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疆-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最近的情报消息,发匪伪京方面似乎又出现了一些波折,翼王石达开愤然挥十五万精兵进入四川腹地?据说是杨秀清在平息上次暴乱之后大开杀戒并伤及了天王洪秀全所致。

所以此刻他才能一身轻松的带着曾国藩携景寿和俄国人谈判,戈莫契洛夫公爵见清国的三位代表小声交换意见后都是一脸的轻视,心中暗骂肃顺等人是不懂经济的猪猡。

其实俄国人提出的条件几乎苛刻到了极点,他们趁着帮助清廷组建新军的同时,将手伸向了大清朝的经济体系之中,虽然表面看是不修铁路无疆土要求,但是这种非常有侵略性的经济掠夺甚至超过了英法的经济殖民。

简单一点说就是英法是在缓慢放血,希望细水长流,而俄国人则借着建设基础工业、组建新军、购买舰船的机会把中国的海关当做武器付款的抵押,直接将达管子插在了清廷的命脉之上,如此恐怕清廷打败了太平天国的那一天,大清也离它寿终正寝的一天为期不远了。

原本曾国藩身旁有个明白人,李鸿章!非常可惜的是这个淮南人的性格刚直很让曾国藩受不了,毕竟能够真正面对自身毛病的人实在太少了,刚愎自用的曾国藩肯定不是,所以李鸿章多少不受待见,以他从五品书办的角色自然进不来这个会场。

谢金生在一旁留心听着戈莫契洛夫公爵对于一些条款的解释,一边留意肃顺等人的询问,因为将这些还原之后就与文本草案之中的大部分内容相近了。

二个小时之后,肃顺作为全权钦差大臣在戈莫契洛夫公爵带来的俄罗斯帝国与大清帝国合作发展协议上签了字。

戈莫契洛夫公爵却无比震惊,如此重要的协议他们竟然只是咨询一下?三个人相互点头就直接签署了?整个过程几乎快到了草率,他差点没忍住提醒对面的肃顺大人在看看协议,他甚至怀疑肃顺身旁那个名叫景寿的家伙又没有在用心看协议?

这样的谈判让戈莫契洛夫公爵这自誉为的谈判高手感觉不到一丝的胜利感?甚至还有一种屈辱感?

唯一没有签署的就是附件中的旅顺租借协议,俄罗斯帝国将租借旅顺九十九年,每年支付大清帝国三十万两租金,九十九年后将连同港口设施、防御炮台、造船厂等一并无偿归还清国,并在旅顺帮助训练清国的北洋海军和新编陆军,对于这个条款肃顺称自己需要上奏皇帝陛下。

散会后中俄双方各自前往庆祝,不过俄国人的就显得缺乏必要的准备,因为如此重要的涉及国家经济体系的合作协议竟然在对方看到文本后的二个小时就立即签署了?

“难怪神秘的东方被称为奇迹之国!亲爱的先生们,请我们见证奇迹吧!音乐,小姐们请翩翩起舞吧!”戈莫契洛夫公爵高高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那鲜红的葡萄酒在杯中来回荡漾。

而在另外一边,肃顺、景寿、曾国藩三人则相互吹捧称赞,其实肃顺、景寿、曾国藩这三个人里面真的全是笨蛋?他们会看不出其中的所在,尤其俄国人条款中的那些几乎要人一辈子时间的期限,只要期限不到俄国人就能够名正言顺的趴在大清国身上敲骨吸髓。

不过这些已经不关他们的事情了,他们已经按照皇上的安排做到了最好,人没有必要同自己过不去,给外贼而不予家奴可以说向来都是大清国统治者的第一原则,以为这样就能杜绝反抗和祸乱?事实证明正式这点推动了大清走向覆灭的速度。

《清俄天津条约》的秘密缔结也让曾国藩着实的松了口气,他这个北洋总理大臣终于不再是光杆司令了,只要北洋落在实地,他相信凭借着他的才华和人脉关系可以将北洋经营成第二个南洋,他甚至要超越南洋,做南北洋总理大臣!

驱逐洋夷、平长毛发匪、靖南洋,荣归京畿,万人空巷!咸丰步出京城三十里迎接,大小官员,到处都是鲜花和笑语!一转眼,曾国藩忽然发觉自己竟然穿上了龙袍?咸丰不见了踪影?浑身鲜血的肃顺大骂自己的乱臣贼子?

又一转,曾国藩看见了那些倒毙在江中的湘军子弟兵的尸体,那永远闭不上的双眼在望着自己,半壁山三个大字在他眼前摇摇晃晃,恍然间变成了鲜血淋淋。

慢慢的曾国藩有些不胜酒力的靠在了太师椅上,门外的几个戈什哈则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是好!

第一百四十一章 钓鱼岛我的

第二天一早,曾国藩乏力的推开身上的披风,才恍然发现自己竟然在书房睡了一夜?但是门外几个铁打铜铸一般的戈什哈依然笔直的挺立着。

曾国藩满意的点了点头用略微沙哑的声音道:“你们都去歇着吧!”

回想起昨晚那个不是很清晰的梦,曾国藩的背后顿时被汗水湿透,忽然,随行大营书办李鸿章在门口张望了一下。

曾国藩不满的哼了一声道:“男人打丈夫行正品端,怎可貌鼠窃窥?进来吧!有何事?”

李鸿章脸色一红,忍住不由顶撞曾国藩,熟练的打了一个千后道:“卑职今闻大人与列为大人与俄国人签了一个协议,卑职还是以为海军必求精品,定非英吉利莫属,退而法国,那陆师必普鲁士首选,俄国陆师颓废不堪,海军更是完全无法与英吉利相提并论,南洋水师林海疆效仿的就是英吉利,但是他选派的海军将领留学的却是普鲁士,此乃其失算之处,欧洲西洋列强各有所长,需细解!”

曾国藩一听李鸿章提起南洋水师顿时有点不高兴道:“朝中列为大人都不如你吗?少荃我平日是如何教你?你曾经师从合肥名士徐子苓,我一再朝中称你才可大用,并把你和门下同中进士的郭嵩焘、陈鼐、帅远铎等一起,称为丁未四君子又是何意?”

李鸿章一听知道曾国藩是真的发了脾气,于是施了一个学生之礼道:“请大人莫怪,鸿章我今天起急了,尚且有些头晕,着急看大人带回的那份协议,失言之处万望海涵。”

曾国藩点了点头道:“你要时刻牢记你在我门下,我自当照顾与你,此一时彼一时啊!现在朝廷内的风向谁人能看得明白?别看你今天门楣生辉,明天可能就家破人亡,切忌这祸从口出四个字,出去了就没人会担待你了。”

曾国藩站起身将自己书桌上的清俄协定的副本递给李鸿章道:“原本你是没资格看的,今天我也就破例让你看看,你看看里面的门道!也许对你日后有所感悟,我还记得当日在草芦之时你在桐城派姚鼐所提义理、辞章、考据三条传统的治学标准外,旗帜鲜明地增加了经济,亦即经世致用之学一条,当时我甚感欣慰啊!”

曾国藩自顾说着,一旁的李鸿章却看得脸色苍白,过了好一会采用颤抖的手将副本递还给了曾国藩。

曾国藩不动声色的询问道:“怎么样?看出什么门道了吗?”

李鸿章却答非所问回复道:“大人,这个真的签了?”

曾国藩点了点头道:“肃顺大人、景寿大人以及我都看过了,所以当场肃顺大人就签下了!”

李鸿章有一种无力回天般的眩晕过后道:“为何不找一懂得经济学说之人询问一番那?如此等于将我经济命脉交予俄人数十年?要知道这陆师成军亦快,这海军没有几十年上百年难见成效啊?肃顺大人误国、误民啊!”

李鸿章这一嗓子把门外的戈什哈吓了一大跳,急忙一探身关上了门,曾国藩冷哼一声道:“你真以为肃顺、景寿看不出来?人一辈子才能活几十年?他们是看得太开了,只要他们自己活得好,他们那里会管别人的死活?朝廷都顾不上了,还顾什么天下民生?”

李鸿章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道:“大人!万万不可啊!这里面可是我大清臣民的血肉啊!”

曾国藩浮起李鸿章冷声道:“血肉亦有,但是只有民的而已,痛定思痛,解决战伤烂肉的办法就是彻底割去,疼是一时,不会以世!俄人敲骨吸髓不过短短几十年,只要大清的江山稳住了,要多少银子没有?要多少高官厚禄没有?朝廷什么都有,就看我们这些当臣子的会不会做,尤其是咱们头上当今那位儿。”

李鸿章悻悻的从地上起来道:“那大人咱们岂不要被俄国人牵着鼻子走了不成?”

曾国藩深深的吸了口气,却没继续李鸿章的话题道:“过了今年我也准备将你放回去组织团练,淮勇彪悍不次于湘勇,现在长毛发匪势大,已然将福建、两广截断,这才使得南洋无丝毫顾忌,你此番前往上海可多结交英吉利、法兰西,施展你的以洋制洋,以洋制匪的雄心壮志去吧!”

李鸿章一听自己的夙愿终于达成,也不顾之前所谓的条约之事了,急忙双膝跪倒朗声道:“愿为大人马前卒!”

望着消瘦的李鸿章坚毅的面孔,曾国藩微微叹了口气道:“醇亲王奕裕晕矣邪锓鲋猓峭彩乔V贫喽啵嗨掣侨绱耍晕颐呛撼际怯弥圃贾愦朔鋈ト粲心汛】梢蕴嵛抑闶俏业娜耍窍肷焓种岸蓟峥悸乔宄模昧四闳グ桑 

李鸿章离开之后,曾国藩死死的盯着副本最后他的烙印,那封铜上的印纹是如此的刺眼耀目,那朱砂更是充满了一股并不存在的血腥味?

十天之后,1858年的9月29日,林海疆拿到了经过情报部门分析研判之后的《清俄天津条约》,对于历史已经被自己搞得乱七八糟这点林海疆没有半点歉意,历史的走向本来就是由历史的关键点所决定的,就如同在岔路口选择向左还是向右一样。

但是也并不完全如此,比如没有了李鸿章,很可能出现一个更加厉害的王鸿章或者是赵鸿章,这个改变本身对历史的走向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起码在这个王鸿章或者是赵鸿章没做出其他判断之前,不过要是历史必死之人反而没有死,那历史才会出现重大变化。

在林海疆的记忆中咸丰已经没有几年好活了,这个窝囊的皇帝才是真正断送中华民族的罪魁祸首,不过这家伙到底是怎么死的?林海疆可没什么印象?

只是模糊的知道咸丰是在1861年7月15日前后病重的,到了7月16日病危似乎就不省人事了,7月17日就死了,死之前他召集八大臣,这八个人分别是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到他病榻前,宣布立载淳为皇太子,因为他就一个儿子没有选择的问题,载淳就是同治,让这八个人做顾命大臣,也记载叫做赞襄政务大臣。

非常可惜的是咸丰没有注意到,他选择的八大顾命大臣似乎都是同一阵营的?他并没有均衡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相互的牵制。

结果他的这八个顾命大臣,第一个就是载垣,载垣是康熙第十三子允祥,怡亲王他的后代,载垣为世袭亲王,第二个是宗人府的宗正、御前大臣端华,端华的身世更为显耀,他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封郑亲王的后代,端华世袭郑亲王也是御前大臣,剩下的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都挂着军机大臣,没一个是省油的灯!

但是咸丰忽略了帝胤势力,主要的就是皇五子奕誴,他过继给惇亲王了,皇六子恭亲王奕䜣,皇七子醇郡王奕譞,还有皇八子奕詥,皇九子奕譓,这哥五个他们是宗室贵族,特别是奕䜣,当年奕䜣应该继承皇位没继承,后来做了军机大臣,咸丰死之前,奕䜣的军机大臣等等所有职务全免了,就是一个空头的虚衔,就是一个空名的恭亲王,他们都到承德去花天酒地去了,北京的烂摊子交给谁了,交给恭亲王去处理,恭亲王当然一肚子气了。

当然了,在林海疆记忆中还有一股让中国彻底沉沦的帝后势力,帝就是同治皇帝,后就是东太后和西太后,孤儿寡母三个人,你别看这三个人,当时是帝制时代,这三个人是封建皇权的政治核心。

特别她有两枚图章,御赏和同道堂这两枚图章,皇帝在登基继承大宝之前的谕旨没有这两枚章盖上是不能生效的。

咸丰临终的时候,有一部分考虑到了,这两枚图章他考虑到关系,特别是没有考虑到帝胤以他五个兄弟为代表的宗室贵族,结果,这两股势力结合起来,帝后和帝胤这两股势力共同对付朝臣的时候,那八个大臣,在政治力量对比上,显然八个大臣的力量抵不过帝后和帝胤结合起来的力量,结果就出现了日后的辛酉政变,出现了慈禧和慈安垂帘听政,更出现了慈禧实际掌握朝纲近半个世纪之久,不仅影响清朝的命运,而且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

那个被咸丰一口一个叫兰儿的女人为了她的生存和权术,不惜让一个国家沉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种心术本身就可怕到了吓人。

在历史上湘淮系统的使用上,奕裕贾帐鞘褂枚侵赜茫钡剿狼埃贤凡抛龅搅浇芏剑嚼硭氖【瘢仍}对于督抚专政之于中央集权洞若观火的,在这点上,无论是慈禧还是恭老六都不是他的对手,看法没有他深远有见地,恭老六对于曾国藩等人几乎等于纵容,慈禧为了私人欲望,对李鸿章淮系以及北洋的势力的发展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以致最后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但是现在曾国藩已然成为了比两江总督权利更大的北洋总理大臣的位置上,清廷对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肯定会言听计从,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甚至已经不惜以出卖国家利益为基础,与俄国签订了这么一份《清俄天津条约》?

对于俄国林海疆还是有点了解的,北极熊除了酗酒方面有天赋,本性极其贪婪外,真的不容易在找出什么优点,在历史上北极熊也侵占了中国最多的领土,这一直是林海疆的心结。

关键问题在于俄国人能够帮清廷营造出一个铁桶般的旅顺和一支强大的北洋海军?那些可是要基础的啊!林海疆自问不敢吹俄国人那么大的牛皮,但凡懂得一点专业的人都清楚,海军在近代属于科技密集型的兵种,曾国藩指望清廷选派水师管带就不用指望了。

清廷的两支水师现在依然都控制在自己手中,已经完成了整体的消化,而能够指挥铁甲舰这种先进水面舰艇的指挥官必须接受至少三年系统的从理论到实际的学习训练,在此之后他们也仅仅只是一群挂着见习军衔的小菜鸟,一群在舰艇上要给士官们擦靴子端菜汤的小家伙。

靠他们去指挥舰体?将上百万两银子的舰船交给他们指挥?将一个国家的希望和命运交给他们?全世界恐怕也只有林海疆一个人敢,但凡出战林海疆也必搭乘旗舰亲自协调指挥,又是以装甲防护巡洋舰对风帆战列舰,双方本身就不是在一个战术层面上的武器。

通过多次交战和大量的海洋劫掠,林海疆才培养起他的班底,现在无论旧港资金如何紧张,选派优秀青年学生和士官前往普鲁士深造都要放在首位,因为人才的储备不是一朝一夕的。

清廷那边该不会以为有了舰船就能够拥有的战斗力吧?对于亚历山大·拉耶维奇·曼诺夫,也就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林海疆非常清楚这个好大喜功的家伙都干过什么愚蠢到家的大事。

不过对于俄方的谈判代表戈莫契洛夫公爵他却一点印象也没有,想必也是一个厉害的家伙,对于这次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竟然没趁机向清廷提供领土要求也深感意外,情报部门汇总后经参谋总部分析,俄国人可能有倾向与清廷达成类似战略合作的关系。

虽然林海疆在战略上藐视俄国这头一无是处的北极熊,但是在战略上他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庞大的沙俄帝国在一战中的战败才催生了其国内的革命,现在来看这头北极熊还是相当的结实,而且胃口很好,也懂得如何进食麻烦才会小一些了。

给俄国人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林海疆自问现在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对于俄国来说实在是鞭长莫及,他需要干的事情还很多,起码咸丰挂掉之后清廷对自己的政策也许会出现一些调整。

自己也可以趁清廷新帝等级收取琼崖和台湾,根据上午日本幕府方面传来的合作消息,德川幕府已经确认了琉球主权归属了中华帝国,但是这个归属也仅仅是名义上的,也就是日本德川幕府不在派兵侵占琉球,将琉球交还于琉球人,而考虑到收复台湾和琼崖的战略安排,林海疆只能在琉球象征性的放一个营头的山地步兵,不过现在林海疆的那一营山地步兵还无法登岛,因为萨摩藩在琉球还驻有大约三千兵力,幕府之所以如此痛快,就是因为琉球并不是日本国土,而且还被萨摩藩所控制。

这后世让中国无比纠结的钓鱼岛其实就指的是琉球,1854年3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与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佩里要求日本开放琉球的那霸港口,日方表示琉球是个遥远的国家,日方无权决定其港口开放权。

后世琉球被日本称为冲绳,琉球不仅土地远离日本本土,历史、文化、风土也与日本本土迥然有异。最大原因,琉球原本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国家,由于地理位置使然,使它跟隔海的两个强邻,即泱泱的文化大国中国和推行武家政治的封建国家日本,经常打交道,在明之后琉球几乎年年来朝,名义上为中国的藩属国,实际上就是中国的领土。

胡伟民以及参谋总部的参谋们对于林海疆对岛屿的情有独钟都感觉有些不理解,重视海军和海洋权益战略上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就要满世界的占岛屿啊?尤其还是那些发展极度落后,几乎没有任何矿产资源的地方。

“琉球人连自己的养活不起,他们所种的稻米只能供王族食用,百姓只能吃番薯!而且岛上还有几千名萨摩藩的士兵,你要他到底有什么用?进攻日本的跳板?似乎距离过远,你别指望从我这里抽调人手去哪里搞什么开发!那是毫无意义的浪费。”胡伟民的义正言辞得到了不少赞许支持的目光。

林海疆望了胡伟民一眼道:“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开发琉球?答应拨给你的人不会变,我还指望你给我营造一个高度发展的印尼那,等你打好了基层好将你调往琼崖搞大开发,放心吧!不会调你去琉球的!”

胡伟民差点眼前一黑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林海疆无奈的把手一摊道:“你看看王法仁、张正、冯国华、杨天华这些家伙那个能搞开发建设?如果有我理解调派给你。”

顿时胡伟民就感到了数道极不友好的目光,但是他毫不畏惧道:“吓唬几岁娃吗?我哪里现在却少建造方面的技术工人,上好的雪茄烟和威士忌酒!”

王法仁抢先称可以帮助解决工人问题,冯国华和杨天华也急忙表示可以帮助解决烟酒问题,胡伟民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对林海疆道:“你要哪个岛该不会是摆在哪里告诉人家这片地盘是我的吧?”

林海疆注视了胡伟民一会道:“我还以为你猜不到那!”

胡伟民顿时无语……

第一百四十二章 历史脱轨

金秋十月,广州街头依旧热浪滚滚感觉不到一丝的凉意,征日舰队返回之后,林海疆率领十一艘主力铁甲舰以及十六艘三级战列舰浩浩荡荡的前往广州给两广总督叶名琛和广东巡抚柏贵践行。

此番践行由于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林海疆的舰队并没有入港,停泊在了广州港之外,但是这也是秃子头顶的虱子明摆的事啊!

为了不给叶名琛和柏贵添不必要的麻烦,林海疆命令高奇出动了一万二千人进行了一次全城治安严厉整治活动,用于掩护自己悄悄进城。

但是往往越是这样就越事与愿违,在德福楼的三楼之上,林海疆与叶名琛和柏贵宾主落座之后,林海疆看看叶名琛,叶名琛望望柏贵,柏贵又瞅瞅林海疆,三人好一番尴尬。

林海疆发觉叶名琛同柏贵都没穿官服,而都是一身短打的粗布衣服,每人带着二个老家人,七、八头毛驴的摸样?很有一番似乎准备游山玩水之举。

最后叶名琛打破了尴尬无奈的叹了口气道:“朝廷下旨容我等告老还乡,临别之日索性与林大人一别吧!希望林大人自重、自尊、至忠、至孝,这天下虽然说是朝廷的,但是同样也是普天之下的老百姓的啊!一旦战火烧起,最终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可都还是这天下的黎民百姓啊!”

柏贵在旁默默了自饮一杯也插言道:“想必林大人心中也是有计较的,这几年广州的变化老朽我也是看在眼中,凭心而论我与叶大人皆不如你,朝廷薄恩寡情但是我们做臣子的心中依然要多怀一份敬意,雷霆雨露都是君恩啊!只希望你看在这两广黎民百姓面子上万事三思而后行啊!”

叶名琛端起面前的酒杯对林海疆直言道:“我等皆以老了,老了叶就不中用了,前几年喜欢的女人也只有看着的份了,以前喜欢银钱,现在银钱也不喜欢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多了让人惦记上还给家人添祸事,今日你能来给我两送行,感激不尽。”

叶名琛停顿了一下道:“我们早已将家人送回老家,我两人决定结伴游一游这大好山河,你林老弟也是清楚的,你这边一动,朝廷不敢动你肯定要拿我们两个老家伙出气,所以我们此举也是避祸啊!”

林海疆深深的吸了口气,他知道这话既然已经挑明了,就没什么在藏着掖着的必要了,他更加清楚这是叶名琛、柏贵的无奈之举吧!清廷那边施压,而他们手中的那几千督标和抚标根本不是林海疆三万水师的对手,大清国两支水师都握在林海疆的南洋之手,就连朝廷都被逼着组建北洋水师以抗衡牵制南洋。

林海疆将举杯举起道:“我本意乃是以工业幸国以帮扶我大清,可惜朝廷不允啊!我搞工业有人说我公报私囊与民争利,我苦练精兵有人说我意图不轨,我进京血战外寇竟然还有人说我是意图谋反?难道就是让我一点不作为吗?让英法的洋毛子进了京畿一把火烧了圆明园才算忠君爱国?”

林海疆望了望叶名琛和柏贵铿锵道:“我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无论他现在是什么民族,再过一百年,他们都只有一个称呼,那就是中华民族!我爱那个以出卖民族、国家利益换取自己持续统治的朝廷,一棵大树既然根基已经彻底的腐烂了,为什么还不让他倒下?非要让它继续遗祸下去?直到耗尽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最后一滴精血为止?”

林海疆的话让叶名琛和柏贵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或许林海疆的话在他们听来是无比的震撼,无比的大逆不道,但是毕竟这是第一次有人胆敢在他们面前说出如此狂妄并且大逆不道的话来,柏贵用颤微微的手指着林海疆道:“洪兵之乱的时候我也以为你是大清的忠臣义士,即便朝廷对你不住,也当体谅朝廷皇上的难处,孺子竟然口出如此这般大逆不道之言,你至至圣先师于何地?气煞老夫了!”

“孺子不可教也!”叶名琛也一甩袖子,结果发现自己的短打扮根本没有官袖,于是怒气冲冲的与柏贵往大门径直下楼而去。

林海疆则苦笑一下对两人背影道:“请两位放心,林某必定不会率先点燃战火使得天下百姓涂炭,如若有人点燃战火,我当保证在六至八个月内完成统一之战!”

林海疆此言一出,叶名琛和柏贵的背影猛然一顿,过了好一会,两人缓步离开,望着渐渐远去的背影和毛驴的铃声,林海疆心中有些寂寥。

叶名琛和柏贵的离任多少让林海疆感到很突然,难道是咸丰又准备出昏招的前奏不成?而且清廷并没有任命下任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这一切似乎太不正常了?情报方面的匮乏林海疆有时也很无奈。

清宫本身就是一个戒备森严的地方,在加上能够正常出入的基本都是被召见的王宫大臣,里面的男人除了大内侍卫、御膳房已经咸丰本人外,都是木有小鸡鸡的太监,况且这太监还分三六九等,即便肯作出牺牲混进去,没个十几、二十年也别想接近御书房和乾清宫,御膳房那地方管理得甚至比大内侍卫的里房还森严,所以基本清宫对于林海疆的情报部门来说就是一个绝缘体。

大多数的情报都是依靠汇总分析得出来的,但是这样就存在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这种分析是建立在多方面收集整理的蛛丝马迹之上,很容易被误导,从而南辕北辙得不偿失。

就在林海疆搞不明白清廷用意之际,在京畿的紫禁城内,脸色潮红的咸丰刚刚饮了一小口御医调制好的鹿血,谁知道刚刚入口,咸丰脸色猛的一变,又连续一阵猛烈的咳嗽,又咳出了几大口血,从血的颜色上一看明显就不是之前喝下去的鹿血。

站在一旁伺候的兰儿此时依然封了懿贵妃,懿贵妃的柳眉刚刚一立,几名御医立即扑通跪倒在地,颤颤巍巍却也不开口辩解,因为大内御医看似风光,但是一旦宫中重要人物发了要紧的命,无论是病人自己灯枯油尽还是下错了方子,御医横竖都是一个死。

脸色如金纸一般的咸丰挥了挥手道:“兰儿莫难为他们,朕这病朕自己心里有数,让他们都退下吧!”

众人凭退之后,咸丰拉着懿贵妃的手轻声慢语道:“皇子载淳才三岁,朕身后的事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母子了!”

懿贵妃立即哽咽道:“皇上,您的身体好着那,臣妾还盼着你万寿无疆那!”

“万寿无疆?”咸丰惨淡的一笑道:“朕有自知之明,盘古拍天辟地以来,千古帝王哪个不想万寿无疆?朕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啊!这大清朝依然被朕治理城了这样,是朕的无能,朕贪酒好色朕清楚,秉性啊!秉性啊!”

刚刚说完又是一阵猛烈的咳嗽,咸丰看了看捂嘴的手帕道:“原本想留个完整的天下给你们母子,哪怕是穷了些、破了些,总归是完整的啊!现在看是不行了,发匪势大,南洋提督林海疆有负圣恩,西洋各国蠢蠢欲动,俄国人还在偷偷放朕的血,不过这里面联洋制匪、以北洋制南洋,以南北洋共拒洋夷的国策是不能动摇的,尤其是北洋水师的建设刻不容缓。”

咸丰彷佛累了一半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奕欣是朕的亲弟弟,为人机智、练达,很有才干,相比之下,身为九五之尊的朕却显得平庸无能,所以他一直以来招到我的猜忌,因此朕一直疏远奕欣,重用肃顺等人。奕欣虽贵为亲王,但却没有什么实权,处处受到肃顺等人的排挤!但是奕欣在哦关键时刻绝对是一个可以依靠之人,朕之前的疏远正好为你们将来的重用提供契机明白吗?”

咸丰拉起懿贵妃的手轻轻抚摸着白皙的手指道:“你兰儿叶赫那拉氏是于咸丰二年被选秀入宫,朕赐号你兰贵人,后册封懿嫔。咸丰五年年三月,你产下了朕唯一的皇子载淳,朕心里这个高兴啊!当即诏晋封你为懿妃。未隔许久又晋封你懿贵妃。朕体弱多病,近年来的内忧外患又让朕心力憔悴,朕自己也觉得逐渐变得懒惰,懿贵妃你工于书法,朕就时常口授让你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你才有机会接触朝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