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深宫宠妃:陛下,来嘛-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会儿功夫,纵然苏清宁想让自己冷静,也无法保持冷静,恐慌占据着她的内心。
她看着钟太医,冷声质问道,若非理智阻止她,怕是会让人将钟太医拖下去。
“请娘娘恕罪,是下官无能。”跪在地上,钟太医冲着苏清宁请罪,他确实无能为力。
“娘娘息怒,皇上的身子重要,您就算杀了钟太医,眼下也无法得知皇上的情况。”陈嬷嬷从外室中进来,劝说着苏清宁。
她在凤阳宫里,听吉顺说了皇上的情况,她连忙来到了御书房。
“周成仁,去太医院,将所有太医都请来,另外,传本宫旨意,封锁宫内消息,在事情没查清楚之前,胆敢透露消息者,杀无赦,胆敢议论者,杀无赦!”
深呼几口气,苏清宁让自己重新冷静下来,她看向周成仁,开口吩咐道。
眼下,朝中没有太子,皇上若真的得了重病,在病情没有确诊之前,必须要封锁消息,免得弄得人心惶惶。
周成仁得了吩咐,退出了御书房,去按照苏清宁的吩咐办事。
“钟太医,你起来吧。”又吩咐一声,苏清宁走到床边,坐了下来。
握住宸帝的手,苏清宁看着他的脸,这会儿功夫,他仍在昏睡着,哪怕她刚才用了很大的声音质问钟太医,都没能将他吵醒。
钟太医站起身来,捏了把冷汗,刚才还真以为,自己的命就要没了。
别看平日里,皇后娘娘极为宽和,真的发起怒来,不必皇上的龙威差。
太医院的御医们,很快来到了御书房中,苏清宁退到一旁,让钟太医将自己诊脉的结果,跟调查的结果说了一遍,然后让其他人上前,一一为宸帝诊脉。
太医们心惊胆战的,毕竟是给皇上诊脉,还是钟太医都瞧不出的症状,他们不敢保证,自己就是知道的。
这后宫之中,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他们很担心,这脉诊完了,命就没了,可就算再怕,还是要诊脉。
一个接着一个太医,为宸帝诊脉,时间都不短,苏清宁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脸上没有表情。
这会儿,她已经冷静下来了,若皇上真的逃不过前世的命运,大不了,自己就随着皇上去了。
反正孩子们也都长大了,等到了那个时候,一个个也都满十岁了。
最多,等到他们十五岁,亲事都订好了。
终于,最后一个太医,诊完了脉,他们聚在一起,小声讨论着自己的结果。
“如何?”苏清宁终于开口,询问着太医们。
“启禀娘娘,据下官查看,觉得像是脑逆,但皇上还觉得头晕恶心,所以也可能不是。”
这么多太医诊脉的结果,便是如此,苏清宁眯起了眼,似乎要发怒。
“你们这么多太医,便只得出如此含糊的回答?”
陈嬷嬷抢先开口,希望可以让苏清宁冷静,她知道,皇上生病,对于主子来说,绝对是很大的打击。
“皇上的脉象上,确实没看出什么问题来,通过之前钟太医说的,目前只有这般推断,不然……请娘娘给出一晚上的时间,让下官们去查一查典籍,是否有记载。”
“再者,也能观察一下,皇上是否还有别的症状,如此,才能彻底确认。”
说这话的,是个较为年轻的太医,正因为年轻,所以才敢说话。
其余的太医,猫在他身后,一个个不敢言语,只低着头。
陈嬷嬷转头,看向苏清宁,想问问她的意思。
“本宫就给你们一晚上的时间,留下一个来,观察皇上的情况,其余的,就留在太医院里查看典籍,若是明天,给不出本宫准确的答案,这后果如何,想来不用本宫说,你们也知道。”
苏清宁的目光,在众人的身上掠过,她缓缓开口,说着自己的决定。
太医们连忙应声,不敢耽搁时间,磕过头之后,离开了御书房。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们都很清楚,跟着离开的,还有钟太医,倒是那个说话的年轻太医,留了下来。
“娘娘,可否让下官找几本医书,一边观察皇上的情况,一边翻阅,或许机会更大。”等人都走了,年轻太医冲着苏清宁行礼,跟她请求着。
“周成仁,带他去找医书。”苏清宁应了一声,吩咐周成仁,年轻太医随着周成仁,离开了内室。
“老奴知道,主子担心皇上身体,可不管如何,您要先保重自己才行,想必,皇上也会希望如此。”
内室中,就剩下了三人,陈嬷嬷看向苏清宁,劝说着她,如今,她也就能听进去她说的话了。
正文 第688章 脑逆
“嬷嬷,皇上一定不会出事的,对吧?”看向陈嬷嬷,直到此时,苏清宁才露出了脆弱。
“一定不会,皇上乃是真命天子,太医一定会有法子的。”陈嬷嬷握着她的手,一脸的坚定。
她如此说,苏清宁的心里,这才安定一些,她向着床上看去,见宸帝仍旧昏睡着,眼圈不由得红起来。
周成仁很快将年轻的太医带了回来,他姓谢,是新进宫不久的太医。
过去,他父亲曾在太医院任职,所以,别人都叫他小谢太医。
冲着苏清宁行礼之后,小谢太医守在一旁,翻看着医书。
之前脑逆的说法,就是他提出来的,他的父亲谢太医,曾遇到过跟皇上相似的症状。
只不过,直到那位病人去世,才真的确定是脑逆。
从钟太医的描述中,只能感觉到有些相似,却不能完全确认。
在这世上,有许多的疑难杂症,身为医者,必须要时常去学习,才能在遇到病症的时候,做出判断。
虽然小谢太医是个不错的,可他毕竟太年轻,见识过的症状,还是太少了。
宸帝睁开眼,虽然还有些头疼,可之前那种眩晕感,却完全消失了。
苏清宁一直盯着他,见他睁开眼,连忙来到床边,“皇上,你醒了?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宁宁?”瞧见苏清宁,宸帝皱起了眉,他打量了一下四周,“朕怎么在这儿?”
“你晕过去了,所以暂且将你安顿在御书房旁边的小屋里,现在可有什么不舒服的吗?”
握着宸帝的手,苏清宁关切的问着,宸帝瞧着她的样子,仔细感觉了一下,“还有些头疼。”
“除了头疼,皇上可还有别的感觉?比如说牙痛,或者眼睛不舒服?”
一旁,小谢太医开口,询问着宸帝,他这才注意到,屋中还有个眼生的人。
“这是谢太医,皇上有什么不舒服的,告诉给他便是。”见宸帝的脸上露出疑惑,苏清宁开口解释着。
如今病情尚不确定,她不打算说太多,让皇上担心。
“牙痛倒是没觉得,主要还是头疼,再有,便是最近看东西,时常会觉得模糊。”仔细想了想,宸帝将自己的症状,都告知给了小谢太医。
听他说完,小谢太医点了点头,行礼之后,去到外室中查看典籍。
陈嬷嬷也退了出去,内室中,只剩下了苏清宁跟宸帝。
“皇上是何时开始不舒服的?怎么都不告诉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宸帝如今这般,定然不会刚出现的症状。
“之前偶尔才有过那么一两次,还以为是没睡好,哪里想到,忽然会晕倒?”
“况且,太医从脉象上,也没看出什么来,朕一直以为,身体挺好的。”
若非这次晕倒,只怕还不会发现问题,偶尔的眩晕跟头疼,宸帝不是太在意。
视线模糊的时候,他只当是用眼太多,休息一会儿,也就好了。
“皇上以后莫要如此了,有什么不舒服的,不管是轻微的,还是严重的,都要立刻说出来。”
听宸帝说完,苏清宁一脸认真的叮嘱着,她希望,太医院尽快找出办法来。
“放心吧,绝对不会有下次了。”笑着应下,宸帝知道,这一次的事儿,怕是把苏清宁吓坏了。
在床上休息了一会儿,宸帝起身,要跟苏清宁回凤阳宫去。
既然之前不舒服,折子什么的,暂且先不看了,明天在处理也行。
苏清宁自然愿意,陪着宸帝一起,回到了凤阳宫之中。
小谢太医也跟随着,苏清宁吩咐人,给收拾出了一处住的地方。
宸帝这边的情况,她跟陈嬷嬷会盯着,小谢太医安心的查看典籍即可。
这一晚平安过去,到了第二天,宸帝去早朝的时候,苏清宁将所有的太医,叫到了凤阳宫中。
一晚上没怎么睡,年岁大一些的太医,精神都不是很好。
可事关皇上,就算在不舒服,也必须要挺住。
“说说吧,昨晚上,可发现了什么?”坐在上首处,苏清宁的目光,从每个人的身上掠过。
听到苏清宁问,太医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不知如何开口。
之前的时候,苏清宁曾给了他们议论的时间,只是这会儿,谁都不敢开口,做这个出头鸟。
“启禀皇后娘娘,经过昨晚的查验,下官依然觉得,有脑逆的可能,不过,如今尚不敢完全确认,需要继续观察一段时间。”
“《素问·奇病论》中记载‘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
“眼下,皇上的症状,是头痛跟眩晕,偶尔视线模糊,倒是没有牙痛的症状,可这不能排除脑逆的可能性。”
小谢太医站了出来,冲着苏清宁回禀道,他的父亲接触过这一类病人,所以他知晓一些。
他决定,等出宫之后,回家去找一找父亲留下来的笔记,仔细研究一下,看还有没有能对上的病症。
当然,前提是能够出宫。
“脑逆?如果真的是,可能治愈?”苏清宁不太明白,这脑逆,到底是个什么毛病,但跟脑子扯上关系,就肯定不是什么好病。
要知道,哪怕在现代,一旦脑袋出了问题,那么先进的科学,都未必能够解决,更何况,在这古代之中?
苏清宁的心里,其实是绝望的,她自己都觉得,治疗的可能性很小。
皇上的死期将近,这时候冒出这么个病症来,让她怎可能不多想?
“回娘娘的话,之前的时候,下官的父亲,曾碰到过一例脑逆,只是当时,不知道是否真的是,直到……父亲才知晓。”
“离开太医院之后,下官的父亲,对此病症做过一些研究,也特意出门远游,去研究这个病症。”
“虽不敢保证,若真的是脑逆,绝对能治好,但缓解总是没问题的。”
听到皇后问,小谢太医犹豫了一下,再度开口回禀道。
她如此说,苏清宁闭上眼睛,沉思片刻。
“既如此,皇上的身子,便交给你来调理,若最后有什么问题,你便带着你的家人,一起陪葬吧。”
正文 第689章 一年
若以后,宸帝真的因为什么脑逆,而早早去世,苏清宁也不会真的让小谢太医跟他的家人陪葬。
如此说,不过是给他施压,让他为了自己的家人,尽心尽力的为皇上治病罢了。
“是,下官遵命。”小谢太医明白,这个时候,不想答应也得答应。
“钟太医,你就跟小谢太医一起吧,有什么事的,你们两个商量着来。”
之前的时候,皇上跟自己的身体,都是钟太医负责,他对皇上的情况,最是了解。
“是。”钟太医一哆嗦,就知道自己逃不过,连忙跪倒,冲着苏清宁行礼。
“这件事事关重大,本宫相信,你们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若是被本宫听到了什么不该听到的,这后宫里的手段,想必你们都有耳闻。”
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看过,苏清宁面无表情的开口说着。
太医们连忙跪倒,他们太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了。
“昨晚辛苦了,都退下吧,回去好好休息。”挥了挥手,苏清宁屏退众人,太医们纷纷退了下去。
陈嬷嬷端着做好的汤羹,从殿外进来,“主子,喝点汤吧,如今,您的身子也很重要,千万要保重啊!”
宸帝的事儿,像是一块大石头一般,压在陈嬷嬷的心上,让她辗转难眠。
昨晚上,她一宿都没睡好,今早起来,感觉头发都白了不少。
“嬷嬷还说我,你瞧你的眼下,全都是乌青,还有头发。”接过汤碗放在一旁,苏清宁拉着陈嬷嬷坐下来。
“嬷嬷,事到如今,我也不瞒着,皇上一早就知道了你的身份,所以,你也要保重身体,不然的话,皇上定然会分心,来担心你的身体。”
看向陈嬷嬷,苏清宁开口说着,她希望陈嬷嬷好好的,身体健健康康的。
“皇上何时知道的?”陈嬷嬷有些诧异,还以为自己隐瞒的很好,她倒是没怀疑苏清宁,不觉得是她告诉的皇上。
“之前咱们说话的时候,皇上就知道了,他晓得你不想让他知道,所以装作不知道,嬷嬷没发现吗?很多时候,皇上做的事情,都是因为你。”
知道她是自己的亲姨母,所以有些事情,才会格外的宽待,特意的安排。
听苏清宁如此说,陈嬷嬷的眼圈,不免有些发红,“老奴知道了,以后肯定会照顾好自己,可皇上的身体,老奴实在是担心。”
“那个什么脑逆,到底是个什么病症,又是否严重?”跟苏清宁一样,陈嬷嬷也很担心,只是在她面前,她尽量让自己保持镇定。
如今忽然知晓,原来自己一直想要隐瞒的事情,皇上都知道,她的情绪,难免有些不稳。
“我也不知道,如今只希望,两位太医能查明一切,嬷嬷不是说,皇上是真命天子,一定会没事的吗?”
安慰着陈嬷嬷,她年岁越来越大了,苏清宁已经想好了,以后,不让她伺候,她会安排人,伺候陈嬷嬷。
至于自己身边,有红锦跟红绣,还有早就培养出来的一些信得过的宫人,足够用了。
“一定会没事的。”陈嬷嬷点了点头,她会每天跟上天祈祷,希望皇上一切安好。
…………
宫里面的事儿,孩子们都不知道。
西北边关中,大皇子带着沈旭,每天都跟在沈啸身边。
年后,顾麟就离开了边关,跟着师父出去游历了,男孩子嘛,总要增长一些见识。
他很适合习武,教导的师父,也是身手很不错的人,他觉得,出去走动一下,对练武是有好处的。
杨蕙心带着大公主跟黎桐,继续出发了,一行人都是男装打扮,也尽量像个男人一般做事说话。
不过,她们骨子里毕竟是女儿家,所以行程,仍旧是最慢的。
二皇子跟许犇规划好了之后的路线,继续走着,他们的速度,如今是最快的。
小公主等人,因为景安的关系,时不时的,就会停下来一些时日。
有东方熠跟小公主在,景安的事情,办的很顺利。
等这一段路完全走完,宸帝吩咐景安做的事情,就能完全办完了。
到时候,景安要回京城复命,东方熠会带着小公主,在选择一条路。
若是可以,倒是能够一起同行,景安还是挺愿意跟着的,毕竟,跟着东方熠,能够学习到很多东西。
孩子们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送回到京城中。
他们也会时常写信,让人送到京城里面,除此之外,也会准备些礼物送回去,表示他们都记挂着父母兄弟。
钟太医跟小谢太医配合着,确定了宸帝的情况,确实是脑逆,不过不算太严重,可以依靠针灸跟药物来控制。
宸帝的病情发展缓慢,只要不是太过劳累,就不会出什么问题。
此事,朝中有大臣知道,毕竟是大事,不可能都瞒着,所以只告诉了一些肱骨之臣。
少不了,要有人催促立太子之事,宸帝也在根据暗卫们送回来的书信,跟孩子们的书信,选择着。
事实上,他心里有个大胆的想法,只是还不能确定。
知晓了宸帝的病情之后,苏清宁又梦到了一次现代,她没去查看自己的身体,而是想办法找到了医院的档案室,去查阅跟脑部疾病有关的档案。
然而这是无用的,毕竟,这里是现代,而她所在的地方,是古代。
两边的医术是不同的,这里有的东西,古代都没有。
苏清宁无奈之下,找了所在地区最大的图书馆,希望可以翻找到一些资料,可她的梦境,不会给她那么多的时间。
还没等她查阅到什么,便会醒来。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活在恐惧里,但她不敢让皇上知道,在皇上面前,总是很高兴的样子。
宸帝知道,她很担心,也在掩饰着自己的情绪,他的症状还算稳定,对于太医的要求,也非常配合。
他希望,就算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病,也能通过他的配合,增加存活的时间,他还想带着苏清宁,走遍各处呢!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这一年又过去了……
正文 第690章 太子人选
新的一年,孩子们仍然在外游历,年龄也都又长了一岁。
大公主已经十四岁了,出落的越发水灵。
之前还能穿男装,随着年龄增长,身材出落的只能换回女装了。
跟她一样的,还有黎桐,至于杨蕙心,倒是可以继续男装打扮。
有些时候,在客栈休息,三人随意聊天时,杨蕙心看看两个小丫头,再看看自己,只能是一声感叹。
大皇子今年十二岁,之前他给京城写信,希望可以进到军营中磨炼,宸帝准了,他现在是军营中的一名小将。
除了他之外,还有沈旭,只不过,他跟大皇子不同。
大皇子功夫好,沈旭虽然功夫一般,可脑子特别灵活,倒是可以培养做个谋士。
顾麟仍旧在外面游历,一时半会的,怕是还回不来。
二皇子跟大皇子是双生胎,自然也有十二岁了,他跟许犇已经走完了往东的路,选了另外一条,向着京城归去,大概,还要再走上很久。
过了年,小公主也有十岁了,在外走了两年,对她的帮助很大。
这两年,东方熠尽心尽力的为她铺路,跟他们半路相遇的景安,已经感觉到了。
他仍然跟在他们身边,不为了别的,就为了能跟东方熠学习更多东西。
以后谁会成为新皇,他不知道,他想,若是女子可以为皇,定然会是小公主。
可到底能不能成为储君,继承皇位,谁都说不准,这件事是大事,并非皇上一人,就能直接决定的。
若真的提起女子为皇,只怕会得到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
不过……
依着东方熠给铺下的路,或许一切,不会太艰难。
小公主十分聪慧,或许之前,她还没看出东方熠的用意,可时间久了,总是会看出一些端倪。
她跟东方熠谈过,对于皇位,她并不是很渴求,倒不是因为她是女子,而是她觉得,自己有两个哥哥,这两个哥哥,或许都想成为储君。
若成为储君,必须要跟哥哥们站在对立面,那她宁愿放弃,她一个女子,以后自由自在的,其实挺好。
若有喜欢的人,便嫁了,两人恩恩爱爱的,若是没有,走遍各处,也挺好的。
这一点上,倒是跟二皇子不谋而合,兄妹俩的性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很像的。
但论谁更适合储君之位,无意是小公主,很多时候,东方熠铺好的路上,是有鲜血的,小公主处理的时候,不仅可以更好,还能避免那些血。
如此可见,小公主的能力,非常卓绝。
常禧也长大了,她跟小公主同龄,如今比小公主要高一些。
不过眼下,她不在小公主身边,在暗卫的保护下,她回了京城。
今年朝中将有大选,特意设立了女子考场,也就是说,今年若是有女子想要考取名次,入朝为官,也是可以的。
常禧跟在小公主身边多年,又刻苦的学习,追赶小公主的进度,就是希望将来有一天,可以通过努力,服侍在小公主身边。
就算不做皇帝,将来出嫁,或者在外开府,身边也需要合适的女官。
…………
京城之中,因为朝中大选之事,宸帝近来脸色不大好,让苏清宁担忧不已。
虽然有钟太医跟小谢太医,可宸帝的病情,仍然在发展着。
之前一直隐瞒病情,可随着宸帝的脸色变化,朝中不少大臣,都看出了端倪。
立太子之事,在此时被再一次提起。
早朝之时,不少大臣站出来,请求宸帝定立太子人选。
“太子人选,朕去年便有想法,既然今日,诸卿提起此事,朕便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一年来,朕的身体不是很好,原本打算,立储之事,等诸位皇子公主游历归来之后,再做定夺,如今看来,提前一些,也没什么的。”
坐在上首处,宸帝看向下方的朝臣,说着自己的想法。
“不知皇上心中之人,是哪位皇子?”有大臣开口,询问宸帝,他这话,自是问出了大臣们的心声。
朝中的大臣,其实一个个心里都没什么谱。
过去,从没有什么皇子游历一说,一般来讲,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大臣们自会根据皇子的才能,跟皇帝的反应,来猜想未来的储君人选。
有的甚至会在那个时候,选好阵营,拥立他们所选之人。
可到了皇上这儿,皇子们出去游历了不说,还是双生胎,这便增加了难度。
大臣们不了解皇子们,更别说选择阵营。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正是宸帝想要看到的,不让大臣们出现阵营之分,对孩子们才会有更好的保护。
纵然是亲兄弟,父母先生从小悉心教导,也无法保证,在皇位争夺的时候,他们仍旧能够保持本心。
孩子们出宫游历,避免了大臣们站队,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对他们的以后,是有很大好处的。
原本,宸帝是打算,从兄弟俩之中选择一个。
可这两年,他收到的消息,以及孩子们的书信跟他们的所作所为,让宸帝的内心,有了动摇。
到今年大选,朝中将可能出现女子为官,既如此,为何女子不能成为储君呢?
他的公主中,确实有此才能的人,是他的小公主。
这段时间,朝中进行了大选,他已经派人打探了消息,知道有不少女子,被选送上来。
于是,他的想法,开始坚定起来,直到今年,彻底确立下来。
“朕心中的人选,并非是哪位皇子,而是朕的小公主,长乐。”
“想必,朝中不少大人,都知道小公主的所作所为。”
没理会他的话,在大臣中造成多大影响,在臣子们的窃窃私语下,宸帝继续说着。
“朕的小公主,从一岁多开始读书,被东方熠主动收为学生,到了八岁,她随着东方熠出门游历,跟朕的皇子们还有大公主一样。”
“到今年,她已经十岁了,在外游历的这两年,她坐了许多事,为大兴,为朕,为百姓们,所以,她若是成为储君,将来,必定会是明君。”
吩咐周成仁,将小公主的书信,分发下去,那些窃窃私语的臣子接过书信,皱眉看了起来。
正文 第691章 决定
“皇上,纵然小公主聪慧异常,可到底是个女儿家,怎可为皇?”有大臣看过书信后,提出了反对意见。
确实,书信上的内容,可以证明小公主是个极有才能的,可历朝历代中,就没有女人做皇帝的先例。
若是,小公主是个男子,那就好了,她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储君,但她偏偏是女儿家。
“女儿家怎么了?在座各位,哪一个家里没有女儿?”
听大臣说完,宸帝笑着开口,并不在意,这件事他想了许久,既然做了决定,自然是想好了一切。
“朕也不瞒你们,此事,朕从去年开始,便一直考虑,之前想着,从皇子们之中挑选一个,作为储君。”
“之前让孩子们离开皇宫,是希望他们通过历练,来提高自己,朕一直派人在暗处,观察着孩子们,然而,不管是朕得到的情报也好,孩子们送回来的书信也罢,小公主,是最适合的人选。”
“早在几年前,朕便吩咐了卫尧,在各地建立女子学堂,今年朝中大选,不少女子将会参加,到时候,朝中可能会多出几名女官,宫里也会。”
“就算小公主成为储君,将来登基为皇,也不怕什么,有诸位大人辅佐,也有新选的女官让她调配,这不是挺好的嘛?”
宸帝坐在上首处,说着自己的想法,众大臣听完,不由得面面相觑。
女子为储君,他们还是觉得不妥当,可皇上的话,竟让他们有些无言以对。
“于朕来说,谁能够让大兴更为强盛,谁便是合格的储君,孩子们出去的这两年中,不是没遇到过事情,可只有长乐,解决的最好。”
“确实,过去没有女子为皇的先例,那么就从朕开始,将这先例打破便是。”
“皇上,纵然打破先例,将小公主立为储君,将来登基为皇,可您考虑过,小公主的以后吗?”
“她到底是女儿家,总要嫁人生孩子,到时候,这……这皇夫该如何选择?若是生了孩子,总得坐月子,又该如何?”
另有大臣站出来,询问宸帝,他倒是不反对小公主做储君,只是觉得,女儿家在很多事情上,不如男人方便。
“皇夫如何选,看长乐自己的意思,朕跟皇后,自会为她把关,至于生孩子的时候,不是有女官吗?诸位大人写了折子,女官可以先做筛选,需要立刻处理的,就报给她,让她处理便是。”
“都说规矩是死的,但人总是活着的,不可能没有法子。”目光在所有大臣们的身上掠过,别看宸帝如今身子不大好,可气势,依旧跟过去一样。
“此事,朕心意已决,估计再有个把月,朕的孩子们就会回到京城,到时候,圣旨便会发出,在此之前,朕会准备好一切,若……若朕有什么意外,长乐便是新任女皇。”
宸帝也不知道,自己的身子,能够撑多久,偶尔的时候,会极度头疼,眼前也会一阵阵的发黑,这些情况,太医是知道的。
自从知晓自己的病,可能很严重之后,任何一点细微的反应,他都不放过,他希望,自己能活久一点,再久一点。
“皇上……”还有大臣想开口,可宸帝凌厉的目光,让他说不出话来。
“若长乐回来之时,朕身体无恙,会让她上朝跟一段时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