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谋家-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的。再加上辽东有朝廷的配给,自己产的就算是剩下的。这也是为什么明王跑来跟宋承明买盐的原因。
五娘摇摇头,“有些事,我是做不得主的。三姐需要,肯定紧着三姐。但价钱上,低了我也难给人家张嘴不是。毕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能因为自己,就叫金家做赔本的买卖。
两姐妹你来我去,商量的似模似样。
三娘就叹了一声,看着明王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宋承明指着盘子里的盐,“如果可以,可以换取一年的量。这三种盐,我可以都给你们配上。九成是粗盐,一成是青盐。另外再送一车的白盐。”
“五千只羊,五百头牛。”明王还了价钱。
“三千只羊,一千头牛。”宋承明拍了拍明王,“我们跟你们不一样的。我们用牛是耕地用的。所以,你多给牛,少给羊。咱们这生意才能做下去。”
明王点点头,“成交!”
双方说的很利索。
等将乌拉圭山彻底的划给了辽东,这件事就算是完成了。
“过了年再走吧。明儿都年三十了。在汉人这里,可算是过年了。”五娘就开口留她们。她也确实是想要三娘好好的过个年。
三娘就看向明王,等着他的决定。
明王看了哈达一眼,就道:“实在是还有要事在身。不能多呆。等食盐准备好以后,交给哈达。她负责带人运回去。”
意思是,他要带着三娘先走了。
五娘看了看外面,又飘起了雪花。就担忧的看三娘。
三娘轻轻的摇摇头,半垂下眼帘。
五娘就叫人准备雪橇。好歹坐着没那么受罪。
这次明王倒是没有反驳。将人送到了城外,看着三娘上了雪橇,五娘才上前,亲自给她把帘子拉好。“三姐……保重。”
三娘伸手,轻轻的给五娘擦拭了脸上的泪,才道:“好好的……过日子。记得给我消息。”
五娘点点头,“车厢后面是给你准备的东西,有包好的饺子,馄饨,煮一煮就能吃。香肠腊肠,还有各色的酱。以后需,你要有什么想要的,给我捎句话,我叫人给你送去。真有危险的时候,其他的都不重要,保重自己,活着,才是最要紧的。”
三娘吸吸鼻子,将脸扭在一边,不敢叫五娘看见她脸上的泪,“我都记住了。你回吧。”说着,强行将帘子给拉上了。遮住了五娘的视线。
曾经,姐妹的不和,在这冰天雪地,大雪纷飞的边塞荒野,变得那么的可笑,又微不足道。但却又那么的清晰,这才发现,留在心里的,此时不是恨,而是难以割舍的牵绊。
宋承明扶住五娘,“别哭了。离的不远,想见总能见到了。”
五娘摇摇头,“就是觉得心酸。”
等雪橇走出很远,远到向后看,五娘整个都变成了一个黑点,三娘才失声痛哭。
“姑娘……”珊瑚想安慰她什么,可是话没出口,就先哽咽了。
三姑娘的日子太难了!
新婚夜里,那汗王在跟自家姑娘洞房之后,又宠幸了两个女奴。当自家姑娘是什么?别说是姑娘,就是这些丫头,都恨不能捅死他。
当时,姑娘羞愤不已,手里拿着匕首,就放在脖子下。是她们这些丫头,跪在地上,求她活下去的。
从那天之后,三姑娘的眼里,就再也没有情绪了。
如同这般失控的情况,还是第一次。
“我知道,咱们得活下去。”三娘拍了拍珊瑚的手。
两人正要说话,帘子一撩,明王跳了上来。
三娘朝珊瑚点点头,珊瑚就走了下去。
三娘眼睛还是红的,看了明王一眼,才道:“怎么?还有事?”
明王一把把三娘搂在怀里,“我就是想要跟你单独呆几天,才急着赶路的。”
三娘挣脱了出来,“在我们汉人眼里,这么做是不对的。”
“但汉人还有一句话,叫做入乡随俗。”明王抬起三娘的下巴,“你怎么不按照这句话去做呢?我知道,你不讨厌本王。但是你厌恶汗王。”
三娘的手瞬间就在袖子里缩成了拳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汉人的老百姓,都懂这句话的意思。”
明王看着三娘的眼睛,“你真这么想?”
三娘就不说话了。
明王放开三娘,才发现将她的脸上捏出了指印来。顿时就有些慌乱,“我……我不是故意的……”
“我知道。”三娘一点也不在意一样,抬头看着明王,“你知道我最羡慕辽王妃什么吗?”
“什么?”明王不由自主的问道。
三娘嘴角就带了笑意:“辽王妃以前,可不是你现在看到的样子。她处事圆滑,却又谨小慎微。跟她接触过的人,就没有不喜欢她的。她总是知道怎么做,怎么说话,能讨大家的喜欢。”
明王就皱皱眉,“这不好!这不是自己太会算计,就是底气不足,不这么做过不下去。”
三娘沉默了良久才道:“你说的对。她以前……就是为了过下去。”
既而,她失笑道:“可如今呢?你瞧瞧,她动辄敢跟哈达公主动手。为什么?因为她有底气。因为她知道,不管她惹出多大的乱子,都有人给他兜着。辽王处理政事,她也敢插话,她的意见,辽王也会听。”
她嘴角的笑意又大了几分,低下头道:“有一个宠爱她,包容她,更重要的是肯尊重她的人,还不值得羡慕吗?”
明王恍然的看着三娘,“你绕了那么大一个圈子,就是告诉我叫我尊重你,是吗?”
三娘脸上的笑意慢慢的淡了,“汗王没学会尊重我,所以我恨他。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明王上下打量她一眼,“你觉得我也跟他一样,不尊重你吗?”
三娘将头扭向一边,“你没有,只是你太霸道了。霸道的我有些害怕。”
明王又看三娘,见她的脸羞红一片,灿若朝霞,心里就越发的火热起来,“我只要尊重你,你就会喜欢我吗?”
三娘咬着嘴唇,偷偷的看了明王一眼,又再次低下了头
明王的嘴角就不由露出愉悦的笑意,眼睛突然就如同星辰一般灿烂。“我知道了。”他看了三娘一眼,“本王知道了。”
说着,就跳下马车。
珊瑚不明白辽王为什么那么高兴。等上了马车,看见自己的姑娘神色半点不变,眼睛如深泉一般,不见半点波澜……
第163章
哈达公主在宋承明和五娘回去以前,就搬走了。听说是去了驿馆。
“怕我打击报复她还是怎样?”五娘耻笑一声。自己真就那么心胸狭小,睚眦必报不成?
宋承明跟着一笑,也没在意,“随她去吧。盐我早就调过来了。回头时间差不多了,就给她。”
“时间差不多了,是什么意思?”五娘一时没有明白。有就给了,何必留着这么一个人在盛城。
客走主人安。就是这个道理。
宋承明就摇头笑,“你啊……”到底对男人的心思了解的少,“你就没想想……那明王能有什么急事,两天都等不得?”
“他想甩开哈达?”五娘皱眉,“要是真有什么隐秘的事,以哈达的那智商,想瞒着她简直易如反掌。”
宋承明摇头,深深的看了五娘一眼。
五娘眼里念头一闪,愕然道:“他是为了三娘?”
宋承明点点头,“我想,那汗王要真是宠爱你三姐,是不会让她跟明王一起来的。有些事,成与不成,跟女人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可明王轻而易举的就将一个本是汗王的女人带出来,这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五娘垂下眼睑,怪不得三娘对明王不一样的。要说到什么感情,就未免太假。她是不得不做。哪怕是曲意逢迎?
她的心里不好受。三娘……多高傲的一个人,如今却不得不附身屈就,这里面的艰难,真是让她不敢想象。
“以后,若是有乌蒙的消息,你别瞒着我。”五娘看向宋承明,低声道。
宋承明拉着她,“我什么都不瞒着你。你是我媳妇,我有什么事是瞒着你的。”
五娘白了他一眼,“想过和亲后的日子不会好过,但也没想到会这么艰难。还不知道六娘怎么样了?”
宋承明赶紧打岔道:“对了,乌拉圭山到底怎么样,是不是铁矿,是不是得叫人看看去。”
五娘点点头,“打发可靠又懂行的人去瞧瞧。最好带点矿石回来。”
宋承明其实就是打个岔,这个事情,他早就安排下去了。“好!我知道了。明儿就年三十了,收拾收拾就过年吧。你上次做的那个油炸的蛋卷好吃,多做点。前院待客的时候要用。”
可是这个年注定不能好好的过了。
年三十,宋承明还在陪着五娘包饺子,外面就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
紧跟着,常江跑了进来,“主子,加急!戚家反了。戚长天自立为帝!”
五娘手里的擀面杖啪的一下就掉了下来。
这一天还是到了。
宋承明却细致的包着手里的饺子,淡淡的道:“知道了。”
五娘看了宋承明一眼,就见他手指笨拙的捏着饺子的边沿,从眼神到动作,都没有变过。
‘看什么?不赶紧包,等晚上咱们吃什么?’宋承明扭头看着五娘笑:“冻好的饺子全叫你给你姐姐带走了。就没见过你这么败家的媳妇。”
还有时间调侃她。
五娘摆摆手,先叫常江下去。才对宋承明道:“京城里只怕如今也得到消息了。”
“咱们先过了年再说,皇上还不至于蠢到要调辽东军去西南,怕什么。”宋承明将包好的饺子端详了片刻,才道:“既然早就知道会发生的事。还有什么可惊诧的。”
话虽是如此说,五娘还是从他的语气里听出了别样的情绪。不知道是对苍生的悲悯,还是骨子里透出的野心与兴奋。
他说的笃定,但还是在大年初一就去了军营。南边的事,除了他们收到消息,还没有传到外面。百姓们依旧过大年,喜庆的鞭炮声一阵接着一阵。
五娘却已经开始将账册搬出来,戚家反了,成家还会远吗?如果说戚家太远,对辽东影响有限的,那么成家……皇上注定会启用辽东军的。
而这,确实也给了宋承明一个光明正大向外括展地盘的机会。
而她要做的,就是想办法筹集储备起粮草来。
跟辽东的漫天风雪不一样,此时的突浑,还是如春的季节。
只是这雨有些烦人,叫人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子霉味。
六娘坐在屋檐下,看着巴掌大的院子,心里反倒越发的平静了。
往年这个时候,该是在家里觥筹交错,和姐妹一起团年欢笑的时候。而现在,只有自己一个人,对着外面的雨幕发呆。
她到突浑已经十天了。就被安置在这么一个巴掌大小的院子里。
每天都有人送来一些自己根本吃不惯的饭菜,然后,再没有人来看过她这个和亲到突浑,说好了要做皇后的大秦公主。
六娘脸上漏出几分嘲讽的笑意。
不管到了哪里,都注定是一个牺牲品么?
四方的院落,四方的天。
来时珠圆玉润的六娘,脸上也瘦出了棱角。
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到什么时候?她无法猜测。
她那个突浑国主的夫婿,连打发人看她一眼都没有。
她的心一点一点的冷了起来。
想叫人打听消息,可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甚至连语言都不通。
她除了坐在屋檐下,看看偶尔飞过天空的飞鸟,什么也不能做。
她一遍又一遍的将手放在五姐给自己的印鉴上,想寻求金家的帮助。但还是一次又一次的打消了这个想法。
五姐说过,天助自助者。
自己都没有努力过,怎么就知道不行呢?
六娘站起身来,心反而一点一点的平静了下来。
“二乔,咱们以后自己做饭吃好不好?”六娘扭头问里面正在忙着的丫头。
二乔从里面探出头来,“这院子里没有厨房,姑娘。”
“没厨房怕什么?咱们再屋檐下垒一个简单的灶台,还不能吗?”六娘说着,就拍着手站了起来。过好,活下去,才是她唯一的信念。
豆绿就笑道:“这个不难,我就会。”她是云家的家生子,爹妈都是庄子上的老实人,她哥哥会泥瓦的活,她见过很多次,也帮着哥哥打过下手。见姑娘终于不发呆了,有了点鲜活气,就赶紧应下来。
二乔接话道:“等会送饭的人过来,我拿些银子给他,叫他买些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米面来。咱们也给姑娘包一顿饺子。”
过年了!谁不想家。但这会宁肯撑着笑脸笑,也不敢掉眼泪。姑娘在云家就算不受宠,可也没被这么幽禁过。
谁的心里又能好过呢。
二乔想了想,干脆拿了一个金锭子出来,还不知道要在这巴掌大的地方呆多久,准备齐全了,大家都不受罪。
这边还没等到送饭的人,却先等来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人。
“怡姑?”六娘含笑喊道。
这个怡姑,曾经是二伯的通房丫头,又是二伯娘身边的得力之人。在云家的内宅,也算是一号人物。
后来莫名其妙的不见了,再后来,六娘在来突浑的路上,见到了她服侍在那位杨相国的身边。
人生真是处处都有意想不到的……狗血!
她看见她,还是喊怡姑。尽管她不是云家的人了,可在这里,确实自己唯一认识的熟人。
“六姑娘。”怡姑对着六娘福了福身,六娘避开了。以前是看在云顺恭和颜氏的脸面,现在嘛!看的自然就是那位拿捏着自己生死的杨相国的脸面了。
怡姑还是一身汉家的衣服,静静的看着六娘,然后才低声一叹:“六姑娘……清减了。”
“怡姑是看着我长大了,有什么是您不知道的呢?”六娘苦笑,“自小就贪口腹之欲,如今还是不习惯罢了。慢慢的就会养回来的。”
怡姑就点点头,“是啊!你才五六岁大的时候,就能一个人将老太太的一罐子蜂糖吃完。”说着,又上下打量六娘,“日子过得可真快,转眼,你都这么大了。我也老了。”
“老了?”六娘还是像以前一样,抿嘴笑,“不是老了,是更有味道了。”
“味道?这是什么夸人的话?”怡姑品咄着,别说,还真是意味绵长。
六娘就笑道:“这是五姐说过的话。我觉的好。”
怡姑点点头,“五姑娘如今在辽东,也不知道好不好?”
六娘的笑意就淡了一些,“会好的。都会好的。”
怡姑收敛了神色,才对六娘道:“六姑娘,咱们说起来不是外人。”
“是!”六娘和顺的一笑,“我一直将你跟我的姨娘一样看。”
怡姑眼神眼神闪了闪,才露出几分苦涩的笑意,“但今儿,我要说的话,实在是不好说出口。”
“怡姑,但说无妨。”六娘飒然一笑,“能来,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怡姑嘴角动了动才道:“你可能不知道外面的消息。戚家反了。但戚家的家主戚长天也跟突浑提出联姻。要送他的女儿来联姻。”
“做皇后?”六娘的神色十分的平淡。不见半点波澜。
怡姑摇摇头,“还没定下来。杨相国坚决反对,但是国主却坚持,说是对那位戚家姑娘心仪不已。”
五娘心里一动,问道:“叫什么名字?”
“戚幼芳。”怡姑轻声道。
第164章
戚幼芳?
猛然再次听到这个名字,叫六娘眼里闪过一丝流光。戚家的这个姑娘,她还真听五姐提过。在出京前的几天里,五姐跟自己说起了不少戚家的事。其中就提过这个戚幼芳。更何况,自己还亲自经历清屏苑的事。见识了她是怎么胁迫苏家表姐就犯的。
所以,这个姑娘叫自己忌惮的从来就不是她的脑子,而是她的武力。
六娘没有表露出别的情绪,嘴角带着含蓄的笑意。
怡姑也没看出六娘又什么别的心思。云家与戚家是姻亲,这些姑娘相互知道排行和性命,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怡姑见六娘不说话,就只好道:“以前,戚家是不敢提出这样的条件的。但如今,戚家自立,对朝廷就不会再有忌惮。突浑自然要在大秦和戚家之间选择更有利于他们的一方。而这一比较,大秦该是吃亏的吧。突浑毕竟跟戚家接壤,忌惮更多些。而大秦就显得有些鞭长莫及了。”
六娘微微低了头,对她的分析不怎么赞成。同时,心里开始盘算着怡姑来的目的。
诚然,怡姑是云家的旧人。就算有些恩怨,但是对自己不会有什么恶意。但自己想要借助怡姑,这个可能性一样不大。她也只是依附着男人而立的女人,其实什么也帮不了忙。自己能站住脚跟就不容易了。再加上,她也是跟自己一样,到突浑也就十天的功夫。唯一不同的是,自己不得自由,而她可以。
但是即便她有自由,就真的能接近自己的院子,来看自己吗?
六娘在心里摇头,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怡姑,只是一个代言人。是杨相国叫她来的。
那么目的呢?
只是为了通风报信吗?
还是到自己跟前邀功。毕竟,支持她为皇后的是杨相国。
六娘的心砰砰直跳,要自己真的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这会子只怕吓的只能抱着怡姑哭泣,然后巴着杨相国不放手。
他这是想争取自己的信任吗?
六娘轻轻的转动着手腕上的镯子。她们姐妹的先生,也曾是一位大儒。
在自己出京城前,先生就捎来了一份礼,除了史书,就是兵法。
拿到这些东西的那一刻,她就知道她再也不是一个能在后宅吃吃喝喝的姑娘了。她得靠着往日里学的东西,挣扎着活下来。
她此刻甚至想到了另一种可能。将自己关在这里的真的是突浑的国主吗?这样一个没有权利的年少的国主,至于为了这么一个和亲的公主给杨相国脸色看吗?更何况,自己的身份,并不算辱没了这位国主。反倒是戚家,不管将来怎样,至少现在脱不了反贼的名声。叫这样人家姑娘为皇后,得多蠢啊。
说到底,杨相国也不过是想叫自己绝望,想叫自己崩溃,想叫自己过不下去,他才好操纵自己的人生。
六娘心里一笑,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自己的人生已经被别人主宰过一次了,难道还能再来一次。
如果真是这样——吾宁死!
六娘还是那般清浅的笑,“我也不要别的,只要这个小院,带着我的丫头,安生的过日子就成。要是怡姑能请相国大人通融,允许每天有一个人自由出入我就跟感激不尽了。当然,我的人出去采买,也可以叫外面的人跟着的。”说着,她眼里就带了泪,“我是个什么性子的人,别人不知道,怡姑还不知道吗?我不像是大姐一般,敢不要命的往前横冲直撞。也没二姐姐会隐忍,懂取舍。更不及三姐姐心中有丘壑。四姐是好命的,有四叔四婶安排前程。五姐的身后站着金家,这样的背景谁也不敢小瞧。我有什么呢?我什么也没有?京城还有一个姨娘要靠着我这个公主的身份活下去。所以,我连死都不能。只要我活着一天,别人就得敬着我姨娘一天。为了她,我不敢有一点闪失。以前,母亲苛待我,我不敢说,那是怕母亲回头更欺负姨娘。如今,其实境况还是差不多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本分。不管谁来当皇后,我是无所谓的。在自己的家里,我都是这样。如今人生地不熟的,我又能如何呢?”说着,她不顾怡姑奇怪的神色,收起了脸上的伤感,又露出没心没肺的笑脸,指着屋檐下,对怡姑道:“我都想好了,在这屋檐下,垒一个灶台,遮风挡雨,自己做点顺口的吃也行。我来的时候,还带了田韵苑里留下来的种子,以后,将院里这两分地开垦出来,种上点葱蒜香菜什么的。这院子又没有外人来,只要留一条一人走的过到就行。粗茶淡饭保平安。要是怡姑看着往日的交情,偶尔来陪我说说话,我就知足了。”
一副安贫乐道,心无杂念的本分样。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怡姑是信的。六娘在云家确实就是这么过日子的。大冬天宁愿冻死都不吭声告状。
这是她能干出来的事。
怡姑的嘴张了张,“六姑娘……如今不比家里。家里人到底不敢对你太过,都是有底线的。但是这里,一旦戚家的那个什么戚幼芳真成了皇后,你想要这样的日子也不能了。”
“那正好!”六娘的眼里有了一丝决绝,“戚家的姑娘杀了大秦的公主,我就是死,也是死在大秦的仇敌手里。皇上也会给我一份死后哀荣,我姨娘也就有了保障。而我,也算是解脱了。这样的日子,说好听点叫本分,说不好听点,就是等死。迟早都得死,早死早解脱。”
怡姑心里莫名的难受了起来,六娘真是她看着出声,看着长大的。相处了十多年了,如今猛地听这样的话,眼前闪过的确实六娘小时候的样子。乖乖巧巧,从不惹人厌烦。
她的嗓子一瞬间就像是被堵住一样,说不出一句话,“真要是有那一天……我不会看着六姑娘……死的。”
怡姑抬起头,不叫眼泪掉下来。“那六姑娘就现在院子里安心的住着。要打发人出去采买的事,我去求求相国大人。”说着,就转身往外走,到了门口,她站住脚,没有回头,却道:“以后别动不动就说什么死不死的话。好好的活着吧。我都能活着,姑娘怎么就不行。”
说完,才拉开门出去。只留下‘哐当’一声,门关合的声音。
六娘看着那扇门就怔怔的出神。转过身,脸上哪里还有丝毫的决绝与怯懦。她眼睑低垂,却透着一股子稳重与沉凝。
一个人长大,或许只需要一个契机。
比如现在,当你谁也无法依靠的时候,那么你就不得不长大。
哪怕跌跌撞撞,碰的头破血流。
丫头们都不敢说话,由着六娘就那么坐着。这里的雨,时下时停,大部分的时候都是雾蒙蒙的细雨。带着浓烈的潮气。
几个丫头将熏笼点了起来,被子衣物天天都得熏一熏,要不然真的不能忘身上套的。
二乔出来,问六娘,“姑娘,还要不要出去叫人置办东西?”
“先等等。”六娘的话音才落,门就从外面打开了。进来十多个挑着担子的当地女人,他们放下担子就走。
里面有炭,有日常用的东西。
守门的婆子会点汉话,只说是每天都会有人送东西来。
却没有说放她们出去的话。
几个丫头在外面整理,六娘却进去躺在了床上。刚刚熏过的被子带着一股子熟悉的香味。她躺在床上,隔着窗户看外面的雨雾。
要是在山林里,在小溪边,在满目青翠的竹林里,这样的雨是美的。
可如今,却添了几分难言的愁意。
院墙的外面,站在两个少年人。
一个衣裳华贵,身姿挺拔,面容俊秀。一个衣着普通,含胸驼背,低眉顺眼。
两人都紧紧的贴在墙上,听着墙里面的动静。
等真的只剩下丫头们讨论着怎么砌灶台,怎么归置东西,那锦衣的少年才站直里身子,转身离开。
“主子,您不好奇的进去瞧瞧?”那随从对锦衣公子道。
“瞧什么?”锦衣公子耻笑一声,“好不好的,还真能换了她不成?”
远交近攻,真的叫戚家的姑娘做皇后,才是蠢材呢。尽管他想亲政,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但不意味着,自己就会甘愿成为戚家摆布的棋子。成为他们的傀儡。
随从小声道:“小的瞧着,这位云家的六姑娘,也不错啊。云家的姐妹都嫁得好,身份上不曾辱没了主子。”
那锦衣少年笑了一下,这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自己未来的皇后,比想象中的要聪明坚韧。
她对于杨相国,不仅不信任,甚至带着一种强烈的排斥。
这一点,是他事前根本就没想到的。如今,他心里多少是有些窃喜的。
只要性情好,人聪明,其他的都不是紧要的。
第165章
在大年三十的这天,六娘还是吃到了一顿饺子。
虽然面粉不如家里的新鲜和细嫩,但总算是面粉不是。这段时间他们可是吃不惯当地的东西,更是很少见到主食用面粉的。所以,六娘猜测,这里的面粉还是比较难得的。
饺子馅是二乔用冬笋和鸡肉剁出来的。因为想要别的菜蔬,好像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材料。
但六娘还是吃的十分香甜。
二乔端了一碟子醋给六娘放在眼前,“这醋跟五姑娘做的醋不能比,主子试着用一些,添个味。”
六娘点头,应了一声。“我瞧着他们送来的芋头也还好,蒸上一些尝尝。”
毕竟要学会入乡随俗的。
二乔应了一声,几个丫头围在外间吃饭。
今天晚上,没有人陪着守岁,没有人一起吃团年饭,也没有人给自己压岁钱了。
六娘有些失落。
但跟六娘的心情完全相反的人,就是身在金陵总督府里做客的于忠河了。
于忠河手里拿着两个精致的荷包,是云顺谨和庄氏给他的。跟四娘姐弟俩手里拿着的是一样的。
这叫他心里不是滋味起来。
自从父亲去世,还真没有人将自己当成一个孩子看待。给自己压岁钱,这叫自己的心里多少有些触动。
本来以一个外人的身份被云顺谨留下来,他就有些别扭。要不是实在放心不下四娘,他真的早就一走了之了。几次想开口,都被云顺谨给避开了。要不然,哪里至于这般没有眼色,在别人家过起年来了。
如今这压岁钱一给,可不就证明自己不算外人,人家没将自己当做外人看。
抬头一瞧,见四娘低着头,脸蛋红润润的,只是不敢看自己,于忠河的心就难受了起来。
他喜欢这个姑娘,叫自己割舍她,犹如钝刀子割肉一般的疼。
可这位云大人提出的条件实在叫他无所适从。
如今,更是左右为难。
从屋里出来,看着天上升起的烟花,心里就更揪的疼。自己跟四娘,难道也跟着烟花一样,刹那的光华过后,烟消云散了。
他心里有了一丝浓浓的不甘。
“出来怎么不带披风?”四娘走了过来,将披风递给他。看着他,慢慢的就低下头,浅浅的笑。
他一瞬间想说,我带着你走。咱们走的远远的,不要理这些烦心俗事。但是怎么也张不开嘴。
他觉得自己卑鄙,怎么能干出这样的事情呢?四娘说过,她自小受大儒教导,那么,她的心里,是不是也有那些大义!是不是也觉得自己是个懦夫。
于忠河看着四娘,话堵在嗓子眼,一句都说不出来。
四娘抬起头,抬头看烟花,“金陵果然是繁华,比京城更胜一筹呢。”
于忠河随着四娘的视线,也朝天空望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