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唐女医-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乙馆的药材倒是有,就是七叶一枝花不够了,对,她可以去太医署找孙博士去。

    周子瑜微微一笑:“不急,我这次没那么快离开京城。”

    张婶在书房外面敲门:“锦儿,周将军!”

    章锦婳赶紧站好,掏出丝帕抹了一把脸,摸摸头发,抚平衣襟裙角,扬声道:“进来。”

    春兰秋兰端着托盘进来。

    张婶在炕桌上摆了四个热菜、两盅炖汤、一大碗刀削面、一小碗龙须面,笑道:“锦儿,你跟着周将军一起吃吧,我看唐夫人刚在院子里走了小半圈,应该是还得要好一会儿才找你呢。”

    章锦婳点点头道:“好!”

    她刚哭了一阵,现在身体一放松,还真是有点饿了。

    张婶带着春兰秋兰退出书房,随手把门关紧,低声嘱咐春兰秋兰:“你们两个听着点,周将军在这儿的时候,不用你俩在跟前侍候,知道吗?”

    春兰乖乖的答应:“是!”

    秋兰傻傻的问:“章小娘子要是叫我们做事怎么办呀?”

    张婶:“站远点,别站在门口,叫你的时候能听见就行。”

    书房里的周子瑜和章锦婳都听见了,相视一笑。

    章锦婳先行坐到罗汉榻上,拿起筷子,往大面碗里夹菜:“瑜兄,你的伤口刚上了药,吃棒子骨肉比较好。”

    这还是章锦婳第一次主动地给周子瑜夹菜,带着讨好意味的样子,看着还真像个侍候丈夫的小媳妇。

    周子瑜乐得享受这难得的温馨,吃得也比往常慢。

    吃了几口,索性连碗也不端了,放下筷子,只看着章锦婳:“锦儿,我想喝汤。”

    章锦婳闻言,揭开汤盅的盖子,看了看,端起自己的那一盅,舀起一勺送到周子瑜嘴边:“灵芝汤,轻身顺气,有助伤口愈合。”

    周子瑜揽着章锦婳的腰,就着她的手,一口接一口的喝汤。

    喝了汤,又喂面,菜都送到嘴边,一顿饭吃下来,周子瑜心满意足:“锦儿真香!”

    章锦婳抿嘴笑:“是张婶做的饭菜好吃,哪里是我香?”

    周子瑜凑过去在她耳后嗅:“饭菜是饭菜香,锦儿香是锦儿香!”

    章锦婳脸红红的,笑着推开周子瑜,走到另一边坐下:

    “我也吃一点,看你吃得那么香。”

    周子瑜看着章锦婳吃了几口,这才说道:“锦儿,这次跟着秦王殿下一起回京城的人中,有一个重伤的病人,但是秦王不想惊动宫里。你准备一下,我明天来接你去秦王府。”

    章锦婳不疑有他,点点头道:“好啊,是什么病人?我备好药丸带过去。”

    “倒也没有皮外伤,就是太过虚弱,说话都说不了了,还在喘气,军医每天给他喂些流食。”

    “这么严重?要不要我现在就过去?”

    “不用了,这一路上都是这样的,不着急这一时半会儿的,再说,殿下交待了,明天过去就行。”

    “好的,我知道要准备什么药材了。”

    “会不会耽误杏林馆的事情?”

    “不会。”

    章锦婳顿了一下,决定还是不要把流言的事情说出来,等周子瑜问的时候再说。

    她下意识的转头往书架上看了一眼檀香木的投壶。

 第154章 周府的不同意见

    周子瑜顺着章锦婳的目光看过去,不动声色的垂下眼皮。

    夹了一筷子鸡肉放到章锦婳的碗里:“多吃点肉,这细面看起来不错。”

    章锦婳笑着吃下:“嗯,细面是竹芯做的,他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好吃你就多吃点,吃胖点,以后事情多,你这么瘦,哪里够力气管那么事呢?”

    “师祖说过了,身体真的好的时候,是不需要吃那么多的。”

    “谁说不要吃那么多的?你以后还要生娃养娃呢,这么瘦,娃吃什么?”

    章锦婳大囧,这话题转弯转得太快,她一下子就呛到了。

    周子瑜急忙走到章锦婳身后,给她抚背顺气:“小心点,要不我来喂你吧。”

    章锦婳脸红红的,推开周子瑜:“我自己吃就行,瑜兄,你不要再说什么什么就行。”

    周子瑜哈哈笑:“好,我不说什么什么,你多吃点,以后你还是要什么什么的!”

    就这么三言两语,章锦婳的注意力就转到了周子瑜的身上,再也无暇去想别的事。

    吃过饭,周子瑜赶着回周府去,章锦婳亲亲热热的送他到门口,看他骑马飞驰而去,才带着笑容转回杏林苑去。

    幽兰一直在千金堂那边做针线,听到马蹄声响,从窗户缝里看到两匹马一前一后跑过,偷偷跟铃兰说:“铃兰,这骑马的公子爷可真好看。”

    铃兰头也没抬:“再好看,也不是咱们肖想的。”

    幽兰冲着铃兰翻了个白眼,真是死脑筋:“我看章小娘子对下人们都挺和气的,咱们要是做的好,说不定以后可以给咱们配个好人家。”

    铃兰手里的针线不停:“唉,章小娘子这么好,不把我发卖出去就好。上次章小娘子给我看了病,我现在月事很准时,胃痛的毛病也好了,身子轻松得很。让我在这里做一辈子,不嫁人我也愿意。”

    幽兰摇摇头:“没志气。”

    铃兰抬起头,认真的道:“幽兰,以我的身份,嫁人也嫁不了什么好人家,万一公婆丈夫家世不好,还不如跟着章小娘子学些本事,以后做医女,自己养得活自己,也不担心自己生病,我觉得挺好的。”

    幽兰撇撇嘴:“好吧,这是你的想法。”

    铃兰还想说,幽兰摆摆手:“行啦,我知道啦,不要痴心妄想,老老实实做好丫鬟的本分。”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这番对话,被夏兰听到了,偷偷去告诉了张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

    周子瑜带着罗怀赶回周府,在周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每个人都急着想要跟他说一说这段时间京城里发生的事,跟他有间接关系的事。

    周子瑜洗漱干净去书房见周正义的时候,不期然发现家人个个在座。

    “父亲,母亲,安好!二弟,瑶瑶,都安好?”

    他要跟父亲说公事,可是母亲和弟弟妹妹都在,这是要开家庭会议?为了他的亲事?

    周正义先开口了:“子瑜,用过饭没有?”

    周子瑜恭敬地答道:“在杏林馆吃过了才回来。”

    周子瑶惊奇地道:“杏林馆还有晚饭吃?”

    周子瑜轻咳一声:“就是他们自己吃的晚饭,不是对外的宴席。”

    周子瑶艳羡极了:“唉,我都好久没去杏林馆了,也没见到锦儿姐姐。”

    “瑶瑶,锦儿比较忙,你想去找她玩,递个帖子,去杏林馆找她说说话就是。”周子瑜笑一笑:“锦儿不善言辞,不会主动找你玩的。”

    周夫人看了看周正义,又看看周子瑜,低下了头。

    周正义发话了:“子瑜,京城最近有些流言。”

    周子瑜:“呃?”

    怎么?他不在家的这些日子发生了什么事?全家人聚在书房里,就是要跟他说京城里的流言?

    周正义也很尴尬,家里正着手修缮屋子,刚把长子娶亲用的院子给修好,夫人就把贵妇们说的八卦给带回家里来了。

    “子瑜,这事与你有关。”

    “父亲,请说。”

    周正义一咬牙,把罗庆外出打听来的市井传言说了一遍,末了又道:“就为了这事,你母亲还受了委屈。”

    周夫人不高兴的道:“可不是嘛!这都还没去提亲呢,那些赏花会都没人请我了,要是把章小娘子娶进门,我都不用出门了!”

    周子瑜忍着气,没有理睬周夫人,只把刚听到的说辞细想了一遍,又去回想下午在杏林馆的情景,好像没有发现锦儿有什么不对。

    周子瑁坐不住了,站起来:“原来家里的下人们偷偷摸摸的就是在议论这个事情吗?母亲,你怎么不跟我说呢?”

    “你马上就要参加秋试了,我哪舍得让你分心想这些有的没的呢?”周夫人本就想让子瑁来跟子瑜做个对比:“我是不想让你的名声受拖累,才叫你过来听听的。一会儿你也劝一劝你大哥。”

    周子瑁道:“这个事情我知道呀。”

    周夫人大惊:“你怎么知道?”

    “是儿子与同窗在罗汉峰踏青游玩,季同不慎摔伤,刚好遇到锦儿,我就求她替季同医治的。当时众目睽睽,锦儿还与我们说了事急从权,为了救季同,才触碰到季同的。”周子瑁急急的解释道:“我在国子监听说了,季同还特意求了他父亲母亲一起去杏林馆道谢呢!”

    周夫人没想到事情的起因居然跟周子瑁有关,噎了一下,又道:“救人归救人,可是,你们回了京城,她还不是留在荒郊野外,夜不归宿!”

    周子瑜道:“母亲,与锦儿一起夜不归宿的人,是儿子!”

    周夫人把头扭到一边:“行了,你就不要替她遮掩了。”

    周子瑁也道:“母亲,锦儿要去采药,大哥让罗怀送我们回城,他自己跟着锦儿一齐走了。”

    “母亲,我就说嘛,锦儿不是外面说的那样的!”周子瑶高兴的笑道:“原来大哥二哥都知道,这就好了,我可以去找锦儿姐姐玩了。”

    周夫人厉声道:“就知道吃!老爷,不管怎么说,现在流言传得满天飞,就算哪天平息了,这京城只有这么大,来往的人只有这么多,这一提起来,谁管那流言的主角是不是咱家儿子呢!”

 第155章 殿下的较量

    明明是很简单的误会,没想到在周府居然也三人市虎。

    周子瑜的嘴唇抿成一条线,冷冷的不发一言。

    若不是周子瑁的解释,让他来说的话,母亲能相信他的说词吗?

    本想拉着小儿子来壮声势的周夫人,还没开始借题发挥,事情就结束了,一时间颇感下不来台,悻悻的一甩手:“老爷,我头疼,先去歇着了!子瑁,瑶瑶,你们随我来。”

    顺便把小儿子和女儿也带走,省得他们联络感情把她这亲娘给孤立了。

    周正义松了一口气,只要锦儿没出什么差错就好,至于外面的流言,可以想办法解决。他挥手把不情不愿的小儿子和女儿轰出去:“去吧,好好照顾母亲,要是实在不舒服,就去请太医。”

    周子瑶难得见到大哥,更惦记杏林馆的吃食和锦儿的美容膳食,不顾母亲的眼色,冲过去抱着周子瑜的胳膊,笑道:“长兄,你什么时候还去杏林馆,带上我呗!”

    周子瑁道:“还有我!”

    周子瑶道:“对呀,父亲,不如趁长兄在家,再去杏林馆吃一餐团圆宴。”

    书房里气氛突变,预计的质问场面,变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周夫人脸上挂不住了,声音严厉起来:“子瑁!瑶瑶!不要耽误你父亲商议正事!”

    儿子和女儿简直就是叛徒,一碗汤两碗菜就给收买走了。

    周正义只好打圆场:“你们两个先送母亲回房休息,等我与你长兄议事完毕再说。”

    一句承诺总算把唧唧喳喳的儿女都赶跑了,书房里只剩下周正义和周子瑜,父子俩对望一眼,颇觉尴尬。

    “子瑜,你母亲道听途说,固然不对,”周正义作为父亲还是很有肚量,知道要如何安抚长子:“为父也让罗庆去打听过,杏林馆如今生意冷清,久无客至,

    因此,为父也有不严谨之处,草率的听信了你母亲的话。此事若是我亲自上门去问过章小娘子,就不会闹出这么大误会了。

    就照瑶儿所言,你若是这几日都在京城,咱们阖府再订一席团圆宴。顺便商议你们的亲事。”

    这是父亲委婉的在向儿子道歉,在做最大的让步。

    周子瑜思及锦儿所受的委屈,心里的不快还是没有表露出来,只是不愿意和父亲起冲突,就转移了话题:“父亲,我今天在杏林馆遇到了京兆尹季大人的公子。”

    周正义很满意长子的宽厚反应,顺势接下了话头:“奇怪,照理说,季公子一回京城,季大人就知道这件事的。怎么季大人早不去致谢,晚不去致谢,偏偏这个时候才去。难道,是想去平息流言的?”

    周子瑜摇摇头:“父亲,按理说,去杏林馆吃饭的都是达官贵人,并不是轻信市井流言之辈,为何杏林馆的生意会一落千丈?”

    周正义道:“这就有意思了,流言在市井之中夸大其词倒也不足为奇,你说的很对,杏林馆的客人,又是凭什么就相信了这类传言而止步不前呢?”

    谣言传一阵都能停歇,为何杏林馆的流言就影响这么大?

    只有得罪了人,得罪了贵人,才会遇到这种故意混淆视听的谣言。

    又或者说,是有人故意在官贵的圈子里制造了这样的流言。

    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子,遇到这样的谣言,足见传谣的人急欲将章锦婳置之死地。

    周正义沉思了一阵:“锦儿的利益背后就是周家,咱们背后的利益就是秦王殿下。难道说,是有人想借刀杀牛?”

    周子瑜闷声道:“唐侍郎夫人在锦儿那里医治寒症,不知道季大人是否想去探听虚实。”

    “唐侍郎夫人?唐侍郎前去太原做说客,听说被关押在黑牢里。朝中已经有人在说唐侍郎只怕已经不在人世了。”

    “父亲,唐侍郎深得皇上信任,在朝中无人能出其右,被派去做说客,这背后可有什么原因?”

    周正义半握着拳头,轻轻敲着自己的额头:“皇上前几日居然派了齐王前去太原。齐王年少,没带过兵,胆量谋略均不及太子与秦王,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是太轻敌,还是想放弃太原。”

    “父亲,皇上又怎么会放弃太原?那里是皇上起家的地方,有许多皇上的故交旧识。若是太原被刘武周所破,长安城也岌岌可危啊!”

    “子瑜,现在太子在朝中并不算得人心,皇上又有些优柔寡断,朝中各人都唯皇上马首是瞻,去太原的事,谁也不愿意出这个头。是生是死都不讨好。”

    周子瑜问道:“父亲,朝中最近可有什么动静?”

    周正义道:“大的动静没有,就是太子去西凉接受了归降,回来之后,皇上大赏,宫中还庆贺了三日。”

    “父亲,杏林馆的流言,是否就是那段时间起来的?”

    “咦?你这么一说,倒还真是那个时间差不多。怎么,你怀疑是太子让人去做的?”

    “太子与秦王表面和气,暗地里总是要挣个高下。若真是太子派人做的,锦儿只怕就只是太子与秦王争斗的一颗棋子而已。”

    “太子素来光明磊落,这种制造流言的事,不像是太子的手笔。”

    “父亲,若真是光明磊落,秦王还替儿子求了皇太后许婚,到现在也没有一点动静。若是锦儿为了此事而毁了名声,秦王殿下就算不会下不来台,太子殿下却是赢了一局。”

    周正义顿了一下,安慰长子道:“子瑜,至少,现在秦王麾下有几个好的谋士,若是好好经营,还是有机会把太子!”他抬起手,在脖子处做了个咔嚓的手势:“唉,他们二人手足相争,总有人会被推出来当替死鬼挡箭牌。”

    周子瑜的眼神变得幽深,面容越发冷峻:“父亲,若是太子要拿我开刀,我是不会允许的。”

    周正义有些意外,随即露出赞赏的笑容:“对!宁可死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也不能无端被个人私怨所殃及。”

    父子二人的意见,又达成了一致。

 第156章 刘青的权衡

    周家父子预料的没错,,流言一事,的确是有人有意而为之。

    这个人,的确也是太子。

    太子原本是授意手下想办法拿下杏林馆,将章锦婳纳入东宫。

    既然皇上不同意,那就来个先下手为强。只要章锦婳身败名裂,在京城没有立足之地,东宫就成了最佳选择。

    呵呵,杀了人还要被人感激,这个谋略,已经不能称之为谋略了,只能说是算计。

    幕僚们在商议此事的时候,刘青也在场。

    东宫的幕僚门客,脑子里奇招不少,刘青对章锦婳也是顾忌重重,却苦于没有下手的契机。

    就在他苦思冥想着要怎么将章锦婳除之而后快的时候,发生了清辉宫的“奇遇”,这让刘青又惊又怕,将杏林馆的是抛诸脑后。

    自打从清辉宫那平平安安的回到太子府,惊怕过后,刘青回想起与张婕妤在一起时候的滋味,又是欢喜又是想念。

    这种事么,男人都是食髓知味,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也会不管不顾的想要继续。

    偏偏张婕妤也是这么想的。

    吃了药,脑子烧昏了,胆子也大了。

    张婕妤让崔成又去找了刘青过来。

    在太子开赴西凉的前三天,刘青壮着胆子连着三个晚上去了清辉宫。

    张婕妤的小算盘其实很简单,找刘青来,年轻力壮活好,可以让她尽享人生。最重要的是,刘青长得像先皇后,若是自己能一举得男,孩子生出来不管像刘青还是像自己,都说的过去。

    刘青想的其实也不算复杂。

    跟张婕妤混在一起,最坏的后果无非就是被杀头。

    可是,最坏的后果一旦没有发生,那这件事带来的好处就多了。

    于是刘青使出了浑身解数,把他在江湖野道士那里学来的御女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把个张婕妤弄得死去活来,每每舍不得他离开,一天比一天的对他越发迷恋。

    只可惜,三天后太子带队出发前去西凉,刘青也跟着去了。

    在于太子相处的这些日子里,刘青总结出了独特的对太子的观感和评价。他小心翼翼的保持着一名随身医监的自觉性,收敛着自己对名利的野心。

    去西凉不过短短十日,刘青已经想好了要怎么出手了。

    回到京城,皇上龙心大悦,在宫中设宴庆贺。

    张婕妤也露面了,坐在皇上身边,一眼就见到了坐在受赏人群中的刘青,情不自禁的频频望过来。

    刘青胆大却不妄为,在自己和张婕妤的距离之间,选择了太子当视觉障碍物。

    果然,张婕妤频频扫过来的目光,在多次扫过太子之后,终于引起了太子的注意,并且还错误的以为张婕妤想要讨好未来的皇上,不由得大喜。

    呵呵,这个张婕妤貌美如花,年纪就跟太子府的几个姬妾不相上下,只是,这含情脉脉的眼神,妖娆的身姿,是东宫的舞姬都比不上的。

    刘青借着去净房更衣的机会,将太子与张婕妤之间的互动,看了个一清二楚。

    太子的反应,让刘青重新做了一个决定。

    在投奔太子和投奔张婕妤之间,刘青当然首选太子。

    太子是未来的皇上,前途一片光明。而张婕妤不过是一时的宠妃,也就眼前光明一阵子。等皇上驾鹤西去,张婕妤的大势也就不复存在,按规矩要么出家要么在冷宫无聊一辈子。

    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刘青苦恼的是怎么抓住太子,不动声色的甩掉张婕妤。

    庆功宴发生的巧遇,太子看着张婕妤露出暧昧不清的笑容,让他心生一计。

    在崔成又放出暗号替张婕妤召唤刘青的时候,刘青出手了。

    宫里大肆庆贺,歌舞升平,来来往往的人,较之往常多了许多。

    觥筹交错,嬉笑打闹声不绝。

    刘青借着给太子敬酒的机会,给太子下了助兴药。

    助兴药在酒精的帮助下,生效极快,太子很快就觉察出不对,随即叫刘青扶自己出去。

    刘青扶着太子出了偏殿,看着太子的眼睛,大惊失色的说:“太子殿下,你看起来像是中了蒙汗药。”

    太子努力的摇摇头:“不是蒙汗药,是助兴药。”

    刘青继续大吃一惊:“太子殿下,何人大胆至此?下官先为殿下解了药性,再扶殿下回去捉拿下药之人。”

    太子身上越发难受,自知回去大殿看歌舞极为不明智,听说能解了药性,就随着刘青一起走到了一个僻静之处。

    这正是崔成为张婕妤约会而准备好的屋子,因为有人传说这里闹鬼,宫里的宫女太监几乎都不往这边来。

    刘青进了屋子,看到桌上有崔成准备的茶水,去倒了一杯端给太子:“殿下,这里许是为皇上准备的屋子,茶水还是温热的。”

    太子接过,一饮而尽:“刘军医,快,解药拿来。”

    就在这时,崔成带着张婕妤过来了,张婕妤借口上净房,知道时间极短,一路小跑着过来的。

    “快点,皇上还等着我回去呢。”张婕妤一边脱纱衣,一边抹着额头上的微汗:“就用老汉推车式吧。”

    太子正烧得性起,坐在屋内的椅子上,热得恨不得将身上的衣裳都扒下来。

    张婕妤的声音和动作,在屋外的光照下,仿佛就像一道来解救他的人形解药。

    太子横了刘青一眼,站起身来,大步走到门口,一把抱起张婕妤:“哟,还知道老汉推车,谁是你的老汉呢?”

    张婕妤看清了抱住她的人是太子的时候,来不及去找刘青在哪里,就被太子抱到了屋里椅子上,随即成了好事。

    事毕,太子极为满足,张婕妤也是。

    太子不知自己上了刘青的圈套,张婕妤也以为太子真的是偶然误入。

    这二人居然彼此看对了眼,不顾身份,定下了海誓山盟。

    张婕妤为的是生个儿子巩固自己的地位。

    太子为的是利用张婕妤在皇上面前得宠而为自己说好话,巩固自己的地位。

    刘青做为太子与张婕妤的见证人,太子自然许了他许多好处。

    比如说,给刘青加官进爵。

    再比如说,把刘青未来岳父方衢也拉拢到了太子府。

 第157章 合谋

    刚开始的时候,太子对章锦婳是轻视的,派去盯梢的人也没有经过刻意挑选。

    太子的目的,只不过就是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尽显优越感而已。

    没想到,一来二去,手下并没有什么打探到更有用的消息。

    而且,派去盯梢的手下搞的几次小动作,不但没有殃及章锦婳,还莫名其妙的生了重病。

    这帮家伙一开始还没在意,等第三次第四次去了回来,不论再换谁过去,回来之后都会生一场病。

    一次是偶然,三次就是古怪,这些人心里就开始嘀咕,私下里都在说,杏林馆的章小娘子一定是什么狐仙蛇仙转世,要不然,章小娘子就是会妖术。

    这些议论,刘青比太子早一步知道。

    崔典药,简直就是刘青的情报员。

    谁生病了,谁病得快死了给放出去了,谁差点被毒蛇咬了。。。。。。

    最后,崔玉门抚着心口做了总结:“刘军医,凡是去查过杏林馆的,几乎都生病了。啧啧啧,你说邪不邪门?”

    刘青听了半晌,问道:“被毒蛇咬,怎么会跟章小娘子有关呢?”

    终南山的确是有毒蛇窝,但是在终南山行走的采药人却几乎没有被毒蛇咬伤过的,他几乎走遍了终南山,也没有遇见过被毒蛇咬伤的。

    崔玉门道:“是太医署的人,去采药的时候被咬伤了,据说是七步蛇咬的,遇到了章小娘子给治好才抬下山的。”

    刘青沉默了一会儿,才说:“我倒是听说过拘蛇法。”

    崔玉门惊道:“什么是拘蛇法?”

    “我也没见过,听道友说过。”刘青道:“是一种秘传之法,有人用这个法术来讹钱的。”

    崔玉门吓一跳:“这么狠?会这个法术的人岂不是大富大贵无人敢碰?”

    刘青摇摇头:“这就不知道了。”

    崔玉门到底是在皇宫里混了这么多年的,胆子不大却也不小,手到病除的御医还是见过的:“不过呢,我倒是听说过,一物降一物,再厉害的法术,总有人能降住。”

    能不能降住,刘青无从得知,他只知道,章小娘子的医术远在他之上,是他的克星。

    眼下,他必须想法子,借太子之手,除掉章锦婳。

    “崔典药,不知道崔成有没有跟你说?”刘青决定先透露一点重要的信息。

    崔玉门很满意刘青没有偷偷跟崔成往来,有钱还是拉着他一起赚。随即暧昧的笑:“你不在,崔成都没来找过我。嘿嘿,怎么,昨天见着她人了?”

    刘青贴着崔玉门的耳边轻声道:“娘娘跟太子好上了。”

    崔玉门眨眨眼睛,并没有显出很吃惊的样子,反而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看着刘青:“你出的手?”

    刘青坐回原位,扯起一边嘴角冷笑一下,没说话。

    崔玉门心里有数,没有否认就是承认。

    “你这是想?”干什么?胆儿也忒肥了!

    刘青的眼睛冒着冷光:“哼,娘娘要是哪天不高兴了,把你我的事说出去,谁信呢?”

    崔玉门惊出一身冷汗:“你敢保证万无一失?”

    刘青的脸色都冷了:“你说,在娘娘眼里,谁更值呢?我只不过会弄几粒药丸罢了。”

    “你就不怕太子怀疑到你头上?”崔玉门越想越怕:“太子十分精明,手下几个幕僚更是人精。”

    “所以,我今天才跟你打好招呼。”刘青的判断没错,他的铤而走险,的确是又成功了。但是,下一步,还需要崔玉门继续合作,这出戏才能唱下去。

    根据刘青的观察,崔玉门做事也是滴水不漏,是个可以合作,再下太子一城的小伙伴。

    崔玉门的脑子多好使啊,三两下就想明白了利害关系,为了自保,跟刘青一拍即合,二人凑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商量了一个万全之策。

    至于太子,从庆功宴后清醒过来,回想起娘娘的狂放,比之府内的姬妾,要过瘾不知多少倍,怪不得皇上如此宠爱张婕妤。

    不过,等太子冷静下来一想,就琢磨出不对劲来了。

    先是下药的机会。

    太子仔细的回想了庆功宴上的每个细节。

    那些小太监上菜上酒,动作都是规规矩矩的,并无不妥。

    一切都是娘娘频频张望之后,才不对劲的。

    如果药是娘娘让小太监下到他的酒杯里,但是娘娘进了那间偏屋的话语,却像是早就跟人约好了要去私会的,那句话一定是对着熟悉的人才那么说。

    娘娘会跟谁约好的呢?

    发生这种事,太子又不能跟幕僚商量,要是给舅父知道了,一定又要指着鼻子骂他不孝逆乱朝纲。

    太子继续回想,自己是怎么走到那间偏屋的?

    对了,是刘青!

    刘青说是去找解药。

    太子坐不住了,即刻在书房召见刘青。

    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