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臣夫人重生后-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俞菱心那种莫名的不安感越发强烈,再次将目光转向去跟荀滢说话的明锦柔,以及衣着相似的齐珮,她忽然觉得,这次皇子们的选秀,怕是会出现非常不同寻常的结果。
  当晚回到文安侯府,俞菱心向荀澈提起这个念头的时候,荀澈的神色还算轻松:“万变不离其宗,宫里折腾就那点路子。长春宫既然要向昭阳殿做出一个低头的样子,其实就是主动向后退一步,让局势更向皇后娘娘这边倾斜。如今赵王还小,身体也不是太好,议立太子的事情若是沉几年就罢了,若是等到年后几位皇子选妃完毕各自成了亲就提,那还是秦王殿下的几率最高。”
  俞菱心想了想:“那就是要推动皇后娘娘先跟秦王殿下内斗的意思?毕竟上辈子在朱家倒台之后,皇后娘娘也是真的算计殿下了。”
  “是。”荀澈唇边都是冷笑,“其实中宫的手段算不得太过高明,这点心思更是人所共知。赵王殿下身体虽然不好,那也是皇后的亲儿子,中宫怎么甘心为人作嫁。但长春宫与昭阳殿积怨这么多年,可不是跪下说几句软话、再象征性地降一级就算是低头了。现在朱氏虽然位分是从一品的丽妃,可皇上的恩眷又渐渐多了起来。若我所料不错,长春宫为表诚意,吴王与魏王之中应该要有一位,选文氏女为正妃。”
  俞菱心点点头:“看来应该是文若琼了,论身份论排行都合适,而且文若琼身体也不怎么样,可能将来都不需要怎么算计,自然就病故了。”顿一顿,又叹道,“再说变故的问题,锦柔的想法简直是……”
  荀澈唇角一勾,伸手去揽俞菱心的腰:“锦柔那就是心里有气而已,她的说法你听听就好。”
  “你知道了?”俞菱心想想也是,明锦柔既然说跟秦王已经谈定,那么秦王大概也是给荀澈递了消息的,“那秦王怎么说?”
  荀澈笑道:“秦王能怎么说,当然是答应了。他先前脑子一热,当着舅舅说了那么重的话,舅舅那边倒是念他的好,锦柔可不就伤透心了。甩脸色撂狠话什么的,随她折腾就是了。”
  “你怎么……”俞菱心越想越觉得不对,尤其是荀澈的笑容里居然是满满的胸有成竹,看着就像一只老谋神算的黑心狐狸,她这时又想起了那日荀澈和秦王的低声说话,”对了,那天你跟殿下说了什么?”
  “哪一天?我不记得了。”荀澈一边笑一边揽着她往床榻方向过去,本来就是侍立在外头的丫头们出于直觉,几乎是齐齐往外又退远了两步。
  俞菱心立刻意识到这个家伙又在想什么,虽说重生之后两人又等了整整一年才成婚,他实在是等的心焦。但大婚以来这七八日里,荀澈缠她也缠得太紧了。几乎是每次将外头的事情说个大概之后,他就不老实了。就算是不即刻回房,也得闹腾半天才算完。
  想到这里,她马上板了脸去按荀澈的手:“这么大的事情,你说的也太敷衍了吧?连点认真搪塞我的诚意都没有。还有,你要是累了就自己先歇着罢,母亲昨天已经开始给我府里采买的账本了。”
  “这么快?”荀澈皱了皱眉,“好歹也等我婚假休完了再说才是啊。”不过,他又哪里肯真的松手。前生夫妻一场里大多时候都是死生挣扎、泪眼相看,虽也有刻骨相思,与如今新婚燕尔的蚀骨销魂,还是不同的。
  “你后天就该回去当值了。”俞菱心不动声色地试着抽手抽身,“早些清清心准备也好。”
  “我去当值又不是当和尚,还要如何清心寡欲?”荀澈笑着直接横跨一步,抄手就将她抱了起来,但也没将她即刻就强行丢到榻上,而是认真低了头,看着怀里的俞菱心,“说起来我还要问你,你既然知道我后天就要回去御前当值,这伴君如伴虎的差事这样难,你就忍心不叫我再多松快两日?”
  “对你而言哪有那么难。”俞菱心不假思索地回了一句,同样认认真真地回望荀澈。
  荀澈难得的一噎,这自家媳妇太信任崇拜自己好像也不是太好的事情,至少在装可怜这一点上就困难起来了。
  但才名远扬的文安侯世子怎么能轻易认输呢?
  “说的也是。”他笑了笑,“既然不难,那就也不用准备了。”
  “哎?”这次轮到俞菱心噎住了,而下一刻,荀某人已经不准备给她再提什么其他说法的机会了……
  而就在文安侯府之中鸳梦和谐,春光无限的同时,大盛宣帝朝间最为混乱的皇子选妃之乱点鸳鸯谱,也即将拉开帷幕。


第122章 选秀宴
  大盛自开国以来; 所有礼部以及宗景司所指定的选秀规条都是针对充掖后宫的大选,因为所选之女除了作为妃嫔的备选; 还有充作宫女和女官的可能性。所以最要紧的是出身清白可靠,行事循规蹈矩。
  但给皇子选妃的采选则大大不同,首先所有的备选之女至少有四品以上的家庭出身,代选瞒报的几率都很低; 尤其是京中官女,几乎彼此都认识或是见过。而另一方面,后宫之中的妃嫔基本上除了侍奉皇帝、为皇家开枝散叶之外并无别的职责,所以貌美体健最为要紧。
  而皇子正妃却不同; 撇开夺嫡这件无法放到台面上明说的大事之外,王妃在王府之中的责任就与大部分公卿之家的女主人相似; 对内打理王府内务; 对外与三亲六故的宗亲公卿往来,生儿育女; 持家理事。
  所以这个采选的过程与其说是选秀; 更像是皇子生母甚至皇帝相看儿媳; 虽然初选也需要验明正身、考察秀女们的基本容貌身姿; 行动礼仪等等,但之后复选的流程,就几乎每代都有些许不同。
  一方面是看总共需要为几位皇子采选; 另一方面就是看当时主持着采选相看的后妃有什么样的侧重与想法。
  以宣帝朝而论; 这次采选可以算是十分有策略与想法的; 当然; 随后也带出了很是出人意料的结果。
  六月三十,所有的秀女名录上报,京外的四品以上官员的未婚之女也大部分都到达京中,而京中的官女则是报上了名姓年龄父母身份等等。到了七月初五当日,所有的候选官女都到宗景司为选秀专门预备的景泽苑报道,不准带丫鬟仆从,只能带少许的衣物首饰,所带之物都要经过宗景司翻检查看,才放在写好各人名姓的衣箱之内。
  此番报上的官女名录原本有三百余人,但其中已经有婚约之人就有一小半左右。这一小半在报上的时候也要将婚书与媒妁姓名、订婚日期一同报上,以证并非故意避开采选,宗景司在核查之后便将其中大部分直接登记除名。
  所以七月初五这日到景泽苑的官女便只有一百六十五人,经过三日的初选,又按着高矮胖瘦,容貌端正,口齿清晰,识文断字,行动端庄等等要求除去了四成左右。
  到得七月初十,当这一批经过初选的秀女被送到宫中进行复选,由皇后与丽妃并其他后宫妃嫔一同参看再选的时候,只有一百人不到。这次每个人都会回答皇后或者其他妃嫔一两个问题,从而再去掉大半官女,只留下四十几人左右,以备最后的甄选赐婚。
  到这个时候为止,所有跟荀家与明家或直接或转折有关系的三亲六故姑娘们都还仍旧在备选之列。明锦柔与齐珮自然不必说,文若琼文若瑶姐妹,以及那位其母在昌德伯府跟明华月与俞菱心正面对上的邓太太侄女邓紫芝也在。
  以容貌和家世而论,这些姑娘仍旧备选,倒也是预料之中的。而整体选秀进行到此时,也仍旧是中规中矩的没有出什么问题。
  然而就在复选开始之前,宣帝却忽然给了中宫一道口谕,要文皇后“务必以慈母之心不偏不倚,为诸皇子择选贤妻,以承宗庙”。
  要是真的帝后恩爱,这句其实就是个场面话,并无什么实际的意义,但自从长春宫丽妃向皇后叩头认罪,自请贬谪而重得帝心之后,后宫的形势又再次微妙起来。
  看上去似乎后妃和谐,尊卑分明,然而实际上文皇后却是被架到了火上。宣帝对丽妃每多一分怜惜,同时也会对文皇后的“贤德大度”多一分的要求。
  于是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文皇后就选了一个前朝曾经用过的法子,传旨举办一场宫宴,同时传旨邀请公卿宗亲的命妇入宫,将这场赐宴作为最后甄选的方式。
  说起来这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一般高门相看儿媳,往往也都是在两家来往之中,或者有什么节庆饮宴之时,观察那姑娘的行动言谈,待人接物,是否大方得体,是否端庄有礼。若是宴席之间有什么小小的变故冲突,其实反而更好,就能看出那姑娘遇事是否轻易惊慌,当场如何应对,事后如何议论等等。
  在前朝那些不曾正式选秀的时候,也曾经有后妃邀请几家看中的宗亲或者官员女眷入宫赐宴,席间观察问询一番,之后就定下了皇子的妃嫔人选等等的例子。所以文皇后这个做法算是有例可循,虽然麻烦些,但也十分用心。
  宣帝对此非常满意,难得地亲自驾临昭阳殿,拉着皇后的手又是嘉许又是称赞,表示文皇后肯为了三位皇子这样仔细选妃,不愧是母仪天下之人,贤妻良母的典范。一时间帝后和谐,大盛天家的和睦光辉简直到达了天旭朝的顶峰。
  然而这场用心的赐宴,很快就成为了天旭朝的另外一种典范。
  其实严格地讲,宴会的前半段还是非常美好的。在惠风融融的七月下午,已经消散了几分夏末的闷热,而初秋的阳光与清风还远没有任何的寒意,千鲤湖畔的御景东苑正是兰桂芬芳,香花灿烂的美景盛时。
  预备最后甄选的官女们六人一席,一共排了八张席面。而有幸进宫参与这场赐宴的命妇倒是不太多,只并未送选的公卿命妇才能参与,文安侯府因为荀滢没能参选,明华月与俞菱心婆媳便十分有幸地入宫见识了这一场盛会。与其他命妇一起,十人一席,排了四席在另外一侧。正中自然是皇后、丽妃、聂昭仪,以及其他几位资历深但没什么圣恩的妃嫔,以及三位皇子,一共分了四席。
  这样的排场算是很不小了,尤其是除了后妃之外,又有宗亲命妇在场,又有三位皇子亲临,那些平素不在京中的官女,稍微紧张一点就能看出来不自在。而明锦柔齐珮,以及朱家送选的朱二姑娘、朱三姑娘这种见惯大场面的则要淡定得多。
  而且这场赐宴之中除了安排好的歌舞观赏之外,也给了这些官女机会,自己决定要不要当众展示一下自己的琴棋书画等等才艺能力。
  于是到了赐宴的中段,真的有来自渝州和江州的官女出来弹琴献舞等等。只不过后妃和命妇们虽然都是含笑看着,甚至赞赏了几句,心里却都是暗暗摇头的。
  其实这个机会完全就是个陷阱,若是给皇帝选后宫妃嫔的时候表现一下倒是可以的,因为不管贵妃贵嫔还是昭仪淑媛,除了皇后之外都是侧室。既然是侧室,那么歌舞才艺取悦帝王便是应该的,多多益善。
  可给皇子选王妃就不同了,谁家的王妃会当众献艺?这几个姑娘便是能中选,估计也就是侧妃甚至良媛了。
  这个过程里,命妇们的心思也是各异的,虽然所有在场之人家中都没有直系女儿送选,但京中姻亲关系盘根错节,完全撇清是不可能的,总是有一些表亲或远亲是待选的。比如俞菱心,其实跟在场的三个人都有关系。
  明锦柔既是她的好友,也是她婆婆的侄女,齐珮是她亲娘的侄女,就连那位十分不熟悉的邓家姑娘邓紫芝,按着齐家的姻亲算,俞菱心也要叫一声表姐的。
  当然,俞菱心真正关心的,只有明锦柔一个。虽然她知道以明锦柔的性格,怎么也不可能此时犯傻出去表演什么,但眼见秦王身穿天青刺金团纹袍服端坐在侧,而明锦柔的席位距离秦王只有数步之隔,二人的目光在赐宴之中很是交错了几回,还是让俞菱心很是悬心了一阵子。
  明华月显然也是担心的,尤其是她身为习武之人,目力甚好,每次看见明锦柔稍有什么动作都会忍不住紧张一下,生怕这个口硬心软的傻丫头做出什么事来。
  这婆媳二人满心牵挂,就对别的都不曾太在意。不过幸好一直到官女们的献艺都结束了,再次传上原本预备的歌舞,明锦柔都没有真的起身,明华月和俞菱心这才齐齐松了一口气。
  而这个时候,忽然一阵急促的混乱脚步声响起,众人自然顺着那动静方向看过去,于是便非常惊讶而意外地看见几个宫监正追赶着两只硕大肥壮的锦鸡,而锦鸡扑棱飞腾之外,前头还有一只身穿锦衣的大白猫向着赐宴的御景东苑狂奔而来!
  众人震惊之余,便立刻有命妇与妃嫔本能地去看文皇后。其实在这样相看媳妇的宴会上做出点小动静小混乱,算是心照不宣的手法,若是有只小猫小狗跑进来,的确可以看看官女们的镇定程度,应变态度等等。
  但是,这个锦鸡可是宣帝的心头爱宠,慈惠太后还在世的时候就特别喜爱彩羽锦鸡,宣帝也一直养着。这两只虽然不是当年慈惠太后养的,但是与太后最喜欢的两只特别像,所以宣帝爱屋及乌,以及怀念先母的时候就格外喜爱这两只锦鸡。可说在整个后宫之中,上上下下都对这两只锦鸡格外重视,没人敢有丝毫小觑。
  让这两只宝贝祖宗一样的锦鸡冲到赐宴里?
  这个考验是不是太大了?
  至于前头那只大白猫,则是宫中资历最老的德妃所养的宠物,油光水滑,也是肥壮非常,身上还套着德妃无聊时亲手做的锦绣小衣裳。
  这又是个什么路数?
  众人还没能反应过来,文皇后已经脸上变色,连连叫人赶紧抓猫抓鸡,控制住场面。
  难道这不是皇后安排的?
  三位皇子自然也都起了身,宫监宫女们赶紧往这个方向赶过来。待选的官女们这时候已经混乱起来,因为追鸡而来的宫监们其实不敢太过死命扑打抓鸡,还是试图围堵的,而那猫与锦鸡都好像发了狂一样,拼命乱跑乱扑,几息之后就冲着官女们过去了!
  这时就听“呼啦”一声,伴随着混乱的惊叫,那大白猫跳上了其中一张条案,那案上原本有刚刚上桌的一道酒香锅子,紫砂小锅里炖着山珍美味,锅下有一个极小的灯炉,是最近皇后很喜欢的一道补身菜品。
  这菜品到底有多么进补就没人知道了,然而那猫扑到了小锅与灯炉之后就滚了一身的黄酒,大约是身上锦衣的流苏太过易燃,混乱之间居然迅速着起火来!


第123章 熄火
  这一下的混乱可就更大了; 历来宫里出事着落在动物身上时,最容易被利用的就是猫,一方面是无聊的宫妃以养猫居多,更要紧的一点是猫更加灵活矫健,能跑能跳能上树,做了手脚之后不容易被即刻抓到。
  便如此刻的这只白猫; 本身发狂就已经很难抓住,身上再着了火; 真是实打实的势如疯虎,从一张桌子上蹿下去之后打了个滚; 身上火苗压了压却没能全熄灭; 下一刻又蹿上了另外一桌,很快就在人群与席位之间来回蹿跳了几回。
  整场赐宴至此可说是一片混乱; 命妇们都有些坐不住了,德妃又是吓得魂飞魄散又是心疼白猫; 激动慌乱之下都不知道是不是该上前; 但立刻被聂昭仪按住:“娘娘您还是别靠近了!”
  丽妃和其他妃嫔都是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皇后已经急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就差跳着脚叫人赶紧抓鸡抓猫。
  而待选的官女们此刻是真的经受了历朝历代秀女们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除了几个武将之家出身、而且自己也习武的姑娘还算稍微镇定一点之外,剩下的已经是面无人色; 有尖叫惊慌的; 有瑟瑟发抖的; 有站起来想跑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走的; 因为猫的起火与乱窜不只带来了杯盘狼藉,飞溅的火星还同时让有些身上有绡纱和流苏的官女身上也起火了!
  原本在外头伺候的宫女太监自然赶紧过来帮忙,但一时之间混乱到这个地步,鸡飞猫跳的,谁也无法让局面迅速平静下来。而就在这个时候,那白猫已经带着惊慌的凄厉叫声以及扑蹿到了明锦柔与齐珮的那一桌!
  “锦柔救命啊!”齐珮这个时候已经惊慌害怕到两腿发软,完全不知该怎么办,几乎是本能地就去抓明锦柔。
  “废物!”明锦柔倒也不好推开齐珮,虽然骂了一声,但还是扶住了她。
  而这个时候那猫竟然又向着明锦柔与齐珮二人扑了过来!
  “啊!”齐珮惊恐闭目,整个人都躲到了明锦柔身后。
  明锦柔其实也是有点害怕的,想要旋身躲开,却被瑟瑟发抖的齐珮抱住,行动都无法自如,只能勉强拉着齐珮一起矮身闪避。
  “锦柔!”这时又听嗷地一声惨叫,秦王已经大步冲到了她们身边,拂袖去拨开那只飞扑的“烈火白猫”。
  “啊!啊!啊啊啊啊!”猫被秦王这一下拨开,便翻滚着跌到地上,然后又乱蹿开去,但这滚落的过程却将身上的火焰燎到了齐珮身上的绡纱,这几年流行的这种绡纱极其轻软,色泽也灵动鲜艳,最适合夏日衣衫,京中的官女几乎人人都喜爱非常,然而谁也没想到,这绡纱这样容易着火!
  齐珮更是魂飞天外了,手舞足蹈又叫又跳都不知道该怎么甩开身上的火,只知道叫“救命救命!”
  同时间身上着火的还有好几个其他的官女,场面已经混乱到完全无法控制,明锦柔目瞪口呆之下都不知道该用什么给齐珮扑火,秦王这时候倒是决断:“湖里有水!”
  吴王魏王也赶紧叫身边的宫监宫女赶紧去取水帮忙,可是这样的饮宴布置中最大的器皿也就是汤碗,哪里能救得了此刻几乎是迅速燎了数人数席的火?
  “殿下救我!”“殿下我好害怕!”此刻的情景别说官女们了,就算是宫妃与命妇们也是前所未见,除了像齐珮这样倒霉到着火之外的,也有官女虽然没被烧着但是吓得不知所措,本能就去向距离最近的熟人求救,比如朱家的两个姑娘,以及素来与朱家亲近的顾家姑娘、梁家姑娘等等。
  “跳湖啊!”明锦柔也反应过来了,“水上不来,难道你不能下去吗?跳!”
  “噗通!”这时就有当机立断的姑娘跳下去了,但有些姑娘只是裙摆有火苗,虽然也惊慌害怕,但还存着想留一丝脸面的念头,又或者是怕火的同时也怕落水,便还是又哭又叫又扑腾的不敢跳。
  齐珮就是其中之一,裙摆着火,又怕得转圈圈,又不敢跳,只会哭着叫救命。
  可再害怕,这火苗也是不等人的,明锦柔看着齐珮这样只觉得太不争气了,瞧着齐珮居然又要去拉她帮忙,明锦柔反倒笑了,顺势将齐珮往秦王的方向一推:“来,殿下帮她吧。”
  秦王那边刚往前迈了一步,准备过去喝令宫监宫女帮着灭火抓猫等等的处理这个局面,就看见被明锦柔推了一把的齐珮到了自己跟前,面上的妆容是哭成一枝梨花春带雨,裙摆的火苗还在呼啦啦,其实跟刚才那只飞扑的白猫也差不多。
  但他哪有应对齐珮的心思:“胡闹!自己下去灭火!”几乎是跟应对那猫的方法一模一样,袍袖一拂,也推开了齐珮。
  然而,这个时候整个宴会之所已经一片狼藉,鸡飞猫跳的混乱之下,大半的酒菜都倾覆在地,地上又是油又是菜,齐珮本来就惊慌,再被明锦柔和秦王各推了一把,脚下一下子就踩到沾了油的菜叶,整个人连滚带跌地就摔了出去。
  而偏偏不巧的是,那个方向却是朱家姑娘们正拉着吴王与魏王嘤嘤惊慌哭泣的方向,尤其是因为躲避乱跳的锦鸡和着火的猫,还向水边多退了几步,而历来水边都是有些许坡度的。
  于是,接下来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或者说,众人的目瞪口呆之下,或自愿的或不自愿的,或被连累的或被推搡的,或滑倒的或被连累的,或想拉住一把旁人的或是被旁人拉一把的,只见“啊啊啊啊啊啊啊啊”的一片各色女声高低不同尖叫还伴随着魏王的一声怒吼:“谁推我!”
  接下来就是“噗通” “噗通” “噗通” “噗通” ……
  包括最后一狠心一闭眼去飞扑那只烈火白猫的宫监抱着猫,也是一声“噗通”。
  整个赐宴上的火,终于全熄了。
  至此,皇后、德妃、丽妃、聂昭仪,以及大部分的命妇,都已经站了起来。
  然而除了匆匆忙忙拿着长竹竿去救人,以及在后头毫发无伤指挥救人的秦王之外,一时间这宴会之处竟没人再说话了。
  左右八席妆容精致姿容美丽浓妆淡抹的四十八名待选官女,此刻还完全没有被飞溅到火星、没有在混乱中摔倒、没有尖叫失态、没有被旁人拉扯着失去仪态的,包括明锦柔在内,已经不超过十个人。
  当然也不是剩下的三十八个人都落水了,摔倒的有六七个,吓得魂飞魄散蹲在旁边呜呜哭的有十来个,不知所措、但衣衫仪容也已经狼狈混乱、有所损伤的还有十几个。
  但最惨烈的,自然还是要数那些此刻在御湖水中扑腾挣扎,然后被一个一个救上来的。
  有些人还没上岸就开始哭起来了,因为落水的十几个人里,只有一半是身上有火苗的,真正跳下来自救的其实只有两三个,剩下的有掉进去的,有的是被撞下去的,还有被身边人混乱之中拉下去甚至推下去的。
  当然,最倒霉的大概还是吴王与魏王,这两位完全就是在混乱中被挤下去的。
  此时若说还按照一般宅门相看的规则而言,这场混乱之中大部分官女都是不合格的。但是这个时候也谈不上什么规则了,因为事发如此突然又如此严重,妃嫔也好,命妇也好,扪心自问能应对得宜的实在没几个。
  这个时候能全身而退,真是一靠运气二靠运气三还是靠运气。就算这姑娘身上有些功夫,那也架不住身边的人惊慌乱撞,就算不跌倒不着火,一盘菜迎面泼到身上,还说什么仪态呢。
  所以这个场面里最难堪的还是主办这场赐宴的文皇后,此刻她站在那里简直一阵阵的眩晕起来,都不用等到事后就能想到此事必然会被宣帝责备无能。
  而且还有另外一宗要命的事情,那就是有关“落水”与“定亲”的问题。
  自来这后宅之中若是有些什么强行促成姻缘的手段,最常见的就是落水相救,或者是二人同时落水,在水中有了肌肤之亲,就是一个极大的把柄和亲事上的由头。
  若是这场混乱之中吴王与魏王没落水,那基本上选秀的结果就可以轻松落定了,这十来位运气最好的姑娘没有在刚才的混乱中有所损伤,无论才貌人品还是上天恩泽,都可以成为王妃人选。
  但,吴王和魏王,都落水了。
  魏王的性子讲好听些是怜香惜玉,实际点说就是风流浪荡,今次选秀确实有几位容貌相当出众的官女,魏王脑子一热就主动过去“查看”情形,顺便指挥宫监帮忙等等。
  所以在混乱之中他被挤下去倒是正常的,而吴王这时候则是好死不死地本能想要拉他,结果这一拉倒是拉稳了,然而后头冲过来想要救援帮忙的宫监也踩到了油和菜脚滑了,从想拉一把变成了推一把,其结果就如众人所见。
  吴王,魏王,跟十几位官女一同落水了。
  要说这十几位官女全都不选,她们的家人肯定要闹撞天冤甚至告御状,只怕血溅宫门的心都有了。
  毕竟人家姑娘们老老实实进宫来乖乖待选,什么也没干,也没互相陷害也没惹是生非,是这锦鸡和白猫横生枝节,才害得人家受到惊吓、又可能有烫伤烧伤,然后还跟男子一同落水。皇家不给个交代能说得过去吗?
  但要都选,一则是皇子的惯例,通常就是一位正妃,两位侧妃,虽然下头还有再低位分的规制,但是也不必在大婚之时就一次全都选上。
  这十几位官女加一起,人数也太多了,就算是分封进两个王府,那也是很不少。
  而再者就是,通常宅门落水里的算计,就是谁落水谁成亲,这吴王与魏王与这么多莺莺燕燕同时落水,那兄弟两个怎么分呢?


第124章 名分初定
  直到很多很多年之后; 宣帝的天旭朝都还经常被公卿百官; 甚至士绅百姓常常提在嘴边; 讲解各种或悲或喜的事例; 引为经典教训; 教养儿女; 亲友往来,居家出门,不可或忘。
  比如,请客的酒宴上宁可汤凉一点,不要用什么明火小炉子。
  再比如; 绡纱也好; 丝绸也好; 缭绫也好; 流苏也好; 什么材料怎么流光溢彩的好看,也都比不上不容易着火的布料实在。
  还有; 养猫养狗养锦鸡的; 门户不严就别养了; 至少有客人来的时候还是拴个绳子吧!不然畜生无知惹出事情来,做主人的真是哭死也难补救。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 虽然给儿子选儿媳的时候需要有几个参考人选; 但是; 这个人选还是不要太多的好!
  专司大盛皇室事宜的宗景司以及尚务司甚至在商讨之后联名上疏; 请求以后为皇子的正妃侧妃人选做最终甄选的一轮; 候选人与皇子的比例不要超过一比四,不然万一有点什么跟这次鸡飞猫跳选秀宴一样的事情,怕是年轻的皇子们消受不来。
  当然,那一切都是后话了。
  回到文皇后眼前的难题,从锦鸡的安危,到白猫的起火,再到宴会当中受伤受惊的众人,每一样的追究追查与事后的安抚处理,都让文皇后脸上非常难堪。
  然而最焦头烂额的,自然还是要回到吴王与魏王两人的选秀的问题上。
  宣帝听到消息也是震惊了大半日都没缓过来,可身为亲爹又身为皇帝的,还能怎么样呢,当然是总数十三位的姑娘分赐给吴王与魏王分别做正妃侧妃和良媛良侍了。
  这时候就出现了规制和等级的问题,吴王与魏王如今都还年轻,一个十七岁,一个十五岁,虽然都已经元服成年,也都有些读书上头的聪明名声,可并没有参与太多的政务,谈不上功绩二字,纵然有宣帝的疼爱,还不过是郡王的品级。
  按着大盛规制,郡王每一位郡王只有一位正妃,两位侧妃,两位良媛,最多四位良侍。那么按着这十三个姑娘的总数,就算分摊到两个王府,那么也只有两个王妃,四个侧妃,四个良媛,最终必然会出现三位良侍。
  这让这些官女们的家人如何愿意,毕竟能够经过初选复选到了这个时候的四十八个姑娘,主要是用来选王妃和侧妃人选的,论才貌论家世,若是不嫁给皇子,那回到本家也是跟高官甚至是公卿之家联姻做正妻的姻缘。
  现在要给皇子做侧室就罢了,做到比侧妃还要低一级的良媛已经委屈非常,谁家的姑娘能愿意做良侍?那一般来说已经是五六品小官员的女儿因缘入侍,或者是皇子若是提拔了府里的丫鬟,才会给的位分。尤其是这落水又不是她们自己的责任。因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