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唐女医-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章锦婳瞥见唐夫人正站在杏林苑的月亮门处,遂走过去。

    安嬷嬷搂着唐夫人,对章锦婳略屈膝,算是行了礼。

    章锦婳合掌回礼,摸了摸唐夫人搭在身前的手,对安嬷嬷说:“安嬷嬷,晨早还是太凉,怕唐夫人受不住。一会儿等日头上了一竹竿,再让唐夫人出来晒晒。”

    安嬷嬷赔笑道:“我家夫人听到动静就非要过来瞧瞧。”

    章锦婳笑笑:“丫头们动作笨拙,没什么好看。不如唐夫人就随我到杏林馆的院子里,看看我种的花草。”

    三个人以蜗牛的速度,慢慢向杏林馆的后院移动,章锦婳背着手微垂着头,听安嬷嬷小声的诉说唐夫人的状况。

    唐夫人原来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是无法翻身的,安嬷嬷就要警醒着,隔段时间就要起来看看唐夫人有什么需要,帮她翻身捏捏胳膊腿儿,比照顾襁褓里的婴儿还要劳神费力。

    初入杏林苑,安嬷嬷还担心唐夫人会认床,谁知道唐夫人在夜里睡得比在唐府的时候还要安稳。

    章锦婳:“唐夫人怎么隔了这么久才来?而且寒症的起因,也与第一次见到唐夫人的时候不一样了。”

    安嬷嬷眼圈一红,欲言又止。

    一直没有说话的唐夫人,从口唇中哼哼:“安……说……”

    安嬷嬷强忍住泪意,慢慢说道:“我家夫人,上次已经有好转,跟我家老爷说好了来章小娘子您这里医治,结果,老爷被皇上派去晋阳,不几日就有信传来,说老爷被叛军捉走,生死不明。

    从接到信的那一天起,我家夫人的寒症,就开始从腿脚冰凉,逐渐往上蔓延到后背和全身,眼看着手脚就不能动了。”

    章锦婳听过唐夫人的故事,支撑唐夫人唯一活下来的信念,就是与唐大人相依。

    若是唐大人有什么不幸,唐夫人的余生都要留在京城留在唐府,每天只能面对着仇人一样的唐老夫人,只怕也是生不如死。

    唐夫人的病情加重,就是这种濒临绝望的心情造成的。

    这种哀莫大于心死的寒症,在现代叫做冰冻人。

    冰冻人的特征性表现是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俗称“渐冻症”,

    这一切都在他们神志清醒、思维清晰的情况下发生,他们清晰地逼视着自己逐渐死亡的全过程。

    也就是说,唐夫人接到噩耗,就开始等死。

    像这样的病人,要是做不到把她的心结打开的话,药石就无法渗透到病人体内,发挥不了作用。

    章锦婳这才明白,为何自己会教安嬷嬷说“唐大人会平平安安回京城”这句话了。

    元神在关键时候,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切都有如天助。

    杏林馆的后院,章锦婳在院子中央,种了一大丛山丹花。

    经过章锦婳的精心培育,山丹花长势喜人,又细又直的花杆,油绿的枝叶,结了许多杏红色的花苞,零零星星开了几朵。

    安嬷嬷惊喜不已,昨天来的时候,这些花苞一个都还没开呢。

    “夫人,您瞧,章小娘子种的花,已经开了。”

    “山……山……”

    “是,夫人,是山丹丹。”

    章锦婳一直留意着唐夫人,山丹花在京城并不少见,再过上十天半个月,西市东市就会有小贩开始叫卖鲜花了。

    “唐夫人很喜欢山丹花?”

    “章小娘子,我家夫人的小字就是山丹。”

    “啊!”章锦婳也很惊喜:“唐夫人在娘家的时候,一定是艳压群芳!”

    安嬷嬷笑道:“正是正是!我家夫人没出阁的时候,就跟这花儿一样美,比花儿还更水灵呢!”

    章锦婳转头张望,看到竹影:“师兄,把早饭端到这里来。”

    竹影竹芯动作麻溜,把小桌靠椅在花丛边摆好,米浆馒头端上来。

    安嬷嬷指挥着自己带来的小丫鬟铺软垫取手巾,甚有气势。

    给唐夫人擦了手,才端起半碗米浆,慢慢给唐夫人喂食。

    章锦婳喝了一碗米浆,细细的嚼了半个馒头,又盛了一碗米浆,小口的啜饮。

    院子里静悄悄的,有微风拂过。

    等早饭都撤下去,章锦婳伸手,隔着薄毯,在唐夫人的肚子上,轻轻的打着圈按抚。

    唐夫人身上的衣服,本就是普通人的三倍厚,坐下来的时候,身上还要盖个小被子,才不至于哆嗦。

    章锦婳的手,似乎有魔力一般,片刻之后,唐夫人打了一个小小的嗝,只有挨着唐夫人才能听见。

    这是唐夫人心思松动的表现。

    章锦婳状似无意的跟唐夫人聊天:

    “这丛花,是我去年秋天埋下的种子,冬天在地里整整冻了六个月。”

    “章小娘子,你就不怕种子被冻坏吗?我家夫人以前都是开春了,土地化冻了,才把种子种到土里。”

    “种子埋在地里是不会冻坏的。”章锦婳微微一笑:“在立春那天开始,我就用井水,慢慢的把这一块的土地,浇透。”

    “立春的时候,土还硬着呢,水能浇进去?”

    章锦婳指着一朵绽开的山丹花:“唐夫人,您看,这花蕊,吐出来的芯都是饱满的。这就说明水浇透了。”

    安嬷嬷拍着手笑道:“我就说呢,章小娘子种的花,比别处都要早一个月,极是难得。”

    章锦婳看看唐夫人的神色变化,又道:“唐夫人,你有没有发现,杏林馆虽然人少,但是人气特别足。尤其在夜里的时候,杏林馆和杏林苑,还有千金堂的院子里,都有一股蓄势勃发的生机?”

    就听得唐夫人的喉咙一阵响动,打了一个大大的响嗝。

    1

 第146章 暖心

    章锦婳关于山丹花的一席言辞,唐夫人听进去了。

    这才有了身体上的反应。

    章锦婳继续轻缓的按抚。

    没过多久,唐夫人连连嗳气。

    安嬷嬷站在旁边,一点也没被酸腐的气味冲到,反而面露喜色。

    太阳出来了,斜斜的照进院子里。

    唐夫人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

    章锦婳抬手制止安嬷嬷的动作:“安嬷嬷,就让唐夫人在这里晒日头,若是日光照到脸上,就用扇子遮挡即可。”

    安嬷嬷紧张的去掖被角,生怕唐夫人吹到风。

    章锦婳起身,用手搭着凉棚看看天色,又嘱咐道:“安嬷嬷,这样的日头,晒一个时辰,我去给唐夫人写药方,你去吃些粥食。”

    她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山丹花丛,含苞待放的山丹,突然又绽开了两朵。

    立春那天,给这块花圃浇水的场景历历在目。

    说给唐夫人听的时候,她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在泼水成冰的季节里把水浇透到地下一尺是件很简单的事。

    这也是为了激起唐夫人对生命的勇气,借着山丹花的生长,将医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章锦婳坐在太乙馆写医案。

    像唐夫人这样的病人,师祖也没见过,都是医书上提到过而已。

    当时,师祖还特意对章锦婳说:“锦儿,你记住,但凡寒症,必定要先暖心。心热了,气血才能在全身流走。”

    如此看来,师祖的推断都是正确的。

    凝神想了一会儿,章锦婳开了两个药方,刚想要**兰秋兰的时候,竹青跑来找:“锦儿,季府派人送了明天午宴的名单过来。”

    章锦婳看了一眼,点头应允:“你放在书房,我马上就过来。”

    竹青站着没动:“锦儿,季府来送帖子的,是季公子。”

    “哦!那你告诉季公子一声,就说杏林馆明天准时恭候。”

    “季公子说,要亲自跟你说客人名单的事。”

    章锦婳一怔:“就说我有病人在这,不方便接待,请季公子放心,杏林馆一定会安排得很周到。”

    医治重级寒症,非常耗神耗力,下手的时候不能有丝毫分心。为了保持充沛的体力,医者除了饮食上要跟足,也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敏锐的判断力。

    章锦婳实在不想再分神去做其他事。

    竹青转了一圈又回来:“锦儿,季公子不肯走,要留在这儿等你,说等你方便的时候,再见你也可以。”

    章锦婳无奈:“那就让他等吧,我现在实在是走不开。”

    唐夫人住进杏林苑,还有许多细节需要观察和分析,眼下刚有一点动静,把医治过程记录下来,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

    竹青走开了。

    章锦婳继续写医案,让人去煎药给唐夫人,中间去杏林馆后院给唐夫人把了一次脉,看看日头升高了,把唐夫人身上的棉被换成薄毯。

    唐夫人睡得十分安心,一时半会都不会醒。

    章锦婳忙了大半天,想放松一下,就去书房,想找周子瑜给她的九连环来玩一玩。

    周子瑜不在京城的这些日子里,只要拿起九连环,她每每都会想起在罗汉峰的那个清晨的欢笑。

    “章小娘子!”一道声音响起来。

    章锦婳愕然的看着向她打招呼行礼的人:“季公子,你还在?”

    季同在前厅枯坐了一个时辰,见到章锦婳简直就像见到了救星:“章小娘子,是你说我可以在这里等你的呀!”

    章锦婳歉意的行礼:“对不起,季公子,孟章失礼了。”

    季同很大度,笑得阳光灿烂:“章小娘子言重了。是季某冒昧前来打扰,还望章小娘子不要介意。”

    伸手不打笑脸人。

    章锦婳只好喊丫鬟过来:“秋兰,去厨房端两碗米浆,一盘发糕,一盘煎饼。我在书房招待季公子。”

    季同笑嘻嘻的跟着章锦婳走进书房,四处打量。

    墙上没有挂字画,书架上却有不少书册。

    书桌上摆了一套白瓷的文房四宝,还摆了几本兵书。

    这几本书,是章锦婳抽空去买了新的。

    书房里的一切摆设,都是周子瑜离开京城前的样子。

    季同看见了铜制的九连环,笑着指一指说:“章小娘子也会玩这个?”

    玩这些玩意儿,他可是高手,任何一把鲁班锁拿出来,基本上就难不住他。

    书桌上的九连环,是章锦婳玩了一半就玩不下去的,铜扣卡在了第三环,越接越卡死。

    她等着瑜兄回到京城,再来杏林馆的时候,手把手的再教她解开。

    “是啊,别人教我解开过一次,让我给忘了。现在又解不下去了。”

    “这个简单,我也会,我来教你吧。”季同自来熟的拿起九连环:“你看,要这么退出来,再把这两根扣在一起穿过去,再绕一下……”

    章锦婳还没看清楚季同的动作,环扣就解下来了。

    季同隔着茶几,把手伸给章锦婳,继续演示:“你看,就这么装上去。”

    章锦婳接过来:“我再试一试。”

    季同在一边指导:“这里停下来,往后退,两边,对,靠在一起,这里要并在一起退出来……”

    季同指挥得十分清晰,章锦婳没有出任何差错,就把九连环给解开了:“哦,原来是这样啊,太好了,谢谢季公子!”

    章锦婳一高兴,说起话来就恢复了豆蔻年华的小娘子应有的活泼。呵呵,等瑜兄回来京城,她就解给他看!

    季同又道:“章小娘子,我那里还有许多这样的玩具,不过,最好玩的当属孔明灯和百巧板。”

    “哦!”章锦婳已经玩过百巧板了,前世的时候也放过孔明灯,所以兴趣不大。

    季同又生一计:“章小娘子,我明天带几样玩意儿过来,你玩一玩就知道多有趣了。”

    章锦婳看向季同:“季公子也爱玩这些?”

    季同摇摇头:“这些就是觉得新鲜的时候才玩一下。”

    章锦婳好奇:“那季公子平时除了读书,还有什么消遣呢?”

    说到玩,季同的兴致高涨:“人多的时候蹴鞠,下雨的时候投壶,在书房里斗蟋蟀……”

    。

 第147章 季公子

    斗蟋蟀,在季大人眼里,就是玩物丧志,在季家是严令禁止的。

    季同一说出来,脸就涨得通红,心虚的看了章锦婳一眼。

    章锦婳瞪大眼睛看着季同,好奇地问:“什么是蹴鞠?什么是投壶?好玩吗?比九连环百巧板还好玩?”

    终南山到处都有蚱蜢蟋蟀,章锦婳大概能猜到是玩什么,只是对于京城的所有休闲娱乐一概不知,要不是上元节的时候周子瑜带她在灯市上走一圈,她还不知道这个世上还有如此多姿多彩的生活。

    季同拍了拍心口,嘘了一口气,原来章小娘子都不懂,害他白吓了一跳,转而兴致勃勃的解释:“蹴鞠呢,是番邦人喜欢玩的一种游戏,找一块空地,十几个人分成两队,踢一个皮革缝制的圆球。”

    这可是国子监的学生们最新流行的游戏,满场跑的强度不及跑马练武,却十分适合这些需要健康体魄以应付高强度功课的学生们。而且,既能增强体力,又能发挥书生的智谋,要想赢得对方,还需要主心骨的指挥和所有人的配合。看起来很简单的奔跑和嬉耍,实质上很像两军对战,是一场活灵活现的兵法演练。

    以季同为头的国子监七侠客,蹴鞠水平,堪称国子监甲级队,其余蹴鞠队,只能排在其后。

    章锦婳掩口笑,这么大的人了,还玩小孩子的追逐游戏。

    季同想起自己的蹴鞠队,不免神采飞扬:“章小娘子,下次国子监有蹴鞠活动,我带你去看。”

    章锦婳讶然:“女子也可以随意进出国子监吗?”

    季同“嘘”了一声:“章小娘子到时候做男装打扮,我偷偷带你进去就是。”

    他飞快的上下打量了章锦婳一眼,心道,章小娘子现在这幅模样,戴上方头纱巾,混在人群里进去,是不会有人发现的。

    章锦婳抿嘴笑:“好,那就说定啦!”

    季同心下高兴,接着说下去:“至于投壶呢,就很简单了。就是将酒壶放在地上,拿羽箭往壶口投过去,投中多的为胜,投中少的为输,输者就要接受胜者的惩罚。”

    “怎么惩罚?”

    “罚的花样可多了。一般呢,就是输者饮酒,或者吟诗,或者歌舞。。。。。。”

    “饮酒不是很高兴的事吗?为何不是胜者饮酒?”

    “啊?”季同顿住,他怎么没想到:“章小娘子言之有理,亲朋好友聚会游乐,佐以美酒佳肴,本是欢乐之事,输者饮酒,倒像是得胜在庆祝了。哈哈,原来我们弄颠倒了!”

    章锦婳掩嘴笑:“季公子,我也不懂的,我只是按照我的想法推论罢了。”

    季同笑得眉飞色舞:“章小娘子所言极是。来,我教你投壶。”

    章锦婳抬眉:“我这里没有酒壶呢,也没有羽箭。”

    “这个简单。”季同站起来:“章小娘子,借用你书房的物件用一用。”

    章锦婳点头:“季公子,请随意。”她十分好奇,想看看让季同如此开心的游戏是什么。

    季同走到书架前,拿起书架上的一个一尺来高的细口花瓶,捏了捏瓶壁,还够厚,走几步放在书房中央的地上。又在笔架上将几支还没开用的毛笔取下来。

    “章小娘子,你过来,站在我旁边。”季同转过身面对着花瓶的方向蹲下来:“你看,我给你示范一下。”

    季同以笔代箭,朝花瓶口投掷过去。

    只见细木杆羊毫笔,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稳稳的落在了花瓶中。

    章锦婳很意外:“就这样?”

    看起来好简单,怎么国子监的学生们就玩这么幼稚的游戏?

    季同抬头看着章锦婳,将手里的毛笔递给章锦婳:“章小娘子,你来试试。”

    章锦婳看着季同手里抓着的毛笔,这是她买给周子瑜的,还没等周子瑜回来,就被季同拿来当玩具了。

    季同以为她害怕,就鼓励她说:“章小娘子,很简单的,你不用害怕,就算投不中,我也不会笑话你的。”

    什么?看不起她?

    章锦婳一把抓过毛笔,随手拿了一支,就往花瓶口扔过去。

    啪!

    毛笔都没碰到花瓶,就横着落到了地上。

    章锦婳再扔,再掉,再扔,还掉。

    三支毛笔扔出去,有的落在了花瓶前,有的落到了花瓶后更远的地方,竟无一投中。

    季同忍住笑,去把毛笔捡起来,走回原地蹲下,耐心的再示范:“章小娘子,要蹲下来,还有,拿羽箭的时候,是手腕用巧劲,还有,要先目测好自己和花瓶之间的远近,把羽箭朝上或者朝前投掷。”

    说着,把毛笔往往轻轻一扔,几支毛笔接二连三的稳稳的落在了花瓶口内。

    章锦婳“哇”了一声:“季公子,照你这么投壶,恐怕都没有喝过酒了吧?”

    季同哈哈一笑:“章小娘子说的正是。”

    借着去取毛笔的机会,季同把花瓶往前移了几步,退回章锦婳身边蹲下:“这回难度大一点,来,一起试一试。”

    季同先示范:“你看,笔尖朝上,投掷的时候,用手腕的力甩出去。”

    咚咚两声,毛笔应声落进了花瓶口。

    章锦婳蹲下来,第一支笔,落在了半道。

    她吸了一口气,加大了力度。

    啪!毛笔落在了花瓶前,掉在地上摔成了两截。

    就在这时,春兰在书房外禀报:“章小娘子,唐夫人醒了。”

    “你去告诉安嬷嬷,就说我马上就过去。”章锦婳扬声应答,随即站起身,带着歉意看着季同:“季公子,恕不奉陪,还请见谅。”

    季同也站起来,捡起花瓶和毛笔:“章小娘子,这几支笔不能用了。季某在这里向你赔不是了,改日再送几支新的毛笔过来。”

    章锦婳摇头:“无妨!季公子不必放在心上。”

    季同还有些依依不舍,也只得作揖告辞:“章小娘子,打扰了。待我下次再与你讲投壶的技巧。”

    章锦婳微微一欠身:“季公子,不送。请慢走!”

    季同礼貌的回礼,带着笑容,意犹未尽的出了杏林馆,坐上自家的马车走了。

    章锦婳用双手拍拍脸颊,随即想起这双手抓过毛笔,急忙抬起胳膊,用袖子擦擦脸,闭上眼睛做了几个深呼吸,这才出了书房门,快步向杏林馆的后院走去。

 第148章 季同是好哥们

    章锦婳的脚步声似乎带着一种魔力,将院子里几个人的目光吸引过来。

    唐夫人的身子不灵活,就尽力地将眼珠子转过来。

    暖暖的阳光照在唐夫人身上,安嬷嬷半蹲在躺椅边,小心的用扇子遮在唐夫人的头上。

    黑色的薄毯上,放了一片山丹花的花瓣,两片叶子,乍一看上去,就像是绣在棉毯上的。

    章锦婳的心情,就像这阳光下的山丹花,美好的绽放着。

    唐夫人似乎被章锦婳的喜悦感染了,又似乎是被阳光晒化两人,面容显出从未有过的柔和。

    安嬷嬷的声音透着几分欢喜:“章小娘子,夫人说想吃米浆。”

    “春兰,去厨房端一碗米浆来。”章锦婳抓起唐夫人的手腕探脉:“能吃东西了,好得就快了。”

    唐夫人的眼睛张得更大了些,嘴角也微微往上提,费力的回应:“好,好,谢谢!”

    唐夫人想要恢复健康的意愿如此强烈,在杏林苑的变化,每个时辰都不一样。

    章锦婳又验证了师祖的教导——医者的鼓励和赞许,有时候比药剂还更容易见效。

    只要病人配合,医者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度会大大增加,医治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

    。。。。。。。。。。。。

    季同离开杏林馆,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直奔东市。

    刚刚把章小娘子的几支毛笔都弄坏了,他得买几支新的赔给人家。

    季同去了自己常去的“里计笔墨馆”。

    “里计笔墨馆”是新开一年的铺子,经营的文房四宝,都是顶级的。

    在东市,里计的铺面装饰,处处用心,笔墨纸张砚台,都是京城里最上之品,据说宫里已经开始派人在里计采购。

    马车在“里计笔墨馆”停下,季同掀开车帘跳下马车。

    里计的伙计眼尖,早就热情的站在门口打招呼:“季公子来啦,里面请!”

    季同抬脚往里走,一边问:“拿几支上好的羊毫笔来!”

    二掌柜的从里间迎出来:“季公子,小店刚进了一批新货,楼上请!”

    季同进了二楼的贵宾间,伙计拿了几十支毛笔过来,有红木的,有细竹的,还有玉质的。

    “季公子,您瞧这和田玉,还有这南阳玉,”二掌柜的极其热情:“可以将名与字,刻在笔杆上,送人也好,收藏也好,都是上上佳品!”

    季同心中一动,随即又摇了摇头,他与章小娘子还不算熟稔,送玉质的毛笔,恐怕章小娘子不会接受的。

    二掌柜的察颜观色,又道:“季公子,还有檀香木的毛笔,也可以将名与字刻上去。”

    季同想了想,摇摇头:“不用了。”

    二掌柜以为季同不愿意选贵的,继续道:“季公子,檀香木的毛笔,有羊毫的,还有狼毫的,写坏了,还可以拿回里计来,重新给您续笔尖。”

    说着,二掌柜的去抽屉里端出一盘还没有安上笔尖的笔管:“季公子,您瞧,多方便啊!”

    季同抓了一把笔管,右手拿起一支青竹的笔管,抬眼看见博古架上的青瓷花瓶,右手不自觉的就摆出了投掷的手势。

    二掌柜的吓一跳,那青瓷花瓶可是老贵了,一个花瓶的价钱能买一百支檀香木的毛笔了:“季公子,小店这回新近的货品里,有昌南镇来的瓷瓶,与酒壶式样十分接近,您要不要看看?”

    二掌柜的话音刚落,伙计就把瓷瓶抱了两个上来。

    昌南镇就是今天的景德镇,瓷器的烧制在当时已经领居一线水准。

    那两个瓷瓶烧制得十分精美,瓶身上刻有精美的花纹。

    季同随手将手中的笔管插进瓶口,竟然十分合适。

    “那就这两个瓷瓶吧,按这个大小,再做十支羽箭,用红木的,”季同很爽快,立即就拍板定了下来:“羽箭上刻上姓就行。”

    二掌柜的笑着答应:“好嘞!羽箭三天就能做好。季公子,羽箭上刻‘季’还是?”

    季同想了想:“能不能快点?”

    二掌柜的作势想了想:“季公子要是着急的话,两天也行。”

    季同满意了:“好,那我后天下午来拿。箭杆上刻‘章’字,刻小篆。”

    二掌柜的忙不迭的下单。

    季同一摸口袋,钱没带够:“毛笔拿六支,给我包好。回头让伙计去我府上拿钱。”

    他虽然是京兆尹的公子,东市大大小小的店铺老板伙计几乎都认得他,季同却从不骄奢,也不利用老爹的名头贪人便宜,是东市的优质客户。

    伙计将毛笔装好,二掌柜的恭恭敬敬的将季同送出门,目送着季同的马车走远了,这才退回店内,自言自语的道:“刻‘章’字,这京城里好像还没有姓章的,难道是表字?”

    。。。。。。。。。。。。

    第二天,季府赶了两辆马车去杏林馆。

    季大人称病告假,以去杏林苑找章小娘子开药方为由。

    季大人花了一天的时间,打听到了章小娘子医治陈医令的神奇事迹,更打听到了章小娘子被皇上皇太后召见的荣幸。

    虽然章小娘子的身份越来越高了,季大人的心思却开始活动了。

    似乎,夫人的想法没错。

    至少,以季大人的推断,目前还没有人向章小娘子提亲或者交好。

    季大人想了一晚上,跟季夫人商量了好几条对策,想要借着午宴的机会,试探试探。

    季同不知道亲爹亲妈的想法已经一致,反正,同意他这三天不用回国子监,天天能上杏林馆就行了。

    章锦婳既要准备杏林馆的午宴吃食,又要照顾唐夫人,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张婶看着章锦婳比平时还要兴致勃勃的,有些奇怪:“锦儿,唐夫人的病,能治好吗?”

    在张婶看来,唐夫人好像没什么变化嘛。

    章锦婳笑道:“当然!”

    张婶心疼的说:“锦儿,有什么事情可以让其他人代替的,你这么忙,医馆开起来,你可怎么办?”

    章锦婳摊摊手:“没事,你看,我不是更有劲了吗?”

    竹影在厨房门口道:“锦儿,季府的马车进了巷子了。”

    章锦婳应了一声,笑眯眯的对着张婶道:“我去前面招呼客人啦!”

    张婶看着章锦婳的背影,几乎是蹦蹦跳跳的走出去的,疑惑的问竹影:“季府的来人有几位?”

    锦儿的神情为何这么欢喜?

 第149章 知己

    季府人口少,在杏林馆的午宴,就像是换了个地方吃年节大餐。

    这都是季夫人的功劳。

    为了跟章锦婳拉好关系,季夫人也是拼了,她成功的说服了季大人,这三天的午宴,一个客人也不请。

    甚至还推出儿子,让他想办法打开章锦婳的话题。

    季夫人想要哄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最是和蔼可亲,不动声色的就能把章锦婳给夸得心里暖暖的。

    因此,每天章锦婳都在一旁作陪,就差没坐下来拿筷子一起吃了。

    季大人吃得舒坦,喝得开心,也就乐得听夫人与儿子跟章锦婳说话,问每天的菜式与茶汤,吃了能有什么好处,制作有什么讲究。

    章锦婳与季府一家言谈甚欢。

    尤其是季同,在国子监读了几年书,《四书五经》自不必说,《黄帝内经》也是读过的,听章锦婳用易理和医理结合起来配方配数做膳食,大感兴趣,问的特别多。

    再加上季同还想着要送礼物给章锦婳,接连三天,每天的宴席后,他都会找借口留下来。季同发现,章锦婳对于读书,有着异乎寻常的喜好,也有着异乎寻常的惊人记忆。

    等季大人和季夫人离开之后,季同就跟章锦婳在书房里,或是教她投壶,或是跟她讲在国子监读书的情况。

    按照季同的看法,如果章锦婳是个男子,在国子监必定能出类拔萃,在仕途上必定能有一番作为。

    “章小娘子,若你是个男子,季某一定要与你义结金兰,再想法子举荐你进国子监读书。”

    章锦婳没有回头,认真的在投壶,随口答道:“我要是进了国子监,说不定就学不到医术了。”

    季同定制的木质投壶做得十分精致漂亮,檀香木制作的羽箭刻了“章”字,又有特殊的檀香味,章锦婳一看就喜欢上了,爱不释手,舍不得拿来玩。还是季同向她保证说,再去定制二十支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