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臣夫人重生后-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消息一传出; 京城上下议论的焦点就立刻从“打赌吴王与魏王最后到底各自能留住几位良媛”,变成了“秦王府的后宅以后到底是谁的天下”。
  因为历来所有进宫谢恩添妆的; 都只有皇子的正妃,或者赐婚给其他公侯臣子的正妻而已。所谓一夫一妻,才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侧妃良媛,奉仪良娣,不管用多少尊贵好听、有品有级的封号尊称; 在这联姻大事上也到底归回到妾庶身份。
  皇后一道口谕; 叫明锦柔进宫谢恩的时候也带上侧妃邓氏; 那么不用猜也知道,另外一位给秦王的侧妃文若瑶肯定在九月初五当日也会“刚好”进宫给自己的亲姑姑文皇后请安。
  那么这一次的谢恩添妆,就算是赏赐上分出薄厚轻重,文邓两位侧妃也都是在大婚之日前正式进宫得了皇后赏赐添妆的侧室,这样的脸面荣光,在众亲王郡王的后宅中,大概也是头一份了。
  偏偏这样的事,明家既不能反对,也不能抱怨,因为皇后旨意里已经点明了,这是为了显出未来秦王妃的贤德与大度,所以才带着邓氏。至于文家姑娘作为皇后的侄女,不管哪一天进宫都是自己的事情,嫁妆里也必然有皇后的添彩,谁也不能说什么。
  甚至还有些奉承中宫的人议论道,文若瑶身为皇后的嫡亲侄女,肯屈居于明锦柔之下,给秦王做侧妃,已经是皇后的大度与慈心了。若是这个时候明锦柔还计较什么添妆之时的嫡庶,就太小气了些。
  这样的流言种种,自然也会传到荀家与明家人的耳中,明华月、明云冀皆是气愤不已,幸好明锦城这个时候已经身体完全恢复,埋头扎在羽林营里猛练苦训自己的武艺与腰力,并没有机会在亲爹眼前走动,才免了又被迁怒暴打一回。
  明锦柔自己却十分淡然,在青虹轩里梳妆更衣时看着身边神色凝重的俞菱心只是一笑:“皇后这些手段,二表哥不是早就料到了?表嫂你不要这样担心,没事的。”
  俞菱心微微舒一口气,从飞花手里接了珠钗,亲自给明锦柔插戴在鬓边,又给她抿了抿鬓发:“知道归知道,到了眼前还是生气。当初明明是皇后授意秦王殿下要与你们家联姻,如今赐婚下了又折腾。就算要制衡秦王殿下,这手段也太……”
  明锦柔自己随手拿了一对碧玺耳坠给自己戴上,语气里仍旧是满不在乎:“中宫要是多一分的本事,怎么会任由长春宫嚣张了那么多年。文家人从上到下都是眼皮子浅的很,我早就看透了。但说到底也没什么好在意的,我和秦王不过是合作罢了。这点子所谓的正妻面子谁爱在乎谁在乎,我可不放心上。如今皇后觉得给那两个侧妃添妆就是给她们长脸?哼。”
  顿一顿,又摆手叫丫鬟们都退出去,又转身向俞菱心倒:“反正我也不是要跟秦王做真夫妻的,程姐姐已经给我挑好了四个女兵了,我也跟秦王说好了,他将来爱宠谁就宠谁,只要离我远远的就行。不管是仗着宠爱还是仗着子女仗着面子,谁敢惹我,我就往脸上打。只要不招惹我,随他们花好月圆子孙满堂去,我也不管。”
  “你这说的都是什么呀!”眼看明锦柔满面坦然而明朗,俞菱心简直是哭笑不得,恨铁不成钢地去戳她的额头,“什么宠爱啊子女啊,你这还没嫁呢,满口的一点忌讳也没有。你到底跟殿下是怎么说的,怎么这样话都说出来了?”
  “后宅里还不就那点事。”明锦柔哎呦了一声,还是撇撇嘴,“有什么可避讳的。我不要跟他做夫妻,难不成还拦着不叫他去跟别人做夫妻。这些日子他是来过几回,但说来说去不就是跟我爹我哥说会好好待我什么的,谁稀罕啊。他自己说的对我没有旁的想法,既然没有,那就只要面子上的尊重就行了,私下他爱睡谁就睡谁……哎呦!”
  说着又被掐了一下,俞菱心也是气的不知该说什么了:“真是越发没遮拦了是不是,什么话都说。其实大婚的旨意都下了,殿下也过来表明了诚意,你就不考虑再给他个机会么?”
  “他还需要什么机会,合作的机会,成就大业的机会,我给他了呀。”明锦柔转了头,不想让俞菱心看见自己眼里那几分黯然,“他是跟我说了,那日的狠话也不是故意伤我,只是看我爹实在不愿意,怕伤了我们父女情分,所以他才想做这个恶人。可那又怎么样,他也没说喜欢我呀,那天说来说去,不过就是叫我别再生气,他以后会好好敬重我的正妻地位。”
  说到这里,明锦柔再次沉了沉,年轻的声音里越发讽刺也越发落寞:“正妻地位,呵。天家子,世家女,这点子联姻都是命罢了。他说了,叫我放心,大婚那晚他不会去旁人那里的,他会将我的体面尊严时时放在心头。”
  “锦柔……”俞菱心听的心里滋味十分复杂,既有几分酸楚不忍,同时也有几分迷惑不解。
  有关秦王与明锦柔这些日子的几次相见,她当然也是听荀澈提了的,只不过怎么荀澈那边跟她说的话,跟明锦柔此刻的话,好像差不多,但是又好像不太一样呢?
  这时明锦柔缓了缓,重又笑生双颊,望向俞菱心:“所以呀,既然我将来的夫君这么‘明理’,我也得大度些才是,不就是跟两位侧妃同时谢恩添妆么,这算的了什么。她们若是想要,皇后的赏赐我也能平分,连秦王我都能平分出去,更何况身外物呢!”
  至此俞菱心越发不知还能说什么,只好摇摇头,叹了口气,又从头到脚检查了一下明锦柔的妆容打扮,给她整了整宫衣簪环,便陪着明锦柔出门去了。
  外间明华月与兄长明云冀说了半日的话,脸色也是不太好看,但看见明锦柔自己满面明朗,心无挂碍的样子,也不知这是好还是不好,只能拍了拍俞菱心的手,示意她多陪陪明锦柔,也就一同启程进宫。
  车马行至宫门换腰牌的时候,刚好邓家与文家的车马也到了,所有女眷都要下车检查,于是邓氏母女,沂阳侯夫人与文若瑶,以及明锦柔和明华月俞菱心等人,就在选秀赐宴之后,进入昭阳殿见驾谢恩之前,有了一次短暂的见面。
  众人相对之间,礼节上竟有轻微的尴尬。若是大婚之后,所有人当中自然以明锦柔这个秦王正妃为高。但此刻婚礼还没举行,准秦王妃只是有了赐婚的旨意,还没有正式登记到宗景司的宗室名录之中,所以按常理来说,此刻众人相见还是按着世交往来之间的辈分见礼,更为常见。
  大概,邓夫人和沂阳侯夫人都是这样想的,所以二人飞快对视了一眼,都没有先说什么。
  然而明锦柔可完全没有按所谓“常理”出招的打算,场面既然静了一瞬,她便直接笑了:“两位侧妃都带着母亲来了,果然孝顺,很好。”
  正在换腰牌文书的宫人们看似身份不高,然而宫里但凡有点品级职任的,谁不是八面玲珑的人精,闻言立刻都低了头,手里利落干活的同时也都竖起了耳朵,心思更是飞转得跟风火轮一样:虽然秦王殿下府里的人少,将来的热闹程度怕是不会输给吴王魏王两位殿下啊!
  文家母女和邓家母女那边脸上就僵了僵,明锦柔开口的语气分明就是已经拿着正妃的态度跟侧妃及家人说话,丝毫没有跟邓太太这位所谓的转折亲戚长辈,或沂阳侯夫人这位皇后嫂子的有丝毫客气尊敬的意思,短短几个字里看似称赞文氏邓氏,但那踩踏之意已经到拍到脸上了。
  可邓家人也好,文家人也好,谁也不能否认十天之后自家女儿就要成为秦王侧妃的这个命运,此时若正面得罪明锦柔,谁知道这位出名性情飞扬的晋国公府四姑娘将来会怎么报复?
  因而这眼前亏不吃也得吃,沂阳侯夫人倒是比邓太太更灵活些,含糊笑了一声就主动去与明华月寒暄,带过了这个场面。
  邓紫芝论性子跟齐珮比较相似,尤其父亲是武将,傲气刚强之处犹胜齐珮,此刻看着文家母女将话题岔开去,也勉强忍了,但看看自己母亲邓太太也是忍气神色,再望向明锦柔时,那眼光里就已经像带着小刀子了。


第134章 昭阳殿
  很快腰牌文书都办理完毕; 昭阳殿的女官与宫女也出来迎接了三家的女眷; 这段极其简短、却又泾渭分明的对话便暂停了。
  而前往昭阳殿的这一段路上; 众人几乎都没有说话,主要是走在前面的明锦柔与明华月俞菱心婆媳都没有与主动与昭阳殿女官寒暄,后面的文氏与邓氏母女便不好太过殷切。
  但在宫里; 没有任何动作是没有含义的。没有话说也相当于有话说; 没有表态就是一个态度。刚才在宫门处众人简单的几句话; 已经明确地显出了未来的秦王妃是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对待两位侧妃; 而文家邓家的态度,同时也微妙地表示了出来。
  最简单的概括; 就是秦王殿下这一正两侧三位妃子,应该是从根本上就没有姐妹相称的打算; 连表面上和睦亲热的作假功夫都无意摆出来; 只怕是连大婚之日都等不到; 就要开始争宠争锋了。
  等到进了昭阳殿; 众人向身穿凤袍,高居凤位的文皇后见礼落座之后; 先前文家与邓家微妙的态度也更加清晰明朗了。
  基本就是在文皇后象征性地问候了明锦柔、文若瑶与邓紫芝三人近日可好、备嫁之事可齐备的常规套话之后,沂阳侯夫人便极其自然地含笑接话,赞叹皇后的慈心与操劳,以及近日饮食起居可还安好等家常话,虽有君臣之间的恭敬; 但也满了姑嫂之间的亲近。
  文皇后笑意温和:“都好; 尤其上次若瑶做的安神香包; 那不轻不重的味道用着真是贴心。本宫原先还想说厚脸皮与若瑶多要几个,又想着这丫头定是备嫁忙着,也不好开口。”
  文若瑶忙欠身道:“姑母实在是言重了,旁的事情再忙,也不能忘记了给姑母的香包。其实是我已做了九个,原想凑个整数给姑母,才没进到您跟前,还是我手慢的缘故,姑母莫怪。”
  明锦柔唇角含笑,与俞菱心对望了一眼,随即又将目光转向了邓氏母女。文家到底是占着与皇后的这个天然的姻亲优势,不管位分上是什么侧妃侍妾,到了皇后跟前一口一个姑母,也不能说她叫的不对。
  若是如此,邓家岂能没有表示?
  毕竟三人同日嫁到秦王府,明锦柔有正妃的名分,文若瑶有皇后的姻亲,邓紫芝若是什么其他的凭借也没有,那就是干等着落于人后了。
  “你的孝心,本宫是知道的。”文皇后向着文若瑶微微一笑,随即也转向了余下的众人,“以后到了王府,还要恭谨奉上,温厚怜下,好好与大家和睦相处才是。”
  文若瑶忙欠身应了,甚至还做出几分感动的样子:“姑母的教诲,若瑶一定时刻牢记在心,姑母,您放心吧。”
  这个态度已经诚恳动情到有些浮夸了,俞菱心虽然心里忍不住连翻了三个白眼,面上倒还掌着不显出什么。明锦柔与明华月姑侄两人却都忍不住了,几乎是互相看看,就又一齐望向了邓家母女,那眼神就差直接问:所以,你们家呢?没什么表示?
  邓家母女被看的越发尴尬,原本预备好要跟皇后说的奉承话险些卡在喉咙里,基本上都是强定了定神,才能再想怎么接话,好向皇后表一番忠心。
  其实昭阳殿的态度到此时也是十分清楚了,四皇子赵王年纪还小,如今皇后只能先捧着秦王抗衡吴王与魏王,所以在这正妃的选择上,连皇后的亲侄女文若瑶都退后了一步,选了晋国公府的明锦柔。
  但显然皇后对晋国公府的联结程度,也就是拿出这个秦王正妃的位置而已,要联结也要制衡,并不想要真的看见明家荀家与秦王亲密无间、毫无嫌隙,所以在册封明锦柔的同时也格外给两个侧妃施恩。
  邓紫芝论姿色比文若瑶还略逊一分,更比不上明艳大方的明锦柔,所以在这个时候要想给自己的前程多铺路几分,奉承皇后简直是唯一的希望。
  毕竟明氏女骄傲善妒,也算是在京中小有名气的,文安侯那样带兵二十年的猛将名臣,在自家河东狮明华月的威严之下据说订婚以来连个通房丫鬟都没有,而明家以往上辈的甚至庶出的姑娘们,大多出阁之后也是家宅清净,夫婿无妾,极少有“妻妾和谐”的。
  所以对于邓紫芝甚至文若瑶而言,从知道自己要与明锦柔一同嫁到秦王府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就已经放弃了与这位未来的正妃搞好关系的可能性,转而筹划着怎么讨好文皇后。
  当然,这个局面正是文皇后所乐于看见的。
  所以随后当邓太太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接话时机,开始颂扬文皇后的母仪天下,贤良淑德,又主动献上什么安神八宝如意之时,文皇后的和蔼微笑与温言关怀再配上邓氏母女的感激涕零,整个昭阳殿的气氛简直是融洽和谐到海晏河清、四海升平的程度。
  明锦柔就好像局外人一样坐在旁边,手里捧着茶盏,唇边噙着一丝极其真切的微笑,就那样看着邓家母女和文家母女如何围着皇后奉承,面上神色一丝波动也没有,更完全没有加入其中的意思。
  一直到两盏茶喝完,眼看文家和邓家都已经快没有什么不重复的话能继续奉承了,文皇后才终于进了今日所谓的正题,叫女官拿了首饰与宫锦宫缎出来,赏赐给明锦柔和文邓二女添妆。
  这赏赐一出手,明华月的脸色登时就难看起来,连俞菱心都有些掌不住了,文若瑶和邓紫芝却是欢欢喜喜的连声谢了恩。
  每人一套首饰,一盒宫花,两匹青云锦,四匹芙蓉缎。明锦柔这个未来的秦王正妃唯一比两个侧妃多的,就是另外单加缂丝团扇一柄,香料两盒,另外锦缎的数量也加一倍。
  可是那锦缎料子,又是一样的。换句话说,除了大婚的礼服和品级宫衣上头按着祖制到底能看出分别之外,这常服上的料子,人人手里都是一样的。
  “谢皇后娘娘厚赐。”明锦柔行礼起身,面对文若瑶与邓紫芝投过来的得意神色,也没有放在心上,明丽面孔上依旧满了隐含讽刺的笑意,然而转身之时目光向外无意滑过,她到底还是僵了一瞬。
  俞菱心一直看着明锦柔,此时一怔之下,本能顺着她的目光也向外转了头,同时外间的宫监已经长声禀报:“秦王殿下求见!”
  昭阳殿内的众人皆是一怔,文若瑶与邓紫芝脸上皆浮起明显的喜色,甚至本能伸手按了按自己头上的发钗,整了整身上的衣裙。而文皇后则是眼中滑过一丝意外之色,随即便温和笑道:“这孩子,竟是这样等不得呢。”同时点了点头,命传秦王进殿。
  一句等不得,文若瑶和邓紫芝脸上都有些微微发热,心里也砰砰乱跳。只有明锦柔,在那一瞬的微僵之后就转了脸,勉强维持着唇角上扬,却也算不上笑容了。
  这时一身藏青刺金团纹公服的秦王已经大步进了昭阳殿,他身形本就高大,容貌又英俊过人,藏青公服华贵而沉毅,所以在一殿的锦绣珠翠环绕中,阳刚之气便极其明显。
  眼看秦王到文皇后跟前躬身行礼之时,文若瑶在宫中已经见过好几次秦王,倒是还稍微镇定点,邓紫芝的俏丽脸孔上已经霞飞双颊。
  明锦柔则是垂下目光,双手交叠,安静到了极致。
  “毓辰,怎么这时候过来了?”免礼之后,皇后便温言问了一句,笑意里带了一点调侃的意思,“难不成,是怕她们受欺负么?”
  “姑母……”文若瑶这时候也脸上飞红了,轻轻嗔了一声,微微侧头侧身,刚好将她最精致的侧脸对着秦王,将少女的娇羞与美丽尽皆展现。
  秦王的确顺着这一声扫了一眼文若瑶,随即也看了一眼邓紫芝,然后就在两个姑娘芳心狂跳的同时开口回答:“禀娘娘,是父皇听说今日锦柔进宫谢恩,所以传锦柔到御园说话,有意赏赐添妆。臣是过来传口谕的。”
  昭阳殿里静了一息,又静了一息。
  随后文皇后才继续慈和笑道:“这样吗?今日皇上倒是有兴致,想给孩子们添妆啊。那倒也好,你们几个小丫头可是有福了。”
  秦王再次躬身:“皇上只是传锦柔一人过去,臣以为这添妆之事是给臣妻的体面,妾侍入府自有天家份例,其实也不必如何陪送旁的。”
  妾侍……入府……
  俞菱心差点一口气哽在咽喉,静了静才缓缓抬头去看文若瑶和邓紫芝的脸。原先各自俏脸的轻红淡霞,在这几息之间已经转成了又红又白,脸上的笑容倒是还撑着,就是眼睛里简直要哭出来,几乎是要僵住了。
  文皇后微有不悦:“侧妃,哪里是妾侍。再者,便是皇上传旨,没有御前的中官吗?怎么你一个堂堂郡王自己过来了?”
  秦王恭敬道:“自来圣贤家训,皆道妻妾分明。便如长春宫再如何有恩有宠,在娘娘面前也是妾侍。臣自幼承训,不敢混淆此礼。父皇刚才是命中官传旨,臣怕中官分说未明,若是文氏邓氏误听而僭越同行获罪,有损两家的体面。再者父皇此刻在东苑,略有些远,臣也不放心锦柔,故而请旨过来传谕,也好接她。”


第135章 冤孽
  话说到这个地步; 皇后也不好再阻拦,只是低头抿了一口茶水又笑道:“也好罢; 你领着锦柔去吧。你原本就是个细心的孩子,以前待陆家姑娘比如今还仔细呢,也是她没福气。那如今你可要好好照顾锦柔啊。”
  明锦柔脸上本来也没什么神色波动,除了第一眼看见秦王的时候稍微僵了一下之外,余下时候不论旁人脸上是兴奋还是落寞; 是欢喜还是尴尬,她都始终平平静静的。
  既没有因为秦王言语透出那几分亲近的意思而高兴; 也没有再因着文皇后暗示秦王以前对陆氏女的体贴而沮丧,只是起身行礼的时候唇角一勾; 讽刺依旧:“多谢殿下垂顾。”
  同样一句话; 落在不同的人耳中; 立时便有了不同的意思。
  皇后,以及文家人邓家人,听着就好像是向着自己扑面而来的讽刺,不管是讽刺皇后的费力挑拨白费力气,还是嘲笑文若瑶邓紫芝的搔首弄姿全然落空; 归结到一处都是炫耀秦王关怀的同时,带出满满的轻蔑讥诮。
  但落在秦王与俞菱心等人的眼中,这讥讽笑意却是更复杂的,既有公事公办、协同合作的淡漠; 也有隐约几分向着她自己以前曾经一片痴心的自嘲。
  可以说在场的所有人; 包括明锦柔自己在内; 没有一个人此时是真心舒畅的,便是神色平静,看似一味谦恭守礼的秦王,眼中同样闪过了几分隐忍复杂的情绪。
  不过众人心思再如何各异,随着秦王与明锦柔并肩离开昭阳殿,几息之后也再度重新缓和,吃茶之间说了些场面话,话题居然便引向了那位曾经有望成为秦王正妃,此刻已经嫁去常州平阳侯府的陆氏女。
  文皇后自然是一番叹息,说着造化弄人,陆氏女原本如何温柔贤惠云云,文家邓家两边也连连顺着皇后的话题,将陆家一通称赞,充分显出了同仇敌忾的姿态。
  明华月和俞菱心本是陪着明锦柔进宫的,此时越发没话可说,也没话想说,看着眼前几人说话甚至觉得有些好笑,亦有慨叹。
  当初陆家将女儿匆匆许配到常州,就是镇国将军府表明态度不想参与夺嫡,甚至也不想支持中宫,那个时期文家姐妹还住在晋国公府,话里话外对陆家不知有多少“不识抬举”之类的鄙夷。
  如今世易时移,换成了自少与秦王相识,且行事风格高调强硬的明锦柔做秦王妃,曾经不识抬举的陆家姑娘此刻在文皇后口中倒成了温柔淑惠的第一贤良人了,说来说去的意思还不就是嫌明锦柔不够柔软、不好挤兑也不好拿捏。
  而对明锦柔共同的不满,以及因为秦王刚才行动所带出的尴尬,虽然让皇后和文家邓家人都很不愉快,但同时也将众人无形之中推得更为亲近。
  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哪怕只是暂时的朋友呢,也够热闹一阵子的。所以在明锦柔回到昭阳殿之前这小半个时辰,文家与邓家居然迅速地就热络亲近起来,若不是明华月和俞菱心知道这两位是即将同时嫁到秦王府做侧妃,光看说话简直觉得两位姑娘或许就要义结金兰了。
  而且到了这个时候,在皇后的支持下,文家与邓家人也并没有什么忌讳明华月婆媳在场的意思,反而很快就姐姐妹妹地称呼起来,甚至像是在通过明华月和俞菱心传递信息给明锦柔:虽然殿下这会儿好像给正妃脸面,但是我们有皇后娘娘支持啊!而且以前秦王对陆家姑娘更好呢!
  俞菱心看着众人的神色就更想笑了,宣帝是这样一个厚道宽仁的性子,文皇后与丽妃斗了二十年,还在今年被长春宫逼到血溅昭阳殿,这文家和邓家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会觉得皇后仍然有力能够完全拿捏住文韬武略的秦王?
  不过再想想,倒也有几分明白。说到底,她是仗着前生经历,知道后来秦王会如何。而眼前众人所见的秦王,到目前为止仍旧忠孝恭顺,对皇后言听计从,恪守礼法。
  除了曾经爆出过殴打侍读荀澈这件好像也不算太过残暴的恶行之外,倒是也没有什么别的劣迹污点,看起来还是很像皇后身边言听计从的忠顺养子。即便是刚刚算是顶撞皇后,秦王的每一句话也都完全落在礼法之内,不过就是略微刻板了些。
  所以文若瑶和邓紫芝此刻仍旧想要紧紧靠拢皇后,甚至彼此合作支持,也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又或者说,大概是此时她们唯一能想到的。
  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秦王又亲自送了明锦柔回到昭阳殿,两人的神色居然与离开昭阳殿的时候并没什么明显的分别,仍旧是一个礼貌,一个淡漠,这倒让文皇后与文邓二女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此时时辰也差不多了,秦王也没有再多说什么,给皇后行了礼便先退出了昭阳殿,明锦柔进殿之后连坐都没坐,直接欠身行礼,明华月等人立刻随之跟上,所有人一起向文皇后谢了恩,便先后出殿离宫。
  俞菱心看着明锦柔的神色,心里很是惦记,只是在宫里当然不能说什么,就想着上了回程马车再细问。然而一到宫门,便见明锦城和荀澈居然已经都在车马处等候,俞菱心还没说话,明锦柔就先用手肘顶了顶俞菱心:“哎呦呦,那是谁来接了呀?”
  俞菱心想瞪明锦柔一眼,但看着荀澈一身月白公服站在马车旁边,俊秀面孔上微微含笑,悠闲自然又满怀期待地望着她,俞菱心还是完全无法自控地就笑生双颊,连假意瞪人的凶巴巴神情也做不出来。
  “唉,是呀。这是来接谁呢?”明华月也酸溜溜地叹了一句,摇摇头,“养儿子有什么用啊。”
  明锦柔赶紧绕过去去挽明华月另一侧的手:“说的就是,所以姑姑您养侄女吧,侄女孝敬您一辈子。”
  “你呀,也是马上就是别人家的媳妇了。”明华月并不接这话。
  俞菱心也顺着去挽婆婆:“那个,母亲,慎之应该是来迎您的。”
  “迎我?”明华月探指点了点俞菱心的额头,“他要是迎我怎么不骑马来,瞧瞧多带来一辆车,那是等着谁的?”
  “他……可能是怕挤着您。”俞菱心如今与明华月的亲近犹胜前世,将婆婆手臂又挽得紧了些,“母亲,要不还是我跟您一辆车罢?”
  明华月失笑摇头,刚要再说,众人已经到了车马处,荀澈含笑上前:“慧君,过来,今日轮不到你与母亲同车。”
  俞菱心微微一怔,下一刻就瞧见了马车旁边跟着的亲兵和随从,登时就松了手往荀澈那边过去,同时转脸向明华月笑道:“母亲,看来今日也有人来接您呢。”
  明华月这时也看见了荀南衡的近卫侍立在侧,扫了一眼那低垂的马车帘子,心里骂了一句为老不尊,脸上却是淡淡的:“哎?今日这车马不太对啊,算了锦柔,我与你一起回去好了。”说着居然还真要拉着明锦柔去上明家的马车。
  “咳咳。”两声低沉的干咳之后,英武严肃的文安侯略有些尴尬地跳下了车,“华月,不要耽搁孩子们说话,该回府了。”
  明锦柔也笑着甩开明华月的手,跑去拉自己大哥:“行啦姑姑,您就跟姑父好好回去罢,一对一对的,多少恩爱不够显的,我还是跟我这个腰力不行的大哥孤零零回家就是。”
  明锦城登时黑了脸,掐死明锦柔的心都有。
  荀澈和俞菱心都差点没绷住,荀南衡与明华月则是齐齐诧异望过来:“锦城你的腰怎么了?”
  “上次程姐姐说我哥腰不行,腰力不行,所以挨打之后恢复的慢。”明锦柔完全不去看明锦城黑如锅底一样的脸,清清楚楚地解释给荀家老小,“后来我还问过程姐姐的,她说我哥从小练功的时候腰功就没练好,所以现在就显出来了。”
  “哦,那还好。”荀南衡点点头,略带同情,又想了想,“多练练,恩,多练练就好了。”随即转身看了一眼明华月,“时辰不早,回府罢。”
  明华月显然比荀南衡更关切明锦城的腰,还是侧头将他上下打量了几回,原本就不算口才太好的明锦城此刻已经只想死一死,几乎是麻木地站在原地,心里闪过一百种与明锦柔同归于尽的方式。
  “华月。”荀南衡越发有些局促,再次干咳一声,又叫了一声妻子。
  全程就是含笑看热闹的荀澈这时不动声色地牵起俞菱心的手,往后退了一步。俞菱心只顾着看着旁人偷笑,并没有留意,但与荀澈亲密习惯已久,就很自然地顺着他十指相扣,同时也靠近两步。
  荀南衡对年轻人的大胆动作露出了鄙夷的神色,但想想下一刻还是探手去牵明华月:“先回府罢。”
  明华月转脸之间瞧见儿子和儿媳的笑意,脸上居然也生出几分不大好意思,只好去瞪一眼荀南衡,又嗔道:“哪有你这样做长辈的。”
  万幸此时众人都在车马前,英武机智的文安侯立刻给自己找到了台阶:“咳咳,来,扶你上车。”
  明华月又满是鄙夷地白他一眼,而这一眼让周围所有的晚辈都立刻微微转开了脸。
  这时荀澈牵着俞菱心也转身去上自己的马车,同时伸手拍拍明锦城的肩头:“再忍忍,锦柔就快出阁了。”
  眼看从老到小都恩爱无双的荀家夫妻们终于上车走了,明锦城低头看了一眼明锦柔,后者向他笑得十分爽朗:“我出阁之后也会常回娘家的,反正我也跟秦王做不成恩爱夫妻的。”
  明锦城叹了口气:“冤孽。”
  明锦柔不以为意:“其实我不在乎的,真的。”
  明锦城平静地看着她:“我在乎。我说的是,你这个,冤孽。”


第136章 又要变天
  随后的数日; 京城之中的热闹越发一桩连着一桩。
  首先随着吴王与魏王府中良媛数目的逐渐减少,又有人上本提出,认为将正妃之外的所有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