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权将-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抵挡的念头,只是希望八十八能够给他一个台阶下。
八十八也会做人,连忙点头,道:“大帅,宋军兵多,我军不可力敌,还不如先撤出战场,寻找机会再战。”
阿术等的就是这句话,连忙点头,道:“将军说得很对,宋军来势凶猛,我军不必要做无谓的牺牲,不如先避其锋锐,伺机潜伏左右,待得宋军骑兵筋疲力尽再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好为兄弟们报仇。”
## ## ##
忙兀台就这样冲了上去,他身边还有五千余人,跟着忙兀台一起冲了上去,即使他们面前的骑兵比他们多了不知多少,即使他们面前的骑兵手执短枪随时向他们发起攻击,即使他们刚与宋军骑兵进行了一场战争,但他们还是毫无畏惧的冲了上去。
“骑兵,冲锋。”忙兀台大声呐喊,仿佛要把心中所有的愤怒发泄出去,这是自己战场,这是自己的尊严,即使敌人比自己人数再多又怎样?即使是有死无生的战场又如何,老子就是要冲锋,这是蒙古帝国的尊严,这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蒙古草原儿郎的尊严,草原的儿郎,只有战死沙场。
手中的巨斧仿佛和他心灵相通,在夕阳下发出妖娆的光芒,锋利的刀锋竟然还带有一丝寒气,面对眼前的宋军而虎视眈眈,它仿佛要用血来洗刷它身上的寒气,那带着热气的血,会给它带来温暖。
“骑兵,冲锋。”忙兀台挺着胸膛迎着风冲锋,蒙古骑兵的小盾牌虽可以挡住弓箭,但对于加速冲锋的宋军骑兵来说作用不大,那带着速度的短枪,力量大得已不是小盾牌可以挡住,不断加速的骑兵,赋予了短枪实实在在的力量,即使蒙古骑兵能够挡住第一轮攻击,但第二轮呢?然而自己却是不怕,对于久经杀戮、征战沙场的蒙古老兵来说,死亡不过是一种解脱罢了。
幸好在宋军骑兵攻击之前,蒙古骑兵得以立国的最重要武器:弓箭已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密密麻麻的弓箭,如飞蝗一般迎着夕阳,带着蒙古骑兵的尊严和骄傲,带着草原儿郎的自信和光荣,向着光芒飞去,向着汹涌奔驰而来的宋军骑兵飞过去。
血,开始在战场上肆意的流淌,杀戮的火焰被点燃,嗜血的兴奋如精致的马鞭一样抽打着蒙古儿郎,即使面对死亡,他们依然不离不弃,搭弓放箭,熟悉的动作,手中的弓箭就如同他们的双臂一般自如,一支支箭羽带着闪亮光芒的箭头飞向前方的宋军。
没有任何的怜惜,没有任何的迟疑,每一刻都是死亡,每一瞬间都是死亡,每一个刹那都是死亡,由于伤亡带给宋军的愤怒,他们手中紧握的短枪更加用力,他们把身上的每一丝力量都抽调出来,灌注在这沉重的短枪之中。
“骑兵,冲锋。”这是吕武的呐喊,短促而有力,他迎着蒙古骑兵的弓箭冲上去,坚硬的盔甲为他挡住了每一支意图想在他身上占便宜的弓箭,他身边的亲兵,尽量靠在他身边,想挡住他眼前,然而吕武并不担心蒙古骑兵的弓箭,他对身上穿的特制的盔甲充满了信心,当初在吕武和元将大战,正是这结实的盔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虽然他也佩服蒙古骑兵的勇气,但看着不断倒下的兄弟,他心中充满了愤怒,他深吸了一口气,把全身的力量都汇集在手中,他突然昂首、抬头,手中的短枪如飞蛇向着远处的蒙古骑兵飞过去。
“奶奶的,中了。”吕武再次抽出身后的短枪,他向来自持臂力,如今在战马的加速中,短枪竟然飞出了前所未有的距离。
“漂亮。”许文德不服气,他不是均州军的亲信,如今想要在均州军面前立下大功,他自认臂力不在吕武之下,也学着吕武的模样想好好表现一番,其实不断加速的骑兵,等他做好姿势时已几乎到达一般宋兵便可以达到的射程,让他郁闷了一番。
忙兀台隐约看到短枪飞翔,他身边一个亲兵没有来得及呻吟便倒了下去,他知道宋军骑兵的距离已不远,他如箭头一般冲在最前面,他须发飞扬,他眼里充满的暴戾,这是他的战场,这是他的战场。
“骑兵,冲锋。”
第二卷 正阳 第一百九十章兵临城下(70)
第一百九十章兵临城下(70)
张芳是临安人,正儿八经的临安人,他生在临安、长在临安,娶妻生子都在临安,临安有他的家,有他的根,他熟悉临安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他甚至熟悉临安每一个角落的气味。伯颜对临安发起孤注一掷的攻击,说不担心那就是奇怪,当初张贵派遣先遣队进入临安,张芳就想领队回去,然而张贵救过他的性命,并且授予重用,牛富到骑兵后,他身为牛富的副手,还是逼着自己选择留了下来,当然陪同他一起的还有他的副将胡明伟,那个年轻得不可思议,在淮南战场立下显赫功劳,又在救出三万禁军降军时出谋划策的少年将军,立功不少,如今颇得张贵的重用。
至此,已没有任何人敢忽视这个胡子还没有长齐的少年将军,反而被他的风度和本领所折服,独松关之战,除了骑兵之外的守军将近五万,当然在张弘范的攻击中伤亡不少,余者只有三万余人,不过这都是久经杀戮而幸存下来的老兵,战斗力自然不可一日而言,张芳和胡明伟对战后余生的三万余人进行整编,以牛富从江陵带来的士卒和在战场上立功的将士为主干,整编为一支带有均州军鲜明印记的队伍,合计有人数三万三千六百七十二人,这次遵从命令率领其中三万将士回师临安,由于行程和速度的问题,直到前天才到达北门附近的落英山,被张贵派过来的使者拦住,并且在落英山附近隐匿下来。
均州军擅长隐匿,若是一般的军队、特别达到万人以上的军队想完全隐藏起来,那是一件非常艰难之事,问题是他们有张贵这个出色的将领,用树枝、树叶编织成的伪装使得他们可以很好的融入环境之中。
一般的军队之所以难以隐藏,生火烧饭是最困难的一件事,但对均州军来说,却是可以轻易解决,油炸的快食面、卤水的猪肉、羊肉,还有加热用的石炭,使得他们甚至可以在敌人眼皮底下吃喝拉撒,前提是香味不能把对方吸引过来,至于御寒的衣服更是轻便,来自峰贴峡寨的茹鲜姑娘除了带来骏马之外,大量的羊皮最适合御寒,目前棉衣、毛衣都在研制当中,以后的小日子也是越来越好啊。
“兄弟们,都加把劲,我看蒙古骑兵说不定就是咱们这个方向。”胡明伟手里的工兵铲飞快的翻动,大块结实的泥土在飞扬,干枯的土地、干燥的空气,使得泥土变得硬邦邦的同时发出大量的尘土。
“浇水、浇水。”一旁的张彻不注意,吸了大口的尘土,差点没把他呛死,连忙大叫一声,他是张贵的亲兵,当初张贵南下池州带了十个亲兵,张彻就是当初的亲兵什长,如今于成已是名声在外,他虽也到了高位,但毕竟比不上于成的名气,心中多有不服,硬是留在张芳的步卒,寻找一战成名的机会。
张贵挑选身边的亲兵,多从军事学院挑选出来,张彻自然也不例外,他当初就是因为在军事学院的成绩优良,才被张贵选中,而且张贵向来把身边的亲兵当将领培养,所以就有了大旗、李成、吕武、陈大举、陆秀宗、文漳等人,至于黑帆、梁顾,奈何不争气,可以忽视不算。
张彻等人跟了张贵大半年,按理说一早就应该出去,所以等陈大举率领均州军骑兵来援,张贵把他们全部都放了出去,张彻、于成等人虽依依不舍,但知道这是张贵向来的习惯,于是暗下决心到了地方之后一定不丢张贵的脸。
“老张,”胡明伟也是一口尘土,他倒是有点故意捉弄张彻的意思,没想到连自己也遭了殃,他猛喝了一口水,问道:“其他地方都安排妥帖了没有?你说咱们把赌注都放在这里,万一蒙古骑兵饶了其他路,咱们不是功亏一篑?”
“什么功亏一篑,”张彻漱口,把嘴里的泥土都吐出去,算下来在军事学院张彻,还是胡明伟的师兄呢?只是他跟了张贵大半年,而胡明伟却到地方锻炼了半年,一个是书院派,走得是上层路线,一个也是书院派,但走得是下层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如今张彻也被放到基层锻炼,但胡明伟对他颇为尊重,他抹了一下脸,道:“按照奎祀军给的地图,这里是最适合骑兵运动了,蒙古骑兵若想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就会往这个方向走。”
“要是张大人能够把蒙古骑兵全部歼灭,那不知道要省下多少功夫。”胡明伟有点渴望的看着远处,突然心头一动,连忙拿出千里眼仔细看去,约莫数十里之外,被骑兵卷起的大量尘土,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晃眼。
“明伟,可看到了什么?”看到胡明伟脸色有些不自然,不知什么时候来到身边的张芳颇为担心问道,张芳这几个月对均州军骑兵的战斗力也有了一定了解,但毕竟不属于骑兵范畴,也不知道这两个月来张贵对三万禁军骑兵进行整编后,禁军骑兵的战斗力有没有发生转变,若还是以前的战斗力,对上蒙古骑兵可占不了任何优势,反而更有可能吃上大亏。
这三人当中,就数张芳对战局最为担忧,所以接到张贵的命令之后,三万将士立刻分成六支小分队,在余杭门附近的险要地方设下防线,若是蒙古骑兵战胜,宋军骑兵逃亡,这些防线可以为他们提供保护,万一、张芳说的是万一,蒙古骑兵战败,这些防线又可以把蒙古骑兵的残军挡住,不让他们继续危害临安,要知道张芳就是临安人。
“打得激烈。”胡明伟把千里眼递给张芳,两人合作也有一段时间,胡明伟为人又是大大咧咧,自然不把什么礼仪放在眼里,反而张彻像是一个老派的军人,连忙向张芳行礼。
张芳回了礼,接过胡明伟的千里眼,仔细看了一会,而此时张彻也从怀里拿出千里眼,脸色低沉的看了一阵,良久才缓缓说道:“应该是张大人的骑兵占了便宜。”
胡明伟和张芳看着张彻,他们只是看到满天尘土,但却分辨不出输赢,再说距离实在是太远了,以千里眼的本领,最多也只能看到一两团巨大的尘土飞扬,就算是看到尘土,也几乎是靠蒙。
“那一团巨大的尘土,”张彻指着一个虚无的景象,像模像样分析道:“应该是张大人的骑兵,要知道蒙古骑兵虽还有六万人,但元军要发起孤注一掷的总攻,一定要牵制其他方面的力量,而且余杭门也不是元军能够迅速攻下,说不定按照蒙古人的性子,就连骑兵也会派去攻城,你知道在独松关时,张弘范就干了不少这种事。”
两人点点头,蒙古兵的战斗力要比蒙古汉军的强好几倍,独松关防线数次遇险,就是因为大量的蒙古骑兵充当步卒攻城造成,若是长时间不能攻下余杭门,伯颜派遣蒙古骑兵充当步卒攻城也是正常
“这样一来蒙古骑兵能有三万、最多四万人也算厉害。”张彻慢条斯理继续分析道:“张大人用兵多谋,可能会派遣陈大举率先攻击,打乱蒙古骑兵的布局,然后才是大军出动,若是按照时辰,日中时战斗估计已经打响,战争相持到现在,说不定走势就如张大人所料,蒙古骑兵的布局已经被打乱。”
“那么,很明显除了张大人的骑兵之外,蒙古骑兵集中不起这么大的部队,按照那股尘埃,至少有三万骑兵。”
“若是我军骑兵占了优势,”张芳马上想到了另一个可能,有些着急说道:“全歼蒙古骑兵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当初张大人也说了蒙古骑兵可能会脱离交战,再慢慢寻找战机,若真如此……”
“那么我们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胡明伟淡淡说道:“只要我们能够拖住蒙古骑兵,那么我们的骑兵很快就会过来接应,最多也就是半个时辰之事。”
“虽然我们的防线还没有修葺完好,但对付蒙古骑兵的溃军,拖住他们半个时辰,这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张彻也不慌不忙说道:“附近的险要之处都被我们设置了防线,蒙古骑兵没路可走了。”
张芳看着胡明伟和张彻没有半点害怕的意思,反而他们眼里充满了欲望,战斗的欲望,不由暗骂了自己一声,张芳虽跟牛富配合了将近两个月,但均州军的那种气势、舍我其谁的气势、迎难而上的气势;均州军的那种信心、临阵杀敌的信心、杀敌必胜的信心,他表面上已学到了七八成,但均州军从骨子里头透出来的骄傲,他却是一点也没有学会。
“胡明、张彻,你们说得很对,”张芳想到这里,认真点了点头,道:“无论是谁,就算是伯颜过来,老子也一定要让他们吃不完兜着走。”
## ## ##
阿术觉得今日的自己就如一只丧家之犬,这或许就是自己人生最为黑暗的一段时间了,想当年自己就随父从军,参与蒙古军平大理,从西面迂回包抄南宋的万里远征军,率精兵作候骑,担任开路先锋,屡建奇功。在攻打押赤城,自己更是潜师跃入;在乾德哥城率部搏战城上,破其城;攻不花合因、阿合阿因,自己更是率先登上城池,取其三城;攻赤秃哥山寨,拔之,乘胜进击鲁鲁厮国、阿伯国,皆大惧请降。
遥想当年自己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如今自己年老了,面对来势汹汹虎视眈眈的初生牛犊,自己偏生无力感,那一往无前的气势、那不破则灭的气概、那有死无生的杀戮之心,曾经也是自己的攻城掠地的大杀器,如今看起来却充满了讽刺的味道。
当年的气势不再,自从襄樊之围事实上失利之后、自从刘整病死之后,自从伯颜亲掌大权之后,阿术就觉得自己一日不如一日,或许是失去了斗志,或许是失去了权势,又或许是征战半辈子带来的疲倦,总之阿术迟疑了,退缩了,他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
然而杀戮的人间,哪里还有安静的地方,阿术迷茫的看着夕阳西下,觉得那一轮挂在树梢头顶上的落日,就是如今的大元朝,大元朝赖以建功立业、立国扩张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精锐骑兵,如今已经不再是自己的资本,多少年以来,蒙古骑兵的胜利太多了,骄傲了,自信带来的尊严,尊严带来的高贵,高贵带来的尊严,以至阿术心中多了一份恍惚。
“大帅,那支宋军骑兵实在是他难缠了,”八十八还是心有余悸,他率领万骑挡住兵力不及自己的宋军,以为那是易而反掌之事,没想到不但让对方突破,而且还让对方乱了大阵,杀伤杀死将士无数,那还是宋军吗?那还是一直以来被认为懦弱的宋军吗?八十八看着恍惚的阿术,叹了一口气,道:“若是宋军骑兵都是一样,那么、那么事已不可为也,不如、不如……”
八十八看着阿术,突然坚定说道:“不如我们前往和丞相会师,然后、然后……”
最后那句话,八十八却是怎样也说不出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荣誉赐予他们的尊严太高了,他们爬得越高摔得越疼,他们怎么也放不脸上的尊严,他们放不下心中的自尊,他们放不下心里的高傲,他们已经成为面子的俘虏。
若是此次退兵,大元朝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骑兵,就会在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梦魇,更因为宋军是元军向来欺负的对象,绝大多数人从来都不把宋军当一碟菜,然而当这个向来温顺得如一头绵羊的宋军成为一匹凶狠的狼,而且这一匹狼已有了打败头狼而成为新的头狼的实力,那么留给元军的梦魇将会如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唯一的办法,就是打败这匹新成长起来的饿狼,幸好这匹饿狼还没有足够强壮,幸好这匹饿狼还没有长成壮年,幸好元朝这匹头狼,还有一定的实力,只要保住头狼的位置,那么将士们心中的梦魇就会成为他们功绩本上新的一笔,成为他们维护尊严新的动力,若想大元朝蒙古骑兵由此获得重生,一定要尝试去打败宋军,虽然很困难,虽然对方的实力也很强大,虽然他们的兵力要多,但无论如何,阿术都要去尝试。
“宋军虽然兵多,但绝不会都是如此一般的精锐骑兵。”阿术非常肯定说道:“宋军骑兵的组成,一方面是宋军禁军骑兵,他们长时间不经杀戮,就算襄樊之围最困难时,他们也舍不得把这支骑兵派上用场,若不是灭国威胁,他们也不会派到丁家洲。”
“这支骑兵约有三万人,当初在江左大营,若不是张贵,这支骑兵早已被灭,他们的战斗力不强,不过是一支骑兵架子而已,而另一方面就是均州军了。”
阿术惋惜说道:“可惜当初恨不能一鼓作气把均州军歼灭,没想到却成了大元朝的最大威胁,现在确实已经悔之不及,根据元军的密探得知,均州军只有三万人,即使全部为骑兵,也只有三万骑兵。”
“但据传有一支骑兵潜入北方,正在各地游击,扰乱我大元朝的根本,我思量就是均州军,再加上种种可能,均州军骑兵最多也只有两万人,这才是宋军骑兵的依仗。”
“所以,宋军看起来是虽然势众,但我军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我军战败只不过是因为不熟悉宋军的战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罢了。”
“宋军骑兵之短枪、火油、火药都是近战之物,只要我们不再像以前一般冲锋,不让宋军骑兵近身作战,那么我骑兵之箭术就能发挥威力,宋军骑术绝对比不上我军,箭术也差之甚远,这就是我军的机会。”
八十八也不由点了点头,他原本对胜利已失去希望,但听阿术一席话之后,觉得胜利又在眼前触手可及的地方,连忙说道:“大帅英明,末将马上安排,若是再次碰到宋军绝对不能和他们纠缠,只要我们和他们保持距离,宋军绝对不是我们的对手。”
阿术的分析再正确不过,这当然也是张贵对蒙古骑兵确定猛攻猛打的策略,就算是明知道死也要冲破蒙古骑兵的弓箭,用短枪对付他们。要不然按照张贵的性子又怎么会舍得让陈大举率领均州军精锐的骑兵去送死,要知道三万均州军都是他的根本,都是他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资本,每个人都当宝一样供养。却没想到阿术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还是发现了均州军的优劣。
说是一回事,实际上他们还没整训完毕,身后的探子已禀告宋军骑兵已追上来的消息,阿术沉吟片刻,决定目前不宜和宋军交锋,毕竟蒙古骑兵士气不高,对于蒙古骑兵来说,没有胜利就是失败,阿术不允许、也不愿意蒙古骑兵以这种状态去迎敌,再说宋军士气甚隆,万一死缠烂打不计伤亡和他们拼命,吃亏的终究是自己,要知道他身边的蒙古骑兵只有一万三千余人。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在绝对的人数面前,阿术纵使有千般的计谋,也是使不出来,还不如退而求其次,先是避其锋锐,再寻机骚扰,慢慢的把宋军打散、打乱,再说宋军虽兵多,但蒙古骑兵向来就食于敌,抢掠、杀戮正好给大宋增添一点麻烦。
第二卷 正阳 第一百九十一章兵临城下(71)
第一百九十一章兵临城下(71)
阿术打得如意算盘,虽然探子已把宋军骑兵跟在屁股的消息告诉了他,他却不慌不急,只要打定了主意,以宋军的骑术,是怎么也追不上蒙古骑兵,再说附近的地形阿术也早已熟悉在心,于是决定前往附近的落英山,落英山山下有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地,如今虽是冬季,由于山峰挡住了严寒,草地并没有完全干枯,在缺乏草料时也能够充数,当初应该是宋军骑兵的驻地。
再说草地附近人家也不少,一旦粮食供应不上,就可以就食于敌,这对于蒙古兵来说,可是一点心理作用也没有,这也是蒙古的发家本领。虽南下之前大汗一再强调尽可能收拢民心,但大汗不也是说了是“尽可能”嘛?将在外有所不从,到时追究责任也不用担心。更重要的是这片草地地形开阔,而且西上、南下,便于骑兵运动,若宋军骑兵还敢追上来,到时让他们尝一下蒙古骑兵真正的厉害。
阿术放下了心理的包袱,心情也很快调整上来,吩咐蒙古兵迅速前进目的地,计划先是抛开宋军的追兵,然后再寻找机会找宋军的麻烦,然而现实很快就让他从一心所想回到残忍的世界,探子毫不留情的告诉阿术:“前方五里之外,有宋军的防线,人数大概六千人。”
元朝的探子非常优秀,蒙古兵收集信息的能力非常强,就算是身在敌国也基本能够把对方的信息摸清楚,而且在潜入敌阵、诱敌投降方面做得最好,要不是张贵早前就做好了相应的准备,说不定连临安也会出现内乱。
“地图”阿术沉闷叫了一声,不过想来也是,刚刚恢复过来的斗志受到了打击,刚刚才高兴了不到一刻钟的心情又回落到了低谷,他宁愿相信宋军的防线只是偶尔为之,但听到具体的人数,他知道这是早已有预谋的算计。
“奶奶的,刚好把咱们卡住了。”探子说了一下防线大概的位置,八十八紧紧捏住拳头,在空中无力的挥动,仿佛要把心中的低落挥洒出去,然而现实就是现实,他们现在的现实是前有狙击,后又追兵。
众人不约而同的看着阿术,探子迟疑了片刻,小心翼翼说道:“宋军的防线看起来非常仓促,有不少地方还没有完成修葺,会不会、会不会宋军也是临时……”
阿术皱了皱眉头,这个临时是不是太准时了,定然是宋军一早就做了防备,在这里修葺防线,宋军若是失败,则可以挡住追兵,让宋军骑兵逃亡保存实力;宋军若是战胜,则可以堵住蒙古兵的残兵,全歼元军。对方端得是好主意,独松关防线就在不远,应该是独松关防线的援军,那么张弘范全军覆没的消息再也确实不过了。他们的防线之所以还没有完成,恐怕是没想到双方竟然会这么快就决出了胜负。
“大帅,不如我们南下和丞相会师吧。”八十八见阿术犹疑不决,忍不住说道,其实他是想说与伯颜会师之后干脆逃回杭州湾,在水师的接应然后北归,如今局势糜烂至此,打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就算是战胜宋军骑兵又如何,夺取临安已经没有任何希望,还不如回家好好休养,等养精畜锐明年再战。
“如今宋军骑兵还在身后,若是两军会师,说不定会重新被宋军骑兵包围起来。”阿术却摇了摇头,道:“南下和丞相会师,就不得不和我们身后的宋军作战,还不如……”
“能否绕过宋军的防线?身后的宋军骑兵还有多远。”
这话却是对探子所言,宋军的防线让他吃了不少亏,特别是吕城一战,让他彻底认清了宋军防御的本领,如今后面还有追兵,实在是耽搁不起。若是一时攻不下宋军的防线,那么身后的宋军围困上来,自己就成了瓮中捉鳖,实在窝囊,英勇的阿术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可以,”探子沉吟片刻,道:“不过需要多花一个时辰左右。但身后的宋军骑兵,最快半个时辰就可以追上来。”
南方多山,虽是小山坡,但也不是轻易可以翻过,宋军骑兵穿过防线,跑到自己前面以逸待劳,自己的胜算更低,不如干脆冲一下宋军的防线,若事可为则为之,事不可为则再想办法。
阿术打定主意也不再犹疑,要知道如今时间就是生命,阿术率领仅存的一万三千多骑兵,不到一刻钟便来到了宋军所谓的防线,只是看了一眼,阿术就下定决心强攻,因为所谓的宋军防线,仅有一道沟壑、一道半人多高的土墙而已,而且防线拉得非常宽,就如一条长蛇一般,把两边的山坡连接在一起,像是怕自己从中突围。
“八十八,你率领儿郎们试一下,小心一点,宋军的火药和陷阱非常厉害。”阿术心中虽然着急,但吕城一战让所有的元军都学会了谨慎,让所有的元军都知道了宋军防线的厉害。
八十八大将军虽心里有些纠结,如今这种情况之下,谁不想活命啊,难道就你阿术的命珍贵吗?但谁让阿术既有权又有势呢?只好率领一千儿郎,手执盾牌,小心翼翼的向土墙发起进攻。
一路竟然走得平安无事,阿术并不只是让八十八冒险,还派了另一千骑兵跟在身后,因为宋军的陷阱神出鬼没,有些时候人探究不出,但骑兵若是冲锋,则会触发陷阱的威力,当时攻击吕城就是如此。
看到八十八小心翼翼已来到宋军的射程范围,阿术终于松了一口气,恐怕这伙宋军真是仓促修葺防线,还没有来得及布局,要不然按照宋军的布局,肯定不会让八十八如此顺利。
号角声再次响起,八十八松了一口气,向前冲去。
## ## ##
“放箭”胡明伟深吸了一口气,大喊一声,数不清的弩箭开始覆盖前方数百步的地方,杀戮响彻了云端,惨叫声开始响起,呼啸而至的弩箭被盾牌挡住,“叮叮当当”一阵响声,但终究有一些倒霉鬼被弩箭射中,虽然一时要不了他们性命,但受伤谁不喊两声表示自己的痛苦?
“见鬼。”见弩箭没有见效,胡明伟赶紧抽出长枪,他们躲在土墙之后,八十八身后的骑兵也开始放箭压制他们的行动,蒙古骑兵的箭术向来精良,一些来不及躲避的宋兵被射中,伤亡也在宋军中蔓延。
这确实只是一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防线,然而这道防线还是宋兵没日没夜的抢修出来,这里虽然是阻击的好地方,但防线和土墙太长了,到了日中的时候,张芳他们再也不敢用兵,担心蒙古骑兵冲过来时士兵已疲倦不堪,到时不用说狙击元军,能保住自己性命就不错了。
既然防线来不及完善,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和元军拼命,将士们睡了两个多时辰,终于恢复了体力,然后再饱饱的吃上一顿,如今可算是全身有力,能够打死几只老虎。
“刺”蒙古骑兵的箭术虽然厉害,但无奈这些经过独松关防线淘汰后的都是兵油子,都是经过无数战火锻炼出来的老兵条子,当初张弘范攻城,手笔可要比如今大得多了,防线其他的地方的宋军也开始向胡明伟这个方向运动,蒙古骑兵多是一根筋,认定了一个方向就不会轻易改变,其他地方只需要留下几个人装模作样就可以。
熟悉到了骨髓中的动作技巧,长枪在元军到达土墙之前,如灵蛇一般从早已经准备好的垛口刺出,虽蒙古兵有盾牌挡住,但要知道这些老兵那个不是死后余生,选择的角度刁钻得很,有些力大的宋兵,干脆就是直接撞击在蒙古兵的盾牌上,或是把蒙古兵刺死,或是把元兵撞到,反正就是不让他们靠近土墙。
“收”胡明伟用力把长枪抽出来,他眼前一名元兵死不瞑目,他怎么也没想到胡明伟那看起来像是单薄的身体,怎么可以直接刺破他的盾牌,刺进他的盔甲,然后刺中他的要害,这触手可及的功劳,却成了他埋骨的地方,这南方的草地,干枯得让人觉得恶心,这不应该是他埋骨的地方,他不服气。
长枪、数百支长枪如灵蛇一般再次收了回来,然而蒙古骑兵也借助这个时间射杀了不少宋兵,总的来说双方的伤亡相差不多,幸好其他地方的宋兵也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