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唐女医-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博士夫人好奇的问:“出师?你师父是谁?”

    章锦婳恭恭敬敬的道:“我师父是终南山青云观的玉虚道长。”

    周夫人问道:“玉虚道长已经离开终南山很久了,你又是如何得到师父的准许呢?”

    章锦婳以更加恭敬地语气答道:“师父经常会写信给师祖,是师祖特别恩准的。”

    周夫人哦了一声,没有再追问,而是好奇的问:“我今天不请自来,杏林馆为我准备了什么呢?”

    章锦婳轻快的走到周夫人身边,竹芯上前接过托盘,章锦婳双手端起炖盅,放到周夫人面前,将盖碗揭开。

    一碗嫩嫩的肉羹炖蛋,浅黄的蛋面上,洒了几粒碧绿的胡葱,滴了几滴麻油,香味扑鼻。

    周夫人又惊又喜:“好久没有吃过蛋羹了。”

    旁边几位夫人七嘴八舌的道:“快尝一尝,看看是不是熟悉的味道。”

    周夫人拿起调羹,舀了一汤匙,闻一闻,慢慢的送到嘴里,缓缓咽下。

    再抬起眼皮的时候,眼圈都是红的:“肉糜好嫩,蛋羹好滑。”

    陈博士夫人笑问:“这位小师傅,怎么称呼你?”

    章锦婳向后退了一步,略一欠身:“师父一直叫我锦儿,夫人也可以这么叫我。”

    陈博士夫人:“锦儿,你怎么知道周夫人喜欢吃肉糜蛋羹?”

    周夫人和陈博士夫人是表姐妹,都是江南人氏,两人自小就十分要好。

    陈博士夫人十六岁的时候,嫁给陈博士,已在长安城居住多年,对于北方的气候和吃食都很习惯。

    周夫人是建唐之后才从江南迁到长安城居住,一来就水土不服,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了。

    章锦婳露出一分微笑:“锦儿在看客人名单的时候,会根据感觉,来准备食材。

    今天早上起来,就有一股冲动,挑了一块里脊肉,细细的剁了肉糜,因为没有放肥膘,就加了水蛋来让肉糜嫩滑。”

    陈博士夫人眉头一挑:“这么说来,今天的菜式,都是你根据感觉为我们几个人准备的?”

    章锦婳抿唇微笑:“夫人,正是。”

    几位夫人惊呼一声,纷纷伸筷子去夹菜。

    周夫人看着章锦婳微笑:“锦儿,你的感觉很准啊。”

    章锦婳垂目低首:“谢,夫人谬赞。”

    又向各位夫人躬身:“请各位夫人慢用,锦儿先告退。”说完步履轻盈的出了雅间。

    陈博士夫人看着周夫人道:“表妹,今天跟着来对了。”

    周夫人轻轻嗯了一声,慢慢的将炖盅里的蛋羹,吃得一点不剩。

    这几位夫人里,另外几位,一个是礼部郎中高涵的夫人,一个是祠部郎中马庆丰的夫人,一个是国子监主薄刘全的夫人,一个是国子监算学博士华庚辛的夫人。

    几位夫人的夫君都是才高八斗的文人,本就相互敬仰,平素在公务上多有往来,所以她们做夫人的,也就很自然的形成了一个小团体,私下里经常聚会。

    陈博士夫人见表妹周夫人抑郁难解,思念远在外地的丈夫和儿子,就想方设法的带她出来社交,尽量开解她的乡愁。

    没想到,错有错着,表妹吃到了久违的吃食,居然胃口大开,又吃了几筷子平素都不碰的红焖羊肉。

    高郎中夫人笑道:“周夫人,托你的福,我们才知道,原来杏林馆的菜式,都是量身打造的。

    我听我家老爷提起杏林馆的时候,还以为是宫里的御厨教出来的徒弟开的呢。”

    马郎中夫人笑道:“我家老爷可是说过,杏林馆的厨子,完全赶得上御厨了。”又压低了声音说:“杏林馆的菜式,都是热汤热菜,不会冷。”

    “呵呵呵,”几位夫人都掩口而笑,心照不宣。

    他们的夫君,都在宫里吃过御宴,很多吃食,端到面前的时候,已经变温变凉,口感多少都有些影响的,不过大家都以参加御宴为荣,席间大家又互相敬酒,很少人能像美食家一样细心品尝。

    御宴的菜式只要丰盛,美观,足矣。

    几位夫人也曾分别跟着自家老爷来过杏林馆,却也没有今天这么多意外的惊喜。

    因为,章锦婳又给她们端了淮山米粥上来。

    淮山是山西山西常见的食物,将淮山晒干,多是入药。

    少见的是大米。长安城地处西北,民众多以大小麦荞麦青稞为主食,很多人一辈子没有吃过米粥米饭也是有的。

    章锦婳在晒制淮山片的时候,是熟晒,且与太白山的地衣同晒同储存,只有在烹制的时候,才单独将淮山片挑出来,以求熬出来的米粥,汤水清莹洁白。

    西北地区,冬天风沙大,气候干燥,绝大多数妇女的肤质都较为粗糙,在冬季吃淮山米粥,能补充丰富的维伊,最好不过。

    配粥的小菜,是醋腌的辣子白萝卜,酸辣适度,开胃可口。

    当章锦婳又端了一个砂锅进了雅间的时候,所有的夫人,都充满了期待。

 第二十三章 进一步

    章锦婳端上来的是红豆羹汤圆。

    祠部郎中马庆丰是吴越人士,对红豆羹极有好感,对汤圆更是喜爱。

    马郎中夫人在家里,也经常让家里从吴越老家带来的厨子做汤圆做糍粑等小吃,以慰思乡之情。

    寻常人家做的汤圆,都是小指肚大小,碗里满满的漂一层。

    章锦婳端上来的汤圆,是铜钱大小的,一砂锅却只有六个,分到小碗里,一人只能吃一粒。

    这也是章锦婳的药膳的配方之一,除了食材和烹制方法以外,食物的外形、颜色,乃至配数,都是用了《素问》之术。

    寻常之人,眼里只有色香味。

    就连张婶,都看不懂章锦婳可凑整可拆零的配数。

    雪白柔软的汤圆,躺在暗红色发亮的红豆汤里。

    有了前面的感受,几位夫人纷纷品尝碗里的红豆汤。

    刘主薄夫人率先舀了一个汤圆入口,一咬之下,汤圆里竟然流出浓浓的芝麻糖汁来。

    章锦婳介绍道:“这是昨天在西市采买的胡麻,是今年新晒的。”

    西北冬天没有蔬菜,只有面食肉食,对于经常从事体力劳动以及强健的士兵来说,营养是足够的。

    对于娇生惯养不事生产的管家夫人们来说,肉食和面食,很容易造成积食不化的问题。

    胡麻当时刚刚通过西域通关之路大量进入汉地。

    胡麻本身就有活血乌发的功效,《本草》里亦有记载,久服可润肠通便,以至美颜童颜。

    汤足饭饱,几位夫人仍是意犹未尽。

    陈博士夫人抚着肚皮笑道:“今天好生奇怪,我吃了这么多,比平时几乎要吃多了一倍的份量,可是并不觉得很腻很撑。”

    高郎中夫人笑道:“咱们再订下一顿的吧。可惜每个月只有三天是专门招待女客的。”

    陈博士夫人看着章锦婳:“锦儿,我们要预订下一次,是什么时候呢?”

    章锦婳垂首答道:“最快也要等到来年的正月十七了。”

    再过两天就要过小年了,长安城里人人忙着洒扫,准备过年的节礼。

    杏林馆原本跟随大流也闭门谢客。

    现在章锦婳另有图谋,只恨不得天天开门接生意,只求比刘青快一步。

    但是,又不能急于求成,过于急切的结果必定是忙中出错。

    周夫人听了章锦婳订的时间,略感失望,她好不容易开心一点,此刻更是恨不能天天来餐餐来。

    陈博士夫人与她心有灵犀,替她问了:“锦儿,你的老家是哪里的?过年要赶回老家吗?赶得及吗?”

    章锦婳轻轻摇头:“锦儿从小就失去父母,是跟着师父长大的。师父不在终南山,锦儿就留在长安城过年。”

    周夫人眼睛一亮:“那杏林馆这段时间可以接饭食生意吗?”

    章锦婳按照和张婶事先商量好的说辞,道:“如果夫人有需要,可以派人过来说个时间,杏林馆好预备食材。”

    马郎中夫人插嘴道:“周夫人,你若是定下来,一定要叫上我的,不然我可是要生气的。”

    周夫人高兴的连声说:“好,若是订了餐,马上送帖子去各位的府上。”

    章锦婳亲自送夫人团出门。

    周夫人的贴身丫鬟捧着貂皮风帽过来,周夫人才想起来:“芙蓉,你们吃了东西没有?”她是临时过来的,杏林馆给她准备饭食,那是必须的,丫鬟婆子跟着好几个人,只怕吃得就很马虎了。

    芙蓉笑得好开心:“杏林馆的道长给我们端了地瓜粳米粥,还有胡麻酱辣酱拌面。”

    杏林馆如此周到体贴,周夫人对杏林馆的服务大为满意,深感不虚此行。

    章锦婳回到厨房,抱着张婶,撒娇:“张婶,我好紧张,腿肚子还有点发抖呢。”

    张婶表扬她:“锦儿,你做得极好,完美,无差错。”

    这些不卑不亢的气势,都是血液里传下来的。

    就是宫里的那些专门教授礼仪的女官,能做到锦儿的这种气势程度,起码也要一到两年时间。

    乘胜追击,张婶又教了章锦婳如何分辨夫人们的话,哪句是真,哪句只是客套。

    听得章锦婳直感叹,人际关系,比药理还要难上十倍啊!

    到了晚上,竹青将白天来吃饭的几位夫人的各自家庭,都打探清楚了,过来报告给章锦婳。

    其中,祠部郎中马庆丰,在礼部主管医药。

    马郎中夫人今日吃得高兴,回去定会将章锦婳的言行,转述给自家老爷。

    更何况,章锦婳做的红豆羹汤圆,得到了马夫人的满口称赞的。

    现在,章锦婳就等着周夫人派人过来定时间了。

    。。。。。。

    章锦婳并没有等很久,周夫人在过小年的那一天,派人送了帖子,从年二十八,一直到年三十,都有空。

    张婶一看就笑了:“周夫人这是年夜饭都想在杏林馆吃啊。”

    章锦婳问:“张婶,要是周夫人想在这里吃年夜饭,您做不做啊?”

    张婶摇头:“周夫人始终都是要管周府的,就算府里只有她一个人过年,也要守在家里的。家里只要有个女主人,才算是家啊!”

    竹青道:“周夫人那天回去,跟陈博士夫人进了陈府,就没再出来,周夫人的身份,还没有打探出来。”

    竹芯道:“周夫人问过锦儿,说她来吃饭怎么就没见过锦儿。”

    竹影奇道:“我对自己过目不忘的本事想来自豪,不要说来杏林馆吃过饭的大人们和夫人小姐们,就连那些跟着来的丫鬟婆子,我只要见过一次,就都能认出来,怎么我也没有印象见过周夫人呢?”

    章锦婳只顾研究周夫人送来的帖子,对张婶他们几个人的对话,没有怎么留意。

    “张婶,就定腊月二十九这天的时间吧。”章锦婳忽然说道:“竹风,你写个回帖给周夫人,就说杏林馆定于腊月二十九巳时,准时恭候。”

    竹风答应一声,去找纸笔写回帖送帖子去陈博士府上不提。

    章锦婳安排竹影:“你去找两把小刀,磨得越锋利越好,到时候要用。”

    “张婶,你带竹芯去西市,把牛羊肉各买半边回来,”章锦婳有条不紊的做计划:“我带竹影去制药间,我要做点新药出来。”

    竹青主动请缨:“锦儿,我做些什么呢?”

    章锦婳笑:“竹青师兄,你去打听一下,太医院在过年期间的轮值情况,越详细越好。”

    。。。。。。

    章锦婳再次接到周夫人预定腊月二十九的客人名单时,就知道,事情的走向,已经开始按照自己预计的轨道在一步步行进。

 第二十四章 不速

    周夫人的客人名单上,只有三个人,周夫人,马夫人,陈夫人。

    张婶看着客人名单,对章锦婳说:“锦儿,到时候恐怕只有周夫人一个人过来了。”

    章锦婳盯着客人名单看了几眼,说:“张婶,到时候来的不是三个人,而是三家人。

    你现在带着竹影竹芯赶紧去采购食材,如今摊贩越来越少,再不准备就来不及了。”

    张婶深信不疑,出门张罗去了。

    章锦婳问竹青:“竹青师兄,刘青最近有没有什么消息?”

    竹青摇摇头:“他好像消失了一样,方大人家里也没有什么动静。锦儿你放心,终南山,还有京城里,我都会密切留意。”

    章锦婳:“竹风师兄,腊月二十九的客人,三家人一共有二十几口人,加上丫鬟仆人家丁随从,拉拉杂杂,有七八十号人,你忙得过来吗?”

    竹风说道:“锦儿,你放心好了,到时候保证万无一失。”

    竹风和竹青,异口同声的让她放心。章锦婳不放心也得放心,她必须把全副心思都在新药粉的配制上。

    她根据记忆中的刘家伤药配方,已经配置出来一种药,经过试验,并没有刘青的药粉那么好用。

    章锦婳有点着急,她不停地调整配方,详细地做着记录和对比,却依然毫无进展。

    她记得,当初刘青还是根据她说的配方才研制出新药,为什么自己就做不出来呢?难道刘青对她亦或是有所隐瞒?

    以她对刘青的了解,完全有这种可能。

    就在章锦婳冥思苦想的时候,刘青也在长安城一处偏僻的小屋里,为了前程而刻苦攻读。

    方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让刘青拜太医院的刘太医为师,再请刘太医向太医院举荐。

    刘太医在太医院也是擅长伤科的,与朝中百官多有来往,名声极好,对开封刘家的伤药亦有耳闻。

    刘青搭上了刘太医这条线,等于取得了太医院的入门许可证。

    为了进入太医院之后,能够顺利的展开人际关系,刘青特意请刘太医拿了一套太医署的教科书,趁着太医署冬假的这段时间,努力学习。

    刘青从小没有受过太高的文化教育,太医署的几本医书,他几乎都没有接触过。

    但是,刘青非常刻苦,他的记忆力也非常强,不到十天的功夫,他就已经能将《素问》背下来。

    方衢对此十分满意,刘青就算进不了太医院,进太医署也是可以的,不过就是晚一两年进太医院而已。

    刘青明白,以自己目前的能力和资历,完全配不上方伊莲。在他成为方家的准女婿之前,随时都有可能被打回原型。

    水能载舟水能覆舟。

    方衢若是能看上他,就能把他扶起来,方衢若是对他不满意了,可以随时放弃他,甚至让他不得翻身。

    在京城这个讲究综合实力的地方,有后台就意味着有关系网。

    京城里的青年才俊,比比皆是,在方家,在太医院,他都随时能被人取代。

    若是没有方衢的提携,现在就考虑名利,思索富贵,谈论前程,为时尚早。

    刘青好不容易才站在了富贵门边,岂会轻言放弃,他连任何失败的想法都不愿意有。

    每次端起饭碗,刘青都会想起杏林馆的菜式里,若有若无的药味儿,天衣无缝的药理搭配,让他既神往又害怕。

    刘青事后也偷偷的在杏林馆附近溜达过。杏林馆地处偏僻,人迹罕至,除了巡逻的的士兵,除了去吃饭的客人,竟然没有闲杂人等在门口经过。

    他也不敢轻易靠近,越观察越心惊。

    他总觉得,杏林馆暗藏杀机。

    而且,这个杀机是针对他的。

    杏林馆一定有什么秘密。

    刘青不敢向方大人提起,杏林馆的饭食其实就是药膳,更不敢说起他感知到的杀机。

    他若是急于打探,或是表露出他有所感知,很可能就将自己置于被动,甚至于死地之中。

    他暗暗发誓,他一定要以太医的身份,甚至御医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

    让杀机变成自己的生机,让阻力变成自己的助力。

    他还要风光光的返回开封,返回刘家大院,让他爷爷看看,让他爹让他大哥二哥看看,他刘青凭着自己,也能把刘字,写到史书上。

    章锦婳和刘青都没有想到,自己已经是对方潜在的敌人。

    腊月二十八的这天上午,漫天飘起了鹅毛大雪,长安城的大街上小巷中,行人越发少了。

    章锦婳和张婶他们几个,围着火炉说话,商量着明天来的客人怎么安排。

    张婶很担心,:“锦儿,天气这么冷,行车也不方便,只怕连周夫人都不会来了。

    准备了这么多的食材,若是客人不来的话,就咱们几个人,能吃到来年开春了。”

    章锦婳笑道:“张婶,那咱们就吃到明年开春好了,你不是整天都嫌我瘦吗?”

    几年的战事,民不聊生,老百姓脸上多有忧愁之色。

    建唐之后,李渊大力开拓疆土,广纳天下能人贤士,局势逐步安稳。

    长安城的审美趋势,就以白胖肥美为家富屋润的标准。

    大街之上,妇人们都不再戴幕笠,是大大方方的露出自己圆润的面孔,以博旁人赞叹。

    章锦婳本就单瘦,还恪守过午不食的养生准则,那些来杏林馆吃饭的千金小姐比起来,简直就像后院种的竹竿儿。

    张婶笑道:“好!锦儿,你以后也要开始一日三餐。你最近几天,熬夜制药,下巴越发尖了。”

    这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竹风快步跑了出去,很快就拿着一张帖子跑回来,说:“张婶,你不用担心食材吃不完了。”

    章锦婳走到门口,是周夫人的丫鬟芙蓉。

    芙蓉向章锦婳行了个礼,笑着说:“我家夫人特意派我来,让我跟您说一声,明天三位夫人,都要跟着自家老爷一起过来。

    这是名单,请您看看。

    我家夫人说,临时做的更改,肯定会打乱您的计划,也不知道是否食材足够。

    我家夫人让我带了一车食材过来,你看是否能用上。

    我家夫人还让我问,您这儿的人手是否足够,要不要派人来打下手?”

 第二十五章 忐忑

    这几家是打算全体出动?

    章锦婳看着手里一长串的名单没说话。她其实有点慌,这个名单还是超出她的预计了。

    芙蓉一动不动,等着章锦婳的答复。

    章锦婳轻咳一声,硬着头皮说:“芙蓉姑娘,请转告周夫人,杏林馆地方有限,每次最多只能接待两桌客人。请周夫人再重新拟定名单。”

    芙蓉愣了一下,笑着行了个礼:“芙蓉知道了,这就回去禀告我家夫人。”

    章锦婳微微躬身回了礼。

    芙蓉走到门口,指挥自己带来的家丁:“把装食材的车子留下,咱们赶紧的,这么大雪了,一会儿夫人还要往各家送帖子呢。”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马车比来时更难走了,芙蓉带来的两个车夫,一个赶车,一个在后面推车,慢慢走远了。

    张婶走过来,看竹风他们几个头上肩上顶着一层雪花,一趟一趟的把外面车上的食材搬进来。

    就这么一会儿,门前的车辙印,就被大雪掩盖了。

    长安城的大街有官府安排的人扫雪,民居这边的里坊百姓,也就是扫扫自家门口。

    这么大的雪,只怕明天一早铲雪也要不少时间。

    原本张婶对腊月二十九的订座单子是不以为然的,她根本就认为周夫人不可能会在年关前出门吃饭。

    她跟着一起张罗,只是想借机看看锦儿的能力。

    以后锦儿要是嫁人了,当家主母要管理内宅,一家子老老少少上上下下的,七八十人是最低限度了。

    若是锦儿能从容的安排好,她当然乐见其成。

    若是锦儿有做的不周到的地方,她也能及时描补。

    只是,这个周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刷新张婶的认知。

    那天突然跟着陈博士夫人来吃饭,杏林馆就已经破例接待了。

    想在过年前再吃一次,杏林馆破天荒同意了。

    临到登门的前一天,又加了这么多客人的名单。

    自作主张的送了食材过来,还热心的要帮手。

    周夫人对杏林馆的规矩,是不懂呢?还是不当一回事?

    这要是传出去,杏林馆还怎么做生意?

    章锦婳有点不安:“张婶,我说接待不了那么多人。”

    张婶点头:“锦儿,你做得对,杏林馆的一贯原则就是贵精不贵多。”

    章锦婳还是不安:“可是,这几位客人都很重要。”

    张婶一拍巴掌:“你自己定的规矩,你都不遵守,以后谁还会遵守?”

    章锦婳咬咬嘴唇:“这样子会不会得罪客人?”

    张婶一挥手:“杏林馆做了这么久,推了多少客人,可曾得罪过谁?”

    章锦婳还想再说,张婶拉着章锦婳往小屋里走,一边叮嘱竹风:“你们几个把食材都搬到厨房去,竹青,你先过来。”

    坐在火炉边,张婶握着章锦婳的手,看了看竹青。

    竹青清清嗓子,不慌不忙的说起来:“明天要来的客人,我已经打探清楚了。”一副要开始背课文的架势。

    张婶笑:“竹青,刚刚锦儿说了,最多只接待十多位客人,你看外面下这么大雪,家里的长辈和幼童,肯定是没法出来的了。你想想谁最有可能来杏林馆。”

    竹青拍拍头,不好意思的笑笑:“好,我捡重要的说。”

    张婶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竹青一般都会先提主客的情况,这次也是。

    “周夫人,是太府寺少卿周正义的夫人,家中有两儿一女。长子周子瑜,现年十九岁,封右卫将军,跟随李靖李大将军前去潼关。。。。。。”

    “等等,竹青,”张婶刚听了一句就急急忙忙打断:“这个右卫将军周子瑜,就是周将军吗?”

    章锦婳心头突地一跳,抬眼紧盯着竹青。

    竹青点头:“是,就是前次来过的周将军。”

    章锦婳站起来:“周夫人是瑜兄的母亲!”

    周子瑜的家人,她怎么就给拒绝了呢?她还信誓旦旦地说要报答瑜兄的恩情!

    章锦婳的两只手紧张的扭来扭去:“张婶,要是周夫人不高兴了怎么办?”

    张婶哭笑不得,把章锦婳按到凳子上坐好:“锦儿,先听竹青说完。”

    章锦婳慌慌张张又站起来:“张婶,我看芙蓉姑娘刚才走的时候就不太高兴,她会不会在周夫人面前说我什么?”

    张婶心里暗暗叹气,锦儿是认死理的,还是先把她安抚了再说。

    ”锦儿,周夫人不会不高兴的!

    杏林馆只能接待十来位客人,这是有目共睹的,谁来都一样。

    你把膳食做好了,他们吃得高兴,可以再定,下次再来就是。

    上次周将军过来的时候,我也说过,周将军只要在长安城,可以随时过来吃饭,不用预定。

    再说了,那个芙蓉姑娘就是个丫鬟,就是个传话的,还轮不到她不高兴。”

    张婶陪伴了锦儿这么多年,自是知道什么话最有效。

    短短几句话,就把章锦婳给安抚得妥妥帖帖。

    竹青接着说:”周将军跟随李靖李大将军在潼关驻守。次子周子瑁,现十七岁,是国子监太学生。长女周子瑶,现十四岁,去年和周夫人一起从潭州迁至长安。”

    章锦婳又站起来:“啊,瑜兄还有个妹妹,跟我差不多年纪。潭州那边喜欢吃什么的?我做点什么好呢?”

    张婶和竹青对看一眼,笑起来。

    章锦婳被笑得发慌:“你们笑什么?难道我说错了什么吗?”

    张婶笑:“周将军的家人,只是杏林馆的客人,又不是你的婆家人!”

    “啊呀!张婶,你又取笑我。”章锦婳两颊绯红,急急忙忙解释:“我只是想做点合她们口味的膳食,让瑜兄的家人吃得高兴。”

    张婶笑眯眯的道:“你平时做膳食,也没有问过客人的口味是什么,杏林馆的客人也都吃得很高兴呀。”

    章锦婳又羞又燥,坐下来:“竹青师兄,你继续说。”

    竹青又说了什么,章锦婳已经听不进去了,她的脑海里都是周子瑜在夸张婶做的饭菜好吃的样子。

    章锦婳也曾经想过周子瑜夸她做的饭菜好吃,没想到,她还没来得及亲手做,周子瑜的全家就登门了。

 第二十六章 舒畅

    腊月二十九凌晨,长安城笼罩在一片冰雪世界中。

    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终于停了。

    竹风竹青在铲雪,章锦婳跟在竹影身后,把杏林馆门口的长巷扫得干干净净,身上感觉发热,又在一楼的大厅打了一套五禽戏,才走去厨房。

    竹芯已经把火升起来,厨房里暖烘烘的。

    章锦婳洗了手,走到和面的案板前,伸手接过张婶手里的面团,揉了一阵,拍了拍,面团瓷实有弹性,仿佛小姑娘的白胖脸蛋。

    等下要来的客人,有两个千金小姐,章锦婳只要想一想就莫名的有种欢喜。

    就连写着客人名单的帖子,她都能看出一朵花来。

    这是周夫人后来又派人冒着大雪送来的帖子。

    还是三家人,但是只有不到十人。

    一下子精简了。

    分别是周少卿周夫人周子瑶,陈博士陈夫人陈子璎,马郎中马夫人。

    杏林馆的客人,要么是一家人,男女老幼一起过来。

    要么是官员之间的工作宴请,小圈子聚会。

    要么是夫人们的社交聚会。

    像这样几家人一起出现的宴席,还是杏林馆的头一遭。

    怎么安排座位,章锦婳一开始还真是费脑筋。

    坐一大张圆桌上,大人们的品级不同,又带着家眷,围坐在一起显得不伦不类。

    三张桌子吧,彼此之间又显得冷清。

    最后安排成两张桌子,三位大人坐在一起,三位夫人带着两位千金小姐坐一桌。

    主位和客位,彼此之间的层次立即显现出来,一目了然。

    张婶对章锦婳的进步,满意得不得了。

    这种人际关系的轻重主次搭配,是十分微妙的,一不小心,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能影响大局。

    厨房里所有的食材都上锅了,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客人午时就座。

    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遇到周夫人,很多事情就超出了预期。

    今天的客人,到得最早,比杏林馆平时的客人,早了一个时辰。

    章锦婳正在和竹影在二楼雅间点炭炉的时候,客人就到了。

    上楼的脚步声,踢踢踏踏,一听,就有个腿脚不利索的。

    章锦婳站起身,微笑看着客人们鱼贯而入。

    走在最前面的,就是周正义,那双一轻一重的脚步声,就是他发出的。

    周正义的腿,在征战时受过伤,李渊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