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权将-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长了,也怪不得你。”王大超叹了一口气,道:“朱老三,这些火药还能用吗?”

第二卷 正阳 第四十二章 淮左名都(8)

第四十二章 淮左名都(8)

送走陆秀宗,范友信前来拜见。

李庭芝问道:“友信,张贵初时在均州,均州、房州地薄,地少人多,平日百姓连活下去都极为艰难。”

“张贵任节度使后,凭借均州、房州两地,养兵一万多,又有厢军无计,不到两年,百姓安居乐业,民富而官府富,均州军战无不胜,又有陆秀夫、谢枋得、于石、方万里等俊才投靠,一派欣欣向荣。”

“后来出兵正阳,奋身抗敌,入主江陵,还不到半年,军粮充足,百姓安详,又有吴澄等天才前往投靠,你说张贵难道就是天上神仙下凡不成?”

“初时,贵乃一介江湖游侠,大人提拔张大人于草莽之中,战襄樊而胜,袭正阳而戮董文炳,狙击伯颜数十万大军不得南下,挽救朝廷于倾覆之间,张大人行事果断、计谋通天,实乃不可多得之战争天才。”

“然而让范某不得解,此人不但战无不胜,安国殖民也是无往不利,听说其手中有一商队,出临安入南方,下四川入成都,过大江入北方,听闻有不少商队甚至出海,远赴吕宋等地。”

“均州、房州能迅速发展,得商队的协助甚多也,若没有商队提供的银钱,即使张大人有天大的本领,也艰难也。在下又闻商队以酒闻名天下,而我扬州的盐名扬天下。”

“友信的意思?”李庭芝看着范友信,范友信年纪不小了,为人稳重,想不到首先提出改良政策的竟然是他。

扬州,虽富甲一方,可是百姓依然贫瘠,收益的多是豪商,百姓仅能填饱肚子,相对其他地方较好一些而已。

“在下认为,我扬州亦可仿照张大人,由官府出面组建商队。”范友信迟疑片刻,道:“在下听闻海上贸易能够赚大钱,而我扬州临海,有比江陵和均州更好的条件。”

“官府的收入增加了,百姓的收入自然也会增加。在下听闻张大人管辖之下,粮食收购最低限价就已达到了三两银子一石,百姓空闲之时,亦可到江陵城或其他地方找点小生意做。”

“还有,官府组织百姓修路,修水利等,都是用银子直接支付给百姓,这样一来,官府赚到的钱又回到了百姓手中,而百姓手中有了钱,自然会买更多的东西。”

“官府的税收自然又会增加。”李庭芝眼睛也亮了:“也就是说张贵的钱越赚越多,百姓的钱也越赚越多。”

“嗯,在下听说均州美酒大部分销往北方,特别是北原荒凉之地,北原荒凉之地天寒刺骨,这些烈酒真好是他们驱寒之用。而张贵又限制商队向蒙古出售武器,反而用美酒换来骏马。”

“唉,世人都让张贵给蒙蔽了。”李庭芝有几分郁闷,世人都以为张贵只不过是一个战无不胜的莽夫,想不到其实一个计谋通天的文武双全的人物。

范友信继续说道:“在下听说江陵有发明馆,凡百姓、学子有新奇的东西都可以拿过去发明馆申请所谓的专利,然后由官府付给钱,若日后这些新奇的东西可以生产出来,还可以获得分成。”

“大量的新奇的东西,使得江陵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若说半年前的江陵还是属于陆常平等五大姓,现在的江陵,除了他张贵之外,还有谁可以驱使。”

“随着象山大学的修建,恐怕张大人在江陵的地位越来越牢固也,若张贵有异心,恐怕百姓皆从之。”

“友信,莫要胡说。”李庭芝也不斥骂,知道范友信一心为国,考虑的虽然有些多余,但也是为了大宋担忧,劝说道:“张贵毁家纾难,义无反顾,岂是不忠不义之人。”

“不过张贵那小子治理地方确实是有一手,不若友信往江陵走一趟?”李庭芝建议道。

范友信点点头,道:“仅从大人之意。”

陆秀宗迅速进入海州,一路上穿上正阳城内缴获的董家军军装,打扮成董家军,也不敢光明正大,仅是挑选隐蔽的小路,幸好有人带路,又有地图指引,要不然非迷路不可。

一路上很少碰到人,有些百姓看到陆秀宗,飞一般的逃跑了,看来董家军在山东路并非很受欢迎。又走了好几天,竟然又是平安无事的穿过了密州。

“前方就是莱州了,过了莱州就是宁海州了。”带路的是一个半百的老人,老人在山东路跑商数十年,对山东路比任何人都熟悉。

“王大叔,一路辛苦你老人家了。”陆秀宗敬重说道:“不满大叔,此行我等前往宁海州,想寻找一个较为隐蔽、而且易守难攻的地方,最好就是能够临海。”

“王大叔常年在山东路各地往返,不知王大叔可有什么好地方介绍?”

王老汉沉思了片刻,道:“不满大人,还真有几处这样的地方。”

陆秀宗大喜,自己还不知道在哪里落脚,现在见王大叔胸有成竹的样子,连忙取出地图,递给王大叔,王大叔看了半天,又在陆秀宗的指点下才看明白,不由为地图的精准而感到奇怪,指着密州和宁海州交接,道:“此地名青岛,北面的海湾称为青岛湾,湾边的村庄称为青岛村,有民居数十户,多以渔业为生。”

“青岛不远处,有一处高山,山曰崂山,有主峰命为巨峰,山高不可攀,有着海上第一山之称。当地有句话言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老汉曾经去过崂山,山上有太清宫,听说汉朝时就有了,太清宫前临太清湾,背依七峰,为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最大的道观。老汉当年还在山上小住了半年,那时烟火可茂盛了。”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张贵虽让自己在宁海州发展,可是若青岛真的不错,恐怕张大人也会同意,毕竟张大人还有便宜行事的命令。”陆秀宗暗中思量。

“另外一地却是在宁海州。”王大叔指着山东路边上的一处地方,道:“这地方往年老汉倒也经常去,此地曰芝罘,据当地百姓传言始皇帝统一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岛;汉武帝也曾驾临芝罘行登基大典。”

王大叔见陆秀宗听得入迷,也高兴的说下去:“老夫听当地老百姓传言,始皇帝统一天下后,曾三次东巡,始皇帝第一次东巡时才四十来岁,沿海东行,巡视东部海疆,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在路上,他遇到了齐人徐福。徐福向他进献长生不老之道,并说,大海里有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那里琼楼王阁,有仙人居住,并长有长生不老草。始皇帝信以为真,遂派遣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乘大船入海求仙药。”

这个故事陆秀宗倒没听人说过,不过看到王大叔兴致勃勃的样子,也不打扰他。

“当年老夫到芝罘贩盐,一直住在一个老渔民家里,听说此人乃齐人之后,对这段隐史非常熟悉,始皇帝第二次东巡,登上芝罘岛,刻石勒碑,颂扬自己的文治武功。”

“到了十年之后公,五十岁的始皇帝长生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第三次东巡找到徐福。徐福见始皇帝震怒,便谎称海中有大鱼挡路,不能到达仙山。始皇帝求药心切,竟亲设连弩,追杀大鱼。到了芝罘,终于发现一条大鱼,并挽弓发箭,亲手将其射杀。”

“莫不是连弩。”陆秀宗大吃一惊,张贵为了重新制作连弩,费尽心思,如今也不过是三支弩箭而已。

“当年芝罘可热闹,港口往来船只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只可惜鞑子攻占山东路之后,禁止百姓出海,芝罘的热闹就不再重现,现在恐怕已不知破落成什么样子。”

陆秀宗大喜,想不到宁海州还有这样的好地方,不过既然顺路,先去青岛看一下也无妨,于是准备启程,想不到前方探子回报。

“大人,前面有战斗,距离太远,看得不是很清楚。”

“怎么回事?人多不多?”陆秀宗本来不想惹是生非,不过终究是有点好奇,因为张贵曾经说过,北方有不少义军一直坚持和鞑子斗争,李璮举事失败后,不少将士逃亡,说不定还在山东路骚扰鞑子。

“人不多,看得不是很清楚。”探子摇头说道。

“走,去看一下。”陆秀宗招呼探子前往,找了一处高地,从怀里拿出千里眼,对准方向看过去,这一看不要紧,手中的千里眼差点摔倒地上。

“集中。”陆秀宗从吹了一个响哨,刚才还在休息的第二指挥将士,迅速集合起来。

“兄弟们,立功的机会到了。”陆秀宗简单说道:“前面正是王大超的兄弟,对方人也不多,速战速决。”

“冲。”第二指挥的将士,没有太多的语言,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的誓言,围住陆秀宗冲了过去,众人手中先是拿了一把手弩,大刀已放在最适合的地方,只等手弩放完弩箭,就可以抽刀和鞑子拼杀。

“杀。”简单的一个字,突然充满了肃然。

“嘭”的一声,战场上突然响起了一声震耳欲聋的响声,差点把前来救援的陆秀宗第二指挥扰乱,幸好均州军向来重视火药的威力,战马也多是经过相关的训练,虽然也被吓了一跳,可是相对鞑子来说已经好了不知多少倍。

王大超也发现了来人,举起怀里的千里眼看了一下,大喜,吼道:“兄弟们,援军来了,跟老子冲。”

唐全有些奇怪,想不到自己运气真好,在鞑子的地方还可以碰到援军。

“放。”陆秀宗冷冷喊了一声,前排的骑兵早已对准各自的对象,手中的弩箭纷纷向鞑子射去,手弩的杀伤力虽然远远比不上弓箭,可是带着冲锋的惯性和近距离击杀,第一轮却放到了不少。

鞑子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又被火药震得不知所措,前后夹击之下,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

陆秀宗一个冲锋,事后竟然没有一个人伤亡,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你小子怎么混得这么惨。”看到王大超,陆秀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往日精悍的汉子,此刻双眼深深陷了进去,头发凌乱,盔甲破烂,脸上的胡须渣子像是一个月也没有打理,还没走近王大超,就闻到一股骚味。

而他身边的唐全和朱老三更是不堪,朱老三右手用一块烂布缠住,烂布还渗出血迹,显然是受了伤,而唐全也好不到哪里去,腰部用烂布缠住,恐怕也是受了重伤。

除了他们,其他士卒也多是受伤,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人,若不是自己赶到,恐怕这伙人就交代在这里了。

“陆大人,呜呜。”王大超忍不住哭了起来:“弟兄们,弟兄们都完了,三百人就剩下我们这些人了。”

“怎么回事?”陆秀宗冷静下来,连忙吩咐派出探子,让自己的士兵帮忙包扎伤口,他们都是携带一些便携式的药膏和布条。

“他们都是自己的兄弟。”王大超看到一些李冰的部下被控制了起来,连忙说道:“这些将士都是李璮大帅的小儿子李冰的部下,都是自己的兄弟。”

陆秀宗让部下帮忙照顾,一边帮唐全重新包扎伤口,一边问道:“大超,你说一下怎么回事?”

陆秀宗的地位远远要比王大超要高,王大超向来对陆秀宗也颇为尊重,连忙把事情说了一遍,道:“大超一直不死,乃不敢死啊。”

那天王大超等人在山洞发现了结块的火药,朱老三灵犀一动,道:“想必把结块了的火药碾碎了还可以用。”

众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朱老三把其中一桶火药倒出来,然后碾碎,重新用土罐子装起来,问道:“要不要现在就试一下。”

王大超也没想到还会有用,点点头,道:“试一下也无妨,若是有用,我们就把这些火药带走,若是没用就算了。。”

“嘭”的一声巨响,把不远处的王大超等人震得差点昏过去,朱老三和唐全更加不幸,被飞溅过来的石块划伤,火药不但响了,而且威力比以前的火药厉害三倍以上。

“朱老三,你小子是不是看着火药多,拼命的往土罐子里装?”王大超发怒,一边帮忙包扎伤口。

唐全腹部受了伤,怒道:“朱老三,你小子搞什么?是不是想害死老子?”

朱老三苦着脸道:“老子一点也没放多,再说多了也放不下啊。老子总不能为了害死你老唐,把自己的性命搭上啊。”

“难道这些结块之后的火药碾碎之后,威力更加厉害。”朱老三眼睛亮了,忍不住跳了起来,道:“奶奶的,原来结块之后的火药,碾碎之后威力更加大,老子这次可立了大功。”

李冰跑过来,苦笑道:“能逃过这次性命再说。”

“于是我等迅速搬了火药桶,仓皇逃亡。”王大超呜咽道:“弟兄们为了掩护我们撤退,前赴后继,老子,老子若不是为了把这个发现告诉张大人,早就死了。”

不一会儿,前方的哨兵传来消息,说后方的鞑子追了过来,不过也不怪鞑子厉害,这么大的响声,就算是聋子也能听到了。

陆秀宗先是安抚了一下王大超,最后在王大叔的带领之下,众人撤退到青岛,青岛小渔村只有十来户人家,陆秀宗也不客气,先是让将士把他们控制起来,然后才把王大超等人找到,把张贵的话给他说了一遍,道:“大超,你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大人命你迅速回江陵。”

“不。”王大超连想也不想,大声叫了起来:“兄弟们都死了,大超何来面目回去。”

“放肆,这是张大人的命令,你是否连张大人的命令也不听了,再说火药威力变大,这是一件大事,关于大宋的未来。”

“这次你做错了,不过也算是戴罪立功,难道你就要背负这个失败的名字,一直走下去不成?”陆秀宗骂道:“你小子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天下的鞑子,难道就只有山东路吗?给老子乖乖回去,进军事学院学几年,然后再出来,给张大人好好打鞑子。”

“大人,你要为兄弟们报仇。”王大超痛苦,他虽年纪比陆秀宗还要大,可是此时却仿佛一个小孩子。

于是陆秀宗临时征用了小渔村的渔船,反正李冰他们带的银子多得很,也不在乎这些钱财,大把的银子撒下去,自然有不拍死的百姓。

陆秀宗许诺他们到了江陵,可以在江陵生存下去,又给他们描绘了一下江陵的美好日子,大伙也就不争气了,十来户的渔民,都愿意前往。

原来青岛地理隐蔽,这些人也是不愿意当鞑子百姓才逃亡到这里,现在有机会离开,竟然不愿意收钱。

陆秀宗可不管,把一些伤重的将士陪同王大超一起回去,又给了一大堆银子。

把王大超送走,李冰、唐全和朱老三都被留了下来。

“李冰,既然你现在已是均州军的将领,在下也希望你能够如对待王大超一般对我,在下也会对尔等一视同仁。”

魁字营是均州军的主力,第二指挥又是主力中的主力,声势自然和王大超带领的将士有所不同,李冰看在眼里,真不知道怎样跟陆秀宗说话,想不到陆秀宗就安抚自己,连忙道:“在下李冰,听从陆大人命令。”

第二卷 正阳 第四十三章 淮左名都(9)

第四十三章 淮左名都(9)

“大人,大超有罪啊,大超有罪啊。”王大超“噗通”一声跪在张贵面前:“大人,你处罚我吧,就算取大超的人头,大超也没有半句怨言。”

“起来,老子没这么多空闲时间。”张贵怒瞪了他一眼,然后向送王大超回来的渔民拱手,道:“你们都是我大宋的功民,不知诸位有何打算?”

“大、大人。”一个年纪较大的老头有点不安说道:“我等原本非渔民,只不过不愿当亡国奴才逃到青岛湾,我等送王大人返回大宋,就不再打算回去,如果大人、大人开恩,赏小的几分薄田就足够了。”

“青岛?那可是一个好地方啊。”张贵舔了舔嘴巴,仿佛是听到了什么美味就放在自己眼前:“老汉,莫要紧张,矮张不是恶人。”

张贵笑了笑,又问了一下山东路的情况,最后才把张娘子叫过来,道:“这是户曹赵大人,赵大人负责给你们每人安排十亩良田,由于你们立了大功,官府还有一笔钱要赏赐给你们,帮助你们呢安家乐业。”

“你们以后有什么要求,都可以直接到官府找赵大人,或直接找我矮张都可以。”

众人连忙道谢,跟赵娘子走了出去,半路上一个老汉实在忍不住问道:“赵大人,敢问刚才说话之人是谁?”

“呵呵,我们的张贵张大人。”赵娘子笑了笑。

“这就是张大人。”老汉忍不住惊叹:“老汉白活了几十年,没想到官府竟然有这样的好官,老汉今日得见,也不算白活了。”

“起来吧。”张贵把这些渔民送走,把王大超扶起,道:“你小子闹得可凶啊,山东路给你折腾坏了吧,老子这是要罚你还是赏你呢?”

“大人,在下该罚。”王大超呜咽道:“三百弟兄,生者不足百人,在下万死不能辞其咎啊,大超该死啊,大超对不起死去的弟兄们啊。”

“好了,好了,死能解决问题吗?”张贵打断王大超,道:“你给我说一下刚才那些渔民所说的青岛。”

王大超仔细把青岛湾的情况说了一遍,张贵不住点头,想到了后世的青岛,这可是一个优良的港口,只是现在自己手不够长,只能看到这么优良的港口白白浪费。

“山东路现在情况如何?”张贵看着王大超垂头丧气的样子,不由又骂道:“生者如斯,叫死者如何安宁,你小子这样对得起死去的兄弟吗?”

“他们死得其所,纪念堂里名留青史,难道你王大超,就要想背负一辈子的债?”

“大人,”王大超愣了一会,叹气道:“如果可以,大超愿意为他们守孝七七四十九天。”

“在山东路的时候,我们逃亡经过了祈州、营州、密州,除了益都府不得入之外,附近的州都让我们走过了。”

“益都府?益都府在谁手中。”张贵有点好奇,这些汉人世候还真不简单,在董士选和张弘虎联手之下,竟然还有人能够保存。

“听说是张宏,张邦直的儿子。”王大超疑惑说道。

“哦,那还好,这人也是一个牛人,只是他运气不好而已。”张贵松了一口气,只要张宏还在山东路跟董士选作对,董家军就还要分心,自己就还有机会。

“大超,你既然回来了,就要到军事学院去学习,每一期两年,两年后你小子考核若不及格,还要继续留在军事学院,直到及格再出来。”

“大人,大超之所以留得残躯,并非大超贪生怕死,乃是有一件事要告诉大人。”王大超突然低声道。

“哦?什么事?”张贵疑惑的看了一眼王大超,难道他在山东发现了什么?听说山东是东夷人的地盘,说不定有什么发展?要不然秦始皇也不会三番四次往山东里跑。

“这个,在下一时也说不明白,不知江陵是否有火药试验场?”王大超迟疑了片刻,却不直接告诉张贵,他想用事实给张贵说明会更好,想当初自己可是被巨大的威力吓了一跳。

“好。”张贵把王大超带到一处山涧,王大超竟然碰到了一个老熟人。

“牛大人。”王大超吃惊的看着牛富,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牛富曾是樊城的统领,现在竟然隐居在山中。

“呵呵,大超你怎么过来了。”牛富笑了笑,完全没有了往日叱咤沙场的风度,反而给人一种淳厚的感觉,想必这些日子对牛富的影响很大。

“这小子去了一趟山东,回来就说自己有了大发现,老子带他过来瞧瞧。”张贵笑了笑,搂住牛富,狠狠打了拍了拍牛富的后背,囔囔说道:“奶奶的,牛大哥越活越滋润了。”

大伙不由笑了笑,等众人来到试验场,王大超便从随行的马车搬下来一个已经装好的土罐子,让众人远远退后。

“嘭”的一声巨响,虽然张贵等人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不过还是被巨响吓了一跳,试验场内的模拟木像被炸得不知道飞向哪里,场地一片狼藉。

“怎样?”王大超乐呵呵的看着张贵:“大人,吃惊了吧。”

“莫不是颗粒火药?”张贵不可思议的看着王大超:“好小子,竟然把颗粒火药弄出来了?老子怎么就不早想到呢?”

“大、大人,你都知道了。”王大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又狠狠的捏了自己一把:“大人知道了?”

张贵发现自己说漏了嘴,笑了笑,道:“猜的,猜的。若真是颗粒火药,你小子这次可算是立了大功,想老子怎样赏你?”

王大超把事情经过给张贵说了一遍,最后又把剩余的火药给张贵仔细看了一会,道:“这都是朱老三的功劳,是这小子折腾出来的。”

“呵呵,都有功,等朱老三那小子回来,老子再赏他。”张贵满心高兴,有了这个颗粒火药,那之前在襄樊发现的那尊火炮就有了再次发威的希望。

这些年存了些钱,张贵正打算铸造第二尊火炮呢?想不到好消息就送了上来,至于火枪,张贵可没这个精巧的技术,还不如专门折腾这些大个子或简单实用的东西。

比如说仿照炸药包的土罐子就很好用,而且用处也很大,给他立了不少攻来,鞑子大军虽虎视眈眈,但均州却没有再次遇到鞑子袭击,除了史揖这个替死鬼给鞑子上了一课之外,均州的火药也是让张弘范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

“你小子也算是立了功。”张贵拍了拍王大超的肩膀,道:“老子也不克扣你了,你到军事学院找王山长,让他给你开小灶,早点学成出来,老子还是让你去带兵,要知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啊,好好学吧。”

王大超收起心,点了点头,道:“大人请放心,大超一定会用心。”

陆秀宗送走王大超后,倒是顺利,有王大叔带领,又有李冰这些地头蛇,行军的速度也快了很多。

再加上陆秀宗有意隐藏,手中的千里眼开路,竟然顺利得不敢想象,想起之前遭的罪,李冰和郑大世感觉恍如隔世。

“陆大人,郑大世这辈子没佩服其他人,对陆大人敬仰之心犹如大江之水……”

“够了。”陆秀宗笑了笑,道:“郑大世,你再说好话,昨天教的三个字还是要读写出来。”

“大人。”郑大世苦着脸,道:“咱们又不想当秀才,又不用参加科举,老子学认字干嘛?”

“你问一下,我陆秀宗带的兵,哪个不识字。”陆秀宗笑了笑,道:“陆云,你小子是不是偷懒了,教出了什么弟子?”

身边一个机警的小子二话不说便抽出背后的藤条,怒道:“郑大世,昨天你小子不是给老子说得好好的吗?现在还敢顶嘴?”

“给老子把郑大世三个字写出来,要不然一顿藤条焖猪肉可少不了你的。”

陆云是陆家的亲族,年纪虽小,可是一身功夫可不小,军体拳打得呼呼作响,连陆秀宗也不愿意跟他缠斗。

郑大世自然不会把这个小萝卜头放在眼里,然后还不到三招就给陆云撂倒地上,如此三番四次,郑大世连死的心都有了,连忙磕头:“英雄,你用的是什么武功,就教一教我吧。”

“通天神功。”陆云冷笑,道:“你小子一个字也不认识,老子接下了这个苦差事,你每天陪老子打一次,然后学三个字,要不然……”

郑大世心中发毛,连忙道:“陆小师傅,这字在下是学会了,可是现在忘得七七八八了,只会写其中一个。”

郑大世忐忑不安的写了一个“大”字出来,满怀希望的看着陆云,一旁的陆秀宗笑了笑,道:“晚上就不用吃饭了,去吧,跟小云打一架。”

“李大帅,救命啊。”郑大世一声惨叫,惊动了走在前面的李冰。

李冰笑了笑,道:“秀才,恶人还是要恶人来治啊,郑大世这人恐怕是碰到恶人了。”

“不但是郑大世,”郑爽苦笑,道:“就是其他兄弟,也被折腾惨了,在下怎么就想不通,都是均州军的人,这伙人看起来怎么就不一样呢?”

“怎么就不一样了。”李冰也有些好奇了。

郑爽苦笑,道:“在下被叫做秀才,可是在他们小兵面前,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学子,这三百人,就是三百个秀才啊。”

“莫非这是均州军的精锐?这三百人日后出来就是三百个将军,也亏得均州军肯把他们放出来。”李冰眼睛亮了起来。

“听说均州军比他们强的部队还有两支。”郑爽也有点不敢相信:“他们是均州第二指挥,第一指挥恐怕会在他们之上。”

“还有一支据说是张贵的秘密,没有人知道,大家只知道谁杀的鞑子最多,就会被征召到那支神秘的部队。”

“唉。”李冰叹了一口气,却不说话了。

据说芝罘的先人是东夷人,东夷人早在商朝时就已闻名,后来逐渐没落,剩下的芝罘人听说是东夷人和百越人的后代。

对于这段远去的故事谁也已经说不清楚,此时芝罘古巷的一户人家却愁眉苦脸。

自从鞑子占领山东后,蒙古人开始把良田变成牧区,山东沿海登州、莱州、宁海州一带,都成了“广袤千里”的牧场。“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孳畜”。

鞑子前几年虽还没完全禁海,可是禁止出口的货物远比宋朝多,不仅包括铜钱、金银铁、粮食、弓箭、马匹、兵器,甚至连传统的重要商贸手工业品丝绵、缎匹、销金绫罗等也被列为禁止出境货物。

鞑子出海的限制、要求远比宋朝严苛,出海凭证也远比宋朝繁琐复杂。鞑子占领山东后,芝罘的海贸萎靡衰落,芝罘的商人都找路子离开,前不久,董士选兵败回到山东,干脆直接禁海,片舟不得入海,芝罘瞬间成了死城。

可恶的是不但禁海,更加可笑的是禁止夜间点灯,禁止打猎,汉人五户才可合用一把菜刀,莱州、宁海州又成了蒙古人的牧场,大伙实在活不下去了,只好偷偷下海,但是前不久董士选派遣大军前来宁海州,把芝罘大小船只一把火烧得精光。

这教芝罘人怎么活下去,没有了土地,没有了渔船,只有比大宋时期重十倍的元酒课,盐课,税课,征需之际,民间破家荡产,不安其生。

“爹爹,孩子决定了明天偷偷出海。”一个皮肤被晒得黝黑的后生,捏紧拳头:“再不出海,眼看就活不下去了。”

“不行,”一个头发苍白的老头,怒道:“不孝儿,难道你不想活了吗?”

“孩儿现在想活,可是能活下去吗?”后生绷紧脸,争辩道:“再不下海,娘亲就活不下去了,爹爹也活不下去了。”

“衡儿,都是娘亲连累了你啊。”床边一个老妇人,痛苦的捶打双腿:“乡亲能走动的都走了,老太婆这把老骨头怎么还不死啊。”

“娘,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后生柔声道:“孩儿会照顾娘亲一辈子,娘亲要是死了,孩儿也不想活了。”

“爹爹,”后生大声道:“昨天孩儿看到鞑子大军已经走了,而官府的大人一时半会肯定不会派人过来芝罘,孩儿出海虽然有点冒险,可并不是没有把握。”

“我们文家的船只藏得位置好,孩儿只要小心一点,一定不会出事,恳请爹爹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