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府宠妾-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乾清宫,弘景帝面色阴沉坐在宝座上。
其下站着以惠王为首的几位皇子,只有晋王和庆王不在,而安王面色惨白,跪在地上。
“还望父皇明鉴,有人刻意栽赃儿臣,儿臣确实有命人递条子给萧琤,却是万万没有大胆到命人四处售卖考题的份上。”
弘景帝不言。
惠王睁着一双浑浊的眼,在旁边笑着道:“老二,不是当哥哥的说你,你就算是手头紧,找咱们这些兄弟拆借一二也不是不可,怎么吃相如此难看,连那猫狗之辈的银子都收。不是哥哥说你,你也太不谨慎了。”
换做以往,这种长短安王不会去争。可现在不一样,科场舞弊乃是大事,一个不慎他就是被夺爵圈禁的下场。安王眼色怨毒地看着惠王:“大哥你别说弟弟,这种事你可没少干过,需不需要我提提当年你太子门下有多少人是这么出来的。那都转运盐使司……”
惠王顿时色变,反唇相讥:“你以为别人都脏,就你干净,那……”
弘景帝气得面色紫红,在上面骂道:“都给我闭嘴,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枉为人兄,枉为人子……”
弘景帝胸膛起伏不定,李德全忙凑了过来给他顺气儿,又是端了热茶与他喝。
下面扑通扑通跪了一片,都在请弘景帝息怒。
可问题是弘景帝能息怒才成,他看着下面的儿子们,这些个人里还不知有多少在其中动了手脚。栽赃、陷害、诬蔑、诋毁……
弘景帝现在终于能明白,当年父皇为何看一众兄弟们是那种眼神了。
就是因为是从这种情况过来的,所以弘景帝知道惠王犯了那么多错,有多少是自己蠢干的,有多少是被人泼了脏水。而安王今日这事,还有庆王,又有多少人在其中动了手脚。
天家无父子!天家无兄弟!
不知为何,弘景帝脑中竟然闪过这样一句话,面容顿时苍老数十岁。
李德全依旧在给弘景帝顺着胸口,他感觉脑袋一阵阵的疼,疼得他恶心。他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压抑下这股恶心感,正打算说什么,突然有个小太监进来禀报说晋王来了。
“让他进来。”弘景帝道,挥开李德全的手,端起旁边的茶来喝。经过这么一会儿,他已经能够恢复平静了。
他坐在御座上,高高在上,下面那些儿子们的面孔似在眼前,又似乎很遥远。
他看到了安王的不安,惠王的气急败坏,看到了代王的沉默,永王的伺机以待,鲁王的幸灾乐祸……
一股高高在上,凌驾芸芸众生感,他似乎再度回到那个冰冷无情的帝王,而不是为了子孙后辈内心焦灼的父亲。
晋王走了进来,衣衫整齐,不见一丝凌乱。他的步伐沉稳,不疾不徐,只是靴底儿染了一些灰。
“你上哪儿去了?朕叫你进宫,你兄弟们都来了,倒是你最慢。”
“儿臣有事。”说话的同时,晋王行了礼,便再是不言站定,似乎根本没有想解释自己会迟来的念头。
弘景帝被他气得不轻,也就这老五从来不在乎他怎么想,会不会惹他不悦。他抿紧唇,正想说什么,晋王又说了一句,“儿臣有事要禀。”
“什么事?”弘景帝下意识问。
晋王又不说话了,明显就是嫌弃旁边人太多,他不想说。
弘景帝没好气地站起来,他微微一晃,不过下一刻就抓住了李德全的手肘。
“跟朕进来。”
去了西暖阁,弘景帝在南窗炕下明黄色坐褥上坐了下来,一手搭在迎手上:“有什么事就说。”
晋王却是答不对题,“不知父皇打算如何处置二哥,又是如何打算处置七弟?”
这话倒是让弘景帝一愣,“朕如何处置他们,还用得着与你打招呼?”
“儿臣拿到一人,此人乃是……”
晋王将韩侧妃的事情大概的说了一句。
弘景帝听完,不惊怒反是嗤笑:“一个女人都能将他耍得团团乱转,他可真是朕的好儿子。”
这口气倒是不像是在说自己儿子,反而像是一个外人,弘景帝一直对庆王有一种淡淡的厌恶感,许多人都不明白这是为何,只有晋王洞悉了些许原因。
晋王波澜不惊,眉眼不抬道:“儿臣希望父皇能对七弟手下留情,给他一个反思己过的机会。”
“你这么替他求情,倒显得朕宛如刽子手一般,难道他不是朕儿子?”
晋王抬头看向他,虽是什么也没说,但清亮的眼中写满了洞悉。
是啊,谁都知道庆王是被人栽赃了。
这事前两日就发生了,可弘景帝一直压着,直到今日才命人去拿了庆王,意欲为何,不言而喻。
弘景帝是位父亲,可同时他也是一位帝王。
帝王最怕的是什么?除了死,大抵就是失去皇位了吧。
父弱子强,尤其这么多儿子都野心勃勃,恐怕换做任何一位帝王都会恐惧。弘景帝用诱饵诱之,设计几个儿子接受削藩,将诸王人留在京中,授以官位。貌似想考察哪个儿子更具有储君之相,实则何尝不是一种心态的反应。
晋王太了解这种人的心态了,所以笃定弘景帝还有后手。
而这后手更是相当于杀鸡儆猴,以此来警告诸王别擅动,宣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威严。
以晋王的性格,他就算明白这一切,也不会做什么说什么。可这次却是庆王被牵扯在其中,庆王虽糊涂无能,到底是他护了多年的弟弟。
晋王清亮却不见底的眼睛,让弘景帝想起一个人。
一个让他午夜辗转梦间,时不时会梦到的一个人。
“……沈鸾,你别忘了她是借着什么才会怀上龙嗣,你以为她单纯柔弱,实则……”
她什么也没有说,只用这种眼神看着他。
在这个眼神下,他有一种自惭形秽感,更有一种洞悉——她什么都知道的。
她知道她的心机,她知道她为何会动心机,她更是知道他骨子里男人的劣根性,她什么都知道,她不在乎,她什么都不在乎,连死都不在乎。若说在乎,大抵只有沈家人能让她在乎,还有他……
两双眼睛重合起来,弘景帝眼神颤抖。
“朕不会怎么样他。”起先这声音还是如常,旋即有些气弱下来:“不过就是守个皇陵。”
晋王点点头,又道:“若是老七休妻,还望父皇不要拦着。”
“休妻,休个什么妻?”旋即弘景帝明白过来,说出的话有些不是滋味:“你倒是挺喜欢多管闲事的。”
“家中妇人惦着。”
弘景帝又被气着了,“你可真有出息!倒是一点都不遮掩,堂堂一个亲王,让个女人把持着脑袋。”
晋王不理他,只是说:“若是无事,儿臣就退下了。”
“滚,赶紧滚!”
于是晋王就滚了。
不过晋王并没有直接出宫,而是去了庆王被关的地方。
晋王到时,宫室里没有任何声音,庆王蜷缩在室中一角,偌大个男人像个孩子似的抱着膝埋着头。
“你见过她了?”
“五哥,对不起……”
“五哥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庆王抱着头,痛哭出声,“我是个混蛋,我是个糊涂虫,我是个白眼狼……我成日沉浸在自哀自怨当中,我觉得全天下的人都欠我的,所有人对我好都是理所应当……我厌恶自己这种龃龉和弱小,总想着有一日当我强大了,我就能抛开这一切。其实没有,根本没有,我外表强大了,实则内心还是当年那个只会捂着脑袋躲在角落里哭的我……”
当年在乾西五所,晋王再度见到庆王,庆王就是如同他说的那般,捂着脑袋躲在角落里哭,甚至连哭都不敢大声。
第165章
庆王哭了很久,也说了很多话。
从头到尾; 晋王只是听着; 没有任何言语。
他并不是个会劝解人的人; 再说都不小了,孰是孰非也应该明白。
晋王离开了这间宫室; 临行前只是拍了拍庆王的肩膀。
兰珠还没有死; 之前从庆王这里离开; 便被弘景帝的人带走了。此时被人送了回来,还剩最后一口气。
她的衣衫已经被鲜血浸染透了; 让人很难以想象一个人竟可以流这么多血。
晋王看了她一眼,正想命人将她抬走,兰珠突然有了动静。就像似一具死尸,似乎不甘就这么死去,还想做些无力的挣扎。
“别、别忘了你、你答应、答应我的话!”
“你似乎很在乎那个孩子,为何之前不把他带走?”
兰珠喘了一口气,此时说话对她来说,已经是很艰难了; “我们这样的、这样的人; 朝、朝不保夕; 留在王、留在王府是对他好。我、我是、我是运气好,领到这样的任、任务; 多活了、不、不然可能、可能早死了……”
晋王缄默。
兰珠的瞳孔慢慢扩散,人的意识也开始不清楚起来:“别忘了……你答应我的话……”
“那孩子是老七的?”晋王突然问。
兰珠的瞳孔骤然收紧变成针尖大小,又蓦地扩散; 有一个声音卡在她的喉咙里,可她注定是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她的手半举在空中,过了一息还是两息时间,才啪的一声落在地上。
晋王蹙紧眉,看着她,半晌才道:“将她先抬走,尸体先别处理。”
晋王出了宫,直接回了晋王府,他本是打算去一趟庆王府,可此时实在没有心情。
回了荣禧院,瑶娘正坐在炕上陪三个孩子玩。
一见晋王回来,瑶娘就忙下了炕来。
“七弟那事怎么样了?”
“父皇打算让他去守皇陵。”
之后,晋王将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瑶娘听完久久不能回神,包括小宝也是。
那韩侧妃竟是冒名顶替的?可为何上辈子她却没有偷跑?旋即小宝明白过来,这一辈子的轨迹早与上一世不同。上一世弘景三十二年大乱,他父皇于次年登基为帝,诸王之中,除了安王、庆王、鲁王、吴王,其他人俱都死于弘景三十二年。
没有胁迫,韩侧妃自然不可能被逼逃亡,事情自然没有败露。那么就是说知晓韩侧妃身份,并胁迫她的人,应该是在其他死掉的皇子中间。
小宝下意识想到了永王,旋即又觉得不是。在三十二年里,永王下了那么大的一盘棋,怎么可能有多余的心思放在一个小小的高丽细作身上。
就在小宝想这件事的同时,晋王也在思索。
他同样下意识想到永王,却又觉得这不是永王的手笔。无他,他一直命人紧盯着永王,若是有什么异动,早该收到消息。
那到底是谁?
难道是鲁王?
晋王突然出声道:“去将舆图拿来。”
话说出口,却没人应声,他这才想起福成被他派出去办事了。不过还有瑶娘,她知道晋王有一份舆图是放在这边书房里,就忙亲自去了书房,将舆图拿了过来。
舆图乃是羊皮所制,经过特殊工艺制成,可保百年不风化不褪色。底色乃是淡黄色,其上标记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和符号,反正瑶娘是看不懂。
她帮着晋王将舆图在炕桌上摊开,晋王的眼睛就放在右上角处的一个地方。他看了看那处,又看了看左侧临近高丽,其上写了个‘代’字的地方。
是的,代王的封地便是临近高丽。
就在晋王看舆图的同时,小宝也在看。
高丽王不可能无缘无故让韩侧妃协助一个人,必然与其有利益牵扯,而这个人是大乾人,还是几位皇子中的一个,那么除过代王不作他人想。
因为只有近在咫尺的利益关系,才能让高丽王毫不犹豫暴露自己埋藏多时的钉子。
代王?
那个处事中庸,沉默寡言,平时一点都不起眼的代王。
其实想想也是,同样都为中宫嫡子,会动心思很正常。而在这一场局中,既把安王掀下了马,同时害了庆王,而害庆王并不是主要,主要目的大约在于晋王。
估计对方没想到的是,晋王因为孙氓的点醒,并没有在这件事里动手脚。若是动了手脚,以弘景帝的性格必然能查到,即使弘景帝当时不发作,也会在其心中留下一个陷害手足的印象。
人上了年纪,心境会与以往截然不同。弘景帝防范着一众儿子的同时,私心还是希望兄弟之间能和睦相处。从当初诸王齐聚京城贺寿,弘景帝所说的那一番话就可看出。
好深的心思,好深的谋算!
想通其中关节的晋王,竟有一种冷汗直流的感觉。
因为诸王之中,若是他从来没有用心防范过的,大概就属这个最平凡无奇的三哥。
福成走了进来,禀道:“殿下,老奴到庆王府时,福喜已经服毒自尽了。”
晋王并不意外这个结果,打从他猜出韩侧妃背后有代王的影子,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以代王如此谨慎的性格,必然会不留任何把柄。
“那孩子可是看了?”
福成顿了一下,摇摇头。
瑶娘有些不乐意了,问:“你们这是在打什么哑谜,怎么我就看不懂呀。”
若是能让你看懂,也不叫什么哑谜了。
“晟哥儿耳后没有痣。”晋王道,福成在旁边点了点头。
瑶娘还在想什么痣,小宝已经明白过来了。明白过来的他,惊讶的嘴都合不拢。直到月月问了一句:“小宝哥哥,你想吃东西么?”
二宝也呵呵呵地上来伸手摸他嘴,他才反应过来。
此时二宝已经把小手指伸进哥哥嘴里了,在里面抠抠掏掏,小宝被抠疼了,猛地一下闭上嘴,把二宝吓了一跳。
似乎在想,我的手指呢?二宝发了会儿愣,然后嗷的一声就嚎了起来。
惊天动地!
然后瑶娘也顾不得为脑子里想到的东西惊讶了,一把将二宝抱了起来。二宝到了娘怀里,委屈地在瑶娘胸前揉了揉脸,才指了指小宝。
“二宝是说哥哥欺负你了吗?”
这个月份的孩子哪里懂得这话,只知道娘说哥哥了,又见小宝露出一脸窘态,二宝当即哦哦哦地笑了起来,见牙不见眼。
小宝瞪二宝,“小臭臭!”
小臭臭知道这话是在说自己,一面哦哦哦地应声,一面哈哈大笑。然后小宝也被蠢弟弟给逗笑了,月月更是笑倒在一边。
“二宝弟弟真笨,小宝哥哥是在骂你呢。”
瑶娘把二宝放回小宝身边,才分出空问道:“那意思就是说晟哥儿不是七弟的孩子,那这孩子是谁的?殿下你怎么知道要让福成去看晟哥儿的耳后的红痣,是韩侧妃自己说的?她怎么那么蠢,这种事都拿出来说?”
韩侧妃当然不蠢,只是晋王在听她说有些可怜庆王那段话时,笑容有些奇怪,便免不了留了心,之后又见韩侧妃三番二次提醒他要说话算话。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并不太适合放在这里。但是人到了临死的时候,她越是担心的东西,越是放不开。
按理说韩侧妃不应该如此表现才是,皇家与普通人家不同,只要是皇家的子嗣,哪怕孩子的娘是个宫女,是个身份十分卑贱的人,也影响不了日后的爵位和荣华富贵。
就好比庆王,弘景帝确实厌恶他,但该封王封王,该有的地位一应都有。
可偏偏韩侧妃却表现的很焦虑。
正巧晋王知晓红痣的事,就让福成去办事的时候顺带看一眼。
事实证明,果然很多事情只有人不敢想,没有人不敢做。
“难道陛下没让人检查过?我记得当初你说小宝都被抱去看过了。”瑶娘道。
晋王没有说话,这大抵就应在庆王不受重视上了。弘景帝连庆王都不愿见到,更何况是庆王的儿子。
“这韩侧妃可真胆大,竟然敢偷人。”
晋王眼睛看向了瑶娘,说话就说话,干嘛眼睛往他身上绕?
他眯了眯眼,瑶娘当即露出一个讨好的笑。
这时,小顺子也走了进来,他同样是受晋王吩咐办事去了。
“殿下,找了医婆看过尸体,医婆说此女没有生过孩子。”
瑶娘眼睛一亮,明白小顺子话中的意思。
诚如她,生产前和生产后一直有人帮着调养,直到至今肚皮上还有几道淡淡的亮白色的纹路。瑶娘见过好几个妇人的肚皮,她娘、朱氏、她姐,那种没有特意保养过的纹路更加明显。
例如她娘,几十年了,肚皮上还有些浅褐色的斑纹。韩侧妃生下晟哥儿才不过一年之久,若是生产过,还是能看出些端倪。
“可她为何要这么做?难道怀不上?”
那就只有问韩侧妃本人了,可惜她本人已经死了。
至于韩侧妃是如何瞒天过海,从外面抱来的晟哥儿,也许这事还应在总管福喜身上。这大抵就是晟哥儿明明不是亲生的,韩侧妃却如此在乎,也许是因为相处久了总是又感情,也许是因为别的。
可谁又知道具体究竟呢。
只是庆王恐怕是惨了,若是让他知道养了一年多的儿子竟不是自个的,将又是一计重创。转念瑶娘想到庆王妃和珠珠,还有琰哥儿,当即又不替庆王扼腕了,若不是他是非不分,鬼迷了心窍,又哪会发生这么多事情。
且不提这里,关于科举舞弊一案,朝廷很快就给了公断。
礼部侍郎萧琤削职为民,抄家发配,以儆效尤。其他涉案人员也一一有了处置,落马官员无数。而最让人瞩目的是搀和在其中两位皇子,安王被撤职回府,闭门思过,庆王则是被发配守皇陵。
看似处置的轻了,可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不过是老百姓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大乾律例》中有‘八议’,也就是说八种身份的人,各府部均无审判权利,只有交给皇帝处置,且有一定的豁免权。
皇亲国戚恰恰就是其中之一,而皇子更是皇亲中的皇亲。于情于理于法,这种处置也能说得过去。
至于会试,则是择日重考,也算是皆大欢喜。毕竟大闹之时,众人便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能得此结果算得上是好的了。
而肖家那边,肖大爷作为翰林院的侍讲,早就知道这件事,不过一直瞒着庆王妃。直到庆王被发配守皇陵前夕,她才知道这一事情。
庆王妃去了一趟晋王府,瑶娘也没瞒着她,将自己知道的事都告诉了她。
听完之后,庆王妃陷入沉默之中,良久才露出一个说不上是苦还是涩的笑容。
“你若是心里难受,就哭吧,我不劝你。”
见瑶娘这样,庆王妃心里的难受反倒淡了。
“我不想哭,我就是觉得造化弄人。困扰了自己那么久的人,竟然是假的,而那孩子竟也不是亲生的。那你说,我经历的这一切,到底算什么,算什么呢?”
庆王妃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又哭了。
她默默地流了一会儿眼泪,才擦了擦脸问道:“那孩子呢?”
瑶娘犹豫了一下:“我听我家殿下说,让圣上命人带走了。”事实上,弘景帝反应一点儿都不比晋王慢,这边刚洞悉晟哥儿身份有问题,那边晟哥儿就被宫里的人带走了。
至于晟哥儿的的下落,没人去关心,也没人去问。
左不过,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我想见他一面。”庆王妃道。
阔别已久的夫妻再度相见,竟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庆王妃还好,不过比以前瘦了一点,庆王却是完全大变样。不过是半个多月的时间,他竟瘦得有些可怕,以前高大健壮,如今依旧高大,却是瘦骨嶙峋,衣衫之下空荡荡的。
尤其是双鬓,竟是泛了白丝。要知道庆王今年不过才二十些许,却是连头发都白了。也不知这些日子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才能变成这样。
他的眼中充满了浓得见不到底的哀伤,是一种几乎死寂的黑,直到看见庆王妃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的眼中才见了点光亮。
“你还好吧?”见到这样的庆王,庆王妃的心被揪了一下,竟有一种不敢上前的感觉。
“我很好,让你担心了。”
庆王妃想说自己也是才知道这件事,不知为何原因却是卡在了喉咙里。
庆王站了起来,面上带着浅浅的微笑。脸上在笑,眼中也有笑,但这些笑却只是浮于表皮,让人感觉一戳就会破。
庆王妃没有敢去看他,一下子她突然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何要来这一趟,心里空荡荡的。
“其实你离开的这段时间,我想过很多很多,终归是我对不住你。道歉,让你原谅我的话,我说不出口。我这趟离开,归期无定数,你之前说的事,我答应了。”
口气平淡,似乎只是在说很普通的事,而当那句‘我答应了’说出口,庆王收紧了袖下的拳头。
他屏住呼吸,才能把哀求的话语关在喉咙里,慢慢的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叠成四折的纸。
庆王妃一直低着头,看着一只大掌进入自己的视线当中。突然一下,视线模糊了起来,在有什么东西要滴出来的那一刻,她猛地伸手过去拿过那张纸。
“望君安好,一世无忧。”
庆王妃踉跄转过身,跌跌撞撞地往外走着。
庆王的声音又在背后响了起来:“继柔,若有下辈子,我一定一定……”
庆王被送走了,只是一人一车。
守皇陵无疑是苦寒的,虽是衣食无忧,但再回不到之前的仆从拥簇,锦衣玉食。
临行前只有晋王去送了,带着瑶娘和小宝。
晋王素来是个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的人,只是远远地对他点了点头,庆王也对晋王点了点头,他又一次举目四望,才失望的进了车厢。
车轮很快就转动了,发出吱呀吱呀的微弱声,缓缓往前跑去。
远处一个山坡上,马车中传来肖二爷的声音。
“既然来了,怎么不出去送送?”
“就不去了。”
“那你打算怎么办?”
“我想回王府。”
“回王府?”
“他休书虽是给了我,但外人并不知。如今他不在,若我也走了,两个孩子只能养在宫里,我日后再想见却是难之又难,且那宫里的奴才捧高踩低,两个孩子怕要受很多苦。我求了晋王殿下,请他和宫里说说,我先留在孩子身边照顾,等哪日他回来了,我再离开就是。”
“你啊……”
“反正休书在我手中,随时都可以离开的。二哥,你别担心我……”。。。。
第166章
进了五月,天就渐渐开始热了起来。
瑶娘从庆王府回来; 脸色有些奇怪。
晋王也刚从工部下值; 刚洗漱换了常服; 正坐在临窗大炕上看几册卷宗。
一看她这脸色,就知道她心情不好。
小宝和月月听话懂事地和晋王问了安; 就手牵手回东厢了。连两个小孩儿都知道瑶娘最近心情诡异得很; 忽晴忽阴的。
“这又怎么了?”
“没啥。”瑶娘答。
天气热; 她从庆王府回来正值下午最热的时候,所以出了一身热汗。瑶娘历来是个怕热的体质; 一热心里就烦操。
去沐了浴,披着刚洗的头发出来,次间里放着冰釜,凉爽宜人。瑶娘吐了一口气,感觉心里舒畅多了。
她来到炕上盘膝坐下,玉蝉站在炕下给她擦着湿发,炕几上除了摆了晋王的几册卷宗,还摆着果子盘。夏天; 应季的果子多; 换着花样吃都不腻。
瑶娘吃了几颗紫玉葡萄; 才让玉蝉将那本《千家诗》拿来看。
看了半晌,没看进去; 她拿眼睛去瞅晋王,越瞅眼睛中的忿忿越是多。
这些日子瑶娘怪得很,像似谁跟她有仇; 其实那个谁主要是晋王,看别人的时候瑶娘不是这样。
晋王摆摆手,玉蝉就下去了,晋王把卷宗扔到一边,道:“过来。”
瑶娘不想理他,佯装又去看书。
“别让本王再说第二遍。”
她本是想暴起,不知为何却又怂了,忍一时之气换一夜安稳。瑶娘这么在心里安慰自己,磨磨蹭蹭地过去了。
“这又怎么了?”晋王将她拉到膝上坐下,一只手撩了撩她的湿发。
“没什么。”
装!晋王没说话,但眼里都是这个意思。
最后是瑶娘自己坚持不下去,主动说了:“我觉得这世道待我们女子真不公平,明明自己没错,是你们男人的错,受伤的也是我们,你们倒好,拍拍屁股走了,留下女人进退两难。你不知今儿珠珠问起继柔,爹去哪儿了。继柔笑着哄她说爹爹去边关打仗了,我听着都想哭。我特别为继柔不值……”
好吧,晋王就知道是这事。
自打庆王去了皇陵,留下两个孩子,肖继柔没有回娘家,反而继续留在庆王府照顾两个孩子,瑶娘去一趟庆王府回来,就要阴晴不定几天。
关键她还爱去,没事就往庆王府跑,好像庆王妃是个小孩子,怕她会吃亏受委屈什么。且特别容易义愤填膺,什么事儿都能归咎在男人身上,身为男人的晋王为此受了不少白眼。
瞧瞧现在不就是,瑶娘絮絮叨叨地抱怨,晋王就只能听着。
他若是不想听也可,晚上就会发现瑶娘跑东厢去了。尤其现在二宝大了,会爬会黏人了,晋王敢叫瑶娘回去,他就敢抱着瑶娘胳膊嚎。
嚎得是惊天动地,晋王只能讪讪而归。
如今这两小一大,都是不能得罪的。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都是他给惯的!
晋王莫名有这样一种感叹。为了不让耳朵受罪,也是为了少得几个冷眼,他突然插话道:“对了,忘记跟你说件事,父皇重开了上书房,让众皇孙去上书房念书。五岁以上,十岁以下,都得去。”
瑶娘愣了一下,这事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晋王又道:“父皇特意点了让小宝也去。”
“小宝才多大?!”旋即她又讪讪地合上嘴,小宝却是小,可也是在弘景帝面前出过风头的,既已启蒙,去上书房念书也是应当。
“其实你教就挺好的。”
问题是小宝最近特别不服管教,以往月月没来的时候,可专心致志了,一门心思念书学写大字。小点点的人儿,连毛笔都拿不住,每天还要练上几页大字。勤奋到让瑶娘觉得羞愧汗然,只能加把劲努力,免得被儿子甩在身后。
可自打月月来了,小宝就懒怠了。
陪着月月四处玩,换着花样玩,念书这事自然被扔脑勺后面。
晋王又不好强迫他,毕竟儿子还小,也因此瑶娘的进度才又赶上小宝。
“那你说他会愿意不?”
这不是废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点着让你去念书,那是抬举那是看中,你有不去的资格?
要知道弘景帝说这事的时候,永王、吴王几个,羡慕的眼睛珠子都红了,也就是因为提起让小宝去念书,才会有之后重开上书房之事。
当然小儿耍耍赖,再往后拖个一年半载,也不是不行。可问题是,这不是小宝的画风啊。
小宝来了后,果然说不出拒绝的话,更不用说是耍赖了。
那就只能去了。
事说完后,小宝就领着月月回东厢了,月月这会儿心情也不甚好。
“小宝哥哥你去宫里念书,那我咋办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