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怜卿为奴-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熬上鱼,另一个灶上的馒头也蒸好了。赵大玲又做了一笼屉的枣塔馒头。这是北方过年的传统面食,一层面皮,一层红枣做成塔形,取节节高升之意,最后用八角蘸了红颜料在枣塔顶端点出一朵红花来。赵大玲一时兴起,又用面裹着红豆沙做了一笼屉孩子们吃的豆沙包,用剪刀剪出小兔子的耳朵,小鸭子的翅膀和小刺猬的一身刺儿,用红豆做小动物的眼睛,两个笼屉摞在一起上灶蒸。
    熬鱼的香味已经飘散出来,味道鲜美之极,好像从香味儿里伸出了一只小手一样勾着人的味觉神经。大柱子含着手字头眼巴巴地看着赵大玲,“姐,你做什么呢,这么香!”
    赵大玲拍掉大柱子的手,“这么大了还吃手,脏不脏!”从锅里用筷子蘸了点儿汤汁儿伸到大柱子嘴里,“尝尝,咸淡合适吗?”
    大柱子咂着嘴,意犹未尽,“姐,真好吃,我要吃鱼!”
    “现在不能吃,一会儿吃饭就能吃上了!”赵大玲刮刮大柱子的小鼻子,“先去玩儿会儿,等炒完这几个青菜就可以开饭了。”
    大年三十,各院的活儿都已经做完了,有等不及的仆役已经早早地来守着厨房领年夜饭了,一进厨房都无一例外地吸着鼻子,“什么味儿?这么香!”
    大柱子得意地向众人宣布,“是我姐熬的鱼!”
    鱼熬得了出锅,友贵家的也起来了,见到一盆冒着热气和香味儿的熬鱼忍不住夸奖赵大玲,“都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想不到你这丫头虽然没做过,倒得了老娘几分真传。”
    大柱子人小心眼实,大声道:“我姐做的鱼比娘做的好吃!”
    友贵家的笑着弹大柱子的脑门,“小没良心的,成你姐的狗腿子了!”
    友贵家的和赵大玲忙乎着炒了几个素菜,肉烧茄子干、清炒蘑菇、醋溜白萝卜、酱爆扁豆干。赵大玲又熬糖做了一个拔丝红薯,金灿灿的汤汁裹着事先蒸熟的红薯块儿,夹起一块儿时能拔出长长的细丝,众人都不禁喝起采来。
    那厢长生的米面也磨完了,友贵家的又蒸了一笼年糕,这顿年夜饭才算告一段落。各院的仆役争先恐后地将食盒摆在灶台上,桌子上,七嘴八舌道:“今年的年夜饭尤其的丰盛,我们院子人多,那鱼给我来一条大的。”“友贵家的,可得一碗水端平了,别有的多盛,有的少盛。”“哎呦,大玲子,那块儿排骨上没啥肉,光是大骨头,给婶子换一块儿。”“这个兔子、鸭子的豆包怪有趣儿的,多给嫂子一个,带给我家铁蛋成不?”……
    场面一时有些混乱,等到各院的人都拎着食篮走干净后,友贵家的几人才发现厨房里跟遭了劫一样。一盆的排骨只剩下三两块儿骨头棒子,炖鸡和烧鸭还剩下几个鸡/头、鸭头。几个素菜在友贵家的一力防护下剩个盆儿底儿,而那盆熬鱼在混乱中已经被哄抢光了。
    友贵家的狠狠地骂着,“一窝子土匪似的,见好的就抢。眼皮子浅,爪子又轻,也不怕撑死他们。”
    赵大玲看着盆里连鱼汤都没剩下,也觉得无奈。十几条鱼,是预备着一处一条的,并没有富余,肯定是有人浑水摸鱼领走了两条。
    大柱子扁着嘴要哭,“我要吃鱼,怎么一口还没进嘴,就没了呢!”
    赵大玲劝了友贵家的,又安抚大柱子。大柱子不依,泪花在眼里打转,“我只尝了尝鱼汤儿呢,他们凭什么都拿走了,一个鱼尾巴都不给咱们剩下。”
    长生拿出一把一尺多长的木剑,温言劝慰道:“男孩子不能哭,你看这是什么。”
    大柱子用袖子抹去眼泪,激动地语无伦次,“剑,是一把剑,长生哥,这是给我的吗?”
    长生把木剑交到大柱子手里,大柱子兴奋地拿给友贵家的和赵大玲看,“娘,你看,是一把剑,大侠用的那种剑。姐,你瞧,我有长剑了,比铁蛋和二牛的刀都好看!”
    赵大玲接过来一看,长剑雕得很精细,剑柄上还雕着花纹,顶端有一个镂空的圆孔,“嗯,回头姐姐在剑柄上给你穿个红色的穗子,那样耍起来才好看。”
    友贵家的也笑了,“小皮猴子,小心着耍,别把屋里的东西砸了。”友贵家的擦了擦手,“得了,鱼没有,咱们一样得吃年夜饭。”
    “年年有余,年年有余,过年当然得吃鱼。”赵大玲从篓子里挑了挑,挑出一条半大的江鱼。
    “这边的灶都熄火了,再重新点火熬鱼得几点吃饭啊?算了吧玲子,你兄弟也饿了,咱们凑合一顿,赶明儿再炖一锅鱼,提前把咱们吃的盛出来,省得那群没脸的乱抢。”友贵家的刮刮几个盆底儿,将菜装了盘子,倒是也够一家人吃的了。
    “放心吧娘,我一早看见篓子里有这么一条江鱼,刚才熬得都是鲤鱼和鲢鱼,这江鱼是最适合清蒸的,我不用上锅重新熬,上蒸笼蒸一下,一盏茶的功夫就得。”
    长生闻言诧异地抬头看了赵大玲一眼。
    “蒸鱼多腥气!”友贵家的皱眉道,“就剩几条了,你别糟蹋了那鱼。”
    赵大玲笑言道:“大过年的,没鱼不成宴席,您也换换口味尝尝看。”
    赵大玲用菜刀在鱼身上划了几刀,放在盘子里,在鱼上抹上一点儿细盐,摆上葱丝姜丝,再倒上清酱和一点儿黄酒。然后把鱼连着盘子放在笼屉里蒸。一盏茶的功夫后,出锅,又在明火上用铁勺烧了一点儿明油,“刺啦”一声浇在蒸鱼上,这就端上桌了,摆在了桌子的正中间。加上别的菜和一盘子枣塔和豆包,也是热热闹闹的一大桌子。
    长生看着赵大玲忙碌的身影和那盘清蒸鱼,一晃神,好像回到了以前,母亲也喜欢这样做鱼。然而如今父母俱已仙逝,只留下他一个人在这人世间。他默默地拿起一个馒头退出厨房准备回到自己的柴房去。赵大玲拉了拉友贵家的衣角,小声央求,“娘……”
    友贵家的瞪了赵大玲一眼,才发话道:“长生啊,大过年的,一起吃个年夜饭,图个热闹。”
    长生摇摇头,“谢谢赵伯母的好意,我还是回柴房吧。”
    友贵家的不乐意了,“一个大男人怎么扭扭捏捏的,让你一块儿吃饭,那是为了谢你给大柱子的剑,你看看大柱子乐得跟捡了金元宝似的。你非得自己回柴房,是不是嫌弃我们娘几个?是不是你仗着自己认识几个字儿,觉得跟我这几个粗人一桌吃饭丢脸了?”
    “不是!赵伯母言重了,在下绝无此意。”长生赶紧澄清。
    大柱子已经上前拉着长生不让他走,“长生哥,一个人吃饭多没意思,一起吃吧,尝尝我姐的手艺。”
    长生犹豫了一下,方躬身道:“那在下恭敬不如从命。”
    赵大玲这才放心下来,抿着嘴在一旁笑。友贵家的摇头不已,“听你说话怎么总觉得这么累得慌!”
    四个人在桌子的四边坐下来,屋外响起“噼里啪啦”的炮竹声,增添了一种喜庆的过节气氛。屋外飘起了雪花,屋内却有一股别样的温暖。
    “娘,您尝尝这个鱼。”赵大玲给友贵家的夹了一筷子,又加了一块儿鱼腹上刺少的肉给大柱子,“柱子,你也尝尝。”
    大柱子扁扁嘴,“不如刚才熬的鱼好吃。”
    友贵家的也咂着嘴摇头,“倒是没什么腥味儿,就是太寡淡了,不如熬的鱼入味儿。”
    赵大玲充满希望地看着长。长生在赵大玲殷切的目光下夹了一块儿鱼肉,放进嘴里细细咀嚼,喃喃道:“跟我母亲做的鱼是一个味道。”
    “你娘也这么做鱼?”友贵家的一边夹菜一边问道。
    长生点点头,“家母是江南人士,尤其偏爱这种清蒸的鱼,往往亲自动手烹制。家母说过清蒸鱼看着简单,讲究的就是一个火候儿,少一分则带腥,多一分鱼肉就柴了。”
    “哦,原来你娘也是个厨娘。”友贵家的恍然大悟。长生不知如何接话。

  ☆、第39章 新年的祝福

赵大玲忙接过话头,“清蒸鱼就要保留鱼本身的鲜味儿,对于肉质细嫩鲜美的江鱼来说,是最好的做法,不会破坏了鱼肉本来的味道,生活在江南一带的人都喜欢从江中打捞上活鱼,然后清蒸。北方人喜欢熬鱼,实际上是因为日常见的都是池塘里捞出的鱼,像鲤鱼、鲢鱼这样的,如果不放重一些的作料会有土腥味儿。”
    友贵家的放下啃了一半儿的排骨,诧异道:“你倒是说得一套一套的,谁告诉你的?还有,你怎么会做这清蒸鱼的,别说是内院厨房方家媳妇教给你的,我还不知道她们那几个人的厨艺,肯定也不会。”
    赵大玲一时语塞,当着友贵家的总不能说是赵友贵教给她的,或是话本子上看的吧。
    正想着怎么打个岔混过去,就见长生起身拿出一套木头汤勺和锅铲。勺柄和锅铲的把儿都是一个流畅的弧度,还雕刻着祥云花纹。长生恭恭敬敬地双手呈给友贵家的,“承蒙赵伯母多日照料,在下感激不尽。只是在下身无长物,无以为报,便在闲暇之时做了一套厨具,做得粗糙还望赵伯母不要嫌弃。”
    友贵家的高兴地接过来,拿在手里挥舞了一下,“我那木头汤勺已经裂了,我正要找马管家去要把新汤勺呢。这铲子也好,比铁铲子使着顺手”又细细摩挲了一番,赞道:“你这孩子也真是手巧心细,打磨得一点儿木刺儿都没有,哎呦,还雕着花呢,这回锅里的菜粥都显得金贵了。你若能脱了奴籍倒是不愁饿死,只可惜官奴的奴籍在衙门老爷那儿掌管,你这木雕的手艺是浪费了。”
    “娘!你说什么呢。”赵大玲推了推友贵家的。
    友贵家的也意识到自己说秃噜嘴了,忙招呼着:“来来来,吃鱼,长生啊,你不是喜欢吃这鱼吗,多吃点儿!”
    大柱子吃得满嘴是油,“长生哥,那你送我姐什么?”
    赵大玲想到了柴房里看到的莲花木簪,心砰砰跳了起来,带着希望期许偷看了长生一眼,又赶紧低下头,生怕脸上隐藏不住的笑意会被友贵家的发现。
    长生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盖住所有的心事,半天才轻声道:“在下惭愧,并未为赵姑娘准备什么。”
    一丝失望爬上赵大玲的心头,嘴里的鱼肉也变得味同嚼蜡。
    “哦,那你对我姐可不如我姐对你好。”大柱子童言无忌,自然而然地说出来。“我姐还给你准备了一床新被子呢,我看见她刚才偷偷放你屋里去了。”
    赵大玲很是尴尬,塞给柱子一个刺猬豆沙包,“吃还堵不住你的嘴!”
    友贵家的诧异道:“一床新被子至少要半吊钱呢。死丫头,你哪儿来的闲钱?”
    赵大玲只能道:“我前些日子去栖霞阁,帮着三小姐做胭脂水粉,三小姐见我做得用心,便赏了我一吊钱。”
    友贵家的赶着念了几句佛,“这三小姐真是活菩萨,出手这么大方!前两天才刚因为你帮着侍弄盆水仙花赏你一吊钱,这又赏钱给你!”友贵家的两眼冒光,“那三小姐是不是看上你了?要是能把你调到栖霞阁,那可是你的造化了,梅姨娘是老爷跟前最得脸的,三小姐也最得老爷的疼爱,将来肯定能配个好人家,姑爷肯定非富即贵,如果你能成了三小姐的陪嫁丫头,那……”
    “娘!我除了给别人做小老婆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赵大玲不满道。
    “小老婆?”友贵家的来了精神,桑门也高了几分,“死妮子,娘告诉你,你也别心太高。这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你心眼儿放活分点儿,你长得也不差,再好好捯饬捯饬,争取一上来就能被姑爷看上,先做个通房丫头。你要是有那福分生出个一儿半女来,那才能母凭子贵地抬举成姨娘。”
    赵大玲下巴差点儿掉在桌子上,她跟友贵家的思维模式简直不在一个空间维度里。长生的脑袋都快扎到饭碗里了,这让赵大玲更是感觉尴尬。她飞快地跑到里屋,拿出给友贵家的和大柱子的礼物,“娘,我给你买的腰封,你快试试吧。”
    友贵家的暂时忘了小老婆的问题,站起来将厚厚的腰封束在腰上,腰封是梅红色的,上面还绣着一朵朵的梅花。友贵家的爱惜地摸了摸,嘴里嗔怪着;“花这冤枉钱做什么。瞧这做工,这是上等人家的夫人和管事穿戴的,我一个厨娘,哪用得上这么贵重的东西。你瞧瞧,这么鲜艳的颜色,还绣着花,我一个老婆子戴上让人笑话,成了老不羞的了。”说着就要摘下来。
    “您戴着吧!”赵大玲赶紧拦住,“这腰封厚实又挺括,戴上能支撑着您的腰,站在灶台前就不那么疼了。等晚上打牌的时候,也省得坐一宿累得慌。再说了,您可一点儿也不老,比夫人还年轻好几岁呢。”赵大玲又推了推大柱子,“柱子,你说娘好看不?”
    “嗯!”大柱子坚定地点点头,“娘是府里最好看的。这腰封戴在娘身上,娘就更好看了,比年画上的仙姑还好看。”
    友贵家的笑得合不拢嘴,“瞧我儿子这巧嘴儿,将来准是个干大事儿的。”
    赵大玲又把给大柱子新裁的一条褐色的裤子拿出来,“柱子的裤子都破了,也短了一截儿,等明天大年初一,咱们就把新裤子换上。还有这个,也是给你的。”
    大柱子得了新裤子自然高兴,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赵大玲递给他的一个小猴爬杆儿的小玩意儿。一抻旁边的绳子,木头小猴儿就会顺着杆子“咔哒咔哒”地爬到顶端,一松手,又会出溜下来。
    连友贵家的都看着有趣,胡噜着大柱子的脑袋,爱怜道:“今儿柱子是过年了,得了一把剑,又得了新裤子和这小玩意儿。睡觉都能笑醒了。”
    吃过饭,收拾完桌子,长生回到自己的柴房去了。大柱子兴奋地一手挥舞着木剑,一手拿着小猴爬杆儿在屋里转圈儿,非要出去找铁蛋和二牛去显摆,被友贵家的拦下了,“外面下雪了,明天再去玩。”
    眼见天色已晚,外面的雪势越发大了,但是鞭炮声却更加热闹,人们过年的热情丝毫不因寒冷的天气而降低。友贵家的坐不住了,“大玲子,你看着柱子,让他早点儿洗洗睡觉。我去找你李婶子打牌去,她们几个肯定已经开局儿了。你也别守岁了,早点儿睡,姑娘家的熬出黑眼圈来可不好看了。明天早些起来,给三小姐磕个头去。”
    友贵家的嘱咐完赵大玲,顶风冒雪地出了门,那梅红色的腰封到底没舍得摘下来。柱子年岁小,到了睡觉的时间就开始打哈欠,即便外面鞭炮声声,也依旧困得睁不开眼。赵大玲让他洗漱了,脱了外衣上床睡觉。大柱子怕压坏了小猴儿爬杆将它放在枕头边上,这才心满意足地抱着木剑翻滚了两下,呼呼睡着了。
    赵大玲给大柱子掖好被子,心里惦记那个没到手的莲花木簪,拿着烛台去了柴房。
    长生久久地坐在柴房里的床铺上,伴着外面震耳的鞭炮声抚摸着那床新被子,那是她抱过来又叠好放在床上的,上面还沾染着她的气息,他舍不得拉开盖在身上。
    外面隐约一个窈窕的身影,有人轻扣柴门“长生,睡了吗?”
    长生差点儿惊跳起来,心砰砰地跳,过了一会儿才涩声道:“我睡了,有事儿明天再说吧。”
    “哦!”屋外的人有些失落。
    长生大气也不敢出,屏息听着外面的动静。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长,赵大玲隔着柴门向他轻声道:“新年快乐!”

  ☆、第40章 心头的苦涩

听着屋外的人慢慢走远,长生从怀中掏出本来准备送给赵大玲的发簪,这是他精心雕刻了几个晚上,又细细打磨了好几天才完工的。他本想在除夕之夜送给她,却又退缩了。饭桌上,她从惊喜到失望的眼神,他不是没有看到。他只是不知该如何面对她。
    长生将莲花木簪放到枕头旁的那堆木牌中间,拿起旁边的一块木牌,上面写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长生看着木牌,心中愁肠百转。
    他曾经以为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铺满了鲜花和赞誉。少年得志,金榜题名,年纪轻轻便入翰林院领五品官阶。等待他的是前途似锦,风光无限。他会平步青云,像他的父亲一样成为朝廷的砥柱,会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娶一个门当户对的世家女子为妻。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在一纸诏书下灰飞烟灭。结党营私,妄议朝政的罪名使身为太傅的父亲锒铛入狱,并在狱中病逝。母亲得知父亲的死讯后悬梁自尽。宗族为了摆脱牵连将他父亲这一脉逐出了族谱,连最好的朋友都再无联系。
    自己本被判为斩监侯,但圣上念及顾氏一门以往的功勋,免了他的死刑,改判其没入奴籍。现在想起来这真是个天大的讽刺,还不如直接砍头来得痛快。那段屈辱又鲜血淋淋的日子他不愿回想,他从不知道人性原来能阴暗卑劣到如此地步,不知道这世上原来有比死亡更痛苦绝望的境地。
    他本以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他活着毫无意义,死对于他来说已是一种仁慈的解脱。然而就在死神向他招手的时候,他遇到了赵大玲。这个厨娘的女儿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她给他疗伤,喂他喝水吃药,她用尽办法鼓励他活下去。她出口成章,知道很多他不知道的事儿;她神秘莫测,让他充满疑问又不禁被她吸引;她如此鲜活而温暖,与他见过的所有女子都不一样。她仿佛一缕阳光照亮了他阴暗的天空,成了他心底的暖流。而此刻他低头看着手中木牌上的那行字,一丝苦涩爬上心头,如今的他又有什么资格去许她一生一世。
    第二天雪停了,北风呼啸着卷起雪沫子拍打在脸上身上,感觉比下雪还冷。但是大柱子的热情很高涨,天还蒙蒙亮就一骨碌爬起来,穿上新裤子,连早饭都顾不得吃,就拿着两样宝贝去找同在外院的铁蛋和二牛玩,赵大玲拦都拦不住。
    友贵家的在笼屉上热上昨天晚上蒸的枣塔馒头和豆沙包,向赵大玲道:“让你兄弟去吧,以前铁蛋和二牛得了好东西总在柱子面前显摆,柱子什么都没有,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如今好不容易也能显摆一回,你拦着他做什么。”
    赵大玲听了也有些心疼,按着大柱子喝了几口粥,又拿油纸包了几个豆包,嘱咐大柱子,“跟铁蛋和二牛一起吃。”才放他出去。铁蛋和二牛都是家生子,住在府外,出了外府的后门就是,几个孩子差不多大,时常在一起玩。
    赵大玲忙乎着帮着友贵家的熬粥,友贵家的一个劲儿地催促赵大玲去给三小姐磕头,谢谢三小姐给的赏赐。赵大玲嘴里应着,也没放在心上。三小姐还指着赵大玲给她挣钱呢,两个人已经上升为一种合作关系,用不着磕来磕去的。
    不过赵大玲一想到一会儿去枕月阁还要给五小姐磕头拜年就有些腻歪。前世只在小时候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大了以后还没跪过呢,虽说不讲究什么膝下有黄金,但是跪在别人面前实在不是一件愉悦的事儿,她穿过来大半年了,还是不能适应。
    看看时辰不早了,正要出门去枕月阁,就见大萍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赵婶子,不好了,你家大柱子跟人打起来了,那边的块儿头大,大柱子吃亏了!”
    友贵家的一听,扔下饭勺就往外跑,“哪个天杀的敢欺负老娘的儿子!”
    赵大玲熄了灶台的火也赶紧跟出来。刚出门就见大柱子披头散发,灰头土脸地哭着跑回来,一张小脸乌七八糟的,脸上被抓出好几条血道子。身上的棉袄也撕破了好几处,露出白花花的棉花,一只鞋不见了,光着小脚踩在雪地里。
    “娘!”大柱子看见友贵家的和赵大玲更觉得委屈,一头扎进友贵家的怀里。
    友贵家的抱着儿子心疼不已,“让娘看看,伤得厉害不厉害!哪个挨千刀的欺负你,娘找他拼命去!”
    赵大玲看到大柱子冻得青紫的小脚丫,赶紧回屋拿了棉鞋出来给大柱子套在脚上,又用毯子把大柱子裹起来,向友贵家的道:“娘,柱子冻坏了,先带他进屋喝杯热水,缓缓劲儿。”
    一杯热水下肚,赵大玲又帮着给大柱子擦了脸,止住了血,大柱子才抽噎着说出来,他去找铁蛋和二牛玩,还没出府呢,就遇见了一个人高马大的孩子,见大柱子手里的宝剑和小猴爬杆儿好玩,非要要过来,大柱子不给,那个孩子就硬抢,两个人扭打在一起,大柱子打不过人家,哭着回来了。大柱子拎着被折断的小猴爬杆儿,哭得抽抽搭搭,“宝剑被他抢走了,小猴爬杆儿也被撅折了,猴子腿都掉了!”
    “那是谁家的孩子这么霸道?”赵大玲忍不住问道。
    大柱子也说不上来,“没见过。”
    友贵家的气得直拍大/腿,“哪里来的下作种子,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玩意儿,青天白日的就敢明抢,是土匪托生的么。老娘可咽不下这口气,我出去打听打听,让老娘知道了是哪家的兔崽子干的好事儿,老娘非拧下他的脑袋当球踢不可!”
    赵大玲拦着友贵家的,“娘,你这样出去找人算账可不行。要我看,还是先去找马管家,让他来说句公道话。”
    正说着呢,就听见外面人声鼎沸,一个尖利的女声叫嚣着,“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娘的是个夜叉婆子,儿子也是个杀才,瞧瞧把我外孙子打的满脸是血!”
    厨房的门被一脚踹开,内院厨房的管事张氏叉着腰站在门口,脸上黄皮包着高耸的颧骨,立眉瞪眼道:“有喘气儿的吗?快点儿滚出来,这会儿做了缩头乌龟了,打人的时候怎么不知道害怕。”
    张氏旁边是一个十来岁的胖孩子,脸胖得跟十八个褶儿的肉包子似的,大脸蛋都嘟噜下来了,鼻子眼挤在了一起,穿着绸子的棉袄,肚子那里凸出一个圆鼓鼓的弧度。脸上看不出什么血,硬要说受伤了,也就是额角破损了一块儿,鼓了青枣大的一个包。
    友贵家的从里屋冲出来,见到张氏,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上次就是张氏带人来砸了外院厨房,又诬陷友贵家的偷鸡蛋,现如今张氏的外孙子又欺负了大柱子。友贵家的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扑过去指着张氏的鼻子破口大骂,“我说是谁家的孽种做的好事儿呢,原来是你家的,果真是一个窝里爬出来的。你家的兔崽子穷疯了不成?看见我儿子手里的东西就明着抢。小的时候就抢人家东西,大了以后就是臭土匪,等着被官府老爷抓去蹲大狱吧!”
    “你们家孩子才是土匪呢!看看把我外孙子打成这样,还有没有天理了!”张氏也不示弱,跳着脚跟友贵家的对骂。
    张氏还带着几个内院厨房的仆妇,也开始撸胳膊挽袖子跟着吵吵。来领早饭的仆役都围观着看热闹,碍于张氏在府里的势力也不敢搭腔。
    赵大玲领着鼻青脸肿的大柱子出来,向气焰嚣张的张氏道:“张婶,别动不动的就喊天理,只要是长眼睛的都能看出来到底是谁欺负人,谁又受欺负了。”
    大柱子的脸上跟开了杂货铺似的,人群中的李婶子小声嘟囔一句,“哎呦,瞧给孩子打的,作孽啊!”
    张氏恶狠狠地瞪了李婶子一眼,李婶子立刻吓得不敢说话。张氏有恃无恐道:“小孩子家家的,打打闹闹逗着玩也是常有的。你家柱子看着挂彩多,那都是皮外伤。我们胖虎可是磕到脑袋了,这么老大个血包,若是伤了脑子,你们家赔得起吗?”
    赵大玲气得咬牙,“小孩子打闹也得分个是非曲直,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法家规管不到的地方还有个公道自在人心。我家柱子拿着玩具,你家外孙子非要抢过来,这就是不讲理。我们柱子只有六岁,胖虎那孩子眼看着少说八、九岁了,比柱子整整高了一头,还比柱子壮实,这就是恃强凌弱,以大欺小。”
    旁边的胖虎梗着脖子道:“谁欺负他个小不点儿了?我不过是要拿过来看看,谁知他死攥着不撒手,还推搡我。”
    大柱子急得直哭,“你把我的小猴爬杆儿弄坏了,你赔我。”
    张氏翻着白眼,“一家子穷酸,这么个破玩具也当个宝贝似的,不过是几个大子的东西,我从外面买一车砸给你们。但是我家胖虎这受的伤怎么算?你们家怎么也得出个十两银子给我们胖虎看郎中吧!”
    友贵家的往地上啐了一口,“呸,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十两银子,你不如去抢。你们一家子都是属螃蟹的不成,都横着走路。一窝子螃蟹精投胎,也敢跑老娘跟前装个人五人六,小心一会儿老天劈下来一个炸雷让你们现了原形,老娘就把你们一窝子扔笼屉里蒸了下酒。”
    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人忍俊不禁,捂嘴偷乐。张氏自觉失了颜面,横眉立目道:“友贵家的,你别嘴里不干不净,你们一家子才是八爪的螃蟹呢。上次我来找鸡蛋没砸烂了你的窝那是给你留了颜面,偏你不知好歹,那老娘就带着人再给你砸一回。”
    言罢张氏招呼着几个仆妇动手,友贵家的急红了眼,扑上去厮杀,“看你们哪个敢动手,老娘跟你们拼了。”

  ☆、第41章 难言的酸楚

赵大玲拦住友贵家的,冷眼看着张氏,“娘,你让她们砸,上次为了几个鸡蛋就已经砸了一回,这次为了她外孙子抢东西又要砸一回。这府里的什么时候成了她张氏的天下了!要砸就砸,有本事今天就把这两间屋子砸烂了,一起闹到夫人跟前,我倒要看看她们几个在夫人面前是多大的脸面。老爷堂堂的朝廷大员,府里几个奴才竟然这么嚣张,还把不把老爷夫人放在眼里。”
    几个正准备动手的仆妇面面相觑,一时倒踟蹰着不敢上前。张氏冷笑:“好个伶牙俐齿的丫头,怪不得之前几句话就害得黄茂几个被打了板子撵出府去,真是有一副颠倒黑白的好本事。你以为你把老爷夫人搬出来,我们就怕了不成。真到了夫人跟前,我倒要看看夫人是给你脸面,还是给我脸面。”
    正闹得不可开交,大柱子冲胖虎冲过去,“还有我的宝剑呢,也被你抢走了,你还给我。”
    跑到胖虎近前的大柱子被张氏一个巴掌打翻在地,“小崽子,今儿不教训教训你,你还翻了天了!”
    友贵家的尖叫着扑过去。张氏还要抬手打,却在半空中却被一个人握住了手腕,一个声音清清冷冷道:“小孩子打闹也就算了,你一个大人也要公然地欺负孩子吗?”
    赵大玲一看是长生,顿时松了一口气。张氏见是个成年男子,也一时不敢贸然动手。长生从地上扶起大柱子,轻轻揽着他。
    大柱子顾不得挨了打,举着折了的小猴爬杆儿,委屈地向长生诉苦,“长生哥,这个坏了,小猴子的腿儿掉了。”
    长生拿起小猴爬杆儿看了看,轻声安慰:“我可以修好它。”
    大柱子又指着胖虎抽抽搭搭道:“他把你送我的宝剑也抢走了。你比他高比他大,你帮我抢回来!”
    长生摇摇头,伸手抹去大柱子的眼泪,“我若是仗着自己比他高大去把剑抢回来,岂不是像你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