜早在揭穿王令底细之时,便已在随时防备他给近处的坦布传递消息,早抢了身后暗卫的弓箭在手。
眼见王令掳了皇帝、又丢出怀中的烟火棒,想也不想便拉满弓弦,抬臂射出一箭。
王令的内力因着多年研习五毒术,早已臻于幻境,经由他全力掷出的东西,等闲之辈根本难以阻止。
谁知平煜一箭射出,竟仿佛蕴藏了宏大无比的内力,烟火棒刚离开王令手中,还未来得及在空中放出绚烂的烟花,便听一声闷响,烟火棒竟被平煜准确无误地打下。
不止王令,连一众武林中人都始料未及。
秦门的白长老早在金陵时便已弄明白平煜这内力的来源,看得心中大悦,忙转头,对秦晏殊道:“那鞑子已练至五毒术第十层,满身阴毒功夫,通身刀枪不入,寻常锐器根本伤及不了,比之金陵的金如归更为邪门,唯有赤云丹养出的内力乃是五毒术天生的克星,帮主,你也曾机缘巧合服用了一粒赤云丹,这鞑子不好对付,我等哪怕近前也奈何不了他,万不得已时,只有帮主和平大人可以偕力与之一战了。”
秦晏殊目光一炽,冷笑道:“早就等着取这鞑子的狗命了!”
眼见王令意图掳走皇帝,他未及多想,连忙拔地而起,追赶平煜和王令而去。
如今是忠是奸已经一目了然,他再不当心明军阵营中有人与他们为敌,行事更多了一份酣畅。
白长老目送秦晏殊一纵而去的矫健身手,大声道:“没想到这鞑子为了复国,竟对自己竟这般狠毒,须知五毒术越往后练,越会损伤男子的精气,到最后等同于废人一个,根本无法绵延子嗣……”
又疑惑摇头,“不对,他既是北元皇室,就算为了复国,不至于自绝子嗣……难不成……这鞑子是身子先受了损害,再想着练五毒术?”
因他声量不低,旁人也就罢了,却恰好被对面的王世钊听得一清二楚。
他因练五毒术的缘故,无论耳力目力都比常人敏锐很多,白长老的话随风送来,当即叫他吃了一惊。
甚至……比得知叔叔是鞑子更为惊骇。
刚才一番变故,出其不意将那个他叫了十余年的叔叔给打为鞑子,他先是大吃一惊,随即有些惶然,想到日后,正不知如何应对,谁知下一刻竟听见这等难以置信的消息。
“精气受损……”
“自绝于子嗣……”
一个字一个字回响在耳边。
他目瞪口呆地盯着王令的背影,想起这段时日以来身子的奇怪变化,的确全都出现在习练五毒术之后……
良久之后,目光里的骇然被了然所取代。
怪不得他当时提起最近房事上力不从心时,刘一德的表情会那般古怪,原来他们早就知道这五毒术会损害精气。
然而叔叔为了操控他去对付平煜,依旧哄骗他学练这阴毒至极的功夫……
呆怔了一瞬后,牙齿咬得格嘣作响,他眸子里涌起刻骨的恨意。悲凉地想,亏他还打着回京之后搜罗美人的主意,如今被这鞑子坑害到这般田地,就算日后再遇到傅兰芽这样的美人又能如何?他再也无法人道了!
念头升起,满心的雄心壮志都化为乌有,胸膛都险些气炸。
一双细长的眼睛里更如王令一般染上了血红,说不出的可怖。
“老匹夫!我跟你拼了!”
第140章
这边王世钊刚越过众骑追赶王令而去; 那边平煜紧追了一晌,眼看要追上王令,谁知竟出其不意杀了个回马枪,撇下王令; 回身飞纵到众军士当中。
随后,踏上其中一骑; 抢过马上人手中的缰绳; 一抖缰绳; 纵马拦在正要绝尘而去的英国公张达面前。
张达乃是此次皇上钦点的随军出征的右元帅; 刚才骤见皇上被王令掳走; 正急声指挥诸将士进行部署,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将皇上解救出来。
见平煜阻拦,张达白眉一竖; 勒住缰绳; 喝道:“平煜小儿; 汝何意?”
当年先帝去世时; 为了稳固江山,曾留下五位肱骨之臣辅佐皇上,两年过去; 五位重臣老死的老死、下狱的下狱,唯有一个张达留存了下来,人虽平庸无能,资历却少有人能及,便是平煜的祖父西平侯在世时; 也得尊称张达一声大哥。
故这声“平煜小儿”无半点唐突之感。
平煜告一声罪,称其为张公,肃然道:“王令机关算尽,此次更是有备而来,欲救皇上,光对付王令一人远远不够,另有一事迫在眉睫,急需借用张公手中的兵权进行排布。”
张达怔了一下,一双因年迈而略显得浑浊的眼睛紧紧盯着平煜,心知此子是西平老侯爷在世时最喜欢的幼孙,最是足智多谋,这两年在朝堂上游刃有余,尤为让他刮目相看,旁人的话他可以一哂置之,唯独此子不容轻怠。
思忖间,对列的平焃和荣屹已疾驰而来,且从二人急迫的神色来看,多半早已知道平煜接下来要说的话。
他心念一转,急声道:“如何解救吾皇?”
平煜将目光投向队伍最后列的“三千营”的一众骁骑上,见王令果然只顾一味盘桓,有意引逗得众弓弩手不断挪移箭矢的方向,偏不肯跃出三千营的地界,愈发了然于胸,答道:“眼下最紧要之事,便是需防王令策反。”
傅兰芽人在庙中,注意力却始终放在外头的平煜身上。
离得远,触目之处满是军士,根本无从瞥见平煜的身影。
且自从王令被揭破身份后,明军便仿佛炸开了锅一般,再没有片刻沉稳,皇上被俘后,一干将士更是拉弓的拉弓、呼喝的呼喝,状甚急迫。
因迟迟未寻到平煜,正有些担心,谁知一眼瞥见对面的明军状若散沙,眼睛里的忧色又添几层。
她清楚地知道,王令哪怕再武功盖世,也难以一人之力抵御数万名军士的围剿,之所以掳走皇上,除了用皇上做人质外,定还有旁的依仗,
记得刚才王令将皇上从马上拽起时,曾从怀中取出一物挥至半空,看样子,似是意图释放消息、引来援兵,不料被平煜持弓射下,平白坏了打算。
可是以王令的谋算,怎会这么容易便让自己陷入困境当中?故而除了引坦布前来,王令定有后招。
正想着,忽见原本在神庙前的平焃和荣屹忽然拍马而去,似是打算前去跟明军汇合。
稍后,密集的队伍忽然如同被剑劈开一半,分作两列。
当中几名将士引领大军,浩浩荡荡朝前奔去,分明已在短时间内另有了部署。
她不由微松了口气。
无论如何,王令绝不可能是孤军作战,他身后所仰仗的,是整个瓦剌多达数万之众的军备力量。
若是以为单单擒住一个王令便万事大吉,只会让己方陷入王令的陷阱中,故不论对方阵营中的明军如今是由谁在指挥,那人既然肯放下疑虑,选择跟平煜等人合作,胜算总算又多了几成。
只是,自从她和平煜在云南相遇,在面对这等危境时,两人还是头一回分开。
她心里有些空落落的,更多的是担忧,在窗棱后立了一会,转而将目光投向庙门口的诸人,这才发现身旁除了平煜留下的人马外,神庙外还留下了数千精兵,将整座神庙围了个严实,似是怕王令派人前来掳她。
秦门及行意宗诸人守在殿门口。
秦勇和李由俭虽因被众将士阻隔,无法接近傅兰芽主仆,却不时审慎地回头看看身后,确认她们主仆是否安好。
傅兰芽本非容易放下戒心之人,到了眼下,免不了对秦勇等人生出感激。
刚才她虽和平煜虽未随李攸等人下去探幽,但后来在李攸派人上来传话后,再也按耐不住好奇心,跟随平煜到了地殿。
地殿第二层及第三层都未设有机关,一路可谓通行无阻。
谁知至第四层时,原本平缓的地殿地面突然凹进去一个圆坑,周围供奉着香火,圆坑当中一座巨大棺木,不知装着何人。
墓室当中堆放着大量器皿,墙壁上亦悬了几幅保存尚且完整的画像。
初一见到这墓室,只觉平平无奇,可是早在他们下来前,李攸等人便发现棺木周围藏有无数凶险无比的机关,但凡触动其中一处,便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
林之诚及平焃等人通力合作,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只能破除三处,根本无法接近那棺木,更无从研究棺木中究竟躺的何人。
最后还是在殿门口的一处箱子里发现了一摞书页,经确认未藏机关后,平煜拿到手中观看,通过推敲上面的鞑靼文的含义,才知道神庙供奉的是被鞑靼人视作天神的某位大汗。
箱子里另有一卷画像,虽有些破损昏黄,但画像上那位先驱眉目栩栩如生,不难辨认出生前相貌。画上题的文字,更证实画中人正是那位大汗。
巧的是,画中人的五官竟跟王令有些相似。平煜等人因而得以确认王令便是大汗的后裔。
回到主殿后,王令正好率军赶来。平煜索性将那副画像交于她保管,等一出神庙,便用火烧神庙的主意,逼得王令承认自己的身份。
没想到平煜一试就中,想来王令哪怕再丧心病狂,也无法坐视先人遗体葬身火海。
想到此,她收回目光,缓缓展开手中的画卷。
晨光微熹,一些原本在昏暗地殿无法发现的细节得以在眼前清晰呈现,盯着看了一晌后,她生出一丝疑惑。
怎么说呢,她虽不算辨识丹青的高手,但在父亲和哥哥的耳濡目染下,多少对品鉴古迹有些心得。心知但凡是上了年头的画作,画相上的水墨颜色和纸笺的脆度都会留下独一无二的辨识痕迹。而眼前这幅画…… 虽然乍一眼看去天衣无缝,十足十是百年前的遗迹,但细辩之下,可发现画上水彩有些微妙的违和感。
她忍不住轻轻摩挲那发黄的纸张,心中暗暗起疑,莫非这画是有人故意伪造而成?
可是,这人伪造大汗的画像,目的为何?
正凝眉思索,忽听外面传来沸水般的骚动声,与之相伴的,还有锋利武器激烈交战的声音。
心中暗暗一撞,抬目往前看去,就见原本在队伍最后方的若干彪骑似有异动。
再听外头走廊上响起奔踏而去的声音,李由俭低呼一声,大恨道:“三千营,三千营竟反水了!“
傅兰芽一惊,三千营乃是先帝招安及收编的蒙古骑兵,因骑术彪悍,常用作先锋兵使唤。但因是满营都是蒙古人,先帝是既用之也防之,真正出征时,从不带其出兵。
没想到王令竟哄得皇上同意将三千营带离京城。
王令本就是鞑子,想要收拢由蒙古人编纳的三千营并不意外。
只是,自本朝开建以来,不少蒙古人选择了归顺,骨子里的野性少了很多,在利益的诱惑下,很多蒙古人明明有机会回归北元,却宁愿留在京城。
蒙古骑兵在营内个个养得膘肥体壮,单凭王令的一张嘴,恐怕难以割舍下皇上给的高官厚禄。
尤其是元亡后,北元境内早已分崩离析,三大部落常年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