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荣-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冷声讽刺道:“如果今日问你这话的人是你三皇兄,希望九皇妹同样也能够如此有原则才好!”

  ☆、第六十九章 议政

太子直接将三皇子给扯了进来,威胁之意莫过于此。
    换成其他人,这样的压力早就已经没法顶住,毕竟太子可是一国之储君,没几个人愿意去得罪,特别还是这种看上去并不难解决的事情。
    孟夏见状,却是突然笑了笑,看着孟承极为肯定地说道:“多谢太子提醒,不过您着实无需替阿夏担心,因为三皇兄从来不会问任何令我为难的问题。”
    这话一出,太子整张脸都逼红了,只是奈何此处为怀德殿的范围,这才不敢过于声张。
    “哼!”
    他冷哼一声,终是没再多言,狠狠的瞪了孟夏一眼后,转身转袖而去。
    “公主,太子这是怎么啦?”
    片刻后,彩衣走上前担心地问道:“您怎么惹太子生气了?”
    虽然不知道刚才太子与自家公主说了些什么,但彩衣自是看得明白两人肯定闹得不欢而散。
    得罪了太子,那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毕竟这太子可是未来的皇上。
    “我也不想,但没有办法。”
    孟夏收回了目光,也没再多想,朝着彩衣吩咐了一声:“我心中有数,回吧。”
    主仆两都不再说话,一前一后默默地走在回去的路上。
    刚行至半道,却不想有怀德殿的宫人追了过来,说是皇上让九公主再过去一趟。
    见状,孟夏自然不敢耽误,也没多问什么,很快又跟着报信的宫人折了回去。
    “阿夏,刚才太子是不是找过你?”
    殿外后院,孟昭帝亲自修剪着那盆人高的盆栽,手艺着实一般。
    孟夏就站在边上,点了点头:“回父皇,太子先前的确在怀德殿门口与我说了几句话。”
    “他都跟你说什么了?”孟昭帝依然没停下手中的动作,一下一下沉稳无比,精心修剪。
    孟夏迟疑了一下,回话道:“太子也没说太多,就是叮嘱阿夏在怀德殿里做事要精细些,莫出什么差子。”
    “阿夏,你什么时候也学会欺骗父皇了?”
    没用欺君二字,但孟昭帝却是停下了手中动作,转身正儿八经的看着孟夏,神情十分严厉。
    “父皇恕罪,阿夏错了!”
    孟夏面色微变,当即跪了下来认错道:“阿夏并非诚心想欺骗父皇,只是不希望父皇多心罢了,还请父皇宽恕。”
    “行了,你起来吧,朕知道你也是一片好心。”
    见状,孟昭帝伸手将孟夏扶了起来,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你是个好孩子,难为你了!”
    “多谢父皇谅解!”孟夏心中一怔,暗自庆幸着刚才无论如何也没向太子透露半个字。
    很明显,父皇已经知晓刚才太子与她的那番对话,不然的话也不会如此这般。
    “其实太子问的也不是什么绝密,他那般威逼利诱,你为何宁可得罪他也不松口透露半个字?”
    之前的威怒明显不是真的,这会功夫孟昭帝早就露出了笑意,询问着具体的原因。
    “能入怀德殿替父皇读奏折,这是父皇对阿夏的恩典!不论是谁,不论是什么事,没有父皇的允许,阿夏都不会擅自透露任何,绝不辜负父皇的信任!”
    孟夏思路异常清楚,看似不算什么的事情,可一旦涉及皇帝,代表的便是绝对的忠诚。
    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愿意自己的言行举动被私底下随意地透露给其他任何人,哪怕太子也不例外。
    “好呀,朕的九公主果然识大体,懂分寸,不愧父皇这般疼你!”
    孟昭帝看着孟夏赞许地点头:“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理虽然简单,可这宫里头真正清楚做得到的的,还真是不多呀!”
    “谢父皇夸赞,可是……”
    孟夏一副有些忍不住好奇地模样,犹豫了一下还是小声询问道:“父皇,您怎么知道当时太子具体都跟我说了些什么?我记得当时边上并无旁人,因为没谁能听到才对。”
    “你怎么知道这宫里头你看不见的地方就一定没人?”孟昭帝见状,不由得笑了起来,神情颇为得意:“傻丫头,这宫里呀,只有父皇不想知道的事情,没有父皇不能知道的,明白吧?”
    孟夏听罢,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明白了,父皇的安危可是关系到江山社稷、天下安危,防卫自然不是表面所看到的那般简单。”
    “经验不足,醒悟却是一流!”孟昭帝再次表扬了一句,随后话锋一转,又道:“你三皇兄真的从没向你打探过一些不应该打听的事?”
    “没有,三皇兄开始还担心我不懂殿里头的规矩,怕我不小心犯了错,还特意给我叮嘱过好多回。”
    孟夏说到这,略显抱怨道:“父皇您是不知道,三皇兄有时真的挺啰嗦的……”
    “哈哈,你这丫头知足吧,朕可是从没见过你三皇兄啰嗦其他人!”
    听到女儿谈论起皇兄的那种表情,孟昭帝打心底里头觉得有趣。
    皇家向来便是个手足之情极为寡淡之地,可朗儿跟阿夏之间的兄妹情却着实让他觉得欣慰无比。
    “对了阿夏,这几天你可曾听你三皇兄说起过对洪昌黎贪腐一事的看法?”
    片刻后,孟昭帝正色了几分,问起了另一个问题。
    如今他心里头是真的纠结不下,所以倒是想听听朝堂外的一些新鲜的声音。
    朗儿这孩子不错,年纪不大,见的却是不凡,比着不少文武大臣务实而有远见得多。
    “父皇,您为何不直接叫三皇兄过来问他呢?”
    孟夏一听,却是俏皮地嘟了嘟嘴,有些为难地说道:“父皇,后宫不得议政的……”
    “你这臭丫头,父皇让你说你就说,看你这模样就知道平日私底下没少跟你皇兄谈论政事!”
    孟昭帝火眼精精,却并没怪罪之意,反倒是露出几分宠溺的笑意:“行了,没谁怪罪你什么,照说无妨,这是朕准你的!”
    这句也算是孟昭帝对孟夏议政的一种明确特许,算起来,不知不觉间连他自己都觉得破例这样的事情放到自己这九公主身上似乎理所当然。
    虽非正式旨意文书,但金口圣言绝非儿戏,往后谁想拿议政的由头拿捏孟夏可就没法行得通。
    “多谢父皇!”得了准话,孟夏终是笑了,一副终是安心地模样说道:“三皇兄的确跟我说起过洪昌黎,他说此人虽罪不可恕,但目前最好还是留其性命。”
    “没想到朗儿竟是想留洪昌黎性命,阿夏,可知这是何故?”
    孟昭帝自是有些意外,因而自是追问起个中原由。

  ☆、第七十章 责任

ps:感谢雨树梅烟赠送的平安符,谢谢~~
    洪昌黎是太子不折不扣的支持者,且此人向来与老三母族宁家不对付,称为死对头也不为过。
    这一次宁家的人可是没少参这洪昌黎,孟昭帝的确没想到孟朗的态度与宁家人却截然不同。
    不过,这倒是让他颇为满意,身为皇子本就不应该过度的跟受到母族影响,这一点上宁氏对郎儿的教养分寸把握得不错。
    听到父皇再次追问,孟夏点了点头,颇为客观的阐述道:“三皇兄说洪昌黎该死,但此人在朝中关系盘根错杂,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些朝堂的混乱。所以在没有找到妥善之法根除隐患前,最好留其性命,以观后效。”
    “还有,三哥曾言,洪昌黎虽贪,可其能力着实难得,只要真心悔改,有朝一日说不定对父皇对朝廷还有大用,基于惜才上来说,简单杀之也有些可惜。”
    孟夏并没说谎,这些话的确出自孟朗之口。
    孟昭帝听罢,却是不由得笑了起来,虽并没有直接评论孟朗的看法,但神色间却已然表露出满意之色。
    看来他这老三不单单颇有远见,而且大局观极佳,心胸与气度也非常人可比,是个可逆之才呀!
    “父皇您笑什么,是不是觉得三哥的想法过于仁慈了些?”
    孟夏见状,故意问道。
    “哟,听你这口气,倒像是不大赞同你三皇兄的观点?”
    孟昭帝边反问边将手中的大剪刀空着咔嚓了两下,准备再次动手修剪盆栽。
    “那倒也不全是,我倒是觉得吧这洪昌黎事发得正是时候。”孟夏眼睛子转了转,一副忍不住想笑的模样,看上去颇有几分要打落水狗的蠢蠢欲动。
    “啧啧,你这丫头什么意思?看你笑成这副模样,父皇都替那洪昌黎觉得背脊发凉起来。”
    话虽如此,可孟昭帝地是笑意盎然,哪有半点不好的模样。
    “父皇这是夸我还是骂我呀?”
    孟夏凑近了些,挽着孟昭帝的胳膊意压低了些声音神秘不已地说道:“父皇,根治水患的人才您已经找到了,如今这大笔的治水钱款不也有现成的了吗?要是罚没洪昌黎的赃银家产还不够,您干脆顺势肃清一下朝堂风纪,再抓几个大蛀虫,不就什么都够了?”
    “你呀你呀,难怪要说你三皇兄太过仁慈,瞧你这都动的都是些什么歪脑子。这可是朝堂大事,关乎整个江山安稳,哪能跟你所说的一般随心所欲,简单粗暴?”
    孟昭帝一听,顿时便伸手戳了戳孟夏的额头,看似责备,可实际上半点力度都没有。
    “那倒也是……阿夏自然比不了父皇周全,请父皇恕罪。”
    孟夏见状,自是认着错。
    不过可她心里头却明白,自己这番话极合父皇的心意。
    区区一条蛀虫的性命留与不留对孟昭帝而言只是一句话罢了,既如此,能物尽其用当然才是最合乎心意的。
    孟夏只不过顺着孟昭帝的心思将这些用自己的口吻道了出来罢了,孟昭帝其实早就有了,只不过顾及于朝堂各种各样的声音,才会迟迟没做出正式的决定。
    “行了,不过是咱们父女间说几句体己话罢了,没什么罪不罪的。”
    孟昭帝和颜悦色地转开了话题,侧目问道:“朕听刘利达说,你昨个找了御膳房的人准备学做长寿面?”
    “父皇,这您都知道?”孟夏一听,又是惊讶又是不好意思地:“这方面阿夏还真是太笨了些,还没学会,正打算一会再去学来着。”
    “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想起学这个?”孟昭帝有些不解,这可不像阿夏的性格。
    “过些天便是三皇兄的生辰,我也没什么好东西送他,就想着学着给他做碗长寿面。好不好吃咱们另说,总归是我亲手做的表达一下心意吗。”
    孟夏笑眯眯地说道:“再说我趁这次学会了,等到明年父皇过寿辰的时候,这么久的功夫练下来,手艺肯定差不到哪儿去了,到时再做给您吃,好不好?”
    “好好好,当然好了,反正你三皇兄肯定不会嫌你做的味道,父皇倒是沾了光,明年就能吃到朕的九公主亲手给父皇做的好吃的长寿面啰!”
    孟昭帝哈哈大笑起来,此刻心情是说不出来的好。
    好不好吃又有什么重要,这天下的美食他有什么没尝过的。
    真正难得的当然是孩子的这份心意,看着眼前给他带来不少快乐的九公主,孟昭帝突然觉得,有个这样的女儿,当真是种福气。
    四天后,便是三皇子孟朗的生辰。
    一大早,内务府便按例送来了赏赐,不少与宁氏交好的宫妃也早早送上了各式各样的礼品。
    今日正恰逢上书房休息之日,孟夏早膳都没吃便带着准备好的新鲜食材去了穆清宫,要在那边的小厨房亲自给三皇兄做一碗长寿面。
    “阿夏,要不还是母妃来吧,你有这份心意就足够了。”
    宁贵妃看着装备齐全的孟夏,却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没事母妃,您就让她做吧,今儿早膳,我就吃长寿面了。”
    孟朗信心满满的鼓励着,反正对他来讲,只要是阿夏做的,怎么都好吃。
    “多谢三哥这么给面子,不过你们放心,好歹我也学了好些天,就算万一味道不太好,但至少绝对能吃得下!”
    孟夏笑着保证着,示意大伙都别担心。
    “哟,看来朕算是赶上点了,阿夏你多做一点,朕也想尝尝你的手艺!”就在这时,孟昭帝带着人边说边走了进来,脸上全是笑意。
    “皇上,这么早您怎么就来了?”宁氏高兴不已,上前福了福,便挽着孟昭帝落座,又吩咐宫人赶紧上茶。
    “今日不是朗儿的生辰吗,早几天就听阿夏说要亲自给老三做长寿面,朕得过来看看是不是真的,所以下了早朝便直接过来了。”
    孟昭帝说着,朝一旁笑眯眯地孟夏吩咐道:“行了丫头,你快去忙你的,父皇可等着尝你的手艺!”
    “是,阿夏这就去,父皇、母妃、三皇兄,你们且稍等!”
    孟夏当下领命,高高兴兴退了下去亲自去做长寿面。
    孟昭帝转而看着向来引以为傲的儿子,略显感慨地道:“朗儿今日满了十六,都该说十七了,真是长大了!内务府送来的东西,可还喜欢?”
    “多谢父皇关爱,儿臣都很喜欢。”孟朗恭敬而答。
    那些赏赐虽都是惯例,不过每年他所得的都要比其他皇子精细贵重得多,不少还是父皇亲自挑选。
    这样的恩宠,自是难得。
    “喜欢就好。”
    孟昭帝见状,点了点头。
    但突然间,他却收起了之前的笑意,话锋一转,颇为严肃地看着孟朗说道:“长大了,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是光享受着身为皇子所带来的锦衣玉食,这一点你可明白?”
    ps:亲爱的小伙伴们,扫雪要在这儿插放一则重要通知:明天这本书要上架了,明天上架、上架!(重要的事多说几遍,哈哈)。因为前期点击收藏一直不怎么好,所以新书期拖得比较长,一直以来也没怎么加更。上架后我会努力多更的,还请喜欢这本书的朋友能够正版订阅,多多支持。
    大家都知道,一本书上架后的订阅情况直接影响到整本书以后的命运,而我们写手也是依靠订阅得来的微薄稿费赖以生存,扫雪不敢奢求打赏、月票什么的,只希望喜欢看这本书的小伙伴们能够正版订阅上架后的vip章节,给扫雪以动力与支持,谢谢大家。
    以上,再次鞠躬感谢所有支持扫雪的老朋友新朋友们,衷心谢谢,明天我要爆更哦,对,没错,咱要爆更!

  ☆、第七十一章 婚事(第一更)

ps:上架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大家一路来的支持与鼓励,求订阅,更新多多哦~~
    孟昭帝的话顿时让屋子里的气氛带上了几分古怪,那突然转换的态度更是不免让人暗叹圣意难测。
    不过,宁氏倒是沉得住气,不曾急着出声替孟朗说道什么,而是默默关注,让皇儿自行应对。
    “父皇所言极是,儿臣身为南孟皇子,自出身起便时刻准备着为南孟的繁荣兴盛肩负应有的责任!”
    孟朗虽也觉得孟昭帝的态度有些奇怪,但丝毫不曾慌乱,诚恳而稳重无比地回复道:“儿臣虽不才,但不论父皇以及这个国家有任何需要儿臣的地方,儿臣定当竭尽全力、在所不辞!”
    此刻的孟朗君子如玉却尽显铮铮铁骨,当真是品貌非凡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孟昭帝在心底不得不暗自感慨,众多皇子之中,唯有孟朗方方面面最合他的心意,让他极为欣慰。
    特别是这份沉稳,以及处事不惊的大气,更是堪称曲率。
    “说得好,大丈夫,理当如此!这才是朕的皇儿,这才是我南孟皇子应有的模样!”
    片刻后,孟昭帝拍了拍手,大声的给予肯定,不再如之前一般故做严厉。
    他满腹豪情,看着此时的孟朗,如同看到了少年时代的自已:“朗儿,既然你已经准备好承担身为皇子所应尽的责任,那从明日起,你便随文武百官一同上朝参议政事,用你的才学为国出力,为父皇分忧!”
    转折着实来得很快,但实际上却是必然。
    从治水一事到洪昌黎一案,孟朗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与政治见的都让孟昭帝早就有此打算。
    “皇上,此事不太好吧?”
    可就在这时,宁贵妃却适时的提出了异议,不再如先前一般保持沉默。
    “有何不好?”孟昭帝见状,朝着宁氏笑了笑道:“难道你还怀疑自己皇儿的能力?”
    “那倒不是,臣妾只是觉得朗儿才刚刚满了十六,按咱们南孟皇室的规矩,皇子上朝参政议政一般还得迟上两年。”
    宁贵妃格外委婉地说道:“臣妾是担心独独让朗儿这么早参政,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容易让皇上遭受非议。”
    “爱妃不必担心,规矩什么的也得因人而异,咱们南孟这么多代下来也不是没有这样的特例。”
    孟昭帝摆了摆手,示意宁贵妃放心道:“朕心中再清楚不过,朗儿的才能若不早些给予磨练施展,那才是浪费人才。若有谁不服气的话,只管让他来找朕,但凡这宫里还有其他皇子也能如朗儿一般,朕同样也给他相若的机会!”
    “这……”
    宁氏听罢,似乎还是有些纠结。
    而一旁的孟朗则当即开口道:“母妃请放心,儿臣绝不会辜负父皇对儿臣的信任,必定谦逊好学、磨练已身,努力学到更多本事为国出力,为父皇分忧!”
    “好!”孟昭帝连连点头,欣慰地赞赏。
    见状,宁氏也不好再做劝说,而是微笑着示以鼓励。
    她心中开怀万分,诚如阿夏所预料一般,这才是今年朗儿生辰最好的贺礼!
    原本只是抱着成与不成试上一试的心态,结果那丫头果然做到了,甚至于连时间都如此之巧,看来对于这丫头的能力,她似乎还是低估了一些。
    事情定下,很快孟昭帝便直接让刘利达将口谕在整个宫里头通传下去,如此自是为了让孟朗可以名正言顺,也算是给这个生辰更添几分喜气。
    搞定这些后,几人有说有笑地聊着家常,继续等着孟夏的长寿面。
    “这丫头搞什么鬼,怎么这么久还没好?”孟昭帝朝着门口处看了看,却还是没影子。
    宁贵妃笑道:“这头一回做,估计手忙脚乱的,没这么快。”
    说着,她又吩咐身旁的嬷嬷过去看看情况,叮嘱千万当心别让九公主烫到伤到哪里。
    “朗儿,这上书房里除了你以外,你九皇妹平日里跟谁关系比较好些?”
    左右无事,孟昭帝随口问着孟朗。
    孟朗一听,倒也没多想,回答道:“父皇这么一问,儿臣还真觉得不太好说。阿夏刚进上书房时,大伙都不怎么习惯,所以大多都与其保持着距离。可如今几个月下来,不论是我们这些皇兄还是其他人都跟她相处得不错,但也并没什么特别好与不好的。”
    “父皇问的不是这个,父皇是问平日里谁跟她比较亲近?”
    孟昭帝见孟朗是真没听懂他这方面的意思,故而重新解释了一下:“或者说,她私下里对谁比较好,谁又对她比较好?”
    “父皇,您这可是越说越让儿臣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孟朗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说实话,平日里儿臣还真没注意过这些,您突然问起这个,难不成阿夏出了什么事吗?”
    “你呀,读书做事样样都聪明透顶,唯独这个方面可是还没开窍呀!”
    见状,一旁的宁氏不由得笑了起来,代孟昭帝朝孟朗挑明道:“你九皇妹有天大的福气,皇上这是亲自替这丫头留意婚姻大事了。”
    “皇上,臣妾说得对吗?”侧过头,宁氏喜气洋洋地反问着孟昭帝。
    “知朕者,还是爱妃呀!”孟昭帝并不否认,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听到这一句,孟朗心中一沉,着实意外不已。
    “父皇,阿夏才十三,现在就考虑婚事是不是太早了?”
    虽然心中早已滋味莫名,但孟朗却并没有显露分毫,只是一副就事论事的模样不解地询问了一句。
    “说早也早,说不早也不早,这丫头已经满了十三得说十四了。当然,朕肯定是舍不得让她太早出嫁离宫的,不过,有些事早些留意也无妨。”
    孟昭帝提及这些,神情倒是真真显露着慈爱:“说实话,朕觉得想找个配得上咱们阿夏的驸马可不是那么容易,你可别怪父皇偏心这丫头,毕竟女儿家的婚事终是跟你们不同些。”
    “能得皇上如此垂爱,实在是阿夏天大的福气!”宁氏径直起了身,朝着孟昭帝行礼道:“臣妾代那孩子谢过皇上隆恩!”
    宫中婚配本属于皇后所管,特别是公主的婚事向来都是由皇后直接拿主意,能得皇上亲自过问盘算,足以说明如今孟昭帝对孟夏的重视。
    “母妃这是在替阿夏谢恩吗?”就在这时,孟夏终于带着煮好的长寿面笑着进来了,边走更是边好奇地询问着。(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争执(二更)

ps:第二更到,后头还有还有,大家别漏订了,么么哒~~
    见孟夏只听到了半截子话,一副好奇不已的可爱模样,孟昭帝与宁氏都不由得笑了起来。
    孟朗也跟着笑,只是眼中半无太多笑意。
    “你这孩子耳朵还真灵,长寿面煮好了?”
    宁氏接过孟夏的话,却没顺着那丫头说出答案,而是直接拐了过去。
    阿夏年纪还小,皇上也是临时起了这心意,真正落实下来肯定没那么快,以是也不必急着让那丫头知晓,免得面皮薄弄得尴尬,反倒让她想太多。
    “煮好了,请父皇、母妃都一起尝尝吧。”
    见状,孟夏倒也没再追问,而是先行招呼孟昭帝等人移步至餐桌。
    “来来来,今日朕可得好好尝尝咱们阿夏做的长寿面!”孟昭帝兴致极高,发话道:“都不必拘礼,一起坐下用膳便可。”
    宫人已经布好膳食,刘利达亲自检验完毕,长寿面摆到了最为显眼的地方。
    卖相看上去真是极为不错,有那么几分御厨弄出来的模样,孟昭帝试了试,发现那丫头果然诚实,味道还真只是一般般,明显不曾假手他人。
    “虽然味道上还得下些功夫,不过做得却是十分用心。”
    他客观点评了一下,依然让刘利达给他盛了一小碗。
    “嗯,对阿夏来说,已经是很不错了。”宁氏试了试后慈母做派,自是夸为主。
    不过说实话,她也没想到这头一回,阿夏竟然真能做得如此有模有样。
    唯独孟朗二话没说,直接将孟夏单独给他做的那大大的一碗长寿面不声不响的吃了个精光,其他的膳食却是动都不曾动一下。
    “三皇兄,你觉得好吃吗?”
    孟夏没想到三皇兄如此给面子,当下便眼巴巴地等着孟朗评价。
    看三皇兄这吃法,连她都有些怀疑自己做的东西好吃无比。
    “当然好吃,这可是三皇兄吃过的最好的面,你看我这不是全吃完了?”孟朗肯定地点着头,看着孟夏,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真的吗?”孟夏一听,眼睛子一转,打趣道:“既然三皇兄这么喜欢吃,那我天天给你做一大碗?”
    “啊……那倒不必,这样九皇妹太受累了,三皇兄偶尔能一饱口福就足够了。”
    孟朗笑着表示不愿意累到孟夏,委婉地拒绝着孟夏的“一番好意”。
    “不累不累,只要三皇兄喜欢吃,做再多我也不累!”孟夏笑得跟个小贼似的,才不上当。
    看着说笑打趣的一双儿女,享受着这帝王家难得的天伦之乐,孟昭帝在一旁笑得极为开怀。
    此时此刻,就像普通的平民百姓家庭一般,边上贤妻,膝下儿女围绕玩闹,如此温馨、美好。
    一顿早膳,尽显温情。
    三皇子孟朗刚刚十六便正式上朝参政一事,很快便在宫里宫外传了开来。
    孟昭帝行政素来较为开明,任人之上也唯才为首,所以此次对于皇上的决定,朝中百官赞同者居多,并没形成什么明显争议。
    而事实上,孟朗这些天上朝后的表现也有理有据地摆在了那儿,使午不少臣子大为赞赏。
    哪怕有人心存妒忌不满却也找不出什么站得住的理由,明着更不敢随意乱言。
    “朗儿,你这刚下了朝又忙着去上书房,两天跑会不会太辛苦了?”
    宁氏见孟朗下了朝回来几乎都没沾椅子,换身衣裳便又要出门,自是有些心疼。
    她帮着整理孟朗的衣裳,说道:“你父皇不是已经在替你物色单独的师傅吗,如今事情多了,上书房那边也不需再像以往天天过去的。”
    “母妃别担心,我身体吃得消。”
    孟朗回道:“若朝政之事较多,没空时上书房那边自然就不会过去,如今还有功夫当然得按时前去。唐太傅的才学您也清楚,多学些总是好的。”
    “这倒也是,再过两年你也得出宫开府了,到时出了上书房,也没什么太多机会再跟唐太傅讨教了。”
    宁氏亲自送孟朗出门,边走边顺口问了一下:“对了,前几天生辰时,皇上问你的事情,你没跟阿夏提吧?”
    见母妃问起这个,孟朗不动声色地应道:“没呢,她还小,反正提了她也不懂。那天父皇母跟您都没当面跟她说,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理是这个理。不过你九皇妹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完全不懂?”
    宁氏笑道:“再说了,懂不懂那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阿夏定然明白一门好的婚事将来有多重要。难得你父皇对阿夏这般上心,看上去也很是重视那丫头的想法,如此一来,对咱们再有利不过。”
    “母妃的意思是?”
    孟朗越听越觉得别扭,却还是面不改色地询问着。
    当着儿子的面,宁氏也没隐瞒,径直说道:“母妃的意思是,阿夏向来最听你的话,有的时候你可以适时的引导一下她的选择。”
    “不知母妃觉得将来阿夏下嫁何家才是最好?”
    孟朗侧目看了看宁氏,脚下的步子不曾停下,反倒是不经意间加快了几分。
    “六皇子的伴读顾展,据说神武过人连皇上对其青眯有加,又与阿夏年纪相仿,将来于军中地位必定不凡,身份地位都挺……”
    宁氏话没说完,头一回被孟朗给打断。
    “母妃,我记得顾家可是与皇后蒋家关系非浅,还跟刘家沾亲带故,您觉得阿夏下嫁顾展便能够改变整个顾家吗?”
    孟朗质疑,且态度十分肯定:“于我而言,想靠联姻换取兵力支持最不值得信任,唯有亲上战场带出来的人马才能成为儿臣真正坚实的助力!”
    宁氏听后,不以为然地笑道:“没错,将来亲军是必须得有,但其他的支持也少不得,母妃相信只要阿夏下嫁给了顾展,必定有办法改变顾家如今的立场与现状。”
    “母妃错了!”孟朗止住了步子,面色已然带上了几分清冷。
    他顿了顿,终是说道:“或许母妃还是不太了解阿夏的价值所在,您若真心对她好,她心甘情愿所帮到我们的远会比您所想的多得多!若她知道连她的婚事您都要利用算计,怕到头来只会什么都没有!”
    “朗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