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府里的小娘子-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孩子是挺好,也是我最先拿的主意。”孟君淮一喟,坐到罗汉床上,“我就是一想和婧嫁人的事心里就别扭,感觉她昨天才那么大点,明天就要住到夫家去了。”
“哎……哪有那么快!她现在才九岁!”玉引笑着又塞了他一口圆子,“王府里的姑娘留到十七八不都很正常吗?我觉得咱还可以留到她二十。”
孟君淮撇撇嘴,也知道可以留到她二十。可是这么一想吧……他更觉得和婧这会儿心就飞了让他特别伤心!
才见了谢晟几面心就飞了?小没良心的!
他这么想着就忍不住跟玉引埋怨,玉引笑坏了。她也不劝他,就让人喊和婧来,让他直接跟和婧埋怨。
结果和婧一进屋,他就没词了,一脸慈父相地陪着和婧玩了起来,玉引挑挑眉:出息!你就会欺负女婿!
一家子便轻松地在一起待了一下午,其间还给阿祚阿祐拉了一场架。傍晚时一道用了膳,饭后让孩子们各回各屋,孟君淮又取了几封信来,坐到床上看。
“最近事情很多?”玉引也坐到床上,伸手指了指,示意珊瑚搬个榻桌来让他放信。
孟君淮沉默了一会儿,挥手让屋里的下人全都出去,不是退出堂屋,是退出正院。
“怎么了?”玉引被他弄得紧张,他将几封信全推给她:“魏玉林可能想弑君矫诏。”
“什么?!”玉引浑身一震恶寒,滞了良久还在发蒙,“确信……?”
“八成是。”孟君淮一喟,她翻身就下榻冲向书案。
他一愣:“你干什么?”
“写信给哥哥啊!”玉引急急忙忙地要铺纸研墨,“这事能等吗?得有人救驾啊!”
“玉引。”孟君淮也下了榻,上前握住他的手:“大哥不让我们管。近来他知会各府不可互相走动也是因此,他不想节外生枝。”
“可是这么大的事,若只靠他一人……”玉引黛眉浅蹙,怔怔地望着他,“一旦败了,我们是要一起败的。”
“我知道,但你听我说。”孟君淮显得格外冷静,握住她的手凑到唇边吻了吻,道,“正因大哥败了我们便是一起败,我们才要听他的。我们知道的情况太少,贸然出手极易添乱。”
“可是……”玉引眉头皱得更紧了,“如果我们坐以待毙……”
“我们不坐以待毙。”孟君淮深吸了口气,“最多再有五天,京里一定会有动静。到时只要风声不对,你们就带着孩子先出去避一避。母妃的娘家在济南,我打好招呼了,若是大劫大难他们护不了你,但若只是一时动荡,你去那儿待着比在京里安全。”
“可是……”玉引脑中有些空,俄而不安道,“你不去?万一出事,你比我们都……”
“只是保险起见才让你去,但应该不会出事,不必担心我。”他的口气倏然轻快起来,显然轻快得刻意,“你不用担心我,等着我派人接你回来就行了。”
玉引知道他这只是在安慰她,可是她想了又想,也说不出劝他一起走到话。
这一边,是他的妻儿没错,但另一边,则是他的父兄。对他而言根本没有取舍可言,他能做的只是保证一方的平安,然后自己为另一边去拼杀。
“那……那我明天就让两位侧妃着手准备。”玉引低下头,默了会儿又说,“让苏氏和乔氏也一起吧,和婧兰婧都喜欢她们。”
“你看着安排。”他一笑,“交给你安排我放心,你也让我放心便是了。”
。
善亲王府,孟君泓在送走魏玉林后只觉冷得像是置身冰窖。他不让人进来,也没说一句话,只静静地坐在那儿,沉浸在震惊中回不过神。
魏玉林说……他马上就要登基了。
他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除却他要坐上那万人之上的位子以外的另一层是……父皇要驾崩了。
孟君泓当时就出了一层冷汗。
他不懂医术,不知道父皇的病有没有那么严重,但他只是觉得,近来父皇的精神头似乎都还可以,至少没有病重到让身边人能预料出他还有多少时日。
魏玉林这是要弑君……
他打了个寒噤,茫然地向魏玉林道:“公公这是要我不孝……”
可魏玉林很平和地告诉他:“殿下听下奴一言。此中并无甚不孝之说,皇上病重已久,纵不是即刻便要西去,也不过这一年两年的事了,并无太大差异。而殿下您又甚合圣意,如此这般,那位子横竖都是殿下的,下奴不过是帮殿下早一些坐上去而已。”
他如鲠在喉地想要争辩,可魏玉林又说:“殿下您想想,自皇上生病之日起,也有三四年了。这三四年里,一直不问朝政,而殿下您正值年少有为之时,此时承继大统,不止是为您自己,也是为了天下社稷。”
孟君泓说不出话。他知道自己有多少本事,他也知道自己想谋求那个位子,一直以来都只是为了自己。
再则,他真的没想过弑君弑父。
但最终,魏玉林说服了他。
魏玉林说过了软话便来了应的,他告诉他说,此时于他而言不过是两条路,一是假作不知此事,等着他们将事情办妥,然后安安心心地登上那个位子;另一个,则是去告发此事,那他魏玉林若死了,也保证让他活不了。他会让皇上认为他这个皇十子是与他们一伙的,只是因为出了分歧才去告发,让皇上知道他根本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一人之上或者阶下囚、甚至身首异处,魏玉林要他抉择。
而他做不出其他选择来。
他只能点头答应。
。
接下来的两三日里,天气好像突然热得快了。
太阳炙烤着大地,仿佛有意将一切都加加温,让一切人和事都无法再故作冷静,那股暗潮也在高温中愈涌愈烈。
谨亲王府,孟君涯静听着宦官禀话,一语不发。
底下跪着的宦官在这股安静中冒了一头的冷汗,还是不得不定住神继续说:“齐郡王阖府去了江南;浦郡王说王妃病了,从东边寻了个神医,将王妃送去看病了,几位郡主和小公子都陪着;逸郡王那边说是王妃想向定妃娘娘的娘家尽尽孝,是以王妃连带两位侧妃、两位妾室和府里的公子郡主们都去了济南,今天天不亮启的程……”
那宦官说得都气虚,觉得自己说完之后,王爷准得让人把他拉出去打死。
他还觉得,各位殿下也是真不够意思。平日里说起来都是亲兄弟,眼下大事当头,一个个全跑了?
不料,谨亲王听完后只是一笑:“好。”
宦官:“……?”
谨亲王的手指敲了敲桌子:“出京的那些,你派人追上去说一声,让他们近两日加紧赶路,能离京城更远些便更远些。”
“是……”宦官迟疑着应下。
“我那些还在京中的弟弟……也让人送信去,就说多谢他们留下,让他们把近三年与谨亲王府的书信往来都烧了吧。我若败了,罪名我自己担,与他们无关。”
“……爷。”底下的宦官磕了个头,终于大着胆子直起身,“您、您真的要……”
“快去。”谨亲王眸光一厉,不由分说。
逼宫篡位,这是大不孝的事情,先前的三十余年,他都不曾想过自己会做出这种万人唾骂的事。
但是,眼看着君父丧命和逼宫篡位谁更不孝?
说不好。
☆、第102章 逼宫
一行人到济南的时候,天正热得厉害。定妃的母族先一步为他们安排好了住处,住的是当地知名的乡绅金家的宅子,里里外外都明显重新拾掇了一遍,看上去比王府也差不了多少。
几个孩子都累了,安顿下来后,乔氏便与玉引一起哄阿祚阿祐休息。环顾着四周,乔氏有些忧心道:“这宅子瞧着不像别院,那是他们自家人住到别处去了?咱这样是不是不太好,感觉跟抢了旁人的住处似的。”
玉引一哂:“这你不用担心,皇亲国戚下榻,搁到寻常人家,那是祖坟上冒青烟的事情。”
慢说皇亲国戚,就是谢家这样对皇亲国戚根本见惯不怪的世家,在这方面也还是有些讲究的。谢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方亭子,家中的小孩子概不让进,大些懂事了才允许到里面小歇喝茶,原因便是当今圣上从前到谢家时,曾与她的几位叔伯长辈在亭中吟诗作对,从此那方亭子就成了个“圣地”。
玉引儿时对此不解过,她问母亲说:“为什么要这样?皇上才不会管我们去没去那个亭子里呢。”
母亲便说:“那你不念经,佛祖也不会管你呀。”
她仰着头反驳:“佛祖会,佛祖什么都看得到!但皇上看不到啊?皇上住在皇宫里,不知道咱们家里的事情!”
她这么说,逼得母亲不得不换个思路跟她解释。母亲就告诉她:“皇上是天子,他有福气,他待过的地方也会留下福气。所以我们想把那份福气保住,不能让小孩子玩玩闹闹的破了福,这样,家里才能长盛不衰。”
这番话,玉引当时信了。加上家里确实一直繁荣昌盛,她觉得和家中对天子的尊敬有些关系。于是她一度对那方亭子十分敬畏,有时逢年过节回家她还会抄一卷经敬到亭子那里,就是希望上天、天子可以保佑谢家。
但那其实也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现下突然再想起,她突然觉得可悲可笑。
可悲可笑的不是谢家,而是“天子有福”的说法。
她想,如若当今圣上真的那样有福,朝堂上怎会闹到当下的地步?奸宦当道,龙子凤孙反受欺辱,这是在寻常人家都会觉得不幸的事情,何况皇家?
玉引摇了摇头,将这思绪拨开,叫来赵成瑞,吩咐他挑些首饰之类的东西给这金家的女眷送去,算多谢他家出借宅子。而后又叫来珊瑚,道:“备纸笔,我给王爷写封信。”
结果大抵是因为心事太重的缘故,这封信她写得十分的长。不知不觉就说了好多闲话,什么在路上遇着一只母猫在车下生小猫啊,经过小村庄时看到村民特别新鲜地要上前围观、又因护卫太多而不敢凑近啊等等,全都告诉了他。
写完之后她自己看了一遍,觉得这写得算怎么回事?丢死人了。
于是她又换了张纸来重写,写了句“已达济南,皆安,勿念”之后停住笔,觉得这样言简意赅最好,他现下兴许很忙,最好不要给他增添额外的东西让他读……但看看旁边那两页,她又特别想也递给他。
踌躇了半晌之后,玉引拿了两个信封装它们。交给信使时,她拿着只写了一句话的那封,交待说这个是急信,一定要王爷当场拆开看,然后又把另一封给他,跟他说这个不急,让王爷闲下来再看。
而后她舒了口气折回卧房,抬头就见阿祚阿祐又抽风了……
这兄弟俩自己摞成了一摞,阿祚在下面,阿祐在底下,然后还压在乔良娣身上,咯咯傻笑得十分开心!
“你们俩!下来!”玉引板着脸过去一把先将阿祐抱下来,斥他们说,“不许欺负乔良娣!没大没小的!”
“王妃息怒。”乔氏抱着阿祚坐起来,噙笑说,“王妃,这些日子在济南……妾身帮王妃带两个小公子行不行?”
“你不嫌累啊?”玉引也笑起来,抱着阿祐坐到她身边道,“兰婧也还小呢,你带她也辛苦你。平日你要来跟这两个玩玩都随你的意,别太由着他们闹,他们闹起来没数。”
“……王妃。”乔氏瞧着有点怯怯的,踟蹰了会儿,才说,“何侧妃在路上……跟妾身说了好久心事,妾身想,咱在济南也没多久,王爷也不在……能不能让何侧妃陪陪兰婧?”
“不行。”玉引面色骤沉。
她蹙眉睇了乔氏良久,还是说了句不客气的话来告诫她:“谁许你动欺瞒王爷的念头的?你觉得我让你带兰婧只是为了做给王爷看的?你觉得我会答应吗?”
“王妃……”乔氏面色煞白,再不敢多提这事,放下阿祚扑通跪下,“王妃恕罪,妾身一时糊涂……”
玉引不再看她:“自己去跟芮嬷嬷说这事去,她说怎么办便怎么办,我不多说你了。”
芮嬷嬷……
乔氏想起刚入府那会儿挨板子的事,一下子被这三个字吓哭了。她又求了玉引几句,玉引冷着脸始终没理她,她最终也只好磕个头告退,悔不当初地找芮嬷嬷领罚去。
。
京里,孟君淮向谨亲王打听了几次具体的安排,愣是一个字都没问出来。
他们一众兄弟都觉得谨亲王府的口风也太严了,半点风声都不露,再亲近的关系都只能傻等着。
孟君淮有点心焦,他觉得大哥不该这样,再有怎样的大事也该兄弟们一起分担。同时,一股愈演愈烈的不安在他心中日渐漫开……
他觉得,大哥这番安排,可能是什么孤注一掷的安排。
大哥是怕牵连他们,所以有意绕着他们的?
孟君淮觉得或许该是这样。因为这些日子他连谢继清都见不着了,几次差人去请,谢继清都推说谨亲王传他有事。
——但怎么可能回回他一找他,大哥就恰好传他有事?这明白着是大哥授意让他以此为由推脱,故意的。
直至七月末时,才突然有了动静。
这天是个阴天,乌云压得很低,孟君淮也没出门,就听说街上巡逻的官兵多了,还有锦衣卫亲自出来盘查。
但这原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脚下是京城,锦衣卫从前也经常出来巡街。
可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府里的大宦官杨恩禄屁滚尿流地就冲进来了:“爷!爷!不好了爷!”
“爷……”杨恩禄面前定住气,脸上还是一点血色都没有。
他打了会儿哆嗦才又说出下一句话:“锦、锦衣卫……突然纠集在一起,朝皇宫去了!”
“什么?!”孟君淮拍案而起,定了定神,“谁的命令?”
“不、不知道啊……”杨恩禄那张脸皱得都快哭了似的,“下奴没打听出来,就、就听说领头的好像有谢大人……现下已有几位殿下带着府中护军往宫里赶了,您瞧您是不是也……”
孟君淮眸色一凛:“点二百人跟我走,另差人让谢继清速给我回话!”
他说着拂袖离去,因摸不清情状,心里乱得像在打鼓。
若说谢家谋反,他是不信的;可若不是谢家谋反,那就是大哥的意思。
大哥趁夜逼宫……?
这他同样不太信。
紫禁城,端门外已陷入一片混乱。
门口的宦官都吓晕过去好几个了,几个住得近的皇子先一步赶了过来,在锦衣卫到达宫门口之前将自己的人布了开来。
谢继清带人到门口时,就听一人断喝:“谁给你的胆子擅入皇城!拿父皇首领来!!”
骑在马上的谢继清左手一抬,身后排列整齐的锦衣卫应声止步。
“平郡王殿下、浦郡王殿下、十二殿下。”谢继清目光清淡地扫过三人,颔首,“在下奉谨亲王之命而来,还请三位殿下让步。”
“大哥?”三人蹙起眉头相视一望,显有些动摇。平郡王很快又道,“皇长兄让你办此事不可能无凭无据,你拿皇长兄手令来!”
谢继清并不意外地一哂,翻身下了马:“谨亲王殿下正在宫中,手令一会儿会传出来,三位殿下若不介意,我们便一道等。”
“……”三人微滞,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乾清宫,谨亲王与皇帝的棋局已持续了一个时辰。
他的棋艺向来不差,但一向是温缓灭敌,今日却连自己都能感觉到棋路上多了杀气,目下已显然是父皇落了下风。
谨亲王抬眸看了看,皇帝仿佛精神仍好,心情也不错。
“父皇。”他暂且搁下了手里的棋子,笑说,“这是不是快到您服药的时辰了?”
皇帝看了眼窗外天色,也笑着:“都这么晚了?该是要服药了。”
他说着挥手示意魏玉林去端药,魏玉林亲自去端了来,毕恭毕敬地奉给他:“皇上……”
皇帝正要接,谨亲王忽地伸手,先他一步将药碗接在了手里。
他轻松地笑着:“这药看着还烫呢,儿臣帮您吹吹。”
“烫就先搁着,一会儿再喝,不用你吹。”皇帝看着兴致颇高,说罢就又拿起棋子,“来来来,咱把这棋下完。朕都有日子没见你了。”
他话音落下,却不见谨亲王应话。
皇帝执着棋子再度看向他,只见他一手执着药碗,视线完全落在那药汁里。
“父皇是有日子没见儿臣了,但不是儿臣不来觐见,想来也不是父皇不肯见,而是……”他冷漠地看向魏玉林,“是魏公公拦着不禀。”
皇帝一怔,魏玉林显然一悚。
谨亲王平淡而笑,端着药碗站起身,一步步踱到魏玉林跟前:“你拦着我不让我见父皇,有多久了?怎么也有一两年了吧。今天突然说父皇要见我,真让我受宠若惊。”
“……殿下说笑、殿下说笑。”魏玉林赔着笑,擦了把冷汗。
“怕是别有隐情吧。”谨亲王睃着他,“五月那会儿,你给西厂写了封信,信里说了什么来着?”
话音刚落,屋里死寂凛然。
谨亲王犹睇着魏玉林,目光一分皆一分寒冷下去。
魏玉林那封信并没有写到很清楚,当时他们只摸了个大概,知道魏玉林可能要弑君。
后来又多方密查,才得知魏玉林多半是要下毒。
他一度陷入两难困境,不知该从何时、从何处阻挡此事,直至锦衣卫偶然查到魏玉林在假造他弑君谋反的证据,他才蓦然恍悟。
他想,魏玉林多半是要在弑君的同时连他一起除掉。这并不难,只要父皇死时他在身边,他们这些近前侍奉的人一口咬定他动了手、在推两个宦官出来作证说被他收买,他就百口莫辩。
到时就算朝臣有疑惑,也难以帮他证清白。只消得东厂再矫诏说皇帝传位给十弟,他就只有死路一条。
谨亲王将此番猜测在脑海里转了不知几百个来回,结合着各样证据从方方面面去想,越想越觉得决计是如此。
唯一让他仍不安的,就是或许东厂会在他并不在场的前提下弑君、而后照样能将这罪名安给他,那他们便任何时候都能做此事,他则无法及时阻拦了。
最终他觉得……应该不会。他想孤注一掷,魏玉林必然也想,他们都想有十足的把握取胜,那么他当时恰好在场可就比不在场要有说服力多了。
他赌自己这一环的猜测是对的。
于是他该觐见便照常觐见,该在乾清宫前等一整天便照常等一整天。终于,他等到了魏玉林堆着笑请他进来的日子,这便是魏玉林要动手的日子。
谨亲王将碗放在棋桌上,从袖中取了一支银针,面无表情地丢入碗中。
“钉”地一声银针磕玉碗的声响,谨亲王淡看着魏玉林:“魏公公,您敢把这银针捞出来,呈给父皇看吗?”
“谨……”魏玉林已然大汗淋漓,扑通一声跪下,“皇上明鉴、皇上明鉴!下奴没做这事,下奴不知道这药是怎么回事!”
“你还敢说你不知道!”谨亲王声色俱厉,“从淑敏公主的事起,本王盯了你四年有余!你大权独揽结党营私,一众皇子除却肯跟着你的老十以外,其余哪个没被你拿捏过!”
他一切齿看向皇帝:“父皇,这奸宦儿臣今日便替您办了!”
“君涯……”皇帝在突然而至的变故中尚未缓过神,谨亲王一挥手:“来人!”
“殿下。”两个侍卫出现在大殿门口,孟君涯也不多费脑筋,直接端起案上的药碗递给他们:“拖出去喂他喝了,尸体丢出去喂狗。乾清宫上下宦官一概杖杀,宫女遣散不得再入京城!”
“是!”侍卫应得铿锵有力,入殿将魏玉林一架,利落地拖了出去。
“皇上!皇上下奴冤枉啊!”魏玉林的喊声回荡殿中,谨亲王静听着这惨叫,目光挪到父亲面上:“父皇受惊了。”
“君涯你……”皇帝如梦初醒,拿起帕子擦了擦冷汗,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谨亲王坐回先前的位子上,睇视着眼前的棋局,享受了半晌安静。
皇帝终于稍缓过来些神,蹙着眉略显不满:“君涯你行事也太急,纵对他有疑,也大可细细查办,何故直接取人性命!”
“父皇您退位吧。”
孟君涯平静道出的几个字犹如方才掷入碗里的银针一样,稍稍一响就不见了。
皇帝愕然:“你……你说什么?”
孟君涯抬眸看向他:“您不能再当皇帝了。否则,儿臣救了您这一次,他们也还会有下一次。儿臣也不想看着朝堂渐乱、民不聊生。”
他太清楚自己在说什么,也清楚这对父亲而言意味着什么,是以越说越哽咽:“您……退位吧。儿臣保您余生荣华,请您容儿臣肃清朝堂。”
“你……”皇帝胸中一闷,连连咳嗽起来,“逆子……”
“是,我是逆子,十弟在您眼里不是。”孟君涯平静而带几分悲悯地看着他,“父皇您什么时候变成这个样子了……十弟不过是会奉承您而已,您便觉得他能承继大统?”
“你出去!”皇帝拍案怒喝,“滚!滚出去!”
“父皇。”孟君涯摇一摇头,“儿臣实话告诉您,现下整个锦衣卫,都在紫禁城外。”
他淡然看着皇帝:“之所以还没有进来,是因为我的弟弟、您的其他儿子们在外拦着。他们不知情,还在对您这位皇帝尽忠,对您这位父亲尽孝。”
“但如果儿臣传手令出去命他们让开,命他们让锦衣卫进宫……”他笑了一声,“他们立时会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您敢赌他们一定会站在您那一边吗,还是会齐力协助儿臣继位?您任由东厂摆弄数年,他们一个个都没少受委屈。”
皇帝惊愕交集地看着他,脸上满是不可置信。
“求您给自己留些颜面吧,父皇。”孟君涯说着站起身,伸手只向几尺外笔墨齐备的桌案,“您写圣旨让位,或者儿臣写手令让他们放锦衣卫进来。如若您选后者……”
谨亲王目光迷蒙地看向殿顶:“他们进来时得知的,会是您被魏玉林毒杀。”
“你敢弑父!”皇帝大喝出声。
“求您别逼儿臣弑父。”谨亲王猛地转向他,皇帝在震怒中定睛,才见眼前长子眼眶都是红的。
。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紫禁城外的对峙气氛愈发紧张。
其间,谢继清命手下再度前行了三尺,一众皇子带来的人立刻拔了刀。
孟君淮喟了一声,不知第多少次再度向谢继清道:“谢大人,求您给我们一众兄弟透个底。”
“殿下恕罪,此事臣当真不能说。”谢继清颔首,孟君淮面上的怒色一起,又被强压了下去。
而后死一般的寂静再度蔓延开来,听着完全不像有近万人涌在这里,而像是空旷的荒野。
突然间,一声撞钟声响灌入耳中。
“咚——”
众人齐刷刷地向钟楼处看去,依稀看到楼上掌钟的人又撞了一下:“咚——”
“怎么回事?”几人面面相觑,诧然间身后端门大开。
几名宦官从门中步出,到了众人跟前,一作揖:“谢大人,劳您走这一趟,请您回去歇息吧。”
那人说着递上了一块铜制腰牌,谢继清接过一看,是谨亲王府的腰牌。
“告退了。惊扰各位殿下,罪过。”谢继清向一众皇子抱拳,孟君淮问那宦官:“谨亲王呢?可方便一见众位兄弟?”
“逸郡王殿下。”那宦官又朝孟君淮一揖,“皇上禅位,命谨亲王殿下继位。登基事宜已急召礼部各位大人拟定,请各位殿下先行回府,改日再行觐见。”
“什么?!”众人皆尽愕住,怔然中,又见一列快马驰出皇宫,为首那人边驭马边吩咐:“去,速传旨,善亲王革爵圈禁,任何人等不许擅自出入善亲王府,违令者格杀勿论!”
显然,这传下圣旨的人,已经换了。
☆、第103章 事态
直至天明时,大家还都有点懵。
咝……这天儿变得也太快了!
一夜之间,皇上成了太上皇,谨亲王成了皇上,善亲王被圈禁了,魏玉林掉了脑袋,东西两厂眼瞅着就要血流成河。
各府都有些不安,想出门打听又不敢贸然瞎走动,生怕一不小心触了新帝的霉头。善亲王府中,善亲王妃柳氏更是哭成了个泪人儿。
她拉着孟君泓,不无惊恐道:“这、这怎么办!爷之前与魏玉林那边亲近,现下谨……现下皇上记恨着,咱们怎么办!”
“唉,你别哭了!”孟君泓也是焦头烂额。打从说服自己接受魏玉林的打算后,他便在等着登到那个受尽艳羡的位子上。谁知道到了眼前的位子还能飞了?谁知道大哥行事这么狠!
在房中转悠了两个来回,孟君泓沉了口气:“我去见父皇去!大哥突然登基,纵说是父皇禅位,满朝也都会觉得蹊跷,现在必定都盯着看他对父皇的态度。我求父皇开口保我们,他必不敢忤逆!”
“这……能成吗?”柳氏泪眼婆娑,孟君泓一挥手:“成不成的,反正我先试试去。”
他说着就出了门,心下的不安让他比平日多做了许多吩咐,吩咐下人把后院守好、吩咐近前侍奉的人务必格外费神盯着,万一有什么人硬闯王府来拿人,让他们务必去给他报个信。
孟君泓自问交待妥当后才往府外走,大门一开,却见寒光直刺眼前。
“回去!”外面的锦衣卫厉声喝道。
孟君泓大怒:“我好歹是太上皇亲封的亲王,我要进宫面见太上皇,滚开!”
“太上皇亲封的亲王?当今圣上可革了你的爵!”锦衣卫没有半天退缩,反而还往前了一句,“回去!别逼我们依圣旨‘格杀勿论’!”
“你……”孟君泓瞪了他许久,终是怂了,缩回府中。
他磨了会儿牙,一叹:“关上门!换个清净!”
。
谨亲王府。
阖府上下都等了一整日,直至夜幕再降,谨亲王妃才听得身边的宦官带着喜色进来禀话说:“王妃,爷回来了!”
谨亲王妃目光微凌,挥手命宦官退下,看看一左一右的一双子女,平静道:“走吧,咱迎驾去。”
母子三人便一起出了堂屋,尚未走出正院的大门,孟君涯先一步走了进来。
谨亲王妃略有些紧张地抬眸看向他,尚未来的及见礼,蓦被他一把拥住。
“……”谨亲王妃准备好了的一声“皇上”噎在了喉中,滞了许久,道出来的还是那声更为熟悉的,“爷……?”
“让你担心了。”孟君涯压抑了一天的不安在这一刻倾泻而出,他毫无顾忌地将王妃按在怀里,静了许久才又说,“没事了,都没事了。”
“我、我知道……”谨亲王妃喜极而泣,在他怀中逐渐静下气来,她觉得又高兴、又有点儿说不清的伤感,最后,化作了十分实在的不好意思。
谨亲王妃稍一咳:“孩子们都在呢。”
孟君涯方回过神,也咳了一声,松开了王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